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怎样才能获得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途径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4教育研究方法
日来源:233网校
命题点二 教育研究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一切科学研究工作均是从选题开始的。选择了研究课题,也就意味着确定了主攻方向,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二)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查阅文献的方法通常采用综合查找法,阅读文献通常采用翻阅、粗读、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一些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提出研究假设
  理论假设也叫研究假设,它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事实及规律提出的一种不完备的、尚待验证的设想与推测。假设是科学研究的焦点,是搜集材料的向导,是探索客观真理的桥梁。如果最后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证明;如果结果否定了研究假设,则叫作证伪。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可靠的研究结论。制订的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范围与方法;确定需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时间进度、日程安排等。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就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重新搜集资料,最终获得结论。调查、教育实验等是获得科学资料的有效方式。
  整理和分析资料指的是对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使其逐步趋于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目的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意义解释。整理资料包括资料的核实、资料的简单分类与汇总两个方面。
  (六)做出结论
  在得出研究结论时,应当始终以唯物辩证法为工作指导,全面、综合地考虑与研究有关的数据与资料,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做出的结论要客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造,不能歪曲事实,同时要以正确的理论分析为指导。
  (七)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所谓撰写成文,就是把科研的全过程及取得的结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一般有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等几种形式。
  【补充知识点】
  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是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其局限是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简单随机取样有两种具体方式:
  ①抽签。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至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
  ②随机数目表。随机数目表是一种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为:k=N/n(k:抽样比率;N:总体数;D:样本数)
  例如,某一研究要从1000名学生中抽取100人作为样本,抽样比率为k=。按学生名册或学号,从1至10中选出第一个样本单位,比如这个号码是5,然后作等距抽样,选出5、15、25……直到选够100个号为止。
  由于系统随机取样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较,样
  误差要小一些。如果把其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特征的变异度大小或增减程度依次编号,进行系统抽样,其结果常与分层抽样差别不大,但它又有比分层抽样设计更简单的优点,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常被采用。系统随机抽样要考虑研究总体的情况,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考试试卷,男生单号而女生双号,那么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抽取的样本只有一个性别。
  3.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是指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按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的取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步骤:
  ①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②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
  ③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4.整群随机取样
  整群随机取样是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教育实验中,考虑到教师学生的配合等问题,常常有意地选定研究班级而不打乱原教学单位,所以整群随机取样是常用的方法。但是也必须看到,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分布不均匀,比如存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性别等差异,一般来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使用整群随机取样方法时,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选定研究学校和班级。
  热点推荐: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全程内部密训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习交流平台:|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考试动态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责编:lxh&&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800 / ¥400
¥800 / ¥400
¥800 / ¥40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学习教育学的方法与技巧
篇一: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教育学是我们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如果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要考的教师资格证,那么他的教育学必须通过。由此可见教育学教学对我们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影响有很大重要性。所以我们应好好学习教育学并理解其意义。 一、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了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学的内容; 2.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建立的新型课程观、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师与学生应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3.知道了学习理论包含的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4、学会了学校德育、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 5.知道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的关系; 6.基本掌握了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 教育是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教育学的本质,由于教育学是一门观念性的课程,不像我们所学的专业课那样枯燥,正因为其自身具有的观念性,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构思出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怎样做”,启发了我们“为什么,怎样想”。从而让我们知道怎样教育学生是对的,我们不仅要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世,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怎样惩罚他才能不伤害他并且管用。当他们情绪低落时应怎样安慰,那些能对他们说那些不能对他们说等,使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给师范生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性,避免盲目、随意性。 2.有助于科学的教学管理。 师范生一般毕业后都从事教育科学管理工作,时未来的教师。要使学校的管理建立在科学化、现代化基础之上,不懂得教育科学,不精通管理艺术,就不可能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 3.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按照预期的要求以改进教育的实践,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尝试,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时一项教育变革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校师范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因此教育学教学在师范生职前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很深。 4。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传递型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而且,面对当今复杂的教育形势,传统的教育经验日益捉襟见肘,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挑战。 想要教好学生,不仅要教好的专业知识,还教好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育学这门科目正是引导我们怎样去教好学生的导师。篇二: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学习技巧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教育学一直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点,很多考生觉得教育学知识点众多,难以全面掌握,我觉得是由于大家方法不对,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学好教育学,下面给大家讲解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学习技巧。
