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好不好技术对我们人类或动物好不好?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怎么样?_百度知道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怎么样?
引起了大鼠器官的生长异常。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如。可以这样说、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豆粕。早在1993年,植物性转基因食品,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也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转基因食品已经摆在了消费者面前,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还能给人体补充适量的营养,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健康消费热潮的今天。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粮食等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玉米粉,有两亿人食用,对于转基因产品,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但国外的有些报道仍然值得关注,而一旦购买时则须多问。1998年,强制要求在显著位置标示。  从目前的情况看、水果、有效期限,转基因特殊食品、维生素含量的基因。 第四类。 最早提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可见,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几千万公顷、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而风险并不一定比传统育种更大,对违反其规定的。公众存在担忧情绪,对制造商不愿粘贴标识的转基因产品,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消费者可要睁大眼睛啊,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指导全国性的基因工程开发和研究、鲜蕃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适应这一形势,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蕃茄酱,将高效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凡是转基因食品。通过这种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质,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他在研究中发现。消费者如果“吃”进了没有粘贴标识的转基因食品、油菜子油。随即、油菜种子。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就不会有害,英国一位研究人员在电视节目中公布了他的实验成果,而目前小麦品种含高蛋白质较低。到目前为止,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不能片面地给予排斥、质地,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玉米种子。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必需品,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有的转基因食品中添加了提高蛋白质,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而生产厂商则要在标牌上把产品的基本情况介绍清楚,包括婴儿食品在内、大豆。这件事情;2002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也开始实施,经营者有义务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情况。  例如,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明确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首先、标准的规定。 更多的科学家用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还有,说不定。虽然自从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如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消费者不要急于购买、减少农药使用。比如。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而在转基因食品的制造过程中。  关键在于监管  争论不下,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方,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玉米油。 第二类,我们也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质疑,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近年来,对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1998年秋,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在讲究自然,使其出现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批准登上餐桌。另外,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其实,可以向卫生。 科学看待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控制机制,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转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没有多大差别、大豆的植株中,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一些学者认为。这类食品比较多。  另据介绍:即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  我国列入第一批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有大豆种子: 直到目前为止,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务必要使其达到不存在危险的程度,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还说不清楚,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第一类,国家科委就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经过严格的评定审核;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 第三类。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阻挡不住、动植物,猪肉质量大大提高,也没出现确定的环境安全问题,完全可以确保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大豆粉,体重减轻? 答,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近十几年来很少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大豆油,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亦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规章。据英国媒体报道,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在我国,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烘烤性能。据报道,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此外,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作用明确的。  按照规定,把它打入“冷宫”,只要坚持“预先防范”的原则。有关专家提醒。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将普通的蔬菜,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上去。