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上海脑血管医院病的知名教授有哪几位?

||/|/|/|/|/||
|////|//||/|//|//
介绍康复名家及专科
采纳fanxieye战友意见,请大家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康复名家和康复专科,“介绍各个地方(或医院或医学院)的康复特色及发展情况,促进各个地方的不同专长的同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参与有奖,要求如下:1、要求是自己了解的专家、医院或医学院校,附带客观简述、点评。2、单纯网上搜索下载文章,无点评、介绍等不加分。还是我来开个头吧!不申请加分,因为前两天在论坛贴过,不过感觉地方没对,今开再来一次,稍加修整。刘振寰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儿科神经康复专家,不论是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还是工作上的不断追求,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都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刘振寰教授,时任广东省南海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美国传统医学博士,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会员;世界教科文组织儿童发育咨询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小儿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殊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国际中华神经病学杂志》、《美国中华医药学杂志》、《中国微循环学杂志》、《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儿科杂志》、《中国家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特邀编委。从事儿科临床20年。93年以来先后赴美、法、德等国家进行儿科研修及学术交流。1986年以来,他经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后天性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的研究,终于研究出了应用大剂量莨菪类药以改善脑微循环,促脑细胞信息传递、辅用他研制的低智康复丸,配合头针、穴位封闭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十多年来共收治全国32省及法、美、日、英、新西兰、新加坡、港澳地区等16个国家的低智儿、脑瘫儿6000多例,总有效率达68%,居国际领先水平。他的《小儿急性肺炎血液流变学研究》、《小儿MOF多部位微循环研究》、《小儿智力低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三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二项填补国际空白,获全国科技创新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西省医药卫生引进技术奖三项。在国内外26种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被评为省劳模、省优秀专家称号。94年他被录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辞典内。1994年10月,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2002年,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奖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智力低下的研究成果》1999年在悉尼获第二界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儿MOF多部位微循环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发表文章:1.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杂志 )651;2.小儿脑瘫的康复评估《现代康复》杂志 ;3.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方法与模式《中国优生优育》2002,13(增刊):55;4.幼兔惊厥性脑损伤的脑超微结构及NSE的变化《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08;5.小儿脑瘫脑电地形图及EEG的变化《美国中华医药学》杂志 ):112;6.小儿脑瘫100例综合治疗量化评价《现代康复》杂志 4(9):1310;7.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173;8.改善脑微循环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中国微循环》杂志 ):314;9.小儿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癫痫的治疗《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1384;10.针灸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2004;发表专著:1.《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 2001年 香港医药出版社;2.《儿童脑发育与保健》2003年 中医古籍出版社;3.《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2003年 中国妇女儿童出版社;4.《0-2岁运动落后和姿势异常的家庭科学康复法》(VCD) 2003年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最高的康复医疗机构之一。是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和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卫生部认定的全国康复医学培训基地。是运动医学博士学位点,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硕士学位点。一、业务范畴1、神经疾病康复: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2、骨关节疾病康复:各种类型的骨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脊柱侧弯、骨折后功能障碍、肌腱和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运动创伤、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等。3、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衰、糖尿病、肥胖症、慢支肺气肿、哮喘等。4、其它:慢性疼痛康复、急性和慢性炎症的理疗(五官、皮肤、呼吸)、5、亚健康状态的咨询与康复、痔疮的非手术治疗。二、主要医疗手段1、运动治疗:有氧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轮椅训练、牵张训练等。2、理疗: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超声治疗、蜡疗、光疗、磁疗、高电位治疗、体外反博、生物反馈治疗。3、神经肌肉促进技术。4、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压力治疗等。5、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推拿、关节松动技术、导引、传统拳操(太极拳等)、针灸、火罐等。6、牵引治疗:颈椎和腰椎牵引。7、言语和吞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8、运动控制障碍的系列治疗(手法、训练、注射、手术)。9、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局部封闭、骶管封闭、关节腔注射等)。10、痔疮治疗。11、康复生物工程技术:假肢和矫形器(中德现代矫形器研究中心)。12、康复评定:三维步态分析和动态肌电图、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心电运动试验、红外热像图、平衡能力测定、高级脑功能测定、脑循环测定等。技术力量:教授和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住院医师8人,治疗师23人,护士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经过国外和香港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11人。临床规模:门诊面积800米2,门诊日诊疗400-500人次。病房50张床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创建于1982年,其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运动医学教研室,经过周士枋教授和励建安教授两代人的辛勤努力,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4年制本科学历教育的康复治疗专业,并在当年招生。到04年已招收3届学生,在校生人数91人,2005年将有首批康复治疗师本科毕业生。该专业现在已经发展为康复医学系。康复医学系设有5个教研室:康复基础教研室、功能评定教研室、康复治疗教研室、康复工程教研室、康复临床教研室。本学科目前拥有一个博士点(运动医学)和两个硕士学位点(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目前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15人。本学科是卫生部最早认定的全国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培训基地(1983年)。1992年开办江苏康复医学培训中心,连续11年举办培训班(23期),为全国培养专业人员1110余名。在国内发展4个康复培训卫星基地;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医疗性运动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康复护理),省级1项(骨关节疾病康复)。本学科梯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科室目前总人数56人,其中医师17名(高级职称9人,中级5人,初级3人;硕士学位10人,博士学位1人),治疗师23人(中级4人),护士16人(中级1人)。周士枋教授和励建安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本学科的教学实习基地,拥有800平方米的门诊楼面,日门诊治疗量400-500人;病房床位数50张,床位使用率100%,是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中床位和门诊规模较大的科室之一。康复评估和治疗设备齐全,工作全面,内脏疾病康复和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均为国内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其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进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代谢内分泌疾病的康复治疗也有突出的进步;神经瘫痪的康复工作内容全面,除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外,还开展了等速运动测试与训练、减重训练、压力治疗、痉挛系列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手术矫治等。已经建立了国内综合性医院首家生物力学和步态分析实验室,将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江苏省级科研基金等16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164.9万元,主办国家级学术会议4次。和美国MAYO临床医疗中心、费城JEFFERSON医疗集团、香港理工大学及麦理浩复康院保持紧密的教学和科研合作。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本学系目前已与骨科、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医学生殖中心、针灸科、中医科、放射科以及体育科学等建立了较密切和融洽的学科间团队。临床康复治疗工作已全面介入到医院的各科室,并获得了各科室的认可和支持。再来一段?励建安 男 52岁,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业务专长
