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江苏省的省会是什么高考是什么制度啊。是先填...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47 小时
金币:11070
等级:高中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3-10-23 15:50
查看: 3380&
本帖最后由 xyd118 于
16:12 编辑
& && &高中语数外高考必考。除了语数外,还有选科两门,理科是物理+1门,文科是历史+1门。理科必须包括物理,不包括历史,剩余一门在政治、化学、地理、生物里面选一门。文科必须包括历史,不包括物理,剩余一门在政治、化学、地理、生物里面选一门。在两门选科选定后,剩余四门就是必修科目。
必修科目的四门在高二进行学业测试(俗称小高考),只有全部达到C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不含报考纯艺体的学生)。小高考是90分以上为A,75-89为B,60-74为C,60以下为D(都是百分制)。每有一个A高考总分加1分,4A再加1分,即俗称4A加5分。
高考5门是在高三一起考,语数外文理科共同试卷部分是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理科另外有数学40分的附加题,文科另外有语文40分附加题。文理科总分都是480分。高考按语数外划分数线&&高考语数外以外的两门选科是按等级划分的。等级划分是按参加考试人数和自己分数排名比例划分,前5%是A+,前5-20%是A,前20-30%是B+,前30-50%是B,前50-90%是C,后10%是D
高考录取时各个大学在江苏省规定的最低分数线基础上根据志愿填报情况划定自己本校的录取分数线,按语数外三门总分和选科两门等级划分。
感谢118分享!
金币 + 40&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3 16:56
xyd118大神来啦!!
虽然我们下一站是中考,但是高考也不妨看看哈。
你们家准备的好早啊,不过到你们的时候,恐怕高考政策又变呢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8 小时
金币:1762
<em id="authorposton13-10-23 16:57
那你认为改完对于考生是福是祸呢。
这可说不准吧,孩子都有擅长和短板,总是对一些孩子有利一些孩子的灾难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9 小时
金币:5514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2:34
说是今年要变,但是到现在也没个准信,可烦死人了
到目前还没有新的政策出来,如果再迟,意味着2016届高考(目前高一的)也不一定能赶上执行新政策。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06
小高考不加分,讨论了半天还是要加分啊!
这不是最终定论,这是目前的高考制度呀,改的还没出来呢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07
别受北京的政策变动影响哦!
个人认为英语还是很重要的。。。。
那倒不是。。。
看过一个帖子,是北京的一个考生,从幼儿园开始学的英语,说是数学语文不拔尖,
本来还指望英语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家的情况语文还不如英语,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话,语文比重不希望太高诶
那你家英语一定还不错!是不是啊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39
菜菜的妈妈 发表于
xyd118大神来啦!!
虽然我们下一站是中考,但是高考也不妨看看哈。
你们家准备的好早啊,不过到你们的时候,恐怕高考政策又变呢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39
紫金蝴蝶 发表于
别受北京的政策变动影响哦!
个人认为英语还是很重要的。。。。
那你家英语一定还不错!是不是啊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7 小时
金币:5516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43
我心很忐忑 发表于
那你认为改完对于考生是福是祸呢。
这可说不准吧,孩子都有擅长和短板,总是对一些孩子有利一些孩子的灾难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7 小时
金币:5516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43
紫金蝴蝶 发表于
小高考不加分,讨论了半天还是要加分啊!
这不是最终定论,这是目前的高考制度呀,改的还没出来呢
就怕维持原来的制度啊,,,为了那几分学生太苦!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9 小时
金币:5514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5:54
取消加分好,为了加那几分,孩子要多下好多苦工呢
举双手同意,学生太辛苦!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6:08
谢谢大神。希望官方尽快定下。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6:26
紫金蝴蝶 发表于
别受北京的政策变动影响哦!
个人认为英语还是很重要的。。。。
那倒不是。。。
看过一个帖子,是北京的一个考生,从幼儿园开始学的英语,说是数学语文不拔尖,
本来还指望英语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家的情况语文还不如英语,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话,语文比重不希望太高诶!
语文提高成绩太难,说到我的痛处了。。。。
快别伤心了。到时候要是改,还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呢。语文要提高得多阅读。掌握答题技巧。平时阅读题做完对答案的时候也要认真看看标准答案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6:27
多啦a梦的口袋 发表于
取消加分好,为了加那几分,孩子要多下好多苦工呢
举双手同意,学生太辛苦!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10-24 16:29
jocelynxu0123 发表于
这不是最终定论,这是目前的高考制度呀,改的还没出来呢
就怕维持原来的制度啊,,,为了那几分学生太苦!
