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原则将军生平所说的名言和别人对艾森豪威尔原则的言

艾森豪威尔 【范文十篇】
艾森豪威尔
范文一:艾森豪威尔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欧洲战场打得异常惨烈。兵不厌诈,战场上的情况真是变幻莫测。
有一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忽然,将军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簌簌发抖。他立即命令身边的翻译官下车了解详情,一位参谋急忙阻止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
人在难时拉一把,胜过送佛上西天。艾森豪威尔坚持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这对夫妇可能早已冻死啦!”
原来,这对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将这对夫妇法送到家后,才风驰电掣般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助人的双手比祈祷的双唇更神圣。艾森豪威尔的善心义举得到了意想不道的巨大回报。原来,那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手虎视耽耽地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原来必须经过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因为行善而改变了行车路线,将军恐怕就很难躲过那场劫难。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这句话不能理解成简单的因果报应,但从总体上看,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规律。
在工作生活中,多一份爱心和善心,多为别人着想,互助互爱,
那么我们的心态会平和一些,工作会更顺利,心情当然也会更愉快。 (摘自:<>)
范文二:挺住危难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勇敢者,他战胜了自己,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是勇敢者,
他们要战胜自然;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勇敢者,他们要战胜人世间的激流险滩。
一个13岁的男孩放学后回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只是擦破了点皮,
连疼痛的感觉都没有。可到了晚上,那膝盖突然疼了起来。他毫不理会这疼痛,
默默地忍受着,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喂好牲口,然后若无
其事地去上学。
第三天早晨,他的腿疼得连走路都十分困难了,更无法去牲口棚喂牲口了。
他的母亲发现了看到他条肿胀得不能脱下靴子和袜子的腿,伤心地哭了:“你怎
么不早说呢?”母亲一边用刀把靴子和袜子从他的脚上割下来,一边哭喊着:
“快去叫医生来!”医生看了那条腿,连连摇头:“太晚了,只能锯掉这条腿
了。”“不!”男孩大叫起来,“我不让你锯,除非我死!”
医生无奈地离开了房间。男孩忍着剧痛,对他的哥哥说:“如果我神志不清
的话,千万不要让他锯掉我的腿。你要替我发誓,发誓!”哥哥答应了他的要求,
两天两夜一直守护在他身旁。他的体温越来越高,并开始胡言乱语。但他还是没
有任何退让的迹象,嘴里咬着叉子,不让自己疼得叫出声来。全家人都守在他身
边,含着眼泪看着他痛苦而顽强地挣扎着。
医生一次次过来,又一次次回去。最后,出于一种无助而无奈地气愤,医生
大喝一声:“你们都在看他死!”可是,奇迹偏偏在不久后发生了。当医生又一
次过来时,他看到了一个惊人的变化:那条肿胀的腿消退了下去了。3个星期后,
男孩终于战胜了腿残和死亡的危险,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这位13岁就学会临危
不惧、勇敢面对生活的男孩,就是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1. 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森豪威尔(
2.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用“除非”一词写一个句子。
4.小男孩为什么死也不让医生锯腿?
5.小男孩是凭借什么战胜病痛的?
6.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7.小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和他小时候具有的品质有联系吗?
