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头,再加上三个次组成的品字结构的字,其音义草字是什么结构?

一个草字头义字去一点,上下结构叫什么?_百度知道
一个草字头义字去一点,上下结构叫什么?
一个草字头义字去一点,上下结构叫什么?
嫩叶可食:艾子● 艾ài
◎ 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绒。◎ 姓:少(shào )艾(年轻美好的女子),供针灸用。◎ 美好,绝:方兴未艾。◎ 止。艾蒿,老叶制成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艾(ai)第四声,艾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字理知识竞赛参考资料(网)】,综合知识参考资料,卫生知识竞赛资料,冬奥会知识竞赛资料,法律知识竞赛复习资料,文明礼仪竞赛参考题目,高中物理竞赛参考书,建筑设计竞赛 参考书,高中竞赛参考书,高中化学竞赛参考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字理知识竞赛参考资料(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个鸟组成品字形结构的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三个鸟组成品字形结构的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查一查繁笔字吧
没这个字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草字头的字大全带拼音
带草字头的有哪些呢?用一个什么样的草字头的字好呢?下面是草字头的字大全带拼音,快来看看下面的相关文章吧!
草字头的字大全带拼音
sh&n,shān
huāng,hung
chǎi,zhǐ
guǎn,guān,wǎn
l&ng,l&ng,li&ng
shēn,xīn
kǔ tā bī lī
biǎn,biān
f&ng,fēng
l&,l&o,lu&,luō
sū kū mō
m&ng,měng,mēng
m&n,m&n,w&n
bō,f&n,fān
jiāo,qi&o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草字头,拼音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汉字形、音、义专贴(字形结构大家谈,说说偏旁部首……)
汉字形、音、义专贴(字形结构大家谈,说说偏旁部首……)
汉字形、音、义专贴(字形结构大家谈,说说偏旁部首……)
这里提供一些有关汉字结构的资料,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
一个字的结构划分标准是什么
令怡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以下一些问题,不知该对学生怎样解释。1.左中右结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雄”“准”是左右结构,“谁”是左中右结构,它们之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2.半包围结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皮”算不算半包围结构?3.什么样的字的结构才是独体字?或者说,独体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如果按所有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的说法,那么如何解释“羽”“比”等一些典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 && && && && && && && &&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第二小学 刘海英& && && && &&
&& && && && &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叫合体字。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如“做”是由亻、古、攵三个部件构成的,是左中右结构。由此看来,由三个部件左中右横向排列的字,就是左中右结构。& &
上面说到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是指每个部件要便于称说或变通称说,且每个部件能够另外构字。如“葵”字中的“艹”“癸”可以称说,可以构字;“癶”可以变通称说为“登”字头,也可以另外构字。因此,“葵”字是上中下结构。再如“堆”字,“土”可以称说,“隹”中分出来“亻”也可以称说,但合在一起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又没有另外的构字能力;再说,“隹zhuī”(小鸟)是象形字,是不能拆开来说的。因此“堆”是由“土”和“隹”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而不是左中右结构。同样,“雄”“准”“谁”都是左右结构,不是左中右结构。刘海英老师说“谁”是左中右结构,即使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也是错误的。& & 2.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如:庆、病、旬、匡、闻、函。“皮”是独体结构,其中的“又”是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不是部件(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也不能另外构字)。其他如“发”“斤”“氏”等也都不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结构。& & 3.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1)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2)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如:“玉、刃、太、龙、匆”等。(3)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如:“出、串、果、里、肃”等。& && & “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
的说法是不对的。部首中的字大多数是独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如“比(会意)、穴(会意)、舌(会意)、齿(形声)、香(会意)、麻(会意)、黑(会意)、鼻(形声)”等都是能作部首的字,但它们都是合体字。& &
不少人认为象形字肯定是独体字,其实不然。象形字中个别的也可能是合体字,如“羽”就是象形字中的合体字,是由两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左右结构。合体字有明显的分离特征: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不紧连,笔画不交叉连串。“羽”字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比”是会意字,上面已举到例子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自人教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典型问题解答》][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8:36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2
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
令怡关于汉字的结构,现在各种版本的字典、词典众说纷纭,让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真是为难,不知哪家说的正确。现去信向令怡老师请教,望得到解答。比方说“言”字,一般认为是独体字,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注明是独体结构,《现代规范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明是“单一结构”;而《现代汉语常用字笔顺规范字典》却写的是“上中下结构”,这本字典上还印着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按理说,它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在这本字典里,有不少字的结构说明令人费解。如:亮、囊、辛、衣、寨等是上下结构;湖、微、做、缴等是左右结构;衡、衰、衍等是特殊结构;爽、巫、坐、粥等是对称结构;这本字典上有700个汉字的结构说明,我一翻查,发现只有一个“狱”字是左中右结构,我感到很不理解。另外,关于汉字的结构界定,目前我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是什么?搞清楚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笔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金堤路小学朱芳新
朱芳新老师提了一连串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如要一一落实信上的内容,恐要写长长的一大篇,兹就几个要点试作回答,供老师们参考。如有不同意见,不妨来信提出,咱们可以继续探讨。关于汉字结构的划分,迄今为止我还未看到有法定的统一标准。目前,对小学教师影响较大的恐怕还是人教社1993年印行的中师《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中关于汉字结构知识的阐述。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强调以字形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处是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字形,以便正确书写,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形声字),了解字义。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要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一般情况下不难确定,但介于独体和合体之间的就不容易确定。这类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去象形特点、发展为包含两个以上部件的原象形字,如“辛、京、雨、鱼”等;另一种,自古至今都是合体字,但构字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后不好称说,如“亮、弄、布、光”等。这两种字可统称为特殊合体字。划分独体与合体,首先可从造字法上考虑,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一般是合体字。但是,又不能拘泥于造字法,现代汉字的实际字形也是划分独体、合体的重要依据。如“京、舌、禽”等象形字,已具备了合体字的特征,应看作合体字。其次,合体字一般具有明显分离的特征,部件之间、部件与笔画之间必不交叉连串。不具备这一特点的就不是合体字,如“出、及、串、果、事”等。再次,合体字分解出的两个以上部件,必须便于称说,一部分应当是独体字或常用部件,另一部分应当是便于称说的笔画或可以变通称说的部件。如果分析出的两个部件不好称说,就不宜按合体字分析。如“卵”,分解出的部件 和
,都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尽管明显分离,但仍应视为独体字。关于合体字的结构名称,为何不同版本的字(词)典上有不同的说法呢?这是因分类方法不统一而造成的。如“粥”字,有的说是左中右结构,有的说是对称结构,有的说是嵌套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为左中右结构)。又如“湖”字,一些字典上说是左右结构,这是着眼于形声字部件组合特点而命名的,其好处是突出表意作用的“氵”和表音作用的“胡”(小学语文教学着眼于字形,析为左中右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教材和教参的分类方法,一般不宜引进他说。但是,有些字不引进他说无法分析,如“坐、巫、爽”,不妨称之为“特殊结构”。最后说一说朱芳新老师信中提到的几个字的结构:“言”,本是指事字,甲骨文写作 ,从-从舌,指“人的口中的声音”。“-”(指事符号)指声音,“舌”是说话的器官之一,故从-从舌。现在的“言”部件分离为“亠、=、口”,故析为上中下结构。“亮”,由“
”(“高”字的省形)和“几”组成(“几”是“人”字的变体)。这是个会意字,意为“人处高处则明”。说它是上下结构,可突出其会意特点,说它由“亠、口、冖、几”组成的上中下结构也未尝不可。“狱”,由“犭、口(言)、犬”三部分组成,它与“湖、做”等不同,故该字典不再称为左右结构,而称左中右结构。(令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3
“谢”“意”这类字是什么结构?
