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设计十大败笔
来源:互联网& &&
曾经的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院
虽然我们的城市与若干年前相比已经日新月异,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但这并不能成为面对无处不在的城市败笔保持沉默的借口。今天,那些打着各种幌子对城市的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对城市的破坏,肯定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最大的腐败之一。&
事实上,与这种行为以及与好大喜功的官员、利欲薰心的开发商和弱智的设计师的斗争,半个世纪以来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便收效甚微也难以遏止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生活要求的坚定捍卫和出于良知和责任感对城市建设中所存在问题义正辞严的批评。&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对城市的挑剔和批判体现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同时更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尽管这会激怒一些人,但如果我们对那些既浪费了金钱,又糟蹋了环境的城币败笔熟视无睹,那么这种沉默就是可耻的,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观点是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的前提。&
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城和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英国文物建筑学会指出,70年代发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我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1982年始,我国先后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
日,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一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起因是其官员说&它是殖民主义的象征,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岁月那钟楼的绿顶子(穹隆顶)像是希特勒军队的钢盔有什么好看的?&照此逻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建筑群理应夷为平地!&
日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郑孝业、罗哲文等专家称之为20世纪末恶劣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之前,还有福州三坊七巷的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和浙江舟山市定海的老街区被拆。&
2000年2月,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院的命运引人关注,类似这样的明清四合院维系着城市文明的起承转合但主事者并不认为这栋拥有私人产权的旧民居会比一间豪华厕所更有价值。北京这座&世界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语) 被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强暴&得差不多了,知识界希望北京不要再一次丢脸。&
旧城改造的另一问题是房地产开发的狂热。官员的&三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和开发商的算盘,其作用远大于建筑师的专业蓝图。&拆&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公共语汇出现在建筑物的身上,像一个个惊心触目的靶心标记。&
在仍有使用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房屋被过早拆除的同时,大量的危房和棚户却长期保留了下来。保税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使宁波的历史人文资源损失了80%。另外为了解决多年来违法建筑的恶性肿瘤,&拆&又成了城市发展所要付出的巨额代价。如广州2000年将清拆违法建筑480多方平方米,是该市历史上拆房面积最大的一年。&
旧城的破坏业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口说是无凭的,只有古道巷陌和文物才令历史文明活色生香。旧城被茶毒之后,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割断,新城市对未来表现得无所适从,只好一味地抄袭,拆了又建建了又折,无休止地折腾。&
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出的像南京中山陵、上海中国银行大楼、紫金山体育场这样具有&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旅游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一样标识风格的连锁快餐店、西餐厅、银行网点、五星级酒店,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洋建筑上戴着的瓜皮帽一样的把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自上海新客站采用高架候车模式后,天津新客站、沈阳新北站也相继采用此模式建成通车尔后各地效仿渐成时尚,把这当成大型客站现代化的标志了。&
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审图室高悬的&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时代精神&在建筑实践中更多变味为&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抵不过领导一句话&。当甲乙方关系如同业主&点菜&、建筑师&料理&的食客与厨师的关系,过度商业化了的建筑过程就成了破绽百出的昏着。&
在&图形建筑学十前卫建筑设计到批评界到设计到业主&的设计机制中,前两者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业主成了建筑师们的&上帝&,理想的空间如同逝去的乌托邦。&
当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中国的建筑已经彻底走进了死胡同。建筑师无路可走了,在这点上中国的建筑师们会同意我的看法。他们尝试过苏联的方式,结果他们对那些按苏联方式建造的建筑物深恶痛绝。现在他们试图采纳西方的方式,我担心他们最终同样会讨厌他们的建筑。&&
