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的若干问题问题。

解决力学问题的两大观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解决力学问题的两大观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家发改委
培训中心直属
教育、公安
双资质认证
留学服务行业
协会示范单位
北京消协诚信
服务示范单位
直属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值得信赖
15年专注美国留学,顶级专家全程指导
骄人数据,85%的学生入读美国Top50名校
分期付款,流程透明,独创海外顾问跨国服务
机械专业力学系过来人谈力学就业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留学国家:
目标学历:
您想了解的问题:
(看不清?点图片更换)
  目前美国的经济危机波涛汹涌,华尔街的失业,奖学金的减少,学费的增加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应接不暇。而对于申请美国留学的童鞋们来说,如何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下面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学长之手,从本质上介绍了机械专业力学系的就业情况,分享给大家。
  转眼间,研一的第一学期已经过去了,回想自己刚上研究生时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更趋理性,转博的愿望已经淡去,多了几分就业的压力和紧迫感。之所以决定把自己这一学期的思考写出来,也是希望和我同样迷茫的同仁们能够思考自己的未来,走好脚下的路。
  首先力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力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通过实验和假设用精妙的数学建模和推理过程建立起来的理论,可以说,力学在用严格而理性的数学思维描绘复杂的物质世界的现象方面做的相当的精彩。力学作为一门工科,纵观它的整个理论体系,有着很多理科的特点,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宏伟大厦,有着类似物理学科那样严谨而精妙的结构,同时又不失一个工程学科的风格,有着深厚的实验和工程应用的背景。力学是一门兼具理科和工科特点的学科,也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紧密的学科。力学必须与工程的结合才能有其生命力,正如六七十年代钱学森等老一辈力学家所倡导的那样,善于从实际而复杂的工程应用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并用力学的理性方法分析和解决。事实上,整个二十世纪力学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航天,航空,船舶,机械,汽车,土木工程等领域,力学与工程结合的日益紧密也显示了力学的强大威力,使得力学大放异彩。
  那么现代力学的悲哀在哪呢,或者说力学研究的悲哀在哪呢?由于七八十年代后有限元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原本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力学背景的工程师来说,拿着成熟的有限元商业软件就可以分析并得出可用的结果,可以说力学走到这一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着力学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成熟,然而这种成熟带给高校学院里的那些力学研究者的,是可创新的东西的减少。在他们眼里,用成熟的有限元软件解决问题是不具备创新点的,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而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寻找创新点是高校学术研究的灵魂。一些老一辈的老师甚至不屑于有限元而偏爱解析解。高校的研究者为了挖掘研究上的创新点,于是开始拓展研究视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域,搞起了交叉学科,比如生物力学,纳米力学,开始深入一些很新兴的领域。可是这些领域终究只是局限在学术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距离还很远。于是在高校的学术圈子里,力学与工程应用开始渐行渐远了,而社会上工程应用还是需要力学的,甚至在一些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表现在有限元计算和实验两方面。
  对于力学系的学生来说,在将来不转行的这部分群体里,能够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最终可能要走向社会,去从事技术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高校的学术研究者自然是有其利益的,他们为了学术研究不得不去介入诸如生物力学,纳米力学等新兴的研究领域,可是他们招学生为他们干活的时候,学生们自己是没有多少选择方向的权利的,他们在导师的强大影响力下只能跟着导师跑,这样的学生是往学术大师的方向培养的,和工程应用脱钩的非常厉害。可是每年这么多的学生砸下去,能出来几个学术大师?剩下的人出路怎么办?这样的学生与社会工程应用的需求是脱轨的,特别是对于博士生的培养方案还有很多的文章要求和创新点要求,做偏工程方面或横向课题的不好毕业,他们很多在导师带领下只得投身这些新兴领域。所以看看每年我系的博士难就业就不难理解了,学术的岗位毕竟有限,然而工程方面的锻炼又太少,除了有清华的金字招牌,其实竞争力有限。
  说一说国内工程单位的现状,现在国内很多大量需要力学的工程单位(如三航单位和国防单位)多还是研究院所体制,这些单位现在系统内都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博士,原因就在于高校的博士偏学术,而企业和单位的博士是偏工程和应用的,这两者之间确实有相当的差距。并且现在还有这样一种途径,如果就业时选择了京外的三航单位,可以由院里出面帮你谈,让你跟着单位里院长一类的人读他们系统内的博士,这对于有志投身于航天航空领域想做工程师的人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所谓的直博制度确实害了不少人,很多人在大四推研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想好自己将来的就业打算和发展方向,这使得一旦这些人中有人上了研究生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想走学术路线,而想投身工业界的话,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熬5年,在高校里做着他并不感兴趣的方向。实际上我觉得更合理的制度应该是让人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最好就是推研的时候都只推硕,硕士第一年结束后让真正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人留下来转博,其他的人无论投身工业界还是转行都能够有选择的余地。当然,导师们是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在的,他们自然愿意多收博士干活而少招硕士。力学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很多学生当他们为了导师的科研奉献了5年,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他们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不说了,有点愤青了~最后说一说转行的问题,力学是一个冷门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又没有明确的依托一个行业和应用产业来培养,所以很多师兄师姐们都感到前途渺茫,放弃专业转行的自然不在少数,去基金证券公司实习. 并最终跳入经济领域的大有人在。当你发现周围人纷纷转行的时候,对我们这些还在读的师弟师妹们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你会开始怀疑现在在专业上的付出都是无意义的,这其中的心理滋味我体会过,真的是很不好受的。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浮躁,挫败感,焦虑,迷茫在很多的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包括我自己。
  不管怎样,路终究还是要走的,真心的祝愿所有力学系的同仁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大家都在看:
我要免费申请留学评估
*意向国家:
*评估意向院校:
*出生年月:
*所在城市: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希望就读的专业:
*留学类型:
游学(夏令营/冬令营)
*您目前最高学历:
毕业时所学专业:
*您的平均成绩:
*工作经验:
外语/考试:
*目标入学时间:
(看不清?点图片更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