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承台长5.3M宽6.8M高2.5M,实地面与承台底高差为t71.3.444.34,承台挖土为?

(五)  【背景资料】  某城市跨线桥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主跨跨径为30m并跨越一条宽20m的河道;桥梁基础采用直径1.5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为12.0m×7.0m×2.5m(长×宽×高),承...
发布人:admin   发布日期: 16:09:02   浏览次数:51
&在手机上阅读
用圣才学霸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摇摇手机,摇出本书学友,交流学习!在学习中交友,在交友中学习。
(五)  【背景资料】  某城市跨线桥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主跨跨径为30m并跨越一条宽20m的河道;桥梁基础采用直径1.5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为12.0m×7.0m×2.5m(长×宽×高),承台顶标高为+7.0m,承台边缘距河岸最近距离为1.5m;河道常水位为+8.0m,河床底标高为+5.0m,河道管理部门要求通航宽度不得小于12m。  工程地质资料反映:地面以下2m为素填土,素填土以下为粉砂土,原地面标高为+10.0m。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钻孔桩、大体积混凝土、承重支架模板、预应力张拉等关键分项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开始施工。第一根钻孔桩成孔后进入后续工序施工,二次清孔合格后,项目部通知商品混凝土厂家供应混凝土并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发生堵管现象,项目部立即按要求进行了处理。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跨越河道段采用门洞支架,对通行孔设置了安全设施;在河岸两侧采用满布式支架,对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明确在浇筑混凝土时需安排专人值守的保护措施。  上部结构施工时,项目部采取如下方法安装钢绞线:纵向长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穿入管道;两端张拉的横向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穿入管道。  问题:  1.结合背景资料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还需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工程有哪些?  2.说明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正确做法。  3.分析堵管发生的可能原因,给出在确保桩质量的条件下合适的处理措施。  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支架还应满足哪些技术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还应对支架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6.补充项目部采用的钢绞线安装方法中的其余要求。
1.根据背景资料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还需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工程包括: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降水工程、土石方开挖工程。  2.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正确做法为: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所有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履行签字手续并形成记录归档。  3.(1)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的可能原因有:①灌注导管破漏;②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③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④隔水栓不规范;⑤混凝土配制质量差;⑥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  (2)在确保桩质量的条件下合适的处理措施包括: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合物粒料等予以清除。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支架还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有:  (1)支架应稳定,强度、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支架的立柱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杆固定。验算倾覆的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受载后挠曲的杆件(盖梁、纵梁)的弹性挠度不得大于相应结构跨度的L/400(L为计算跨度)。  (2)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3)支架应设置预拱度。  5.浇筑混凝土时还应对支架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1)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2)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桩,夜间应设警示灯。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3)用撑杆固定支架,确保稳定性。  (4)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  (5)支架、拱架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安装模板应与钢筋工序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工序结束后再安装;安装墩、台模板时,其底部应与基础预埋件连接牢固,上部应采用拉杆固定;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6)浇筑混凝土和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6.项目部采用的钢绞线安装方法中的要求还有:  (1)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2)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3)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①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②空气湿度40%~70%时,15d;③空气湿度小于40%时,20d。  (4)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钢筋采取保护措施。
查看完整内容请点击下载: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
【网站来源】
配套课程、3D电子书(题库)
正在载入...
我的电子书
24离你最近 武汉大学
天灰灰,心沉沉,谁来陪我上自习
发表学友说
