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矿中有较硬生活中的晶体体吗?

朱砂,古时称作“丹”。东汉之后,为寻求而兴起的,使中国人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我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朱砂“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这种做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后世的皇帝们沿用此法,用辰砂的红色粉末调成红墨水书写批文,就是“朱批”一词的由来。各朝帝王亦把作为国宝,点批状元便是用它。我国传统中医将辰砂用作安神定惊的良药。古人认为朱砂有“开运祈福,镇静安神”之用。一种红色硫化汞矿物,相当于HgS,三方晶系,通常产状为细粒的块状体,为提炼汞的唯一重要矿石。理论上含汞86.2%,硫13.8%,但常夹杂种种物质,其中最常见者为雄黄、磷灰石、沥青等。别名丹砂。朱砂注:“朱砂”为矿石并不是猪身上的“结石”。朱砂丹砂,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亦作“丹沙”。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管子·地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南朝 梁 江淹《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宋史·薛居正传》:“﹝居正﹞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明 谢榛《元夕道院同公实五君得家字》诗:“乘闲来紫府,垂老问丹砂。”清 方文《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勾漏乞丹砂,匪向临邛弹绿绮。”形成原因天然辰砂只产于低温热液矿床,常充填或交代石灰岩、砂岩等。与石英、辉锑矿等共生。低温热液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或次火山有关的,指形成温度200-50摄氏度,形成深度在地下2km至地表范围内的。
辰砂Cinnabar形态:三方晶系。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味。金刚、半金属、暗淡光泽。鸡血石鸡血石是含条带的迪开石,由迪开石、高岭石和辰砂组成,辰砂在其中成隐晶质浸染状分布,因其中的辰砂色泽艳丽,红色如鸡血,故得此名。中红色部分称为“血”,红色以外的部分称为“地”、“地子”或“底子”,可呈多种颜色。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
地理分布/朱砂
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辰砂的名字直接来自它的产地——辰州(今湖南沅陵),是中国最早发现辰砂的地方。贵州的铜仁、湖南的辰溪、沅陵和麻阳是辰砂的主要产地,除此以外,湖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出产。辰砂主要呈菱面体状,加上晶体本身产量小,采集难度很大,直径25毫米以上的晶体就是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了,而且25毫米以上的辰砂晶体只有在我国出产。世界上最大的辰砂晶体是产于贵州铜仁双晶辰砂晶,规格为64mm×51mm×49mm。采制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硫化汞(Mercuric sulfide),亦夹杂有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物质。亦有报告:朱砂在人工胃液中含有汞、砷、铅、镉、钡、镁、铁、锌等多种元素。医学作用理化鉴别朱砂1. 该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银白色消失。HgS+2HCl→HgCl+HS↑2HgCl+Cu→CuCl+HgCl(白色物质,氯化亚汞)2. 取该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汞盐及硫酸盐的鉴别反应。⑴汞盐的鉴别反应:取该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HgO)。⑵硫酸盐的鉴别反应:取该品溶液,加氯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合成硫化汞的合成方法:取适量汞置反应罐内,加入1.3~1.4倍量(重量比)硝酸(比重1.4),任其自然反应,至无汞后,加一倍量水稀释,在搅拌时逐渐加入按汞量计算1.21倍量的含结晶水硫化钠或0.7~0.8倍量硫化钠水溶液至完全生成黑色硫化汞,反应结束时,溶液控制在pH9以下。黑色硫化汞用倾泻法反复洗涤3~4次,布袋过滤,滤液烘干,加入4%量的升华硫,混匀后,加热升华, 即得紫红色的块状硫化汞,其反应式如下:Hg+4HNO3→Hg(NO3)2+2NO2↑+2H2O3Hg+8HNO3→3Hg(NO3)2+2NO+4H2OHg(NO3)2+Na2S→HgS(黑色↓)+2NaNO3HgS(黑色)(升华Δ HgS(紫红色)注意事项该品有毒,不宜久服,以免汞中毒。禁止加热,加热则析出汞蒸气,有剧毒。
历史记载/朱砂
颜料朱砂-中药材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这种做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红润亮丽的颜色也得到了画家们的喜爱,中国书画被称为“丹青”,其中的“丹”即指朱砂,书画颜料中不可或缺的“八宝印泥”,其主要成分也是朱砂。中国还是世界上出产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朱砂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世界范围内,朱砂的产地不少,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生成的多为5毫米的细小晶体。在国际市场上,5~10毫米的完整晶体售价达200美元。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中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用药禁忌1.不宜久服、多服。2.恶磁石,畏咸水,忌用火煅。3.《》:畏磁石。恶咸水。4.《》:忌一切血。5.《》:独用多用,令人呆闷。6.该品有毒,不宜久服、多服。以免汞中毒。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水沸入药。肝肾病患者慎用。毒性祖国医药学对朱砂毒性的认识,经历了由“无毒”到“有毒”,到“限量”使用的过程。自《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来,直至明清,对朱砂的毒性,特别是导致慢性中毒的弊端,基本上没有认识,几乎均认为朱砂“无毒”。