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据电路图与实物图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2页免费2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8页免费 2页免费1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4页免费24页免费6页免费16页免费2页免费
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亮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
(1)请你根据实物电路连接情况画出小亮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当电阻箱的示数为10Ω时,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无示数.无论小亮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无变化.经检查,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完好.小华提醒小亮,电路中有故障.小亮排除了电路故障后,保持电阻箱的示数为10Ω,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3)在实验中,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改变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使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当小亮将电阻箱的阻值由20Ω调为30Ω时,为保持电阻箱两端电压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选填“A”或“B”)
(4)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0Ω时,小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6V.此时小亮应采取的措施是B.(选填序号)
A.更换一块新的电压表
B.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到16V
C.用“1A&&100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原来的滑动变阻器
(5)在实验中,当电阻箱的阻值调节为某一值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在表格中填写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和电路中的电流值.
(6)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I=.
解:(1)根据电流流向法,先画出电源的符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阻箱回到电源的负极,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箱的两端即可,如下图所示:
(2)当电路出现故障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即电源的电压U=12V;
当排除电路故障后、滑片移到A端时,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U-IR=12V-0.2A×10Ω=10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max=滑
(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小亮将电阻箱的阻值由20Ω调为30Ω时,电阻箱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大;
为保持其两端的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即滑片向A端移动增大接入电路的阻值.
(4)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低于6V,说明电源电压不足6V,需要提高电源电压.
(5)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灯泡的电阻R===10Ω.
(6)由表格数据可知,电阻与通过的电流乘积不变,故可得结论:电压一定时,I=.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50;(3)3;(4)B;(5)10;0.4;(6)电压一定;.
(1)根据实物图电路图时,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画出串联的电路元件,最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即可.
(2)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两接线柱串联的电路为通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排除电路故障后,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根据保持其两端的电压6V不变进行调节滑片的移动.
(4)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的示数都达不到额定电压,说明电源电压太低了,需要更换了.
(5)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对应的电阻.
(6)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电阻与通过的电流乘积不变,据此得出结论.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与过程.._百度知道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与过程..
&硕士研究生
来自四川大学
方法一:分支路连接法步骤:1、找电源;
2、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先接其中一条支路,直到电源负极;
3、找准分支点,再将另一条支路连到两分支点之间。缺点:易找错分支点。原因:电流从用电器的接线柱流过与电流流经用电器区分不清。解决方法:将电路中先连接好的那一条支路涂重些,找出各分支点分别在连接哪两个电路元件的导线上,再将第二条支路的一端接在这根导线的任一端;同样的方法将另一端接上。方法二:齐头并进法步骤:1、找电源;
2、从电源正极开始,遇分支点就将几条路并列连上;
3、分别经过各自的用电器后再汇集,直到电源的负极。缺陷:实物摆放不整齐时,容易连错。原因:对电流路径不熟悉。解决方法:1、明确所谓“电路”即“电流的路”,与“人走的路”含义相似;
2、齐头并进时,先将一条路连接,直到另一个分支点;再将第二条支路连上。然后,连到负极。
3、导线的排布要合理。总之,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只要抓住基本方法,适当练习,连接实物图决不是问题。
那你能告诉我怎么样找出各分支点分别在连接哪两个电路元件的导线上吗?
徐兴全&&硕士研究生
沈普宁&&教师
李霞&&教师
史慧燕&&教师
袁苗苗&&教师高中物理怎么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_百度知道
高中物理怎么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出了的话就3分,但好像我对电学不怎么开窍,不会像初中那么复杂,差不多就考试了,感激不尽,电路图自己看过做过都不下20~30个了,但还没多少头绪,总结不出好的方法,给些好的建议或方法给我,现在的情况80%都丢分,哪位帮我下是高中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连完了再接并联的,不过我电学学的不错,然后先连串联的,可以电路图可以,你把电路图改成你能看懂得我也是高中生,电压电流表最后再接,就不会错了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c=λfc=3.0108m/s
18V10V0.2A&&&
0.4W&&& & B. 2.8W&&&
& C. 3.2W&&& & D. 3.6W
=10(0.2+I)W
P==2+10I-8I
&&&&&&&&&&&&&&&&&&&&&&&&&&
8/I=10/(0.2+I)I=0.8(A)
P=2+20.8=3.6(W)D
26V 3W100Ω18V
流表示数变大6V 3W15V10.8W10.8/18=0.6A3/6=0.5A18RRR6/(3/6)=12R=12+18=30I=U/R=18/30=0.6A
3m=50kgU=110VR=4I=5Ag=10Nkg
P=W/t=UI=I2R=U2/RP=P+ P
1P=IU=5A110V=550W
2RP=I2R=100W
P= PP=550W-100W=450W
P=W/t=Fh/t=Fvt/t=FvF=G=mg=50kg10Nkg=500N
v=P/F=450W/500N=0.9m/s
4R1R26V70 mA1R12R23R24&&&
3R2I-UR210 mAU2=4V
4I=70 mA=0. 07A&&&
31kg20[4.2103J/(kg)]
20.2&&&&&& 2&&&& B
AC&&&&&&&&&&&&&&&&&&&&&&&&&&&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水能、风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由于短时间内不能再生,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电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
3. &&&&& &&&&& &&&&&
4. &&&&&&&&&&&&&&&&&&&&&&&&&&&&&&&&&&&&&&&&&&&&&&&&&
6. 8V10V0.2A____________________W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 B. AV1V2