当我们称道希腊罗马建筑的刚劲雄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庄严、巴洛克建筑的纤巧华丽、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故宫天坛的博大辉煌时,当代中国建筑能贡献给人类文化什么东西呢?&
胡乱&标志&&
北京有故宫和天安门广场,上海有外滩和东方明珠,香港有中银大厦和香港会展中心;同时,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广场和标志性建筑.为自己代言。&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热中的一大误区。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标志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
可惜绝大多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能成为其历史文化的载体,或者说它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灭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广州70年代因白云宾馆落成将市区带到环市路,90年代世界贸易中心、广东国际大厦带动淘金坑的再次扩张,而今,天河体育中心和中信广场取代了五羊城雕作为新标志性建筑更多地出现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下。&
深州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新千年人们把目光投向新市民中心了,一切都以时序和建筑的宏伟来定,难怪人们将之称为没有历史和文化的繁华都市。&
武汉港客运站造型宛如一艘待发的巨轮,力求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但流线混乱,屋顶外型与结构体系不符,候船大厅不宜候船而改作展览用,成了本末倒置。&
人说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眼睛,我们的城市太像一个急于追逐所谓的时尚而不惜在自己的眼睛上一再动刀动枪的小姑娘。可惜,单眼皮改成双眼皮,双眼皮改成单眼皮,不是越变越靓,而是越来越没有人样。&
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据说,中国设计院在浦东设计的高层建筑,其面积使用率比境外设计的低40%。90年代的上海仅用了5年时间就建成了2000多座高层建筑,其中金茂大厦88层,94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6米)也在建设之中。&
杭州市明文规定西湖周边景区决不允许建三层以上大型建筑,没想到市政大厦做了第一个&吃螃蟹者&,它的楼空尖顶被市民形容为&削尖脑袋,挖空心思&。&
西安旧城中原有的建筑以低层为主,市中心钟楼、鼓楼、城楼以及城外大小雁塔等均突出于城市轮廓线上,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而今市内层出不穷的中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的城市轮廓线,重要古建筑之间的&通视走廊&受阻。&
建筑师们也对工程小面积少的&小东西&看不上眼了,他们只对上万平方米、造价上千万的大建筑感兴趣,因为回扣高、所得丰厚。像凯旋门、纪念碑、纪功柱、枝头、华表、牌坊之类精致的东西他们做不来,帕提农神庙、王维的辋川别业、赖特的流水山庄之类&螺丝壳里做道场&也不擅长。他们只要高大、宏伟、气派,无论设计是如何的粗糙。&
民间有俚语曰&傻大个&,用在那些比着高的高楼大厦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真的就是中国现代化标志吗?决不!就连中国的榜样们都认为&目前亚洲城市面貌趋于过度光怪陆离,摩天楼造型和体量过于离奇夸张&。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将自食拥挤的高楼所带来的人口、生活、交通及城市综合性的苦果。&
盲目国际化&
建筑大师张开济以&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买&来形容时下流行的建筑风格。&
截至1996年止,全国有86家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例如北京。金融街一度被称为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亮点,现在人们意识到此类&现代&建筑正在把一个文化的北京淹没在城市轮廓线以下。&
轰动一时的珠海西区开发普托举着珠海成为大都市的梦想。《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却表明,珠海目前使用的土地仅为远景规划中的1/7,珠海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仅为原设计能力的10.8%,需投资200亿资金建设的伶仃洋大桥搁浅,以珠海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都难以吸引大量投资和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国际大都市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还有不少城市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也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殊不知巴黎花了30年时间建了5座新城才移出75万人,以缓解老城人口和就业的压力;汉城花了7年时间才使其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了4%。像大连这样&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城市不多。&
编辑:Ellen
微信公众平台哈工大图书馆建筑学学科服务博客
城市规划专业必读24本书