心血管疾病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与治疗。 学历
1983年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国外学习
,世界卫生组织访问学者,澳大利亚,悉尼。
,国家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费城。 学会任职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执委会委员,国际脊髓损伤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运动医学会常委,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运动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常务编委。 文章
国内外发表论文146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学术专著9部。总主编康复治疗系列教材(19个分册)。 科研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教委基金等7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近5年科研经费总额98万元。呵呵,再来一张周爷爷的照片吧。周爷爷国内搞康复的人就不用介绍了吧?也不敢随便介绍,把他老人家自己的一段话贴上来,呵呵。周士枋,生于1929年,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之余喜爱读书、跑步、听音乐,偶尔打牌。
从医已逾51年,专攻运动-康复也已47载,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情有独钟,兼顾神经病和骨关节病康复,近年来又对老年病康复有所偏爱,擅长运动疗法,重视祖国康复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余生性并不聪慧,以"笨鸟先出林"为座右铭,督促自己,先行一步,早做筹谋,从而尚能战战兢兢,勉力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为人民服务一生而无憾。
回顾建科之初,虽有领导支持,然诸多友人未识其重要性,戏以"鸡肋"视之,即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也,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处此逆境,坚信康复医学是医学发展之必然,不为所动,勤奋工作,广为宣传,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终于迎来今日大好局面,此恒心所使也。
康复医学系一技术密集型临床学科,需众多专业同仁奋力协作,始能取得好疗效,发挥群众智慧,重视梯队建设,相互尊重,为使学科永葆青春之必由之路,此乃余之第三体验也。
以上管见,简括为勤奋,坚韧,群众力量和梯队培养,并视被等为肱股,虽属老生常谈之列,并无新意,然感慨之余,由此而发,唯觅知音。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40 height=414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周士枋2.jpg (850 X 551)" border=0 align=absmiddle>上面一段话和照片很少人看到过的,强烈申请加分,呵呵。不过不是原创,不给也就没有办法了。不对,照片是原创。中医康复专家:周文泉
  周文泉 男 (1941-),研究员 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人196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疗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主任 教授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室主任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3年开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专家咨询组专家,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药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委科技奖励委员会学科审评组特邀评审员,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及康复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性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及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国中医研究院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年鉴》、《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及香港《亚洲医药》编委等。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先后对肾病,心脑血管疾病,清代宫廷医学,老年医学(延缓衰老,老年高脂血症,老年高血压症,老年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期痴呆,震颤麻痹等)及养生康复医学进行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均任课题负责人,主要课题有“中医药不同治法对老年高脂血症的研究”,“长生降压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对老年智能减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延缓衰老制剂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指导),“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指导),“清代宫廷医案的研究”,“生脉口服液的临床研究”,“心康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指导)等十余项。并分别获各级成果奖  已发表学术文章一百四十余篇,主编著作有《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中国养生学精华》、《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医老年病临床研究》、《实用老年病诊断与治疗》、《实用中医老年病学》、《实用中医临床手册》、《实用中医急症临床手册》等,参加编著了《实用中医内科学〉、《传统老年医学〉、《传统养生康复医学、《实用中医保健学》、《实用中成药》、《清宫医案研究》、《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实用中医药膳治疗学》、等二十余部医学专著。  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课题,“中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补骨生髓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还聪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
看楼上的兄弟得了那么多分,我也来凑个热闹,不知道斑竹给不给分,但是分数不重要只要大家能有用就行!再贴一篇关于肿瘤康复的,斑竹大人,我可不是存心灌水呀!富阳市肿瘤医院院长赵仁龙潜心研究中医攻治肿瘤,开辟了中医治癌的新途径。
今年45岁的赵仁龙,是富阳市三山镇谢家溪人,1968年8月中学毕业后,背起了药箱,当上一名赤脚医生,1971年赵仁龙跨入杭州市卫校学习。两年后,他放弃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的医院工作,成了一名内科医生。他一方面坚持钻研中医理论,一方面结合临床实践,对所学理论以及所收集的秘方、单方、验方进行分析研究和验证;从中总结经验。赵仁龙经过不停的刻苦探索,终于在众多的杏林高手中脱颖而出。
20多年来,院长赵仁龙,用中草药治疗食道、胃、肝胆、胰腺、肠、子宫、肺、脑、乳房、肾、膀胱等各种癌症患者 1万余例。经临床验证,大多数病人达到缓解症状,缩小癌体,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并参加工作。
院长赵仁龙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模范行为,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厚爱。自1984年7月赵仁龙担任院长至今,他已先后两年被评为富阳市级优秀党员;连续8年被评为富阳市级先进工作者;1997年4月,赵仁龙院长应邀出席泰国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 在会上, 他被聘为高级顾问并被命名为国际名医,他的((复方癌新和汤治疗肿瘤的疗效观察))论文,在97泰国国际中医学术交流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同时,他还荣获97首届国际“达尔文”生物医学成果博览会金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挂靠首都医科大学,在康复方面的名人多的很啊,这里的水平应该是全国的领头羊吧,建议考这里的博士,下面是年轻带头人介绍,象关老前辈等老名人,我就不说了李建军 ,男 汉 生于1962年8月 医学硕士、教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爱医院院长 主管部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 专长:骨科、脊柱脊髓外科、脊髓损伤 康复国际截瘫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物理学与康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民盟北京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主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美国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国际创伤》杂志编委。 北京博爱医院脊柱外科 住院总 加拿大女皇大学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曾在德国和英国学习一年;在挪威、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短期参观学习。学习经历:1993 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1997-现在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爱医院院长。老前辈介绍:姓名:关骅 ,性别:男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脊髓损伤外科、骨科 专业特长: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骨病 个人简历:毕业于中国最高医学学府协和医科大学,留学加拿大,师从于世界著名脊柱外科专家阿姆斯特朗教授(原北美脊柱外科协会主席)。原科室主任,现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协会秘书长、国际截瘫协会会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康复学》和《中国医刊》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骨科专业的特约审稿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获"95"期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近十多年来先后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现代康复》等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加《现代创伤外科学》、《中国康复医学》等学术专著的编撰工作。培养研究生6人。近二十年间多次访问欧美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曾担任国家"863"科研项目分课题的负责人,承担劳动人事部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多项科研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脊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先进技术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提出了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理论和治疗方案,被同行公认为脊柱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与早期康复的经典模式,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学术影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1983年11月,在胡子昂等8位老前辈、黄家驷等12位医学专家的倡议下,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并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由中国政府投资、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无偿援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基金,于1986年4月全面开工建设,日隆重落成。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化残疾人康复机构,是承担残疾人全面康复、康复科学技术研究、康复人才培养以及信息与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中心下设六个二级机构, 形成了以医疗康复为主导、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为一体,将现代医学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急性期抢救、早期恢复和后期康复有机联系的全面康复体系。
