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前景的发展前景如何

光伏系统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大型电站,还是民用或工商业分布式?
【邢昊的回答(73票)】:
感谢邀请,第一次被邀请回答问题,有点小兴奋。话不多说,我来讲讲从事光伏行业好几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吧,像说的一样,现阶段我过光伏行业以地面大型电站为主,分布式虽然技术早就有了,但是近几年才刚刚兴起,所有这些类型都离不开一项,那就是国家补贴。我做过国家金太阳项目,金太阳项目的国家补贴非常的高,示范工程嘛~~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之高的国家补贴,才造就了如此乱的国内光伏市场。下面我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来具体分析一下国内光伏市场的现状。
国内大型地面电站多采用集中并网发电,电站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内蒙等地广人稀地区,光伏有一大特点就是白天发电晚上没电,对于电网来说频繁的入网离网切换对于电网及用电负荷的冲击很大,所以国家电网和各地方电网实际上是不愿意接入光伏发的电。现阶段有两种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一是采用风光火水多系统互补方式来达到昼夜不停发电,另外就是采用大型蓄电池组将白天发的电存起来一部分,晚上靠电池组像电网供电。现在多地都采用第一种解决方式,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第二种方式造价成本太高,如果蓄电池技术能有所突破的话(比如飞轮储能技术普及),将会大大刺激光伏市场的繁荣。
近几年兴起的分布式发电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比如新兴的产业园区厂房上面,都可以用来做光伏发电。这种碎片化式的光伏发电大大节约了土地成本,同时也为企业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达到了某些政府部门节能减排的政绩,何乐而不为呢?但实际情况确是,各园区的老总并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众所周知,东南沿海一带经常有台风等恶劣天气,一旦在屋面安装上光伏组件,由于大风等因素造成屋顶破损,进而造成厂房内工业设备的损坏,这个责任谁也说不清,最后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建设分布式电站所预期的收益,这还不算20年下来电站的维护成本等等。
无论国内国外的光伏组件,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低,如果将来能发明出转换效率在50%以上的组件,那么光伏市场将进入真正的蓬勃发展的时期。
再来从经济角度分析下。以前我国的补贴政策是,只要电站建成验收通过,就将补贴款一次性打到账户上,这种做法大大的刺激了国内光伏行业的热情,导致许多良莠不齐的厂商纷纷拼命建电站,拿补贴,但是等补贴一到手,好多电站就弃而不用,造成资源浪费。为改善这种现状,国家今年出台了新的补贴政策,就是发多少电,补贴多少钱。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企业不会大跃进式的建电站,更注重发电质量与发电效率,而缺点就是前期需要垫进大量资金,如果企业运作不好,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企业也相继破产。这就导致了像国电、中广核等大型国企吃肉,中小型民营企业喝汤的局面。还有现阶段国内光伏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国企老大长期拖欠工程款,造成企业资金回流不到位的问题,每年过年,我在的原单位就组织各个项目经理去各大国企那去讨债(个人吐槽,请无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光伏行业还离不开国家补贴这个拐棍,只有当技术成熟,政策明朗的时候,光伏行业才可能走向正轨。至于楼主提问的问题,我在补充一句,民用光伏都是土豪们自己玩的玩具,平常人家想做一套真正的光伏发电系统,算算口袋里的钱~还是算了吧~以后分布式发电是大势所趋,但是地面电站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吴越的回答(9票)】:
兼而有之。就模式而言,两者各有优劣,互有补充。说到底,就是在哪儿为人发电(加一些其它附加价值)。新的领域参与者会更多一些,这是自然归律-竞争的机会多一些。但是这不能说明一个模式就会胜出,毕竟新模式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不管是哪种,首先就是降低发电成本即系统LCOE。把度电成本降到6美分,光优就真得可以成为支柱产业了。
【陈威的回答(9票)】:
在这个行业六年了,国内外市场都做过,浅谈一点拙见。
本质上当前的光伏市场还是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比例政策与补贴方式政策),从市场上来说取决于投资者根据政策的反馈的兴建意愿,各国的政策不同,融资和回报的模式不同,就决定了市场的容量和模式不同。
简而言之,根据容量不同,分为户用(residential)一般系统小于10kW,商用(comercial ),一般系统在10-1000kW和电站(central )&1000kW三个等级。
就2013年各大主要市场情况简介如下:
1.欧洲市场,今年预计10-12GW(去年17.6GW),德国3-3.5GW(去年7.6GW),然后是英国、法国等国各1GW左右。这其中因为德国补贴政策改变,&10MW电站补贴为0,1-10MW之间的补贴低于0.1欧元/kWh,所以代表着整个德国市场加速在向户用型转型。英国因为采取2套补贴系统,因此今年和明年是大电站和中小型电站并行,希腊今年主要装大电站,法国也是大型电站和小型系统都有,总体而言,随着空地(free land)越来越少,同时大型电站的融资越来越困难,整体市场一定是向户用型和商用型加速转化,2014年会延续这个趋势。
2.北美市场,北美要分为2块,加拿大和美国,加拿大就一个安大略省有补贴和本地化要求(虽然WTO裁定其本地化要求违规),所以加拿大是中型和大型项目并存,主要就2-3家大的投资商,在开发50-100MW级的大型电站;北美情况复杂,各个州,所谓的sunbelt states各有各的政策,其中加州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而加州是小型和大型电站并举,整个美国今年预计4.3GW,其中户用型三季度同比增加45%,而大型电站保持平稳增长,在未来几年,也是类似的趋势,就是大型平稳,中小型快速发展。