上传图片(0/10)桥梁承台、墩身技术讨论暨交底会一、承台施工承台按照《长昆施桥参20》进行施工。使用的图纸章节根据相应结构尺寸按照最接近Ag=0.05g的参考图执行。例如:麻音塘特大桥9#墩承台施工参见《长昆施桥参20-9》(Ag≤0.3g,H=2.5m承台座板钢筋布置图)。1.1施工方法1)承台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底、凿除桩头。基坑放坡开挖(1:0. 5~0.75);承台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进行必要的防护(通过专业工程师现场确定);在水田或有水地段施工时,加大排水措施;2)承台采用无拉杆大块钢模板,钢管、槽钢、方木支撑加固体系,混凝土泵送或溜槽入模。为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纹,承台表面用无纺布包裹养护,洒水养护。3)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平板车运到现场,基底检查合格后,精确放样定位,现场绑扎。1.2承台施工工艺承台施工工艺流程详见“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1)测量放线根据导线控制点测设出承台中心及四周边线,用白灰作标记,同时测出承台底与原地面的高差,确定开挖深度及放坡后开挖线。控制桩应打在较稳定位置,如承台开挖边线100cm处四个角上,并标明高程及距承台开挖边线位置。控制桩打设深度不小于25cm(根据现场地基情况定)。2)基坑开挖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施工,基坑开挖前做好临时防、排水措施,在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20cm左右时,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进行,以保证基底不被扰动,且不得损坏桩基钢筋。在基坑顶缘四周1~2m位置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冲刷坑壁,造成坍方或浸泡基底,降低基底承载力。坑缘边留护道,静荷载距坑缘不少于0.5m,动荷载距坑缘不少于1.0m。设置防护栏杆。 麻音塘8#墩承台开挖严重破坏桩基钢筋(反面教材)3)凿除桩头混凝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浇筑前,对桩顶设计高程(含桩基接入承台长度)以上范围钢筋套设φ32PVC管(壁厚1.5mm)。破桩头前在每根桩上标出桩基设计高程(深入承台高程),采用水泥钉打设4个点(对称布置)。在桩基达到凿桩头条件后,对桩基顶设计高程(含桩基接入承台长度,)上2cm一圈进行切割成缝(不得损坏钢筋),对桩基混凝土沿切缝圆周打入3~5 个破桩孔,把钢楔插进孔内,利用铁锤反复锤击至楔撑楔紧,然后进行两侧破桩孔的钢楔锤击。几个钢楔逐个用力锤击,直至桩头截断。利用张力使上部的一段桩头和下部的脱离(因为混凝土适应抗压,但是抗拉强度很小),采用吊车或者挖掘机清除。钢筋向桩外按照设计角度弯折,同时对桩基钢筋未设置弯钩的钢筋采用液压钳现场弯制弯钩。4)基底处理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根据具体情况及设计、规范的要求,分别采取相应的基地处理措施。当基坑无渗漏,坑内无积水,基底为非黏土或干土时,应将基地洒水润湿;如基底为过湿的土基,应铺设一层10cm厚的碎石垫层,夯实后再铺3c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如基底为岩石、表面有风化或破碎层时,应将此层清除干净,适当润湿基层面后铺设2~3cm厚的一层水泥砂浆。在进行基底处理时应根据设计图要求确定其处理措施,每个承台基底处理必须通过工程技术科专业工程师现场查看后确定其处理措施。基底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支立模板,绑扎钢筋,准备混凝土的灌注施工。5)承台钢筋连接(1)平面位置放样,在基坑底采用70?70?5角钢做卡具,标出每根底层主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底层钢筋。并按设计图纸要求与桩头钢筋的连接。在浇筑垫层的承台,钢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顶层钢筋安放采用在承台四周N3、N4钢筋上采用红油漆标出钢筋位置,准确安放。 承台底层钢筋网安装卡具(2)在绑扎承台顶网钢筋时,同时安装墩身的竖向护面钢筋,预埋件,并注意综合接地钢筋的设置,经复核无误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3)钢筋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承台侧边钢筋净保护层按照6cm执行,底层钢筋与基底面净保护层按照12cm计,顶层钢筋净保护层不小于4cm)、接头均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执行。钢筋主筋与模板间,用与承台混凝土同标号砼垫块支垫,每平米4个。底部垫块自制,垫块尺寸为12?12?12cm(长?宽?高),垫块间距按照2m设置,垫块互相交错,分散布置。钢筋绑扎完成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进入下道工序。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小于35d。(架立筋?) 承台钢筋(4)墩身预埋钢筋的绑扎在模型立设完毕后进行,根据模型上口尺寸控制其准确性,采用与承台钢筋焊接,形成一个整体骨架以防移位。6)模板安装承台模板采用无拉杆大块钢模和底部与顶部拉杆大块刚模版,无拉杆大块钢模外侧用[14槽钢、φ108钢管和10?15cm 方木支撑,保证位置准确。模板缝采用刮腻子封堵,以防漏浆。 有拉杆承台模板
有拉杆承台模板(墩身预埋钢筋用模具固定) 预留墩身护面钢筋7)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前,对承台范围内的杂物、积水进行全面清理,对模板、钢筋、接地钢筋位置进行认真检查,填写检查表,确保位置准确。(2)混凝土由两边向中间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为30~45cm,连续浇筑。(3)基坑周边低洼处放置排污泵,及时清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汇集的表面泌水,如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降雨,用彩条布遮盖。或搭设防雨棚。(4)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振动棒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养护棚
承台养护棚8)拆模、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个小时后覆盖无纺布养生14d。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规定拆模强度要求时(2.5MPa),拆除模板。拆模过程中注意不碰落边角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承台边应放置同条件养护试块(设置同条件养护试块架)。9)基坑回填拆模后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采用合格的填料分层夯实回填至原地面线。1.3承台施工工艺要点1)承台综合接地:(1)每个桥墩及其基础上均设接地钢筋及预埋件。(2)在桩基内选择一根桩身通长钢筋兼作接地钢筋;沿墩台立面中心对称设2根竖向接地钢筋并伸入顶帽中与顶帽筋焊接形成电气回路;在承台底层沿桩位四周设一圈环形接地钢筋网与桥墩内及桩基内接地钢筋焊接。(3)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5)接地钢筋不小于Φ16,如钢筋截面不满足要求可将相邻两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间距)或局部更换直接为16mm的钢筋。2)承台底面以上到设计高程范围的基桩顶部应显露出新鲜砼面。基桩埋入承台长度(10cm)及桩顶主钢筋锚入承台长度(总长10cm直段+1.45m斜段+弯钩12.5cm=1.675m)应满足设计要求。3)采用基桩顶主钢筋伸入承台联结时,承台底层钢筋网在越过桩顶处不得截断。4)承台砼应一次连续浇筑,当砼最高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差大于25℃时,应采取降低砼水化热和内部温度措施。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1.4质量控制及检验1)质量要求(1)承台施工前在基础顶面放出中线的准确位置。(2)大体积砼参照下述方法控制砼水化热温度:①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入混合料、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的用量。②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③降低浇筑层厚度,加快砼散热速度。④砼用料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用料的初始温度。⑤砼拌合必须严格按试验给定的配合比操作,若需调整必须经试验人员签字同意方可。⑥砼运输采用罐车,以保证砼不离析,不分层,且和易性好。 ⑦天气炎热时,由于整体钢模一次立模较高,模板温度及模内温度都很高,砼水分易散失,宜在下午16时以后浇筑。2)验收标准承台施工允许误差,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特别提示:原则上承台浇筑严禁在混凝土中埋设石块。