&&& 在低年级时感觉对如何学习规划很迷茫,因为看到的和建筑专业相关的东西有很多,而规划的东西则少一些,如何给自己定位,找到学习的方向,老师强调规划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在大学期间博览群书,储备知识,可是究竟要读什么?和规划有关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1、《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作者:[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出版:商务印书馆,2008.12&&&&& ISBN:1&&&&&&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2、《城市意象》&&&&& 作者:[美]凯文&林奇著&&&&&&&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 出版:华夏出版社,2001.4&&&&& ISBN:1&&&&& 建筑分馆馆藏:TU984/L59&&&&& 内容简介: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亦,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3、《城市设计》(修订版)&&&&& 作者:[美]埃德蒙&N&培根&&&&&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ISBN:8&&&&& 建筑分馆馆藏:TU984/P35/(2)&&&&& 内容简介:埃德蒙&N&培根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4、《拼贴城市》&&&&& 作者:[美]柯林&罗等 &&&&&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ISBN:2&&&&& 建筑分馆馆藏:TU-021/L94&&&&& 内容简介: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城市。&&&& 5、《交往与空间》&&&&& 作者:[丹麦] 扬&盖尔 &&&&&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ISBN:8&&&&& 建筑分馆馆藏:TU984.11/G02-2&&&&& 内容简介: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气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6、《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作者:闵学勤著&&&&&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 ISBN:2&&&&& 哈工大图书馆(一区)馆藏:F299.1/M79&&&&& 内容简介:本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内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本书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运动性以及个体性对城市多元的感知与意象,最终引导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全书兼具理论和务实的特征。&&&& 7、《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 作者:[美]特兰西克 著,朱子瑜 等译&&&&&&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在城市设计领域拥有20年的从业和学术经验。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和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Chai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持工作,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景观建筑学课程(Cornell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的教授。&&&&&&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ISBN:6&&&&&& 建筑分馆馆藏:TU984.11/T48&&&&&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当前的议题。第一章引入了失落城市空间的问题及其形成因素;第二章全面论述了功能主义理念的哲学、演变及其反响,并讨论了蚕食城市空间传统形式的其他因素;第三章介绍了城市空间重要的历史范例和现代的一些做法,对&硬质空间&和&柔质空间&的适宜性进行了描述;第四章将针对现代城市危机主要理论和批评观点归纳为图一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并阐述其各自的优缺点,说明只有三者整合才有益于城市空间设计;第五章通过对美国波士顿市和华盛顿特区、瑞典哥德堡市及英国纽卡斯尔的拜克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实例研究阐述了空间结构的不同形态、相互联系及其环境背景;最后总结了实现整合设计目标的原则。&&&& 8、《街道的美学》&&&&& 作者:[日] 芦原义信 &&&&& 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ISBN:8&&&&& 建筑分馆馆藏:TU984.191/L88&&&&& 内容简介: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9、《城市策划实战案例》&&&&& 作者:赵卓文 著&&&&& 出版: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ISBN:5&&&&& 内容简介:本书是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近三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策划实战案例的精选专集,全书共分九章节,完整再现了每个案例策划过程,并附有策划师的实战策划后记,将引发每一位关注城市发展的人士思考。九个主题包括:都市RBD(城市商业游憩区)、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城市传统商业区、城市工业区与CSD服务区、休闲经济与城市策划、卫星城(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区)、大盘与城市片区、城市TOD主导下的城市区域等发展研究以及少见的城市道路命名策划。&&&&& 10、《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作者:芒福德(Mumford Lewis)&&&&&&&芒福德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领域,而深入到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他曾十余次获得重要的研究奖和学术创作奖,其中包括1961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学金奖,1971年获莱昂纳多&达芬奇奖章和1972年获美国国家文学奖章。&&&&&&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ISBN:6&&&&&&&哈工大图书馆(二区)、建筑分馆馆藏:TU984/M380&&&&&&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本书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11、《城市设计新理论》&&&&& 作者:C?亚历山大 / A?