Powered by高考过程中先估分后填报志愿的制度目的何在?
个人曾经深受其害,不知道目前是否还有省份采用这一制度?更新:一、楼主距离高考已经小十年,与此制度有再大的恩怨情仇也早已淡然;二、同一时期考生更多的省份可以实现先出成绩排名后填报志愿,何况考生较少的省份呢?难道个别省份人为偷懒?
按投票排序
有的,北京是先填志愿后考试,辽宁是考完但还没有出分的时候填报。我所知道就是这两个,可能还有别的省。原因我推测是最初一切皆要靠人力、网络、物流极不发达甚至于没有的时候,经手各单位(高中、大学、招生办、教育局一类)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降低工作强度的一种制度。想想看,原来7月份高考,9月份开学,如果等到出分才开始征集志愿、整理、反馈到高校,再由高校反馈回来,最后录取。要在一个半月做完这些事恐怕工作人员是要吐血的,所以,只能委屈考生。以上纯为本人猜测。而现在的话,以内蒙为例,分批次分时间段网上填报,排名实时显示,将风险降到最低,但基本一天下来就都能搞定,也能知道是否被录取。条件与以往大不相同。吐槽一个:现在有条件实施而依然用老办法的不是坑害考生嘛
我作为亲身经历者认为在考试过程中记答案用于后面估分确实是一件蛋疼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估分的不确定性才会出现后面的博弈,实际分低的胆大不一定上不了好学校,实际分高的胆小的有可能上不了好学校。楼主要知道,出现像楼主一样悲剧的就必然会出现一批喜剧的,不是每个人都讨厌这个制度。根据我在大学的小范围调查,先出分再填志愿的「撞车」率不比此制度高。要是楼主还认为这种制度不应该出现的话那就去问问上海那些先填志愿再高考的同学吧
高考录取中除去考试成绩本身,还有两个因素影响着录取结果,一个是填报志愿的时间(考前/估分/出分后),一个是志愿的形式(平行志愿/非平行志愿)。对于前者,很显然越早填报志愿各种不确定因素越多,高考成绩与录取结果的相关性也越低。考前志愿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好学校只录取平时成绩和高考发挥都不错的学生,而超常发挥的也只能去他平时水平相应的学校;而估分则不同,估分能力实际上与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明显关系,纯粹加大了录取风险,唯一的意义可能也就在于避免高校录取苦乐不均,让一般的学校也能招到高分考生。对于后者,非平行志愿强调一志愿的意义,也就是考生对学校的「忠诚度」,即使分数稍低一志愿报考也比高分二志愿录取机会高。综合上面两点,我认为高考录取改革的趋向是从考生利益和学校利益间取得平衡,转向尽量照顾考生利益。这也许可以说明,教育资源丰富录取率高的北京、上海仍然采用看似落后的录取方式。因为考生利益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因而用考前志愿这种方式平衡学校的利益。
湖北是知分报志愿,以前是估分报志愿,后来改了。说实话,估分报志愿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好学生上好学校”。
至 2012 年,仅有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 3 个省市区采取的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个人看法。估分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化过于严重。举个栗子:某市有两所大学,A 和 B。假设:A 校比 B 校好,能上 A 校的同学,绝不会考虑 B 校。A 校的分数线是 600,B 校的分数线是 595。如果考生知道自己考了 600,那么必然选择 A 校,最后的结果是,600 分以上的人全都到 A 校了,B 校成绩最好的、599 分的大学霸,其成绩甚至比不过在 A 校垫底的同学。A、B 两所学校的分数线差距那么小,凭什么最终录取的学生的素质差距那么大啊(这里的素质,视为单纯的应试能力)?
