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翻译岭角待到山花烂漫时盛开,顶上反不吐色...

游天台山日记 -
【作品名称】&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画像& 【作者名称】&&   【作品朝代】&明代&   【作品来源】&《徐霞客游记》&   【作品体裁】&游记&
游天台山日记 -
癸丑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级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意指攀住树枝爬上高岩,莲舟不能从。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以下坠,雷轰河隤,此处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声音响亮而清远,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城、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翁苁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脚,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返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狭窄,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簇拥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山洼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风景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游天台山日记 -
《》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作者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游天台山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读者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游天台山日记 -
()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人。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2岁起出游。30余年间,东涉闽海,西登,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等地。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49: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读《徐霞客游记》赏天台山美景
发布时间:
  中国台州网    【
  爱好读书和旅游的莘莘学子肯定都知道徐霞客和他那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而让我们台州人感到自豪的是,《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即是《天台山游记》。394年前,即1613年的初夏,“游圣”徐霞客长途跋涉来到天台山游览,开始了他一生伟大的考察事业,游历大山名川,并时刻走笔为记,写出了具有很高科学、文学价值的游记。  读《徐霞客游记》,赏天台山美景。为了纪念徐霞客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散文家,不久前,天台县旅游部门发起了“重走霞客之路,畅游天台美景”活动。暑假即将到了,这条“霞客路”,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吸引了一大批高校、中小学生的目光。抛开考试后的烦恼,寻着霞客的足迹,去天台山走走山间小道,呼吸野外的新鲜空气,看看壮观的石梁飞瀑、气势恢宏的国清讲寺……同时一路体验当年徐霞客那种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相信这一段返璞归真的旅途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天台山,霞客游记开篇处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这段畅快淋漓的文字,正是《徐霞客游记》首篇《天台山游记》的开篇语。走在这段残留的古道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徐霞客当年意气风发上路的喜悦心情。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江苏省江阴县乌镇南阳歧村人。少负奇气,奋发读书。