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地理学科特点?

例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 地理题材的教学方法
例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 地理题材的教学方法
本文话题: &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活动化是课程的教学要求。但就其中与地理有关的教学内容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空间距离,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难点。以《我们的大中国》一课为例,剖析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以供教学参考。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9)09-0057-03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就其中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科门类来说,涉及到思想品德、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相对于思想品德、社会常识,以地理为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课例往往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活动多局限于教师讲授或展示师生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如果教学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很远,我们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施有效的德育?”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心中一个普遍的困惑。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找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是能否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合理运用了这些结合点。对于一个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学生在心中会充满好奇。教师不妨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宝贵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探究地理环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或比较当地与自己家乡的差别;猜测某种特殊生活习俗的来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很好的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下面列举出一些适用于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和建议,由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无定法,仅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1.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并与教材资源结合,建立教材与当地生活的联系。比如学习宝岛台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师生一起来调查当地与台湾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方面有哪些交往活动。2.充分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地图和地球仪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清楚、准确的观察和认识地理事物。3.创设情境,通过模拟体验将学生带入到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去感受、体会。比如,学习内蒙古草原地理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体验放牧、转场、那达慕大会、过冬等生活,体会地理环境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4.创设悬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对某地的地理环境状况作出推测。比如,学习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悬念让学生思考:藏袍为什么又长又肥大?为什么有时他们穿一只袖子,有时两只袖子都不穿?也可以让学生猜猜藏民餐桌上的食物是些什么,为什么?5.对教材中提供的或师生收集到的地理照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读懂其中的直观信息和隐藏信息,如了解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在什么地方拍摄的,拍摄了什么……6.由于地理事物与学生有很大空间距离,充分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真实的图片和动态的画面,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视听信息。下面以保定王老师在承德上的公开课《我们的大中国》为例,具体分析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是如何体现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传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初步了解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相对的位置。导入:从生活话题,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昨天,王老师从我们河北省中部的一座古城——保定,来到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承德,我从保定到承德坐了一夜的火车,感觉保定与承德的距离很远。但对照中国地图(出示中国政区图),我只走了这么一小段的路。你有什么感受?生:我们的中国真大。师:这节课,我们就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大中国到底有多大。点评:老师把自己从保定到承德来上课坐了一夜火车这个真实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导入的话题,既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又很切合本课的教学主题。一夜火车的路程,无庸置疑是一段较远的路途,但如果把它放在中国版图中观察,却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这个生活话题的交谈,让学生很真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大。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中国国土面积之广1.结合河北地图,比较承德市与河北省的面积。师:(课件出示承德地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承德市有多大吗?生1:约3.95万平方千米。师:平时同学们都感觉承德挺大的,但是,我们河北省的面积是承德面积的4倍多呢!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河北与中国的面积。 师:(课件出示河北省地图)你们知道河北省有多大吗?生2:约有19万平方千米。师:按说不算小了,但是在中国地图上看一看,只有这么一小块。那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生3:960万平方千米。3.结合中国地图,比较中国与承德的面积。师:是我们河北省的50多倍!是我们承德市的240多倍!如果把我们的中国比成一个大西瓜的话,那我们的承德只像一粒西瓜籽。祖国太大了,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中国!点评:老师并没有急于讲中国的疆界和大小,而是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从学生的家乡承德的地域面积入手,将地域面积进行了三次比较:承德与河北、河北与中国、承德与中国,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通过这样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调查比较,学生再次深刻的感受到祖国国土的辽阔。活动二:找中国版图四至的位置,结合生活实践,感受祖国面积大1.认识中国最南、最北、最东、最西端的位置(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师:通过大家阅读教材,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最东边、最西边、最南边、最北边都是哪儿呢?(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在课件中点击相应位置。)师:那我国的最东边和最西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最南边和最北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呢?生:……师:正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此的遥远,才出现了东西时间上的差异和南北温度上的不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感受东西时间上的差异。师:(课件出示图片)当灿烂的阳光照耀在东海上的时候,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星星闪烁。多么有趣的现象啊!像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呢!师:(课件出示乌苏里江日出照)这两张照片是夏天北京时间凌晨2时15分在祖国最东端照的日出景象,那我们这儿夏季什么时间太阳升起呢?生:凌晨5、6点。师:日出时间相差2、3个小时呢,东部、中部时间差异都这么大,那东西部的差异就更大了,可见我国东西部相隔的距离多么遥远。3.感受南北温度上的差异。师:刚才我们感受的是东西之间时间的差异,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南北之间温度的不同。师:我们知道了,祖国的最南端是南海上的曾母暗沙,它是一个珊瑚岛,是我国的国防前哨,现在,游客还不能去那玩儿。那我们就去我国最南边的海南岛去看一看。谁冬天去过海南呢?当时你有什么感受?生:……师:再去看看这时我国北方的哈尔滨。谁冬天去过哈尔滨,说说你当时去的感受? 生:……师:同是二月份,两地的温度相差40多度呢!(课件出示海南录像)二月份海南的平均温度在20多度以上。(课件出示哈尔滨录像)而二月份的哈尔滨平均温度有零下20多度,几乎滴水成冰。在同一个季节同样的时间,我国的南、北、中部地区的温度相差非常大,是因为我们国家南、北相隔的距离太远了!点评: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课前有意识的社会调查,更来自于平时的生活阅历。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正如,当地夏天日出的时间、春节前后哈尔滨和海南岛气候差别。如果班级中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老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拟体验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边、冬天哈尔滨和海南岛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给人们生活习惯带来的巨大差异。这种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授:了解行政区的名称与位置,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地域辽阔师: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中有哪些家庭成员呢?(生边汇报师边出示课件)生1: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师: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呢?