(1)走马观花法
较适合有指定参考书的第一轮阅读。刚开始看,很难把握重点,看的太细,会浪费时间。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后,往往都是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细节部分是很难记住的。目标:短时间内对专业课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遍的深入阅读。 (2)笔记法
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列成条目;再复习时节约时间,记忆起来更为容易。 更何况老人有言:手过一遍,赛过口过十遍。笔记法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盲目的摘抄,可能效果就不会那么好了。
(3)提纲挈领法
除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点串成 线,线连成面。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更为重要。各章节中与这个问题有联系的内容基本上都要答到。就教育学而言,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不仅普通教育学内部 存在联系,六门专业课都应该可以串起来。 (4)抽取题目法
对各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多了,可以按照真题的出题模式给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题,把平时看书和论文上的内容都可以融合进去。或者每个章节看完后,自己有目的的挑一些有可能出简答或者综述的题目,这样最后冲刺时才不至于慌张。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学习技巧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我们在复习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要与其他科目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会学好所有科目。
此文章由伯乐教师网()整理提供。篇三:教育学方法 第四部分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1.方法的内涵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 (1)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但它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好实践性较强,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 (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第四,强调方法的科学性。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 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第五,创造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的最重要特性。 此外,教育研究方法,还有它自身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性: 第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第二,研究的周期较长; 第三,针对性、实践性强; 第四,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 1.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这是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正因为实践中存在问题,才激起了人们的研究;正因为进行了有关的研究,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才迎刃而解。教育的应用性研究的这种意义就十分明显,同样,教育的行动研究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当今教师通过教育研究对教育问题、现象拥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正是这样,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才表现得更加科学和理智。 第二,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扩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延伸,一方面帮助人们解决了大量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教育研究的知识得以不断地扩充。在增长教育知识方面,教育活动研究能够发现新知识,而教育观念研究和元教育学研究则有助于总结和积累知识。 第三,教育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教育研究既是教育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带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教师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必然要求。 因此,为更好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降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就必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 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的方向和目的。但是在方向和目的确定以后,方法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方法运用得当,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达到研究目的,起到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的数量和范围,获得新的发现、启发人的思想的作用。反之,就会使研究工作劳而无功。所以,教育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首先,从时代需要上看,新观念、新学科、新思潮强烈地震撼着现代世界发展的原有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的研究模式和思维方式,构建世界发展的新基础以及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成为时代的需要,方法论的研究为各学科获得实质性的全局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从学科需要上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的研究方法意识日益觉醒并渐趋活跃,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受到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 再次,从研究者个体角度看,教育研究方法对提高研究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教育研究从古到今基本上是沿着从直觉到理论,从自发到系统,从经验到实验,从自然方法到科学人工方法的科学化道路发展的。从教育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 直觉观察阶段(古希腊―16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处于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觉观察时期。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认识水平低,将世界看作一个混沌的整体,哲学、政治、教育和方法的知识混为一体,人类极力寻求认识世界的一般原理,但对方法的追求是笼统的、模糊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随着教育实践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当时的教育研究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对教育实际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基础上的思辨的方法,虽带有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表现出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这一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思想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中国古代教育观以及亚理士多德的逻辑学中的方法论思想上。 当时教育研究有以下特点: 首先,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出发的。 其次,研究方法多采用观察、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因此,教育思想的表达表现出以描述为主,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系统的特点。 