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可以学英语的四大名著英语歌,就是英文的

悬赏沪元:200
最好是大家看过的,难易程度适中~
· Animal Farm《动物庄园》 ·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爱丽丝漫游奇境》 ·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
· A Room with a View《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A Christmas Carol《狄更斯:圣诞颂歌》
· A Room of One's Own《一间自己的房间》 · A Farewell To Arms《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 · A Tale of Two Cities《狄更斯:双城记》
· A House for Mr.Biswas《毕斯瓦思先生之屋》 ·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好人难寻》
· A Separate Peace《独自和解》 · &
B
· Brave New World《美丽新世界》 · &
C
· Call of Wild, The《野性的呼唤》 · Catcher In The Rye, The《麦田守望者》
·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The
《福尔摩斯全集》*会员 ·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夜色中好奇的狗》
·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 The Crucible《萨勒姆的女巫》
· Coming up for Air《上来透口气》 · Catch 22《第二十二条军规》
· Cry, The Beloved Country《哭泣的大地》 · &
D
· Death of a Salesman《销售员之死》 · The Diary of a Nobody《小人物日记》
· David Copperfield《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 &
E
· Emma《爱玛》 · Essays, The《培根论说集》
·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远离尘嚣》 · Fahrenheit 451《华氏451度》
·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The
《鲁滨逊漂流记续集》 · 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
·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法国中尉的女人》 · &
G
· Gone with the Wind《飘》 ·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 Great Expectations《狄更斯:远大前程》 · &
H
· Handmaid's Tale, The《女仆的故事》 · &
J
· Jane Eyre《简·爱》 · Jungle Book《丛林日记》
· Joy Luck Club, The《谭恩美:喜福会》 · Johnny Got His Gun《无语问苍天》
· Kidnapped《绑架》 · &
L
· Lolita《洛丽塔》 · Lord Of The Flies《童年无悔》
· Lion In Winter, The《冬狮》 · Little Women《小妇人》
· Leaves of Grass《惠特曼:草叶集》 · Lord of the Ring《指环王》*会员
· Mrs Dalloway《达洛卫夫人》 · &
N
· Nineteen Eighty-Four/1984《一九八四》 · &
O
·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飞越疯人院》 ·
以后可看到完整内容!没有账号?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其他童鞋的回答都挺好的,只是这里推荐的多一些哈,谢咯
The runner kite
《哈利波特》,可以吧
名著的话太老的莎士比亚什么的别看了,看毛姆的吧,刀锋,月亮与六便士,面纱,远东短篇小说,他还有一本在中国的屏风上。
《在中国屏风上》(On a Chinese Screen)是毛姆年中国之行的产物,包括58篇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此刻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转自豆瓣——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人评选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不分古今,莫辨日外。结果第一名毫无悬念地是莎士比亚,第二名则让西方人吃了一惊:Somerset Maugham。毛姆在西方正典中没有位置,一不留神就划归到“二流作家”行列,精英们不一定喜欢他,嫌他不够沉重;普罗大众也不一定喜欢他,嫌他不够浅显;但是中间阶级的人士天然地喜欢他,喜欢他对人性的探索、对欲望的悲悯,同样是这类题材,茨威格往往写得泪如雨下,但是毛姆写来就颇为冷静,有一种英国式的冷幽默。中国人里喜欢毛姆的人也很多,最有名的当数张爱玲。
爱丽丝梦游仙境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后才能查看评论及回答问题!
沪江能力英语论坛:推荐几本用英文写的书,最好是像《草房子》一样的自己编的(只是例子)。要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难度_百度知道
推荐几本用英文写的书,最好是像《草房子》一样的自己编的(只是例子)。要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难度
推荐几本用英文写的书,最好是像《草房子》一样的自己编的(只是例子)。要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难度在高一以下,我只是初二。谢谢^_^||
提问者采纳
文学社的时候老师推荐说类似于羊脂球之类的都不错,看世界名著就是不能看译本;英语老师也说了,阅读几年级都可以看,关键是词汇的掌握,既然要读,不妨随身带词典好了。推荐参考网址里面挺多的,根据自己的喜好吧。
有很多书,太感谢你!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一.知识体系与基本技能:
1.知识体系:单词词汇,词语搭配,句法结构,语法,语用交际。这基本上是考试的要求。
2.基本技能:语感,阅读理解,听力,写作(翻译),说。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对于某一项能力的提升总是连带着其余能力的一起提升。而语感又是其中的核心能力。
二.基本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
信息输入刺激大脑(通过阅读或听),理解,综合,运用(说和写)。尤其注意,这是一个细水长流式的学科(和语文类似),意味着要提高需要较长时间努力的积累,但是提高之后就很难衰退。
&学习方法&是一个立体概念,它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专指那些已经程式化了的学习行为,即学习技巧,如晨读、听写、写日记、背生词表、大量做题,等等,此可谓学习的&诀窍&;二是泛指学习 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观念、技巧、行为和自我矫正,这又称为学习策略。
三.英语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的第一层次就是通过大脑的认知活动和复用练习,理解和记忆英语语言知识和规则。然而,如果英语学习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这个层次上,它很容易形成一个学习的&高原期&,即刚开始学习时进步很快,不久学习成绩就停滞不前,自己感觉学得很苦,却学不进,也记不住。这是因为语言知识量非常大,而且知识点之间关系复杂,虽然有规律,也有许多例外和限制。这些知识在技能化之前,会在人的意识层中形成阻塞,从而影响学习者对英语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进而产生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把英语当作知识体系来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学习者要应用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时,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回想和思考。
因此,学英语不能像学数学和物理那样,完全把它作为一门学问,进行&分析式学习&: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文章的形式是怎样&&显然,要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仅这样做是不行的。学习英语,最好也能像婴儿那样,不管什么内容都无条件地多听。但我们毕竟不是婴儿。婴儿的大脑好似一张白纸,容量非常大。可是成人的大脑已被过去的见闻和学到的庞杂的知识和信息填满,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大人会在无意识中按一定的标准把每天接受到的知识和信息一一划分后再储存起来,而不会像婴儿那样不加修饰地接受自己的所见所闻。大人如果不把事物附加上某种意义或道理,就无法理解和接受;而这正是学习英语、获得语感的障碍。应该像游泳和骑自行车那样,使自己的身体熟悉和适应。完全熟悉和适应后,即使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做它,也能在必要时自然地做出来。语言&技能化&的部位是舌头,因此如果能达到舌头比大脑先动起来的状态(就如我们说母语那样),就可以说英语已经&技能化&了,也就拥有了很好的语感。这就像我们讲中文一样。