大叔的那个时代,是先填报志愿,然后高考的-------------有赌一把的感觉没,刺激不?于是出现很多“估计不准”“自信偏差”“一时失手”等等后悔不已的情况。后来问过老师,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有过先高考后填报志愿的事情。于是很多人心向往之--------------大多数都是是先填报的志愿和考试成绩差距比较大的。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个政策也是在谁先谁后上,来回摇摆。实际上无论哪个先来,都无法避免热门与冷门的问题。现在之所以考试在先,填报志愿在后,个人感觉不过是因为标准化试卷的普遍推广,估计分数变得更容易和准确了。
估分再填志愿跟先填志愿再报考,估计多数人宁可选择先估分吧。允许先估分再填志愿在我看来是一种进步。以前应该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先填志愿后考试的。
上海先填志愿后考试
吉林当年先填志愿,再考试。预计可以考一本的人,有的考上提前批,有的只考上二本,更惨者没录取通知书,我一苦逼哥们复习两年……Untitled Document
全国人大代表范谊“两会”上建议废止除高考
&&& “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它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扼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冲动;它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一个曾经最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今天必须重新学会创造。”作为一位来自教育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建议中对高考弊端作了深刻而简练的总结。[]
&&& 从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谈起
&&&&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评分标准,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北京市高出数十分乃至上百分,这样悬殊的录取分,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是说明北京市考生整体素质高,不用考个好分数就能上个好大学,还是说明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严重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原则?
&&& 这样悬殊的录取分,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是说明北京市考生整体素质高,不用考个好分数就能上个好大学,还是说明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严重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原则?[]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出的庄严承诺,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这个承诺背后,是三项实质性的举措出台:一是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二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三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些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减少群众的教育支出,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公平。 []
"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成功"
范谊小小的客房内挤满了记者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废除高考会天下大乱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则认为,如果让各高校自己招生,每年必然会出现一个像几大黄金周一样的“考生大流动”场景,明显是不合适的。张保庆说,中国的高考办法已经有几十年,从总体上讲还是应该肯定的。在现在中国国情下,高考能比较好地体现公正,也便于低成本操作,是目前比较好的考试办法。 “现在社会上对考试制度是有许多不同看法,这个可以讨论。”他说,比如有人说高考不全面,一考定终身,限制了高校积极性等。这些观点从局部看都有道理,但从全局看都很麻烦。[]
&&&&废除高考的时机成熟了吗?
&&&&高考的弊端实在太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高考制度必须改革,甚至废除。但现在就废除,笔者不敢苟同。原因很简单: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制度能取代高考制度。高校招生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因此,考察高考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综合的权衡。高考制度要改革,但改革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高校招生应该更科学,但绝不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在教育体制没有改革到位、社会环境没有彻底改观的情况下,现在就要废除高考,似乎为时过早了。[]
&&&&沈阳教育界人士:“废除高考”尚不可
&&&&高考是否应该废止?废止高考的建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沈阳市部分教育界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沈阳市人大代表、教育专家、新民高中分校校长刘长青认为,目前高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确实应该变,但改革还是应该慢慢来,在短期内还是不能马上废止高考,时机还不成熟。 刘长青认为,如果招生权完全下放给各个高校,从目前的社会公信力来看,也许又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废得越早越好
&&&&高考真的就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公平的选拔考试吗?说是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不尽然,比如历年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就令很多省份的考生羡慕不已。而且高考作为农村孩子改变身份,步入主流社会的功能,正因为不断上扬的学费日益变得狭窄,大受影响。反倒是高考带来的种种弊端正在让人越来越无法忍受。因为高考制度的存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嘴里喊着素质教育,实际闷头干着应试教育。追求升学成了人们求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育的其他要义早被一些人丢到“爪哇国”去了。[]
&&&&范谊:用综合选拔代替分数至上
