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于滑翔的鸟类,有滑翔机之称的鸟是:

&&&&&&发帖于:&&&&&&共
条评论 浏览
1940&年&5&月&10&日凌晨,在比利时东部上演了一幕新版“特洛伊木马夺城记”。攻击目标是号称“欧洲最坚固要塞钡陌;埃马耳(Eban&Emael)要塞,驻有&1,200&名比利时守军,配备了大量不同口径的火炮和机枪。相比之下,进攻方德军在数量和装备方面均占劣势,只有一个空降营,仅随身携带了一些轻武器。然而结果却是德军空降营出其不意地降落在要塞最薄弱的顶部,以亡&6&人、伤&19&人的微小代价便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整个要塞。德军的胜利归功于采用了一种类似“特洛伊木马”的运载工具,但它来自空中,这就是&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德国早期滑翔机发展早在莱特兄弟发明有动力飞机之前,一些先驱者就已经尝试着披上类似鸟儿翅膀结构的扑翼进行滑翔飞行。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显得愚不可及,但正是这些冒险开创了人类航空史。1891&年,德国著名航空学家奥托•李林塔尔(Otto&Lilienthal)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并在其后五年中先后设计并制造了&5&种单翼滑翔机和&2&种双翼滑翔机。1896&年&8&月&9&日,李林塔尔在一次滑翔机飞行试验时不幸坠落,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必须有人为此牺牲”。正是李林塔尔的滑翔机试验为后来发明飞机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被人们尊称为“滑翔机之父”。李林塔尔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没有发动机,仅仅依靠风力和重力也能进行飞行。【链接】滑翔机飞行原理简介&有动力飞机在牵引力、空气阻力、升力和重力四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在空中飞行。其中,由产生的牵引力克服空气产生的阻力使飞机向前运动;由机翼下气流产生的升力克服飞机自身的重力使飞机向上运动。滑翔机在由牵引机拖曳时的飞行原理和有动力飞机是相同的,牵引力来自牵引机。当牵引绳索断开后,“滑翔机就会像冲下山坡的汽车,以一定的倾斜角度下滑。此时,一部分重力转化为牵引力,滑翔机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滑翔飞行。”《意大利滑翔机技术史》作者维托里奥•帕伊诺(Vittorio&Pajno)这样说道。&由此可见,滑翔机飞行时的牵引力由自身重量和所处高度产生的势能决定,势能最终被消耗殆尽。滑翔机的飞行轨道是向下倾斜的,研究表明它是由升力与的比值即升阻比决定的。其值表示滑翔过程中前进距离与所处高度之间的联系。例如,一架升阻比为&10:1&的飞机在&1,000&米高空熄火,则它在到达地面之前将滑翔&10&公里远的距离&20&多年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受制于《凡尔赛协定》,不得拥有和开发任何军用飞机,但该协定并未禁止德国建造滑翔机。于是,德国抓住这个空档,在国内成立了无数滑翔机俱乐部,为日后建立德国空军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滑翔机训练更是成为了每所德国高中的必修课目之一。由此使当时几乎每个德国青年男子都具备了一定的滑翔机飞行技巧,为日后德军空降部队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滑翔机驾驶员打下了基础。在这段时期里,德国又先后开发了几种民用滑翔机,但它们离执行作战任务的要求还差了关键的一步。OBS&滑翔机和&DFS&研究所1932&年,罗恩•罗斯济登(Rhoen-Rossiter-Gesselschaft)航空研究所的亚历山大•李比希(&Lippisch)和沃尔特•乔治二世(Walter&GeorgII)两位博士合作设计了一种被称作“OBS”的气象观测用滑翔机。这是一种长机翼滑翔机,能够装载两名气象观测员和必要的观测仪器在牵引机拖曳下,利用强烈的上升气流升至高空,进行气象观测。在大多数人眼里,OBS&是一种普通的民用滑翔机。但是,有一个人却发现了&OBS&滑翔机潜在的军事用途。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王牌飞行员恩斯特•乌德特(&)。在观看了&OBS&滑翔机的飞行后,乌德特意识到这种滑翔机既可以把士兵直接送到作战地点,又能够向孤立无援的部队运送弹药和物资,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乌德特随即向德意志帝国航空部(简称&,德国纳粹空军前身)中昔日的战友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赖姆(Robert&&von&Greim)将军推荐&OBS&滑翔机,由此使其得到德军关注。1933&年,德国军方在格里斯海姆(Griesheim)组建了德国滑翔机研究所(&Forschungsanstalt&für&Segelflug,以下简称&DFS),OBS&滑翔机成为其成立之初的重点研究对象。DFS&后来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运输机甚至火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正是其技术储备使德国能够在二战期间创造出像&Me&163&“彗星”(前身是&DFS&194&滑翔机)这类超前的飞行器。而曾在&DFS&工作的骨干人员后来大多数都在德国航空界有所成就,其中包括德国著名女飞行员汉娜•莱契(Hanna&Reitsch)。她最早驾驶&OBS&滑翔机,在容克斯&Ju&52/3M&型运输机拖曳下成功地进行了试飞。应运而生的“突击滑翔机”1936&年&9&月,一批德国军官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在明斯克()附近举行的一次空降作战演习。苏军在演习中利用&&重型轰炸机运载了&1,500&名伞兵进行空降,还在其炸弹仓挂载大量卡车和轻型装甲车一同进行伞降。在占领着陆场后,大批滑翔机载着弹药和补给依次着陆,为空降部队提供支援。整个空降演习给德国军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包括了日后德军空降部队司令库特•斯徒登特(Kurt&)将军。斯徒登特在苏军空降部队对滑翔机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利用滑翔机运送作战部队进行突击空降的设想。这种想法与已担任德国空军技术总监的乌德特不谋而合,后者进一步提出了“突击滑翔机”的概念,并引申出利用其在敌后降落进行突袭的战术。这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关注,他对突击滑翔机寄以厚望,希望能通过这种类似的运载工具将大批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敌人后方,发动突然袭击。于是,德国军方下令给&DFS,要求尽快研制出一种实用的突击滑翔机。设计工作交由&DFS&的设计师汉斯•雅各布(Hans&)负责,并处于高度机密状态,型号为“DFS&230”。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雅各布和设计小组参阅了大量&&滑翔机的数据和试飞记录。1937&年,三架&DFS&230&完工,被分别命名为“DFS&230&V1、V2&和&V3”。DFS&230&是一种轻型突击滑翔机,其结构秉承了传统的滑翔机布局方式,采用高单翼加翼下支撑的混合式结构。机身横截面近似矩形,骨架由钢管焊接而成,表面覆以亚麻材料制成的蒙皮,因此制造成本十分低廉,便于大量生产。考虑到以后生产教练机型的需要,原型机在设计时具有安装两套操纵装置的空间。除了正副两名驾驶员以外,DFS&230&还能装载&8&名全副武装的。其最大起飞重量为&2.1&吨,自身重量为&900&公斤。用于货运时需要将机身内的座椅拆除,最大物资运载重量为&1&吨。机身后方左侧开有一扇较大的舱门,可以让空降兵迅速跳下滑翔机。为了减轻重量,DFS&230&的双轮式起落架在起飞后即被抛弃,着陆时完全依靠机腹坚固的金属滑橇。起初,所有试飞均由&Ju&52/3M&型运输机担任牵引机。后来,逐步试验了多种型号的牵引机,如&He&46、He&72、&126&双翼机,甚至&Ju&87B“斯图卡”。1937&年,DFS&230&原型机通过了德国军方的测试,量产工作由哥达车辆制造厂(Gothaer&Waggon&Fabrik,以下简称&GWF)负责,首批预生产型为&DFS&230A-0&型。1938&年到&1939&年间,先后有&28&架&DFS&230A-0&型被交付给隶属于德国空军的第7空降师。该师成立了一个由基斯()少尉领导的突击滑翔机,负责利用&DFS&230A-0&型进行演练,开始摸索滑翔机机降作战战术。德国军方经过多次演练后得出结论,在突袭一个范围较小的战术目标时,利用&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实施机降比使用降落伞进行伞降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使用伞降方式时,伞兵在从空中缓缓飘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需要很长时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容易造成伤亡。既便平安着陆,也会因为降落地点分散难以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再加上伞兵还必须卸除降落伞、寻找分开投放的武器装备,其花费的时间相当长,容易贻误战机,使得突袭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当使用&DFS&230&滑翔机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经过多年培训,德国拥有许多优秀的滑翔机,他们可以准确地操纵&DFS&230&滑翔机降落在目标附近&20&米之内。一旦着陆,全副武装的空降兵就可以立即跳出滑翔机投入战斗。其次,滑翔机没有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如果在夜间发动攻击,可以在敌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悄悄地抵达目标地区,从而达到近乎完美的奇袭效果。在&DFS&230A-0&型被德国军方认可后,1940&年初,以&GWF&牵头由多家德国飞机参与生产了第一种量产型&DFS&230A-1&型,它立即成为了德国空军的标准轻型突击滑翔机。与此同时,德军第一支滑翔机机降部队——第&1&滑翔机突击团第&1&营(/Luftlandergeschwader)组建而成,并开始接收&DFS&230A-1&型。