从廿二岁开始,投身大自然怀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专心致志考察祖国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特别是对大西南古灰岩地貌的考察与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翻开《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就是《游天台山记》,这是他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游览天台山后所写。时隔廿年后,他第二次游览了天台山,更细致地探索了天台山水。他重游了华顶、石梁诸胜以后,中途去雁荡山,折回后又细细考察了天台西南诸景,并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后)》。  细读徐霞客的《天台山游记》,我们可以看到,该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游记写得平实、简炼,当然有的也很有文采。  与李白以浪漫主义手法形容“天台四万八千丈”“华顶高百越”不同,徐霞客探微烛幽,细致观察,通过比较,对天台第一峰作出了科学结论:“至太白(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南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高寒所勒耳。”而“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也。”则写他下山时的真切感受,很符合现代地理学关于天台山三级夷平面的说法。  由于徐霞客对天台山的地理方位、山水布局有过全面的了解。其中有关天台水系的分析,就显示了他作为地理学家的独到见解。此外,天台特有的生物、文物,如万年寺的藏经、古桥、鹤唳,也受到他的瞩目。  沿霞客足迹,重游天台山  “游圣”徐霞客为何独独选择了天台山作为开游之地?据天台当地学者分析,霞客选择天台山开游奥秘之一,很有可能是他解读“南龙大脉”宏愿之使然。徐霞客在《江源考》中说,所谓的“南龙大脉”是自昆仑山向东至浙江入海的山体,天台山正是南龙大脉的源头,而徐霞客倾其毕生探险考察的正是这条南龙大脉。当然,吸引徐霞客多次来天台山的更多原因自然是因为天台山的独特风光,在这条著名的唐诗之路上有太多的景点让他留恋忘返。  先来看看徐霞客第一次来天台山旅游的路线:宁海――华顶――石梁――万年寺――桐柏――桃源――寒明岩――赤城山――国清。这段行程是徐霞客当时徒步的经典线路,一路上,徐霞客“主要凭借徒步跋涉,绝少坐骑”;因此我们到了天台之后,不妨也可以试试以徒步为主,挑战我们的意志。沿着先人的足迹,完完全全做一次“现代徐霞客”。  霞客古道,弥漫着古老的气息  徐霞客是从宁海出发的,宁海到天台尚有一段“徐霞客古道”,但是道路很难行走,而他在游记里写到的路线大部分在天台境内,因此从天台石梁镇天封村开始登山,体验其中的一段就可以了。从天封村出发上山,大约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就能登顶天台山。  从天台山脚到天封村,坐车子在盘山公路蜿蜒而行,大约需要近两个小时,一路上可以见到以丹霞地貌和花岗岩地貌而闻名的天台山。而据游记记载,当年徐霞客一天之内就徒步登上了天台山最高处华顶峰。在体会“人行天上,云生足底”的同时,大伙一定为被“游圣”惊人的体力和坚强的意志所折服。难怪徐霞客的好友评价他是“探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天封村是一个很原始的古村落,弥漫的气息是古老的,比如满村的石头屋,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树和石桥;村落里还有一处城门遗址。原始的山路边上还有古老的拱形石头桥、半山腰的石头房子、林立的竹子、平坦草地中的野花以及清澈见底的路边山溪等。一路上可以见到田园风光,村落路廊。  登上海拔1098米的主峰华顶山,进入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由于是避暑胜地,这里十分凉快。五月份过来的话,满山满坡都开满了漂亮的云锦杜鹃,有时候还会看到在山上放养的牛,在海拔上千米的地方怡然自得,很自在。  在华顶讲寺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便可下山。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到石梁景区。石梁飞瀑景区是天台山最精华的景点。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大杰作,一条架空横躺着的花岗岩天生桥,一石横空、巧夺天工。瀑布有四十米高的落差,水花飞溅。徐霞客曾经从瀑布上走过,发出“毛骨悚然”的感叹。但是徐霞客观此瀑布的地方,现在已被建成一个观瀑亭,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游客过桥。从这里看瀑布,又是另一片风景。在瀑布前可骑马留影。这里还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的拍摄地。李连杰当初在水上苦练武功,就在这里。  佛宗道源,深幽神秘  “为了获得考察的成功,徐霞客很注意争取朋友、僧人和当地居民的支持。途中,他常常投宿寺庙,请僧人导游,在鸡足山期间,他交的僧人就有五六十人……”这是关于《徐霞客游记》的资料。但据说,要不是因为与僧人结缘,徐霞客当初也不会来天台山。因为徐霞客的僧友云峰的关系,他才来探访天台山。  天台山是佛宗道源,“霞客路”上有两个古老的寺庙,一个是华顶讲寺,一个是国清寺。华顶讲寺接近于天台主峰,海拔比较高,寺庙内烧香的人流比较少。为了更加真实的体验徐霞客的经历,行程可以安排晚饭吃斋,夜宿华顶讲寺内的客房。