英语学习的第二层次就是习得并掌握英语技能。每一种英语基本技能可细分成许多更小的技能,如听的技能可分为听新闻、看电影、听课、与人交谈等具体的技能。不管是哪一种技能都要达到良好的熟巧程度和高度的自动化,才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英语知识的技能化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对学过的语言知识反复使用。这既包括简单的,甚至无意识的机械重复,也包括复杂而真实的交际活动。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只注意知识的掌握,英语学习就会走进努力却不见成效的死胡同,最后学而无用;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发展英语技能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一句空话。只有知识和技能交织在一起,平衡发展,相互促进,一个人才能学好英语,使自己真正具备英语交际能力。知识会忘,技能是不容易忘的;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技能的施展则是高度自发的。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会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知识是通过人的意识活动学习和使用的,而技能是通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无意识行为。比如游泳,关于游泳的各种知识,什么蛙泳、自由泳、仰泳、换气、姿势、协调,都可以通过书本和教学方式学习,也可以通过笔试检验这种学习的效果,但真正的游泳技能是在水里通过游泳实践获得的。那种学来的知识,考完试就可能忘掉,但在游泳实践中获得的游泳技能是很难忘记的。
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地学习母语和口语,就是因为儿童的早期母语习得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步发展的。而儿童在学习语文、写作以后,同样会出现&高原现象&,其原因也在于技能的发展落后于语文知识的吸收。
很多人学习英语尽心尽力,认真按照老师上课要求的去做,却发现越学越困难,这其实是到了英语知识学习的&高原期&。回想从小学开始学英语起,对学英语最大的经验是&背&,也就是说一直在学习知识,而一直忽略了技能的训练。一般人讲起学英语,也都会说:靠背。想想为什么大部分人学不好英语?原因就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作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其最大经验应该是&听&和&读&。
在英语中,学习与习得是用两个不同的动词来表达的。学习研究一门学科,说:study a subject;而习得掌握一项技能,说:learn a skill。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应该更多地去learn,而花小部分精力去study。美国和英国人从来没有特意下&攻读&(study)英语,他们只是逐渐&熟练&(learn)英语而已。 无论是英语还是母语,都是语言,语言是不需要&攻读&的,需要的是&熟练&。因此学校里教的那种本末倒置的学习策略,当然是低效的。
即使一个很笨的小孩到头来也能完全掌握其母语;而成年人是在智力已经充分发展的前提下起步,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语言老师指导,有教科书,有词典,有直观教具帮忙。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一位在其它方面很有天赋的成年人,对所学外语的掌握往往也颇多破绽,很不准确。耶氏认为,问题不在于儿童的说话器官比大人灵话,或者儿童的听觉比大人灵敏,而在于学习者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儿童处在语言学习的最佳期,而且一年到头&吃小灶&,从早到晚所吸收的是各种可能语境中的语言,并常常伴随着得体的手势和表情。从语音到语调,从用词到结构,全是真实的,好像淙淙泉水一般清新。而成人在每周有限的几个课时中所学的语言材料,同真实语境常常很难吻合:要么是在骄阳如火的六月谈冰论雪,要么是在滴水成冰的一月讲解酷热。再说,大人和小孩的关系亲切自然,为孩子语言上的每一点进步感到喜悦,对孩子的每一个语言错误耐心纠正,也对孩子的种种努力给予热情鼓励。而语言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则不然:机械的训练和对准确性的苛求有时会挫伤学生的兴趣。耶氏对解决外语学习困难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只在学生身上洒些水,而应将其投入语言的大海,使之及早学会游泳。这样,各种语言现象被吸收到头脑里以后,自然会整理得有条不紊;而不必依赖抽象的规则和不厌其详的讲解,因为语言有一种自我领会的机制。
上面讲的很多理论,其实只是阐明了一个道理:要多接触英语,要靠熟能生巧。具体怎么做?阅读、朗读、听、看、说。以下详细阐述具体的做法。
四.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应试水平)的基础。分为精读与泛读。但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目的。
1.阅读的目的:登高望远,先明确目标,掌握方法论,对于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必需的第一步。此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read for sense of English and useful information, not read for vocabulary or grammar.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和语感而去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当阅读的文章中有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信息,就会激起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自主意识。要有效地获取信息,就必须对所读内容加以整体性的理解,并且截取一定的片断加以重点理解。比如,当我参加科技英语竞赛之前,为了获得科技英语的阅读语感,就曾大量阅读科技英语短文,甚至是比较长的文章,虽然有些东西的确难以理解,也会觉得很痛苦,但渐渐地,的确就培养出了阅读科技文章的语感。又比如,我向来对体育感兴趣,尤其是nba和英超,于是,与其上网看中文体育报道,倒不如直接到国外网站去看原汁原味的英语比赛报道;由于有强烈的兴趣,就逼迫我不得不认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重点,一些常用的体育术语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后来,我发现,国外网站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往往更及时而准确,分析也更精到,于是我就经常光顾国外的新闻网站。我承认,起初的看不懂听不懂的阶段是痛苦的,但只要有恒心,要克服陌生感,培养起阅读新闻稿的语感并非天大的难事。在此推荐几个网站仅供参考:
www.bbc.co.uk/worldservice英国广播公司(主要有几个听的链接,还有一个英语学习的专题栏目,其余文字新闻的链接都被中国政府封禁了)
纽约时报(可以订它的每日新闻邮件,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全文;需要进行简单的注册)
华盛顿邮报(同上;还提供一些音频材料)
www.guardian.co.uk英国卫报(除了各方面的新闻,还有音频材料)
/skynews/home天空电视台(较短篇幅的新闻,但时效性很强)
n.com美国有线电视网
www.美国NBC新闻网(各方面新闻;还有视频内容,只是需要宽带)
.cn中国日报。有些人担心,《中国日报》这样的报纸上的英语是不是地道呢?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大可不必。因为,这样一份国家级的报纸,它的英文有英美专家把关,质量是很可靠的。即使报道中国的有关内容,其英文也是毫不马虎的。读chinadaily,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所涉及的内容题材,我们一般都很熟悉,所以读起来还相对容易一些。再说,我们看一看报纸上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国的特有事物。
.c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外网站比起来,中国新闻比较多;提供节目点播,有一些节目是老外播的,原汁原味,中国人讲的也很有水平)
天空电视台体育网站(英超迷的首选)
美国职业篮球联盟
每个人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能各有不同,有的想通过考试,有的想为出国准备,有的仅仅是为了在其中获得乐趣;但,只要下定决心学英语,就要通过阅读,而要有效地阅读,就必须抛开各种功利的目的,以兴趣为先,用&read for sense of English and useful information, not read for vocabulary or grammar.&这句话来指导我们阅读的全过程。单纯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讲,阅读能力无疑是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考察的能力。
当然,也需警惕贪多嚼不烂。网上的内容太多,要选取最适合自己当前水平的材料。这就涉及到了阅读的选择问题。
2.阅读选择的渐进过程:显然,有了明确的目的,就必须要有选择的进行阅读。网上的文章有一个显著的优点:up-to-date。永远是最新鲜的文字(语法、词语),和最新鲜的内容。但是这同样会给阅读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刚刚起步的人,不妨从书本上的课文和补充阅读开始做起。另外,牛津的&妙语短篇&系列,剑桥的&书虫系列&这类简单的故事性读物和&心灵鸡汤&之类的励志读物,都是入门者很好的选择。阅读提倡以短文为主,不要急于读那些句子较长文章篇幅也较长的文章,先从一千字内的文章读起。
到了一定层次之后,文学名著可以开始涉猎,但须以简写本为主,原版名著难度很大,难以激起阅读兴趣,这方面的阅读材料,剑桥的&书虫系列&和&上外牛津英语分级读物&不错。还有一些奇闻轶事、短篇小说等等。总之,要向较长的、句子结构较复杂、词汇量较多的阅读材料发展。初级的阅读,以整体掌握语感为主,不必过分执著于描写的细节和语法,因为语法会不知不觉地上去。而词汇(尤其是基本词汇)则应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能够自如地快速默读简单文章(每100个词内的生词不多于10个,文章长度小于2000词,不涉及过于专业化的内容)时,这证明你对语法的掌握已经相当熟练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背出语法知识,而是能够自觉地运用它;同时也证明你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基本词汇&,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它的不同意思,对于不懂的词汇,也能忽略掉它或快速猜出其意思。
祝贺!可以马上进入更高一级的阅读,即完全是为了information而读!可以选取科技类、人文类的专业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或者是新闻,或者是原版英文文学名著!每一种专业的文章都有自己一定的常用词汇和专有名词,因此将大大拓展词汇面!
