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电沉积量子点的一些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8.80 [8.0折][定价:¥36.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电沉积纳米晶材料技术
¥28.80 [8.0折]
查找同类商品
  本书主要汇集了现今国内外电沉积纳米材料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搜集和参阅了有关各类参考文献200余篇,其内容主要包括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制取方法和原理、纳米材料的特性以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纳米材料概述;第二章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第三章电沉积单金属纳米材料工艺、特性及应用;第四章电沉积单金属纳米复合镀层工艺、特性及应用;第五章电沉积纳米合金工艺、特性及应用;第六章电沉积纳米合金复合材料工艺、特性及应用;第七章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电沉积纳米晶概述;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电沉积单金属纳米晶及其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取方法、特性和应用;电沉积纳米合金及其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取方法、特性和应用;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其重点主要是介绍电沉积技术制备单金属、合金及复合镀层等纳米材料的方法、镀液性能和镀层的微观结构及特性以及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电沉积技术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业,如应用化学、电化学工程、腐蚀与防护及金属材料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纳米材料概述第一节
纳米材料的概念一、纳米尺寸二、纳米技术三、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一、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二、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三、影响电沉积晶粒尺寸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纳米晶材料的特性一、力学性能二、光学性能三、电学性能四、磁学特性五、半导体特性六、析氢催化特性七、耐蚀性能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一、电子显微分析术二、扫描探针显微术三、常用成分分析方法四、X射线衍射分析五、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参考文献第二章
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第一节
直流电沉积法原理一、在工艺上得到电沉积纳米晶的措施二、直流电沉积纳米晶的原理第二节
脉冲电沉积法原理一、脉冲电沉积的特点二、脉冲电沉积纳米晶的控制步骤三、脉冲电沉积纳米晶注意事项四、脉冲极限电流密度和直流的极限电流密度的关系五、脉冲电沉积纳米晶的优点第三节
复合电沉积法原理一、纳米复合电沉积的特点二、复合电沉积机理第四节
喷射电沉积法原理一、喷射电沉积的特点二、喷射电沉积的应用第五节
超声电沉积法原理一、超声波电沉积纳米晶的特点二、超声波电沉积机理第六节
电刷镀复合电沉积法原理一、电刷镀复合电沉积的特点及机理二、电刷镀纳米复合镀层的特点和应用参考文献第三章
电沉积单金属纳米晶材料工艺、特性及应用第一节
电沉积铜纳米晶材料一、电沉积铜纳米线二、电沉积铜纳米镀层第二节
电沉积锌纳米晶材料一、电沉积锌纳米镀层二、电沉积锌纳米线第三节
电沉积铁纳米晶材料一、电沉积铁纳米晶工艺及特性二、电沉积铁纳米线第四节
电沉积钴纳米晶材料一、电沉积钴纳米膜二、电沉积钴纳米线三、电沉积钴纳米颗粒第五节
电沉积镍纳米晶材料一、电沉积镍纳米镀层第四章
电沉积单金属纳米复合镀层工艺、特性及应用第五章
电沉积纳米合金材料工艺、特性及应用第六章
电沉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工艺、特性及应用第七章
电沉积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展望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铝黄铜基体电沉积Ni-P合金工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2.001页¥2.003页¥2.005页¥2.005页¥2.00 3页¥2.004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2下载券6页免费17页4下载券4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
铝黄铜基体电沉积Ni-P合金工艺|铝​黄​铜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材料保护990223
MATERIALS PROTECTION
1999年 第<font face="System" size="2" color="#卷 第<font face="System" size="2" color="#期 No.2 vol.32 1999
9902001 用电弧喷涂工艺沉积厚涂层――Karpov
D A.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58(英文)
  由于电弧喷涂涂层的残余应力高,因此其沉积厚度一般在0.2 mm左右,然而,工业应用则非常需要用厚涂层。叙述了用电弧喷涂技术在不锈钢、铜和其他样品上沉积1
mm厚的Be和Ti涂层,给出了有关涂层的密度和粘结强度的数据。
9902002 在Al-Si合金上等离子喷涂Ni-WC涂层的激光处理及涂层显微结构研究――Liang
G Y. J Materials Eng'g & Performance, )∶41(英文)
  采用激光束对等离子喷涂的Ni-WC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这种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硬度。在富Ni区域,具有非晶态结构部位的硬度最高,激光处理后的涂层不均匀。此外,还测定了Ni3Al,金属间化合物Cr23C6和(Cr、W)C的硬度。
9902003 用气稳风洞式等离子喷涂制备高硬度ZrO2涂层――Kobayashi
A.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97(英文)
  研究了采用气稳风洞式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大气压下制备高硬度的ZrO2涂层。试验表明,在喷涂距离短的情况下,ZrO2涂层的硬度非常高,在涂层的表面可以达到1
200 HV以上,且涂层的孔隙率也比传统方法喷涂的涂层要低得多。
9902004 大马力内燃机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Rastegar
F.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156(英文)
  高速氧燃料喷涂(HVOF)表面强化涂层,对于改进高能密度的内燃机用活塞环的性能具有突出的潜力。用磨损试验机及内燃机进行了不同涂层的磨损试验,开发出具有较好抗裂性的极致密的HVOF金属陶瓷涂层,具有这种涂层的活塞环的磨损率较镀铬活塞环降低15%~35%,缸体衬套(配对面)的磨损则比镀铬高1~3倍。HVOF涂层可替代电镀铬层,且比镀铬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其生产成本亦可望低于或等于镀铬。
9902005 钴-碳化钨耐磨硬质涂层――Lim S C. Surface
Engineering, )∶247(英文)
  采用镍基钎焊材料,在真空条件下将Co-WC复合粉末钎焊到AISI 410型马氏体不锈钢基体上,使用专门改制的圆柱-圆柱磨损试验机对钎焊涂层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含有(45~55)%Co-WC的涂层耐磨性能最好。介绍了钎焊的程序、磨损试验机的结构和典型的磨伤表面的形貌。
9902006 陶瓷火花塞的等离子喷涂涂层――Peoria I L.