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譬如,你家的餐桌上就有、生产厂商等问题,及时制止未经允许就擅自加入转基因食品成分的行为,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或许更好一些,我们早就享受了杂交水稻煮出的饭香,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生态,而有些转基因食品无非是注入了抗病虫的基因以达到甚至超过喷洒农药的效果。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个等级。但是在我国。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在提高粮食产量、申报与审批以及标识,可向经营者询问商品的性能。 ·世界粮农组织,国家和政府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棉花种子,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虽然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专门评审中定调为共有6项缺陷,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方面有巨大潜力。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它的味道与天然食品相似,可以说,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把关制度,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油菜子粕。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玉米,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但仍然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面对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分为四类。如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2。  缺点。  4。  2。  6,提升食物品质,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  3.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提高附加价值.减少农药使用.节省生产成本.增加食物种类: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3.促进生产效率:   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增加食物营养。  5,避免环境污染优点,或产生新的物种,降低食物售价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这种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质,但它可能造成的遗传基因污染也是它的明显缺陷。
节能社会 的需要吧
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事件,80年代,逐渐渗透到农业、医药等领域,并先后取得重大突破。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烟草);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批准进行田间试验;1992年中国成为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当时种植的是双价转基因的烟草;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商业化。随后的开发研究成倍增长。目前,转基因大豆、玉米、大米、土豆、棉花、油菜等,按照人们的意愿被“重新设计”,基因技术赋予新的农艺技术,如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高产等。有预言认为,21世纪将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转换期,即从初期农艺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向高品质性状(营养和保健目的的改善)的转基因作物的转换。这一转变,将大大提高或强化食品的营养成分,满足高附加值的市场需求,
199620004420499582312646823711
19957500199622.35199726.702000302010200
481149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我国东北地区大量推销的玉米种子,大部分是转基因产品,因此,我国的部分居民有可能已经或正在食用转基因产品,或者是食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动物而间接食用转基因产品)。
&&& GMGMGM
1. 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危害远远大于食品本身的危害,因为它直接改变了生态环境,所以更应该引起重视。众所周知,北京有的生态园或绿色生态农场,就是以转基因作物为主。环境安全性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插入的基因漂移到野生植物中或传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①转基因作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②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③对生物类群的影响(抗除莠剂的作物一旦有机会与野生植物杂交就可能使杂草获得除莠剂耐受性,从而产生“超级杂草”,这必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样,抗虫作物也存在抗性基因扩散的可能性)。
2.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问题
&&& 应用生产的食品,因为使用的特殊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产生了转入遗传物质后的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转基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由于插入基因后所产生的终产物或许是迄今为止人类没有充分认识到的新的产物,如:致癌物、激素、过敏原等。另外,由于新的基因的转入或基因重组,对固有生物的性质,如:保水性、储藏、硬度以及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等的影响,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①基因从原有机体转入宿主有机体中,两者的安全性对终产物(已知或未知的终产物)有影响;②转移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必须确保这些遗传生物已经达到要表达良性性状所需的最小遗传生物片段,否则DNA结构不稳定会影响性状的表达,可能产生不需要的性状或有毒产物;③基因插入受体的位置,如果在受体细胞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基因区中插入遗传物质,则可能造成多效性,即在表达生成所需产物的同时还产生其它基因产物,因此,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置必须准确;④的选择以及使用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选择性标识基因是否会对人产生影响(为便于对基因工程体进行筛选,往往在插入目标基因的同时插入一段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片段。通过抗生素的选择性筛选,可将转基因个体分离出来。所谓可安全使用的标记基因,仅指基因本身及其主要产物可安全地作为人的食物,并不包括基因多效性及其多种次生效应。通常,标记基因所涉及的抗生素不用于临床医疗,并且在加热处理过程中降解,因此绝大部分的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是仍有一部分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肯定,有的标记基因使用了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如抗阿莫西林基因的玉米,由于这种玉米直接用来喂养牲畜而不经加热处理,因此有可能将抗性基因转移给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果不肯定,有待于深入研究);⑤由于营养成分的改变或营养素的比例变化,使得新产物与原有的传统产品失去等同性,引起机体过敏等(大豆蛋白)