从以上的阅读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辛苦付出的积累,就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3.精读:这里所说的精读,与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下面记的方法不同。
先比较快地通读一遍(由于是速读浏览,所以要默读),不借助字典(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思),整体上把握大意和文章的结构框架。如果在通读一遍后不能把握文章大意,就应该从头再读(这时可以小声读出以帮助理解),直至弄懂文章中心为止。然后稍稍放慢速度,再读一遍(这时一般应该出声而且最好是大声,这样有助于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同时用笔划出新词和新搭配。之后马上查阅字典或语法参考书,搞清生词和新搭配的意思,重点关注那些常用的单词和搭配,同时争取把生疏的语法现象搞清楚。然后可以稍事休息,再慢慢地通读一遍,争取理解文章的有关细节(重点理解那些不太懂的地方),当然还是最好大声读出来(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这一遍朗读之后,对那些最初的生词和新搭配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即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而非孤立的理解)。然后若文章后面配有练习,就可以趁热打铁地做一下,主要以做阅读理解类题为主。最后要快速地默读一遍,要思考一下阅读本篇的所得(整个的知识面上,或者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上)。
文章读完了,但精读还没完。之后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即查字典。后文中详细介绍。
精读可以有效扩大词汇量,增加对各种语法现象的理性认识。精读的内容选择,首先要求能激起你的阅读兴趣,并且文章的难度要稍高于你的现有水平。最最理想的情况是,一篇文章读四遍就可以解决,但实际操作中一般都会多朗读几遍以帮助理解,总之争取读一篇懂一篇。
后面我会讲到如何把精读与听力结合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精读其实只是听力的一部分。
4.泛读:顾名思义,泛泛地读,要求&不求甚解&,即不要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而只要整体把握即可。泛读的学习理念是通过大量的英语接触,发挥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自然习得英语语言能力。泛读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和别人交谈,或者听别人谈话一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泛读材料的选择基本局限在略低于精读材料的难度,阅读速度无疑可以加快。泛读会充实完善通过精读所形成的英语构架。
一般如果要泛读,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泛读不是囫囵吞枣,&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不认真地读,那么文章对大脑的刺激就小,你的收获必将很少。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来增强对大脑的刺激。其次,泛读的内容最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的内容都要涉猎,把它作为一种开拓知识面的途径;而文章的难度可难可易。泛读可以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语感。泛读时的查字典一定要快,不能因为查字典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最好是不要查字典,不懂的地方靠猜。因此,为了达到泛读的效果,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生字较少的。
对于一个中级水平阅读者来说,泛读与精读的阅读量分配大致为前者80%,后者20%;但从二者的时间分配来看,由于精读一篇文章的时间远大于泛读一篇文章,故泛读所占的阅读时间大约只有20%左右。初级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泛读为辅;而水平不断提高时,就要不断相应地加大泛读的比重,最终对于无声材料一律泛读,只是对于有声材料精读。精读毕竟带有study的成分,而泛读则是真正地learn。
我们在看中文文章时,都是很多粗读一遍,有不太理解的部分再认真读一遍。那么在看英语文章时,也应该如此。这就是泛读的理论依据。
作为实用技能的阅读:浏览,是指读者没有事先确定阅读的对象,只是在大量材料中快速扫过,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放慢速度认真阅读。这种阅读方法特别适用于报纸、杂志、公告栏等阅读材料。寻读,是指读者心里事先已经有确定的阅读目标,他在大堆材料中快速翻阅,寻找符合既定目标的材料,找到后再认真、仔细地阅读。寻读特别适用于查看各种目录、档案资料、交通公告、机场航班,等等。研读,即正常的学术性或文件材料阅读技能。它是阅读技能的核心部分,运用范围最广,作用最大。研读的特点是让信息的吸收和加工同时进行,区分重要信息、次重要信息和不重要信息,并对某些信息进行思辨性处理,或转入长期记忆,或加以发挥,或加以批判,或通过链接和其他信息进行组合。要努力克服对文本语言过分关注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在心里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或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要把获取和加工信息作为研读的中心任务。速读,即快速阅读,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阅读技能。
五.查字典以及利用各种参考书的方法:
1.查字典的必要性:
自己动手翻阅词典有许多好处。第一,通过了解单词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性记忆。最初接触的生词,往往都是通过机械的强制记忆来掌握的,记得再牢,也免不了带着呆滞死板的烙印,经不起语境变化的考验。而通过查阅词典,就能对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及延伸范围有一个较全面了解,由机械记忆逐步转向灵活记忆、科学记忆。第二,通过掌握不同词义内部联系,增强语感,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比如查catch一词,浏览所有解释和例句,略加思索,我们就可以看出catch的意思在各例中的内在有机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对于增强语感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地道的用法见得越多,头脑会越开窍,思维方式也就越能向英语靠拢,循着英语词义本身的轨迹去探索更复杂的英语世界的奥秘。第三,通过对单词多层次全方位的掌握,扩大有效词汇量。除了从词义层面上了解所查单词,掌握它的特点以外,我们动手查词典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单词的横向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一个单词的词义辐射走向、派生能力、同义辨析、反义联系、习惯用法以及语体色彩等,也就是说,把一个单词放在更广阔的动态中去考察。在一般中型词典中,hold一词都能占去约整整一页篇幅,这里所用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对其&关系网&的轮廓性理解,培养翻阅词典的浓厚兴趣,扩大有效词汇量,让常用的积极词汇在我们头脑中活起来,从而在笔头使用中,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常用词。
在母语氛围里,相当数量的词汇是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间习得的。这一点至少对我们应当有一个启示:英语词汇也不能靠死记硬背来积累,而应当在大量阅读中靠&滚雪球&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我国现阶段的条件,决定了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教学加上有限的课外学习补充来进行的,课本内容是主要的词汇源。对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来说,情况更是如此。编写得再好的教材中,常用词汇的出现数目和复现率是有限的。而要真正记住一个单词,唯一的方法是多用多接触。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量阅读,要受时间、精力和其它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词典作为词汇源。但是,人脑不是电脑,要贮存词典里海量的东西,显然是不实际的。这又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读&词典,而不是背词典。所谓&读&词典,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在查阅目标词时,顺便浏览一下该词条概貌,最后定位在所需的定义上。实际上,要准确地找到一个词的坐落点,往往必须扫描一下该词条的全部内容。用这种方法泛泛地了解单词,虽然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所有意思,但它无形中能起到一种&走马观花&的作用,留下一个初步印象。大凡常翻词典的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好多词,尤其是复现率很高的词,都是通过一次次这样的印象,达到了牢固掌握。第二是有空时专门翻翻词典。不是无目的地翻到哪儿算哪儿,而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常用词。这是扩大有效词汇量的一个&秘诀&,也是好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提倡多翻看常用词,是因为常用词的词义多,要不然怎么会叫常用词呢?词义多自然用法也就复杂,要不然怎么说常用词更难掌握呢?其所以要注重常用词,是因为阅读日常题材的各类文章时,理解困难常常出在那些词义多、用法活的词上。比较生僻的词,常常是窗户纸一捅就破,查一下即可理解。《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用来释义和示例所用的词汇总共只有二千多个。用这两千多个最常用词就能把五万多词条及其短语&玩得转&,可见常用词的威力,同时更说明必须下功夫掌握它们。学习掌握常用词,读词典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然这还需要靠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来有效配合。
