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beam188 怎么提取杆件的剪切应力的单位呢? Sxx Sxy Syz 剪应力的坐标是全局坐标还是 element本身坐标呢?

New Page 1
3-D 弹性 变截面(Tapered)非对称 梁
Element Description
是一种具有承受拉、压、扭转和弯曲能力的单轴梁。单元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x、y、z方向的平移和x、y、z轴向的转动。这个单元2DBEAM54BEAM188BEAM189BEAM44
对于剪切变形的作用是可选的。例外一个可选是可显示在单元力作用单元上ANSYS& & &
and 命令来建立任何形状的横截面。但是只有当没有定义实常数时,上面的定义截面的命令才有效。
图&44.1& BEAM44
BEAM44 输入数据
单元的几何模型、节点位置和坐标系如图44.1所示。单元由参考坐标(x',
y', z')和偏移量来定位。这个参考坐标由I、J和K节点或方向角来定义,如图44.1所示。梁的主轴为单元坐标系(x,
y, z)中沿X方向,并经过横截面中心(C.G.)。
(θ = 0°)
用实常数来描述梁的横截面,需要定义面积、面积惯性矩、端点到形心的距离,形心的偏移,和剪切系数。IZ和IY两个惯性矩是在单元主轴的侧面。截面
1(IX1)的扭转惯性矩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其值就默认为在截面1的极惯性矩(IZ1+IY1)。截面2
的转动惯性矩(IX2,IY2和IZ2),如果空白,就默认为对应截面1的值。单元的扭转刚度随着IX的值而减小。
& & 偏移量常数(DX,
DY, DZ)由截面中心位置相对节点位置来定义。沿着单元坐标系正向的位置为正。所有截面2
处实常数(除了中心偏移实常数DX, DY, 和 DZ)如果为0,则都默认为其对应截面
1 处的值。截面1节点的上层厚度(the &bottom& thicknesses),TKZT1
和 TKYT1,分别默认为截面1节点的下层厚度(the &bottom&
thicknesses),TKZB1 and TKYB1。截面 2节点的上层厚度(the
&bottom& thicknesses),TKZT2 和 TKYT2,也分别默认为截面 2节点的下层厚度(the
&bottom& thicknesses),TKZB2 and TKYB2。上层厚度为顶点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下层厚度为底点到截面中心的距离。
& & 剪切变形系数(SHEARZ和SHEARY)只有在考虑剪切变形时才使用。某个方向上剪切系数为0,一般用在忽略该方向上的剪切变形。查看剪切变形细节。
& & 如果没有实常数定义,使用
和 命令来分别定义横截面(细节查看《ANSYS结构分析指南》中的梁分析和横截面)。注意使用
和 命令建立的截面可以在同一个模型中被BEAM44,
和 中的任何组合使用。截面与单元用截面号()来关联,截面号是独立的单元属性。
KEYOPT(2)允许缩减质量矩阵(reduced mass
matrix)表达(删除转动方向的自由度)。这个选项有助于改善在分析细长杆在质量荷载(mass
loading)下计算得到弯曲应力结果。
KEYOPT(7) 和 KEYOPT(8)允许在单元坐标系上节点上的单元节点约束释放。在做自由运动时,节点约束则不能释放,同时将会有pivot警告和错误信息。同时,应力刚度矩阵的平移自由度上不能进行节点约束释放。作用在节点约束释放方向上的荷载将被忽略。对于大变形,注意到单元的节点约束释放是沿着单元的方向,但是在节点耦合处不释放。在没有节点约束释放的模型中添加柔性(低弹性模量)梁单元有助于提高解的稳定性。