聂在富问: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有时结构分析同形声原则产生矛盾,如“谢”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答:现代汉字常用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组合方式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六种形式。不论哪种形式,总是有两部分构成,如“谢”字,是由“言字旁”(讠)和“射”字组成。会意字绝大多数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如“意”字,是由“音”和“心”两部分组成。识字和写字教学中分析字形是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的。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依据的是汉字文字学知识,主要是“六书”知识;写字教学中分析字形,依据的是书法知识,主要是间架结构知识。“谢”字是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达到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目的,就要按照“六书”知识,分析为两部分——“左形右声”。如果分析为三部分,就失去了形声字的特点,不利于利用汉字特点记忆字音、了解字义。既然有两部分构成,也可以算作“左右结构”。“意”字是会意字,有“音”和“心”两部分组成,本义是内心的声音。如果分为“立”“日”“心”三部分既不能表示“意”的本义,也不利于记忆字形。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等说法,是书法知识“间架结构”的术语。间架结构原指房屋建筑的结构,梁与梁之间叫“间”,桁(hénɡ,也叫檩)与桁之间叫“架”,借指汉字合体字的结构,如对等分割、倍率分割、黄金分割。在“间架结构”这个书法术语中,“结构”指的是合体字的组合方式,“间架”指的是合体字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思”字,按结构说是上下结构,按间架说是上下结构等。古人说:“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在写字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得美观匀称,就要运用间架结构知识分析字形。“谢”是左中右结构,“意”是上中下结构。识字与写字往往结合进行,为此可以采取结构分析和形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分析“谢”字,先按左中右分析,然后按形声字分析:左边是“言字旁”,表示谢谢要用语言表达;中间和右边合起来是个“射”字,表示“谢”字的近似读音。再如“菜”字,先按上中下分析,然后按形声字分析:上面是“草字头”,表示蔬菜的类属,中间和下面合起来是个“采”字,表示“菜”字的读音。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是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之一。汉字的重要特点是表意性,在识字教学中应当运用好这个特点。[摘自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2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4
字形结构分析存在分歧的原因何在?字形结构分析存在分歧,原因是分析字形结构的依据不同。分析汉字字形结构,最常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两种方法。字源分析法又叫造字分析法,它从追溯字源出发,着眼于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字理,为理解字义、认读字音、辨明字形提供了线索。在师范教科书和小学语文教学资料书里讲到字形时,对独体字和合体字概念的界定多从字源分析法。书写分析法又叫字根分析法,它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的笔画组合方式和部位的间架位置,有助于书写的正确与工整。例如,“湖”字从字源说是水形胡声,左右结构,从书写说却是左中右结构,而大家都分析为左中右结构。再如“喜”字是壴口会意,从字源说是上下结构,但是从书写角度分析,却是上中下结构了。再说,许多字的字形结构是有层次的。例如“湖”这个字,第一层可以划分为“氵”和“胡”,是左右结构;第二层,“胡”又可以划分为“古”和“月”。“想”字的第一层可以划分为“相”和“心”,是上下结构;第二层,“相”又可以划分为“木”和“目”。两个字都是由两个层级三部分组成,但是没有人把两个层级混淆,说“想”不是上下结构,却有不少人混淆两个层级,说“湖”是左中右结构。在实践中,我们老师又有谁能把每个字的字源说清楚?我们往往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方便学生学习,不自觉地混用了这两种分析方法,就出现了分析字形的分歧意见。不仅是老师,就是许多教辅读物,甚至一些字典工具书也往往使用混淆,这就造成了分析字形依据的混乱。据我统计,若严格按照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来分析,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约有700多个字形分析有分歧。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当然,我们使用的是现代汉字,谁能严格使用两分析方法。实践中往往是混用。这样混用的字远远达不到那么多,却也有二三百字。我个人的意见和聂在富老师的相同,分析字形结构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偏重于识字的,不妨多用字源分析法,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形成识字能力,偏重于写字的,不妨用书写分析法,有利于学生把字的间架安排得好一些,把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习着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李行健先生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把字形结构划分为两类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这就减少了许多分歧。世界是复杂的,那会有那么多非白即黑,非得搞出个统一标准。语文教学不是1+1=2,往往不能只说一种答案是对的。更重要的是: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只要合理,我们应该允许分析为不同的字形结构。教学字形结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名称都记下来。&
&& && && && && && && && && && && && && && && && && &
(李志远)[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3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5
字形结构的几种分类
& & 字形结构的分类至今没有规范,这里介绍三种分类:
& & 这是一般习惯上的分类,共分为8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7种。中师教材就是这种分法。
& & 另外还有一种也分为8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特殊。这种分法比前一种少了品字形结构,多了一个特殊结构。这种分法不仅不影响人们的习惯,还弥补了“坐、爽、乘”这些字不好划分归类的不足。六分法& & 《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分为两类6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特殊。现在不少比较严谨的字典也都这样划分了,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华新编字典》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华新版字典》。当然也有的字典少了特殊结构,成为5种类型。九分法& &
《汉字属性字典》(傅永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分为15种: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上三包孕结构、下三包孕结构、左三包孕结构、左上包孕结构、左下包孕结构、右上包孕结构、右下包孕结构、对称结构、特殊结构。在使用中往往把7种包孕结构合并,称为半包围结构或包孕结构,这样就成为9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对称结构、特殊结构。这种归类方法不常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泉 溪][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4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6
介绍一种简便的字形结构分类法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一些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很是头痛。例如“湖、棚、柳”等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宫、盖、高”等字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坐、爽、乘”这些字的结构究竟归到哪一种?