3.亚太市场,总体不太成熟,澳洲主要是小型系统(&10KW),已经累计安装了3GW;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没有全国的补贴,但都在建设一些MW级示范项目,泰国今年发展迅速,主要也是集中于中小型系统,大型电站不多;印度市场巨大,主要是大型电站为主,在古吉拉特邦。日本是大型电站和中小型同步开发。
4.其余市场,南非、智利都有GW级的市场,全部集中于单个项目接近60-100MW的大型项目。
5.最后说一说中国,前几年全部是大型电站,集中于西北地区,后来国家今年推动分布式发电,实际是今年主要还是大型电站为主;而随着近期鼓励分布式(此处主要是指工厂和公共设施的屋顶,户用型系统在中国因为不像国外独门独户的房屋,因此只有在农村有部分市场,可能还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的政策密集发布,预计明后年将会蓬勃发展,可能在未来2-5年每年的安装量在总量10GW中间占到40%-50% ,但需要解决融资模式、运维、并网困难等问题,还需要国家的细则进一步落地。
总体而言,有实力的大国都会先进行大型电站的安装,然后向户用型和分布式转型,但是因为世界各国经济、政策和光伏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处的阶段各有不同,但整体看,分布式是大趋势。
因为大电站补贴越来越低,融资越来越难,空地越来越少,同时,无法解决发电站与负载不在同一地点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电力基础建设投入,综合效费比偏低。
欢迎讨论。
【小凯的回答(3票)】:
未来1-2年来看可能还是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因为目前大型地面电站都是五大电力以及中广核、中节能这样的央企来投资建设并持有,这些企业信用等级较高,容易从国开行和商业银行拿到贷款,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投资光伏电站,及时出现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能够及时到位的问题(据说目前电网结算及时性还不错),他们也能够承受这种现金流的压力。但是国企+大型地面电站的问题在于目前煤的价格最近下跌严重,火电的收益率显著提高,发电在集团内部的地位更加被边缘化,再加上刚刚更换领导,发展思路不同,可能近期会比较保守。
分布式的核心问题在于1、项目比较分散,大型国企一来看不上,二来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落实工作;2、自发自用模式可以产生比较高的收益率,但是投资方和用电消纳方如何谈好电价并保持每月电价能够及时回收,也是潜在风险;3、电力消纳方企业是否能够保持20年稳定运营,及时消纳光伏发电也很成问题。4、最重要的是,目前光伏电站资产流动性很差,以目前分布式的0.42元度电补贴的扶持政策,可能对于投资方来说前期投资压力太大,不能自己完全投资建设,而又难以从银行拿到项目融资,所以会非常难。
总体来讲,大型地面电站未来的发展模式很可能会想现在的风电格局,每年有大约8-10GW(或更多)的稳定装机容量,而分布式潜力巨大,但需要解决融资渠道、资产流动性、20年长期稳定电力消纳、电费及时回收等问题。
分布式近期出了很多政策,确实让人有些期待,但是真正落地(包括18个分布式示范区),还需要再观察。
个人浅见,请大家指正。
【TTben的回答(2票)】:
暑期做过相关社会实践调查,回答一个大概的认识,高手请轻拍。
首先先说明一下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对于较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厂,还有集热发电等形式
从大型电站来看,目前其实国内已经有一些了,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甘肃等地。长这样:
之所以主要分布在中西部,除了用地因素以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设想一下在梅雨季的长三角要闲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吧= = 之所以主要分布在中西部,除了用地因素以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设想一下在梅雨季的长三角要闲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吧= =
从以上来看,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是非常有合理性的吧
所以个人认为大型电厂的发展潜力其实已经被限定了,占地面积&太阳能资源分布决定了适用区域有限
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是目前比较热的一个方面,国家方面是有相关扶持的,但是个人觉得不看好。虽然国外分布式光伏发电铺开较多,但是国外的独栋建筑和国内的高层楼房比起来还是情况大有不同。以国内一般的大城市的居民住宅来说,屋顶面积铺设的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远远不够全楼使用的,而据我所知国内一些独栋建筑的光伏发电设备也经常只是起到补充的作用。所以个人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还有一定的推广范围,但是局限性也很大。
话说到底,能否推广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价格因素。目前单晶硅的成本价格趋势是逐年下降(同时单晶硅的生产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而燃煤发电成本价格相对上升,预计2023年左右可以达到相近水平(见参考资料)。个人认为分布式在未来的推广是很有可能的,但是主导的还是政策和市场资源价格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来看,个人觉得还是优势有限的。