(课件)首先是我国的首都北京,它和与它相邻的天津,都被河北环绕着。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还有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山城”重庆。还有哪些家庭成员?生2: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还有23个省。师:……师: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加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呢(34个)?这么多的家庭成员呀,真是一个大家庭。点评:这是传统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老师采用结合地图讲授的方法进行处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怕被认为因循守旧而不敢讲授了。孰不知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判断是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在于用它来解决问题是否很有效;判断是否使用的恰当,关键在于使用的度是否把握的恰到好处,用的过多过滥,或用的不足都是不恰当的。活动三:拼图游戏师:为了熟悉这些家庭成员的名称和位置,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活动。活动要求:先找到我们的河北省的版图和它所在的位置,把版图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看一看河北省周围相邻的有哪些省区?(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山东、河南),分别把它们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完成全部的中国政区拼图。生:小组合作进行拼图。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拼图活动,来巩固、复习中国行政区划方面的知识,是对地图这种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万事开头难,老师提出的活动要求,是先找到河北的版图和位置,再找河北5个邻省的位置,最后完成整个拼图。这样的设计安排既能让学生的拼图活动顺利展开,又能强化对家乡河北的认识和了解。活动四:猜猜我是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猜猜我是谁”。由小组同学合作设计谜面,让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哪个省区。谜面中可以告诉大家它的位置在哪儿,或者它的省会名称是什么,可以描述它的版图形状像什么,也可以介绍它的名山大川有哪些,还可以说说它的标志性建筑、重大事件或大型活动……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看老师是怎么设计谜面的。(出示课件)“我相邻的省份是河北省和天津市,我是祖国的“心脏”。这里有故宫、天安门等宏伟建筑,2008年奥运会在这里举办。猜猜我是谁?”(生:北京)。生:小组合作,设计谜面,教师巡视指导。生:小组汇报交流……点评:这个教学活动是用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进行综合的认识。谜面的内容可以涉及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版图形状、省会城市或其他特点。这种创设悬念的猜谜活动学生很乐于接受,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谜面还是猜谜,同样都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小结:联系生活,课外延伸。师:这些家庭成员的身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汽车牌照的第一个汉字等。课下,请同学们在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猜一猜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上街时,留心观察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猜一猜它来自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点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课程的意义在于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下学生在看“天气预报”节目和观察汽车牌照时,既是对本课所学的复习和拓展,更是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过程。【责任编辑 韩四清】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抓重点学习~注意地图很有帮助~
学习地理不能仅仅只记,要学会理解它们。我自己是学这个的,感觉这些方法还不错,下面就说说:首先你要建立学习它们的兴趣,感觉你学它们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更为了自己的爱...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中学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结构与培养策略
当前位置:&&&&&&&&&
中学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结构与培养策略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作者:周慧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特征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此相应,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地理教学而言,面对人类生活的地球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让未来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学科素养”?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科教学实践,认为学科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学科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说,学科素养是学习者了解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科学的世界观,以及能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而地理学科素养则是学习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具备的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以及具备能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地理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地理学科素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空间性(地域性)、终身性、动态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科素养综合性的特征在知识上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则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综合性的特征在素养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的互为统一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空间性的特征在知识上主要表现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空间性的特征在能力方面上主要表现为:区域综合分析与比较、空间辨别力、空间想象力、空间观点等地理能力和地理意识。  地理学科素养终身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科素养的产生是一个比较稳定、相对长期的心理状态,这一状态一旦形成,其对学生未来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会产生稳定的作用,并能够长期对学生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动态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由一个逐渐培育、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动态过程。因为,这一“动态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常受到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实践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解决这些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学习者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感受各种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大量丰富、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加深学习者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人地和谐的认同及对各种生态与发展问题的感悟,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情感和行为。  二、中学地理学科素养的结构  根据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特征,笔者认为:地理学科素养的结构由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学科基本素养两部分组成。其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联系的识记、理解、想象与运用;地理学科基本素养则是对地理情感、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和地理意识的综合反映。①其结构和关系如图1所示:    从“地理学科素养结构与关系”可知:地理核心素养是以地理基本素养为基础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但又各自独立,成为地理学科的独特素养。而地理学科基本素养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学科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而且,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分离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理学科素养的主体。其中,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素养的基础,也是地理能力发展、地理方法运用、地理意识与地理情感养成的载体,地理知识的质和量决定着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意识与地理情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地理能力则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沟通和联系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地理方法、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则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科能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和方向导向。②地理学科素养的基本要素落实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地理情感”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可分为:学习兴趣、审美情趣、文化情操、科学精神等。