1.5安全及环保要求1)安全要求(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2)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装置、设施和安全标志齐全。(3)吊车作业回转尽量避免超出施工现场,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4)基坑四周安装防护栏、设立警示牌和警示灯,挂设网眼不大于10厘米的维纶、锦纶、尼龙等材料编织的标准安全网。在距基坑边缘2.0米内禁止堆放弃土、禁止车辆通行。在安装上部钢筋及拼装模板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操作方便,须搭设钢管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时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搭设设纵、横向扫地水平杆距地面20~30cm,钢管的纵横向间距均为1.2m,并设置斜撑以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5)不得在乙炔瓶和氧气瓶周围用火,抽烟和乱扔烟头;在工地进行钢筋笼焊接时,严格遵守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6)电焊机应安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点,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作业时应穿戴防护用品,施焊完毕,拉闸上锁。(7)各吊具、吊点在投入使用前,由安全员组织施工负责人、起重工和技术员进行联合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严禁使用。(8)砼浇注过程中,砼搅拌运输车倒车时,指挥员必须站在司机能够看到的固定位置,防止指挥员走动过程中摔倒而发生机械伤人事故。(9)为保证夜间施工,现场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2)环境保护要求(1)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②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或其它方法处理后方可排放,以此避免污染河道和周围环境。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④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准排放。(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施工中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及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产生的扬尘。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②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③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是用篷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3)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②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性,不鸣喇叭。③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使用噪音大的机械。④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统一弃于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弃放。②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③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④不使用难于降解的材料作为包装物品,施工中用于养护的塑料薄膜在用完后不得随意弃掉,应及时回收,统一处理。1.6施工技术措施1)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2)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测温点,通过测温点温度测量,掌握混凝土内部各测温点温度变化。3)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高温季节施工时,可采用低温水拌制混凝土,并采取对骨料进行喷水降温或塔棚遮盖,对混凝土运输机具进行保温防晒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拌和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5℃以内。4)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30cm左右),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但应控制混凝土的灌筑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5)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养护期间,不得中断冷却水及养护用水的供应,要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6)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拌制、浇筑,到承台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养护等各项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层层严格把关,严肃施工纪律,加强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7)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以试验指导全面施工。由于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选择了双掺技术(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施工方法上采取了分层施工的工艺措施,夏季施工时采取对骨料冷却控制入模温度,这些都是温度控制的有效措施。因此,对是否需预埋冷却水管,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气温条件,选择3~4个承台作为研究依据,先预埋冷却水管,根据测温结果,确定试验墩是否需通水冷却及同气温、同配合比条件下后续墩承台施工是否需埋设冷却水管。1.7沉降及变形观测沉降及变形观测网的测量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规范以及有关文件要求进行。1)桥墩台沉降观测的设置和测量精度(1)沉降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2)本桥观测标的设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具体设置情况如下:A)逐墩埋设进行变形沉降观测。B)在承台上布置2个临时观测标,观测标-1位于底层承台左侧上海方向角上,观测标-2位于底层承台右侧昆明方向角上;预埋Φ20钢筋20cm,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面3~5mm,墩高大于14m(承台顶到墩台垫石顶)的墩柱埋设2个桥墩观测标,墩高小于14m的墩柱埋设1个桥墩观测标(墩身预埋统一采用不锈钢型观测标,拆模后打孔埋设,孔径为2cm)。C)桥墩标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净空不足4m时,桥墩观测标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标(侧边)。D)桥台观测标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个,分别设置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3)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见下表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2)观测标的材料构造及点之记的标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二、墩台身1)施工图纸使用情况:针对每座桥梁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第七项第2条:采取的主要参考图中所指出的采用的设计参考图,选择施工图纸。