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现在寺院在修补的华顶讲寺虽没有国清寺那么大的人气和知名度,历史却比国清寺还要悠久,这里离山顶近,风景绝佳,比如门口伫立的四五棵千年古树,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还有附近的千年华顶杜鹃林、王羲之墨池等等,闻名遐迩。王羲之墨池保留得非常原始,除了用木头桩子立牌明示之外,没什么明显的标志。华顶讲寺附近拾阶而上还有一个百亩茶园,茶种为华顶云雾茶。10元一人,在茶园可以细细品茶,在杜鹃节期间观看现场表演。  天台山以佛出名,除了华顶讲寺、国清寺,还有下方广寺、万年禅寺、桐柏宫、高明寺、智者塔院,每个都是佛教圣地,渊远流长。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不妨再走上几个寺院,真正领略天台山的“佛宗道源”的含义。  此外,在国清寺出来,不到两里路,有气势恢弘的天台山佛教城和古色古香的天台博物馆,干漆夹苎的造佛工艺和众多的恐龙化石,值得一看。  ■旅游小贴士:  线路:  学生可以组团过来,但是最好有大人的陪同。从天台城关坐车到石梁镇天封村,然后从天封村徒步上山,走一个多小时的古道到达华顶讲寺。天封村到华顶这段路是原始的山路,攀登时要注意安全。这里离浙东大峡谷景区不远。  在寺院里或者避暑山庄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从华顶下山走到石梁,一路下来到达国清寺(由于天台山山势较高,景点比较分散,因此我们不可能如徐霞客一样走完全程,因此途中万年寺――桐柏――寒明岩这段路可以选择放弃)。  吃住:  在华顶讲寺留宿,除了寺庙,还有一个华顶山庄,条件设施类似农家旅馆,标准房280元一个晚上。除了寺庙和华顶山庄,山上再无其他住处,建议可以带上帐篷,非常适合扎营,晚上可举办篝火晚会。吃的方面,第一可以去寺庙吃素,也可以在山庄点菜吃饭。山庄附近还有一些临时的摊位,在这里吃早餐还是很有特色的,一顿吃饱估计几元就可搞定,天台山的特产卷饼筒值得品尝。  当然,住在寺庙是非常艰苦的,比如没有电,水量很少,而且睡觉只能集体打通铺等等。要体验的话,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带上毛巾、牙刷、手电筒之类的。一般在寺庙里住宿,不收任何的费用。    门票:  国清寺 5元  石梁& 60元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40元
新闻来源:
网站编辑:(转帖)浙东道上:从雁荡山到天台山
浙东道上:从雁荡山到天台山
如赶赴戎机一般匆忙从深圳赶往浙江台州。时间不巧,直接到当地黄岩机场的只有下午一班,只能选择晚上经停晋江/泉州到温州的。温州机场名永强,商业气氛浓郁的地方,却有这么个革命意识强烈的名字;而兰州中川和厦门高琦俩机场,则都象日本地名。
&&&&半夜一点,子夜将过。这个点从温州机场循高速公路赶往台州,又是2小时。一路白天本可以看到一点的乐清北雁荡山,混杂在黑糊糊的窗外一片夜色中,什么都看不见。乐清是北京两个老熟人的家乡。
台州,则是括苍山和天台山这两座名山的所在地。没有想到的是,在台州境内的天台县,20多年的一个谜居然自然解决了。
20多年前,我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工作时,偶然发现了一幅长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沧海日,估计海上日出的景色。峨嵋雪,不用解释。巫峡云和洞庭月也不用解释。彭蠡烟,潇湘雨也不用解释。广陵涛,说的是扬州。庐山瀑布更不用说。皆世间美景壮景。
少陵即杜甫。摩诘就是王摩诘,唐朝大诗人王维。马迁史,说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薛涛乃成都名妓,传说用于跟杜甫白居易等诗坛高手唱和的信笺非常雅致。右军,书圣王羲之也。南华经乃《庄子》。相如赋,就是司马相如的诗赋。屈子就是作《离骚》的屈原。是中国文史精华。
该联作者邓石如(),清代书法家、篆刻家、书法金石学家和经学宿儒。这是他题安徽怀宁故居碧山书屋所撰。这个长联以自然奇观对文化杰作,将中国风景和文化作了个精粹的归纳。上联的“赤城霞”,多少年来我一直纳闷,北京延庆口外的河北赤城县,没有什么古典文化上的说法,也当不起这个地位。但是究竟哪里的赤城呢?
这次到台州治下的天台县,方知道,所谓“赤城霞”这个赤城,正是县城旁边的赤城山。所谓天台山八景之一,是赤城栖霞。去隋代名寺国清寺,正从山脚下走过。26年后谜底自然出现在我眼前。
浙东道上的观察和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吧。
台州意识流
说实话,听说要到浙江台州走一趟的时候,我搜索了半天的脑子,也没有想到有关台州的什么东西。因为我压根儿没有注意过台州,这个介于宁波和温州之间的地方。
到台州后才发现,我已经跟台州打过几次虚拟的交道了。
戚继光(),明代名将,以抗倭寇和筑长城出名。北京一带到山海关的明长城,正是戚继光带领军人和民工干起来的。八达岭、金山岭等段的长城,上去的人都算沾了戚将军的光。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说,“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以及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留下来的”。其工程质量与现在普遍的豆腐渣相比,差距怕要以宇宙光年来计。长城沿线一些居民,就是戚家军后裔。八达岭我去过的次数难以计算,慕田峪至少有2-3次。金山岭没有去登,不过从那山下经过少说也有4-5次。山海关呢,有两三次吧。现在看来,不都是沾了戚继光的光?