同年末,该团另外&3&个营也相继组将而成,全团总共接受了&455&架&DFS&230&滑翔机。与&DFS&230A-1&型同时生产的还有少量&DFS&230A-2&教练型,它与前者的区别是安装有两套操纵装置。DFS&230A-1&型在投入实战后暴露出了两个问题:着陆距离太长和缺乏自卫能力。这使得&DFS&230A-1&型容易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敌方或地面防空火力的杀伤。针对这两点,DFS&在&1940&年末开始改进一种更完善的&DFS&230B-1&型。缩短着陆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着陆时的阻力,前线部队通常在滑翔机的着陆滑撬上缠绕大量铁丝,这种做法逐渐成为德军空降部队惯用的战地改装手段。而&DFS&230B-1&型对此所做的改进是在机尾增设减速伞,并在机腹安装磨擦系数更大而且更坚固的重型滑橇。此外,DFS&230B-1&型的机身强度也相应提高。这些改进使&DFS&230B-1&型在遇紧急情况时可以进行陡角度快速俯冲,在很短的距离内着陆并停稳。加强自卫能力方面,DFS&230B-1&型在紧挨着驾驶舱后的机背处安装有一挺&MG&15&型机枪。由于其支架设计得十分灵活,该枪拥有良好的射界,既可以在空中当作自卫武器,着陆后又能在地面进行压制射击,为空降兵提供。有部分&DFS&230B-1&型还被前线部队进行了战地改装,在机头位置加装了两挺&MG&34&型通用机枪,进一步增强火力。1941&年初,首批&DFS&230B-1&型投入量产并逐步交付德军空降部队用以替换&DFS&230A-1&型。与&DFS&230A&型类似,在&DFS&230B-1&型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了拥有两套操纵装置的&DFS&230B-2&教练型。整个&DFS&230B&型的最终产量高达&1,020&架。为了尽可能缩短着陆距离,DFS&试验在&DFS&230A-1&型机头安装&3&枚由莱因金属(Rhienmetall-Borsig)公司生产的反向喷射火箭,由此产生了&DFS&230C-1&短距着陆型。经测试表明,利用火箭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让&DFS&230C-1&型在&16&米距离内完成着陆并停稳。此外,火箭喷射时产生的烟幕还可以为滑翔机和空降兵在着陆后提供有效的掩护。利用其经验,DFS&又在一架&DFS&230B-1&型上安装改进后的减速火箭,改制出编号“DFS&230&”的原型机。原本计划在其基础上开发出另一种量产型号&DFS&230&&型,但最终未能如愿。&对于&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的最后改进工作由&GWF&负责,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装载量和牵引飞行速度,改进后的型号被定为&DFS&230&F-1&型。1943&年底,GWF&试制出一架原型机,命名为“DFS&230&”。其机体比以前所有型号明显宽大了许多,能够容纳&2&名驾驶员和&15&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或者装载&1.75&吨重的物资,最大起飞重量为&3&吨。由牵引机拖曳时,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30&公里。由于&GWF&担负了大量其他机型的生产任务,加上原有的&DFS&230&型号和其他型号滑翔机已经足够德军空降部队使用,DFS&230&F-1&型的进一步量产化工作被无限期拖延。二战中后期,德军空降部队逐步改用哥达&Go&242&中型滑翔机和梅塞施密特&Me&321&重型滑翔机作为主力滑翔机型,&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在&1942&年&4&月开始逐步停产。【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主要数据】型号DFS&230B-1&型DFS&230F-1型(&号原型机)首次试飞时间1940&年底1943&年底进入量产时间1941&年初未量产载员人数机组&2&人+乘员&8&人机组&2&人+乘员&15&人翼展21.98&米19.41&米机身长11.24&米12.5&米机身高2.07&米2.9&米翼面积41.3&平方米39.37&空重860&公斤1,255.5&公斤2,100&公斤3,006.4&公斤最大滑翔速度290&公里/小时330&公里/小时最大拖曳210&公里/小时300&公里/小时机载武器1&挺&7.92&毫米&MG&15&型机枪(部分加装&2&挺&7.92&毫米&MG&34&型)不详奇袭埃本•埃马耳要塞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首次大规模参战就是本文开头所提的奇袭比利时埃本•埃马耳要塞之战。该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交界处,控制着贯穿比利时全境的艾伯特运河上的坎尼(Kanne)、费尔德韦兹尔特(Veldwezelt)和弗罗恩哈芬桥(Vroenhoven)三座桥梁,它们是深入比利时腹地的必经之路。比利时总共花了三年时间苦心修建埃本•埃马耳要塞,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东大门”。其最外围是位于三座桥梁附近的桥头堡;外围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和大量反坦克堑壕及障碍物;中间设置有大片雷场;内层是沿要塞边缘修建的无数掩体、暗堡和战壕;最里层是要塞自身的炮台和机枪阵地;要塞内部修有一条总长度为&4.5&公里的地下坑道,并且储存了可以支撑半年之久的弹药、淡水和食品。加上重兵把守,整个要塞可谓固若金汤。如果利用常规的攻坚战,德军需要调集大量兵力、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必须付出重大伤亡才能从外围攻克埃本•埃马耳要塞。1939&年秋,德国情报机关设法搞到了要塞的设计图纸。经过仔细研究,德军发现要塞顶部拥有长&900&米、宽&700&米的面积,地势开阔平坦,刚好满足&DFS&230&滑翔机的着陆要求。于是,德军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利用&DFS&230&滑翔机上演“特洛伊木马夺城记”的计划。为此,德军在同年&10&月按照设计图纸仿造了两个模拟要塞,并且成立了特别突击队,配以一个加强空降营的兵力,使用&DFS&230&滑翔机对模拟要塞模拟进行了十多次昼夜间的攻击演习。为了缩短着陆距离,DFS&230&滑翔机的滑橇上缠上了大量铁丝,确保其能够在要塞顶部安全着陆。此外,德军还准备使用一种空心装药的聚能爆破装置。其内部装有&100&磅(45.36&公斤)高爆炸药,产生的爆炸力聚集在一点,足以摧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事,并将其内壁震碎,形成无数高速飞射的碎片,就像弹片一样,足以对工事内的人员构成致命的威胁。突击队的人员总数最终被确定为&700&人,分成两个梯队。第&1&梯队共&400&人,计划搭载&DFS&230A-1&型滑翔机实施机降,主要任务是攻占要塞表面阵地和夺取艾伯特运河上的三座桥梁,并不惜一切代价固守到德军地面攻击部队到达。第&2&梯队共&300&人,采用伞降方式,负责支援第&1&梯队。1940&年&5&月&10&日凌晨&4&点&30&分,41&架隶属于第&1&滑翔机突击团的&DFS&230&滑翔机在&Ju&52/3M&的牵引下,搭载着第&1&梯队起飞。尽管埃本•埃马耳要塞的比利时守军事先已经得知德军将要采取攻击行动并全部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但他们注意的只是要塞周围的情况,根本没有料到敌人会来自空中。当&DFS&230&滑翔机利用凌晨微亮的天色悄悄地降落在要塞顶部时,比利时守军全都大吃一惊,一时间不知所措。其实,首批降落在埃本•埃马耳顶部的只有&9&架&DFS&230&滑翔机,着陆的德军空降兵也只有&90&余人。然而,仅仅在&10&分钟的时间内,他们就跳离滑翔机,用冲锋枪击毙了要塞外部的少量比利时守军,并用爆破装置和手榴弹对要塞的碉堡、炮塔和所有工事的出入口逐个进行破坏,使得比利时守军全部被困在要塞内部,从而完全控制了要塞表面阵地。随后,另一批&DFS&230&滑翔机分别降落在三座桥梁附近,从比利时守军的桥头堡后方发起进攻,轻而易举地控制了所有桥梁。早上&7&点整,负责支援的第&2&梯队准时伞降到埃本•埃马耳要塞,德军空降兵的战斗力得到增强。比利时第&7&步兵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在当天早上&8&点开始向占领要塞表面阵地的德军空降兵发动反击。但在德国空军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德军空降兵顶住了比利时军队的反击,使其无功而返。当天黄昏,德军第&6&抵达艾伯特运河东岸,先头部队在第二天凌晨同占领要塞的德军空降兵汇合。要塞守军见大势已去,剩下的&1,000&多人在下午&1&点&15&分全部向德军缴械投降。比利时就此失去了埃本•埃马耳要塞的防护,德军从此长驱直入,向比利时腹地快速推进。5&月&17&日,德军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政府宣布投降。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军利用&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突袭埃本•埃马耳要塞可以算得上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富有冒险色彩的一次军事行动。正是这次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让英美等国意识到了滑翔机空降作战的重要战术价值,更被当作首次利用滑翔机进行的攻击而载入了世界战争史。攻占科林斯湾大桥1941&年&4&月中旬,纳粹德国入侵希腊。处在希腊中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希腊军队和英联邦军队面临着被德军包围的局面,他们准备撤退到克里特岛或北非。为了阻断其退路,德军计划利用空降部队攻占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之间唯一的一条通道——科林斯湾大桥(Corinth&&)。1941&年,在希腊的德军&DFS&230&型突击滑翔机英联邦军预计德军可能对大桥发动突袭,因此驻守了&4&个连的兵力,并在桥上安装了炸药,准备在己方部队撤退后将其炸毁,阻止德军追击。德军方面则投入了第&7&空降师第&2&团下属的两个伞兵营,加强配属&1&个伞兵工兵连和&1&个重武器连,共计&1,500&人。与突袭埃本•埃马耳要塞不同,这次行动将主要采用伞降方式,只有负责拆除引爆装置的工兵将搭载&DFS&230B-1&型滑翔机进行机降。4&月&26&日早上&7&点&40&分,12&架&DFS&230&滑翔机在&Ju&52/3M&运输机的牵引下起飞。