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的政治局势与北非局势

“十三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骨干工程
From 2015 to 2016,interstate and intrastate conflicts in North Africa and West Asia not only continued to exist but in fact also increased. These included the ongoing civil wars in Syria and Libya and also the direct diplomatic confrontation between Iran and Saudi Arabia and Turkey’s military coup. The area is now immersed in conflict.Meanwhile,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d its cautious regional strategy,refusing to intervene too deeply so as not to cause the collapse of the traditional bloc system and a reshuffling of the regional powers. Despite the decl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oil,the policy changes of the external powers,the changes in the mood in Muslim societies,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strategies all contributed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whereby internal conflicts within the stat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outcomes. In the short term,it will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a new balance in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and hence this region will remain turbulent.
Keywords:
肖河: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外交、对外决策机制、大国关系。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陈老师 | 电话:400- | E-mail: | QQ: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陈晓东做客强国论坛照片对伊朗动武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网友219.238.197]:  陈司长,你好。我比较关心伊朗局势。最近,不少媒体报道了以色列和美国要对伊朗动武的消息。以色列有官员说,军事打击是阻止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唯一途径。以色列民意也强烈要求政府对伊朗动武。请问您如何看待以色列的这种反应。多谢了。  [网友孤松]:  以色列一再强调,军事打击是制止伊朗核计划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要求向伊朗动武声音日益高涨,请问司长您如何看待以色列的这种反应?但美国好像也暂时在压制色列对伊朗动武,是因为中、俄在中间斡旋的原因么?  【陈晓东】:在伊朗问题上,我们主张一是不要轻言战争。有关争端应该通过对话和和平的方式进行解决,而非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发动战争即使有一万种理由,也不能弥补战火造成生灵涂炭和经济社会倒退这一灾难性后果,各方要慎谈使用武力。  二是不要对战争的后果抱有幻想。如果对伊朗动武,势必招致报复,引发更大范围军事冲突,加剧地区局势动荡,并危及霍尔木兹海峡等战略通道安全,推高国际油价,打击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这既不利于发动战争的国家自身,也不利于地区及整个国际社会。  三是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战争。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要以大局为重,保持克制,显示诚意,尽早重启伊核问题对话,推动伊核问题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社会对制止战争负有责任,应为此发挥积极作用。  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权对中伊正常商业往来说三道四  [网友路人N]:  最近,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宣称对一些减少从伊朗进口原油的西方国家予以制裁豁免,同时威胁对中国、印度、南非等国实施制裁。您怎么看美方这一表态?这是否会影响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  [网友忽闪闪]:  美国表示将再度制裁伊朗石油买家,我国与伊朗有石油方面的合作,我方态度如何?如何应对美国的制裁啊?光抗议估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陈晓东】:中方与伊朗在能源、经贸领域保持正常、透明的商业往来,合情合理合法,不违反安理会任何决议,也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任何人没有权力对此说三道四。中方坚决反对一国依据其所谓国内法对另一国实施单边制裁。我想指出的是,他们不能指望一边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一边还希望中国能配合它的制裁,这种做法损人也必将损己。  [网友文化强国我为主]:  随着伊朗“核危机”持续发酵,作为伊朗在波斯湾的最大地缘竞争对手,沙特也宣布拟紧随伊生产核武器,请问司长,中国对伊朗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怎样?您如何看待这种“核传染扩散危机”?在美伊危机中沙特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陈晓东】:在伊核问题上,中方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不赞成中东任何国家发展和拥有核武器。当然,地区国家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重启六国对话,使伊核问题谈判早日取得突破。中方一直与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伊核问题对话进程,中方愿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自己的努力。  [网友糖果乐园]:  有人说围绕伊朗和叙利亚的斗争,绝对不是两个国家的问题,是涉及到了整个中东的局势。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叙利亚和伊朗在中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晓东】:叙利亚和伊朗都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他们的政策取向也事关中东地区能否保持和平稳定。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众多,民族、宗教、地缘、政治等矛盾错综复杂,一个国家的局势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周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以我们主张中东国家有关矛盾分歧应该通过政治与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中东的稳定、和平。