在台州他抗倭四年,取得九战九捷的胜利,据说后又转战福建、广东四年,把骚扰国内沿海达200多年的倭患扫清。有感于戚继光带兵严明且战绩卓著,台州官民明代就在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他的历史功绩,可以用六个字概括:灭水匪、抗山贼。水匪就是倭寇,山贼则是后来进关的女真人、后来的满族人,孙大炮要驱逐的鞑虏。
要说这戚继光也算超级名垂千古了。南北都有纪念他的:台州有纪念馆,蓬莱有他故居,北京到山海关的长城,都等于是他的纪功碑。可惜到了台州椒江,竟然没有时间去看看戚将军的纪念馆。
吉利汽车和飞跃缝纫机,一度都是台州的工业名片。金融海啸中,吉利依然吉利,飞跃则飞不动摔惨了。要说,缝纫机被飞跃在海外市场搞出如此大动静,也真不容易。不过老邱看来还是能力差点,被人一捧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吃几碗饭。结果干到自己能力无法控制的局面就算完蛋。
最近几天的消息是,吉利汽车7000万澳元收购澳自动变速器企业DSI的交接仪式日在墨尔本完成。金融海啸中能捡便宜的,肯定需要有实力。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50年时我写了篇骂人的文章“中国汽车50年祭:国内车厂是吃里爬外的纨绔子弟”,里面如此说:&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居然没有支撑起自己的品牌到世界市场去拼搏,反而因为六个吃里爬外的小人而几乎全军覆没,冤呐。要是国产品牌的汽车与日本欧美车质量价格比差不多,我想,国内消费者还是会以消费国内车为荣的。
好在现在还算不太晚。民营企业开始冒了出来。中高档车制造现在就甭想了。我国的民营企业现在咬住低端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等,还是有能力的。一步一步地,还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为中国制造的廉价车和轻卡、皮卡等拼出一片地盘来。我们民族工业如原野上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有坚韧的生命力,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我相信,离了二鬼子不仅不会坏事,而且是好事。
这里说的民营企业,就是吉利,加上民族企业奇瑞当时共两家。
闹哄哄庆祝新世纪到来时,有一个活动说是中国大陆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射地理的经纬点位于浙江温岭县石塘镇,日出时间为日北京时间6
时46分。估计是因为山的高度吧。好像经度比温岭更靠东的浙江地方还是有的。我对那21世纪到来(居然折腾了2次,日晚上折腾一次,后来说不算,日晚上的才算)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注意到了这个事件。
我在“一年等于一千年:‘千年’又来有感”一文中如此调侃:
1999年12月,有感于商家和媒体关于千年的鼓噪,我写了“我对千年没有兴趣”一文。那阵喧嚣终于过去了。没有想到,现在,又有了关于“千年”的鼓噪。我现在依然还是要反感于这一阵商家和媒体的鼓噪。不过这阵噪音,倒是比去年响动要小多了。
我们这代人真“幸运”,寿命长到可以庆贺两次“千年”,这可比彭祖老头还长命,他不过800岁。咱可是经历了两个“千年”的。
记得1999年说2000年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在中国大陆的浙江东部某一个镇。于是该地方成为观光景点。现在除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还有了老千年的最后一缕晚霞。据说前者会被浙江临海括苍山的北尖岗,北雁荡山倒石岩和温岭县石塘镇的金阿顶迎来;
天文学家测定的,当然不会有假。不过我纳闷的是,不过365天,而不是365000天,怎么又来“千年”了?