它们装载着&100&多名工兵,负责向科林斯湾大桥发起首批进攻。由于机尾安装有减速伞,所有&DFS&230B-1&型滑翔机均在大桥两端不足&100&米距离内着陆。工兵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跃出滑翔机,像闪电般扑向科林斯湾大桥。他们一边同桥面上的守军陷入激战,一边冒着枪林弹雨拆除桥上的引爆装置。5&分钟后,德军工兵拿下了大桥两端的桥头堡并拆掉了所有引爆装置,成功地控制了桥面。与此同时,两个德军伞兵营按照计划分别在科林斯湾大桥的南北两端跳伞着陆,与桥面上的工兵会合,一同攻占了守军指挥部。然而,一个突发事件让德军眼看即将到手的胜利半途而废:科林斯湾大桥上的炸药突然爆炸,大桥断为两截,桥上的德军全部阵亡。关于其原因可谓众说纷纭,德军方面认为是炮弹误击炸药所致;英军方面则坚持是英军士兵向桥上炸药射击将其引爆。德军原定完整占领科林斯湾大桥的目标就此落空。直到第二天,德军才架设起浮桥并向南追击。但此时希腊军队和英联邦军队已经转移到半岛南部的港口,搭乘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撤退。尽管攻占科林斯湾大桥行动最终没有达到德军预期作战目的,但&DFS&230B-1&型滑翔机以及搭载的&100&多名德军伞兵工兵的出色表现却是可圈可点。他们再一次证明了&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拥有不易被发现、着陆准确和反应迅速等特点,极其适合用来发动奇袭。血战克里特岛其实,德军空降部队使用&DFS&230&滑翔机攻占科林斯湾大桥只是为另一次更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所做的热身。这就是德军在&1&个月后发动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代号“水星行动”(&),堪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次完全依靠空降部队实施的进攻战役。德军在这次作战中投入了第&4&航空队下辖的第&8&和第&11&航空军。其中,第&8&航空军负责提供空中支援,配备大量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第&11&航空军负责实施空降作战,辖有第&7&空降师、第&22&空降师和第&1&滑翔机突击团,加上临时编入的第&5&山地步兵师,总计人数达到&2.2&万人,配备有&500&架&Ju&52/3M&型运输机和&80&架&DFS&230B-1&型滑翔机。第&11&航空军将被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战斗群,分别在克里特岛北部的&3&个机场附近进行空降。第&1&突击团属于西部战斗群,大部分将搭载&DFS&230B-1&型滑翔机发起首批攻击,具体任务是占领岛上最大的机场——马利姆()机场,并扼守至后续部队到达,其余空降部队将采用伞降方式。在夺取机场后,作为的山地步兵师将乘坐运输机直接降落在机场。英军方面则决心坚守克里特岛,投入兵力为英联邦军队&3&万人和希腊军队&1.4&万人。由于获悉德军将对克里特岛实施空降作战,英联邦军对克里特岛加强了防御力度。作为全岛最大机场的马利姆机场成为重中之重,由战斗力较强的新西兰第&5&旅在希腊部队的配合下负责防守,总共有&1.2&万多人。他们在马利姆机场附近布设了大量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还在适合空降地区设置了障碍物。对于将要在此空降的德军第&1&滑翔机突击团而言,一场噩梦即将上演。1941&年&5&月&20&日凌晨&4&点&30&分,德军空降部队的第一批运输机分别装载着伞兵和牵引着&DFS&230&滑翔机从希腊南部机场起飞。经过&200&多公里的飞行后,大约在早上&7&点,首批&DFS&230&滑翔机载着第&1&滑翔机突击团第1营和第3营在马利姆机场机场附近着陆。但这一次,德军空降兵再也没有像在埃本•埃马耳要塞和科林斯湾大桥那样的好运气了。第&3&营的着陆地点正好就是新西兰部队的防守阵地,一些滑翔机还未着陆即在半空中被密集的防空炮火打得解体,另一些滑翔机则在着陆时撞上了地面的反空降障碍,严重受损。剩下侥幸平安着陆的空降兵刚刚冲出舱门,就遭到守军机枪扫射,纷纷倒在了滑翔机旁。全营三分之二的人员在短短几分钟里悉数阵亡,包括该营营长。第&1&营降落在马利姆机场西侧的河床里,由于该处没有任何部队防御,因此躲过一劫。相比之下,该团另外两个营因为采用伞降方式着陆,伤亡更加惨重。其着陆点也都是新西兰部队重点防御地带,在降落期间完全暴露在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之下,许多人在落地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刻只有第&1&营尚保留有战斗力,但实难独自完成攻占马利姆机场的任务。而第&11&航空军在其他地区的所有空降也都遭到了军队的顽强抵抗,负责指挥一线作战的第&7&空降师师长威廉•萨斯曼(Wilhelm&Suessmann)中将由于乘坐的滑翔机坠毁而毙命。德军空降部队出师不利,形势极为严峻。德军指挥部决定投入作为预备队的第&5&山地步兵师,但输送部队的运输机需要着陆的机场。于是,所有马利姆机场附近的德军空降部队得到命令,全力支援第&1&滑翔机突击团,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机场。第二天早上,德军空降部队开始发起攻击,重点进攻机场地区的制高点&107&号高地,从那里可以控制整个机场。守卫该处的&2&个新西兰步兵营居高临下,依靠猛烈的火力使德军久攻不下,伤亡巨大。关键时刻,德军再度利用&DFS&23&0滑翔机向&107&号高地输送了&1&个加强连,使得兵力得到一定补充。尽管如此,战至黄昏时分,第&1&滑翔机突击团原本&1,900&多人只剩下不足&600&人,团长也身负重伤,被迫停止了进攻。然而,情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防守&107&号高地的新西兰部队在当天夜里主动撤出了阵地,德军趁机占领了高地并在第二天一早占领了马利姆机场。此后,德军通过该机场源源不断地运送部队,到&5&月&31&日为止占领了整个克里特岛。在历时&12&天的战斗中,德军空降部队付出了惨重代价,总计伤亡人数超过&6,500&人,接近参战兵力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第&1&滑翔机突击团,人员伤亡率达到了&70%,大部分&DFS&230滑&翔机彻底损坏,克里特岛后来被德军称为“空降兵之墓”。希特勒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对负责指挥作战的斯徒登特将军说道:“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其突袭效果,现在这种效果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克里特岛之后,我们再也不会采取空降作战了。”此后,德军空降部队主要被当作普通地面部队使用,而&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也再也没有被大规模用于空降作战行动了。营救墨索里尼1943&年&7&月&25&日,迫于战争形势的逆转,政府在国王支持下逮捕了意大利法西斯头目本尼托•墨索里尼(&),并准备与盟国签定停战协议。为防止意大利倒戈,决定救出自己的盟友,让其重掌意大利政权。为此,德军参谋部制定了“橡树行动”(Operation&Wiche)计划,准备组建一支突击队负责营救墨索里尼。这支突击队的指挥官由希特勒亲自选定,他就是奥托•斯科尔兹内(&Skorzeny)上尉,后来人称“欧洲最危险的男人”。虽然意大利政府将关押墨索里尼的地点几经更换,最终还是被德军情报机关发现,确定为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山区(Apennines)最高峰大萨索山(Gran&Sasso)上的“坎波•因帕莱塔”(Campo&)旅馆。该处地势险峻,只有一条缆车道与山下的相连,担任守卫的意大利士兵大约有&250&人。1943&年&9&月&10&日,斯科尔兹内在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后,计划使用空降方式奇袭“坎波•因帕莱塔”旅馆,救出墨索里尼。由于山上空气稀薄、风速较大,难以实施伞降。侦察中发现旅馆前面有一小块空地,可以尝试用滑翔机进行机降。但当时德军空降部队大量使用的哥达&Go&242&中型滑翔机体积庞大,无法在那么小的场地降落。因此,斯科尔兹内决定采用&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他计划使用&12&架&DFS&230&运载&108&名突击队员。其中&4&架在山上降落,负责营救墨索里尼;余下&8&架在山谷降落,负责攻占缆车站台,阻止意军向山上增援。最后有轻型飞机在山顶降落,将墨索里尼接走。9&月&12&日下午&1&点,所有&DFS&230&滑翔机经过转场后在&Hs&126&轻型攻击机的牵引下,从罗马近郊的普拉提卡•迪马雷(Pratica&&)机场起飞。起飞时有&2&架&DFS&230&滑翔机跌入美军轰炸后留下的弹坑内撞毁,飞行中又有&2&架迷失方向被迫返航。因此,最后只有&8&架到达目标上空,在&3,600&米高度与牵引机脱离,滑向两处目标。由于这次使用的是临时改进的&DFS&230C-1&短距着陆型,安装有反向喷射的减速火箭,加上机尾减速伞和机腹滑撬上缠绕有大量铁丝,第一架斯科尔兹内乘坐的滑翔机在离“坎波•因帕莱塔”旅馆门口不足&40&米处停了下来。其后,又有&3&架接连着陆。斯科尔兹内率先冲出舱门,带领在&3&分钟内制服了被吓得目瞪口呆的意大利警卫,救出了墨索里尼。而另一组突击队也成功着陆并控制了缆车站台。其后,斯科尔兹内呼叫来一架&&156“鹳”(Storch)式,在旅馆附近降落。由其亲自陪同墨索里尼乘坐该机安全返回普拉提卡•迪马雷机场,并转乘一架亨克尔&He&111&抵达维也纳。“橡树行动”是德军历史上最大胆的一次营救行动,它在让奥托•斯科尔兹内名声大噪、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的同时,又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在小规模奇袭作战中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尽管&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的身影依然出现在德军历次军事行动之中,但它装载的再也不是训练有素的空降兵,而是弹药和补给,成为向前线部队运送物资的滑翔运输机,尤其在东线大量使用。比如,1942&年&5&月在霍尔姆(Kohlm)地区援助被困德军部队,1943&年在库班河(Kuban)地区支援德军桥头堡,1944&年向在特洛普()防守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输送给养,以及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2&月向坚守匈牙利首度布达佩斯()的德军运送装备。