中心主要业务包括:提供残疾人全面康复服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开发和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培养康复人才;以及提供信息与社会服务。我们愿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和组织开展业务协作,共同发展康复事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朱镛连教授姓名:朱镛连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25年7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职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偏瘫治疗中心主任;中华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神经康复学组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协会理事;北京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华误诊学杂志常委;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成员;港澳专家会诊中心成员。 专业领域:神经病学: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康复: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及癫痫病的治疗与康复。著作:主编《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神经康复学》、《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性感染》。 主要论文: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图象脑电图V/EEG智能监测系统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唾液中苯妥英钠测定及其临床应用获三等奖。个人简历:1950年毕业于长沙国立湘雅医学院至今从医50年。1957年曾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主办的神经内科高级师资班进修,有毕业证书。曾任北京中苏友谊医 院神经内科代理主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学室主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汪家琮教授姓名:汪家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2年8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专业领域:脊髓损伤康复著作:参加了《中国康复医学》;《康复理论与实践》;《脊髓损伤康复》;《现代康复护理》;《社区康复》;《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现代烧伤学》;《中国儿童康复手册》部分重要章节的编写。主要论文:1、痉挛的综合治疗;2、直肠电刺激治疗截瘫痉挛状态;3、Baclogen药物治疗痉挛状态;4、环境控制系统的临床应用;5、功能性电刺激的研制与应用。个人简历:196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工作时间33年。曾参加日本国立康复中 心康复医师进修班,获证书,并曾到该中心访问学习。曾赴美国纽约大学医中 心康复医学研究所(腊斯克研究所)研修。曾赴美国纽约大学金水康复中心研 修。曾赴加拿大多伦多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林贺斯德医院)研修。胡永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系的系主任,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男,55岁,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访问进修于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康复医学部。 胡永善教授长期从事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临床工作,师从国内著名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前辈范振华教授和屠丹云教授,并曾得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著名推拿前辈郑凤胡教授的指点,多年来担任干部保健工作及华山医院外宾病房的特邀会诊医师。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以及治疗偏瘫、截瘫、颅脑外伤及术后、骨质疏松症、骨折后功能障碍、冠心病、肺气肿、手外伤后功能障碍等。主编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学统编教材《康复医学》和卫生部统编视听教材二份。吴毅, 男,42岁,教授。目前是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理事,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 吴毅教授擅长对颈椎病、肩周炎、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运动创伤以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以及颅脑损伤、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等患者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言语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具有40余年的悠久历史。早在1957年华山医院就创建了国内首批医疗体育治疗室(现康复医学科前身),在我国康复医学创始人之一的范振华教授领导下,开展以运动系统伤病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医疗工作,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招收康复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1984年成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为国内综合医院建立的第一批康复医学专科,由范振华教授任主任。1999年成立康复医学科,由胡永善教授任主任、吴毅教授任副主任,目前主要开展以骨关节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伤病为主综合性康复医疗工作,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心理治疗、支具矫形器、假肢、针灸、推拿、中药、中药熏蒸疗法等,诊治的病人不仅包括全国各地的患者,还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病人。同济医院是国内最早建立康复医学专科的单位之一。现有病床24张,设有运动疗法、理疗、作业疗法、牵引、按摩、针炙、心理治疗、语言矫治等治疗室及一整套完善的评定、检查设施。该科是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的两个康复合作中心之一。现有医护人员50多名。教授、主任医师有:南登昆、黄彬鉴、郭正成、刘燧。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副主任技师有:朱耀珍、张世蓉、宋显光、黄玉珍、贺续册。主治医师、主管护技师12名。   本专科诊治的主要病种有: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和各类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各种类型的颈、肩、腰、腿疼的康复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小儿脑性瘫痪的引导式教育等。   该科康复训练设施完善、训练方法先进。运动疗法室有各种训练器械。如,对脑血管意外病人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DT)、神经生理学疗法(NPT)效果明显;对关节功能障碍病人应用关节囊内运动疗法十分有效。作业疗法室为患者提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器械,为手功能活动障碍病人制作矫形器具,为肩关节脱位病人制作肩托,为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制作足托等。设有绘画、木工、纺织等工艺活动作为对功能障碍病人的训练手段。对脑瘫痪病人进行引导式教育在国内尚属首家,效果较好。同济康复专家坐诊安排:星期 门诊科室 专科 职务
医生姓名 限号数 门诊时间段 一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教授 尤春景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周宁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教授 黄晓林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郭铁成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朱耀珍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贺续珊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张世蓉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副教授 张世蓉 不限
康复科门诊 康复科 教授 郭正成 不限
上午 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一、概况
中央卫生部与WHO香港康复合作中心合办的“WHO康复医师培训班”委托同 济医科大学承办,计划每届一年,共办10年。1989年9月第一届开学典礼时,W HO西太区主任韩相泰博士在WHO香港康复合作中心主任方心让教授的建议下,拟 在我校成立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1990年8月,第一届结业典礼时,WHO 西太区官员文博士带来韩相泰给我院院长罗丽兰教授确认康复医学教研室为WHO 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的函件,日期自日起,南登昆教授和刘燧 教授分别任正、副主任。合作中心的任务有:①进行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康复 医学培训。②开展康复医学和康复技术的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医学的应用。③建 立社区康复服务的模式。④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专家建议并收集有关康复医学的 信息。在结业典礼上,由WHO西太区副主任刘国宾博士正式宣布。WHO西太区发给 了WHO合作中心手册及为我合作中心特制的铜牌。1994年与1998年此中心又先后 两次被WHO西太区确认。二、已开展的工作