有许多字,例如“鸿、例、附、排”和“景、荔、管、盆”等字,识字教学时学生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熟字来记,可是字形结构一般都分析为左中右结构或上中下结构,这就与他们识字使用的字形结构不一致了。这种干扰不利于培养识字能力。这究竟该如何办?我觉得,字形结构分析要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应该宜简不宜繁。与其面对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如回避开来为好。能回避得了吗?李行健先生主编了一本《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是一本权威的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典。李先生长期担任原国家语委语文出版社社长,他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是国家语委规划编写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系列字词典中的一本,是国家语委的一个研究成果。这本字典分析字形结构就比较简便,而且回避了矛盾。这本字典把字形结构分为两类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它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了上下和左右之中。“坐”“爽”“乘”这些字结构特殊,就归到特殊结构中,的确有理。至于品字形结构,这本字典归到上下结构,不再另设。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以“森”字为例,上边一个“木”,下边并排两个“木”,还是三“木”为“森”,学生好记也好学写字。俗话说,秀才认字认半边。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往往是在字的左右或上下等部位。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上下和左右之中,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汉字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及早形成识字能力,学习和体验汉字文化,受到汉字美的熏陶。现在的第10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字词工具书已经按照《汉字统一部首表》来编制部首检字。这个《汉字统一部首表》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即现在的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局(即现在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共有201个部首,其中大多数部首是按照传统的造字法来确定的。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因此,建议老师们也这样分析字形结构。在指导写字时,遇到原来那些上中下和左中右的字不妨具体分析成几个部分。按这几个部分来说,不仅方便,还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以“景”字例,过去分析为上中下结构,究竟每一部分是什么?上边是日字头,中间是“亠”,还是“亠”加“口”?很多人搞不清。现在这样分析就简单明了:“景”是上下结构,上边是日字头,表形,下边是“京”,表声;写字时按四个部分来分析安排间架结构:“日、亠、口、小”。同样道理,“坐、爽、乘”这些字是特殊结构,写字时就具体分析安排间架结构。这样做,学生学习生字的头绪少,而且多与汉字字理一致,能较快的达到独立识字,学会写字。当然,汉字所包含信息的复杂性使结构分析不是这么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是这起码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一般也就完全够用了。再说教学中也无须落实到每一个字上去。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较好地记住和使用字,形成识字写字能力,同时感受汉字文化,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名称都记下来。一位老师问道:中国的汉字太复杂了,这样分析下去,孩子们会不会“顾此失彼”呢?我的理解,他说得“顾此失彼”指的是考试的标准答案。语言现象是复杂的,不能什么都非要有一个标准答案。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实际里是怎样使用字形结构的,就会知道分析字形结构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一定)
这两种结构还是需要的
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这两种结构还是需要的。
你看,“裹”字是把“衣”中间夹一个“果”,是衣形果声的形声字,不能它说是上下结构吧。把“裹”分析为上中下结构,既符合字源又便于称说记忆。
这样,字形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特殊这么8种。
据我统计,在25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里,上中下结构、左中有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字至少有以下68个字:
上中下结构(46字):鼻、茶、豆、复、高、谷、黄、京、竞、竟、莫、善、率、算、享、言、鱼、葬、曾、蒸、总
& && && && && &&
&&&爱、暴、参、带、帝、害、寒、壶、宫、壳、量、旁、牵、塞、赛、受、兽、索、燕、赢、寨、哀、裹、衰、器
左中右结构(16字):撤、缴、微、狱、御、班、斑、瓣、辨、辩、辫,粥、衡、街、衔、激
特殊结构(6字):办、坐、爽、乖、乘、承
[李志远]三百卷生的感叹:
啊呀呀,字形结构怎么会有这么些说法,叫我们怎么办呀!百般春色斗芳菲,万紫千红相争艳。人文学科不能说什么正确与错误,只有合理与不合理。语文的魅力在于复杂多样,缤纷各异。我们知道了有关汉字结构的这么些说法,就可以从学生、教材和老师自己的实际出发,灵活而有根据地分析字形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乐而为之呢?这正是:世界繁复又多样,非黑即白解不顺。析字结构有分歧,哪能标准定一尊。吾等着力培能力。学生发展是根本。汉字文化内涵深,语文教学扎好根。[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5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7
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应该注意的问题
聂在富问:识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解释一定要合乎文字学原理吗?答:汉字教学不同于汉字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解释字义。这些办法最好既通俗生动,又合乎汉字的造字本原,即合乎文字学原理。虽然识字教学不是文字研究,对字形、字义的解释不一定都合乎字源,但是道理上要能说得通,还要让学生明确这是教师或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汉字的解释切忌胡编乱造、牵强附会,特别反对把自己的胡编乱造说成汉字科学、汉字文化。例如:有人这样解释“蚂蚁”的“蚂”字:说有一天突然梦到,整个蚂蚁家族就一个母亲,一个妈,她是女王,控制生育,蚂是由妈字而来的。这样的解释就很成问题,“蚂蟥”“蚂蚱”中也有“蚂”字,难道蚂蟥、蚂蚱家族也只有一个母亲?有人这样解释“冤枉”的“枉”字:“冤枉”的“枉”是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而不是一个士兵,一个九五之尊,可想而知他心里遭受打击的程度。这样的解释也很成问题,照此说来,“汪”就是大王被浸到水里,而“狂”是大王被狗追赶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一些字字形结构的讨论
各位: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1& &合、会、今、禽2&
&亏、旦、丛,亚、百、韭3& &非、北、兆
1&&合、会、今、禽& &&
上下结构, 均属“人”字头
,因组合关系为两个部件相离。2&&亏、旦、丛,亚、百、韭& &
前三个字属上下结构 ,因组合关系为笔画与部件相离; 后三个为独
体字,因组合关系为笔画与部件相接。3& & 非、北、兆
左右结构,因组合关系属笔画或部件相离。
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4&
&气、亥、言、名、皮、鼠、麻、食5& &隶、肃、乘、爽、坐
&气、亥、言、名、皮、鼠、麻、食
“气”“言”为上下结构,因笔画或部首为相离关系;
“名”“食”“鼠”为上下结构,因组合关系为部件与部件相离。
“亥”“皮”为独体,因组合关系为部件相接。“麻”为半包围,因部件相离。5& &隶、肃、乘、爽、坐 均为独体,因部件与部件是相交关系。
纯属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请指正!