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参加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是在&1945&年&3&月&23&日夜,由&6&架&DFS&230&轻型滑翔机装载炮弹,6&架哥达&Go&242&中型滑翔机运载&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降落在波兰西南部城市布雷斯劳(),为驻守该市的德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然而,当时苏联红军已经攻入了市区,此次行动没有发挥出多大作用。直到战争结束时,德军部队中仍旧保留着一些&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比如第&1&滑翔机突击团中就还有&13&架完好的&DFS&230B-1&型。作为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第一种滑翔机,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参加了德军空降部队的许多重要军事行动。它在二战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空降突击装备,拥有许多伞降方式难以替代的优势,为德军空降作战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并且,正是在&DFS&230&滑翔机影响之下,美国和英国分别开发出了著名的&&型、“霍莎”()型以及“哈米尔卡”()型滑翔机,它们在诺曼底登陆空降、戛纳登陆空降、阿纳姆空降以及莱茵河空降中为盟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续写了“空中特洛伊木马”的传记。&[转帖]&“来自空中的特洛伊木马”——二战德军&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小说全文阅读地址:
延伸阅读:
的相关贴文
铁血精彩内容推荐
1、步兵排[38人]&[配轻机枪1,50毫米榴弹弹射器1,步枪32,手枪2]&辖:&步兵班3个[班长1,班副1,兵8,合计10人][配步枪10]&排部班1个[排长排副各1,二人榴弹弹射器组1,二人轻机枪组1,二人狙击组1]&[配手枪2,狙击步枪2,轻机枪1]&2、步兵连[162人][配60迫击炮3,50毫米榴弹弹射器3,重机枪3,轻机枪3,步枪106,手枪16]&辖:&步兵排3个[38人*3]&连部班1个[10人][&连长连副各1,文书2,卫生兵2,通信兵4][配手枪2,步枪4]&火力排[38人]&[配重机枪3,60毫米迫击炮3,步枪6,手枪8]&辖:&机枪班1个[12人][班长班副各1,兵10][配重机枪3]&迫击炮班1个[12人][班长班副各1,兵10][配60毫米迫击炮3]&狙击班1个[12人][狙击手6组][配狙击枪6,望远镜6,手枪6]&3、步兵营[800人左右][配70毫米步兵炮3门,82毫米迫击炮3门,60毫米迫击炮9门,50毫米榴弹弹射器9门,重机枪9,轻机枪9]&辖:&步兵连3个[162人*3]&营部排1个[40人]炮连1个[108人]&[配82毫米迫击炮6门,75毫米山炮3门]&辎重排1个[38人]&[配马车20辆]&营卫生队1个[16人][军医4,医护兵4,担架兵8]&4、步兵团[3500人左右]&辖:&步兵营3个[800*3]&团部连1个[70人]&团野炮营1个[400人]&[配75毫米野炮16门,120毫米迫击炮8门,火炮驮载]&警卫排1个[46人]&侦察排1个[44人]&通讯排1个[40人]&工兵连1个[150人]&辎重连1个[120人]&团医护所1个[80人]&5、步兵师:[15000人]&辖:&步兵团3个[3500*3]&师部营1个[270人]&师野炮团1个[1000人]&[配24门105毫米野炮]&突击营400人警卫连1个[180人]&侦察连1个[200人]&通讯连1个[150人]&工兵营1个[500人]&辎重营1个[500人]&师军械所1个[100人]&师医院1个[200人的野战医院]&手枪:样本54手枪(使用弹种:1951年式7.62mm手枪弹&。有效射程:50米&。供弹方式:弹匣,容量8发&。战斗射速:30发/分钟&。枪全重:0.85kg,装8发枪弹为0.94kg&。枪全长:196mm&。瞄准基线长:156mm&。初速:420-440米/秒&。最大射程:800-1000米。)样本毛瑟98/年式毛瑟手枪。此枪威力较大,动作可靠,火力猛烈,操作简便,木质枪盒可加装于枪上作为枪托,用于抵肩射击,增加有效射程。1932年式毛瑟手枪初速425米/秒,有效射程70米,由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枪长288毫米,重1.19千克)步枪:样本毛瑟98(7.92mmMl898式毛瑟步枪。它属于非自动步枪,是德国的枪械发明家毛瑟设计,1898年定型,毛瑟兵工厂制造,此枪是毛瑟所发明的步枪中最得意的一支步枪。它发射7.92mm98式毛瑟弹,弹头初速为859m/s,表尺射程为2000m,由5发弹仓供弹,膛线右旋4条,枪全长为1255m,枪全重为4.08kg。)马枪:样本98K(7.92mm&98K式毛瑟步枪。它属于非自动步枪,枪机样式为旋转后拉式,此枪由德国毛瑟——沃克公司制造,德国军队在1935年开始大量生产此枪,1945年停止生产,发射7.92mm毛瑟枪弹,弹头初速为745m/s,有效射程为600m,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膛线右旋4条,枪全长为1103mm,枪全重为3.89kg。)&&&&班,排用狙击步枪仍用毛瑟98&&&&连以上狙击步枪配狙击型毛瑟98轻机枪:样本麦特森轻机枪重机枪:样本MG08/1350投样本日本89式50投或枪榴弹&&&&60毫米迫击炮:样本(63-1式60毫米迫击炮是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改进型,1978年设计定型。
该炮在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采用高强度钢,进一步减化结构,而且保证了发射稳定性,是我国第二代小口径迫击炮。口径:60毫米。全炮重:11.5千克。炮身长:620毫米。榴弹重:1.33千克。最小射程:95米。高低射界:40-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度82毫米迫击炮:样本(67式82毫米迫击炮1968年设计定型,1971年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该炮炮身采用单筒身管,外部制有上、下炮箍槽,口部为内锥形,便于装填炮弹,身管下部制有螺纹与炮尾旋接,炮尾装有拉发机构,便于平射及发射特种弹;缓冲机为单管双簧式,由缓冲杆、缓冲管、长短簧组成;托架上方左右各装有滚轮和偏心轴6并以螺钉固定,滚轮作为炮身运动的辅助支点,其高低位置可由偏心轴调整;方向机装在托架下方,瞄准镜座装在托架左上方;高低机由大小锥齿轮、螺筒及外筒组成,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该炮配用62式光学瞄准镜,镜头放大率2.55*,视场9度。
该炮配用榴弹、照明弹(5.48KG)、发烟弹(3.58KG)、燃烧弹(3.44KG),还可发射宣传弹、长弹和炮榴弹(14.4KG)。口径:82毫米。全炮重:35千克。炮身重:13千克。炮架重:10千克。座钣重:12千克。炮身长:1220毫米。榴弹全弹重:3.16千克。装药号:0-3。初速:211米/秒。射速:25发/分。最大射程:3040米。最小射程:85米。高低射界:45度-85度。炮班人数:8)&&&&120毫米迫击炮:样本(55式120毫米迫击炮1955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该炮是一种团属火炮。该炮配用榴弹、发烟弹、照明弹。&口径:120毫米。行军状态长:2360毫米。行军状态宽:1610毫米。行军状态高:1400毫米。战斗状态全炮重:275千克。行军状态全炮重:550千克。初速:272米/秒。射速:15发/分。最大射程:5200米。最小射程:450米。高低射界:45度-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度75毫米山炮:样本日本92步兵炮75毫米野炮:样本德国75毫米&le.&FK&16&n.A.野战炮。口径:&75&毫米&L/36。长:&2.70&米。最大射速:&9&发/分。出膛初速度:&662&米/秒。最大射程:&12&300&米77毫米&le.&FK&96/16&野战炮,口径:&77&毫米L&/&35,生产时间:1914年,总产量:3500门,生产公司:克虏伯,人员编制:6人,战斗重量:1250公斤,火炮方向射界:左右正负4度,火炮俯仰角:上下-10度—+40度,炮弹重:&7.2公斤,出膛初速度:&600米/秒,最大射速:5发/分,最大射程:&7&825米105毫米野炮:样本德国105毫米&le.&FH&16&榴弹炮,口径:&105&毫米&L/22,炮架长:&5米,长:&2.31&米,宽:&1.65米,高:&1.65&米,炮弹重:&14.8&公斤,最大射速:&7发/分,出膛初速度:&395&米/秒,有效射程:&9&225&米150毫米&s.&FH&13&榴弹炮性能参数:口径:150毫米炮架重:2250公斤长:2.55米炮弹重;40.8公斤出膛初速度:385米/秒最大射程:8675米150毫米&K&16重炮性能参数:口径:&150&毫米&L/43长:&6.41&meters炮弹重:&51.4&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出膛初速度:&7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1916年讨袁前有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4个武警旅(原来的守备旅),5个左右的预备役师。2个左右的150毫米独立重炮团,3个左右的160毫米独立重迫击炮团。3个左右的独立坦克营。5个左右的装甲列车连,3个左右的列车炮连。山西1个步兵师,内蒙古(1个步兵师,包头,呼和浩特1个武警旅),山海关1个武警旅,辽阳1个步兵师,1个武警旅,吉林1个步兵师,黑龙江1个步兵师,1个武警旅,还有2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是战略机动部队。
好了,好了,我看滑翔机的讨论告一段落,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多讨论讨论部队编制。多谢大家支持啊!
巨人对滑翔机也太痴情了,滑翔机现在国外还没开展大规模运用,也就是说要靠东北自己摸索,整个中国愿意冒这个险的能有多少人?那些愿意的人比如冯如你舍得让他们去冒险试验吗?中国不比外国拥有完备的教育体系,人才可以有充足的替补。真要到外国有滑翔机了那也得到一战以后,那时候双翼飞机也普及了,你觉得还有飞艇在战场存活的空间吗?飞艇的飞行速度根本无法与飞机相比,老大一陀老远就能看见,跑起来象蜗牛一样慢吞吞的,别人飞机过来几发白磷弹就炸了,逃都没地方逃。没有速度就只是一个缺点吗?这是致命的弱点!!!什么叫突击?有慢吞吞的龟速突击吗?那不是飞艇突击队,那是飞行棺材送死队!