&&&&第一是学业考试。用高中会考来考查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第二,是设计一种学习潜力的考试。与高考不同,高考是考察过去的学习成果,这种考试是测试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看看他是否适应更高水平的培训。主要包括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这种考试有点类似美国的SAT考试。当然,这两种考试不能简单地化成录取分数,这只是招生时的参考,占40%的比重。另外30%是非学历因素,包括社会服务记录、学校服务记录,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此外,还有家长和教师的推荐。最后20%是社会评价,比如获奖的记录、个性特长、科技发明等。[]
&&&&废除高考会走到"知识无用"的老路上
&&&&废除高考是一种很天真的主张,废除了高考以后怎么办?有哪位高人能拿出一个比高考更高明的选人办法?高考虽说有许多弊病,但它毕竟是孩子们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它可以促使孩子们努力学习。如果废除了高考,很有可能再走回“知识无用”的老路上去。[]
&&&&废除高考将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在相关制度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贸然取消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招生制度,对许多寒窗苦读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灾难,这不仅会使旧的不公平难以完全消失,而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总而言之,废除高考,只能是在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会实现。而在没有想出比考试更公平的竞争方式前,就不能放弃用考试作唯一标准;在没有办法改变某些社会现状之前,更不能放弃考试的选拔作用,否则会有很大的负面效应。[]
&&&&中学校长:外行人的狂人狂言&&&& 老师:以分取人,人为干扰要小些&&&& 家长:综合评价不如试卷客观&&& 学生:没高考,谁该上大学&&&&“狂人狂言。教育外行说的话!”“废除高考”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国,大学所能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谁上北大?谁又上川大?谁又到三本院校读书?谁说了算?除了高考,还有其他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吗?”以分数为依据,相对来说,人为干扰的因素就要小一些。“但如果将综合评价纳入高考,势必会造成如何量化才准确,考试成本加大,评价体系如何完善等相应问题。”[]
国外高考制度扫描
加拿大:“高考”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日本:高中生要过二道考试关
巴西:入学考试高校自己说了算
希望进大学,高中多两年
&&&&范谊:“我本人是高考的受益者”
&&&&其实我是高考的受益者,对高考制度本身充满了感情。1979年,当时我还是四川石油管理局的一名勘探工人,常年在野外作业,通过参加当年的高考考上四川外国语学院,由此改变了命运。但我们必须要用理性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来认识高考的利弊。[]
&&&&如果当初没有高考
&&&&将近30年的高考了,也出了一大串的大学生,有很多寒门出贵子的,飞出山沟沟的,有点像科举啊.状元榜眼一出,光耀门楣啊.但这毕竟无可非议,更不说无可厚非了,既然摆在眼前的有那条大路,为什么不去走呢?以前的初中老师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时苦口婆心地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初中老师都那么说了,我总还是要顾及点颜面的嘛,所以在这里我再加一句,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废除高考,谁给穷人素质教育?
&&&&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读到这么一种说法:穷文富武。意思说穷人家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通过读书参加科举,因为读书成本低,勉强还能负担得起。按照时下的划分,学武功应该是属于素质教育了,能学一点儿当然不错,但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太高,只有富家子弟才能负担起,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是望而兴叹了。世界上最惨忍的事,莫过于用制度去剥夺人的发展机会。“十年寒窗”、“黑六月”、“黑七月”虽然也十分恐怖,但毕竟给人希望,这希望正是来自平等的机会。[]
&&&&废除高考,穷人的孩子出路在哪?
&&&&对中国高考制度最期望的是谁呢?是我们的父母亲,是我们老百姓!我们的孩子十年寒窗,为的是什么?如果自己学术不精,水平有限,那只能怪自己无能。如果连一个基本公平的竞技台都不能给他们的话,他们还指望着什么呢? 在此,对范大代表说一句:你在提议前,别只考虑你们那些有钱有权有势有名的人,也请想想变通的老百姓。废除高考,咱普通百姓的孩子出路在哪?[]
&&&&废除高考:当听听底层的声音
&&&&但取消高考制度会如何?范代表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只会让穷人“出人头地”的机会越来越少。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社会评价20%,含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穷人的孩子如何培养艺术技能?穷乡僻壤的孩子如何去提供社会服务?社会评价能不能让有钱人和穷人同等(腐败问题很长时间都会存在)?简而言之,我们取消高考,并不能给穷人们带来素质教育,反而让已经享受到“素质教育”的人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废除高考对农村孩子尤其不公
&&&&在目前的国情下, 高考是必要的,而且仍是最公正的方法,也是亿万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如果废除高考,很可能只对城市孩子有利, 而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生事物比较少, 尤其显得不公平。 因此,我认为因为高考制度的弊端就全盘否定高考有失偏颇。 取消高考制度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弊大于利,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完善当前的高考制度,让考试更加能体现公平、更加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
高考考前焦虑困扰学生
江苏将举行学业水平测试
&&&&教育部长周济:高考不会取消但肯定要改革
&&&&9日下午,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的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高考肯定要改,但不是简单地把高考取消。周济表示,“我国的基础教育总的质量是好的,但应试教育的倾向太严重,功利倾向过浓。”他还现场承诺“要办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考”。[]
&&&&逐一驳斥废除高考的提议