& & 剪切面积(ARES_
_)和扭转应力系数(TSF_)
在非零时,将起作用。剪切面积仅仅是为了计算剪切应力,一般小于实际横截面的面积。扭惯性矩乘上扭转应力系数可计算得到扭转剪切应力。扭转剪切系数一般可在结构手册上查到。对于圆截面,TSF=直径/(2*IX)。
& & 对于有些梁的截面,剪切中心可以与形心不重合。非零的剪切中间偏移(DSC_
_)应该按图44.1“梁几何模型”所示的输入。剪切中心偏移以形心沿单元坐标系正向为正。截面
2节点的偏移值如果为0,则默认为截面1节点的数值。如图44.2“梁的应力输出”所示,如果从Y1到Z4的常数给定,梁每端可以输出给定点4个点的附加应力。
& & 弹性基础刚度(EFS_)是基础产生单位法向变形所需的压力。当EFS_为0时,可以忽略这个性能。单元的初始应变(ISTRN)通过Δ/L给定,这里的Δ是单元长度L(由节点I和J的坐标所决定)与零应变时的长度之差。参数ADDMAS要输入的值是每单位长度的附加质量。
“节点与单元荷载”一节对“单元荷载”有专门介绍。可以在本单元的表面施加面荷载,如上图中带圈数字所示,其中箭头指向为面荷载作用正向。横向均布压力的单位为力每单位长度,端点作用的压力应以集中力的形式输入。KEYOPT(10)用来控制线性变化的横向压力相对单元节点的偏移量。可在单元几何图形的八个角上设定温度值,其被当作体荷载处理。第一个角上的温度T1的默认值为TUNIF,如其它角的温度未给定时其默认值等于第一个角的温度,如给定了T1和T2则T3的默认值为T2,T4的默认值为T1;T5到T8的值默认与T1到T4的值相对应。对于其他输入方法,没有定义温度,则都默认TUNIF。
KEYOPT(9)用来控制两节点中间部分相关值的输出情况,值是按平衡条件得出的。但在下列情况下这些值不能得到:
考虑应力硬化时[SSTIF,ON];
一个以上的部件作用有角速度时[];
or 作用了角速度或加速度时。
&概要的单元输入在“BEAM44
输入概要”中有介绍。单元输入的一般描述在“单元输入”中有介绍。
节点 I, J, K (K 方向节点可选)
自由度 UX, UY, UZ, ROTX, ROTY, ROTZ
查阅获得实常数的描述
材料属性 &EX,
ALPX (or CTEX or THSX), DENS, GXY, DAMP
负值表示反方向面荷载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KEYOPT(2) 集总质量矩阵:
0&--& 协调
1&--& 缩减
KEYOPT(6) 输出力和力矩:
0&--& 没有力的输出
1&--& 输出在单元坐标系下的力和力矩
KEYOPT(7) &I节点约束释放:
1&--& 单元Z轴约束释放
10&--& 单元Y轴约束释放
100&--& 单元X轴约束释放
1000&--& 单元Z方向约束释放
10000&--& 单元Y方向约束释放
100000&--& 单元X方向约束释放
为了组合这些约束释放,
可以输入这些数字的和(例如输入11表示Z轴和Y轴转动).
KEYOPT(8) 与 KEYOPT(7)相同 只表示在J节点:
KEYOPT(9) 控制单元节点间计算点的输出情况
N&--& 输出计算点数(N=0,1,3,5,7,9)
KEYOPT(10) 用于控制用SFBEAM指令输入荷载偏移量的输入方法:
0&--& 以长度为单位,直接输入压力相对于I,J节点的偏移量
1&--& 以偏移量与单元长度的比值为单位(0~1),用相对值形式输入偏移
SHEARZ 与 IZ相关. 如果 SHEARZ = 0.0, 表示在Y方向上没有剪切变形.