这种问题我看大家就不要争了~飞艇搞搞中距离运输还是好的,高炮出现前还能轰炸一下,搞突击队空降也是可以的,降落伞好像已经发明了就是成本太贵。氢气飞艇本身的缺点太多,潜力不适合做更深层的开发了。
不是说要不要空降的问题,而是空降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是不是到了没有空降就不能作战的地步。空降作战是最难进行的战斗,也是损失最为惨烈的战斗。尤其是在直升机实用之前,空降部队几乎无法回收,只有等待地面部队来回合,任何指挥官都会及其慎重地使用空降手段。二战中的空降兵部队,更多时间是作为普通步兵使用的!我可没有否定空降作战。不能否认空降作战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远比空军大,而空降作战的重要性却远远没有空军重要。不进行空降不一定会战败,没有空军则不会有好下场。飞艇不可动摇的地位又如何?飞艇出航条件要求高是不能否认的。飞机虽然不能避免气象的影响,可是比飞艇好上太多。出航条件远远比飞艇宽松。飞艇有相当的载重量,可是数量太少得话。加起来能装载多少部队?加上滑翔机的重量,装载的人员装备只会更少。这么一点点兵力,可以执行的任务进一步减少,作战价值进一步降低。现有的大飞天不过7000斤载重量,只有三吨半!这样一艘飞艇能够装载多少全副武装的士兵?东北又能拼凑出多少艘这样的飞艇来?东北的飞艇还要别的任务需要执行,不可能都为空降服务。
将邪兄,这不是一个问题,首先是要不要空降作战的问题。你的意见是现在不要,可是东北实际上已经有了,只是没用上滑翔机而已,我不认为这一步这么难迈。可能依你的意见飞艇也不应该有,解放军也没飞艇不是?不过你不觉得现在讨论个个晚了点?你说的问题是空军作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要是可以成为否定空降的依据,空军也可以不要了,就是不知秦兄干不干。说到气象,历史上受气象影响的战斗多了,飞艇确实是比较容易受气象影响的,可这并不能否定在大中型飞机出现前它不可动摇的地位。用飞艇拖曳或挂载滑翔机有何不可?对于普通飞艇,搜你针对普通飞艇的全部评论,你具体的讨论只批评了飞艇速度低,提供不了多少升力,我也回复了普通飞艇“最少也有一百公里速度”,你还有什么问题?
国民党军有空降能力,他们赢了战争吗?解放军没有空降能力,他们输了吗?空降怎么就成了战争急需的了?为什么不能等到大型飞机出现之后?横竖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这期间没有滑翔机新奉系就要亡国灭种了吗!空降作战优点不少,我也没有否认过这一点,可是空降的缺点也是非常多的。情报、气象、导航以及兵力火力都是空降的致命伤。空降作战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少的。二战中滑翔机更多地是用来进行运输。情报不准可能让空降抓不住机会或者误入虎口。气象导航出了问题,部队就会上不了天,下不了地!兵力火力不足则让空降部队难以扩大战果。历史上失败的空降可比成功的空降多。用飞艇来拖曳问题更大。滑翔机和相关索具,日后到还可以用在飞机上。可是飞艇拖曳滑翔机连讨论的价值都没有!
将邪兄,运载能力,作战能力不等于速度,提高飞艇速度有没有用的问题,咱们等几年看吧。我想我已经把机降的优越性写得够清楚了,你硬要说不是战争急需就不是好了。对于你反复强调的花钱过多的问题,飞艇是现成的,新产品中我只看到了需要研制滑翔机和相关吊具索具。因为这是很简单的东西,所以我坚持认为这不会花很多钱,并且也决不会有浪费一说。
这不是什么时候考虑的问题,而是根本不用考虑的!飞艇再高速也不可能和飞机比,提高飞艇速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更不是小说需要考虑。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这是很难预测的,等到开战在搞还来得及吗?“在研制出中型运输机前实施机降作战”这种好高骛远的念头还是乘早打消的好!机降作战绝非战争所急需的。还是先把地面上的事情办好再说!东北刚刚开始工业化,秦时竹家底也薄得很。用钱的地方多了,花在任何地方也比这个值。这种方案连写在纸上都嫌浪费!
将邪兄,还是多点儿耐心好啊,不然我说的是什么你都没搞清就反对不是很滑稽?你说的强度高低的问题,涉及艇型选择,过于短粗和细长都不好,有人提出过扁平方案,我认为也可以考虑。但是最重要的,这些都是高速艇才要考虑的,也就是必须在有大推力引擎(涡桨甚至桨扇)和应力蒙皮过关的情况下才可实施,所以根本不是五六年内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普通艇挂滑翔机,我认为在没有直升机的情况下使用滑翔机是效费比最高的。历史上一战后动力飞机空中脱离/返回飞艇都没问题,我不认为飞艇吊载或串联挂载滑翔机要耗费很大力量去研究,会象你说的“耗费巨额资金,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只要秦兄想在研制出中型运输机前实施机降作战,这点儿钱还是应该出的。几年后是要淘汰,但是需不需要要看战略战术制定,如果五六年内没仗可打,那自然不需要。但是如果这期间要进行奇袭式的空降渗透,滑翔机1:30的滑翔比意味着什么?最保守说,就是从5000m高投放的滑翔机可以无声无息飞至50~100km的目标区域机降作战,其突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是飞艇凌空实施伞降、绳降,以及着路机降不可比的。虚度,“&迷恋一种武器而忽略别的,其后果是可怕的”,这是说我吗?如果是的话我可敬谢不敏,我主张用飞艇以各种可能方式挂滑翔机作战,也只是在没有运输机条件下对兵力投送方案的补充,我不但不排斥运输机,反而说过“轻型运输机其实不难实现”吧?不要乱扣帽子好不好?
迷恋一种武器而忽略别的,其后果是可怕的。希特勒如果看中原子弹的话。。。
即便成功了,五六年之后,重型飞机就能够出现。这种组合还有什么价值?耗费巨额资金,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一个没有几年就要被淘汰的项目,而且这个项目还不是作战所必须的。这笔钱留出来给每个连队多装备挺机枪也更有用!
我的耐心早就磨光了。飞艇的这种结构,你说是短而粗的强度高还是细而长的强度高?是不是没有了滑翔机就不能打仗了?即便被你研究出来了,这种组合的利用率又能有多高?秦时竹本来就没多少钱,技术力量也不足,各类资源及其有限。有更多重要的项目需要投资,谁有这个闲钱来搞这种玩具?
辐射兄好说,我发现多讨论讨论才能发现自已的问题。还真是这样!:)
因为我们不觉得它毫无实用价值啊!呵呵,将邪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愤世嫉俗,容不下不同意见了?不象你在明杨的时候哦!虚度兄,你问的问题很好,问出这样的问题,至少说明你还是动了脑子的。不象某些人……呵呵:)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不奇怪,因为你把飞艇和滑翔机分开来考虑了,在你的问题里,飞艇是对地稳定恒速的,滑翔机则要受横风顺风等的影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飞艇的风阻比滑翔机大得多,简单来说,在静风状态,以100km/hr地速前进的飞艇假如遇到时速50km/hr的顺风,理论上地速将加速至150km/hr,而空速保持不变,吊在艇间的滑翔机速度变化也是同样的,地速增至150km/hr,仍保持100km/hr空速,升力不变。如果航向000的飞艇,遇到时速50km/hr的横风,为保持航向,飞艇必须转向至030,地速降至86.6km/hr,空速仍保持不变,滑翔机的变化也是一样。类似的情况也可平行推导,就不赘述了。只要风速稳定,风速再高也不怕,至多地速慢点甚至倒飞。可虑的倒是高空风切变,这会导致两艇受风力不同,这一差异一定程度内可用发动机推力转向初偿,但缆上张力过大崩断钢缆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对于高空风切变这种气象条件,现代大型航空航天器碰上也会失事,比空气轻的飞艇更是没戏。这就是使用飞艇本身的限制了。飞艇要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不采用小型、比空气重的高速方案是不可能的。
我承认我没仔细看巨人人的帖子,不过你写的也太长了,跟“大长巾”有的一拼^_^前苏联曾经拿老式TB轰炸机挂载I16或Yak这类的小飞机做空中航母的实验,实验比较成功,一架TB可以挂8架小飞机,在40年前后的远东用来做巡逻机,在广袤的原野上来回巡视日军的一举一动。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的推进速度太快,为了保存实力和躲避轰炸,就拿它做移动的空中机场,不仅成功的牵制了德军的空中力量,而且多次夜袭德军机场,获得不错的战果。很可惜的是,由于战局的紧张,这些空中航母逐渐消耗掉以后没有再补充,而且战后苏军没有再继续研究,这些空中航母昙花一现就消失了。
这种毫无实用价值的主意亏你们还可以正经八百地研究一通!
靠势能,把滑翔机从高空扔下来,只要一定高度就可以提供足够的速度。巨人老兄想靠吊在飞艇下的滑翔机本身的升力那太可笑了。滑翔机是要靠机翼下的风速来提供升力。在天上风力达到50~60公里/小时是很普通的,你只考虑从前面吹来的风那么从旁边从后面吹过来你怎么办?这时候那滑翔机就是受到向下的拉力了。你能保证所有的风都从前面吹?&飞艇承重是考虑最大载荷再加上点富裕量。现在再加上顺风对滑翔机向下的拉力,恐怕载荷还得加大。飞艇间用绳子连接吊东西的还真是闻所未闻,两个飞艇高度保持一致在你眼里好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哪有这样科幻的,那是玄幻!