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的词汇和词语是极少的。英汉词典对单词释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是勉为其难的意译,绝对不足以应付千变万化的语句和语境。有时候,一个英语单词可能表示汉语的几个意思,而其中的每条汉语意思又可能各对应另外几个英语单词。如果使用英汉词典机械记忆汉语释义,常常会将其搞成一团乱麻。英英词典的释义可以使我们从本质上了解一个词的准确内涵、使用场合,同时会把我们按照汉语字面意义误认为是同义而实则相去甚远的词区分得清清楚楚。
2.查字典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字典。文曲星之类要坚决禁用,对于一个生词,宁愿乱猜也不能去查文曲星。文曲星的单词释义一般不全面,无助于对一个单词的全面理解,而且有的释义还不准,这样更是误人子弟。推荐外研社&建宏出版社的《多功能英汉词典》,此书的收词以常用为主,释义相当全面而且准确,例句丰富,搭配、用法也很全,实为学习的必备字典。另外,还必须有一本英英字典,对于这本字典的要求与上述相同,朗文、牛津都不错,但不要去买webster,这本字典太艰深,对于非母语学习的帮助不大;此外,最好不要双解字典,因为在查双解字典时很容易忽视英文解释(由于惰性)。丰富的例句很重要,这样通过朗读例句,不仅加深了对单词及其用法的理解,还加深了对语法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词语辨析、用法说明等内容也很重要。
推荐几本常用的英语学习词典:《新英汉词典》(世纪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三版),《剑桥国际英语词典》。
然后是如何查字典。对于泛读文章里的生词,只需大致知道其意思就可以了,有时文后的注释就够了,况且泛读更要求去猜。对于精读,查字典可谓是重中之重的一环。主要在整篇文章完成后,再进行下述查字典的步骤:
(1)用英英字典。
(2)大声朗读词典中对于单词的释义和例句,全神贯注地读,一旦发现心不在焉,就再读一遍。读例句要大声,释义可以默念理解。
(3)把释义或例句中不懂的单词记下来,继续查。不仅要查一点都不懂的单词,就是那些似懂非懂的单词,或者虽然知道其意思,却不知它在文章中怎么用的单词,也要查。
(4)重复上述三个步骤,直到没有一个不懂的单词(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最初查的那个单词就像导火索,一步一步地把我们引到英语最基本的语库,因为无论什么字典,一般都是用最基本的词汇和最简单的语句来加以解说的。刚开始时会出现许多不懂的单词,而且由于不习惯英语的解释,对其意思很难理解。但是,随着反复出现的单词和表现形式在脑子里越积越多,不久就能理解他们的意思了。没有做过很难相信,但只要一做,就能体会到。
(5)给自己定一个时限,比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到时就停止查;或者给自己定一个单词的限量,比如每一个原始单词只引出五个其它的单词,再多的就不查了。把查出来的单词释义及例句大声朗读出来。这是最后一遍加深印象。
以上的五步,对于绝大多数查字典的情况都适用,除了在要求速度和连贯性的泛读过程中(如果在泛读过程中把生字记在旁边,读完一篇文章后,还是要按照上述步骤查字典)。
其他的书:语法书只要实用就行,不要博大精深的那种,《薄冰英语语法》不错。对于中学生来讲,《中学生英语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习题的书也可以买,但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切忌贪多。买来就要马上做。考前复习可以用习题书。
六.训练听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方法:
阅读与听力,是决不能分开的。听力固然有技巧,但如果看不懂原文,那么又何来听得懂?所以在训练听力的时候,一定不能偏废阅读,须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经常会听到有人苦叹&听不懂&,其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听的技巧缺乏外,可能还会有以下一些因素:词汇量太少,阅读理解能力弱,语感不好,等等。但是,听对于语感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听力比阅读更重要,因为英语从本质上来讲是表音文字。
听作为一种输入手段,信息量较小,但有声信号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刺激反应,常常是阅读所不能比拟的。耳朵不灵光,更说明听是薄弱环节,需要强化训练。这里所说的强化,无非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选择某一难度的听力材料进行精听,对于那些容易打绊子的地方,更要反复聆听,仔细琢磨,以掌握英美人说话读文章时对连读、弱读的处理方法,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再加上用持之以恒的泛听来巩固提高,听力关是可以突破的。一旦基本上过了听力关,学习英语也就如虎添翼。多了一条输入渠道,就不至于将自己单单捆在阅读一棵树上。
推荐的听力训练材料不是课本配套磁带,而是新闻听力(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指向)。初学者先从voa的慢速英语(即special english)听起,这是因为special english有以下的优点:首先,语速比正常新闻播报速度慢约1/3,但正好与高考听力题的语速差不多,十分清晰;其次,special english的播音稿中使用的词汇,是从所有英语单词中精选出来的,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难度不大(除了偶尔会有几个专业性的词汇出现),且反复练习极有助于对这部分基本单词的掌握,而我们知道,词汇量不在多而在精。掌握了这2500左右最常用的单词,应付高考绝对没问题了(其他的词汇可以从泛读中获取,而且对于这些不是很常用的单词,只要放在文章中能够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第三,由于高考听力材料的朗读者也是偏向美式英语的发音,因此听voa还可以熟悉美式英语发音的特点。voa纯正的发音,也比多数课本配套磁带好得多。
上面讲了听什么,以下讲怎么听。新闻英语是以一篇篇新闻报道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这一篇篇的新闻报道,恰似阅读时的一篇篇短文。因此,听的方法也分为&精听&和&泛听&。精听即重复听同样的内容,直到听懂每一个细节和语言表达形式;泛听要求抓住主要信息,不纠缠细节和语言形式,努力提高理解速度。
精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听+模仿朗读;听+口头复述;听写:可以是词或词组的听写,也可以是单句的听写,还可以是短文的听写。听写可与模仿朗读一道作为听力入门阶段的主要方法使用。
&精听&主要与&精读&类似,即第一遍抓大意(或者多听几遍以准确地抓到大意),第二遍第三遍一字一句地听明白,生字查字典,然后做练习(如果有的话),最后再从头到尾听一遍(或几遍)。这里主要说一些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首先,买来的磁带一般会附有录音稿,但希望尽量不要去看,尤其是第一遍听、希望抓大意的时候。如果听一遍后还是抓不到大意,可以从头再来多听几遍,直到抓住中心为止(一般来讲,新闻稿的中心句都是开头那一句或几句话,简要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遍第三遍听的时候要一句一句地听,力求听清每一个词,如果有听不清(注意:不是&听不懂&)的地方,那就要专门反复听这一段,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清,才去看录音稿,这样听出的东西,才会真正记在脑子里,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象。其次,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计划,并且在学习和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原计划。第三,最好把听力内容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这样做虽然看上去效率不高,但效果显著;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听一句复述一句。最后,可以带着问题听,听力材料后面如果附有问答题,可先浏览一遍问答题再听。