范文三:警  
物人秋春 …
I …  。。 ■
乐人 ,长朝明万 年历 间居官   福要职 。他一
生 官清为 廉,
始严 于终律
己 不谋, 私 财
当, 时下留了
廉 的洁美 名 在  。 历 万七年 (
5年 9 朝 廷 )萧以崇业 为正 
属 琉国 册球封琉
。国王 以 礼厚馈 天赠 使 臣 朝 ,他们 是固 辞 但
琉球了朝野 的
崇 敬 受。后来 琉球 使 者
入朝  贡进, 向谢
杰送礼 , 又 他 仍 持坚拒 绝
并森艾豪威尔 的择抉 ◆
二汪 次世界大 中战 一的天 ,
洲盟欧军 高最 帅艾统森豪威
实上奏 朝  。廷  谢 杰
在任 为朝廷举 荐时了一批 人 才 , 一些
被他  荐 的举 官员曾向 他 礼送 以 示意谢,
都绝拒。 然虽 在 人别看来酬
和谢行 贿 有别
,是 但 他
为 认 接受 ,赂 后再贿 举荐 行贿者
,明 目张   是胆 的强 盗 ;
荐后 再接受被 荐
者的 赂 , 贿 举道是  岸貌然 的强 盗
。本从 上质来讲 , 些 行为都 是 
尔这法 国 的在某 地车乘 回返总部 ,
加 紧急 事军会议
那  大天雪纷 飞 , 天气
一路 车疾驰。 在前不 着  汽 村 后 不 店 的途着 中 ,忽他 看然 到 对~ 国老法 妇 坐夫 在 路边, 冻 得
瑟瑟发 。抖 
豪威森 尔 即立命停 令 ,车 让身 的翻译旁官 下去车  询
谋参 急忙提 醒
:说我 们 必须 时赶 按 到部 开总会 , “
受  贿 的。这 句 名言和
品德廉一样
成 为百姓  传颂 对的 象 。   材素 用 运
事情种 还是交
当给 的警地 处理方
。吧 实连其参谋
也知道” , 不 这过 是一托个 辞。
 艾森 豪 威 尔 :如 果说到等 警赶方来, 可能
就早冻 “ 他们 死 了 !”
腐 倡廉, 不仅 依要靠
家 立法国严 来执格 
行,更 求官员 要自具身较有高 的德修养。品不  仅反是 腐,我们 每 个人品的修养也德如是此 ,  需要
增强 制 能力自,
约格束 身自 行 的 为 , 抵 严制 诱惑 , 不要
为德 道堕落 留何 任 口借。 
才问 道知, 这 对老
妇是夫去 巴 黎 奔投 子儿, 但  是 汽
车在却 途中抛锚
了。 在 茫茫大
雪中连 个人 都看影不 
不知正如何
艾森豪威尔二话没说,立即 请们他上,车 且特地先并 
将 老妇夫 到送 巴 儿子黎家 里 , 才后赶 回 部 总。然   事 后得 到的 报情却 所让有 随的行人 员 震不撼 ,已 尤 
其是那 位阻止艾
豪 森尔雪威中
送 的参炭谋。
养与廉洁 奉公
来 ,原天 德 纳国粹的狙 击
早 已预手先 埋在 他们伏的 那
 必经 之上 路,希
特勒认 为盟 最军 统 帅高死定
了,但狙击
  计 划流 却 产。了希特 勒 哪里
知道 , 森艾 威豪
尔救那为对 老夫 
于难危中之而变了行改车线路
摘 羊 城 报)晚   ))
良帮 助善 之相  处 道
从 不迫容谈理地是论件一 ,把思事想付 诸行—实尤其—在需要当    机 立断 时的候—又是—件~。   罗 事曼
论艾森豪威尔的决策
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班级:旅游管理1班
姓名:江国良
课程: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决策
日期:二零一二年十月
日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天气的英吉利海峡一筹莫展,不知该是选择做好准备的6日登陆还是等待天气的好转后再进行登陆。6日的天气虽然不是最好的登陆时间,可能会造成装备武器的大量浪费,投弹效果的极度不佳,但是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6日登陆决定是正确的。6日的登陆取得了成功,加快了法西斯政权的瓦解,缩短了二战的时间,而6日以后的形势对盟军是极为不利的。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盟军诺曼底登陆
艾森豪威尔
登陆时间的选择
日的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但是不同的军种对登陆时间有着不同的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
复杂的情况经过协商解决确定于6日登陆,但是6日的天气又出现了问题。6日虽然满足最基本的登陆要求,但是对盟军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效果是极为不佳的。反而倒是6日后会有一段比较好的天气,极其适合登陆。
最为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此时也是陷入了抉择的沼泽,他选择了6日登陆,并取得了成功。
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时成功的。一边是6日的天气不佳,登陆达不到最好的效果甚至是失败,一边是几天后的好天气,有机会登陆必定成功的好天气,但是得等。作为美国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确实是有他的判断力,他选择的是马上登陆。因为面对法西斯时间就是一切,后来果不其然德军就对英吉利海峡进行了导弹攻击。
艾森豪威尔决策中不仅考虑到了天气的问题,同时也肯定料想到德军几天后的打击和现在德军的大意。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德军最高指挥之一的隆美尔就在此时掉了链子,回家了。因为他觉得盟军不会在此时登陆。决策中考虑到了对手,成功的可能性是会大大提高的。
决策过程本身就是考验在给你一个机会的时候你能不能很好的抓住的过程。艾森豪威尔在登陆结束后自己就说上帝给了他12个小时,而他却幸运的抓到了。
6日的登陆他成功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成功了。正是这次登陆,德军是猝不及防,奠定了二战盟军的胜利,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脚步。但是如果艾森豪威尔选择的是待天气好转再进行登陆的话,世界可能就是另外的一个样子啦。那样子的话,德军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缓冲,在盟军没过英吉利之前就是巡航导弹的打击,那时盟军还在等待着登陆时机。
两种决策往往是不同的结果,甚至是完全相反的。6日的登陆虽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效果可能不会很好,但是也只是可能而已。而6日以后的那些好天气绝对就不是留给你盟军登陆的啦,而是留给德军晒太阳的。此时如果缺少一个像艾森豪威尔一样的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的人,事情的复杂情况就更不得而知了。每次决策都市一次选择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决策就会有不同的未来。
范文五:艾森豪威尔法则