升力?滑翔机得有速度才能有升力。速度那里来?飞艇速度本来就低,拖着滑翔机速度更上不去。
同意ycddp“装备是死的”之论,不过你说的是重型滑翔机,我建议用轻型的。虚度网友,缆绳不会弯成无法吊滑翔机的程度。因为:1.&可采用满载几百公斤的轻型滑翔机;2.&滑翔机本身也有升力,在飞行中可以抵消一部分向下拉力。3.&在绳上固定位置设一定长度的吊架,避免下弯缆绳与滑翔机干涉。这样也允许两艇有较大高差,你说高空气流混乱是不对的,高空气流在同温层以下是很强,也是造成众飞艇失事的原因,但不是混乱,混乱的是低空。在天候不佳时飞艇不能起飞,这不仅仅是对双艇,单艇也一样。当然用吊架直接在艇身下部挂载也可以考虑。“空中航母”的失事原因仍然是气候而非它载了五架一吨多的战斗机,这个问题是史上所有飞艇使用受限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基地太易被攻击。“空中航母”千里奔袭“轰炸”罗斯福&&&&提到航空母舰,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浩瀚无垠的大海。这种巡弋在海洋上的庞然大物倚仗着舰载机巨大的打击能力,成为了海上巨无霸。那么,比大海还要辽阔的天空中是不是也存在过“航空母舰”呢?这里讲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梅肯”号,美国海军日试飞的新一代飞艇,艇身内设置的飞机库以及相应的“秋千”式飞机回收装置使它成为了一艘名副其实的“空中航母”&。它可以搭载5架重量为1.248吨的“雀鹰”双翼单座战斗侦察机。&每一名“雀鹰”飞行员都自夸为“秋千艺术家”,因为要想让这些“寄生飞机”安全“着舰”需要有很高超的技巧:首先必须取得与“梅肯”号一致的速度,然后接近“秋千”回收装置,把“着舰钩”———飞机上翼中部装着的倒钩—&——套进“秋千”的圆环内。与此同时,“梅肯”号上的回收人员会放下回收架固定住飞机,然后启动吊车,把飞机吊回机库里面。&物以稀为贵,“梅肯”号飞行中队是当时美国海军仅有的一个“空中航母”&飞行中队。技艺高超的“秋千艺术家”们在自负之余,难免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胆大妄为的举动来。这次,它竟然千里迢迢赶去“轰炸”了美国总统。&1934年7月的一天,美国海军“休斯顿”号巡洋舰劈波斩浪,全速向夏威夷行进。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舰上,舰上的人员从水兵到军官个个神情高度紧张,生怕在自己手里出点儿什么差错,威胁到这位美国“当家人”的安全。&已经离开美国海岸2250公里了,一路上还算平安,舰上的对空观察军官看了看周围茫茫的大海,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这里超出了所有飞机的作战半径,除了鸟,天上该不会再来什么东西了吧!”想到这里,他又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远处的天空。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眼,他看到了两个奇怪的黑点。&“上帝呀,那该不会是两架飞机吧!”观察军官强压住喊叫的冲动,举起了望远镜。&“飞机!战斗机!”这次的惊呼声脱口而出!&在那个年代,军舰可怜的防空能力根本无法与飞机对抗,航行在海上的军舰遇到敌人的战斗机简直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而现在,竟有两架战斗机飞过来,舰上人员怎么能不大惊失色呢。但在吃惊的同时,大家又都抑制不住地奇怪:总统这次出行是严格保密的,一般人怎么能知道方位呢?而且在这远离大陆的茫茫大海中心,又从哪飞来了两架飞机呢?&凄厉的警报声中,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机腹下挂着的一枚大炸弹已经隐约可见!舰上所有的武装人员都把自己的枪指向了天空: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样做于事无补,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有枝枪在手里总会让人感到心安一点儿。&片刻间,飞机又近了一些。几个沉不住气的舰员已经扣动了扳机。子弹划破长空的尖锐啸叫似乎吓着了飞行员。两架飞机不约而同地拉起了高度,但方向并没有改变,机头仍死死地指向“休斯顿”号巡洋舰。&“上帝,这是俯冲前的准备!他们要动手了!他们要投弹了!”对空观察军官的经验让他又一次大声喊叫起来。周围的人顿时一片慌乱。保镖们紧紧地把罗斯福围在中间,似乎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总统。&飞机真的开始俯冲了!军舰上顿时枪声大作,但小小的子弹又怎奈何得高速飞行的飞机呢?两架飞机前后错开,越冲越近!对空观察军官死死地盯着机腹下的那枚炸弹:这个家伙只要一松动,就真的只有上帝才能保佑总统了!&突然,观察军官看到了机身侧面的徽标:一胖一瘦两个卡通小人在表演“空中飞人”的杂技。似曾相识的徽标让他心里一动:“‘空中飞人’,难道是……&”&几个月前,新编发的辨识手册中有这样的一个徽标,是自己人,一个新成立的什么“梅肯”飞行中队的标识,据说这些家伙都是从飞艇肚子里钻出来的。“&莫非是他们?”&飞机已经冲到投弹高度了。惊疑不定的观察军官终于看清了机尾上的“美国海军”字样。“真的是自己人!这帮混蛋在干什么?”&观察军官这次没有大叫。他相信所有的人都看清了飞机上的标志,因为枪声已经停下来了,大家都呆呆地仰头盯着作俯冲攻击状的自己人。&投掷物终于落下来了,不过不是机腹下的“炸弹”,因为那只是一个大号中心副油箱。落在甲板上的是一个包裹,里面有一份报纸和几张纪念首日封,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梅肯”中队特向总统阁下邮递《旧金山日报》并奉上“&梅肯”号首发纪念封,希望阁下能喜欢。&随行人员立刻把报纸、纪念封和纸条一并拿给总统。罗斯福先看了看纸条,又拿起纪念封,只见上面画着一艘大大的飞艇,左上方用淡红的字体印着“好运伴随你!”的字样以及“美国海军‘梅肯’中队指挥官威利上尉”的落款。&“这个冒失鬼!”总统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了下来。旁边有随行的海军高级官员马上向他解释了“梅肯”中队的飞机为什么能飞这么远。罗斯福听着,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打起仗来,这可是个秘密武器!”&天不遂人愿,“梅肯”号和它的艇载机中队未能如总统所愿成为战争中的秘密武器。在“轰炸”过总统不久,“犯上作乱”的“梅肯”中队和它的母艇终于遭了“天谴”,所有的一切都在日下午结束了。&当天17时5分,结束训练正准备返回旧金山基地的“梅肯”号遭遇了一股猛烈的阵风。风从艇首右舷突然吹来。艇身剧烈摇摆并发生倾斜,而且有了横滚的迹象。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飞艇尾部的垂直安定面发生断裂!碎片纷纷从空中落下。尖锐的铝架断口刺破了3个氦气囊。“梅肯”号失去了控制。艇首渐渐昂起指向天空。乘员们手忙脚乱地向艇外抛着压舱水囊和油箱,希望使飞艇重新恢复平衡。但他们已经无力回天。气囊中宝贵的氦气迅速外泄。飞艇很快丧失了漂浮碧蓝天空中的“资本”,开始头上尾下地坠落。&救了大部分艇员一命的是飞艇下面同样碧蓝的海水。在艇尾首先入水的情况下,大多数乘员得以钻出飞艇,爬上救生艇逃生,只有两人不幸遇难。艇上的4架&“雀鹰”则永远沉入海底。海面上的“梅肯”号苦苦挣扎了40分钟后,最终还是心有不甘地沉没了。(李学华&常明&张晓军)&《中国国防报》&日
至于滑翔机的技术成熟也要等到有可靠的大型运输机出现才行.不然是上不了天的.滑翔机机降比伞降的优势在于士兵落地集中,装备就地配发无须收集.圈点也明显,降落时冲击大,机体大容易被高射火力集中.降落时候时常被树叉挂住,里面的士兵很快被打成马蜂窝.一句话装备都是死的,关键看怎么运用~~
如果说用飞艇挂飞机历史上还是有的,一艘飞艇可以挂4架小飞机飞机.就像星际里的神族航母一样.美国人就搞过这样的实验,花了几百万美圆,可惜所有的实验飞艇全都事故报销了``血本无归,这是飞艇退出军事主要舞台的最后一次挣扎.
将邪兄,别太紧张,我并没有说将美国的方案直接挪到二十世纪初去实施,我是说总重重于空气的高速飞艇(并不要求很大,也不要求比空气重很多)这一概念很有意义。可以作为将来的研究方向,说是高速,美国也不过计划最终时速达到257公里,而只比空气略重,总重十几吨、几十吨的飞艇,1~200公里时速,在有了大功率引擎(不是一战前,是指将来有了涡浆发动机)后还是可行的,在结构上压力也不很大,有了承力金属蒙皮就可以了,碳纳米管肯定是用不上的。辐射1983,我怀疑你有没有认真看我写的帖。“空中列车”和“高速飞艇”根本不是一个方案,你从否定其中一个怎么得出的另一个是不可能的结论?另外还要向你这个有知有畏的专家请教一下,“海象”上用了什么B2的技术?
巨人老兄,给你一个忠告:合理的想象是天才;不合理的想象是YY!你自己好好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20年代末飞艇就被各国淘汰了?很简单,在当时材料和技术下,飞艇已经到发展的极限,已经没有和飞机竞争的余地了,理所当然被淘汰。现在的美国,以其积累的1百多年且已遥遥领先世界一大步的航空技术发展水平和材料工业,还要花巨资研制新材料和新技术制造新概念飞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已经不是传统飞艇而是新型航空器了。所以说从技术角度上讲它的工艺制造水平其实是在B2隐形轰炸机之上的(废话!难道已经存在的东西会比还在设计图纸上的东东要更先进?)。难道能以当时东北工业技术水平来制造出B2来吗?不过就算你YY出来,那种自砸招牌的傻事秦大大也肯定不会写的。所以说,你想用两个飞艇来串香肠只能是无知;你自吹自擂“看来我还真是个天才啊,可惜生不逢时……”只能说你是无知者无畏!