泛听:在听英语新闻广播时必然会碰到一些听不懂的词,这时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方法:根据读音规则把这个词试写下来,然后查阅词典找出该词。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根据这个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词的关系来确定它的词性,并根据上下文猜它的意思。泛听更讲究抓大意。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中,一般都能找到一句说明该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主题句。如果一篇材料很长,必然不止一个段落。这时,我们就要借助辨认关键词给材料按内容分段,并找出每段话的主题句,把这些主题句归纳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大意了。新闻广播具有时间短、节奏快的特点,其语篇特征一般以第一句为每条新闻的主题句,概括这条新闻的大意。什么样的词才算关键词呢?简称5w1h,即what,who,when,where,why,how。通过关键词来判断事件的背景和细节,从而推知全篇信息。
听英语歌曲,不失为练习听力的好方法,而且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能大声学唱,则效果更好。
看英语原版影片,是更有效、更高级的听力训练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影片,争取看一部懂一部。初级的不妨看一些动作片,台词较少较简单,相对容易听明白。如果纯粹把看英语原版片当作娱乐,第一是我们的英语水平不允许,第二也很耽误时间。看DVD的时候,最好放英文字幕或者干脆不放字幕,实在难于理解了才能去看中文字幕(有时看一部影片,难于理解的部分太多,也就干脆不去管它了)。也可以每部片子看两遍,第一遍看中文字幕,了解剧情;第二遍不看字幕,能听懂多少算多少,听不懂的就根据对剧情的理解去猜。对于特别喜欢的电影,可以反复看,以模仿剧中角色的发音特点讲台词;台词如果不能在网上找到,就自己听写(具体方法参照&英语学习逆向法&)。这可以说是&快乐学习&了。
接触英语多媒体(广播电台,电视,报刊杂志,因特网),是最好的练习听力的方法,因为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获取信息,上面以voa special(磁带、mp3)为例,已经讲了不少具体操作的方法。总之,以上三种途径,应以新闻听力为主,可以去买磁带、mp3等等。
我们的目标是要使自己具备能把自己的意思不间断地描述至少一分钟以上的能力。锻炼这一能力的最好的方法是看Talk Snow、专家访谈等谈话类节目。讨论节目最有利于学习&比较有水平&的谈话方式,但它的缺点也是太枯燥无味。还有一种既有意思,还能掌握有品位的谈话能力的方法,就是选择所谓的&法制电影&或&法制电视剧&。律师、侦探或刑警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说出来的话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
最好能找到美国电台一天的所有节目浏览一遍。新闻、电视剧、广告、专家访谈、电影、喜剧等等,这些美国平民所常见的节目,将有助于你体验在录像带中无法体验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最生动的部分。特别是广告和喜剧(comedy)节目尤其如此。
另外,了解British English与American English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音。这方面的听力材料,有bbc的mp3、磁带等。bbc有网上直播而voa没有,这也是接触British English的一大来源。由于好莱坞的发达,电影中的英语多为American English。大书店里也有卖专门讲述二者区别的听力材料。二者在语音语调上各有千秋,只是American English用的更多些(原因很明显)。中学生讲的都是&半吊子&英语,即两种发音的成分都有。完全掌握任一种发音方法,都需要长期的练习。
平时训练听力时,要注意克服不良习惯。不要逐句地听,不要以为听清每个单词,心里译出它的汉语意思才算是听懂。殊不知,这种坏习惯对于听力理解而言,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听懂或记住讲话人所说的每个词,能听懂大意,掌握所需信息,领会讲话人的意图即是达到了听的目的。
解决说的问题,主要还得靠学习者自己努力,因为,&说&的功夫,主要是靠开口练出来的,而非别人教出来的。敢于开口是一个决定性的前提。讲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习惯问题。
大多数阅读的文章和听的新闻,都是以陈述语气为主。但实际生活中,语言主要是作为交流工具局而存在的,并不只是单方向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平时我们又不大可能与native speaker直接对话。为了解决交流的问题,可以在周围同学之间定期组织英语交流活动,还可以去参加英语角等活动,即使不是native speaker,也没有关系,交流的关键不在语音语调,而是倾听和表达。对话是最有效的训练口语的方法。在进行了一定量的模仿、朗读、背诵以后,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不能用英语讲废话,也不能只讲会讲的内容,要争取表达想讲的内容,因为语言是工具,我们运用语言的目的是表达一定的思想。英语口语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情景对话的层次,要用英语演讲、讨论以及辩论,培养语言思维能力。最后,语言的流利程度是衡量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没有伙伴对话的情况下,如何练习口语?模仿:提高口语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模仿磁带或广播,模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音、语调。磁带主要指英美原版录音带,朗读:提高口语的第二步是大声朗读。朗读应有意识地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切不可又回到自己原有的音调。这样坚持下去,便可形成比较固定的、带有&洋味&而又属于自己的英语口音。在朗读时,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认真听一听,这样就会找出差距,发现自己的弱点。复述:复述是一个创作过程,它比背诵要难。背诵。
还有一种方法是自己跟自己说。目前在社会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当初就是用自己跟自己说的办法取得成功的,不但突破了&开口&关,而且在英语全面发展上卓有成效。自己跟自己说,本身就是一个构思过程,逼着你去&搜肠刮肚&地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朗读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方式。
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有那么一个阶段,眼观所物、心想之事需要口中念念有词。这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设法用英语去说;你心中想到某事,也设法用英语去表达。
模仿和朗读,练语音语调,复述练语言组织能力,听音,与自己说话和同人对话都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实践&多说&的要求。
正如&讲&英语在于敢开口,英语写作的关键在于勤动笔。不要急于写长东西。可以学写课文摘要,也可以先大体背下一段话来,再用自己的话稍加变动重写它。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是每天写则小日记,一开始不求写得多,要求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只要找到了感觉,以后可以逐渐增加篇幅。
但不论怎么说,要坚持不懈地写,特别要注意用常用词,千万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查汉英词典的不良习惯。当你写作不见长进时,也可以看一看讲写作的书,其中的不少内容似乎是&老生长谈&,但它谈到的往往正是你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写作实践,我们可以把读过的东西理出个头绪,可以锻炼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反过来又会促进阅读。
七.复习、应考和解题的方法:
1.相对于数学和物理,英语考试技巧不那么重要。考题基本都是客观题,而且大多数是选择题,那么有时就免不了投机取巧,比如:排除法;又比如:考察四个选项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发现有两个选项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就可以毫不留情的排除;再比如,当无法在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时,考察其逻辑关系,假设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必去除A而选B。所以,有人说英语考试完全对理科生有利,这不无道理。
此外,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快,并且善于快速抓住文章主干,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是保证做题正确率的关键。阅读的速度,是在平时训练出来的,在考场上再急也没用。