&&& 世界上就从来没有一种100%有效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晚上和发展.范先生说不是有效的,那请问,自从恢复高考制度后,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招生是怎么实现的?范先生说:高考的考试内容面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请问,什么叫面向未来的考试内容?是指具体的考试内容要面向未来,还是指考试的导向性要面向未来?[]
&&&&疑惑:为什么不能废除高考制度
&&& 第一,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教育制度。它给了每个中国孩子一个平等起飞的支点。这个支点对占大多数的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更有意义。第二,学费贵、大学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质量不高、就业困难等等现象,不是高考制度的错,而是教育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出了问题。……[]
&&& 根源:高考改革是个系统工程
&&&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找到一种比高考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才制度之前,废除高考录取制度显然不符合国情。尽管社会各界人士对高考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批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高考是目前中国相对最公平的选才制度。它是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等等为标准,为考生提供了一个依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平台、依靠自己的勤奋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
&&& 观点:“机制”比“方案”更重要
&&&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高考改革方面的“破冰之旅”,为2006年春天增加了几分暖意,使人听到“教育春天”的脚步,看到在中国结束“应试教育”的曙光。要知道,“应试教育”已经扼杀了无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复旦、交大两校“破冰”的意义在于,一种招生考试制度的“优化机制”已经启动,不断优化完善招生考试制度的动力不仅已经出现,而且开始产生推动作用。[]
&&& 评论:高考改革不易轻言“取消”
&&& 不论怎么改,高考改革都不会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每一项新措施的出台,大都是利弊同生,如何真正解决问题才是顺利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而这些都没有现实的答案可以引证。[]
&&& 学生:呼吁“废除高考”----别急,悠着点儿
&&& 在我们这个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执法机制和监度机制的严重缺失,及几千年文化所沉淀的那种独特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学和处事习惯等几者的共同作用下,现行高考就这样存在了许多年。如果要强行废除高考制度的话,那很可能会连锁导至整个社会混乱的局面,乃至动摇国本! 所以,轻易废除高考制度是完全不可取的,我们现在只有基于现行制度对其改革,使高考制度更加地公平、合理和人性化。[]
&&& 弊端一:残酷的“一年一次”
&&&&由于一年只能考一次,所以我们的学生很难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一次高考未能如愿,则再一次选择就必须等待一年。一年只能考一次,显然是残酷的。[]
&&&&弊端二:管理风险很大 稍不慎满盘皆危
&&&&今天的考试,一开场便是几百万人之巨。从考试的命题、报名、试卷输送、考场到录取的各个环节,一着不慎,一个小小的的漏洞,都有可能酿成牵一发动全身、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政府不应该、也不必要把所有风险都揽在自己身上,而应该将其分散到各个市场主体。[]
&&&&弊端三:大抓考生质量 难抓毕业生质量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水平令人忧虑。如果把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不同年份的比较,可以认为论文质量是令人忧虑的。该抓的没有紧紧地抓住,不需要那么狠抓的却抓得特狠,这样就带来很多问题。人的精力、一个机构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必须有很好的资源匹配,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有限的项目上去。[]
&&&&弊端四:考试时间过长 无法体现以人为本
&&&&高考时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太长,一考就考三天(或更多)。考生连续三天不能休息。一年才365天,你花1%考试,有必要吗?[]
&&&&弊端五:僵化的总分录取模式
&&&&目前的录取模式由于其统一性,不可能考虑分数的结构。这对单科突出的考生是一大不公平。如果是高校自主考试录取,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哪些单科突出但总成绩平平的考生。[]
&&&&硬伤一:高考 进入大学殿堂的唯一通道
&&&&目前来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殿堂的唯一通道。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高考指挥棒进行。素质教育喊了好几年,成效不大。减负喊了好几年,硕果无存。每一年的高考,让不同的学子上天堂入地狱。[]
&&&&硬伤二:招生不公 教育资源分配不足的根源
&&&&当地名校招生的倾斜保护政策,高考移民,招生丑闻,99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凡此种种都可能使进入大学的学子不能成为同时代的“佼佼者”,还要为学习氛围、教育质量的下降买单。高考辛辛苦苦考回来的相同分数,却因为招生的不公导致其分数含金量的不同。[]
&&&&硬伤三:高学费 农民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
&&&&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催债书”甚或“催命单”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学费压力下的灰色新闻成了教育公平不能承受之痛、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痛。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供子女上大学越来越像一场浩大而无奈的博彩:赢了,可能是一个新世界;输了,就是一辈子的穷债。[]
&&&&硬伤四:学生素质 培养的是“骄子”还是“娇子”
&&&&亲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硬伤五:教育体制 能否为学生“量体裁衣”?
&&&&目前的录取模式由于其统一性,不可能考虑分数的结构。这对单科突出的考生是一大不公平。如果是高校自主考试录取,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哪些单科突出但总成绩平平的考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的省会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