其实太阳能发电根本上是为了以替代性新能源应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燃煤、石油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如果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紧缺性并没有超过光伏发电成本的话(体现在价格上),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也有限。其实单晶硅太阳能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挺大的= =大家以后在参观各种绿色建筑等等看到在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不要觉得一定是绿色环保的哦,如果没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可能既造成了污染又浪费了资源
参考资料:
【杨天宇的回答(1票)】:
说一下我知道的情况。光伏发电在居民用户上已经有试点。电价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电力公司电表反转,相当于总用电量减少,另一部分是国家及地方财政的补贴。比如温州当地的光伏上网补贴:
居民发一度电收入1.162元 企业发一度电收入1.112元
光伏发电国家补贴政策如下:
发一度电国家财政补贴0.42元/度(20年)
居民发一度温州财政补贴0.30元/度(5年)
企业发一度温州财政补贴0.25元/度(5年)
余电并网,国网收购0.442/度(永久)
这是计量的电表。 左面的电表是电网公司提供的双向计费用电表,右面的是政府结算财政补贴的电表。这是计量的电表。 左面的电表是电网公司提供的双向计费用电表,右面的是政府结算财政补贴的电表。
现在居民用户安装光伏系统的成本大概在1W10块钱。目前来看,光伏发电在成本上来说还不是合算的,即使算上财政补贴,收回成本的周期也过长,从经济性上来讲还不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这还没有考虑设备的损坏。
我认为分布式的发电方式还是一种大趋势,但是目前来看,光伏发电只在接入电网成本高于架设离网光伏系统的极个别偏远地区才有实际的意义。随着器件成本的下降,性能的提高,这种情况未来可能会有所改观。
【陈鹏的回答(0票)】:
太阳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一大优势在于分布地域广,环境限制小,集中式的大电站优势并不明显,所以个人以为太阳能的未来在于走进千家万户,广泛的利用光能。
【无聊的回答(0票)】:
如果从光伏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看并不节能。实际是大量的浪费能源。大家应该知道产生多晶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一定的补贴鼓励企业用我国产的多晶硅产品。我国企业拿了大量的各级政府的补贴大力出口,还相互压价。造成行业恶性竞争。实际上造成补贴都给了外国。光伏行业本来就是个高耗能低产出的行业。行业规模必须控制。政府补贴是不可以的。
【云中骏的回答(0票)】:
感谢David Chang邀请!从感性的角度,个人觉得分布式是趋势。见过不少光伏电站,还是太占空间了,即使效率再提高很多,一座大型电站也要占很多的面积。电池板覆盖下的土地得不到阳光,无论是水上还是陆地上都会对植被影响很大。分布式的电站可以利用很多没有使用价值建筑物表面积等地方,首先满足自己使用,如果有能力再往电网输出。互联网的兴起也说明了庞大群体的强大力量,从广大群体中产生的智慧或者创新才更具生命力。分布式是群体智慧和力量的突出特点。
【张小燕的回答(0票)】:
我觉得短期内未来几年还是主要在建大型电站和商业方向发展,按目前的居民用电价格,大部分的家庭安装光伏太阳能用电的话,需要差不多15至20年才能回成本,而光伏组件的使用周期只有25至30年。
【孙斌的回答(0票)】:
如果民用、工商业电价大幅提高则分布式光伏将较快发展。短期内光伏行业的发展仍将在一段时期内依靠集中式大型电站的建设。
【王湘尹的回答(0票)】:
首先,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光伏产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还是一种大型的地面集中发电形式的,比如在青海格尔木的光伏电站。应该说这样的光伏电站和普通的火电、水电、核电相比,除了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以外,没有很多的区别。至少和当前的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的初衷还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在依靠可再生无污染能源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上,首先要意识到,大部分的可再生都是处于一种分散状态的,比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所以说集中式发电不是未来电网的模式。
其次,既然否定了集中式发电,那么我们来看看分布式发电,这里就涉及到商业和民用两种情况了。就目前而言,光伏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建设几块太阳能电池板恐怕在数年内都是难以收回成本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当前大规模发展居民发电的模式。所以说共商业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未来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工商业本身用电较多,安装发电设备能够很好地作为备用,同时其规模相对较大,能够起到一定的峰谷调节作用。
最后,展望若干年后的未来,我也不知道是多久,也许是50-100年吧,分布式电网必将取代现在的集中发电的局面,各家各户安装发电设备,形成类似互联网的完全分布的网架,保留很少的集中发电厂作为调节中枢。网络的稳定决定于其本身的构架,具有很强的自愈功能。
PS:希望我可以看到这一天!
【化猫的回答(0票)】:
看了前面的答案,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仅仅谈一下自己对国内光伏的看法。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地面电站、建筑楼顶分布式都不能很有效的利用太阳能所发的电,原因在于太阳能发电取决于自然条件不具备可计划性,不是按照需求方用电量发电,而是足够的阳光就有电,强度又取决于光照强度。但是国内一直鼓励的用户侧并网是不使用蓄电池的,意味着光伏发电功率不够时用户还是使用电网的电;电站并网更麻烦,要能根据电网调度计划发电,而且电站现在基本都建在用电需求少的地区,等它并网输出来估计也在线路上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个人觉得太阳能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是适合用在偏远没有电网的地区或者便携式电源之类的小功率应用会比较实用,屋顶电站、地面电站神马的示范意义比较大。不管是民用还是工商用,蓄电池储能技术、光电转换效率(组件材料和封装技术)、逆变技术(表跟我说98%的转换效率,前提是你的额定输入多少,加权平均的效率又是多少)等主要核心技术有了突破,光伏发电才能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袁军的回答(0票)】: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电站和工商业用相较于民用的要更主流。未来走向或会分化吧,谁能说得清,但是民用成为主流可能性不大。我曾工作过的两个光伏厂都没计划开发民用这块市场。中型电站倒是跟政府合作建了几个。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当前位置:&&
2014年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距离欧盟&双反&已经两年时间,但欧盟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仍然存在各种障碍。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转向国内以及拉美等新兴市场,发展薄膜技术,是光伏企业突围反规避调查的长久之计。
8月13日,光伏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宣布完成并购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Devices,如下简称&阿尔塔&)。通过本次并购,汉能拥有了转化率最高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砷化镓(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汉能的技术领先优势。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认为,通过并购这项技术,汉能薄膜太阳能转换率突破达到了30.8%,成为技术转换率最高的世界纪录。
第四次并购
&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域主要依靠自己研发和并购的方式提高转化率。&李河君说。
据悉,阿尔塔是世界领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生产商,生产世界上转换效率最高的柔性砷化镓(GaAs)片,产生的效能比全球量产的单晶硅技术提高8%,,比高出10%;相同面积下,其产生的效能可达普通柔性太阳能电池的2到3倍,可以为广泛的应用提供支持。
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阿尔塔单结电池片效率为28.8%、双结电池片效率达到30.8%,这也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率最高的世界纪录。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汉能加快了海外并购的速度。
目前,汉能已经掌握非晶硅-、非晶硅-纳米硅、铜铟镓硒等7条薄膜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量产转化率已达到15.5%,研发转化率最高已达18.1%。
2012年,2汉能控股集团德国Q-CELLS子公司、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该企业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目前实验室最高转化率已达18.1%。
2013年,汉能相继收购两家海外光伏技术公司,此次收购成为汉能在技术条线的第四次挑战。
对此,李河君表示,柔性化、薄膜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随着对国外技术并购的完成,汉能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开始大规模量产,这将大幅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开辟新的天地。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以来,欧盟双反对中国的晶硅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寻找清洁能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汉能加快提升自身薄膜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通过整合全球顶尖薄膜技术持续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效率及应用范围。
未来,汉能将继续保持国际、国内市场并重的发展战略,在深化、柔性屋顶、户用发电、汽车应用等现有业务的同时,通过与阿尔塔的技术整合,积极开拓在消费类,如手机应急充电、远程勘探、汽车、物联网等移动电源领域的业务发展。
产业化难题
虽然已经实现了第四次并购,但是最后是否能够把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化仍是汉能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位光伏企业研究人员就曾表示,相比国外市场,国内的光伏企业大多是收购技术,但是并没有实现量化。&国外很多技术也是实验室研究阶段,一旦运用到实体经济中,可能存在各种不适,这是企业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汉能为例,截至目前,汉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4条技术线,但是并未实现真正大面积的量化生产,其中原因多少也有些不适中国国内环境。