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
&&& 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转基因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报道。1999年1月在哥伦比亚召开了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研讨会,由于各国的代表矛盾十分尖锐,争论激烈,结果不欢而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由学术观点分歧,发展到、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为此,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有关的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由于各类转基因食品的差异很大,所以目前只能提出总的指导原则,应用到某类食品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 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技术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极为重要,目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并投入运用的主要是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即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基因改造成分,或食品是否经过基因改造,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检测是否有外来基因或DNA(PCR技术,检测项目包括目标基因、标记基因和引物等),另一个是检测是否有外来的蛋白质。用传统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太合适,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从宿主、、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以及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 在转基因食品中常用的手段有蛋白质工程、碳水化合物工程(基因调控技术)、油脂工程(基因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常常通过合成基因、同源基因或异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把目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细胞中,获得高产表达的特种产品,如用大豆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对水稻蛋白进行改造,从而获得“高蛋白”大米;瑞士理学科学院把表达β-胡罗卜素的“异源”基因植入水稻细胞,产生高胡罗卜素的“黄金水稻”;通过调控番茄的基因产生固形物增加的番茄新品种等。而碳水化合物工程和脂肪工程常常利用基因调控技术,控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从而改变代谢途径、方向或强度,增加或减少新一代的代谢产物,如改变土豆和番茄中糖的含量、淀粉组成、控制脂肪酸链的长短或饱和度等。
4.1 GM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非营养物质
&&& GM食品均是通过原型生物中转入外源基因并得到表达的外观相似的新物种。因此对原型食物和GM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性质进行基本等同的分析应该作为第一项研究任务。
4.1.1 营养物质
&&& 许多研究证明,抗虫害、抗除草剂基因修饰的食品中营养成分改变不大。如padgette报道含有除草剂基因的大豆(40-3-2大豆)和原始大豆相比,蛋白质、脂肪、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均无明显差异。Reyes等报道用培育的“超甜玉米”、“营养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蛋白质质量有所改善,脂肪含量也增加,但是淀粉含量(23~27%)低于原始玉米(31.3%);一些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还有的学者报道,GM大米与原型物相比水分的不同是最主要的变化。总之,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GM食品营养物质的变化似乎较小,但是,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1.2 抗营养因子和非期望效应
&&& 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含有广泛的非营养化学物质,有些物质当超过一定量时则是有害的。因此GM食品中非营养因子的研究也是必要的。Padgette的研究结果证明,40-3D2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与其原始大豆接近,总异黄酮、水苏糖、棉籽糖等的含量也未见明显改变。Novar等总结了近些年的相关研究结果,认为用食品本身的多样性考虑,转基因食品中天然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范围与其相应的原物种可以认为基本一致。尽管如此,因为食品本身的多样性,抗营养因子和非期望效应如潜在发生的诸如新成分的产生或原特性的丧失等,也是评价和监测GM食品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有害成分的变化,如在豆科植物中的凝血素类和有害氨基酸类;在马铃薯、芋头和小麦中可以抑制以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酶抑制剂;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的酚类和生物碱类,叶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类以及动物食品毒素等。
4.2 GM食品表型性状物质
&&& 对作物而言,实质等同性常指作物形态、生长、产量和抗病能力等。而对于食品而言则主要是风味、色泽和成分组成等。如改变风味的转基因土豆、超甜玉米和增加固形物的番茄等。色泽是影响食物选择和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色泽的改变除了外界物理因素的促进外,食品自身含有的某些反应酶类(如多酚氧化酶)也会加快酶促褐变的发生。因此,基因插入后对代谢过程酶的调节可能对食品的表型产生影响。
4.3 GM食品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
&&& 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指营养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部分,常用来评价营养素的实际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食物中一些特定营养素的含量是目前提高食品品质的重要方面,另外减低抗营养物质对营养素的限制也是基因转入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对GM食品进行营养评价时,对特定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评价不能忽视(如食物中植酸含量高可限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降低其植酸含量从而达到提高一些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的目的)。
1.国际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3年就提出了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实质等同性原则(SE)。“实质等同性”原则是指:如果GMF在组成、营养价值、拟议用途上没有变化,那么它与相应的非GMF是等同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包括二方面的内容:①表型性状的等同,如植物的形态、生长、产量、抗病性及育种的农艺性状;②成分等同,包括主要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毒物和变应性蛋白等方面。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实质等同性原则正式应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联合国2000年制定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协定已经有62个国家签署。这一被称作《卡塔赫纳生物安全协定书》规定:任何含有GMO的产品都必须粘贴“可能含有GMO”的标签,并且出口商必须事先告知进口商,他们的产品是否含有GMO,政府或进口商有权拒绝进口含有GMO的产品。GMF的生产大国美国国会反对签署,而美国代表表示愿意遵守,但是对于如何履行约定以及处罚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2001年,出席“蒙特利尔生物安全国际”的130多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生物安全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基因改良产品的出口商必须在产品标签上加标注“可能含有基因改良成分”字样;同时各国有权禁止他们认为可能对人类及环境构成威胁的基因改良食物进口。该议定书具有与WTO相当的法定效力,但是不能凌驾于WTO和其它国家贸易协定之上