三百卷生:
ligu老师从部件和部件以及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分析,有道理。
我觉得这里面也有问题。
ligu老师说“气”“言”为上下结构,因笔画或部首为相离关系。我不敢苟同。
“气”由部件“ ”和笔画“一”“ ”组成,
“言”的部件有三个“亠”“二”和“口”,都不是上下结构吧。【去年我修改为:语言文字规范 GF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说“气”和“言”都是独体字。】
再如,“乘、坐”是独体字吗?不知道说“爽”是相交关系,指的是什么部件和什么部件相交?一边还各有两个叉呢。ligu:
汉字结构本无定法!各个时代的说法各不相同,很难定义!三百卷生:& &“汉字结构本无定法!”这句话您说得很对。
这几组同意ligu老师的意见
<font color="#&
&合、会、今、禽——上下结构<font color="#& &亏、旦、丛,——上下结构。亚、百、韭——独体字3& &非、北、兆 ——左右结构。其他几组,我的看法是:4&#8220;气&#8221;字本为象形字,一般归为独体字。与&#8220;气&#8221;相近的&#8220;乞&#8221;却一般归为上下结构。&#8220;言&#8221;字可以分析为&#8220;亠、二、口&#8221;的上中下结构,现在已规范为独体字。&#8220;亥&#8221;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豕(猪),一般归为独体字,其组合关系为部件相接。& &
&#8220;名、食、鼠&#8221;都是上下结构。5&&&#8220;隶、肃&#8221;是独体字。篆字&#8220;隶&#8221;是会意字,又和氺(尾)合起来像一只手抓住尾巴的样子,表示从后面抓住尾巴,本义是逮。从字形上讲,第四笔竖钩从上到下穿过,整字是一个整体,应该是独体字。同样,&#8220;肃&#8221;字&#8220;肀&#8221;的一竖贯通上下,也是独体字。&#8220;乘、爽、坐&#8221;需要专门说一说。有些人把这三个字划归独体字,我心里总有些疑问。独体字是个囫囵字,不可以再分的,可是它们并不囫囵呀。&#8220;坐&#8221;字明明是&#8220;人、人、土&#8221;三个部分组成的,而且互相分离;&#8220;爽&#8221;字明明是&#8220;大&#8221;的两边各挂两个&#8220;乂&#8221;;&#8220;乘&#8221;字更是把&#8220;北&#8221;分成两半挂在&#8220;禾&#8221;两边。再看看字源。&#8220;坐&#8221;是二&#8220;人&#8221;对面坐在&#8220;土&#8221;上,是会意字。甲骨文的&#8220;爽&#8221;字像一个正面人形&#8220;大&#8221;,双臂下分别有两堆&#8220;火&#8221;(#),表示明亮,也是会意字。&#8220;乘&#8221;字更形象,甲骨文和金文的&#8220;乘&#8221;是会意字,都像一个人&#8220;大&#8221;站在&#8220;木&#8221;上,表示乘于其上的意思。小篆的字形变了,下部还是&#8220;木&#8221;,上部的人形却变得不像了,不过另有两只脚形分别踩在树枝上。楷书&#8220;乘&#8221;,上边的一撇大概就是那个人形变的,&#8220;北&#8221;分两边是那两只脚形变来的。看来也不是囫囵字。早有学者就把&#8220;乘、爽、坐&#8221;划为特殊结构,我们也划归特殊结构吧。不是吗,他们的结构也够特殊了。这样字形结构就有多了一个&#8220;特殊结构&#8221;。
特殊结构的字不多,常见的还有&#8220;乖、办、承、巫、幽&#8221;等。我还想说的是,分析字形结构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能说合理不合理。ligu老师说的也有道理。[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41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一些字字形结构的讨论 2
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6&
&京、景、高、亮、党、常、赏7& &鼎、击、甚、危、头、豆
6 京、景、高、亮、党、常、赏
&#8220;京&#8221;&#8220;党&#8221;&#8220;常&#8221;为上下结构,&#8220;景&#8221;&#8220;高&#8221;&#8220;赏&#8221;为上中下结构,&#8220;亮&#8221;不清楚!
7 鼎、击、甚、危、头、豆
&#8220;鼎&#8221;上下结构
,&#8220;豆&#8221;上中下结构,&#8220;危&#8221;半包围,&#8220;头&#8221;&#8220;甚&#8221;&#8220;击&#8221;独体。原因同上!三百卷生:& &
6&&&#8220;京、高&#8221;是上中下结构。&#8220;京&#8221;由部件&#8220;亠
、口、小&#8221;组成,&#8220;高&#8221;由部件&#8220;亠&#8221;&#8220;口&#8221;和&#8220;冋&#8221;组成。& &&&&#8220;景&#8221;是由偏旁&#8220;日&#8221;和&#8220;京&#8221;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 &
&#8220;党、常、赏&#8221;都是有偏旁&#8220;尚&#8221;的上下结构的字。&
& &#8220;亮&#8221;本是&#8220;儿&#8221;&#8220;高&#8221;会意的字,&#8220;儿&#8221;是&#8220;人&#8221;的讹变,&#8220;高&#8221;省掉了下边的&#8220;口&#8221;;意思是人居高处则明,表示亮。可以分析为上下结构,但是以现代字形也可以分析为上中下结构。你看,&#8220;亮&#8221;和&#8220;高&#8221;都是上中下结构。& && &您说呢?
