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分离的作用?

您的位置: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C、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阐述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环境条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环境条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摘要】:土壤微生物是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指标,土壤质量的变化可对土壤微生物产生重大的影响。植被、土壤利用方式以及施肥、耕作、灌溉等农业管理活动等可能对土壤环境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本文还简单叙述了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如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法,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将这些方法综合使用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学信息,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硝化作用是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水分、pH值、有机质含量、含氮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等。
本文以海南琼中西部乌石农场的天然次生林、桉树林、橡胶园和香蕉园土壤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分析显示,土壤利用方式由森林土壤转变为农业土壤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显著的变化。天然次生林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72h时的AWCD为1.02),功能多样性指数也最高,但是,当利用方式转变为香蕉林等农业利用后,由于农业管理措施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显著降低,功能多样性指数也降低。PLFA谱也显示与功能多样性相似的变化趋势,天然次生林共分离到47种磷脂脂肪酸,总PLFA含量高达78.41nmol/g,显著高于香蕉林等土壤(32种,总PLFA为27.18nmol/g)。真菌/细菌PLFA比值、G+/G-细菌PLFA比值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水解性氮、总钾、总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是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本文还研究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铁路沿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修建铁路对该地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可可西里地区铁路沿线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CLPP分析显示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相对较低(72h时的AWCD小于0.25),微生物生物量也较低。离铁路不同距离处,土壤碳源利用能力(功能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均无明显差异。
本文还以江西省境内长期施用氮肥和有机肥的种玉米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氮肥和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种玉米红壤的硝化势,且施用有机肥(OM、NPK+OM)土壤的硝化势高于施用无机氮肥(N、NPK)土壤的硝化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S154.3【目录】:
摘要6-7Abstract7-9第一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研究方法9-28 1.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9-10 1.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0-16
1.2.1 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0-11
1.2.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1-12
1.2.3 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2-14
1.2.4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14-15
1.2.5 其它影响因素15-16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6-28
1.3.1 传统培养方法16-17
1.3.2 BOLOG微平板法17-20
1.3.3 PLFA图谱分析法20-23
1.3.4 分子生物学方法23-28第二章 土壤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28-33 2.1 土壤硝化作用28-31
2.1.1 硝化作用28
2.1.2 硝化微生物28-31 2.2 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31-33
2.2.1 温度31
2.2.2 水分31
2.2.3 pH31-32
2.2.4 农业管理活动32-33第三章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45 3.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33 3.2 材料与方法33-35
3.2.1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33-34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34
3.2.3 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34-35
3.2.4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35
3.2.5 统计分析35 3.3 结果与分析35-42
3.3.1 土壤pH与养分含量35-36
3.3.2 土壤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36-39
3.3.3 土壤微生物PLFA图谱39-41
3.3.4 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41-42 3.4 讨论42-43 3.5 结论43-45第四章 青藏高原铁路沿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45-54 4.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45 4.2 材料与方法45-48
4.2.1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45-46
4.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46
4.2.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测定与微生物计数培养46-47
4.2.4 土壤酶活性测定47-48
4.2.5 群落水平生理图谱(CLPP)分析48
4.2.6 统计分析48 4.3 结果与分析48-52
4.3.1 土壤pH与养分含量48-49
4.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49-50
4.3.3 土壤酶活性50
4.3.4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50-51
4.3.5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51-52 4.4 讨论52-53 4.5 结论53-54第五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54-62 5.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54 5.2 材料与方法54-56
5.2.1 采样点概况及样品采集54-55
5.2.2 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测定55
5.2.3 土壤硝化势测定55-56 5.3 结果分析56-60
5.3.1 土壤的pH和养分含量56-57
5.3.2 不同土壤处理的硝化势57-58
5.3.3 不同培养条件对土壤硝化势测定结果的影响58-60 5.4 讨论60-61 5.5 结论61-62第六章 总结论62-63参考文献63-72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2-73致谢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琳;孙庚;吴彦;何奕忻;吴宁;张林;徐俊俊;;[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巨天珍;任海峰;孟凡涛;姚晶晶;王彦;王蒙;王继伟;张宋智;;[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朱晓玲;;[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黄晶心;高雁辉;杨璐;朱再玲;肖明;;[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邸宁;刘志民;马焕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刘佩勇;杜小敏;王升洪;陈颖;梅利民;孙海天;;[J];辽宁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张军民;;[J];北方园艺;2011年11期
袁英英;李敏清;胡伟;张静;赵兰凤;李华兴;;[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余丽;晏爱芬;;[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子山;;[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郑雪芳;刘波;蓝江林;朱育菁;车建美;苏明星;;[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黄可辉;黄振;沈荔花;郭琼霞;;[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查轩;黄少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黄进勇;周伟;;[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郑世学;喻子牛;姚俊;;[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彭仁;邱业先;汪金莲;;[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刘晓;宋世威;徐凤杰;王加强;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程凤;[N];科技日报;2011年
香红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周昆;[N];中国花卉报;2009年
吴泽志;[N];农民日报;2010年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
刘振钦?长春市食用菌研究会
苏占锋;[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王小波;[N];湖南科技报;2009年
邓媛雯;[N];深圳特区报;2006年
;[N];吉林农村报;2008年
冯国明;[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许琦敏;[N];市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玲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金裕华;[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姜海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焦志华;[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芦晓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陈汝;[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田亚玲;[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刘秉儒;[D];兰州大学;2009年
于涌杰;[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李玥;[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培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徐微;[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智卫;[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胡竞辉;[D];北京农学院;2010年
刘娟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娜;[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娄鑫;[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董斌;[D];浙江大学;2011年
高雪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董晓伟;[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微生物分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