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陈晓东(右)与主持人在一起讨论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空间巨大  [网友erbatangtai]:  中东剧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有些国家已经改朝换代,有些国家风雨飘摇,还有些国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与中国分道扬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是否受到了影响?  【陈晓东】:过去一年多来,虽然中东地区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呈现继续发展的势头。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不久前成功访问沙特、卡塔尔、阿联酋、土耳其。去年以来,苏丹总统、毛里塔尼亚总统、伊拉克总理、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以及十多位地区国家外长、特使相继访华。再过两天土耳其总理还将访华。可以看出,中国和地区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在经贸合作领域,双方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势头,2011年中国与地区国家贸易额达268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6.5%。双方相互投资也呈现增长势头。在人文、教育、新闻等领域的合作也精彩纷呈。以上表明,尽管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地区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更加看重中国的作用与影响,双方互利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  请问嘉宾,你对叙利亚局势的走向有几种预测?焦点落到了叙利亚,但问题的解决可否有时间表?对于中国来说,在西亚北非地区最重要的利益是哪些方面?  【陈晓东】:现在围绕叙利亚局势的发展情景有各种各样的预测,有人主张通过也门的模式解决叙利亚问题,也有人提到沿用利比亚的模式,还有人提到可能出现埃及的模式,但是我认为随着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叙利亚问题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不仅有利于尽快实现叙利亚形势的和平稳定,而且对地区国家、对有关各方都有利。我们希望叙利亚局势能够尽快恢复稳定、恢复正常秩序。  对于中国来说,保持西亚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是我们最大的关切。没有和平稳定,地区的发展、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将无从谈起。同时,中东地区对国际社会也极为重要,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网友百姓一员]:  嘉宾您好,自利比亚及中东动乱以来,中国在西北非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请问,中国如何应对?  【陈晓东】:西亚北非地区动荡发生一年多来,地区不少国家发生暴力冲突或者内战,不仅影响到这些国家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对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合作带来一定影响。比如说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后,中方迅速撤离了在利比亚的近4万中国工程人员,中方的公司也遭受了一定经济损失。叙利亚、也门等国的动荡也影响到了中国公司在当地的合作业务,所以我们现在积极致力于尽快实现有关危机的政治解决,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有关国家局势恢复稳定。只有这样,这些国家才能开展重建,恢复经济发展。我们将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通过积极做有关国家的工作,维护我们在这些国家的正当经济利益,尽快恢复和推动双方的各领域合作。  [外交小灵通]:  转发网友提问,不知道巴以问题怎么样了?  【陈晓东】: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中东和平进程目前仍然深陷僵局,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此感到担忧。我们呼吁有关各方重视并加大解决巴以问题的努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东问题的早日解决,也符合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亚北非地区形势动荡,但这不应当冲淡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也不应当松懈巴以问题的解决进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一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已经并将继续为促进中东和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中方希望南北苏丹确保对华石油合作稳定性、持续性  [网友糊涂神侠]:  最近南北苏丹好像在打仗,中国被夹在中间很难办吧?我们怎么维护在苏丹的石油利益?  【陈晓东】:南苏丹去年7月9日独立建国,南北苏丹和平“分手”,双方为此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近来由于双方在石油利益分配、边界划分、公民地位等遗留问题上存有较大分歧,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中国是南北苏丹共同的朋友,我们希望双方能够通过谈判妥善化解分歧,实现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和南北苏丹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往,积极做双方劝和促谈工作,为缓解北南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  石油是北南苏丹经济命脉,也是北南双方矛盾焦点之一。同时,石油合作也是中苏、中南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南北关系紧张,对中方与北南石油领域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外交部对此高度重视,利用各种机会敦促两国政府确保石油合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切实保护中方企业的人员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我们驻南北苏丹的大使馆官员也积极地做对方政要工作。我们相信南北苏丹一定会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妥善解决在石油利益分配、边界划分等问题上的分歧,实现互利共赢。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网友龙侠客]:  我是个喜欢旅游的独行客。请问西亚北非局势动荡,那中国游客还可以正常去埃及等国家旅游么?如果要去埃及、沙特等国家旅游,司长您能否给些建议?另外,外交部将如何保障中国公民出游的安全?  【陈晓东】: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去这个地区出差,也曾经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目前,多数地区国家的形势还是稳定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当然,一些国家政局比较动荡,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还是应当采取的。如果你有去沙特、埃及等中东国家的计划,建议你经常看一看外交部网站,首页上就有出国安全的提醒。外交部还曾发行过《中国领事保护和协作指南》。另外建议你出行之前要记下当地使领馆的电话联系方式,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和他们联系,我们的使领馆一定会提供必要的协助。  【陈晓东】:各位网友大家好,时间过得很快,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愉快时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陈晓东为强国论坛题词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埋下“连环雷”