做练习完全是为了应考而无可奈何的做法,对于提高英语能力帮助甚少。因此,只要考前做一些就行了,不必长期做。想以做题来提高成绩,短期来讲是可行的,但绝不应该是长期的考虑。认为做题即学习,更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2.完形填空:考的内容涵盖了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语感。完形填空的题型基本上摆脱了单一的语法考核和词汇运用范畴,而着眼于对全文的背景联想及词义辨析,把单项填空与阅读理解两种题型融为一体,从而大大增加了难度。
先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同时凭第一感觉猜测空档词。然后一句一句地看,一个一个选项地分析。不可孤立地、断章取义地来理解某一个句子或某一个片断。有的空格需要观察前后文的联系,有的空格需要对全文的理解,;把填不出的先空着,尤其是一点没有头绪的空格,常常是这两种情况,因此不必要求按照顺序一遍填出。填空时要注意:语法和意义的双重正确,才算正确。
做的时候把词填进空格,做完后马上快速通读一遍,用语感来检验。以上步骤均建立在阅读速度很快的基础上,完形填空题比较费时间,如果自己阅读速度不够,只能省去某些环节,并且,减少犹豫不决的时间。
完形填空题做错是很正常的,但在平时训练中,要逐步把错误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自己多做总结,避免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练习时就要采取上述方法做,每一篇做完后,可以采取以下做法:把正确答案填进空格,反复朗读,细细感觉用词的精确性。俗话说,道可悟而不可致。对于完形填空来讲,做多少篇练习并不重要,重要的其实是后面的&悟道&过程。通过训练和自己的&悟道&,完全可以有把握地得分。
3.阅读题:先认真通读一遍,把握大意;划出关键语句,以分清文章结构及段落大意。不懂的词语可以含糊带过;如果这个词语恰好非常关键,则要根据上下文以及全文的主题去猜。
有的题目完全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这时迅速找到与该题目有关的段落,仔细查看原话,务必做到一致。有的题目需要根据文章给出的某个具体信息去分析推理,也要找到有关的段落,重点理解关键句里给出的信息。有的题目是问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或者是问作者对于他/她自己在文章中叙述的事件的态度;这应该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找到主题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最烦的题目是问从整篇文章中(或者某几个段落中),你能得出什么推论?或者作者有何种暗示?必须一条一条地看,准确地找到原文,进行准确的判断。这种问法做起来最耗时间,但要有耐心。
阅读题由于是两分一道,所以务必要慎重,解答要以原文为依据。
4.听力题:如果平时能常听bbc,voa正常语速的广播录音,要听懂高考听力内容没有任何问题。但听懂与做出题目之间还有一点点距离,这需要一点技巧。对于简短对话部分,因为只有一遍,可以在听音前先浏览一遍备选答案,了解每道题问的大致是什么,写在旁边,以使听的时候对相关的信息特别敏感。要准确地判断出对话的背景。
对于小文章部分,也可以在放音前看一遍备选答案,大致了解每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第一遍听时,注重抓大意,同时针对备选答案的提示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或者直接把听到的信息在备选答案上作标记。一些重要的信息也可以记在考卷旁边,但要注意,记笔记不能影响听懂语段的大意,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在两遍放音的间隙不妨大胆猜想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去听第二遍,着重听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同时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如数字等)作笔记。一般来讲,不要等到听问题,你猜想的问题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答案基本上也已经板上钉钉了。
听不懂的词一般不要追究,如果这个词对于解题很重要,可以根据文章大意和背景等信息猜测意思。
注意听文章的首句和首段。
掌握英语语句重音和停顿的规律,这样就容易抓出重要信息。
听力题的技巧,可以在做高考模拟题的时候慢慢总结。平时训练听力,无需关注这些技巧。
听力的关键,在于注意力。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才能吸取最多的信息,敏感地做出反应。在考试之前,一般可以进行深呼吸、听轻音乐(如果你觉得合适,听听摇滚音乐也未尝不可!)、闭眼冥想、自我心理暗示等,以排除杂念。考前一刻与同学聊天,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反而会加剧考试中的紧张心理。如果觉得考场气氛过于紧张,可以起身上厕所来缓解一下。
5.翻译题:三大标准&信达雅&。首先原来的意思不能在翻译过程中被歪曲被遗漏,即要拿到&得分点&;其次,表述简洁,避免写一些很复杂的句子;第三,文笔要优美。要&高效率地得分&,就必须做到&信&和&达&的要求。和写作题一样,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拼写和语法,避免遗憾地失分。
平时做练习时也不要迷信答案,应善于用多种方法翻译同一句句子,并用三大标准分析其优劣所在。翻译练习如浩瀚星空,故练习应重质量而非数量;与完形填空一样,重点在于做后的悟道而非具体的语法、词语、搭配,这些东西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更加高效率地获得。
6.写作题:结构要清晰,用一些套话、适当地分段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观点要鲜明,要言之有物。尽量避免错误,用词上以求稳为主,写完后要检查语法和拼写。如果想得到高分的话,写一两句特别出挑的句子,这会成为文章的&亮点&。卷面整洁。
用英文进行写作时,更多地还是要注意正确用词,在句子层次上打好基础。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强广泛阅读,并在阅读时留心观察,注意模仿。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见得多了也就熟了,使用中有时也会信手拈来。所以又回到了一句老话:熟能生巧。
7.语法词汇题:靠第一感,知之为知之,不知就快猜,避免拖延时间。由于掌握了活的语法,大多数题目只需默读一遍就能得出答案,这就是第一感。当全卷做完后再回头检查,除非很有把握自己当初是选错了(比如笔误),一般不要再改,要相信第一感。
八.关于语感:
我们在平时的听话、说话或写文章、读文章等相互交流中能做到滔滔不绝、应答自如,或者走笔如飞、阅读如流。这种正常运用、迅速理解和准确判断语言的能力,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和&语感&有关。
语感是一个很难讲得清的东西,但大凡英语优秀的人,无一不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语感&;而英语不好的人也常常会归咎于&语感不好&,似乎语感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最高层次的语感是,直接用英语思考。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其最后一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这种最高层次的语感。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感?靠不断的学习(而不是做习题和考试,虽然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考试其实考的就是语感)。如何才能坚持学习?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当然,升学的压力也是一种驱动力,但这是消极的驱动力,外在的驱动力,很难持久,而英语学习的特点正是时间的积累。考试做题,时常要猜,这时也是靠的语感。
提升语感的有效方法:情景朗读。1。对照名人演讲稿,就当自己面对台下无数听众,发表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讲。最好能弄到演讲的音频或视频材料,观察并模仿名人的演讲特点。如:布什的国情咨文。2。绘声绘色地朗读一篇小故事,好像在对听得津津有味的听众讲一个他们从没听过的故事。如哥伦布与鸡蛋的故事。3。抑扬顿挫地朗读新闻稿,好像自己是新闻播报员(尽量不要吞吞吐吐,或者重复已经说过的话,记住:你在进行的是新闻直播!)。当确信自己不看原文也可以记住文章内容时,把它像讲一个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地复述下来。
情景阅读的文字材料事先最好要熟悉,文章大意、背景知识和生词等等,尤其是名人演讲稿和小故事。新闻稿可以当作是考验舌头的测试材料。
最先前说过,语感是所有英语能力的核心。提高语感要靠朗读,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当你在朗读时,你同时也在听和看;这就等于一下子训练了三个能力。哑巴英语是不可能成功的(海伦凯勒?恐怕只是个例)。语言的原理是用音表意、用字表意。汉字有象形的特点,故以字表意的情形较多;但英语完全是拼音文字,一共才26个字母,是通过字母的排列组合,造成不同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学英语,必须大声说出来(让自己听清楚)!
