一块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l的正方体10厘米的正方...

5×103&&&&4.9×103&&&&9.8分析:①已知物体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计算密度;②已知正方体体积,可以得到边长,进一步得到底面积;已知质量,可以得到重力,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公式p=得到压强;③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已知水的密度和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解答:①正方体的密度为ρ===5×103kg/m3;②正方体的底面积为S=a2=()2=()2=0.01m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4.9×103Pa;③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9.8N/kg×1×10-3m3=9.8N.故答案为:5×103;4.9×103;9.8.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密度计算公式、压强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属于力学重要的公式或规律,但考查的环节简单,难度不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物理
(2013?静安区一模)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①求甲的密度ρ.②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③若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p乙′大于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③题不需要计算过程,请直接在空格内填写结果)
科目:初中物理
(2013?上海二模)质量为5千克的正方体,体积为1×10-3米3,它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将该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4.9×103帕;若将该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它所受的浮力为9.8牛.
科目:初中物理
一块边长为10厘米、质量为1.5千克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要把它翻转一次,至少要做2-1)(-1)焦的功,把此正方体翻转的最小推力为2牛.(g=10N/kg)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质量为5千克的正方体,体积为1&10-3米3,它的密度为&&& 千克/米3;将该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若将该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它所受的浮力为&&& 牛.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作业讨论群:用手将一个质量为500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浸没于水中,使物块上表面离水面20cm.求:(1)正方体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2)正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3)放手后,正方体物块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1)物体下表面距水面h=10cm+20cm=30cm=0.3m,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p=ρgh=1.0×103kg/m3×10N/kg×0.3m=3×103Pa;(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向下-F向上=F浮,物块的体积V物=103cm3=10-3m3,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0-3m3=10N,(3)m=500g=0.5kg,物块的重力G=mg=0.5kg×10N/kg=5N,物体完全浸没,所受浮力等于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10N;此时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放手后,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为5N.答:(1)正方体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3×103Pa;(2)正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为10N.(3)放手后,正方体物块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5N.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根据物块上表面离水面20cm,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直接求出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再根据F浮=ρgV排即可求得.(3)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最后的状态,得出浮力的大小.
本题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训练.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有两种解法:①利用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差求解,②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运用公式就解答出来了
不知道放过机会拿几个tv不同
扫描下载二维码把一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一个横截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钢条,横截面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求长
窝窝西门2490
长40因为10*10*10/{5*5}=4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如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壁和水平面..
如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壁和水平面的交角处,并受到水平力Fl和竖直力F2的作用,F1和F2都是10N.求:(1)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______N,压强是______Pa;(2)物块对竖直壁的压力是______N,压强是______Pa.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压力及支持力而处于静止状态,则支持力F支=G+F2=20N+10N=30N,对水平面的压力F1'=F支=30N;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1=S2=10cm×10cm=100cm2=0.01m2;则压强P1=F1′S1=30N0.01m2=3.0×103Pa;(2)物体对墙壁的压力F=F2=10N;压强P2=F2′S2=10N0.01m2=1×103m3故答案为:(1)30,3×103;(2)10,1×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壁和水平面..”主要考查你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力的合成与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力的合成与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
计算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对压强公式的理解:1.此公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可用此公式。2.此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p→Pa、F→N、s→m2。在计算物体的压强时,只有当F的单位为N,S 的单位为m2时,压强的单位才能是Pa,因此在计算中必须统一单位。3.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4.公式中的,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不应把公式直接写成,而应先注明F=G得:。 5.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那部分面积,也就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如图所示,一个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采用A、B两种方式放置,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图A中受力面积是S2,图B中受力面积为S1,而它们都与水平地面的面积大小无关。6.& 由公式推导出F=pS和可用于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巧用求柱体压强:& 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所圆柱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等)产生的压强,只与固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而与固体的重力、体积和底面积因素无关,应用公式就给解这类题带来很大方便。例1如图所示,两圆柱形铁柱的底面半径之比是 3:1,高度相同,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1B.1:3C.1:1D.9:l解析:本题是分析圆柱体的压强,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分析。因为两圆柱体的密度相同、高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选项C正确。答案:C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说明: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 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而把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合力是零。答案:D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对力是否是平衡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大、反向、共线”,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另一种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判断,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一对力而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对力就是平衡力,反之,就不是平衡力。例1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七,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解析:互为平衡力的两个力应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 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项重力和支持力四个条件都符合,是平衡力;C项中的两个力不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和方向相反的条件,不是平衡力;D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B二力平衡的意义:&&& 二力平衡是力的分析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若一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个力,对另一个力也就了如指掌。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将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力,根据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也就知道了支持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二力平衡的作用效果:&&& 二力平衡的效果不仅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还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只不过有时效果不明显,但形变还是有的,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发生了微小形变)。因此,两个力并不是完全抵消而没有产生任何力的作用效果。补充:(1)物体在两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加一对或多对平衡力,物体将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可以通过受力图形象地描绘出来。二力平衡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就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2)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二力平衡。(5)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定义: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说明:合力是为了表示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它并不是存存于物体受到的几个力之外的力,而是为了简化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一种方法,因此力的合成称为等效替代法。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记作:F=F1+F2。如图所示,既有人在车前拉,又有人在车后推,车同时受到拉力F1和推力F2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方向相同则拉力和推力的合力大小F=F1+F2.&2.同一直线上相反方向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记作:F=|F1一F2|。不同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此得证: (1)两分力大小不变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F1+F2≥F≥|F1-F2|  (3)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结论)力作用的相互性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如图(a),(b)]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主要有以下四点:1. 力是物体埘物体的作用;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3.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如小孩推墙时,对墙的作用力为弹力,则墙对小孩的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绝不会是其他性质的力。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壁和水平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056013379825626420146244056278441知识点梳理
公式: 的公式: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公式变化:m=ρV、V=m/ρ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1. 同种物质:(1)ρ一定时,m和V成正比;(因为ρ=m/V,ρ一定,m增大,V也增大,所以成正比)(2)m一定时,ρ与V成反比;(因为m=ρv,m一定,v增大,ρ变小,所以成反比)(3)V一定时,ρ与m成正比。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2. 不同物质:(1)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m1/m2=ρ1/ρ2(2)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v1/v2=ρ1/ρ2
的计算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液体公式:P=ρgh
1、知识点的认识: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ogoV排液. 2、命题方向:直接用来解题,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3、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时注意找物理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方法.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一个质量为0.5kg,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水平桌面上有一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为200cm2,内有25cm高的水.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0.6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A放在圆柱形容器中,静止时,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边长为5cm,密度为5×103kg/m3的正方体金属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动滑轮对正方体B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1,当F1为3.25N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400Pa.要使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可以在木块上放一个合适的钩码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但由于身边没有现成的钩码,可以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施加向下的压力,当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为F2.(不计绳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放入木块A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放入木块前增加了2500pa
B.如图甲所示,放入木块A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放入木块前增加了30pa
C.如图丙所示,当木块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2为1.75N
D.如图丙所示,当木块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2为1.125N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在漂浮在容器内水面上的正方体木块上面放一小铁块,木块上表面刚好和水面齐平.已知容器底面积为4×10-2m2,木块边长为10cm,小铁块重4N,取g=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若轻轻拿走铁块,当木块在水面上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边长为10cm,重30N,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若把物体A放入水中,静止时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且水未溢出,则()
A.A的密度为2×103kg/m3
B.A放入水中静止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0N
C.放入A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400Pa
D.放入A后,水的深度为30c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长为l的正方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