如果去年的千年是真的,那么今年的折腾就纯属瞎折腾,要把大家愚弄一番。
如果今年迎来的“千年”才不假,那么去年的鼓噪和什么什么仪式,不过是闹剧。商家和媒体已经把公众都当猴耍过一次了。
1999年我写道,所谓千年之交,不过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序列中一个正常的日子更替而已,太阳不会因为是这个日子而多挂在天上一会;月亮也不会因此而特意圆起来。而且,中国从古至今没有“千年”的概念,中国只有六十年甲子轮回的观念。“千年”是基督教的概念。中国人基本上以佛教为主,道教,伊斯兰教信徒也不少。这三种宗教都没有千年的说法。天主教,新教等有这个说法,但是他们人数却不多。因而,“千年”的说法对中国人基本上没有意义。如果对什么人有意义,那就是商界了。他们借中国传统节日赚钱不够,现在开始利用洋节洋纪念日来弄说法,怂恿消费者多花钱,以为自己多谋利益。可惜我不是基督徒,中国人大多也不是,甭拿外国的说法来糊弄大众;能把十来岁的新新人类骗了就算可以了。
当初说这些骂街的话时,没有想到,温岭也好,临海也好,都是台州的治下。
到了以后,觉得台州才有了立体感。还知道,黄岩蜜橘是台州特产,浙江知名避暑圣地天台和仙居,也都是台州治下。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居然也是历史实有其人,出生在天台县。天台县到处悬挂标语,弘扬济公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当地产的济公牌黄酒也质量很好且价格实惠。
而天下名寺国清寺,作为禅宗天台宗的祖庭,正在天台山下。而国清寺确实有大家风度。门票只5元,相比少林老林灵隐灵显的什么的几十大洋真是不同。据说有关部门沟通国清寺要提价,方丈断然回绝,说国清讲寺是神圣佛堂,而不是商场。方丈住持的如此态度,令我肃然起敬。到了国清寺门口才明白,这个名刹在山脚下。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古寺在半山,因为林木葱茏。
括苍山也在台州境内。以前有一部小说《括苍山恩仇记》听说过,有关太平天国。我认为洪秀全是个魔头,因而对这个题材没有多少兴趣。当然对其中个别人还是有兴趣的。但是也是到了台州,我才知道,这是本地的山。
台州经济:中国的缩影
说到台州,还需要简略介绍一下台州的地理位置。北边是宁波,南边是温州,中间就是台州。有高速公路西通金华,北达宁波与绍兴杭州,南到温州,通过钱塘江跨海大桥还能迅速到达上海,而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台州也能沾上边,因为与福建只隔了温州。以往山海切割,从台州到哪里都不方便,现在则到哪里都方便。
实地到台州一看,地方长官面临的地域发展格局,跟温老总在中南海北区办公室面对的差不多一样:东部沿海工业和经济发达,西面则山地纵横而且经济欠发达,还有乡镇是吃饭财政,有的连吃饭都不够,需要台州市转移支付。巧的是,发源于台州西部仙居和天台的若干溪流,最终向东经过临海等地注入东海。上游污染了,下游日子就难过,跟中国东部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的沿海省份的处境简直一模一样。因此,我了解到这个状况后,暗想,台州经济,有点象中国经济的缩影。
我恰巧是国内研究西部发展问题最早的几个专家之一。1983年开始关注西部问题,1985年开始投入研究。而且坚持到2009年依然在研究的人,真不多了。这方面我个人的学术贡献,大概有三四个:首次提出,西部发展如果不同东部发展联动起来,西部难发展;西部边贸之初的外方债务转换为我方的股权(当时苏联/俄罗斯正搞证券私有化);西部发展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经济问题。估计1991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和伯明翰大学谈西部发展问题国内学者中我算早的。此外,我当骨干研究力量与同事合作研究的成果还有西部向西开放。这个思路是中央最高领导采纳并执行的。
这些年来,我有了更多的学术和区域发展案例积累,这样来观察台州的发展大格局和现有思路,我就有了做点贡献的余地。
&&&&最基本的思路,是将台州西部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发展和配套来良性套现(恶性套现就是将发达程度低的地方,土地廉价出让给寻找出路的高污染企业,美其名曰“招商引资”)。这就是说不能上高污染的工业,而要上一些劳动力密集而附加值较高的服务业。在我眼里,旅游大产业中的休闲度假业,是一个产业选择。而对于台州东部发达县份来说,如何将制造业助一把力,让它们在价值链上提升一步两步则非常关键。
天台县平桥
平桥镇在县城以西,或者准确说在县新城以西。工业化程度不低,但是农村山区分量依然还是很重。我去这个镇,是想具体了解高山区向镇中心移民的情况。这里所谓的高山,比真正的西部当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当地,却也是交通不便,常规经济难以发展的地方。有些半山,地质危害严重。山崖崩塌现象相当厉害。该镇南边所辖的紫凝山上,有一村直接面对崩塌线后退的悬崖。如果不搬迁,估计要不了多久,房子就得跟崩下的山崖一样到山谷去了。根据2005统计,台州农民人均收入6689元,但是,划入欠发达奔小康范围的农民,人均收入只是2304元,为农民平均的1/3。而平桥紫凝片,也在这个欠发达范围内。