&#8220;亮&#8221;的结构,您说得在理!其他字你怎么看?三百卷生:7 &#8220;甚&#8221;字可以由&#8220;其&#8221;字推出来。&#8220;其&#8221;是上下结构,&#8220;甚&#8221;也是上下结构。&#8220;头&#8221;是由繁体字&#8220;頭&#8221;草书楷化而来的简化字,各种字典和资料都把它归为独体字。不过,把&#8220;头&#8221;字归为半包围结构何尝不可?&#8220;大&#8221;的右上半包围两点嘛。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收有&#8220;头&#8221;字,应该是独体字。这个&#8220;危&#8221;字真有意思!问&#8220;危&#8221;是什么结构,会出现两种答案:上下结构,半包围。这两种答案都有道理。& & 说是上下结构,理由是&#8220;危&#8221;由两个偏旁:上边斜刀头,下边&#8220;厄&#8221;。说是半包围结构,就是&#8220;厃&#8221;上左半包剩余的那个偏旁,理由是&#8220;詹&#8221;字和&#8220;危&#8221;都有共同的偏旁&#8220;厃&#8221;。& & &#8220;危&#8221;字的字源更有意思。&#8220;危&#8221;的初文是&#8220;厃&#8221;,金文&#8220;厃&#8221;上边的斜刀儿像一个弯腰的人形,下边&#8220;厂&#8221;像山崖形,合起来是人站在山崖上,表示&#8220;高&#8221;的意思。&#8220;危楼高白尺,手可摘星辰。&#8221;这里的&#8220;危&#8221;就是高的意思。也有一说是表示&#8220;危险&#8221;。后来篆文加了被包的部分,成为&#8220;危&#8221;。真可谓源远流长啊。所以说&#8220;危&#8221;是上下结构或者是半包围结构都有根据。& & 怎么办?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讲,分析为半包围结构,好称说,学生也好记忆。
&#8220;鼎&#8221;应该是半包围结构。你看,&#8220;目&#8221;被下边的部分三面包围着,说是上下结构,不合适吧。& & 同样,&#8220;击&#8221;字也是半包围结构,&#8220;凵&#8221;半包为两横一竖。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收有&#8220;击&#8221;字,应该是独体字。& &再看&#8220;豆&#8221;字。从字源说,此&#8220;豆&#8221;不是黄豆、绿豆、红小豆的&#8220;豆&#8221;。在先秦,我们现在说的豆类的豆,不叫&#8220;豆&#8221;而叫做&#8220;菽&#8221;。
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的&#8220;豆&#8221;是个象形字,像一个高脚的食器——豆。就是现代汉字的&#8220;豆&#8221;也像古代的食器&#8220;豆&#8221;。你看,下边的两点一横就像&#8220;豆&#8221;的高脚,&#8220;口&#8221;像装在高脚上盛食物的盘,上边一横是装在&#8220;豆&#8221;里的食物或&#8220;豆&#8221;的上沿。如果按字源说,&#8220;豆&#8221;应该是独体字。但是,我们面对的是现代汉字,&#8220;豆&#8221;字还是分析为上中下结构更好一些,既有利于记住字形,又有利于安排好间架写好字。
知足常乐:
&#8220;勺&#8221;是什么结构?
三百卷生:&#8220;勺&#8221;过去都划归独体字。首先,&#8220;勺&#8221;是会意字,甲骨文是一个勺形,长柄,勺形中有一横,表示所盛之物。象形字和会意字大多是独体字。其次,合体字大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成的。&#8220;勺&#8221;是部件&#8220;勹&#8221;内有一笔画&#8220;丶&#8221;,笔画不是部件,所以是独体字。
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没有收有&#8220;勺&#8221;字,应该和&#8220;勿、匀、句、勾、包&#8221;等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14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安徽省阜南县&
5480 小时&
众人拾柴火焰高,热烈欢迎大家讨论字形结构,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咱们一块儿继续来&#8220;说文解字——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8221;。
&#8220;囊&#8221;字字形结构的对话三百卷生:&#8220;囊&#8221;字究竟是什么结构?请您具体分析一下,好吗?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什么,下边是什么?是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下边是什么?还是有其他说法?请教了!
也说&#8220;囊&#8221;字的字形结构(一)&
&&#8220;囊&#8221;字,从古(汉&#183;许慎)至今,都认定为形声字:上7画为X字(注:字盘无此字)省形,下部为&#8220;襄&#8221;字省声。一个形声字,又省形,又省声,两大部分剩下的更只是符号了。这么一来&#8220;囊&#8221;到底属什么结构呢?令怡老师也未作明确的回答。
(二)我看,第一,&#8220;囊&#8221;既肯定为形声字,那么认其为上下结构当不致成大笑话,说我是字盲。第二,为方便小学生识字、写字,把&#8220;囊&#8221;说成是上中下结构也无妨,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变通吧。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材中,不是有一类&#8220;整体认读音节&#8221;吗?它就是一种变通的处理,国颁《汉语拼音方案》`就没这名堂,可有了它就很方便教学了。
(三)在小学的字形教学中,字形结构难分难解难定的,还不止&#8220;囊&#8221;字(插说:我读初中时,《动物学》课老师干脆把&#8220;囊&#8221;字自简为&#8220;中字上边加一横&#8221;,实乃无奈之举)。所以,我以为当找不到依据时,某字属什么结构,能自圆其说也未必不可,但应以有助学生&#8220;识、写&#8221;为准,胡说八道当然不行。说一则笑话:学生问,&#8220;鱼与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8221;老师答:&#8220;鱼,小溪小河里的鱼;渔,大江大海里的鱼。&#8221;这就叫教学中的胡说八道了,不可。此类难分难解难定结构的字,千万别进入试卷,以免争论不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浩生三百卷生:
&黄老师的意见非常中肯!& &
查了一个资料,左民安先生的《细说汉字》。此书中有关&#8220;囊&#8221;字的部分说:&#8220;三十年前共辛苦,囊萤曾寄此烟岑。&#8221;这个&#8220;囊&#8221;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很像一个扎住口的大口袋,口袋里装着两只贝。金文的形体,更像一个大口袋,里面装了一只贝。小篆的形体,像两头都扎住的大口袋。口袋里面的字通&#8220;襄&#8221;,表声。(原书有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图)再查《说文解字》,黄老师所说的那个X字的解释为:&#8220;橐也,从束圂声。&#8221;&#8220;束&#8221;字的甲骨文正像一个两边都扎口的口袋形。&#8220;橐&#8221;的解释为:&#8220;囊也,从束石声。&#8221;而且&#8220;囊&#8221;字上部分中X字省过的部分就是&#8220;束&#8221;的上半部分。看来,&#8220;囊&#8221;字上边的&#8220;中&#8221;上加一横和&#8220;冖&#8221;(秃宝盖)合起来原来是大口袋形,就是&#8220;束&#8221;的上半部分。这样,&#8220;囊&#8221;字可以这样分析字形结构:1&&根据字源,上下结构,上边是&#8220;中&#8221;上加一横和&#8220;冖&#8221;,下边是&#8220;襄&#8221;去掉&#8220;亠&#8221;。2&&根据现代汉字字形,上中下结构,上边是&#8220;中&#8221;加一横,中间是&#8220;冖&#8221;,下边是&#8220;襄&#8221;去掉&#8220;亠&#8221;。较之前者更好记忆。其实,分析字形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字形,帮助安排写字的间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方便学生记忆字形出发,既不按上下结构分析,又不按上中下结构分析,按五个部分这样说&#8220;囊&#8221;字呢?