根据目前的设计图纸大致可以看出,H=3~20m墩高,Ag=0.05g预制梁桥墩采用《通桥(-I》,其中H=3~14m为直墩,H=15~20m为变坡墩;当H=21~25m高时(变坡墩)采用《长昆施桥参01-A》(现浇梁采用01-B);当H=26~60m高时(空心墩)采用《长昆施桥参02-A》(现浇梁采用02-B)。综合接地采用《通号(》;桥梁墩台预埋电缆上下桥槽道采用《长昆施桥参19》(桥梁综合参考图)及相关专业设计文件;预制简支箱梁双线矩形桥台采用《长昆施桥参10-A》。预制架设梁与支架现浇梁共用桥墩构造按照《长昆施桥参16》办理。例如:麻音塘特大桥9#墩墩身施工采用《通桥(-I-21~23》,墩帽及垫石采用相对应的篇幅。2)施工工艺情况:墩台身采用无拉杆大块钢模施工,一次立模到顶浇筑混凝土。墩身及顶帽模板采用工厂加工定型无拉杆大块钢模,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入模。墩台身(直墩)周围搭建脚手架及工作平台(15m以上采用桁架结构。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立杆间距≯1.5m,横杆步距≯1.2m,剪刀撑自架体端头起以与地面45~60度角每3m一组连续布置。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搭设双排架,工作平台1.5m以上设安全护栏网。施工前,在承台与墩台身结合部位表层凿毛,定出墩台身位置。墩台身钢筋在加工棚集中下料,现场焊接成型,用吊车配合安装,墩身钢筋与基础预留钢筋采用焊接。墩台帽钢筋骨架可就地焊接成型,使用时吊装就位。墩高15m以下墩身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筑成型,模板用吊车安装,模板四周用缆风绳对拉,墩高大于25m的墩身考虑采用翻模施工,混凝土浇筑考虑3~5m一节进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灌车运输,输送泵入模,水平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对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水养护。顶帽钢筋采用加工平台加工成型后吊装至墩顶进行细部连接。顶帽混凝土与下部墩身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中应注意各种预埋件的预埋、预留。墩台帽应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并收浆平整。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侧模,承重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拆模后及时对外露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水养护。高敦养护剂?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墩台身施工工艺流程图2.1模板工程麻音塘特大桥按照墩型及桥址情况并结合工期要求,拟计划投入直墩模板1套,收坡实心墩模板2套,空心墩模板1套。2.1.1模板设计1)圆端墩模由墩帽2.95米(1节),墩身2米(N节)组成 (根据墩高决定)。节高1米及0.5米为其他高度的调节节,均用于墩底。2)墩帽模板由1/4圆弧模(4件)及平弧模(4件)组成,墩身每节分别由1/4圆弧模(4件)及平模(2件)组成。3)墩帽模板设置桁架3道,2米模板设置桁架2道,1米及0.5米模板设置桁架1道。桁架之间采用桁架支撑连接,并且每榀桁架采用四个活动三脚架托平,不同高度底部的调节节桁架均借用相应高度处2米的桁架。4)墩帽正面桁架及墩身正面桁架均采用钩型螺栓与模板连接一体,墩身侧面设置活抱箍(抱箍与模板使用焊接活动三脚架连接)。桁架与活抱箍之间通过直拉杆与斜拉杆连接四周。5)模板均用M20的螺栓连接。6)混凝土浇注速度≤1.5米,严格控制混凝土初凝时的浇注高度。7)模板含调节节约重93.87T.8)模板用料:面板: δ6,法兰: δ16?100,竖肋: I10(间距340mm—400mm),δ12?100(墩帽),横筋: δ10?100(间距425mm),环筋: δ12?100,拉杆: 直拉φ30, 斜拉φ30,材质:45#,桁架: 内弦I18a双拼,外弦I16a,斜直撑杆I10,活抱箍:I22a,双拼桁架撑杆:I12。模板设计示意见下图(以25m墩为例)。 模板设计示意图2.1.3模板的制作与安装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墩台轮廓尺寸的准确度,须由模板的制造与安装予以保证。为确保工程质量,模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产生的各种荷载,保证受力后不松动、不变形。能保证结构的设计形状、尺寸和模板各部件之间相互位置的准确性。模板的接缝严密,不漏浆,内侧光滑平整,施工操作方便,保证安全。便于制作,装卸方便,能多次倒用,提高模板的周转使用率。 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外侧布置整体桁架结构,绑扎钢筋、立模、浇筑砼一次性完成。如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需要分段浇筑时,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其它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顶冒与墩身一次性浇筑成型。待顶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拆除模板。模板加固采用无拉杆桁架式模板,根据图纸设计模板图后在加工厂进行加工成定型成套模板,模板长度、宽度与墩台身一致。模板背面采用桁架(大桁架、小桁架)进行加固。15m以下墩身浇筑采用无拉杆大块刚模板,双排脚手架加固。墩身模板由于采用定型钢模板,用吊机吊装后,要检查其中定位垂直度,为控制其中心位置,可在立柱钢筋底部先对模板定位,垂直度用吊锤检查。模板安装前需认真清洗干净,之后涂刷脱模剂,保证墩柱的平整度、光洁度。模板安装前精确放出结构外轮廓线,并将基底精确找平,找平误差控制在2mm内,此项是为了保证模板拼后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钢筋绑扎成型后,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将定型模板拼装成型。空心墩模板拼装时,先安装内模,然后安装外膜。在模板设计时已考虑机械吊装,在吊装需用设计吊点以防吊装变形。每吊装一节模板即检查一次模板的垂直度及几何形状,无误后方续拼上层。 模板安装完成后紧固各加固螺栓, 模板安装参考下图。 模板安装示意图圆端型桥墩模板图 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尺寸进行检查;安装时要坚实牢固,以免振捣混凝土时引起跑模漏浆;安装位置要符合结构设计要求。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墩台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直墩模板 模板打磨及涂刷脱模剂2.2脚手架施工墩身护面钢筋周围搭建临时脚手架及工作平台。脚手架采用φ48?3.5钢架管搭设。材料用5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地,人工搬运及搭设。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 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实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附表7的规定。扣件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排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新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2)脚手架立杆施工技术要求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按下表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偏移度。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斜撑,直至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当搭至有缆风绳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后,应立即设置缆风绳。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见下表。