2005年,平桥的紫凝山,有6个行政村,1172户,3848人,劳动力2501人,人均收入2587元;集体经济收入5100元(还有片区没有集体收入,也有1170万的)。
根据市和县的规划,天台县年该向山下移民5个村,32个自然村,2700户,总共8800人。这些人安置在4个移民小区,10个新建移民点,还有2个新建公寓。在平桥镇,我们看到的是,在镇的边缘,划了宅基地给下山的移民,成本价提供。移民人均几千的补贴加上自己筹措,都建起了小洋楼,至少外观是小洋楼,而且是独门独院的。
之所以说是外观小洋楼,是因为我进一户人家看了,里面不是洋派。我发现门厅后的厨房,砌的是老式的烧柴火的双眼灶,烟道上有一江南老式民居都有的汤锅,利用烟道火焰热气将水加温到可以盥洗或者冬天用热水洗菜等。灶塘里可以烧柴火。但是旁边还配有煤气罐和煤气炉。农民的生活习惯依然保留着。而且毫无例外,几十户新移民,房子周围的小条土地,照例都种了蔬菜瓜豆等,我看到了莴笋,南瓜,黄瓜,葱,青菜,玉米等等。还有凤仙花,苏铁等。这种情况不是例外,而是毫无例外。我当即感觉到,下山的移民想用这一尺来宽的土地种菜得实惠根本不可能,他们如此做,是因为对土地的感情。
用老式灶的人家,下山后盖起了房子,孩子就在县和镇打工了,日子还过得去。显然他们对城市化生活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另外一家,则在山上时就已经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办了浴室澡堂。下山后来回更方便。她家经济情况明显比第一家好得多。新居为长远考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车库。
各家在山上的地,依然归各家自己处理,委托人种也好,自己不时去照料也好。不过估计到下一代在城镇里长大,他们就不会再有兴趣到山上去种地了。除非山上有其他经济活动能吸引他们。
而这正是我想要了解的。天台,海拔有700米左右,山上就有千米了。天台官员说,山上夏天晚上睡觉,如果不用毛巾被,还要受凉。这么说,清新的山野空气和环境,加上夏日凉爽的气候,是能吸引山外人和城里人来小住几天休闲放松的。的确也有上海杭州的,无意中来到紫凝旅游,觉得不错,跟打交道的村民缴纳租金,约定租几个月房子来休息。吃饭跟主人家一起吃无污染的农家菜,另外算钱。
这不是休闲度假产业的开端吗?
负责城建的杨副镇长说,这紫凝山还有两大说法。一说,紫凝山以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在此诵经感紫云之异而得名。天台宗的祖寺,正是天台县赤城山旁的国清寺,而日本天台宗,也发源于天台国清寺。
第二说,唐代,茶圣陆羽来过天台山,品尝过紫凝瀑水后,把它定为“天下第十七泉”,(无锡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名曲“二泉映月”,说的正是陆羽评定的无锡惠泉“天下第二泉”)。而山上的大茗也被列为良种。
紫凝山有一挂瀑布,相传用那瀑水种茶,茶叶就大,故名之为大茗;用那瀑水沏茶,茶更香。传晋代虞洪和全家人住到紫凝山上,培育出了“大茗”。后人则在山上办了“普门茶场”。宋代桑庄的《茹芝续谱》就说:“天台茶有三品,紫凝(普门)为上,魏岭(天封)次之,小溪(国清)又次之。”可见紫凝大茗还坐过天台山云雾茶的第一把交椅。
上山有全天候公路,方便得很。这么说来,平桥镇山上的潜力很大,而且开发方便。紫凝只要开发得法,欠发达的帽子要去掉并不难。
晚上黑灯瞎火的开发区
现在回想,我这30年来经历过的最要命的如此开发区,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1959年,儒塞利诺·库比契克总统有感于巴西沿海高度发达而内陆地区荒无人烟,不利国家健康发展。于是干了个迁移首都的决定得到议会通过。这个新城市比深圳出身还贫雇农还干净。深圳好歹还有一个铁路口岸和几个人民公社,一个县城。巴西利亚就是建设在方圆几百公里直径内没有任何居民点的中部高原稀树草原上的。这稀树草原,英文是savanna,巴西葡萄牙语是
os cerrados。
总设计师和建筑师Lucio da Costa, Oscar Nieyemer,前卫建筑大师Le
Corbusier的两个信徒,跟目前在中国瞎折腾的外国建筑师一样,满脑子建立名声的主意,搞了标新立异的设计和规划。结果弄到在巴西利亚的居民生活非常不方便。城市外形图如飞机,行政中心和议会分别在飞机头两边。顶头则是总统府。附近是广场和议会大厦。居住区和商业区分隔很远,道路基本为汽车设计,行人想惬意散步就近买东西,门都没有。我从巴西联邦政府部委旁边的酒店溜达出去,什么店都看不见。只好灰溜溜回去。到了一个国家的首都,居然没有看见一个象样的商店并进去买点东西。这个经历也只能是在巴西利亚。我小友北大胡续东博士,一度在巴西利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多的逗留,使得他比我这个只有一星期左右的游客更有资格抱怨这俩设计师。他的书《去他的巴西》里,对此有精彩的描写。
国内设计师,还没有设计一个城市的经验和能力。不过让他们设计一个新区,倒有足足的机会。这次台州之行就见证了俩。照例是白天还算兴旺。晚上人影子都没有。因为机关和商业机构跟居民没有交错在一起。而相互隔离。用设计行当的人行话说,就是功能不复合。台州的椒江开发区如此,天台老县城西面的新区,也如此。看上去,机关和办公楼,公司与学校,居民住宅区为什么就不能在一条路上。为什么各种要在地域上分割开来?