SHEARY与 IY相关. 如果 SHEARY = 0.0, 表示在Z方向上没有剪切变形
表&44.1& BEAM44
截面1的面积
截面1惯性矩
截面1的Z方向和Y方向的下层厚度
截面1扭转惯性矩
截面2的面积
截面2惯性矩
截面2的Z方向和Y方向的下层厚度
截面1扭转惯性矩
截面1的方向的形心偏移量
截面2的方向的形心偏移量
Z方向和Y方向上的剪切变形系数
截面1的Z方向和Y方向的上层厚度
截面2的Z方向和Y方向的上层厚度
截面1上Z方向和Y方向的剪切面积
截面2上Z方向和Y方向的剪切面积
每个截面的扭转应力系数
截面1的剪切中心偏移量
截面2的剪切中心偏移量
截面1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1
截面1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2
截面1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3
截面1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4
截面2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1
截面2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2
截面2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3
截面2附加应力输出坐标值系列4
附加质量/单位长度
BEAM44 输出数据
单元的求解结果总体为以下两部分:
l& & & 全部节点解包括节点位移解;
l单元解,细则见“BEAM4单元输出数据一览表”
图44.2“BEAM44应力输出”已经图示了几种情况。在每个截面计算结果包括轴向应力和4个弯曲应力。这是5个应力值组合起来以矩形截面形式得到最大和最小应力。如果从Y1到Z4的实数给定,在任何点的组合应力也可以计算得到,如果图44.2“BEAM44应力输出”所示。对于KEYOPT(6) = 1的单元,12个弯距和轴力(每边6个)也可以输出(在单元坐标系上)。单元的X轴通过截面的重心。如果实常数25~30(ARES_
_, TSF_)给定,平均剪切应力和扭转应力也可以输出。如果他们都为0,剪切应力和扭转应力的输入将无效。如果设置了KEYOPT(9),还可以输出2个端点之间的点的值。有关求解输出的总体性介绍请见“”,而有关结果内容察看的一些方法见“”
如果输入,1
,3D显示的BEAM44单元只仅限在ANSYS前处理器中,后处理器将无法显示3D效果。
图&44.2& BEAM44
单位输出定义表使用下面符号:
Jobname.OUT
表&44.2& BEAM44
单元输出定义
输出结果坐标
压力P1 at nodes I, J; 偏移量1 at
I, J; 压力P2 at I, J; 偏移量2 at I,
J; 压力P3 at I, J; 偏移量3 at I, J; 压力P4
at I; 压力P5 at J
轴向正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定义点的组合应力
元坐标系中X,Y,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Y,Z方向的弯矩
这些项目在I截面重复,
中间计算点(查看 KEYOPT(9)), 和J截面
只在实常数25-30给定时输出
只在实常数37-52给定时输出
如果KEYOPT(6)
在中心点使用
命令使用序列号列表输出. 查看
得到更多信息.下面符号使用在 :
Name 输出数量的定义在
Item etable
E &单值或实常数的序号
I,J &节点数据的序号
ILn节点间计算点n的序号
SPn n计算点的计算项目
表44.3& BEAM44
项目和序号 (KEYOPT(9) = 0)
输出项目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表44.4& BEAM44
项目和序号(KEYOPT(9) = 1)
输出姓名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表44.5& BEAM44
项目和序号(KEYOPT(9) = 3)
输出项目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Table&44.6& BEAM44 Item and Sequence
Numbers (KEYOPT(9) = 5)
输出项目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Table&44.7& BEAM44 Item and Sequence
Numbers (KEYOPT(9) = 7)
输出项目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Table&44.8& BEAM44 Item and Sequence
Numbers (KEYOPT(9) = 9)
输出项目名称
轴向直接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应力
端部轴向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弹性应变
端点轴向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Y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梁内单元-Z面上的弯曲热应变
单元初始轴向应变
最大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最小应力(正应力-弯曲应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力
单元坐标系中X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Y方向的弯矩