巨人把1920年的东北当2000年的美国了—_—!东北有那闲功夫放在这种马上要淘汰的东西上吗?德国飞艇能保持到20年代末也只是民用而已,用于军事的早就淘汰了。两个飞艇间的绳子不绷直那怎么挂滑翔机?绳子都成U形了还吊飞机?那还不如每个飞艇下面挂绳子上面吊滑翔机。飞艇载重也是有限,本来就吊不了多少飞机,搞个绳子那岂不是多此一举?还有两个飞艇保持等高真的容易吗?人的反应要时间,飞艇是靠充气保持高度反应起来更慢,在气流复杂的高空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对付飞艇一发戈光弹就够了``````````到20年代末飞艇就基本被各国军队淘汰了,连炮兵效瞄都用侦察机了``
胡扯!飞艇这种薄壳鸡蛋,本来强度就差,还要做成细长型!这骨架怕是要用碳纳米管来造了!花大价钱投入这种十年之后就要被淘汰的产品,是毫无价值的!
战略轰炸,空降,闪电战,天空舰队等等现在都不实际??????
看来不少网友没明白我的意思,那我解释一下好了。:)美国为什么那么牛B?几百吨的大家伙时速才二三百公里就敢搞什么“全球到达”(实际上就是“全球干涉”,说得好听点而已)不就是因为它掌握制空权么!没有制空权,它的“全球到达”不就是“全球靶子”?我提出利用东北的飞艇进行滑翔机空中突袭是有条件的。第一,制空权是东北的,那帮土军阀没空军不说,连基本空防都没有,所以怎么打都有理;第二,东北暂时没有可牵引滑翔机的运输机(其实很容易,弄个双发或三发的双翼运输机,时速超过250公里,运载能力超过5吨就足够了);第三,需要实施滑翔机空中突袭战。没有这些条件,我也不主张用飞艇。有这些条件,不用飞艇牵引用什么?
完全是两回事,我们说的是如何搞突袭,谁说要用空降战代替地面战了?何谈本末倒置?大多数战斗不是靠突袭,可哪次空降战,尤其是有滑翔机参加的,不是突袭?难道都不用搞了?突袭多选夜间,在夜间飞艇的信号特征远比运输机小,不是更利于突袭?
滑翔机的特点是突袭、突袭时没有声音、安全度比飞艇高。缺点是要牵引等辅助工具多,如果对方有侦察机,突然的效果就没有了。正常的攻击就不合适了!毕竟大多数战斗不是靠突袭完成的。但突袭效果太大了。不要本末倒置。
由于氢气比氦气轻,重于空气的升力体飞艇比氦气飞艇更容易实现。
奇怪了,为什么要保持它挺直?两艘飞艇保持差不多等高就可以了,这和编队飞行一个道理。飞得慢是实际上是掌握制空权问题。运输机本就比战斗机慢,从来都跑不过敌人战斗机,难道就不上天了?历史上历次空降战,哪次空降兵载机速度超过敌战斗机了?以现在敌人空防能力,天空中根本没有可以影响飞艇飞行的东西不是吗?等敌人的空军状大了,东北早造出安-2/Ju-52一级的运输机了。美国的飞艇是氦气的,东北就一定也要造氦气的?氢气的是危险,可现在不也一样用了?而且也没少用于运载精锐执行空降不是?比空气重的飞艇体积更少,速度更快,生存力更高,与现在的飞艇比并没有增加危险性对吧?而这些只是轻型运输机问世前的替代措施,没说以后一直用它了嘛。高速方案难度是大了些,可是我的“香肠”就没什么技术难度,完全可行。
哇哈哈哈!这个创意更搞笑了!笑死我了。你真以为飞机象香肠一样苗条啊。你两只手拿跟绳子,上面挂10根香肠,然后你看那根绳子的形状!飞艇飞在天上怎么保证这根绳子挺直啊?两个飞艇如何保持等高啊?飞艇再怎么设计它的速度都无法根螺旋桨飞机相提并论。遇上别人的飞机就逃不了的。你扔个气球会快过扔飞镖?而且美国人搞的是氦气飞艇,东北当时靠什么来制取氦气?氢气的就太危险了。运送一些便宜的货物还可以。不过以后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飞机上,东北资金有限,没办法兼顾到飞艇了。
造大的,那是美国人的想法,困难也大,咱们造小的就行,美国人的技术验证艇不是30吨的?我看就很合适了。:)
呵呵,我承认,开始写这句话的的时候是想幽大家一默,活跃活跃气氛来着。但是发完帖以后我就琢磨,为什么不呢?比如两艘飞艇和多架滑翔机组成空中列车(香肠?!),飞艇一头一尾在空中拎着一根钢缆,每架滑翔机用背部挂勾挂在钢缆的扣环上。飞抵目标区域附近时依次解脱,这能有什么问题?唉唉!这么几分钟就想到了解决方案,看来我还真是个天才啊,可惜生不逢时,没生在上个世纪初啊!55555......:)另外说飞艇飞得慢的网友注意,飞艇的速度,并不一定就非得很慢!飞艇慢是因为传统为产生浮力,体积不得不造得很庞大。因而阻力也大。如果飞艇的体积、迎风截面减小,速度不就上去了?有人也许会问,体积小了浮力不够怎么办?好办,把飞艇造成重于空气的升力体,利用空气浮力、艇体升力、推进器动力的合力就可使飞艇顺利升空。行不行呢?应该说希望很大,有兴趣请看下面的资料:/a/298.htm《美军新型飞艇三五年内面世&比现有运输舰快3倍》日03:07&&信息时报&&“天空货轮”可在海面停泊,自由穿行于城市之间埃洛斯航空系统公司关于军用飞艇的设计想象图自从齐柏林飞艇诞生以来,飞艇曾在军事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任务有时完成得非常出色,有时则以灾难性后果结束,不稳定的性能使其成了军事应用上的“鸡肋”。但在未来两三年中,美国“海象”重型飞艇计划将改变这种局面。今年8月底,美国国防先进计划研究局把“海象”研制承包给两家美国公司,正式展开高空军事运输飞艇的研究,这种全新概念的飞艇将在未来三五年面世。&&老式飞艇的军用之路走得很不顺利,目前在其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型作战概念:利用能飞越半个地球的空中浮动堡垒运输军队和装备,这种浮动堡垒就是新型的军用高空重型飞艇,它将比现有美军运输舰快上至少3倍,比美军功能最强的大型运输机的运输能力高出至少4倍。&今年4月,美国国防先进计划研究局(DARPA)正式推出了旨在发展这一新军事运输概念的“海象”重型飞艇计划,向有关军事合同承包商招标,推动这一概念从理论走向现实。8月29日,DARPA把“海象”计划的第一阶段合同授予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埃洛斯航空系统公司,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300万美元和370万美元研究经费,正式展开高空军事运输飞艇的研究。&“海象”计划第一阶段预计持续一年,第二阶段历时三年,合同承包商将制造一个载重量30吨、类似美军C-130“大力神”的缩比型技术验证飞艇,成功后,将展开第三阶段的全尺寸制造计划。&将成美军战略空运主力&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战争,美国军界越来越意识到战略空运能力紧缺的重要性。1991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向海湾地区运送了50万人的军队和54万吨的军事物资,其中大型运输机所起到了关键作用。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大型运输机一共出动了16000多架次,美军还通过战略空投把28500名突击士兵空投到伊拉克北部地区,对战争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海象”惊人的运输能力使人不由自主会联想起美国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但它将是“大力神中的大力神”。&“海象”旨在验证重型飞艇将陆军作战单位及其装备从驻防区快速运送至战区的可行性。依照美国国防先进计划研究局提出的最终要求,终极版“海象”重型飞艇将能够一次性运载500吨~1000吨军事装备和物资,在4天内飞行10000千米或者一周内飞行20000千米进行跨洲飞行,并能够在未做预处理的陆地和水面上着陆。除此之外,在一次性运输作战单位时,“海象”将同时携带足够一个作战单位落地后至少维持72小时的给养。&这些性能毫无疑问将使“海象”成为美军未来战略空运的主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是生产时间最长的美军现役运输机,可在粗劣的短跑道上起飞,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场以及伊拉克战争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是确保美军补给顺畅的主力。C-130最大载重量达27吨,但还只是美军战术空运的运输机,而美军目前的战略空运主要依靠三种大型运输机:C-5“银河”、C-17“环球空中霸王”和C-141“运输星”。&C-5从1970年就开始装备美军,是美军载重量最大的军用运输机,能够将美陆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各种重型武器装备运送到全球各地,例如M1A2主战坦克和MH-53直升机等,其最大载重量为130吨。在海湾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中,C-5在战略兵力投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C-5的缺陷在于飞行的安全性,2000年,C-5仅仅成功完成了所有飞行任务中的58%。&C-17最大载荷为150吨,载重75吨时,可从2320米长的跑道起飞,然后在915米长的简易跑道上着陆,这是其最大特色,可以在简易跑道上进行起降操作,因此具备将人员和物资直接投送到战地附近的能力。&C-141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为货运设计的喷气式重型战略运输机,最大载重量31吨,能够运送美军大多数重型装备,设置还运送过巨大的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哈勃”天文望远镜。C-141的货舱也可一次运载208名全副武装的地面部队士兵,或168名携带全套装备的伞兵。在海湾战争期间,C-141飞行了37000架次,在90%的架次中能准时抵达目的地。&虽然在运输机的装备领域“人才济济”,但美国国防部对战略空运的能力依然不满。在过去10年多年,美军海外军事基地和驻军大大减少,其中2/3均已关闭。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全球利益,美军还必须更频繁地进行远距离部署。&而弥补这种能力不足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对目前运输机升级改造、借助民用航空运输能力和研制重型飞艇或者混合飞艇。前两者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在升级成本和升级后的使用成本上,难以令人满意,毕竟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燃料成本是不可忽视的。由此,“海象”计划得到美国军方的青睐就不足为奇。&比运输机拉得多&比运输舰跑得快&目前,美军快速部署军队的主要方式无非两种:空中运输和海上运输。例如,美国第82空降师设置有快速反应旅,可以在18个小时内部署到世界任何一个地点;而航速为33节、满载排水量为5.5万吨的美国海军的Algol级大型运输舰,可以把一个机械化师在18天内部署到地球上任何指定地点。