1.承办“WHO康复医师培训班”
自1989年至1996年共承办7届,学员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共培养学员315 名。卫生部陈敏章部长、WHO西太区主任韩相泰博士、WHO香港康复合作中心主 任方心让教授以及民政部、中残联负责人曾多次前来出席开学典礼或结业典礼 。经多年随访,大多数学员回原单位后,积极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已成为康复 医学专业的骨干,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本班主要教学用具、外籍师资、教材由香港提供,港方班主任Mrs.Sheila Purves在汉工作达7年余。医院为外籍教师免费提供住宿。由于有大量口译、笔 译、电化教学、联系收发、装修维修以及外教食宿接送、学生管理等任务,因 而成立了WHO康复医师培训班教学办公室,进行日常工作。
2.开展城乡社区康复试点工作,拟定“社区康复技术规范与评估标准”课题 为了进行农村社区康复选点,考察过黄陂、仙桃、咸宁等地。第一个试点 定在咸宁地区横沟镇,与地区卫校合作,建立了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及确定了基 层社区康复员,办了社区康复基本知识培训班和残疾评定培训班。并派出2名 教师与地区卫校的康复教师一起,带领我校康复专业班大学生、中专生16名, 在村镇干部和基层康复员的配合下,对全镇18个自然村3万余村民逐户进行了 残疾调查,筛查出残疾及可疑残疾人近2000名。1989年至1996年期间,每年 均派10~15名WHO康复医师培训班学员分别至咸宁、仙桃等地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 康复工作。
城市社区康复试点,在本市民族街有良好的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健全其社 区康复组织,培训基层社区康复员,以加强社区康复医疗工作为重点,开展社 区全面康复。
通过我们按WHO社区康复手册进行的社区康复实践,再考察其他地区的社区康复工作,为我国制定社区康复的技术规范和评估标准,以此为我中心研究课题。 我中心的城乡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得到了WHO总部负责康复的官员Dr. Pupu lin的好评。
3.翻译《WHO社区残疾人训练手册》及审校《农村残疾儿童康复手册》。 《WHO社区残疾人训练手册》是WHO社区康复专家编写,分35个分册,由南 登昆教授组织编译,全书计70万字,插图2000幅,是有以指导我国城乡社区 康复的主要辅导材料。
《WHO残疾儿童康复手册》系江西大学翻译,由南登昆负责审校。
4.主办康复培训评估大会
为总结康复培训经验并进行学术交流。1996年11月在我院召开了康复培训 评估大会。参加大会的人员共300余名,其中外籍专家30余名,卫生部、民政 部、中残联的主要领导人、WHO的官员以及香港WHO康复合作中心主任等均出席 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大会充分肯定了“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 的工作成绩。这次大会的成功主办亦明显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
5.举办学习班
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每年举办各种专题、各种类型的短期学习班, 以传播新技术,并曾先后多次组织WHO专家来华讲授。并与国际康复同行保持 密切联系,获得国外支持一些新的教学资料,在国内传播。
6.提供资料及信息
1997年起与WHO香港康复合作中心联合办康复资源中心,为历届学员、同 行无偿提供其所需信息、资料,并编发通讯,每两月一期,学员反映良好。中山二院康复理疗科
中山二院康复医学科于1991年成立,是广州地区综合性医院最早成立该学科的医院之一。现有床位20张,有教授、副教授3人,主治9人。其中硕士导师3人。它主要为急性期、恢复早期的伤病患者提供早期康复诊疗服务、疾病的临床诊断、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等。开设门诊、病区,设有物理、作业、高压氧等治疗室,为病人提供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心理学治疗、语言治疗、药物治疗和整体护理等服务,设备先进,经验丰富。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获科研课题6项,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康复”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果。 专家介绍: 许俭兴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康复医学分会常委、省残疾人康复专家组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已30年。近10年比较深入地研究脑血管意外以及各种神经症的临床康复。 燕铁斌
现任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常务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1)瘫痪后肢体功能的恢复;(2)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应用;(3)颈肩腰痛的非手术治疗;(4)老年病康复。 研究课题:目前主持一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各一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专业特色:1. 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致偏瘫的肢体康复、言语康复和功能康复2. 小儿脑瘫的全面康复3.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查,理疗和功能康复4. 颈肩腰腿痛的物理治疗结合中医按摩及西医关节松动术治疗急、慢性疼痛5. 夹板和压力衣的制作为烧伤病人提供功能恢复癍痕治疗6. 为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提供心肺康复和科学的功能训练7. 骨折后、关节置换术后的全面康复专家:1. 黄永禧: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顾问、主任医师,研究员。1987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市堪伯兰卫生科学院及皇家勒德康复医院全面研修康复医学一年半,主研中风康复。现兼任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康复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分别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偏瘫康复中心及国际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医学顾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凭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临床康复》编委和委员。专业上较全面的掌握物理医学与康复的理论与技术,主攻中风康复(特别是偏瘫与失语症康复)。主编《现代康复诊疗手册》、主译《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参编专著近10本、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国家《脑卒中早期康复》九五攻关课题研究,加温治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课题获北京医学院科研成果奖。2. 王宁华: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北京分会委员。从事物理与康复治疗10余年,全面掌握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特别对疼痛的物理治疗,骨关节疾病康复,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折后及关节置换术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负责疼痛、骨关节疾病、社区康复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专著、论文、著书和译书达10余篇。3. 徐本华: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专长是内、外、妇、儿、眼、耳、皮等常见病的物理治疗与康复。特长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癌症病人的康复及骨科疾病的康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风偏瘫的康复、慢性疼痛的康复、癌症病人的康复及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颈椎病患者平衡功能定量评定”获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北京分会93年度优秀论文奖。“肩手综合症的康复”获西城医药卫生学会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参编著作7部,主译1部。现任北京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4. 黄真:现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北京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理事兼骨关节疾病康复、儿童脑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10余年,全面掌握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专业特长为:骨关节疾患的手法治疗,如Maitland手法;儿童脑损伤康复,如脑瘫的康复治疗及促进技术,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心肺康复及有氧运动疗法。科研情况:1. 中风偏瘫的早期康复2. 中风长期存活者功能、能力、生活质量的评定3. 肺气肿终末期术前康复评定及治疗的研究4.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研究5. TENS治疗疼痛累加性抑制的研究6. 脊柱牵引术的生物力学分析7. 平衡功能评测及治疗的研究8. 社区康复的探讨诊查项目:1. 高频治疗2. 中、低频治疗3. 光疗:红外线、紫外线4. 超声治疗5. 中医按摩6. 运动疗法7. 作业治疗8. 语言治疗9. 功能训练10夹板和压力衣的制作陈景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预防医学专业),1955年在前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院理疗、疗养、医疗体育教研室做研究生,获苏联副博士学位,任本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作为学术带头人,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了射频加温治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热疗治癌工作,激光的医疗应用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八十年代初率先开展极高频电磁波(毫米波)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工作。九十年代中期率先在我国建成卫生系统第一次供生物医学研用的次声实验室,成功研制次声模拟测量系统,填补国内医疗卫生系统、军内空白,全面系统地开展次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听觉系统、应激系统、免疫反应等方面,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13余部,如物理医学(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理疗学下卷(编委),中国康复医学(参加编写),现代疗养学(副主编),现代临床医学辞典(主编)。曾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及优秀图书奖5项,现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物理医学、康复医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全军疗养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理疗杂志编委常委、中华物理医学杂志编委、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顾问等。西安交通大学王珏