据新华社报道迄今已持续超过17个月的叙利亚危机使其多个邻国处于不安之中,安南的辞职为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增添变数。目前,黎巴黎、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以及以色列等许多国家的安全形势面临恶化风险。长期以来,黎巴嫩与叙利亚关系较紧密。叙利亚危机升级,黎巴嫩首当其冲遭到波及。黎巴嫩近期不断加强边境防卫措施,但仍有武装分子从黎巴嫩潜入叙利亚同叙政府军交战,同时,大量叙利亚武装人员通过非法通道逃往黎巴嫩。尽管黎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奉行不介入政策,但今年6月以来,黎巴嫩称叙利亚军人多次越界追捕武装分子,双方冲突时有炮弹落入黎巴嫩境内,黎、叙两国已经在边境多次交火,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埃及《金字塔晚报》副总编塔里克·萨努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旦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政权崩溃,很可能会造成黎巴嫩内部混乱。叙利亚的北部邻国土耳其同样在为边境安全担忧。有分析认为,土耳其可能会以反恐为由,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涉。除黎巴嫩和土耳其外,约旦和叙利亚边境自7月底开始也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约旦加强了边境防御措施;以色列政府也在戈兰高地附近采取了类似的安全措施。此外,一度有所好转的伊拉克安全形势近来重现恶化苗头,恐怖主义甚至有卷土重来之势,其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叙利亚局势的影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表示,叙利亚局势恶化会影响伊核问题、巴以问题的解决,为地区安全埋下“连环雷”。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西亚与北非局势
宣哥无限叼2620
西亚北非局势就一个乱字了得:三大宗教之间的教派冲突本来简单,穆斯林四分五裂的内部利益冲突,使他们与区域外部势力组合成复杂的利益共同体,政治同盟之间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高秋福:西亚北非大动荡的起因和发展
  编者按: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判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局势,继去年举办首届“纵论天下”国际形势研讨会后,12月16日新华网再次邀请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畅言2011年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新华网希望通过举办“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传递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帮助网民消除对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怎么看”的困惑。
  新华网每天推出数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本文是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演讲的主要内容。
  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在发表演讲。新华网 陈杰  2011年世界上大事频发,西亚北非政治社会大动荡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一年来,大动荡一波连一波,至今仍不见偃息的迹象。大动荡不同程度地波及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读意见。我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大动荡何以发生?
  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来说,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但是,西北非的毛里塔尼亚和东北非的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的阿拉伯属性相对不强,典型的阿拉伯国家是地处西亚北非的埃及、沙特阿拉伯等18个国家。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从教派看,大多数国家是逊尼派占人口的多数,只有伊拉克和巴林是什叶派占多数,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占据国家主导地位。从政治体制上看,这些国家可粗分为两大类,其中8个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制),其他10个实行共和制。
  无论哪个教派占主导地位和实行哪种政治体制,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至少有四个:第一,君主制和共和制,形式不同,都是不同程度的专制。国家政权大多由国王、埃米尔或者总统、领导人掌控,父子或兄弟相传,实行家族或近亲统治。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大面积集中存在,为现今世界其他地区所没有。第二,除海湾产油国之外,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第三,社会两极分化,财富为极少数人占有,贪腐肆虐,社会底层民不聊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第四,政治上的专制和保守的教规教法,造成社会严重封闭和思想文化发展几近停滞。所有这一切,使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多方面跟不上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广大民众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高涨,但统治者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社会各阶层的怨怼与不满长期积郁,一旦抒发就势不可遏。这就是一个突尼斯失业青年之死的偶发事件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大规模反政府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西亚北非这次大动荡,是阿拉伯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从根本上说是自生性的,是内因长期发酵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大众政治觉醒的一个体现。我们应把握这一基本认识,不要因其造成一时的混乱而横加指责,也不要心存冷战思维定势而对其贬损,更不要受西方媒体鼓吹“颜色革命”的影响而忧心忡忡。只有从实际出发,冷静观察,客观论证,才能对这次大动荡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做出比较公正的评断。
  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研讨会现场。 新华网 雷东瑞  二,共和制国家何以首当其冲?