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3)大横杆施工技术要求大横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 大横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大横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大横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且等间距设置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边缘至搭接大横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当使用竹脚手板时,大横杆应为小横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4)小横杆施工技术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150mm。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小横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纵向、横向扫地杆搭设要求: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基础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5)横向剪刀撑施工技术要求高度在24m以下的排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排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刀撑的搭设应随立杆、大横杆和小横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基础面上。6)纵向剪刀撑施工技术要求纵向剪刀撑的搭设应随立杆、大横杆和小横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基础面上; 纵向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7)扣件施工技术要求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见下表。
8)脚手架拆除技术要求卸架程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缆风绳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2.3钢筋制作与安装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钢筋原材进场要通过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钢筋焊接试验室要按频率进行抽检。严格按图纸下料,加工成型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存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最后集体运至现场焊接、成型。本桥墩台身钢筋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钢筋加工时,还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或帮条焊连接,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尽可能使接头交错布置,接头间距互错开的距离大于35d,且不小于50cm;钢筋接头应避免设置在基顶(承台或垫块顶)以上3m范围内,钢筋接头必须分散布置,且同一截面上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不大于钢筋总截面面积的25%。焊接点与弯曲处的间距应大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接时存留的焊渣应除去。
墩台身钢筋施工时,墩台身钢筋骨架定位要准确,采用垂线法定位,中心点误差控制在2cm内,墩柱边侧的保护层利用垫块来保证(保护层不小于4cm)。墩台帽钢筋施工时,钢筋弯曲要符合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在接头处弯起钢筋。主筋、箍筋间距要依据图纸要求进行。焊接时焊接处焊渣要敲掉方能进行焊接、安装。同时要注意预埋件的设置。对于墩高较大的墩,其钢筋绑扎时需架设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稳固钢筋骨架。墩身钢筋向下伸入承台1m,向上伸入托盘,均设置直弯钩,且与相应的承台或顶冒钢筋焊接牢固。
顶冒钢筋 墩身钢筋加固模具2.4浇筑混凝土及养护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并加固使之不至于因混凝土的振捣而移位,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面要涂刷脱模剂,混凝土浇注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的坍落度,按设计要求控制坍落度。泵送的混凝土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为此,拌合机出料坍落度宜控制在140~180mm。坍落度过小,管道易堵塞;过大则混凝土可能析水和离析,也可能导致管道堵塞。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管道堵塞的危险,可掺加减水剂或加气剂。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分层应水平,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墩台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防发生离析。否则应通过串筒或滑槽等设施卸浇混凝土;在每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混凝土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棒振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保持5-10cm,并避免碰撞钢筋,不得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钢筋施加振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出现较大的气泡。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浇筑完毕时,顶表面要进行收浆,并及时向表面洒水养护(水质与拌和用水相同),洒水养护时间应满足相关要求。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送至浇筑处,用混凝土泵送的施工方法。现场放置同条件养护试块,并设置养护架。1)混凝土的施工缝处理方法水平施工缝中,沿所有外露面,在模板内设40mm宽的板条,使施工缝保持直线。在浇新混凝土前,施工缝的表面应用钢丝刷刷洗或凿毛。在用水刷洗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0.5MPa,在人工凿毛时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同时加水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状态直到浇新混凝土。在浇新混凝土前,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1.2MPa。在老混凝土面上水平缝铺一层厚约15mm的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浇筑应使所有水平施工缝保持水平,且尽可能缝位于完成结构的不暴露部位。混凝土捣固每工作面不少于2人,并有专人旁站,确保捣固全面,不产生漏捣。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从专门生产厂家定制,其强度、规格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现场安装均匀布置,具体安装为4个/m2。 墩身混凝土浇筑 墩身养护2)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墩台混凝土的灌筑,关键在于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及坍落度三方面进行控制,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应注意以下问题。灌筑前还应认真做好下列各项检查工作:模板支架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内的垃圾、泥土应清除干净;脱模剂的涂刷情况;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是否正确;检查钢筋种类、规格、位置、接头是否正确;钢筋上的油污是否清除干净;脚手架等是否安全可靠;材料过磅、运输车辆、串筒、振捣器等混凝土灌筑用具是否齐全。