博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元件与材料专业,199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2000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2001年6月回国,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复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分部副主任,美国匹慈堡大学健康与康复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珏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室副主任。南京无线电元件一厂新产品开发车间技术副主任,技术科副科长、科长,技术开发部主任(主管厂技术科和研究所工作)。她曾主持、参加了近30项科研和新品开发工作,获得过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七五”攻关表彰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医药管理局新产品开发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及南京市科委、熊猫集团公司、南京无线电公司新产品开发奖、新工艺奖、技术革新奖等10多项,拥有专利两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其中被SCI、EI和MI收录8篇。在她指导的研究生中(包括在西安交通大学和美国匹慈堡大学),有两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和学生论文竞赛奖。
王珏教授的研究兴趣在健康与康复科学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和数字图像信号处理技术。近几年,她的研究将涉及到脑行为意识的无创提取、多元信息融合、行为反馈控制理论及其在健康与康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运动损伤信息检测、干预、与康复评价技术;人体臀部软组织生物力学实时分析技术及实用系统的研究、人体臀部软组织粘弹性特性及数学建模、颈椎病的防治、褥疮、座疮病因学的研究和褥疮、座疮的防治;远程康复信息检测与研究、以及骨组织图像与康复。中国工程院针灸院士石学敏
石学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鬼手神针“醒脑开窍”,跨世纪斐然中西的中国当代针灸大家。男,1938年生于天津,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天津中医学院毕业。1965年卫生部针灸研究班毕业。1968年 ― 1972年随中国援非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任队长。历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副院长,1983年任院长。1991年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北美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院长,德国巴伐利亚洲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日本中国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中医针灸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获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立功奖章、香港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奖。2002年捐献其“中国杰出科技成就奖”10万元给天津中医一附院,用于开发、研制中医新药。荣膺全国优秀院长,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政协常委。
石学敏院士从师不泥古,敢为人先,创新思维;从医逾40年,救治海内外患者数以万计;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之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医风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中外患者和海内外媒体誉为“华夏第一针”。世人公认的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在取穴、手法、计量学方面刻意创新,创立理论,建树针刺手法“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针灸发展方向”勇敢引领,成功实践。作为博士生导师,他遵循中医针灸学特点,探索出整套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独辟新径,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中国针灸院士,他运筹精微银针,精妙选准推动中国切入点,光辉中医,光耀中华民族:先后赴40余国和地区讲学治病;相继与4国11所大学建立长期科研、医疗合作关系;已有42国和地区2483名研修生、留学生,特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学习针灸;接待29国和地区3234个参观团体;2388名海外患者慕名直奔天津中医一附院接受针灸治疗。作为大会主席,他主办1至7届国际针灸中医药学术会议。作为蝉联20年担任大型综合现代化天津中医一附院院长,2000.4在他主持下,2.5万平方米“国际医疗康复大厦”拔地而起,中外患者趋之若鹜;建成拥有GMP认证的大型商品药生产厂房;成立石天产业集团。跨入新世纪,他提出“大学医院、大学产业”宏伟蓝图;2001.10全国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中医一附院举行,“石学敏院士现代医院管理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富于创新的医学科学家和现代医院管理学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2002.3他创建了天津市针灸研究所。石学敏院士注重调查研究,雷厉风行,睿蕴学者风范,是实践中医跨越式发展,推广针灸迈进世界,勇于创新的中国医学优秀领导人才。
主要贡献 ①始创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疗效卓著,在治则、选穴及手法方面建树创新。②率先提出且实践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中国针灸发展具有历史性突出贡献。③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应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从而揭示针刺机制。④成功创建我国规模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医疗基地。⑤主持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小白鼠,填补我国中医实验动物一项空白。⑥致力针灸科学研究,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⑦推动针灸走向世界,身体力行,卓有成效。⑧对危难重症治疗及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尤因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假性延髓麻痹、中枢性呼衰、各种痛症、病窦综合症、老年期痴呆等病的卓著疗效,致使石学敏院士名扬海内外。⑨石学敏历经30余年研制成功的“丹芪偏瘫z囊”治疗中风病疗效卓著;其发明的“醒脑袋”对高血压、眩晕、头痛、具有特殊疗效。⑩出版著作27部,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20名。
石学敏院士注重针灸科学研究,主持完成“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1995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为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所获国家级最高奖项;该项目1997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丙类)2等奖;1998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0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石学敏院士主持完成“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暗痱’、‘类噎嗝’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次),国家教委和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1项,获国家专利61项。石学敏院士在《中国针灸》等各级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会”等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27部。由石学敏主编1千万字巨著《中医纲目》被专家誉为继《医宗金鉴》之后,又一部中医临床划时代巨著,获1996天津市科技著作2等奖。石学敏院士1990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始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石学敏始自1983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20年,锐意改革、勇于开拓,以针灸学科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建设基地、发展学科、培养人才、组织队伍,加大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投入,提升医院医、教、研实力,增强竞争力,尤其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使中医针灸迈进世界。199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乔迁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新院址,实现首次腾飞。石学敏院长提出“科技兴院、院兴科技”,医疗、产业、海外“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开拓医疗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加大产业投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并拥有现代医学的优势学科”,终于实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跨越式发展。2000国际医疗康复大厦投入使用,标志天津中医一附院实现第二次腾飞。石学敏院士先后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天津市科技优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继1999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2000石学敏院士荣膺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妍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部部长。致力中医针灸临床30年。运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颇有专长,尤其在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消化系统疾患,运动神经系统疾患等,疗效显著。曾多次赴德国、前南斯拉夫等国,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工作。完成科研课题5项,并获国家及天津市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门诊时间 每周5下午 门诊地点 天津中医一附院C楼1楼,针灸5诊室王舒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部副部长。从医10年。在针刺治疗中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血管性痴呆、各种痛证具有专长。 精通英语,曾参加8次国际针灸学术会议翻译工作。尤其,致力中风病及老年期痴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面,颇有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科委青年基金项目2项,局级1项,获得科研成果10余项。 1998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杰出青年,1999年被评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杜元灏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14年。现任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部副部长。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心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针灸治疗痛症、郁证、中风病方面,具有专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国家级、省市级课题4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 参加课题5项,获省部和科研成果奖励共9项。参编医学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门诊时间 每周5全日