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批判、创新、合作、进取的科学精神,地理审美情趣,爱国爱乡的情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心与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地理知识”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知识”主要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世界地理”部分的“地理知识”主要是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和社会经济与文化及认识区域的知识,包括“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社会经济与文化”、“地区发展与差异”和“认识区域”几大方面。  第三,“地理方法”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主要表现为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如:读图、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调查、观测、实验等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理方法主要有:掌握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分析、比较、归纳等地理思维方法;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理方法主要有: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方法和地理观测、实验、调查的方法及空间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地理思维方法。  第四,“地理能力”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主要表现为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其在地理教学中具体体现为:调查、实验、观测、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与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表达、生存、获取与解读等能力。但无论哪种能力,其都要体现以下过程: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地理意识”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学会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本土、本乡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与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与合作、关心与交往。  三、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的习得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下面笔者就以地理课堂知识传授为载体,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空间思维”来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其操作步骤如下:呈现直观;明确对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原因、变成文字、绘制图表;再现问题;依托图表;找出差异;分析图表;叙述结论;拓展问题;依图想象;判断问题;创造模型。  下面以学生学习人教版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为例,说明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第一,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挂图和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呈现直观“气压带和风带”学习所需要的大气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大气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图中,我们需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假定条件下大气的运动状况:①假定条件是“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时,大气是怎样运动的?②假定条件是“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时,大气是怎样运动的?③假定条件是“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时,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其目的在于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降低学生空间抽象思维的难度,使学生能够从形象的地理事物中明确观察的对象,并通过问题开启思维的阀门,思考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变化与发展的问题。  第二,学生在思考教师的问题后,要在“单圈环流”图和“三圈环流”图上思考与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布、成因和时空移动规律,并将“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与“三圈环流”图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为空间想象提供载体。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图,并提出以下绘图要求:①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气压带;②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通过图文转换,帮助学生降低了空间思维的难度,使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了它们在地球上的空间位置,实现了“以图释文”和“以文释图”的教学目的。  第三,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地表不均匀的状况下,大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原本呈现带状分布的气压中心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要回答老师的提问,就需要将其变化落实在图表中,在图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力。学生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物理特性和热力环流原理,找出“海陆分布图”和“一月、七月海陆热力差异图”来对比分析海洋和陆地在不同季节的热力差异状况,并概括其变化和影响。通过“提出问题、依托图表、找出差异、分析图表和叙述结论”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的空间模型,为空间想象提供了抽象思维支撑,对更好地理解气压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空间创造能力奠定了扎实的空间基础。  第四,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模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空间模型进行进一步加工,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沿东经110度由北至南低层大气环流形势是怎样的?学生在“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图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判断出东经110度经线所经过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洲(亚洲)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名称、风向、成因,在脑海中建立新的“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空间模型。教师再要求学生想象:当太阳直射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空间模型又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想象创造教学过程,在脑海中想象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综上所述,要培养未来合格的公民,教师就必须深刻认识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与结构,使课堂教学能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注释:  ①地理课程标准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  ②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EB/OL].http://www.studa.net/xueke/34264.html。^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地理是一门交叉学科,而高中地理最重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主要还是停留在不怎么涉及理科学习的原理理解,规律掌握,概念辨析,说白了就有点浅尝辄止,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实际分析能力。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题。当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普遍处于枯水期时,通常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摇)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摇?摇?摇?摇B.巴西南部热带草原炎热干燥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摇?摇?摇?摇D.澳大利亚大陆昼短夜长
  答案C。通过分析题干得出,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选出来。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如: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摇?摇?摇?摇)
  A.南半球,气旋?摇?摇B.南半球,反气旋?摇?摇C.北半球,反气旋?摇?摇D.北半球,气旋
  答案D。通过分析,判断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为气旋,可以排除B、C选项,再看气流的旋转是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步审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题的思路。
  第三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逐次表述,要有条理性,解答时,可对知识点逐一编号,这样就会一目了然。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辛苦努力与积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把脚步迈得坚实些,再坚实些,就一定能够“笑傲高考”。
  作者:Mr王
  微信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最幽默的学习公众号,考试是个枯燥的事,可总要有个人告诉你,如何笑着走出考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慢慢学习路,总会渣几步。试题君,有趣你的学习和人生。微信公...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学科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