&#8220;中&#8221;字上边插一横,下连一个秃宝盖,下面并列两个&#8220;口&#8221;,三横两竖不能错,半个&#8220;衣&#8221;字在下边。指导写字时也按这五个部分来安排间架,可以更好地写好&#8220;囊&#8221;字。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看来,对一些像&#8220;囊&#8221;这样比较难以分析字形结构、记忆字形的字,如&#8220;禽、兽、蔓、襄&#8221;等,做具体分析,也像这个办法来进行教学,要比那样死记xx结构有利于记忆字形,有利于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和素养。汉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的,具有灵性的。分析字形结构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这一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为也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这一特点。问题在于我们太习惯于统一的标准答案,太习惯于一个模式的识字写字教学和考试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从这种死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讨论&#8220;囊&#8221;字究竟是什么结构的意义所在。岭东人:& &
支持三百卷生老师的意见。教学,尤其是面对接受启蒙的小学生的教学,可以灵活些,踏踏实实些,实实在在些。&#8220;务实求真&#8221;是小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由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想到每当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着想。把&#8220;囊&#8221;字分析为5个部分,学生不就记住了吗?&#8220;为学生着想&#8221;&#8220;让孩子学有所得&#8221;&#8220;教学要实实在在的&#8221;,这些都不是空话,也不是虚话,是可以落实的。这是语文教师的本分
[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1& &&
&一些汉字的字形分析存在着不同意见。我这里陆续说说自己的看法,算是&#8220;例谈汉字字形结构&#8221;。&&&#8220;喜、嘉、善&#8221;究竟是什么结构?&
&&&&#8220;喜&#8221;字是什么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 && & 一种意见说&#8220;喜&#8221;是上下结构,因为
&#8220;喜&#8221;是由&#8220;壴&#8221;&#8220;口&#8221;两部分组成的会意字。甲骨文、金文&#8220;喜&#8221;的上部&#8220;壴&#8221;像鼓形,和下部的&#8220;口&#8221;合起来表示闻鼓乐而开口欢笑,也就是欢悦、喜欢的意思。再说,&#8220;喜&#8221;和&#8220;嘉、鼓、彭&#8221;等字一样,都有偏旁&#8220;壴&#8221;。所以,&#8220;喜&#8221;和&#8220;嘉&#8221;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 &另一种意见认为,按书写的间架结构分析&#8220;喜&#8221;是上中下结构。还以&#8220;善&#8221;字为左证:&#8220;喜&#8221;和&#8220;善&#8221;一样,中部和下部分别是点撇横和&#8220;口&#8221;。&
&&&不过&#8220;善&#8221;字的字源不支持这种意见。《说文解字》中的小篆&#8220;善&#8221;是&#8220;羊&#8221;的一竖从两个&#8220;言&#8221;中间穿过,还收入了另一个篆文,是上&#8220;羊&#8221;下&#8220;言&#8221;。&#8220;说文&#8221;解释说:从两个&#8220;言&#8221;组成的字从&#8220;羊&#8221;,是会意字,表示羊咩咩地互相争着叫。古时人们认为羊是善良、吉祥的动物,羊争着叫自然是吉祥的意思。所以按字源分析,&#8220;善&#8221;却是上下结构的字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分析的依据不同。&
&&&我们最常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两种方法。字源分析法又叫造字分析法,它追溯字源,着眼于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字理,为理解字义、认读字音、辨明字形提供了线索。书写分析法又叫字根分析法,它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的笔划组合方式和部件的间架位置,有助于书写的正确与工整。&
&&&中师教材《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里有关汉字结构的内容,是分为两个部分说的。一个是在讲汉字字形时,从识字的角度把汉字字形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字源分析法。另一个是在&#8220;汉字的书写&#8221;中讲汉字的间架结构时,把汉字结构方式划分为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八种,依据的是书写分析法。这是从写字的角度来说的。&
&& &两种方法的分析角度不一样,于是一些字就可以分析为不同的结构。& & & && &我们应该怎么办?& &&
&语文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许多问题都是多元解读的。语文不是数学,不可能都是1+1=2,少有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唯一正确。我们应该承认字形结构分析存在不同意见的合理性,不要非争一个你对我错。许多字典对一些字的结构都有不同的分析,我这里有四本字典就是这样。例如&#8220;豆&#8221;字,有一本划归独体字,两本划归上下结构,一本却划归上中下结构,它们各有个的依据。这些字典的编写者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并没有否认别人的不同划分。所以,只要依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共存,这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
&& &&#8220;喜、嘉、善&#8221;三个字分析为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都正确。[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6:46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2说&#8220;鼎&#8221;道&#8220;老&#8221;半包围& &
&#8220;鼎、老&#8221;两个字的字形结构也有分歧意见。& &
先说&#8220;鼎&#8221;字。从字源说,甲骨文和金文的&#8220;鼎&#8221;字都像一种炊具——鼎,是个象形字。难怪一些人认为它是独体字。& &
还有人认为&#8220;鼎&#8221;是上下结构。他们说:组成&#8220;鼎&#8221;字的&#8220;目&#8221;和剩余的部分不是一上一下吗?& &
不过许多有字形结构解释的字典,如傅永和主编的《汉字属性字典》(语文出版社出版)、李行健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商务馆小学生字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都把这两个字归为半包围结构。&