虽然在唐代一些医家中,曾引起过较大的异议,如《》言其“有大毒”。直到明清时期,诸医家才改变了对朱砂“无毒”的认识,如《》中载:“若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不仅指出了朱砂的毒副作用,而且还指出了火锻可使朱砂的毒性增强。中药学已将朱砂列为“有毒”中药,且忌火煅。现代研究表明,朱砂内服过量可引起毒性。由于无机汞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为5%,甲基汞的吸收率可达100%。朱砂在厌氧有硫的条件下,PH7、温度37℃的暗环境中与带甲基的物质相遇均能产生甲基汞,而人体肠道正具备这些条件,故内服朱砂制剂增加了中毒机会。朱砂在临床上的主要中毒表现为:①神经系统: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手脚麻木等②消化系统: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咽喉肿痛,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③泌尿系统:常表现在中毒后期,血压下降,心率紊乱或中毒性心肌炎等。汞吸收入血后通过生物膜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巯基(-SH)结合,可侵害脑细胞、胎儿、精子、卵子、心、肝、肾等,还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严重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伪品的鉴别1.性状鉴别1.1 正品该品为块状或颗粒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或暗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该品水飞时,片状或颗粒物易研碎,其混悬液呈朱红色,乳钵底部无残渣。1.2伪品该品粉末状,呈暗红褐色,略带少量规则颗粒,颗粒具光泽,体重,质坚,无臭,无味。该品粉末处之染手,直火加热,暗红褐色迅速褪去,呈银灰色的粉末。水飞时,其颗粒不易研碎,其混悬液呈黑褐色,倾尽混悬液后,可见一层银灰色的砂状物。2.理化鉴别2.1 正品取粉末20g,装入密闭管中加热,管壁上出现黑色硫化汞,但加入碳酸钠共煮时,则可见金属汞球。2.2 伪品同样取粉末20g,装入闭管中加热,管壁上无任何物质出现。【鉴别要点】朱砂纯品以色鲜红,有光泽,质脆体重,无杂质为佳。验看方法将少许朱砂置于玻璃板上,以笔管压碎,碎后内外色红为纯品,内色白的为夹石,质不佳。朱砂为汞化合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为常用的重镇安神药。今发现一种朱砂伪品,其性状、理化鉴别如下。性状鉴别正品本品为块状或颗粒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或暗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本品水飞时,片状或颗粒物易研碎,其混悬液呈朱红色,乳钵底部无残渣。综上所述,伪品在性状上与朱砂有显着差异,理化试验表明其中未含有汞成分,故此物不是朱砂。请各位同行在实践工作中注意甄别,以免误用。
应用介绍/朱砂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本品甘寒质重,寒能降火,重可镇怯,专入心经,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可治心火亢盛,内扰神明之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不眠者,宜与黄连、栀子、磁石、麦冬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之效;若与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等同用,可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多梦、惊悸怔仲、心中烦热,如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阴血虚者,还可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配伍。2.惊风,癫痫本品质重而镇,略有镇惊止痉之功。故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内闭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者,常与牛黄、麝香等开窍、息风药同用,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如治小儿惊风,又常与牛黄、全蝎、钩藤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用治癫痫卒昏抽搐,常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千金方》);若小儿癫痫,可与雄黄、珍珠等药研细末为丸服,如五色丸(《小儿药证直诀》)。3.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性寒,不论内服、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山慈菇、大戟等同用,如太乙紫金锭(《外科正宗》);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配冰片、硼砂外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
古籍摘要/朱砂
1.《神农本草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2.《本草纲目》:“治惊痈,解胎毒痘毒,驱邪疟。”3.《本草从新》:“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解毒,定癫狂。”
化学成分/朱砂
本品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含量不少于96%。此外,含铅、钡、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及雄黄、磷灰石、沥青质、氧化铁等杂质。
药理作用/朱砂
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作用,外用有抑制和杀灭细菌、寄生虫作用。
不良反应/朱砂