门诊地点 天津中医一附院C楼1楼,针灸5诊室韩景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政府授衔实验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男,汉族,1946年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2003年9月,担任天津中医一附院院长。 历任针灸部部长,老年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抗衰老科技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老年基础医学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一副主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天津针灸学会理事,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研究员。1991年获天津市优秀***员, 天津中医学院优秀教师; 1993年获天津市卫生局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先进二等奖; 1995年获天津中医学院先进个人; 1996年被评为天津中医学院优秀***员; 1997年获G川医学奖学金优秀归国进修生奖; 1998年获天津市优秀回国人员奖;天津市优秀***员称号;1999年被评为天津总工会“九五”立功者; 2002年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津市卫生行业第3届十佳医务工作者。主要贡献①推动中医老年医学实验研究成就突出,成功引进日本SAM老化鼠,奠定老化研究坚实基础,填补我国老化模型动物空白,为中国中医老化实验研究开辟新路。②善辟针灸临床实验研究,精通中西医理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对抗衰老及老年病研究见解独到。③对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及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和市级奖。④临床实践中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及其合并症、血管性痴呆、运动系统疾患、神经痛、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疾患等多种疾病。⑤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解决临床中多种疑难病症,擅于总结临床经验,引深基础实验,应用分子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自由基医学、组织化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中医及针灸学研究,不断开发新课题。完成国家级、部市级科研成果8项、填补空白1项。在国内外有影响刊物和重大会议发表论文逾10篇,论著4部。⑥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针灸学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培养大批外国来华留学生。 门诊时间 每周1,4晚诊
门诊地点 天津中医一附院C楼1楼,针灸12诊室介绍一下我的母校(成都中医要大学)康复专业
康复治疗学(五年制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中医理论和康复医疗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综合医院、康复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康复医疗、康复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康复临床医疗的基本理论和对临床病症的处理;中医临床各科主要病证的辩证论治的技能,处理急、难、重症的基本知识;必需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有一定的从事康复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四---六级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培养对象: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统考达到本专业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师资情况:学院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20余人,其中正教授(研究员)2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2人,博导18人,硕导48人,讲师30余人。主干学科:康复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西医学主要课程:康复医学基础、临床康复学、康复疗法学、康复评定学、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临床运动学、康复工程、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急症学、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免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神经病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课间见习:安排在各门临床课授课期间进行,原则上安排在附属医院。通过见习,使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获取临床感性知识,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师素质的培养。实习医师上岗前培训:在毕业实习前进行“三基”强化培训,时间2周。主要内容为医院管理制度、医疗文件书写、临床护理操作、西医检体诊断操作、西内病案考核、康复治疗操作考核、病案考核等。社会实践:安排在第十学期进行,为期四周。主要为择业社会实践。毕业实习:1)、实习时间:48周。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恰当诊治,对急、难、重症能进行初步处理。同时,还安排一定的临床专题学术报告;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学生应每周坚持进行1学时的形势与政策教育。2)、实习内容: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中医外科、西医外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妇科、儿科等主要专业实验:人体解剖实验、生理实验、生化实验、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实验、微免实验、医用生物实验、康复训练、刺法灸法实验收费标准:学费3500元/年。奖、助学金:特等奖3000元/年 一等奖1500元/年 二等奖800元/年 三等奖400元/年 单项奖200元/年 吴晓科奖学金1000元/年
田杰奖学金1000元/年,华神奖学金3000元/年。学生住宿条件:住宿费750~1000元/年,6~7人/间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报考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可报考非医学专业研究生)。母校名医梁繁荣教授,1956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98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1987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专业硕士毕业,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现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梁繁荣教授长期从事针灸治病原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尤其在针灸治疗痛症领域颇有建树。他首先提出了针刺镇痛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假说,率先开展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的比较研究,开拓了针刺镇痛作用规律与原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针刺镇痛研究的深入发展。他先后主持了12项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5项,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11部。培养硕博士生7人。
罗才贵主任医师,194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罗才贵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推拿治疗脊柱病的传统理论研究、脊柱病治疗推拿手法的临床规范化研究以及推拿治疗脊柱病的临床方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在推拿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国务院批准立项重大项目《中华大典》中《推拿总部》的编撰任务,编写了系列专题和教材《老年医学大系手法治疗学》、《推拿学基础》、《推拿治疗学》、《保健推拿学》等。针对推拿治疗脊柱病中临床操作过程中病症与手法的关系不清、操作不规范和作用原理不明确等问题,从挖掘整理文献和规范临床操作手法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脊柱病推拿治疗的一系列手法操作规范。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重点,探索以推拿为核心的复合治疗方案和推拿手法作用的机理,在规范操作手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推拿与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规律,探索推拿作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推动推拿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级课题4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教材、专著4部,培养硕、博士生6人。