九.高中生学英语的常见误区以及我的看法:
(1)做题导致成绩提高,因此大量做题,尤其是语法题,因为做语法题的效果立竿见影,心里也比较有底:语法是实打实的知识;觉得阅读和完形填空是靠感觉的,要看临场发挥,平时准备也没用。
(2)因为临考前背书后规定的单词,往往会在考试中用上,于是迷信背单词的作用,平时也把背单词作为&积累&的手段。
(3)由于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做题和背单词上,就没有时间再做听说的练习,也不可能再去广泛地接触英语阅读材料,导致只会做题不会应用。
我对此的看法:上面三个问题往往一起出现,在大学生中也很严重。当然不尽合理的教育体制应该受到指责,但关键还是个人学习观念的问题。首先,要把&要我学&的想法转变为&我要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其次,加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减少对老师的依赖。第三,要理解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用这种一般规律来指导具体的英语学习方法。
还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如何看待语法的学习。语法不是存在于题目中和教科书上的死板的东西,这是对语法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学生以为做语法题真的能提高语法水平,事实上,做语法题只是提高了应试水平而已。为什么在做语法题时会觉得很头疼?因为没有掌握活的语法。语法是活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实用性很高的语法。不管是从句也好,非谓语也好,活的语法都能自然理解。所谓语法,就是构成文章的规则,如果对各种文章和句子的类型都很熟悉,构成文章的规则也就自然明白了。在做有关语法的题目时,由于活的语法已经刻进脑子里,并且已经达到&口熟&,所以只需默读一遍,就能立刻判别对错。经常翻查英英字典有助于掌握活的语法。
试题中的语法内容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实例有些脱钩。换句话说,就是常用的没有考或者考得不多,以至于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一些不常用的、较生僻的用法上去。当然,如果我们把做语法练习当作通读语法书或选读某些章节的后续阶段,当作练兵来检验自己是否把某一语法专题的内容都弄懂了,当作巩固自己语法知识的途径,而不是为了应试,做点语法练习也未尝不可。
那么语法应该怎么学?在进行大量阅读时,阅读本身就是在巩固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和接触新的语法现象。要把语法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读一本语法书,建构起语法框架,使语法知识系统化;选读语法书上的某些章节,以弥补某些语法知识的欠缺。通读或选读后最好马上进行检测,语法书上的练习可以比较全面地检测我们是否弄懂了该章(节)的内容。如果抛开语法书上的练习,大量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实践,不是检测不了我们的学习情况,而是检测的内容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
通读语法书与选读部分章节一般都在短时间里完成,这对积累具体的语法细则知识帮助不是很大。一是因为我们在通读与选读时,主要目的是构建语法框架,了解语法体系;二是读语法书比较枯燥,难以做到细致深入。所以,大量的工作要放在之后的阅读中,阅读融语法学习和运用于一体。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复习和巩固语法知识,也是我们坚持进行语法学习的有效措施。实际上,我们阅读时(精读除外),如果能顺利地读过去,很少会折回来看第二遍,更不会像前面那样去剖析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就没有意识到阅读与学习语法之间的关系,没有想到阅读时我们已在无意识中巩固了先前的语法知识,同时,又有可能接触新的语法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大量阅读,进行适量分析,以此来巩固和深化我们的语法知识。同时,阅读时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语法意识和语法敏感性,对特殊的、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现象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认真思考,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语法框架。
最后,要正确地面对考试测验,既不要放弃,也不要看得很重。平时的阅读作为积累,考试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小的阶段性爆发,所谓厚积薄发,以从容的心态应考(不要过多地去刻意复习),把它看作充分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不要注重结果,而应看到结果后面暴露的问题和反映出来的自己的进步。如果一下子暴露出很多问题,怎么办?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对于系统性知识(如:某一个语法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可以作为主要矛盾,制定计划,重点突破。对于一些零星的小错误,则看过就可以了。对于反映出的进步,不仅可以用来鼓励自己的干劲,还可以用来总结自己学习的宝贵经验。功夫多花在考试后,相信会有帮助。
十.超量恢复理论:
学习英语,和其他任何的学习一样,也有一个&超量恢复&的原理。
什么是超量恢复原理?这要从运动员的训练说起。运动员平时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怎么增强?超过体能极限地训练,然后给予充分的时间恢复。这样,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还能超过一段。
马家军里跑中长跑的人每天都要跑几十公里,而且是在高原;同时也有高水平的营养师和按摩师,确保运动员每天都能完全恢复,再度投入到第二天的训练中去。健美训练也要求在不伤及肌肉的情况下,尽量使肌肉产生酸痛感,每一块肌肉的练习必须到无力再多做一次为准。很多人担心每次这样超过极限的训练会不会对运动员造成损害?事实是,适度地超越极限是必须的。只要恢复得当,这种训练方式就会激发出人的无限潜能。足球运动员每个赛季前都要集中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中外都是如此),就是要刻意突破运动员原有的极限,然后再赛季中能超量恢复。那么什么是极限,如何判断呢?答案是,自我感觉的舒适度。感到心平气和的训练时没有效果的。达到稍微喘口气的效果的训练,更像是为老年人准备的,因为老年人随着器官老化、机能下降,已经没有提高的余地了。只有使人感觉极度不适、只能单纯凭着意志坚持下去的训练,才算是突破了舒适区。
运动员的训练一般有教练制定严格的安排,只需跟着完成就是了。然而学习英语不会有任何人给你制定计划和安排,只会有外界对于成绩、似乎永远无法满足的要求,于是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使人无所适从。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式。把外面的压力统统丢到一边去!试着自己给自己施压。目标是什么?不是某一次测验或者考试的成绩,而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学英语是先苦后甜的过程,同时也是发挥每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试着给自己学习英语寻找理由,这些理由要么能充分激起你的兴趣,要么契合你的深层价值观,要么与你的短期或者长期的人生目标紧密相关。
以我个人为例,我多看英语报道的体育新闻,因为我确实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我多听英语歌曲并且熟练地哼唱歌词,因为我确实对音乐很着迷。不要低估兴趣的力量,它会引导你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比如我在NBA季后赛期间,经常去洛杉矶时报的网站,听对湖人队球员教练甚至是湖人队对手的采访、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录音,我急切地想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因此听得格外认真,还反复地听,自然,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使我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听(看)老外在各种场合的对话,电视上放的Look Ahead教程、商务英语教程、Football First教程、洋话连篇、空中英语教室,这些节目总是会成为我学习英语的仪式。事实上只要你有心,总是会发现不错的机会(又如:安装卫星电视)。
高三时,我为了实现获得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从而使高考有20分加分的目标,几乎玩命地看科技英语材料,运用各种泛读和精读的方法,广泛接触英语媒体。看不懂的时候,咬咬牙继续看。虽然结果不遂人愿,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英语能力。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魔鬼般的训练,我豁然开朗,听力阅读材料不再困扰我,英语考试变得容易应付,对于英语学习不再感到高不可攀。后来,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超量恢复&原理的实用性。
在科普英语竞赛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暂停接触英语材料,甚至对英语感到有些恶心,完全把注意力转到了数学和物理上(那时,高三下半学期也已过去一个月了,而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仍然非常不稳定,心里也很没底)。这一荒废就是两个月。直到五月份做各区模拟卷,紧急看那本《学科基本要求与训练》以备考的时候,才切实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每份模拟卷都可以稳稳地做到130以上,而且随着对那本《学科基本要求与训练》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我把一些仍不能在《学科基本要求与训练》上解决的错误抄写下来,做了一番总结,又针对总结出的几个问题,翻看了语法书(这也是高中阶段我唯一一次看语法书)。高考词汇手册我大概只是在刚发下时翻过一页;而这时我已有足够的自信,这些词汇在考试中我都能对付&&连科技英语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高考英语还能算是问题吗?从科技英语的超量恢复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无坚不摧的信心。
现在我正在进行第二次魔鬼训练,看一本大部头的经济学原著。幸运的是,这本《经济学原理》的用词比较简单,而且经济学的专业术语也很好理解。但我每天给自己定下的阅读量还是足够大的。推动我去完成这件事的动机,是对经济学的兴趣,还夹杂着一些想要出人头地的虚荣心(我们下个学期就要开始学经济学了)。书店里也有卖中文版的《经济学原理》,我却挑选英文版,就是为了给自己加压。没有足够的压力,意志就容易松懈,根本不会想到去超越自己的&舒适区&;不超过自己的&舒适区&,又何来超量恢复和进步?