但是,这两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美军部署最快捷的途径依然是空运,第82空降师能在18个小时内把3500名士兵空投到世界任何一个地点,这些士兵一着陆就处于战斗状态,但他们只能装备谢里登轻型坦克,在战斗中缺少足够的反装甲力量。美军需要的快反打击是快速部署拥有旅级实际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这要求全配置的主战坦克和战车能随同士兵一同输送到战场。如果选择装载量巨大的海上运输,漫长的18天绝对不能满足现代快反作战的需要。“海象”恰好可以弥补两条途径的不足,它将比现有美军运输舰快上至少3倍,比美军功能最强的大型运输机的运输能力高出至少4倍。&一艘“海象”重型飞艇可以在一个航程(2&天)内从美国本土向欧洲运送两个摩托化步兵营(包括全部人员和作战装备),而&10&艘飞艇则可以在一个航程内将第82&空降师运送至欧洲,而如果按照传统的空运方法就必须动用大量的运输机以及耗费大量的运输时间。另外由于“海象”重型飞艇体积很庞大,所以运载大型军事装备如主战坦克、重型直升机等最为合适,而传统的运输机要装入这些“大家伙”就十分吃力,有时候还需要对它们进行拆解。&在美国目前的反恐战争中,对战略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综合考虑目前的能源危机,“海象”的经济性与目前的大型运输机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海象”对运转设施的要求也比军事运输机和海上运输要简单得多。&首先是起飞和停泊阶段:“海象”无需或者仅需要建造极少的基础设施和维护设施,更不需要跑道和专门的降落场,它可以从任何未经修整的土地或者海面上起飞,无需机库、船坞或者地面支持设施;它能抵挡恶劣的天气条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坠落想象,也不需要庞大的人力进行维护。&其次是飞行阶段:不像运输机和运输舰,“海象”对天气状况的要求很低,它们可以把机械化部队从驻扎地直接输送到战区,实现由“驻地到战场”的点对点运输,不需要先把装备和人员卸载到军用机场或者港口后,再经由陆地运输到作战地点。&即便从商业用途角度考虑,“海象”这样的重型飞艇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速度虽然比不过飞机,但比海运快得多,也比两者都要经济,这些特点使飞艇其完全可以在昂贵的空运和慢吞吞的海运之外,开辟出大规模运输的第三条途径。&洛克希德·马丁和埃洛斯公司获得了国防部的承包合同,但在众多参与合同竞标的公司中,有一家名为“千年飞艇”的公司也颇为引人关注。该公司宗旨就是设计和制造世界上第一艘重型飞艇,该飞艇将具备比空气轻、全天候飞行能力、半固件式组合、多用途性以及复合动力功能,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国防部的要求,但最终落选。&千年飞艇公司设计的重型飞艇被称为“空中货轮”,具有军民两用的能力。由于在国防部的竞标中失败,该公司更关注重型飞艇在民事领域的使用。&“空中货轮”无需任何基础设施,可以在陆地和海面上起降。该公司希望通过低成本运营的“空中货轮”改变目前的运输模式。通过重型飞艇,大型的工业设施在安装或转移时将可以进行整体运输,而无须拆卸成较小部件分别运输,这将大大降低工厂拆装的成本。该公司设计的飞艇将具备运输50吨、150吨、300吨和500吨的能力。飞行能力可以达到每小时160公里,而且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可以连续飞行9655公里。首个商业用途的飞艇将有可能在2005年夏末开始运营。&目标庞大易被击落&飞艇作为一种老式飞行器,早在1911年就开始用于军事,一战前后达到发展高潮。欧美几国共造了466艘飞艇。可那时使用的氢气易燃,20世纪30年代中期又连续发生重大事故,军用飞艇发展遭遇巨大挫折,一蹶不振。然而,“海象”不是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飞艇技术拿过来革新,或者把目前的商用飞艇进行升级以适合军事用途,“海象”是一种新概念运输工具,一种注入了高新技术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它综合利用最新科技进步成果,采用当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其中包括新颖的结构设计、独特的升力与操纵方式、先进的综合推进系统和操纵系统等。&“海象”计划中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其防护和生存能力。“海象”艇内压力较低,红外信号也弱,所以它不易被目标搜索雷达发现,也不易成为红外导弹的靶子,但在装载了一个旅的士兵和装备后,它绝对逃不过对方雷达的眼睛,在“发现即等于击毁”的防空条件下,这样庞大的目标绝对躲不过对方的打击。因此,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研究局承认,“海象”只能在美军拥有制空权并通过制空权使对方防空系统完全受压制的战区使用。&此外,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如何控制满载物资重达500~1000吨的飞艇也是大问题,暴雨、暴雪和冰雹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可能造成致命的破坏。美国有些专家认为“海象”一旦遭到不测,其损失要远远大于一架载重量20吨的C-130运输机。&重型飞艇&DARPA要求“海象”在运行的任何阶段包括空载时,除了可以依靠吸收和排放空气控制起落外,都无需携带压舱物。为了保证空载时可以降落,“海象”的自重要比与其同体积的空气重,这也将是其与早期飞艇的最大区别。&空气动力外形&“海象”是靠重力、引擎矢量推进力和空气浮力的合力进行飞行和起落。“海象”的形状将不再采用常规的“雪茄”形,而可能是扁平的菱形,使它除了能够借助飞艇内氦气的浮力外,还能借助空气动力。&浮力制造&“海象”艇内压力较低,浮力的产生主要依靠真空和空气浮力补偿技术,利用真空和空气浮力补偿原理来制造升力,当前正在研制不使用燃料而利用万有引力推动的新型重力飞机就采用这种技术。&尾部推进&飞艇尾部的螺旋推进系统,为飞艇提供了更快的速度,使其可以达到每小时257公里。&前进动力&采用特种防护的装甲外壳,使其不会发生爆炸,并能抵挡轻武器的攻击,且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载货方式&载货可能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载货舱,另外一种则是模块化装载。&引擎&“海象”的动力系统可能采用大气离子静态推进技术,根据离子推进技术原理研制喷气式离子发动机,由发动机提供前进动力时补偿部分浮力,目前这项技术仅在航天器推进系统中研制应用。&推进翼&推进翼可能也是提升“海象”动力性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推进翼由飞艇内部的推进引擎驱动,可以围绕同一轴线成双排列在飞艇的前部和后部,并围绕该轴线提供360度的矢量推力。这一设计可以使“海象”在飞行过程中,由一部分推进翼呈水平方向,提供向前的动力,另一部分推进翼呈竖直方向,提供向上的升力。在飞艇飞行到巡航高度时,提供向上升力的机翼就可以旋转方向转为提供向前的推进力。&&版主点评&满足干涉需要“海象”未出世已受宠&张哲&“海象”飞艇的超级载重能力是其最大优势,其劣势也出自于此:一个足球场般大的物体漂浮在空中,实在是防空火炮和地空导弹打靶练习的绝佳目标。即便是防护能力很强的C-130“大力神”,也曾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被榴弹击落的记录,因此,美军难以完全保证这一大型运输工具的安全。不过,如果研制成功,“海象”在安全地带的运输作用将是革命性的,将大大提高美军的快速输送和紧急作战能力,美国三军对这种飞艇均表示出极大兴趣。&无论是“海象”,还是已经下马的武库舰,或者是正在规划中的“战斗岛”,都表明美军竭尽全力为提升全球独立干涉能力提供工具。与其他“玄”味十足的军事计划比较,“海象”计划仅经两年讨论就得到了美国国防部拨发的研究资金,获得支持的速度相当快,美国国防部对作战单位部署速度提出的新要求可能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美五角大楼在推行称霸全球军事战略的过程中已强烈感受到美军现有运输能力不适应美军“全球精确打击”的需求,依靠现有的兵力输送能力,美国国防部难以实现“10-30-30”的作战理念。&根据美国国防部2004年对战略空运能力需求的分析报告,美军目的空运能力为每日4970万吨英里,而要达到国防部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作战要求,则应有每日5110万吨英里的运输能力,若要在短时间内应付三场战争,则需要每日5450万吨英里的运输能力,这已经是最保守的计算,如果要完全降低战争失败的风险,则需要具备每日6700万吨英里的运输能力。&由此可见,在美军计划中,兵力运输方式的变革不可避免,而迎合了这一需求的“海象”还未出世便成了受宠的明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借助“海象”这一新概念运输工具的帮助,美军在3~4天向全球任何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地方运送军队和装备发动战争,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美国将更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肆意进行武力干涉活动。&本版编译&阿哲
^_^&^_^&^_^巨人老兄真幽默,飞艇那不叫牵引,那叫投掷。在飞艇机腹带上飞机,然后扔下去,等速度足够以后再拉平了滑翔。但是飞艇机动太慢了,别人飞机一来逃都逃不掉。
好像从来没有飞艇牵引的先例,估计是因为飞艇速度不够,不能成事。
不错,辛苦了,不过在有滑翔机之前,还得有合适的飞机牵引才行。
看看有没有您感兴趣的内容
||||||||||||||||||||||||
本版热门贴图
印度五大国产先进武器:个个都是“神器”
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战斗力最强的超级战舰
朝鲜人民军组图:折射朝鲜真实战斗力?
水下幽灵: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系列组图
大战前的宁静:韩国彩色老照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一片狼藉的战场
老兵不死: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震撼场面
美军在亚洲的性丑闻:多国女性成玩物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滑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