安尼诺 &&&&&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5&&&&& ISBN:2&&&&& 建筑分馆馆藏:TU984.1/Y03&&&&& 内容简介: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另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随后作者对这些法则进行了试验,并与许多研究生一起,对旧金山高密集区进行模拟城市再设计。启动了一项涉及大约90种不同的设计问题的项目,包括仓库、饭店、渔用码头、音乐厅和公共广场。《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为城市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论框架,极大地弥补了今天的城市所存在的缺陷。&&&& 1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加] 简&雅各布斯 &&&&& 出版:译林出版社,2005.5&&&&& ISBN:5&&&&& 内容简介: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13、《城记》&&&&& 作者:王军&&&&&&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1993年开始对梁思成学术思想、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问题作系统研究。&&&&&&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0&&&&& ISBN:8&&&&& 内容简介: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作者试图廓清北京城半个多世纪的空间演进,还有为人熟知的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悲欢启承。历史见证者的陈述使逝去的记忆复活,尘封已久的文献、三百余帧图片让岁月不再是传说。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 &建筑师多舛的人生,演绎着一出不落幕的戏剧;这一切的缘起,只是因为北京,这个&在地球一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拥有一段抹不去的传奇。&&&& 14、《采访本上的城市》&&&&& 作者:王军 &&&&&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 ISBN:4&&&&& 内容简介:《城记》出版五年后,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采访本上的城市》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15、《城市与人&& 一部社会与建筑的历史》&&&&& 作者:马克&吉罗德 &&&&& 出版:建筑书店(原建筑社),2008.1&&&&& ISBN:2&&&&& 建筑分馆基藏:TU984-091/J15&&&&& 内容简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城市,重点在描述这些城市的建造者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去做,在哪里做及何时去做。本书着手研究的是一些功能,是它们吸引了人类走向城市,并从它们延展至满足其要求的空间及建筑。这本书也随着我多年来在全世界城市里日日夜夜的漫长步履而成熟起来。在某一阶段,我发现在未知所以然之中品味城市或从视觉上欣赏它们都是不够的。我想挖掘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缔造者和时间,更是城市的成因。传统的城市指南,甚至是许多标准的城市历史,也常常只回答了前两个问题,而忽略了第三个。&&&&& 16、《城市色彩&& 一个国际化视角》&&&&&&作者:[美]斯文诺芙&&&&&&洛伊丝&斯文诺芙是世界著名的关于色彩的三维运用的权威,是Birkhauser and Van Nostrand Reinhold出版的《维度空间的色彩》(Dimensional Color)的作者。她是耶鲁大学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AIbers)以前的学生,哈佛大学视觉和环境研究系、纽约的库帕联盟(Cooper Union)艺术学校的教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她是荣誉退休教授。她的作品被广泛展览,并是全世界许多永久的公共和私人的特色藏品。&&&&& 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2 &&&&& ISBN:8&&&&& 建筑分馆馆藏:TU-856/S79&&&&& 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介绍城市色彩设计的专业研究论著,书中收录了世界各地城市对色彩的运用实例,通过300多幅全彩图片,阐释了色彩对城市特色与外观的作用,作者从自己提出的三维色彩假设的角度,探讨了一种文化特色与其色彩选择之间的联系,并描绘了色彩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和,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城市的城市元素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17、《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 作者:[美]奥利弗&吉勒姆 &&&&&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ISBN:2&&&&& 建筑分馆馆藏:TU984.712/J07&&&&& 内容简介:本书针对城市日益扩张的现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过程,以及当前应采取的对策,使城市的发展走向未来。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相信本书会给我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18、《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 作者:顾朝林 等主编&&&&&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ISBN:03-1&&&&& 建筑分馆馆藏:TU984/G55-2&&&&& 内容简介: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7年的29.9%发展到2005年的42.99%。与此时同时,中国已经有若干个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都市的急剧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国内的都市圈规划才刚刚开始,但发展较快。本书分理论篇和规划实例篇。理论方法篇主要介绍都市圈概念及其特征、现代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规划理论、都市圈规划编制、都市圈规划实施。