在墩台施工中,对同一墩台,不同部位所用的混凝土标号有时不同,对混凝土的浇筑要求也不一样,其配合比也就相应有所变化;在钢筋密布的地方,还对粗骨料的粒径加以限制。因此,在施工中要切实做到按规定的数量和规格投料,不能凭经验办事。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1)表面粗糙或麻面处理:用水将麻面冲刷干净后,在湿润条件下,用砂浆抹平。(2)蜂窝、空鼓处理:对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湿润并将松浮部分刷净,在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抹平;对于空鼓部分先凿开并用水湿润、洗净,在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抹平并加强养护。(3)钢筋外露处理:对已产生露筋的可用砂浆抹平修复。抹浆前需凿出松散浮碴,并用水刷净、湿润后抹平;严重露筋时,需与相关单位协商后确定处理方案。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墩台是大体积圬工。与一般结构相比,当厚大体积混凝土灌筑完毕后,其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出,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不一致,产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中形成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层将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灌筑质量。在施工中为避免这种不利影响,可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采用中粗砂和连续级配碎石,运用双掺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型外加剂和优质粉煤灰,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可泵性,延长缓凝时间,减慢水泥水化热释放速度,推迟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升温峰值;采取洒水降温的方法,降低混凝土骨料、拌和水、拌和机及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筒的温度,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采用连续薄层斜面推移的方法灌筑混凝土,并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在混凝土凝固前二次收浆、压抹,消除表面收缩裂缝。在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加强自然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帆布、湿麻袋等遮挡模板隔热、在寒季用棉被或吸光材料(如黑塑料)围裹模板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对原材料的质量加强检验、控制,所用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计量偏差必须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原材料按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加强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保证拌和物的匀质性、施工的连续性。加强混凝土养护,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值班制度,责任到人,确保施工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4)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要点:冬期施工期限的划分原则为: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按冬期要求组织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冬期施工期间,当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前,混凝土均不得受冻。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5MPa前,也不得受冻。侵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2)在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和易性的同时,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同时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3)冬期施工混凝土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防寒保温。(4)增加拌和时间,使水泥的水化作用加快,并使水泥的发热量增加以加速混凝土凝固。通常冬季施工混凝土拌和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增加50%左右。(5)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6)冬期施工应增设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后的强度。2.5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其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模板,拆除的模板必须立即进行清理和修整,涂上脱模剂,转到下个结构物施工。非承重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拆模时不损坏表面及棱角,一般以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为准。底模须混凝土达到75%强度后方可拆除。2.6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混凝土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措施对新暴露混凝土进行后期潮湿养护。采用塑料薄摸包裹暴露面混凝土,以便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包覆(裹)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气温骤降、曝晒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5℃,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当混凝土拆模后有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直至混凝土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养护时间应满足要求。2.7支承垫石施工支承垫石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其平面尺寸按盆式橡胶支座计算确定,为适应线路纵坡,垫石采用不等高设计。梁缝中心处支承垫石高度详见设计参考图。当浇筑完墩台帽,精确测量垫石顶标高后,一次浇筑垫石混凝土。浇筑支承垫石混凝土时,注意预留孔的位置。顶帽排水坡在混凝土初凝前应人工抹平压光。支承垫石的标高要严格控制。2.8空心墩施工2.8.1翻转模板的结构设计根据墩身高度及墩身斜度的不同,采用翻转爬模进行施工。1)整体式爬架翻转模板:整体式爬架结构设计:1顺桥向两侧面的爬架立柱;2.横向联系梁;3.爬架导轮;4.保险卡(支承杠杆)。如附图《翻转模板整体爬架结构图》所示。爬架立柱通过横向联系梁连成整体,形成上、中、下三个施工作业平台。上平台主要为起重设备的悬挂点,电焊机及气割等设备的存放点,同时也作为钢筋施工的主要平台;中平台是安装外模的主要平台,爬升导轮及支承杠杆均设在中平台;下平台用于拆除模板及模板的维护,爬架爬升的悬挂点也放在下平台。爬升导轮与保险卡(支承杠杆)配套,每个爬升导轮均要有保险卡。爬架爬升用4个10吨手动链葫芦。模板结构设计:按每层砼浇注高度4.5米设计模板。一套模板总高度为6.75米,分三节每节高2.25米;在整个翻转模板施工过程始终保持有一节模板与已凝固的砼接触,作为爬架及上层模板的支承结构,避免接缝“错台”保证砼层缝平顺,同时避免浇注上层砼时出现“流泪”现象。