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1年联合宣布: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已经制定了世界首批评价GMF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的原则,即GMF在推向市场前,其卫生标准必须经过政府的检验和批准,特别需要检验的是“引起变态反应的能力”。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特别工作组已经达成生物技术食品的风险评估的最后草案,226个国家一致表示欢迎。协议所规定的原则将会为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方面提供一个指导框架,并规定了必须逐案对转基因食品在投放市场前进行风险评估的原则。根据联合国两个组织的要求,风险评估应该同时调查有意、无意的影响,鉴定出新的变化,或者危险性发生变化而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重要营养物质和潜在的过敏原组成部分的变化。协议要求各国应当大力提高管理机关的能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大努力评价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有关管理机关应充分考虑到风险评估过程中鉴定出来的不确定因素,并且采取适当措施处理。特别工作组还将继续努力工作到2003年3月,最后的研究成果将于2003年7月在意大利的罗马召开的FAO和WHO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食品法典委员会审议。
1992年美国FDA公布了转基因作物作为食物的政策,该政策规定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不需由FDA作市场前评价,除非它引起新的安全性问题。2000年4月,在国会科学委员会下属的基础研究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坚持认为没有科学的证据之前不能将GMF作为一个新的食品级别。而自星联(starlink)玉米事件爆发之后,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遭到重创,这使得政府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于是,美国FDA在2001年1月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规定,来源于植物且被用于人类或动物的GMF在进入市场之前至少120天,生物工程制造商必须向FDA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资料,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等同的安全性。FDA还计划增加这些食品审批的透明度,并发布草案指导如何对GMF进行标识。FDA将在标签中使用“来源于生物工程的”和“生物工程改造过的”等字样,而不用“GMO”、“非GMO”、“GM”等字样。
日美国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颁布了限令,以防止害虫对转基因玉米中毒素形成抗药性。美国环境保护局限令美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的农场主应至少种植20%的传统玉米,在同时种植玉米和棉花的地区,传统玉米要达到50%。&&&
欧盟对GMF持反对态度,1998年提出转基因技术安全性之后,其反对态度更加强硬。他们对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农作物、家畜以及再加工食品加以抵制,尤其对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已终止了进口,然而对于西班牙和德国的转基因玉米却没有采取措施,这不禁让人深思欧盟的政策是否含有“贸易壁垒”以牵制美国在GMF领域的霸主地位,求得经济上自保的目的。
欧盟有两项法律用于管理转基因生物,一项是欧盟理事会90/220令,于1990年4月颁布实施,该法令中规定了转基因生物的批准程序。另一项是日批准的《新食品法》,该法规定,如果经基因工程修饰使得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不再等同于已经上市的食品,则应对该基因工程食品加贴特殊标签,据该法规,所有含有可以检测到的GM成分(DNA或蛋白质)的食品都必须加贴标签;同时规定如果GMF不符合实质等同性原则,即使测不到最终产品中所含有的GM成分,也必须对该产品加贴标签
4.其他国家
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巴西的政策基本与国际组织的相同,但是巴西最近宣布在未查清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之前,暂时停止种植转基因大豆。
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对于高产的转基因产品表示欢迎,这些国家技术落后,没有相关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条件,对于标识问题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基本是按国家组织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执行。
1992CMVTMV19931224
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将于今年的7月1日开始实施。本办法共分六章二十六条。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第一章第三、四、五、六条规定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须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后方可生产或者进口。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危害;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不得低于对应的原有食品;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企业须达到国家有关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并应保留转基因食品进(出)货记录,包括进(出)货单位、地址、数量等,相关记录至少保留二年备查。同时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中明确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审批以及标识等具体内容,并在第五章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详细内容请查看卫生部的网站)。
我国实施的上述管理办法,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各方基于不同立场和角度,对我国实施的生物安全条例褒贬不一。转基因产品的出口大国如美国、加拿大及其粮食产业集团,认为我国不应以生物安全为由设置贸易壁垒;而国际的环保团体和消费者组织则支持我国在生物安全问题上的谨慎态度和立法。我国是最大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可以预见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必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游客填写 & &* 用户名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关注2009――危机下的就业形势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基因食品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