MCNB&&&&&& &&&&&&&&&&&&&&& B. MANB&&&&&
C. MCND&&&&& &&&&&&&&&&&&&&&&& D.
5. U4.5VR15ΩR220Ω0~0.6A0~3V
0 Ω~10 Ω&&&&&&&&&&
&&&&&&&&&&&&&&&&&&&&&&&& B.
0 Ω~20 Ω
5 Ω~20 Ω&&&&&&&&&&&&&&
&&&&&&&&&&&&&&&&& D.
2.5 Ω~10 Ω
6. PAS1S2L
A. PAS1S2L
B. PAS1S2L
C. PBS1S2L
D. PBS1S2L
12. 2V 1W20 1A6V00.6A03V
A. 0.25A0.5A& 1V2V
B. 0.25A0.6A& 1V2V
C. 0.3A0.5A&& lV1.5V
D. 0.25A0.5A& 1.5V2V
A. && &&&&&& &&&&&&&&&&&&&&&&&&&&&&&&&&& B.
C. && &&&&&&&&&&&&&&&&&&&&&&&&&&&&&&&&&&&&&& D.
A. && &&B.
16. 220V& 8W
&&&&&&&&&&&&&&&&&&&&&&&&&&&&&&&&&&&&&&&&& B.
&&&&&&&&&&&&&&&&&&&&&&&&&&&&&&&&&& D.
&&&&&&&&&&&&&&&&&&& B.
&&&&&&&&&&&&&&&&&&& D.
3. 36V 36W220V
&&&&&&&&&&
2&&&&&&&&&&&&&&&&&&&&&&&
&&&&&&&&&&&&&&&&&&&&&&&&&&&&&&&&
2&&&& &&&& &
3 &&&&&&&V&&&& A&&&&&&&&&
5. 图所示的简易实验。
1&&&& &&&&&&_______________
2abab______&&&&&&&&&&&&&&
3cc&&&&&& &&&&&&
1c = 4.2103J/kg·
2“3000r/kW·h1min50
2. 9V6V 6W120.7A32V10s
3. 220V 40WR990 5A220V
11950&&& &&&&&&&&
A. &&&&& B.
&&&&&&& C.
&&&&&&&& D.
31.2106 kW1hkWh3.0107J/kg
1kWh=3.6106J
&&& 42m21h2.52×106 J50%3h20℃100kg4.2×103 J/(kg℃)
1.4ΩI0.5A0.5A2VI
0.32 1.216(1.22)
2R=184P184WI1A
3 2.50.30.75
2. 1RL=UL2/PL=(6V)2/6W=6Ω&&& 2P=UI=3V0.7A=2.1W
W=UIt=9V0.5A10s=45J
&&&&&&&&&&&&&&&&&&&&&&&&&&&&&&&&&&&
&&&&&&&&&&&&&&&&&&&&&&&&&&&&&&&&&&&&&&&&&&&&&&
&&&&&&&&&&&&&&&&&&&&&&&&&&&&
&&&&&&&&&&&&&&&&&&&&&&&&&&&&&&&&&&&&&&&&&&
3W=Pt=1.2106 kW1h=1.2106
kWh=4.321012 J
Q=W=4.321012
m=Q/q=4.321012 J/3.0107
J/kg=1.44105 kg
4Q1=2.52×106 J23=1.512107J
Q2=50%Q1=1.512107J50%=7.56106J
t=Q2/cm=7.56106J/[4.2×103 J/(kg℃)100 kg]=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图与实物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