不过,在李河君看来,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收购阿尔塔公司的当天,汉能与鸟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汉能正式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战略合作伙伴、清洁能源技术唯一合作伙伴。在五年合作期内,汉能将利用其掌握的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提升国家体育场的环保节能水平。
据悉,截至目前,鸟巢已举办各类大型赛演活动超过150场,逐步实现顶级赛演的品牌化、例行化,全面实现了场馆月月有活动的繁荣场面。
&与鸟巢合作,通过自主并购和自主创新取得核心技术,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以破解中国面临的能源瓶颈与环境压力&李河君说。目前,阿尔塔的单结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开始量产。并购完成后,阿尔塔将作为汉能的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营。汉能将与阿尔塔一同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与战略性大客户间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为支持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多项分布式光伏细则,完善分布式相关政策制度。
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提出2014年全国光伏备案目标为14吉瓦,其中分布式8吉瓦、大型电站6吉瓦。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出台《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分布式光伏中期目标:2015年达到20吉瓦,2017年达到35吉瓦。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日前,菜鸟联盟位于广州增城的首个自动化仓库正式开仓。这个...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现状及出路
&&&&来源:
2011年InterSolar China研讨会上,当时业内人士的主流看法是,距离光伏“春天”还有1年。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光伏行业却面临着多晶硅价格不断破新低,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商产能严重过剩,濒临生死边缘的惨象。
在12月11~13日于北京举行的Intersolar China 2012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外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和分析机构的专业人士,对中国光伏市场的现状及出路,发表了不同看法。
产业现状怎一个“哀”字了得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分析阐述国内市场状况时,给出了以下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多晶硅产量为5万吨,预计全年产量6.5万吨,同比下降约20%。进口8.5万吨,同比增长23%。行业自给率降至47%以下。
图1 中国10家多晶硅企业产量
2012年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约18GW,预计全年将达23GW,但产值同比将大幅下降。2012年预计新增装机量4~5GW,同比增长66%以上。
2012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最新报价已低于18美元/千克,粒状硅报价低于1418美元/千克,明显低于生产成本。中国多晶硅产业进一步恶化,产量出现负增长(见图1),停产企业数量近90%,目前仅有江苏中能、亚洲硅业和黄河上游等几家企业在继续生产,但产能利用率仅约50%。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回暖要到2014年。
另外,2012年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微增,出口额同比下降40%以上。第3季度,排名前9位的电池组件厂商的出货量环比几乎均呈下降趋势,平均负债率约70%。行业多数光伏企业亏损超4个季度,账款回收周期加长,资金断裂压力很大。半数以上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勉强维持,并已开始裁员或降薪,排名前几位的厂商甚至出现了数千人的大规模裁员。
2011年全球光伏设备销售收入128亿美元,IMS预计2012年将下降57%。70%左右光伏由亚洲公司提供,主要集中在中国,但收益只占20%。2012年,中国光伏专用设备的订单将减少80%以上。
笔者分析认为,中国光伏厂商面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①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欧美对光伏市场的大量财政补贴难以维续,市场需求下降;②欧美对中国厂商即将进行或已确定的“双反”措施,进一步加重了库存;③中国自身的光伏市场很小,基本依靠海外;④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科学、市场的产业头脑,为了政绩、乌纱和财政收入,采取“拍脑袋”的办法,盲目对光伏产业给予土地、资金、税收和政策扶持,发展大批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能耗又较高的企业,进而搅乱了市场价格。
摆脱困境的方式
针对产业面临的严重困境,已出现了两种应对方式。对外,中国商务部继11月1日对欧盟发起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后,又于5日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提交给WTO。还有,部分中国厂商已开始考虑海外收购,当地建厂,并布局东南亚、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光伏市场。