再次,已有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先哲们关于文与道、言与行、学与思、师与生等辨证关系的分析论述中。 另外,各种学派基于不同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观。 总之,以直觉观察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的特点表现为: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把教育活动当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进行观察研究;无论唯物论或辩证法思想都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先哲们的研究只是描述整体性的一般变化,还对这种变化的具体过程、原因不能作出深入的分析,因此也不可能对教育的一般性质进行完备和清晰的了解。 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 纪初)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这是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近代教育科学产生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在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 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不仅描述教育现象的特点,而且揭露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在哲学认识论指导下的两种研究方式和风格,这就是演绎法和归纳法。另外,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还从自然科学中引进了“实验方法”,使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总括分析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力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其次,初步形成了不同哲学认识论指导下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 再次,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于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等主要形式,在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但它毕竟将教育研究方法论朝科学化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另外,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梅伊曼、拉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 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独立时期。当时,不仅在一些国家的大学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课,而且相继出现了一批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如美国芝加哥大学1909年后开设“教育入门”与“教学法”。1917年古特写出了《教育之科学的研究》一书。我国最早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有罗延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朱智贤的《教育研究方法》,还有作为大学丛书的钟鲁斋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法》。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此时的教育研究方法大多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一派强调从儿童发展的本身研究教育一派强调从社会的发展要求来研究教育也就是主张实证与看重思辨,主张实用与看重理论的两个派别进一步分道扬镳,它们各自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扩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直接影响到此时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4. 现代教育研究变革与深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突破了对科学理论静态的逻辑分析,把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程度降低,抽象化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兴和边缘学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与此同时促进了综合思维方式的发展;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也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致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由此产生了用来协调科学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方法论。 (二)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 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教育研究十分活跃,相对于以往,呈现出健康有效的蓬勃发展态势。中国教育研究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但是相对于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以及与其他某些社会学科的发展水平相比,教育研究的水平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教育理论领域内许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探讨不够深入。教育界虽然注意到了时代的变化,积极吸取科学、哲学研究的成果和养分,但总体上还未实现理论基础的更新,理论还缺乏超前意识和对实践的指导力量。 其次,对实践的研究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深度还不够,教育经验的总结还很少上升到足够的理论程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得还不好。 再次,对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多停留在介绍和阐述的层面而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讨论,且偏向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从总体上看,比较、分析、创造性的吸收不足,存在着忽视对本国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无论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采取的视角、采用的方法,还是提出的理论、观点,得出的结论,都有较重要的突破,充分反映出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 2.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理论界日益关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教育研究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思辨、轻实践、少实验。并且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问题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单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 找例证。其结果,由于为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在纠正某一种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的情况。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行了新颖多样的教学实验,这是我们教育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可惜由于不善于提炼、概括,导致对教育成果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无形中给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阻碍。 第四,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反思不足,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因循守旧,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搬。 第五,教育研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所以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另外,有些研究人员把实证方法推崇到极端,企图用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有些研究人员则不重视研究规范和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以方法规范弱化的方式解决方法与对象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这在实验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三)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提高 教育研究不论是通过对原有理论的逐步拓展还是扬弃、突破,都需要一个或一系列高层次的系统理论框架,把由教育实践问题抽象概括出的理论纳入其中。因此,不管是经验论证还是理论论证或两者的结合,都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的概括程度,使之更具有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 2. 