规划实施重点介绍国外都市圈规划实例,例如美国大都市区规划、日本都市圈规划、法国巴黎大区规划、英国大伦敦战略规划、德国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地区规划等,国内重点介绍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实例。&&&& 19、《区域城市&&终结蔓延的规划》&&&&& 作者:[美]卡尔索普,富尔顿 著&&&&&&彼得&卡尔索普(Peter。Calthorpe)是&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的创始人之一和&新城市规划大会&(CNu)的组织者之一,一个职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师。&&&&&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 ISBN:8&&&&&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并且有权威的结论:老社区和新郊区有相同的区域特性。住房、贫困、年龄结构老化、交通和教育,都是每个区域内应该好好对待的问题,这关系至多们的城市是否能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兴旺的问题。作者给我们从规划蔓延到宜居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用实例向我们说明了为什么每一个美国大城市都应该采取一定形式的、关系到交通、住房、税收共享、更平等教育的机会的区域统辖。本书作者非常巧妙地、有洞悉力地并清楚地解码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用有说服力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个有序和谐的区域制度、设计、规划框架怎样才能自下而上内部运做。本书是我们生活环境集合的重新塑造,它标志着长达一个世纪的非人性化规划的结束。这是一本基础的书,却透露着经验与智慧,同样反映了农业、社会平等及环境运动的精神。&&&& 20、《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 作者:米格尔&鲁亚诺&&&&& 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 ISBN:4&&&&& 哈工大图书馆馆藏(一、二区、建筑分馆):X21/L88&&&&& 内容简介:迄今为止,生态城市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本书以简洁的方式对当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图表对60个精心挑选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这些方案都是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作品。&&&& 21、《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计》&&&&& 作者:[美]凯尔博&&&&&&&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ISBN:6&&&&& 内容简介:我们正处于一个区域社会发展的分界线上,《共享空间》一书为各个层次的规划提供了有用的工具。理论部分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走到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中的。其中反城市蔓延的案例说明了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城市蔓延已是刻不容缓。 本书是关于如何开发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空间环境来应对无序的、快速增长的城市。本书为改造和恢复我们的邻里和城市提供策略,并主张规划应该从整体上对社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深刻的讨论,提供了及格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规划案例为研究对象。本书还阐述了创造共享景观或社区更美好未来的设计与想像力的未来。这时一本权威而易读的图书,它能激发起市民们对社区美好未来的向往。&&&& 22、《都市滨水区规划》&&&&& 作者: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学会(ULI) &&&&& 出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 ISBN:9&&&&& 建筑分馆馆藏:TU984.18/C76&&&&& 内容简介:本书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都市滨水区发展的介绍、都市滨水区发展史、滨水区开发复兴的影响因素、过去的都市滨水区、港口开发的典型形式、今日的都市滨水区、海港经济与港口在都市滨水区的选址、整合陆域和水域用地的前景与多样性的滨水等。&&&&& 23、《街道与城镇的形成》&&&&& 作者:[美]迈克尔&索斯沃斯 &&&&&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ISBN:1&&&&& 哈工大图书馆(二区)馆藏:TU984.712/S98&&&&& 内容简介:城市、郊区、街道、马路,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城市里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密切相关。被视为阻碍适宜居住街道形成的这道标准的屏障,面临着怎样转换职能或如何被拆卸的难题。本书作者迈克尔&索斯沃斯和伊万&本-约瑟夫两位教授,针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析,提出他们中肯的建议。这本《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对美国城市的街道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学术领域,而是掀起一场由著作说服美国政府对现有街道设计标准进行改革的积极行动。&&&&&&24、《城市规划概论》&&&&& 作者:陈锦富 &&&&&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ISBN:4&&&&&&哈工大图书馆(二区)馆藏:TU984/C44&&& (书目来源:)&&&&&&&&
&&( 9:24:26)&&( 15:14:56)&&( 10:53:39)&&( 18:42:6)&&( 14:46:42)&&( 14:55:47)&&( 9:29:52)&&( 15:11:41)&&( 9:52:39)&&( 19:23:52)
手机二维码访问
建筑学学术资源发现
Powered By & Theme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规划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