北京前门的商业街本来白天游客和居民热闹,晚上游客和居民依然热闹。现在一花瓶化,白天热闹的是游客,上半夜热闹的还是游客,到夜深时分,因为没有居民在四周,便冷清得鬼都不见。
话说,美国纽约曼哈顿有两个CBD,就是两种典型。下城华尔街CBD,白天热闹。晚上下班后,黑灯瞎火没有了人气。而中城42街时代广场南北20条街的CBD,白天晚上都热闹非凡。
我真怀疑中国各地的城市设计者有城管队员或队长的思想,见不得路上有人和有买卖。
石梁瀑布:徐霞客遗踪
天台山深处的石梁,从山外的县城开车过去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500多年前只能步行或者骑马骑驴等,估计需要2-3天才能到达这个地点。我真不明白徐霞客如何办到的。
石梁瀑布,在一个不起眼的树林缺口进去,几步下台阶,便见别有洞天。一个深谷展开在眼前。但闻水声喧哗异常,知道瀑布不远。下拐几步,则高处溪流经异常坚硬的玄武岩碗状斜坡向上飞起若抛物状,如铜壶倒水般冲下。
我以为这就是了。结果石梁瀑布还在下方。继续下山石台阶数百。到谷低。寺庙旁高处,横了一道岩石,四周悬空若房梁。梁下一股瀑布飞悬而下近百米,气势如虹。
风光确实罕见。不过我纳闷,徐霞客如何发现这个地方并到天台三次。我更纳闷的是,徐霞客足迹遍天下,可是他三上天台山,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可见他对天台的厚爱之甚。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英国莎士比亚去世前三年)徐霞客到浙江旅游,先游洛伽山(普陀山),后循海南行,初次游览天台山和雁荡山,同行者有僧人莲舟。《游天台山日记》就是他这次游天台山留下来的游记。他的原文笔记如下: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原指火燃极旺,此指日炽,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满足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
徐霞客的石梁笔记如此描述说,“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聩,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根据他笔记考证,他从国清寺到石梁,花了三天时间。
第二次,徐霞客时隔19年,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 三月十四日
再次到天台山考察,到三月二十日抵天台县,离开天台山去雁荡,历时7天。第三次,于同年四月十六日自雁荡返回天台山上考察,到十八日止离开,计3天。第二、第三两次合记一篇《游天台山日记后》。三次游历19天,行程近千里。一天最少的行程几十里,多则一天行程八九十里,平均每天行程五十里左右。他行游遍及天台山东南西北风景区,到过考察的地方有望隍山、筋竹庵、弥陀庵、开封寺、华顶、石梁、珠帘泉、桃源山、桐柏、国清寺、天姥山、百丈崖、斑竹山、赤城、三茅、坪头潭、埠头、琼台、双阙、明岩、寒岩等五十六处。石梁那么偏远不便的地方,他竟然去了三次。
徐霞客注意到了天台山区夏日凉爽的情况,他在笔记中说,“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这个看法和我的实地验证,现在我用来支撑有关当地发展避暑休闲业的主张。
在天台完成调研后,经新昌、嵊州、上虞、绍兴到杭州萧山机场,无意中走了一条唐诗之路。
有人说,所谓的浙东唐诗之路,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洲、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按照如此线路,全长约190公里,所及行政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现在高速公路连通后,是否还是190公里不一定了。不过其影响随时间流转而越来越大,因为国人随国运的兴旺而对传统愈加重视。千年来,我国众多文人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据说唐朝诗人中有432人到过这一带,其中有李白、杜甫、孟浩然、李商隐、贺知章、骆宾王、元稹等。世人便将之命名为“唐诗之路”。这是我们继承下来的一份独特的文化地理遗产。