宋开源研究员,1937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内知名时间医学专家和学术带头人。1961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疗系本科,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至今。现为中国时间生物医学学会顾问,曾为中国时间生物医学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人体科学会人天观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实验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宋开源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时间医学和时间针灸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时间医学研究的主要开创人和学术带头人。他率先引入和编制了生物节律分析软件,研制了小动物自发性活动记录仪获得国家专利,主持建立了国内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式时间医学测试室;率先运用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时间针灸的研究,揭示了传统时间针灸的合理科学内核,相关研究论文连续在第16、17和18届国际时间生物学年上被列为专题讨论,并被收入《国际时间生物学进展》;首先开展中医“证”本质的动态研究和时差轮班不适应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前国际时间生物学会主席Helberg教授曾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由于宋开源等人的工作,成都成为了中国时间医学研究的中心引力城市”。他先后主持了15项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教材、著作7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7名。
罗永芬教授,1940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名中医,国内知名针灸专家和针灸学学术带头人。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同年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至今。现为四川省针灸学会顾问,曾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长。
罗永芬教授长期从事针灸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在腧穴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领域成果卓著,享有盛誉,曾担任全国规划教材《腧穴学》主编,承担了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大型历史文化工程重大项目―《中华大典》中《针灸总部》的主要编撰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级课题9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教材、专著6部,培养硕、博士生19人。再来一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We stand behind a mission of helping people who have become disabled to rebuild their lives with hope, dignity and independence.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for the Disabled was established in 1994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welfare of person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Within 8 years,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our rehabilitation system and the need of the patients for the comfortable condition forced the creation of a new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In 2002, the original department renamed to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M&R), and became a new clinic department in the hospital. Our purpose is dedicated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aximizing the independence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y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The department provides specialized programs for: (1)
Neurological diseased (CVA or stroke)--- hemiparetic post stroke patients with bod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including maintain joint ROM in ac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limbs weakness, speech deficit and ADL ability i and aid equipments for sequela phase.(2)
Spinal code injuries-- including maintain joints ROM, prevent bedsore, pneumonia, and reduce spastics in the acute stage, ADL activity, wheelchair and artificial limb application training in the chronic stage.(3)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including maintain joints ROM in the acute phase, brain functional, Speech deficits training in the recovery phase.(4)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problems-- including maintain joints ROM, muscle strengt physical therapy for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conservation therapy exercise therapy for cervical lumbar spine herniation and frozen shoulder. Also joint traction.
Sports medicine―focus on athlete including rehabilitation for joints ligaments and muscle injuries caused by tension sports, and instruc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Instructions for disable people with artificial limbs.
Occupational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speech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therapy (including acupuncture, massage, tuina) staff our center. With such a complete team of therapists, the PM&R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rehabilitative services for kinds of patients and other clinic departments in the hospital.语音康复专家杨仁中
杨仁中1933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中国人工喉创造者,我国著名的语音康复医学开拓者之一。1957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他发明的人工喉等系列语音康复工程使失去发音能力的3000余例国内外“半路哑人”重新开口讲话,先后接待100个国家、地区的参观访问学者(含91年国家的驻华大使),至今仍被赞誉为“历史久、方法多、效果好、形成系列、技术先进”。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65年加入中国***。1978年被选为全国和山东省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省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劳模津贴。
1965年10月,全国专家组的耳鼻喉科专题委员会对第六型中国人工喉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嘴管的进路、发音膜的装置、膜间距离之调节、进气口的设计等都是创造性的。会上播放了病人戴上人工喉的录相录音,发出的声音也比较清晰悦耳。这是一项耳鼻喉科新的创造发明。
1975年,中国人工喉(8?/FONT&5型)荣获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其彩色科教影片也在伊朗德黑兰国际第14届教育影片节参展,在141部参展影片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金质台尔芬奖。
除了中国人工喉,杨仁中及其语音康复基地还陆续创造了语音康复系列工程,如食管发音与胃代食管发音训练法、喉气管狭窄自调扩张器及其训练法、电子助讲器、中国电子喉等,都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中国独有的集电子喉和中国人工喉一身的电子助讲器于1984年10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同年10月28日,中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都以“我国第一个电子助讲器研制成功”为题,将喜讯传遍国内外。
1990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上独设展区,展出中国人工喉及其系列语音康复成果。月,中央电视台1?/FONT&4台多次播放“东方时空”栏目的“东方之子杨仁中教授专访”;1999年9月,《大众日报》“50年典型回访栏目以“不衰的强音”为题刊登再访杨仁中的资料;2000年7月,《老干部之家》杂志“人物专访“栏目又刊载杨仁中的业绩。中国人工喉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和《新中国万岁!》等史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究生导师纪树荣教授简介
1965年中国医科大学(沈阳)本科毕业,留附属二院外科工作。 年北京创伤骨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硕士)。 1987年至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部主任。曾于日本进修康复医学一年。1991年任主任医师。主要擅长肢体伤残的康复与治疗。 1994年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康复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副主编。 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两项。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2001年获中残联“九五”期间特殊贡献专家奖;2002年获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六部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奖。 1992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余部:如参编中国康复医学、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等。主编康复医学(高教出版社统编教材)、康复疗法学(北京高校教材)等。