艾森豪威尔法则,又称四象限法则。这个法则能帮助你快速决定哪些任务该优先处理。确定优先的标准是紧急性和重要性。根据这两个标准可以将任务划分为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个区域。
———————–
艾森豪威尔法则将工作区分为五类:
A:必须做的事情;
B:应该做的事情;
C:量力而为的事情;
D: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
E:应该删除的工作;
———————–
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按以上五类归类:
A:需要做;
B:表示应该做;
C:表示做了也不会错;
D:可以授权别人去做;
E:可以省略不做的工作;
———————–
而每天,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最好是在做A类和B类的事情,即使一天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要将最值得做的事情做完就好!坚持下去,必能取得一个成功的人生。
———————–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1到5年内想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分为ABC三类:
A:最想做的事情;
B:愿意做的事情;
C:无所谓的事情;
接着从A类目标中挑出A1 A2 A3:
A1:最重要;
A2:次重要;
A3:第三重要的事情;
然后针对A类工作,抄在另外一张纸上,列出你想要达成这些目标所要做的工作,接着再将这份清单分成ABC三类,分别代表你最想要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以及做了也不会错的事情。
把这些目标放回原来的目标底下,重新调整结构、规划步骤,接着就是去执行。
这称为六步走的方法:
(1)挑选目标;
(2)设定优先次序;
(3)挑选工作;
(4)设定优先次序;
(5)安排行程;
———————–
如果每天这样做,单这一个习惯,你就可以拥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生。
范文六:任何战争,两国以上的联军是最难统帅的了,这可从战史中得知,联军打胜仗或成功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因为联军之中有任何一位将领对统帅不服或心怀怨恨,就会抵消整个战斗力,危害整体计划,而这种现象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的。二战时,艾森豪威尔以资浅的经历承担如此大的责任,竟然没有任何人加以排斥、抵制,足见他领导统御的能力也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由于他的卓越领导,盟军终于在日在强大的海空军的掩护下,登陆诺曼第海滩。至此,奠定了盟军反败为胜的契机,紧接着德军在英美联军的钳形攻势下,纷纷陷入包围。最后英美联军横跨法境、长驱德国,8月25日巴黎光复,日,第三帝国陆、海、空各路部队全部投降,希特勒引火自焚,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艾森豪威尔成为大战中最伟大的英雄,光荣地回到美国。   回国之后,他很快地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有人认为此一任命是为他踏进政坛而铺路。因为,一个大战归来的将军,身上不免沾染了杀伐及血腥之气,为了培养文人和政治家的气质,让他到学术机关薰陶一段时间,在形象上较易为人所接受,此说相当合理,亦颇符美国的政治传统。不过,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任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建树。唯一留下来的趣味性轶闻,就是他在校园内的宽大草坪上,特地为懒于绕远路的学生开辟了一条便道,一时传为美谈。   1952年11月,他在一种满不在乎的情况下,出任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他当时的态度是:“他不是请他们支持他,而是表示,如果他们真正要他担任总统,他可以勉为其难地出任,他以轻微的傲慢语气表示,如果美国由他来担任总统,是国人之福。”   竞争对手是民主党资深而且声望极高的政坛老手史蒂文生。尽管史蒂文生有连续执政长达20年的民主党为后盾来支持他,亦敌不过“我爱艾克”和“大战英雄”的艾森豪威尔所受到的欢迎,这种情形在4年后的第二次竞选时亦复如此。   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8年的时间里,一般人总有一种错觉,认为他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好好先生,他把一切军政大计都交给了国务卿杜勒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此事可从1956年的中东危机中窥出端倪,当时艾森豪威尔毫不客气的指责英法及以色列侵略埃及。美国舆论以为他是受了杜勒斯的操纵,实际的情况是自始至终都由艾森豪威尔决定,他甚至将致英相艾登的函电称呼从“安东尼兄”改为“首相阁下”,而每一封重要的函电都由艾森豪威尔亲自拟稿,交由杜勒斯发出,并且严令不得更改一字。   可见在一般政务和外交政策上,艾森豪威尔之尊重杜勒斯的意见固然没错,但是在重大危机或需要摊牌时,绝对是艾森豪威尔作主。因此,认为他是无为而治甚至好好先生的说法只是隔靴骚痒的皮相之论罢了。   如果从实际的记录而非歪曲的传闻来看艾森豪威尔总统,他应该是最有能力的总统之一,也是最受国人爱戴的总统之一。   他的杰出能力,分别表现在他处理白宫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国际间追求和平的努力之上。在他执政的8年之中,有6年之久参众两院的多数均为民主党所控制,然而他都能化敌为友,与民主党领袖形成一个实际的联合政府,特别是像约翰逊、雷朋等民主党内最有权势的参议员,其意见和艾森豪威尔接近的程度以及休戚相关的默契,简直不是一般共和党员所能及。而在追求光荣的国际和平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结束朝鲜战争,造成了一个直到今天仍然保持安定的东北亚。   至于他深受美国人的爱戴,除了表现在两次总统的选战他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之外,美国人对他有点像“爸爸自有办法”一样的信任他,而事实上他的表现也从未让美国人失望过,每次他处理重大问题和国际危机时,差不多都有他的办法。所以,到了后来他的一切政策,美国人几乎毫无条件的加以支持。当时有一位老共和党人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废话!什么国家安全问题,重要的是这些人喜欢艾克,相信艾克,如此而已!”   (陈 述摘自《卖手》)
范文七:艾森豪威尔
  中文名称: 艾森豪威尔
  生 卒 年:
  国  别: 美国  生平简介  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在步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参与坦克部队的训练工作。战后,毕业于指挥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陆军参谋部战争计划处长、作战处长,主张美国应以欧洲、大西洋为主要战略方向,主力应集中使用于欧洲战场。1942年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登陆。1943年12月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44年
6月指挥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向德国本土进军,12月晋升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同行动。德国投降后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后,一度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年出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年任总统,任内大力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著有《远征欧陆》(1948)、《受命变革》(1963)等书。
范文八:艾森豪威尔 姓名:艾森豪威尔
出生年月:1890年
籍贯: 美国
职务:美国第 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城一个贫苦家庭。是美国第
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
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团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留在国内任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主任。
1922年赴巴拿马运河区执勤。
1925年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7年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8年随“战争纪念委员会”赴法工作一年,回国后在陆军参谋部工作。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帮助组建菲律宾军队。
1939年欧战爆发后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
1941年 9月晋升准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
1942年 3月改任作战处处长。他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 1942年 6月,被罗斯福选任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从当年
11月起,先后担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相继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登陆,很快结束了北非战事,并迫使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1943年
12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 6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境,并直捣德国腹地。同年
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
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
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 2月退役,一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年重新服现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
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1969年 3月 2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 79岁。回忆录《远征欧陆》、《授权变革》、《争取和平》
范文九:艾森豪威尔名言  1、我因两个原因而反对这个做法。第一,日本人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如此恐怖的武器攻击他们。第二,我不想见到第一个使用这种武器的国家是我国。  2、我想不出还有比美国卷入中南半岛战争更大的悲剧。  3、将军,我还有一个指令要给你。为那天杀的橄榄球队做些事吧!  4、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  5、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6、比起一个在战场上被征服的美国来说,一个破产的美国更是苏联的目标。  7、战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方法,就是阻止它。  8、我选择了军人做为一生的事业,我就立志要成为最好的军人。  9、重视特权过于原则的人,两者均将不保。()  10、毫无疑问,欧洲文明最强大,最可靠的保护者就是土耳其陆军。  11、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12、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那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  13、要好好地记住:慎重与怯懦不是同义语,正如勇敢并不等于鲁莽一样!  14、在准备作战时,我经常发现计划是不中用的,而规划则是不可缺少的。 *
菲茨杰拉德名言 *
迈克尔·杰克逊名言 *
莎士比亚名言
范文十:1、我因两个原因而反对这个做法。第一,日本人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如此恐怖的武器攻击他们。第二,我不想见到第一个使用这种武器的国家是我国。
2、我想不出还有比美国卷入中南半岛战争更大的悲剧。艾森豪威尔名言。
3、将军,我还有一个指令要给你。为那天杀的橄榄球队做些事吧!