对内,政府“十二五”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目标提高到21GW,并开始积极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并网(6MW及以下容量),2015年的装机目标位1000万千瓦。一些厂商开始投资光伏电站。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并网占据绝对主流地位,而中国的情况正相反,集中式占绝大部分。
他和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均认为,光伏天生就适用于分布式发电。西部地区电站的传输成本很高,分布式更可行。政府最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支持态度是积极的,应该给予肯定。不过,由于政策规定每省区申报上限是500MW,全国总量约15GW,度电补贴为0.4~0.6元,实际上可能是0.4元。因此,短期内市场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政府的政策虽不能马上解决国内厂商“火烧眉毛”的窘境,但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信念支撑”的作用。
王斯成认为,中国光伏市场从2012年起,将进入年均增长率20.2%的稳定成长期(见图2)。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整体光伏市场的份额将从2011年的30.3%,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45.24%,并在2020年达到54%。中国及全球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只是目前及未来几年的暂时困难,5年后,市场需求将大为改观。
图2 对中国光伏市场的预测
王海生分析称,投资者最优选择是在政策实施的中后期,即年开展大规模安装。他和王斯成及其他几位演讲者均指出,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大型地面电站和金太阳工程项目,而且电站度电补贴价格,上网部分能否全额收购,及补贴持续时间的不确定,使企业无法预测投资回报,风险很大,短期很难激发投资热情(见图3)。因此,建立稳定可行的商业模式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
图3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大型地面电站和金太阳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比较(来源:民生证券)
王斯成表示,虽然国家电网已发文积极解决分布式光伏的上网问题, 这会使光伏行业会受益,但国家电网会有一些损失,因为它以前收钱,现在不收钱了。王海生也认同此观点,他称:“重要的是,各省市电网分公司并未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列入年度内部业绩考核指标,因此具体落实效果很难预料。”
王斯成还担心地强调:“要防止企业做事一窝蜂,以免今后出现电站过剩的情况。”
研讨会上也存在着另外的观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吴福保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对配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和继电保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规模化发展的相应措施和建议。不过,他还表示,德国配电网的负载率约60%,中国的负载率达80%或更高,留给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空间不大,且屋顶资源不多,因此,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会有太好的前景。
地面电站方面,对于业内传说的“六大六小”授信支持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紧急救助,王海生表示:“这种可能性较小,应该只是传闻,因为救助对产业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且会为欧美发动贸易战提供借口。”
他在分析市场供需情况时表示,对中国企业可接触的市场(见图4),考虑到欧美“双反”的影响,2013年的市场需求容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供给方面,2013上半年可能是行业最差时期。10~20%的GW级大厂、30%的100~500MW级中型厂、60~80%的100MW级小厂会被迫退出。预计2013年底,全球产能55~60GW,中国大陆厂商的产能降至30~40GW,而国内产能通常占全球产能的一半以内,产能过剩仍将持续。
图4 无论是否“双反”,中国组件厂可接触的市场均无增长。(来源:民生证券)
此外,无效扩产转固定资产,当产量下降时,产成品转至库存,导致存货大幅增加,现金流持续恶化,销售净利润下滑。因此,企业的业绩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内看不到改善迹象。
不过王海生也指出,国内电站开发已具备核心条件,电站开始具备盈利能力,投资风险在降低,中广核、中节能、招商局新能源和上海实业等大型央企开始投资光伏电站,开发商退出机制初步形成,2012年下半年,部分电站开发商将通过出售电站获得快速投资回报。
国内行业如此艰难之时,厂商对任何一丝机会都不应放过,再瘦再小的肉都要吃。笔者在国家能源局网站最新公布的2012年中国金太阳示范工程第二批项目目录中,发现英利获批项目超过298MW。王斯成表示:“按用户侧发电项目补助5.5元/瓦的标准,英利的利润相当可观。此前,英利一直在跟进该项目,而尚德、阿斯特等大厂商却无意或有意忽略了这部分‘小’业务。”
不过,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资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认为,十二五期间的太阳能规划目标意义不大,它只是一个底线。在中国,更重要的是机制。
欧盟的“双反”大棒会落下吗?