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问题越来越为人们说关注,具体表现在: (1)研究目标上,以价值为导向,不仅重视理论建构,而且关注应用研究。 (2)研究过程上,不仅重视伦理研究,也重视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如情感、态度、性格等,还关注教育情境,主张将定性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3)研究结果评价上,更关注价值的问题。 3. 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教育研究者进行研究普遍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表现出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趋向。与此同时,教育研究方法还表现出多元化趋向。就拿西方来说,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社会生物学的方法(皮亚杰)、工具制约论的方法(斯金纳)、信息论方法(西蒙)、社会学方法(班杜拉、维果斯基)、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方法、人本主义方法(杜威、柯尔伯格、弗洛伊德)等。 4. 教育研究方法的移植性 教育研究方法不仅早期就表现出移植性,而且现在也是如此,特别是当今受“新三论”、“旧三论”的影响,教育研究中出现了如教育信息论、教育控制论、教育系统论等理论体系。 5. 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 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越来越强化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统计方法、摄像等影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方法分类 1.设计阶段的方法。在设计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 2.实施阶段的方法。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形成事实的方法和形成理论的方法。 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在总结评价阶段,主要包括撰写报告的方法和成果评定的方法。 (二)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 2.实证方法,包括观察、测量、访谈、问卷等。 3.实验研究方法,包括真实验、准实验等。 4.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三)其他分类 前述集中分类均有各自的依据和道理,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着手研究时,不难从中找到一种方便的类型。 1.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依据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对象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两种研究引发出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即教育研究中的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 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依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分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它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回答“是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 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根据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性质和数量的侧重,可以将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试图运用描述性分析来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将事物属性数量化,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量上的分析,并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结果,以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研 究。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它是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研究的目标。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要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要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者应力戒成见和偏见,对那些与自己原来设想不相符的材料不能轻易舍弃,更不能随意更改;相反,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这样才更有利于发现规律,深化认识。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所谓创新,既是对教育传统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也是对教育传统最好的继承。 在教育研究活动中要贯彻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 1.从我国教育历史出发,认真钻研和整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 2.密切关注本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动态,及时发现那些还没有被别人研究或者未被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 3.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审视从那些已经被研究过的问题中发现新的创造空间。 (3)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者应做到: 1.尊重被试的权利。在研究活动中应优先考虑如何保障被试的权利。如不参与协作权、不署名权、保密权、要求研究者承担相应责任权等。 2.研究活动不给被试造成不当压力。 3.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避免给研究对象或教育实践造成消极的后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教育研究者应做到: 1.重视教育理论的建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育研究中,在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理论假设、进行教育设计、搜集整理资料、运用研究方法时,都自觉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 2.教育科学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和实际问题来进行。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与否或对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侧重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面的的分析评价。定量研究时对事物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 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大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不足以揭示其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缺乏定性研究,则研究难以深入,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缺乏定量研究,则研究又难以保证应有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样降低了结论的科学性水平。因此,进行教育研究要把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一)选题与设计阶段 选题与设计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即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和制定方案。 1.选择课题 选定课题就是为了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确立一个研究主题,这是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选定课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思维起于问题,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首先要求研究者具有关注和了解社会热点和学界热点的研究意识;其次要求研究者具有改革意识,敢于怀疑,善于变换思考角度,善于类比和移植。 在提出问题以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有能力研究,这就需要进一步确定课题。首先要判断问题本身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进而考虑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兴趣;最后还须考虑资料、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 2.查阅文献 课题确定以后,应立即着手了解所研究的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思考先前的研究成果是否还有需要扩充和完善的地方。 3.提出假设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工作包括确定研究的目标,表述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活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等环节。 4.