4、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
5、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6、比起一个在战场上被征服的美国来说,一个破产的美国更是苏联的目标。
7、战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方法,就是阻止它。
8、我选择了军人做为一生的事业,我就立志要成为最好的军人。艾森豪威尔名言。
9、重视特权过于原则的人,两者均将不保。()
10、毫无疑问,欧洲文明最强大,最可靠的保护者就是土耳其陆军。
11、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12、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那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
13、要好好地记住:慎重与怯懦不是同义语,正如勇敢并不等于鲁莽一样!
14、在准备作战时,我经常发现计划是不中用的,而规划则是不可缺少的。求艾森豪威尔名言中排比句
妙妙486pNq
难道是"A plan is nothing.Planning is everything.”(规划书没有用,规划过程有用).貌似没有排比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巴顿将军》巴顿与艾森豪威尔的故事_影评_丢豆网
《巴顿将军》巴顿与艾森豪威尔的故事
时间:编辑:影评小组分享到:
一位着名的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巴顿:他“带着象牙柄的手枪,粗大的雪茄和指挥坦克向前冲锋时的污言秽语就像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的每个角落”
   一位着名的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巴顿:他“带着象牙柄的手枪,粗大的雪茄和指挥坦克向前冲锋时的污言秽语就像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的每个角落”;艾森豪威尔则“像和面师一样把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甚至后来的俄国人和在一起,再把他们推到希特勒的面前”。在走向决裂前,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名将曾经保持了23年的友谊。有人认为:他们的友谊“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艾森豪威尔的庇护,巴顿不可能得心应手地指挥作战,而没有巴顿,艾森豪威尔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横扫德军,取得辉煌战绩。   一切还只是个开始       1919年秋天,一战结束,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正好在当地担任一个马克Ⅷ型坦克营的营长。此前,他们两人并不陌生。一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坦克训练营,巴顿纵横欧洲战场的时候,麾下的许多军官和士兵都来自这个营。这批人训练有素,在巴顿的装甲部队里脱颖而出,巴顿也因此非常希望和他们的教官见上一面。而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巴顿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一见如故,两人经常凑在一起探讨关于未来战场力量发展趋势的问题。通过交谈,巴顿惊喜地发现,艾森豪威尔也希望美军建立大规模装甲部队,志同道合极大地增加巴顿了对艾森豪威尔的好感。1920年的春天,两人参加了陆军部组织的一次装甲部队远程机动演习,这次演习在美国庞大的公路网上进行,总共行程达一万多英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关于装甲部队机动与突防战术的经验。       为了倡导他们的战术思想,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还分别在着名的《步兵》和《骑兵》杂志上发表文章,描绘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美好前景。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对当时美军的战术理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因此受到了陆军总长的不点名“告诫”,差点被请出军队。192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国防法案,该法案规定,坦克兵配属步兵,不再作为独立的兵种存在。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希望落空了,巴顿又不愿加入步兵,只好挥泪告别了坦克兵,重返原来的骑兵部队。患难之际见真情,离时两人不免唏嘘感叹了一番。       后来,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在米德堡的短暂相聚,极大地改变了两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这在艾森豪威尔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正是在这段与巴顿共事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通过他认识了军界要人康纳将军,并有机会在他面前一展才华。