单元坐标系中Z方向的弯矩
剪应力(Y向)
剪应力(Z向)
剪应力(扭转)
P1 压力1在节点
OFFST1压力1距节点偏移量
P2 压力2在节点
OFFST2压力2距节点偏移量
P3 压力3在节点 I,J间
OFFST3压力3距节点偏移量
1点的组合应力
2点的组合应力
3点的组合应力
4点的组合应力
BEAM44 假设与限制
长度及面积不可为0,当不进行大变形分析时惯性矩可以为0;
当使用截面属性来建立BEAM44时,因为不计算剪切面积,所有没有剪切应力输出,使用BEAM188和BEAM189输出和显示剪切应力;
单元的厚度用来在应力计算中定位边界和计算温度梯度;
单元中的锥形,如果有的话,必须是梯度变化的。如果AREA2/AREA1
或 I2/I1 不在0.5和2.0之间,将提示一个警告信息。如果这个比值在0.1到10.0范围之外,则提示一个错误信息。单元截面不能够变化到0。
作用的温度梯度假定为沿长度方向线性通过等效高度;
梁的弯曲长度的调整为了解决偏移量的影响。这个补偿长度被认为梁的刚性部分。梁旋转后,侧面偏移量不等,同时引起相应梁弯曲长度的减小。侧面偏移量的不同不能超过梁的长度。在节点(如果0偏移梁)的角加速度引起旋转体力
剪切应力是基于剪切力而不是剪变形
BEAM44能够用,
and 命令来建立任何截面,但是只有当没有定义实常数时才有效。
and 命令定义的不对称截面,必须转换成主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由THETA实常数定义。实常数和输出数据在主坐标系下计算。注意,对规则多边形的小改动可能导致主坐标轴的大转动。
与BEAM188和BEAM189不同,BEAM44单元不在截面上做数值积分。
如果输入,1命令:在后处理器里,不能显示3-D形式的云母图。
在单元Y和Z方向位移释放的时候,不允许使用集中质量矩阵表达[,ON]。另外,由于质量矩阵偏移的影响,将忽略集中质量矩阵BEAM44
当使用以下产品时,还将受到以下限制:
ANSYS 专业版.&
不允许使用阻尼材料属性.
仅有的特性是应力强化和大变形[转载]ansys六个应力的物理意义
要看你输出的时候以那个坐标系为准,在定义的坐标系里,syz就是yz坐标定义的平面内的剪力
这三个就是三个方向的剪应力。SYZ的方向是这样确定的:作用平面的法线是Y方向的,即在Y为常数的平面上,应力的方向是Z方向的。
&xy shear 应当为 xy平面上的力,但是正方向是x还是
X_ stress:
轴向应力(轴向力产生的应力与弯矩产生应力的组合叠加)无论轴的实际方向为何向,此方向对BEAM188来说显示的都是轴向应力
Y_ stress: 无意义
Z_ stress: 无意义
XY_ shear stress:XY平面的切应力
YZ_ shear stress:YZ平面的切应力
XZ_ shear stress:XZ平面的切应力
正应力代表受拉应力,负应力号代表受压应力
剪应力的正负与材料力学定义的相反,当直角增大时为负,相反为正
材料力学中,剪应力txy的意思不是“x代表所求面的法线,y代表这个面上的y方向的剪应力,如果为正,说明剪应力在这个面上与y正方向相同,为负,说明剪应力在这个面上与y方向相反”吗?
SX,SY,SZ方向应力和SXY,SYZ,SXZ,即X,Y,Z方向应力和三个方向的剪应力。
S1,S2,S3,即分别在三个强度理论下的三个主应力。
SINT:stress
intensity(应力强度),是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其值为第一主应力减去第三主应力。
Mises是一种屈服准则,屈服准则的值我们通常叫等效应力。Ansys后处理中"Von Mises
Stress"我们习惯称Mises等效应力,它遵循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流动破坏的主要原因,如低碳钢拉伸时在与轴线成45度的截面上发生最大剪应力,材料沿着这个平面发生滑移,出现滑移线。这一理论比较好的解释了塑性材料出现塑性变形的现象。形式简单,但结果偏于安全。第四强度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流动破坏的主要原因,钢材等塑性材料遵循第四强度理论,结果更符合实际。
一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流动形式破坏时,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压力容器上用第三强度理论(安全第一),其它多用第四强度理论。
XY代表剪应力的方向,其中,第一个字母代表平面的法线方向,第二个字母代表在该平面内剪应力的方向
τxy:x表示作用的平面,y表示应力分量的方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ansys中的Beam188单元中文说明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ansys beam188 beam188单元 ansys单元类型 ansys shell单元 ansys 提取单元轴力 ansys单元手册 ansys弹簧单元 ansys中的单元类型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01:40:47|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ansys中的Beam188单元中文说明.DOCbeam188和beam189单元格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beam188和beam189单元格栅|介​绍​A​N​S​Y​S​中​拓​扑​的​一​些​问​题​,​进​而​给​出8/8单​元​栅​格​的​确​定​方​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切应力的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