我们面对的是现代汉字呀。楷体字&#8220;鼎&#8221;好像是上下两部分不相接,但是再仔细看看,&#8220;目&#8221;被剩下的部分左下右三面包围着,这和&#8220;画&#8221;字的情况是一样的,应该是半包围结构。教学中分析为半包围结构,重点用间架和笔画记忆除去&#8220;目&#8221;的部分,学生好记,也可以帮助把字写好。和&#8220;鼎&#8221;字一样,有些人也认为&#8220;老&#8221;字是独体字。他们的依据是,甲骨文&#8220;老&#8221;字像一个披着长发、弯腰驼背的老人,面向左,手拄拐杖,也是个象形字。也有人认为&#8220;老&#8221;字是上下结构。可是问题来了。《汉字部首表》中的&#8220;老&#8221;部有个附形部首&#8220;耂&#8221;,看起来&#8220;耂&#8221;是个偏旁呀,所以许多字典都把&#8220;老、考、孝、者&#8221;划归半包围结构。不过,《小学生规范字典》却把&#8220;老、考&#8221;划归半包围结构,把&#8220;孝、者&#8221;划归上下结构。《说文解字》说:&#8220;孝&#8230;&#8230;从老省从子,承老也。&#8221;就是说小&#8220;孝&#8221;是个会意字,由&#8220;老&#8221;(省掉&#8220;匕&#8221;)和&#8220;子&#8221;组成,表示子女供奉老人。金文&#8220;者&#8221;的字源不太清楚,有一种说法是指甘蔗,与&#8220;老&#8221;无关。这些可能是把&#8220;孝、者&#8221;划归上下结构的依据吧。我觉得,&#8220;老、考、孝、者&#8221;这几个字都划归半包围结构为好,好记,也可以帮助写好。[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0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3&#8220;肃、隶&#8221;都是独体字& &&
&最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常用独体字规范》,收入了256个独体字。这里分几次说说几个独体字。先说&#8220;肃&#8221;和&#8220;隶&#8221;。& &&
&&#8220;肃&#8221;的繁体字是&#8220;肅&#8221;,金文和篆文都像一只手拿着书写工具(肀)认真地描画一幅图案的样子,本意是认真、严肃。繁体和简体的&#8220;肃&#8221;字,中间都有一长竖贯穿上下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是独体字。& &&
&&#8220;隶&#8221;是&#8220;逮&#8221;的初文。篆文&#8220;隶&#8221;是&#8220;又&#8221;&#8220;尾&#8221;会意,&#8220;又&#8221;是上面把&#8220;屮&#8221;横放的部分,像一只手;&#8220;氺&#8221;像动物的尾巴,合起来表示从后边抓住了尾巴,本义是逮。&#8220;隶&#8221;字中间的&#8220;亅&#8221;贯穿上下,形成了一个整体,是独体字。& && &像这样的独体字还有&#8220;串、事、秉&#8221;等。& &&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独体字是一个整体的囫囵字。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4&#8220;斗&#8221;和&#8220;头&#8221;都是独体字& &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里有&#8220;斗、头&#8221;两个字。看它们的字形,这两个独体字不是一个整体的囫囵字。你看,&#8220;斗&#8221;和&#8220;头&#8221;都是两个部件组成的,而且两个部件分离,一点都不连接:&#8220;斗&#8221;是&#8220;十&#8221;右下包围着两点,&#8220;头&#8221;是&#8220;大&#8221;右下包围着两点。明明是半包围结构呀,那为什么说它们是独体字呢?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字源。甲骨文的&#8220;斗&#8221;字像一个长柄的大勺子形,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斗就和甲骨文&#8220;斗&#8221;字十分相像。&#8220;斗&#8221;本来是一种酒器。《史记》的《项羽本纪》里说:&#8220;玉斗一对,欲与亚父。&#8221;&#8220;玉斗&#8221;就是玉制的斗。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排列像一个大勺子(斗),人们就形象地叫做北斗。最初的熨衣物的用具也像斗,所以叫熨斗。&#8220;斗&#8221;能盛东西,于是引申为一种量具,过去粮食就是用斗量的。这些&#8220;斗&#8221;字都读dǒu。&#8220;打斗&#8221;的&#8220;斗&#8221;却读d&#242;u,是&#8220;鬥&#8221;的简化字。甲骨文&#8220;鬥&#8221;像两个人用手相斗,和大勺子形的&#8220;斗&#8221;不是一回事。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里说:&#8220;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的制定原则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8221;
&#8220;斗&#8221;是象形字,从字理上应该归为独体字。《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有不少字都是草书楷化而来的,如&#8220;专、书、东、乐、农&#8221;,这几个字都是由笔画组成的。&#8220;头&#8221;字是由繁体&#8220;頭&#8221;的草书楷化而来的。尽管&#8220;头&#8221;字是由两个部件组成的,但是和&#8220;斗&#8221;字相像,大概这些是把&#8220;头&#8221;归为独体字的原因吧。& &
[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5&#8220;习&#8221;和&#8220;石&#8221;不是半包围不少字典都把&#8220;习&#8221;字划归半包围结构。其依据是,&#8220;习&#8221;字是横折钩上右两面包着&#8220;冫&#8221;,和&#8220;司&#8221;字是一个类型。可是,《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8220;习&#8221;字归到了独体字。原来,&#8220;习&#8221;是&#8220;習&#8221;的简化字。甲骨文&#8220;习&#8221;是&#8220;羽&#8221;和&#8220;日&#8221;组成的会意字,表示鸟儿在日光下飞翔,本义是小鸟儿反复练习飞翔,引申为学习、练习、复习的意思。简化字&#8220;习&#8221;只取了&#8220;習&#8221;上边&#8220;羽&#8221;的一半,甲骨文&#8220;羽&#8221;像两片羽毛,&#8220;习&#8221;也就是一片羽毛,自然要归为独体字了。这就叫做&#8220;尊重字理&#8221;。&#8220;司&#8221;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8220;司&#8221;字是人的嘴巴形&#8220;口&#8221;的右上方是一个手指向上又左弯的右手,表示发布命令。难怪《汉字属性字典》(傅永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把&#8220;司&#8221;字归为独体字,但是又有谁能把&#8220;司&#8221;字的横折钩和一横看成是一只右手呢?于是《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等许多字典把&#8220;司&#8221;归为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也没有规定&#8220;司&#8221;字是独体字。这也是&#8220;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8221;。&#8220;石&#8221;字是由&#8220;丆&#8221;和&#8220;口&#8221;两个部件组成的字,应该和&#8220;右、左、有&#8221;一样,是半包围结构。但是&#8220;石&#8221;字不是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8220;石&#8221;字归到了独体字。甲骨文&#8220;石&#8221;像山崖(厂)下有个石块,是个象形字。