  到目前为止,大动荡冲击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共和制国家,因而落马的大多是阿拉伯世界当年不可一世的共和制领导人。事非出于偶然,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阿拉伯国家的共和制是在结束欧洲殖民统治或推翻封建王朝后建立的。在建立的过程中,民族民主革命不彻底,共和制保留下浓重的君主专制成分。当初革命的发动者或其继任者,实际上大多变成不戴王冠的国王,变着花样维持国家元首终身制,千方百计使国家政权父传子继。利比亚的卡扎菲当政42年,也门的萨利赫33年,埃及的穆巴拉克30年,并且都把子嗣安排到国家关键岗位,计划让他们接任。叙利亚的巴沙尔是在其父阿萨德总统执政29年后接班的。这样的共和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君主专制。这种专制的初建者大多是军人,依仗武力上台,崇尚以军警暴力治国,热衷以自我为中心的威权统治。这样的共和制,曾盛行于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在某种程度上比某些传统的君主制还严酷。在权力的巨大腐蚀作用下,曾得到人民拥戴的领袖人物日渐走向广大民众的对立面。他们一个个倒台,预示着阿拉伯世界共和制政权的强人统治时代在走向终结。
  西亚北非的君主制国家,大多在大动荡之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发生罢工、游行,甚至民众与军警冲突。但有的比较开明,像摩洛哥和约旦,迅即宣布实行一些政治社会改革,使各种矛盾有所缓解。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因为盛产石油,经济发展较快。这些国家共有人口3500万,外来劳工有1300万。受苦受穷的大多是外来劳工,而当地人生活大多比较富裕,社会相对安定。大动荡一发生,这些国家在宣布逐渐开放一定程度民主的同时,立即大幅度增加工资,分发丰厚的“福利红包”,暂时实现了“以石油买稳定”。这样,君主制国家反倒都逃过社会大动荡之劫。
  但是,西亚北非毕竟是当今世界上君主制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而且,这里的君主,无论在君主专制国家还是在君主立宪制国家,都不像世界其他地区的君主那样只具有象征意义,而是掌控着国家实权。随着那些共和制政权强人的纷纷倒台,很难说同样的厄运不会降临到这些君主头上。巴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仍在强烈要求参政,科威特议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沙特阿拉伯的王位承继隐含着严重危机。这表明,一把把达摩克勒斯之剑倒悬在这些国家的君主头顶,着实令他们惴惴不安。
  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部分到场嘉宾合影。 新华网陈杰  三,美国这次是如何介入的?
  西亚北非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地缘战略地位重要,且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库”。美国一直将这里视为战略核心地带,加紧控制。但是,这里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长期被美国视为“战略对头”,这里的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加剧冲突。“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一方面发动战争,用武力摧毁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一方面于2003年提出“大中东改造计划”,企图利用基督教文明改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但是,这一计划遭到阿拉伯国家几乎一致的反对,美国不得不将其暂时搁置。这些虽然不是西亚北非大动荡发生的直接动因,但却可视为这次大动荡的一个重要国际背景。
  今年初,突尼斯和埃及先后出现社会动荡,反叛者提出的口号,与美国的“大中东改造计划”是惊人的相似。可是,这些口号针对的,并不是美国原来预想的伊斯兰保守势力,而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盟友。这使美国既惊喜又尴尬。权衡利弊,美国只有抛弃突尼斯总理本?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老盟友,对反叛者表示支持,以期将西亚北非所发生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继而推波助澜,尽力将“革命的矛头”指向利比亚、叙利亚等“邪恶轴心国家”,以扫清西亚北非地区的反西方势力。
  就美国来说,这次介入和干预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自己的战略利益为基准,采取实用主义的“多重标准”,积极支持推翻利比亚、叙利亚等国政权,容忍作为反恐合作伙伴的也门政权,纵容沙特阿拉伯武力弹压巴林的反政府活动。二是鉴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和国内金融经济危机加深,美国没有直接向西亚北非派兵。在利比亚问题上,美国“退居二线”,出谋划策,出钱出装备,让法、英等北约国家去打头阵。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只是威胁、施压,至今尚未“动真格的”。三是策动本地区一些国家直接去应对,以坐收渔翁之利。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土耳其在本地区事务中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在这次大动荡中,不同程度上扮演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马前卒角色。有的美国报刊甚至直言不讳地称其中有的国家为“西方走狗”。
  最近,西亚北非大动荡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这就是伊斯兰势力趁乱崛起。两个月来,各色伊斯兰势力在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的议会选举中得胜,大有登台执政之势。同时,各种伊斯兰势力在利比亚、也门、叙利亚也竞相涌动。一般估计,代表伊斯兰势力的政党即使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执政,也不至于完全推行宗教极端主义政策,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公开对抗。但是,据报道,美国还是深感忧虑,不得不未雨绸缪,一方面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抑制,另一方面试探同其接触,以尽早施加影响。
  西亚北非的大动荡仍在持续,长期积累的能量恐怕一时难以全部释放出来。美国虽然从伊拉克撤军,战略重心东移,但决不会放弃中东地区。这一地区内外的其他各种势力仍在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影响。无论仍在动荡的国家还是动荡暂告一段落的国家,今后前景如何,恐怕很难预料。
  点击进入(新华国际)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亚北非的政治局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