北方和西北方文人南下东来,当然是从绍兴出发。而我们则是从古人的终点出发,到达他们的起点。方向反了过来,不过走的地方还是一样的。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开始几句就提到了新昌天姥山和天台的天台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实际上,天台和天姥大概是两县之间没有任何隔离而连为一体的。近年来许多自驾游者的经历也表明两山之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至于唐朝老李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以及老杜的《壮游》诗,“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说到的剡溪,正是曹娥江的上游。宋《嘉泰会稽志》,“剡溪,在(嵊)县南一百五十步,溪有二源,一出天台……东北流入上虞县界,以达於江”。据说剡溪还有一源头在奉化,在蒋氏门前流过。
我不意在考证剡溪曹娥江。只是借此理一下相关的地理概念。
对我来说,这条唐诗之路,还有些别的在里头。
新昌是我一老友的家乡。何铁生,祖籍新昌,生长在北京,他是一位极新锐的艺术家、诗人,也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艺术品鉴赏家。高速公路上过新昌时,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提醒我说,新昌是雪夜访戴故事发生地。据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不过铁生提醒我,李白没有到过新昌。可不是吗?老李自己都说那只是梦游。
台州仙居隔壁的永康县,是我敬重的老领导 徐达深
先生的故乡。1978年我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周扬为院长,副院长是徐达深先生。反右后他受张闻天牵连,曾在宁夏大学任职多年。后来他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所长。我是他学生,经他点头批准,从拉丁美洲所调到西欧所,又在他领导下干了几年。他曾任张闻天秘书,早期在外交部担任西欧司司长,是黄华后的第二任。徐先生为人和蔼,深得研究所上下的欢迎。后来他还兼了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总干事,协助宦乡先生的工作。位置就在现在的张自忠路铁狮子胡同东院西亚非洲所一楼走廊最东头的那几个房间。永康教育网永康中学校友方面有一条关于徐老的记载:胡德滋(达深),永康古山人。1935年永康初级中学毕业,1938年赴延安入抗大,全国解放后任驻苏大使馆商务参赞,后任外交部研究室主任。西欧司司长。粉碎“四人帮”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可惜,网络上要找徐老的信息,真是零星稀少。
浙江上虞,我只知道春晖中学,其他几乎一无所知。网络资料介绍说,春晖中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偕同乡贤王佐,回乡征得民族资本家陈春澜20万银元资助而创办。早期的春晖,以“与时俱进”为校训,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刘薰宇、匡互生、杨贤江、范寿康等在此先后任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来此讲学、考察。学校一时声誉鹊起,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
嵊州,我知道是越剧之发源地。其他也是一无所知。不过越剧因何而发源在这里,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绍兴就不用细说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而且颇有一些古迹名胜吸引游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
近2小时赶了唐诗之路的全程,自然跟唐朝诗人感受不同。他们的时间周期可以是年,而我们则一般以天来计。投资银行家或者律师甚至要用小时或者分来计算时间。唐朝诗人可以一路走个十来天,我们却匆忙去赶航班,当然也就没有那些悠闲和雅兴才能引发的诗情了。只要想到供房子,可能下岗,城市白领们无不晚上暗暗操心到失眠。而唐朝诗人们,基本都没有这些忧虑。也只有老杜替小白领们担忧过房子问题,那还是仗义执言给别人说话。他自己好歹在成都有个茅草屋可以对付。老李知道给部长打工不容易,也扬言不肯事权贵让他不能开心颜而当了自由职业者给主席担任咨询顾问,不必上班。那样的日子,跟现在白领确实大大不同了。
不过,走还是比不走收获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待到山花烂漫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