再说,现今的&#8220;石&#8221;字上边的部分有没有写成&#8220;厂&#8221;,以这个字形来说划归独体字有道理。甲骨文&#8220;右&#8221;就是&#8220;又&#8221;,像一只右手,没有&#8220;口&#8221;,本义是右手。后来,&#8220;又&#8221;专门当&#8220;再、更&#8221;的意思,于是金文给&#8220;又&#8221;加了个&#8220;口&#8221;来表示右手。甲骨文&#8220;左&#8221;像一只左手,没有&#8220;工&#8221;,后来金文加了表示工具的&#8220;工&#8221;成为&#8220;左&#8221;。这样一来,现代汉字的&#8220;左&#8221;和&#8220;右&#8221;自然是半包围结构了。[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7:10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6说说&#8220;坐、爽、乘&#8221;的结构&#8220;坐、爽、乘&#8221;是什么结构?有些人把这三个字划归独体字,我们心里总有些疑问。独体字是个囫囵字,不可以再分的,可是它们并不囫囵呀。&#8220;坐&#8221;字明明是&#8220;人、人、土&#8221;三个部分组成的,而且互相分离;&#8220;爽&#8221;字明明是&#8220;大&#8221;的以便挂两个&#8220;乂&#8221;;&#8220;乘&#8221;字更是把&#8220;北&#8221;分成两半挂在&#8220;禾&#8221;两边。再看看字源。&#8220;坐&#8221;是二&#8220;人&#8221;对面坐在&#8220;土&#8221;上,是会意字。甲骨文的&#8220;爽&#8221;字像一个正面人形&#8220;大&#8221;,双臂下有&#8220;火&#8221;,表示明亮,也是会意字。&#8220;乘&#8221;字更形象,甲骨文和金文的&#8220;乘&#8221;还是会意字,都像一个人&#8220;大&#8221;站在&#8220;木&#8221;上,表示乘于其上的意思。小篆的字形变了,下部还是&#8220;木&#8221;,上部的人形却变得不像了,不过另有两只脚形分别踩在树枝上。楷书&#8220;乘&#8221;,一撇大概就是那个人形变的,&#8220;北&#8221;分两边是那两只脚形变来的。看来也不是囫囵字。早有学者就把它们划为特殊结构,我们也划归特殊结构吧。不是吗,他们的结构也够特殊了。特殊结构的字不多,常见的还有&#8220;乖、承、巫、幽&#8221;等。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主题升级扩大,欢迎大家提出有关汉字形、音、义方面的疑问,共同讨论![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8:39 编辑 ]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偏旁、部首,&&形旁和声旁偏旁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单位。旧称合体字左为偏右为旁,今不论左、右或上、下统称偏旁。(据GF0012—2009)偏旁是由部件组成的。组成偏旁的部件有不同的情况。许多字的偏旁本身就是一个部件。如&#8220;视&#8221;字由偏旁&#8220;礻&#8221;和&#8220;见&#8221;组成,&#8220;礻&#8221;和&#8220;见&#8221;都是一个部件。&#8220;香&#8221;&#8220;病&#8221;&#8220;闭&#8221;&#8220;围&#8221;等字也都一样。也有许多字的某个偏旁是有几个部件组成的。例如&#8220;想&#8221;的上偏旁&#8220;相&#8221;由&#8220;木&#8221;&#8220;目&#8221;两个部件组成。&#8220;部&#8221;的左偏旁&#8220;咅&#8221;由&#8220;立&#8221;&#8220;口&#8221;两个部件组成。&#8220;检&#8221;的右偏旁&#8220;佥&#8221;由&#8220;人&#8221;&#8220;一&#8221;&#8220;●&#8221;&#8220;一&#8221;四个部件组成。有的字的偏旁更复杂。例如&#8220;熟&#8221;的上偏旁&#8220;孰&#8221;可以拆分为两个部件&#8220;享&#8221;和&#8220;丸&#8221;,&#8220;享&#8221;还可以拆分为&#8220;亠&#8221;&#8220;口&#8221;&#8220;孑&#8221;三个部件。&#8220;避&#8221;的上偏旁&#8220;辟&#8221;可以拆分为&#8220;█&#8221;和&#8220;辛&#8221;,两个部件,还可以分别再拆分为&#8220;尸&#8221;和&#8220;口&#8221;、&#8220;立&#8221;和&#8220;十&#8221;。部首部首是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含有同一部件的字,在字集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例如:木——松、柏、杨、架、杏、林、相。(据GB/T12200.2—1994)《汉字部首表》规定了汉字的部首及该表的使用规则,主部首共201个,附形部首100个。主部首是有不同写法的部首中具有代表性的书写形式。附形部首是附属于主部首的书写形式,有繁体(如門、貝、馬)、变形(如刂、氵、辵)和从属(如●、曰、█)三种。(据GF0011—2009)(注意:这里的●是&#8220;风&#8221;的外框;█是繁体&#8220;興&#8221;上边的两侧部件合起来的一个部首)部首和偏旁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在合体字中,部首绝大多数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这是因为这些部首是从偏旁中归纳出来的,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很多偏旁没有做部首。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声旁是和形声字有关的两个概念。形旁也叫形符、义旁(意旁)、义符(意符),指形声字中跟字义有关的偏旁,如&#8220;种&#8221;中的&#8220;禾&#8221;,&#8220;花&#8221;中的&#8220;艹&#8221;,&#8220;病&#8221;中的&#8220;疒&#8221;,&#8220;圆&#8221;中的&#8220;囗&#8221;。形旁在造字时用来表示字义的类属。声旁也叫声符、音符(音旁),指形声字中跟字音有关的偏旁,如&#8220;球&#8221;中的&#8220;求&#8221;,&#8220;岗&#8221;中的&#8220;冈&#8221;,&#8220;速&#8221;中的&#8220;束&#8221;,&#8220;闻&#8221;中的&#8220;门&#8221;。声旁在造字时用来表示全字的读音。由于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现在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表示近似的读音,有些则看不出来了。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
主要部首表意归类
一、表示人
尸 大 立 士 母
二、表示人体器官及其动作
月(肉) 骨
三、表示语言或心理活动
口 讠(言) 音 曰 忄 心(?)
四、表示上肢及其动作
又 爪&&手(扌?) 寸 廾 攵 攴 殳
五、表示下肢及其动作
止 夂 彳 辶廴 足 疋(?) 走
六、表示房屋或宫室
广 宀 穴 门(門)户 厂 高七、表示丝麻皮革及其制品纟 糸 系 衣衤 巾 皮 革韦(韋)八、表示工具或武器及其使用刀 刂 斤 戈矛 弓 矢 耒 舟
车(車)九、表示器皿皿 酉 缶 瓦 豆 角 斗 鬲 鼎
金(钅) 王(玉) 贝十、表示天文或天气日 月 夕 风雨
气十一、表示地理土 山 石 田&&左阝(邑)
右阝(阜)十二、表示水火水(氵氺) 冫 火&&灬十三、表示植物及其制品艹 屮 竹(?) 木 禾 米麦 黍 瓜
食(饣) 酉十四、表示动物偈语动物有关的东西牛 马 羊 犬犭 豕 豸 鹿 鸟 羽 毛 隹 鱼 龙 虫 龟
黾() 鼠 虍
十五、表示神鬼祭祀示(礻) 鬼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字是什么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