拓展海外市场方面,虽然有些中国光伏厂商也在考察、评估欧洲市场和工厂。但他们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欧盟若没能通过“双反”或税率很低,海外收购和当地建厂的做法就没必要。
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让中国光伏厂商感到自己并非完全孤立无援。一些行业协会和成员对反倾销持强烈反对的态度。例如,拥有不少光伏设备制造商成员的德国机械制造商联合会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将极大伤害本地机械行业,会导致光伏生产设备制造商出现破产。很多来自光伏设备、材料、系统集成领域的成员们表示,不应以这种方式为本地的高成本厂商提供保护,况且受保护厂商的比例也不大。
当然,在欧盟最终裁决结果出现前,没人能下“双反”肯定通过的结论。不过,“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请那些曾经风光无限但转瞬异常落魄的中国光伏厂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一厢情愿了,否则,当欧盟“双反”大棒落下时,这种侥幸心理极有可能让你们付出惨重代价。因为在美国决定实施“双反”措施前,类似上述欧洲坚决反对“双反”的态度也曾出现在一些美国行业协会及其成员中。
还记得在Intersolar China 2011国际研讨会上,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秘书长Reinhold Buttgereit在被笔者问及欧洲是否也会效仿美国对中国企业提出“双反”调查时,曾非常明确地表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再来看看Buttgereit在本次研讨会期间透露出的一些信息:
他表示,关于欧盟正在进行的“双反”调查,应该说欧盟内部有一套非常严整的组织和体系来完成,这个过程正在进行中。整个调查过程将会是非常透明的。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及其他相关光伏企业被欧盟列为利益相关方,会提供一些文件及信息帮助欧盟进行调查。他强调:“我们并不主导这些信息,或对信息进行编撰。”
欧盟光伏产业协会有150多家会员单位,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协会是作为一个利益相关方来参与到其中,并提供信息的。会员单位期待协会能够帮他们做一些事情,希望给欧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让欧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他们的利益链关系及整个过程。同时,协会作为一个桥梁,将帮助欧洲及伙伴和会员公司与欧盟沟通。我们会及早通告会员单位最近的一些发展,及欧盟提出的一些问题。
Buttgereit认为,如果有些政府或厂商认为在某一领域确实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情况,那么他们可以邀请WTO或欧盟进行相关调查,这种调查有法律支持,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这次调查实际上并不是仅抓住光伏这个问题不放,在贸易当中,有很多的领域都会有摩擦。例如,实际上中国也经常会到WTO申诉,提到在某一个特定领域或产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有不正当的竞争等。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要加入WTO的原因,因为他们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申诉的地方,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
再如,德国的公司若认为自己的竞争权利受到了损害,甚至经历了破产,都可以向政府或相关机构提交申请,列出原因,如由于不正当竞争、倾销、产品价格等。毫无疑问,可能有倾销因素存在,但是难道公司内部就没有问题吗?自己的定价策略、现金管理、内部流程等,这些原因都需要综合考虑。
截止到目前,没有人可以预知现在中欧、中美之间的争端,究竟在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有一点要强调,在这个事件结束后,双方还有很多合作机会。
Buttgereit还表示,现在全球光伏产能是60GW,而整体需求只有30GW,中间的鸿沟非常大,产能过剩很严重。预期可能在2016年,这个差距可能会有所弥补。但未来一两年,要看市场具体的需求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
中国光伏产业很有希望,未来一两年,中国光伏市场肯定会成为全球巨头。中国企业回归欧盟市场寻求机会,主要是参与同欧美企业更加开放的竞争。但目前不是很容易。例如,德国政府也花了几百万欧元投资在光伏领域,这些都是德国纳税人的钱,政府必须考虑这部分资金使用的是否合理。
他还称,在光伏领域,品牌效应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发挥。在私人屋顶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市场上,中国及全球厂商都没有在这个领域打好自己的品牌。未来如何塑造品牌形象是关键,同时一定要有差异化策略。
笔者认为,前两年中国光伏厂商赞助世界杯那样的豪举恐怕会一去不复返了,面向目标客户群的精准营销会取代以往那种盲目打品牌的方式。(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电子/半导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光伏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