1942年,康纳把艾森豪威尔调到了巴拿马,后来又送他上了陆军指挥学院(即西点军校),为他跻身美军高层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在艾森豪威尔就读西点军校期间,巴顿对他关怀备至。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还获得过队列训练的冠军。他把自己在校时积累的一百多页学习心得寄给艾森豪威尔,并不断写信勉励他。当艾森豪威尔最终不负所望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时候,巴顿高兴地在信中写道:“我深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但没想到是第一。我真心地为你的成功感到高兴。”       巴顿比艾森豪威尔大5岁,他出身于豪门贵族,其先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乔治&#8226;华盛顿的挚友。巴顿热爱读书、运动,为人大方、热情,充满活力,在政界和军界颇有人缘;而艾森豪威尔出身平民,待人宽宏大度,办事谨慎,与人的交往总是谦逊有礼。美国着名的军史学家安布罗斯认为,巴顿“是一个具有美国南方沙文主义、浪漫主义的军人”,对美国完美主义的认识使他极具感性,这也是最终使他在战场上达到艺术化发挥的终极源泉,然而他也注定与战略性将领无缘。而艾森豪威尔完全靠自己的拼搏才加入军队,“是一个当参谋的好料子”,两人在性格上的不同虽然没有影响到他们建立友谊,但却埋下了产生分歧的伏笔。   裂缝是这样产生的       米德堡别后,两人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辗转沉浮。艾森豪威尔一直在各种不同的参谋岗位上徘徊,先是在康纳将军手下,而后又在美军驻菲律宾的参谋部里当差。而巴顿除了在战争学院深造了一次以外,同样无所事事。1940年,艾森豪威尔从菲律宾回国。他意外地收到了已是第2装甲旅旅长巴顿的来信。组建大规模装甲部队的构想使巴顿对艾森豪威尔惺惺相惜,他力邀后者到他的部队任职,艾森豪威尔立刻殷勤地回信表示,他早就想回装甲部队工作了,特别是“能够与你一起”。但是,军事当局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申请,认为他没有“胜任坦克部队工作”的足够经验。尽管调动不遂,但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提拔感激涕零。       1941年,美军举行大规模演习,两人再次聚到了一起。这次演习中,艾森豪威尔被当时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看中,调到了作战部。从此,艾森豪威尔平步青云,到1942年6月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时,艾森豪威尔已被擢升为美军欧洲战场司令,成为巴顿的直接领导。       两人的首度合作是在1942年11月盟军对北非发起的“火炬”作战行动中。两人言行默契,看法一致,合作非常愉快。巴顿在北非登陆成功迫使法国维希政府停火,为艾森豪威尔充当了一次“救火队”,解救了在突尼斯被隆美尔大败的美第2军。艾森豪威尔频频来电,对巴顿精妙的指挥才能大加赞扬,用尽了朋友加上司的华丽词藻。       但是,当北非战场的作战如火如荼之时,巴顿却准备把他的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策划指挥西西里登陆战役。艾森豪威尔得知消息,第一次意识到了大名鼎鼎的巴顿的臭脾气,他没有想到,这位声名显赫的英雄式的将领行事如此不顾后果!他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冲动说话。”这是他们的友谊第一次出现不和谐音。       不久,巴顿为艾森豪威尔招来了真正的麻烦。日,巴顿在西西里岛第93后方医院视察时,一名叫保尔&#8226;贝雷特的士兵说自己有神经方面的疾病,害怕炮弹的爆炸声,巴顿勃然大怒:“他妈的,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接着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说:“你是集团军的耻辱。你应该被枪毙,我现在就要枪毙你。医生,把这狗杂种赶出医院。”并作势拔枪。       此事很快就传到艾森豪威尔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惊讶,似乎这是一个他不认识的巴顿。他立刻电令巴顿向被打士兵和整个第7集团军道歉,巴顿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照指示做了。但是,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一位记者把“打耳光”事件在美国国内进行了披露,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许多人要求把巴顿赶出军队,指责陆军部用人不当,败坏了美国陆军的荣誉,美国陆军高层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受到最大压力的还是艾森豪威尔,很长一段时间,他为了处理此事大为头痛,甚至影响了作战指挥。这一事件使艾森豪威尔感到疲惫不堪,并开始思考两人的关系该向何方发展。巴顿也认识到了两人友谊岌岌可危,他在事后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容易激动的性格在我和艾克之间造成了一些麻烦。”
相关信息相关看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森豪威尔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