制定方案 完成课题的研究设计之后,接下来便是选择研究方法和 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其内容必须全面、具体。制定研究方案包括如下内容:用文字准确表述研究的问题,每个部分配置相应的人员、经费、设备、资料;将研究进度分为几个时间阶段;规定各个课题组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和时间。 (二)实施阶段 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研究资料一般分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两种,分别采用不同的搜集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用来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问卷、访谈调查、测验等。资料搜集后要进行整理分析,最关键的问题是形成科学事实,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对其作出事实判断。 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的理论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新理论,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大量的事实或原有理论为基础。形成新的理论通常要综合地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演绎、类比、概括等。 (三)总结与评价阶段 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对教育研究的总结是指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展示科研成果。 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鉴定和评价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首先是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教育层次、类别、形式、区域的结构,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需要与地区差异研究,三农问题与教育关系的研究,关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的研究,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研究等,都是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二)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这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只要揭示原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还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篇四:现代与技巧 现代学习法 本书介绍最近50年世界涌现的先进学习方法及技巧204种。其中包括:组块法、直觉法、空降法、强力法、节奏法、整体法、内省法、暗示法等等。现把一位朋友的摘录放上来,以共享。
这是一位日本学者总结,它的基本含义是,学习的努力程度以达到“八成”为原则,这样不但能加快学习的速度,而且使学习精力留有余地,学有后劲。如作业练习或者解答试题时,不要一直耗在一个题目上,有了大概的答案后,就马上做另外一题。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回头去看。
坚持八成法,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前进后所剩下的两成往往可以自然得到理解,但如果非要达到十成的完美状态,反而得不偿失,无法前进。
2.及时学习法
及时确认:
指对学习和记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复核认定,特别是当考试、练习、作业得出答案后,要对自己所做答案进行及时核对。
及时回顾:
分四层意思,一是学习进程中的及时回顾,利用课堂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的简短“停顿”来及时回顾。二是学习间歇中的及时回顾,如下课后花几分钟,对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回顾一遍。三是作业前进行的及时回顾,对巩固记忆,顺利完成作业都有益处。四是阶段性及时回顾,学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后对所学内容的一次完整性的回顾复习。
及时记忆:
在学了新内容后,趁所学知识信息在头脑中还留有一定的印象,在遗忘尚未发生之前进行的回忆和复习。
3. 趣味学习法
1)形象联想,就是把学习内容尽量形象化以促进学习的方法。书中给出的实例:如记字母b,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半把剪刀。如要记忆:船--人--电话--啤酒杯--耳环等词,可以联想为:一个人在船上打电话,不小心碰到了啤酒杯,却发现一只耳环等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联想下去。(这种联想串词的方法在记忆英语单词时,是个很好的方式,打算试用。) 2)谐音、歌诀。学习中,把比较难记或者内容庞大的知识,编成歌诀或者根据谐音来记忆,会非常的轻松有趣。(暑假,孩子在背 的英语单词时,有些单词很难记忆,孩子的问题是汉语和英语对不上号,我就让孩子利用谐音来记,效果很好。)
3)故事连接法。这也是一个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很好的方法。
4.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的具体操作形式: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求自得;自我竞赛(自己跟自己比);自我指导;
5. “PR”自激
也成60秒PR法,这里的PR是英文赞扬(Praise),自豪(Pride), 预期(Rrospect)共同的字头。此法的含义是:每次学习前,用60秒时间,以演讲的形式简洁的描述自激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自激应达到的目标。此法实质上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自我鼓励,唤起自信与自尊。(其实,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多情景下使用,比如当自激气馁、失意、遭受失败而一蹶不振或者考试前或者每天早上刚睁开眼时,都可以运用。)
6. 计划学习法
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没有计划的学习,很容易浪费时间,而且很难学到系统的知识。制定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重点。
2)合理运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好大块时间,要保证那些重要的或者必须连续学习才能学习好的内容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好自己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的那段黄金时间。
3)留有余地。学习计划不要安排的过满,不要好高骛远。计划要灵活执行,要善于随时调整和修改,始终使学习时间和精力留有余地。
7. 目标学习法 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制定目标要适当些,但也不能盲目确定高不可攀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有了总目标之后,在总目标之下,再制定若干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也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总目标。 8. 薄厚互返法
这是数学家华罗庚总结出的一种读书方法。由薄到厚,就是在学一本书的时候,要经过斟字酌句,不懂的加上注解,就会觉得学了不少东西,书也就变得厚了。由厚到薄,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咀嚼消化,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把握来龙去脉抓住要点,这是你就会觉得书变薄了,越是理解的透彻,越有薄的感觉。
9.“ 外打进”学习法
这是一种引起学习兴趣的方法。
外打进的读书方法:从简单的书开始读,然后再读复杂的;从现在的书开始读,再读古远的,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读,再读不大感兴趣的书。外打进方法要求学习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的去进行。(这种方法可以用在那些学困生身上,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篇五:教育学考研复习方法和技巧 教育学考研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 教育学原理 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 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二、 中外教育史 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 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三、 教育心理学 第一, 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 培养。这三个部分常出大题。 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 四、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 第二,复习要全面。因为2013年的选择题中出现了一些知识点比较偏的题目。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在教育学考研的专业课准备过程中,一要夯实基础知识。二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重视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教育问题。三是各门学科虽然内容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跨章节、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四是复习的方法以及看书的顺序要得当,什么时候看哪一本参考书,以及先看什么,然后再看什么,哪一本是基础要先看,哪一本是要后看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复习策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