朱砂为无机汞化合物,汞与人体蛋白质中巯基有特别的亲和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使代谢发生障碍,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尿少或尿闭、浮肿、甚至昏迷抽搐、血压下降或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慢性中毒者口有金属味、流涎增多、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牙龈肿痛、出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手指或全身肌肉震颤,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朱砂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大剂量口服引起蓄积中毒;二是挂衣入煎剂时,因其不溶于水而沉附于煎器底部,经长时间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可析出汞及其他有毒物质,增加毒性。所以必须控制剂量,中病即止。服药期间,应避免与含甲基结构的药物(如茶碱、心得安等)以及含溴、碘的物质(如溴化物、碘化物、巴氏合剂、三溴合剂、海藻、海带等)同服。并避免高脂饮食或饮酒,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朱砂中毒的早期可催吐,并给予解毒剂。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其他资料/朱砂
注意事项0.1~0.5g;外用适量。该品有毒,不宜大量久服,以免汞中毒。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水沸入药。肝肾病患者慎用。相关用途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这种做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还是世界上出产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朱砂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中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重庆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期炼制和使用朱砂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中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古时辰砂又被称为丹砂或朱砂,许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朱砂”为名,那一点鲜红像是凝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丽,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来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变的内心,藏着一份外刚内柔的情怀。真伪鉴别【鉴别要点】朱砂纯品以色鲜红,有光泽,质脆体重,无杂质为佳。验看方法将少许朱砂置于玻璃板上,以笔管压碎,碎后内外色红为纯品,内色白的为夹石,质不佳。【名典鉴别】朱砂1、梁·《名医别录》载:“丹砂生符陵山谷,采无时,光自如云母可拆者良,作末名真朱。”2、陶弘景曰:“即今朱砂也。俗医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名为丹砂用之,谬矣。符陵即涪州接巴郡南,今无复采者。乃出武陵、四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之巴砂。仙经亦用越砂,即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为佳。如云母片者,谓之云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谓之马齿砂,亦好。如大小豆乃大块圆滑者,谓豆砂。细末碎者,谓之末砂。此二种粗,不入药用,但可画用尔。采砂皆凿入坎入数丈许。虽同处一郡县,亦有好恶。地有水井,胜火井也。仙方炼饵,最为长生之宝。”3、唐·苏恭曰:“丹砂大略二种,有土砂、石砂。其土砂,复有块砂、末砂,体并重而色黄黑,不任画,用疗疮疥好,但不入心腹之药,然可烧之,出水银乃多也。其石砂有十数品,最上者光明砂,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形似芙蓉,破之如云母,光明照彻,在龛中石台上生,得此者带之辟恶,为上。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砂,一名无重砂,入药及画俱善,俗间亦少有之。其磨嵯新井、别井、水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砂,形类颇相似。入药及画,当择去杂土石,便可用矣。”4、宋·苏颂曰:“今出辰州、宜州、阶州,而辰砂为最。生深山石崖间,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谓之朱砂床。砂生石上。其大块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状花芙蓉头,箭簇、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澈,碎之崭石作墙壁,又似云母可拆者,真辰砂也,无石者弥佳。过此皆土石中得之,非生于石床者。宜砂绝有大块者,碎之亦作墙壁,但罕有类物状,面色亦深赤,为用不及辰砂,盖出土石间,非白石床所生也。阶砂又次之,都不堪入药,惟可画色尔。凡砂之绝好者,为光明砂,其次谓之颗块,其次谓之鹿籁,其下谓之末砂,惟光明入药,余并不用。”5、寇宗奭云:“丹砂今人谓之朱砂。辰州砂多出蛮峒锦州界狺獠峒老鸦井。其井深广数十丈,先聚薪于井焚之。青石壁进裂处,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生砂,小者如箭簇,大者如芙蓉,光明可鉴,研之鲜红,砂洎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晃州所出形如箭簇带石者,得自土中,非此比也。”6、陈承曰:“金州、商州亦出一种砂,极有大者,光芒墙壁,略类宜州所产,然有砒气,破之多作生砒色,若入药用,见火恐杀人。今浙中市中往往货之,不可不审。”7、明·李时珍曰:“丹砂以辰、锦者为最。麻阳即古锦州地。佳者为箭簇砂,结不实者为肺砂,细者为末砂。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为上品;色新染纸者为新炕砂次之:苏颂、陈承所谓阶州、金、商州砂者,乃陶弘景所谓武都雄磺,非丹砂也。”8、清·《本草从新》:“朱砂,辰产。明如箭簇者良。名箭簇砂。独用多用,令人呆闷;若火炼则有毒,服饵常杀人。”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27个词条
中药分类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4次
参与编辑人数:3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59:5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砂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