通过调整模板角连接螺栓的位置来适应墩身截面尺寸变化。内模采用组合钢模,其尺寸变化则通过夹不同厚度的木板来调整。如整体爬架模板构造图所示。外模面板用6mm钢板,周遍加劲用5#角钢,内加劲肋用6#槽钢。此外,根据对外拉螺栓的设置,外侧用双拼10#槽钢竖向加劲。爬架导向钢轨用16#工字钢。整体式爬架使用范围:整体式爬架翻转模板稳定性好,施工方便。但受整体爬架内净空的影响,适用于90米高度以下的墩柱施工。2.8.2起步段施工工序高墩第一、二层砼“起步段”,是比较关键的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步段平面位置的精度、垂直度、模板顶面的水平度等,直接影响以后节段的精度及施工速度,也影响到整个墩柱的垂直度控制。1)施工工艺见图《高墩起步段施工工艺流程图》。2)主要工艺根据截面周边平整度控制是整个工序的关键。具体作业工艺:精确放样四周边线,边线外侧10cm范围用砂浆精确调平。在此基础上再安装调整模板,以保证模板面的平整度。2.8.3翻转施工周期工序根据每层浇注高度为4.5米的模板设计,竖向钢筋采用9米定长规格的钢筋,每接长一次竖向钢筋可以浇注两层砼。翻转施工工期是以接长一次钢筋为准。1)施工周期工序:见图《翻模施工周期工艺流程图》。2)主要工艺:竖向钢筋接长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方式。不但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保证钢筋接头的质量。采用“螺纹接头”的对拉螺栓工艺,便于拆模,保证外观质量。全桥采用同一种脱模剂,保证外观颜色一致。采用高压砼输送泵泵送砼,一次泵送到位。砼品质控制:坍塌度18~20,初凝时间≥10小时,粗骨料采用5~31.5mm的连续级配,掺15~20%的粉煤灰以增加砼的和易性。控制砼自由落差小于2米,对于大于2米落差采用“串筒”铺料,以防止砼因大落差而出现“离析”现象。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砼养生工艺。夏天在砼表面洒水养生,以砼表面在终凝前始终保持湿润为度。冬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保温,同时洒水养生。3)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是控制高墩垂直度的重要手段。测量方法有“交汇法”和“天顶仪法”两种,在实际监控过程中根据周边环境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交汇法是用两台全站仪同时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测量,精度高,计算较为繁琐。天顶仪法是把空间坐标控制转化平面坐标控制。先把各截面控制点在墩根部的投影精确放样,利用天顶仪垂直往上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但安全性较差,受施工干扰较大。因为工作点多,测量监控任务繁重,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要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监控目标及周边环境,建立监理局部测量控制网。2.测量仪器要定期检测。3.做好内业计算,准备有关放样数据。4.木工班调整模板时,要尽量利用砼固定的控制点,采用线锤调整以减少测量组的工作。4)高墩柱稳定措施就目前的情况,如须采取措施加强墩柱自身稳定,拟采用拉抗风缆的方法为简单方便。在30米高的位置用钢箍加紧墩柱作为抗风缆的反拉点,在墩柱前后分别用两根Ф28的钢丝绳对称反拉锚固在前后墩柱的根部。同时要注意:严格控制翻模施工周期,避免砼早期强度受施工荷载影响。 及时施工横系梁,当墩柱横向自由高度超过13.5米时,应等到最近一道横系梁施工完成或加临时横撑后再往上施工。经常检查抗风缆的张紧力是否前后、左右对称,同时观测墩柱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处理。抗风缆待上部构造T梁架设完毕后再拆除。2.8.4安全措施高墩施工属高空作业,要牢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高空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不适合者绝对不能上岗。高空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评合格才能上岗。高空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风力大于五级以上的天气,要停止高空作业。避免立体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区必须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做好安全作业的宣称活动。建立严厉的安全奖罚制度。2.9施工技术措施2.9.1原材料选择与混凝土配制技术措施原材料选择与混凝土配制在符合国家及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定的前提下,同时提出以下几项措施。1)选用C3A和碱含量较低、比表面积不大于350m2/kg的非早强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尽量减少水泥的水化热和自身收缩,有利于提高抗裂性能。非氯盐环境下C3A含量不大于8%,氯盐环境下C3A含量不大于10%。2)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天然中、粗河砂;粗骨料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级配或多级配粗骨料,其松散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m3,紧密孔隙率应小于40%。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孔隙率,尽量降低拌和用水,减少胶凝材料的用量。普通结构混凝土用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结构用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5mm,保证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均匀性。3)适量掺加烧失量较小、粉煤灰细度筛余量较小、磨细矿碴粉比表面积适中、品质稳定均匀、来源固定的优质矿物掺合料,降低水化热和减少拌和水,改善水化产物的微结构,改善浆体及骨料界面结构,并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与密实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4)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外加剂。5)在满足设计、施工及所处环境类别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泥和胶凝材料的用量。根据设计图纸,本桥下部结构混凝土设计标号分别为C20 、C35和C40,因此,C20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得超过400Kg/m3,C35和C40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得超过450Kg/m3。6)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不同环境条件,确定掺合料掺量及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限值;掺合料、外加剂品质指标及配合比参数限值分别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暂规”)的要求。7)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8)根据设计的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中选择符合“设计暂规”、《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要求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2.9.2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2.9.2.1混凝土搅拌1)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工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气变。2)混凝土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原材料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进行称量。