这里强调&超量恢复&,与前面所说的长期积累并不矛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然后等待超量恢复;不断循环这一过程,就是在积累。这也符合《千万别学英语》中的说法:&每个星期都要有一天完全不接触英语&,当然,前提是其余六天大量(甚至超量)接触英语。
十一.关于词汇:
1.英语词汇应该学什么?词汇学习的内涵很广,绝非仅仅是记忆的问题。
(1)掌握单词正确的发音:学习英语词汇,首先要掌握单词正确的发音。掌握单词的发音,必须达到高度的自动化程度,见到一个单词就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反应,而无须再根据其拼写去慢慢拼读。掌握单词的发音,还包括熟悉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规律,使自己在听话的瞬间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2)掌握单词正确的拼写:英语毕竟还是拼音文字,其拼写还是以发音为基础的,规律性还是主要的。这就要求学习者要通过记音来记形。有效的办法是熟悉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单词的拼写还有一个美国拼写法和英国拼写法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单词的音、形转移是学习者练习的一个重点,要达到高度的自动反应,这是培养英语应用技能的基础。
(3)掌握单词正确的词性:词性的可变性。
(4)掌握单词多变的意义:学习词义,最根本的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基本含义,并且了解这个基本含义可能产生的引申意义。一个词的引申范围和走向是有逻辑规律的,但它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并不能由我们学习者去自由引申和发挥。学习基本词义最好是用英英词典,记住英文释义。用英汉词典容易造成把英汉词语一一对等的坏习惯,而很多时候英语单词与其汉语释义是有差别的。词性、词义、发音的关联,是我们学习词汇时所必须注意的。
(5)掌握单词固有的文体色彩:要学好英语,就要树立词汇文体色彩意识,有意识地在英语学习中,在英语交流中揣摸词的用法,注意它所出现的语境。目前,国内大部分英语辞典都不注明词的文体色彩,而北京外研社和台湾建宏社合作出版的《英汉多功能词典》,在这方面很有特色,词的文体色彩描述非常详尽,可以参考。
(6)掌握单词的搭配规则。
(7)掌握常用构词法:学习构词法,熟练运用构词法,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英语构词法有三大要素:词根、前缀、后缀。前缀和后缀统称词缀,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常用的不过100来个。词根要复杂一些,数量也要大得多,常用的有400多个,而且它隐匿在词的中间,不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8)主动词汇、被动词汇和专业词汇:主动词汇是指学习者不仅可以听识、读识的词汇,而且可以用来表达意思、传达信息的词汇。这是一个人词汇量的核心部分,贮存在长期记忆中,技能化程度很高,不容易忘却。被动词汇仅指那些一个人在阅读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限定和提示而唤起记忆或猜出大意的词汇。这部分词汇贮存在短期记忆中,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忘记。被动词汇的技能化水平不高,它的使用依赖语境的提示或较长时间的回忆。人们学到的词汇首先是被动词汇,记忆不牢、容易忘却、激活速度很慢。
有时候我们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为一个词找出准确意思,而是要为似乎在我们头脑中漂浮不定的某个意思找到准确的词。但是由于我们对单词的&被动&知识[即认知能力]总是远远大于&主动&使用的能力,所以只要在一组列出的词中看到某个词,就能意识到它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者必须通过主动强记和反复使用,尽快把它们转化成为主动词汇,它们才能够进入到长期记忆中,在不断使用中转化成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语言技能。
2.怎样有效记忆单词:记单词最忌死记硬背。我们觉得记汉字没那么难,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反复地听到、读到、用到这些字。但当我们读小说时,总会碰到少数似曾相识、又不甚了解的字。我们要么查字典搞清楚它们的读音和意义,要么干脆跳过去,只理解句子大意。这些字往往都是我们不常见的,或是我们自己不怎么用的字。记英语单词也是同样的道理,容易被记住的首先是最常用的词,我们在此称为初级词汇。要想扩大生词量,就必须提高接触更高级词汇的频率,必须读更多的书,听更多的录音或广播,造更多的句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使用这些词。
记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
对生词有选择地精记或泛记。先抄录下一些日常生活、学习中常用的词进行强记,而对那些不太常用的词,阅读时稍加注意或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大意就行了。多碰见它们几次,以后再记也会容易些。精记、泛记的另一有效办法是经常泛读一些能看懂80%&90%的文章,这样既能巩固已学过的单词,又有机会多接触那些似曾相识的词。把读到的优美段落反复朗读。
单词记音比记形更有效,英语音形之间确有差异,但90%是有规律的。音记住了,形和义就水到渠成了。
3.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方法:
跨学科阅读法: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英语读物作为英语学习的内容,对材料进行精读或泛读,通过阅读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英语材料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具体的方法是:在特定时期内,集中阅读某一个领域的英语材料,把出现在这些材料中的基本词汇抄录下来加以强记,并在阅读中进一步使用、熟悉这些词汇。当掌握了这个领域的基本词汇(约300&500词)时,就可以有意识地集中学习另一个相近领域或其他领域的英语材料,从而把自己的英语词汇知识扩大到这个新的领域。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的收获。举个例子,你希望扩大体育方面的英语词汇。可以在第一个月或第一周集中学习足球方面的资料,第二个月或第二周集中学习篮球方面的资料,以此安排学习内容,你很快就会扩大体育方面的词汇量。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一个领域或学科的词汇,词汇的相关性很高,记忆效果好。
分类记忆法: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时总要把它们归类。如果把所需学习的单词进行分类整理,分别记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分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按语法、实物、学科分类,等等。主从概念分类法可以把单词分成花鸟鱼虫类、动物类、植物类、蔬菜类、水果类、人体器官类、拟声词类、颜色词类,等等。另一种是&学科分类法&,即以学科作为划分线索,把与该学科相关的单词集中记忆。我在科技英语应考阶段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当时是采用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本分类词典。
逆序记忆法:逆序排列单词的方法强调词尾的规整性,词尾相同或相似的单词排列在一起,便于读者快速查找词尾、后缀相同的单词,掌握后缀的意义和词性;后缀相同而前缀不同的单词前后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对不同前缀的理解。
对比记忆法:对比法是指学习一个单词时,将它的同义词、反义词和形似词一起加以学习和记忆。
词形联想记忆法:添加字母法:添加字母法是指在一个已熟知的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另一个词的方法。字母换元法:此法是变换单词中个别字母,将一系列词形相近的单词组织在一起识记。词中词记忆法:在较长的单词中往往能找到已学过的单词。
最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都必须把这些单词放到语言环境中去使用。这就要求学习者大量地听、说、写、译,让这些&死&单词变成&活&单词。
十二.其他:
1.学英语,就从今天开始!
2.只要有热情,有正确的方法,(轻松?)学好英语就指日可待!
3.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和学习母语一样的过程和方法来学。具体过程和方法,强烈推荐《千万别学英语》。这本书中讲的方法非常成体系,因此,作者在开篇就强调,&要对本学习方法确信不疑&。当然,我觉得此书的内容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总的理念很不错,我的英语学习理念,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这里讲的很多方法,都是根据这本书的思想和我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还有,&逆向法学英语&的理念也是不错的。
6.学习英语,其实也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学好英语,用英语去听、去看,去感受,这才是了解美国的最好途经。只有能用他们的语言,看懂他们的新闻、报道和电影,才能更真切地体验他们真实的一面。
7. Attitude is everything.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没错的。关键是把什么当作&实践&,什么是标准?从考大学来看,分数是唯一的标准。从英语学习来看,唯一的标准是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
10.要善于利用课本。课本的教学安排有较好的系统性。课本选择的课文一般适合相应年级的水平,用词规范,易于朗读,而且包含的语法现象与每一课的教学安排相一致。如果有空背生词表,不如好好挑两篇课文来背。
11.学好英语,会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在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品质。
12.很多时候,学英语要有&不求甚解&的态度。
13.世上没有万能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找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为我所用。
14.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做到灵活自如地学英语,需要有一定的基础。首先,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这个相当重要的基本功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即使是默读脑子里还是听到声音的,如果不能发音或发音错误,将会严重妨碍大脑的记忆。其次,了解基本语法规则,具体语法知识不要求掌握,只要见到语句能够判断这属于什么现象即可(以后的任务就交给语法书吧!),否则就与学校的那套教育模式无异了。过多的语法规则实际上反而会阻挠人正常的阅读过程。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会游泳、或是骑自行车的,我们是不是先看一本详细的指导书,然后再开始学的?不,我们只是听了大人很少几句注意事项,然后就开始自己学。第三,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小时候上学前识字用的生字卡片还记得吗?那时我们是在背生字。但一年级之后就再也没背过,新词汇都是从课文中学到的,那时,抄写和读课文时我们的两大功课,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印象。因此,对于初中毕业的人来讲,只要不是弱智,词汇量都已达到可以起步的标准。
浏览: 172&&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著英语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