电子信箱:ji@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究生导师张通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偏瘫治疗中心主任,中华神经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编委,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现代康复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病学会委员,
中华神经病学会神经康复专业组秘书,北京康复医学会理事。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九五”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主要完成人;北京市首发基金之重点联合课题―
“脑卒中持续康复与预防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研究”课题负责人。
电子信箱:jamest@public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康复医学科是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于1994年底成立的,1996年10月建成康复病房14张,1997年7月搬迁到新医院后,建立了38张病床的崭新康复病区。她是广东省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和开展项目最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康复专科之一。至今已经收治了1800多名伤病患者。  目前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医生6人、护士12人、治疗技师13人。康复病区共有病房18间,运动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各1间(面积达220平方米),物理治疗室3间,言语吞咽治疗室1间。门诊设有诊室2间、治疗室3间(面积240平方米)。病房和各治疗室宽敞明亮,业务使用面积大大超过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要求。   康复医学科拥有总价值超过200万元各种治疗设备100余台,能开展康复评定、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推拿、针灸、简易矫形器制作等手段。与小儿科联合成立的儿童康复中心、与骨科和麻醉科联合开设的疼痛诊疗中心即将开张。  诊治对象主要为疼痛性疾病和功能障碍性疾病:颈肩腰腿痛、关节炎、软组织损伤、中风偏瘫、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截瘫)、脑瘫、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和关节创伤术后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病症,如疤痕粘连、注射后硬结、盆腔炎、斜颈、慢性伤口溃疡,康复治疗效果好。  康复医学科引进国际先进治疗模式,把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技师和中医、心理、社会康复人员结合起来,对每位病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康复治疗。几年来收治了大量病人,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已成为采用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康复治疗中心。 张盘德
  男,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康复治疗学会顾问。  1987年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在广州珠江医院工作10年。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康复合作中心康复医师培训班毕业。1997年调来本院工作。从事康复医学工作10余年,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和颈腰腿痛的手法治疗方面有一定专长,擅长于用传统推拿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治疗疼痛性疾病。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2次,参与了《现代物理治疗学》、《实用物理治疗手册》、《实用瘫痪康复》、《广东省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等书的编写。  开设康复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门诊部二楼理疗康复科。 黄文清
  女,副主任医师。   1986年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内科和急诊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开设中风康复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门诊二楼理疗康复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医疗设备先进、治疗手段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临床科室,科室包括门诊、病房、高压氧室、肌电图室等部分。系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系列研究多次获省、厅科技成果奖,并承担湖南省科技厅和卫生厅的多项研究课题。 [人员]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主管治疗技师14名,治疗技师3名。[项目]开展康复评定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颈腰椎牵引、理疗(含直流电疗、低中频电疗、高频电疗、微波、光疗、超声波疗法、蜡疗、磁疗)、按摩等项目。[特色]科室主要特色是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中风后偏瘫、脑外伤、脑性瘫痪、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和四肢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骨折、颈肩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关节炎等病症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处理,疗效好。高压氧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脑外伤及其脑功能障碍有独特疗效。对需要康复的病人,采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的康复评定,详细制订康复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为目标。科室新开展疼痛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愈合延迟、骨不连,矫形器的应用,小针刀等项目,并购买了一批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黄兆民 ,男 ,教授 。1960年8月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本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先后在本院外科、新医科工作20年,自1981年起至今在康复医学科工作。在磁疗研究中取得部、省、厅级成果10多项,获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对小儿麻痹症、颈椎病、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康复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满意医疗效果。作风正派,医德良好,获全国和省三项康复先进个人称号,学校优秀***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培养硕士生6名,博士生一名。 发表论文40余篇。
1.bmp (84.19k)我来介绍一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冯兰教授
冯兰,女 ,教授,主任医师 。1964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85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康复医学。1987年-1989年赴津巴布韦首都工作两年,被津巴布韦卫生部聘为康复医学专家。
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刻苦钻研医学技术。具有系统牢固的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物理疗法特别是紫外线疗法有较深的研究。在津巴布韦工作期间,对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紫外线红斑反应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影响紫外线红斑的因素中,人种比地区更为重要。从事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指导康复医学研究生。1997年9月赴日本京都参加第八届世界康复医学大会,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四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康复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为由于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医疗设备先进、治疗手段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临床科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1名),主管治疗技师14名,治疗技师3名。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张长杰博士,所有人员均经过系统的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培训。科室包括门诊、病房、高压氧室、肌电图室等几部分,开展康复评定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颈腰椎牵引、理疗(含直流电疗、低中频电疗、高频电疗、微波、光疗、超声波疗法、蜡疗、磁疗)、按摩等项目。科室主要特色是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中风后偏瘫、脑外伤、脑性瘫痪、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和四肢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骨折、颈肩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关节炎等病症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处理,疗效好。高压氧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脑外伤及其脑功能障碍有独特疗效。对需要康复的病人,采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的康复评定,详细制订康复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为目标。
科室新开展疼痛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愈合延迟、骨不连,矫形器的应用,小针刀等项目,并购买了一批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研究生。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系列研究多次获省、厅科技成果奖,并承担湖南省科技厅和卫生厅的多项研究课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历史较长,建立时间较早,目前有张长杰
李香云 等医务人员,其中张长杰在学术界还算有点名气。
您的位置: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脑血管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