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3)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截面尺寸很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25℃)。4)冬季搅拌混凝土,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和物温度(水的加热温度不高于80℃),以满足最低入模温度10℃的要求。2.9.2.2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选用8~12m3罐车运输。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4)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5)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J118-2001)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根据铁路施工情况,采用130~180mm,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应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分别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2.9.2.3混凝土浇筑1)浇筑混凝土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2)浇筑混凝土前,指定专人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及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3)混凝土入模前,按规定测定其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拌和物性能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对于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自由坍落度要适当降低(控制在50cm),避免混凝土与钢筋碰撞而发生离析或搞坏钢筋骨架。5)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6)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钢筋及附近的局部温度均不超过35℃。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或夜间浇筑混凝土。7)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采取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主要有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按要求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埋设测温元件。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2.9.2.4混凝土振捣1)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高频振捣器、表面平板高频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2)混凝土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3)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若需变换振捣棒位置,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4)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视模板、管道、钢筋、和预埋件,防止螺栓松动、模板变形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混凝土浇筑完后,应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2.9.2.5混凝土养护(现浇结构和构件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待混凝土初凝前后,卷起塑料薄膜,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2)混凝土终凝后,撤除薄膜继续进行潮湿养护。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尽可能采用蓄水或浇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满足要求。3)在整个潮湿养护过程中,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及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4)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时,确保薄膜搭接处密封。5)混凝土养护期间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0℃。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监测情况和环境参数变化,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及时调整养护方式。7)对于带模养护的混凝土结构,应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浇水养护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8)对于严重腐蚀环境下采用较大掺量粉煤灰的结构构件,应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9)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10)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2.9.2.6混凝土拆模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4)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5)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2.9.7墩(台)施工技术措施1)墩台身及其它工程混凝土与砌体的施工,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的规定。2)承台施工时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保证承台中的墩身插筋固定牢固。3)模板设计要有足够的刚度,面板统一采用优质冷轧钢板,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及丰富施工经验的模板厂家加工制造,确保面板焊接拚缝严密平整,表面平整光滑。4)在墩身施工时,要通过浇筑试验墩验证模板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要求、脱模剂的性能是否能够保证外观质量满足要求。5)全桥墩身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的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脱模剂,对于一个单墩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水泥。石子用干净水二次冲洗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6)混凝土全部采用全自动配料搅拌系统生产,泵送入模。7)加强混凝土养护,防止产生表面裂纹。对已完混凝土进行包裹,后续工序施工模板严密,避免漏浆,使用清洁用水进行养生,保护已完混凝土结构不受污染。8)尽量避免在墩身上安设预埋件,如确实需要,要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尽可能采用预留孔洞等措施以减小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9)提前安排桥台施工,以便及早组织台背回填。选用级配碎石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需满足设计要求。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桩承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