美国专利, 5578349.
  提出了在陶瓷火花塞的部分表面上沉积耐蚀涂层的方法,包括将火花塞加以清洁、浸蚀,并放在转盘上。调节等离子喷枪至相应位置,进入喷枪的主气流速为1.7~3.4
m3/h,副气流速为0.14~0.85 m3/h;供给400~600 A电流使其产生非转移型等离子弧以维持两种气体点火而形成的等离子火焰。送粉气以20~40
g/min送粉速率将TaO2粉末喷入等离子焰流中,喷涂沉积出TaO2涂层。
9902007 在良好环境中进行热喷涂――Nicoll A R. Sulzer Techn
Rev, 1997(3)∶10(英文)
  对热喷涂技术的各种进展进行了评述,包括在完全封闭室内进行自动化喷涂、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方法、减少过喷的方法、提高涂覆效率等。还给出了热喷涂的噪音和粉尘等级的数据以及彩色金相图。
9902008 “绿色”表面精饰工艺:丝材金属喷涂――Groshart
E. Metal Fin, )∶46(英文)
  金属丝材热喷涂由于其有利于环境保护,正成为热门的涂层工艺,叙述了丝材喷涂、粉末火焰喷涂、丝材电弧喷涂和等离子喷涂以及高速氧燃气(HVOF)喷涂。介绍了实际的喷涂工艺和典型涂层,包括Co-WC、WC-CoCr、WC-NiCr、WC-Ni和Cr3C2-NiCr合金。
9902009 取代镀硬铬的环保型高速氧燃气喷涂――Surface
Engineering, )∶101(英文)
  用高速氧燃气(HVOF)喷涂工艺喷涂的Cr或Cr合金涂层完全能够取代镀硬铬,比较了电镀Cr层和喷涂Cr层(或Cr合金层)的断面组织,列表给出了两种涂层的宏观硬度、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典型的厚度范围、摩擦系数和磨损性能。试验表明,HVOF工艺能取代镀硬铬,可解决镀铬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9902010 Al-Si合金等离子喷涂NiCrBSi涂层的激光重熔――Liang
G Y.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121(英文)
  在Al-Si合金上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Ni-Cr-B-Si涂层,然后用5 kW的CO2激光器对涂层进行重熔,研究了表面、亚表面和界面处等不同部位重熔后涂层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成以及激光重熔区域的硬度分布与显微组织和凝固条件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在非晶态和单晶组织区域,重熔区的硬度最高。
9902011 等离子喷涂层激光重熔复合涂层的摩擦学行性――Sasaki
S. Surface Engineering, )∶238(英文)
  用等离子喷涂Ti-Ni合金、耐磨合金(Triballoy)、Mo-Cu和NiCr-Cr3C2合金涂层,用激光重熔处理。详细介绍了工艺方法,给出了不同涂层激光处理前后的金相照片,用球-板式滑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给出了各种涂层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报道了涂层硬度、残余应力、磨损深度及摩擦系数。实验表明,这种复合处理有助于改善涂层的均匀性和抗粘着磨损性能。
9902012 热喷涂角度变化对深层性能的影响――Leigh S H.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13(英文)
  研究了喷涂角度对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影响,以与基体呈50~90°分别喷涂NiAl和Cr3C2-NiCr,结果表明,喷涂角度影响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喷涂角度减小,即喷涂偏离垂直方向时,涂层的孔隙率增大。喷涂角度对Cr3C2-NiCr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但当喷涂角度减小时,NiAl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着喷涂角度减小,涂层的显微硬度、拉伸粘结强度和界面断裂韧性亦降低。喷涂角度影响涂层的原因为:溶滴的形貌、局部喷涂角度的变化、颗粒冲击到基体或先沉积颗粒上的动量变化。由于喷涂角度改变,涂层孔隙率变化增大,因而其力学性能的变化亦增大。
9902013 热障涂层(TBCs)的改性处理――Schmitt-Thomas
Kh G.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3)∶149(英文)
  热障涂层的失效原因主要为:热循环条件、氧化侵蚀以及在陶瓷涂层与粘结底层界面处粘结强度较低,涂层的失效主要发生在靠近面层与粘结底层的界面处。对传统的热障涂层,即在Ni基合金基体上喷涂MCrAly粘结底层和含7%(wt)Y2O3的ZrO2面涂层的双层涂层系统,提出了两种改性处理方法:(1)
用激光束对粘结底层进行仿形改性处理,以改善ZrO2与粘结底层界面处的应力分布,使之成为交变式应力分布;(2)
采用高速氧燃气火焰(HVOF)喷涂MCrAly粘结底层,以获得均匀的涂层,从而降低孔隙率。
9902014 在CeO稳定ZrO2热障涂层中增强Ce元素的迁移――Thornton
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3)∶112(英文)
  对用2.5%(wt)Y2O3和25%(wt)CeO稳定化的ZrO2热障涂层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热处理之前和之后Ce在ZrO2涂层中的空间分布。在新形成的ZrO2层中Ce的分布是均匀的,但在1
200 ℃加热就可能形成富Ce区域(倘若涂层在加热之前,没有在NiCoCrAly底层与基体之间剥落的话),这就意味着在ZrO2和粘结底层之间发生相互反应。在有吸氧剂存在和在真空中的试验证实,在1
100 ℃还原条件下,Ce在CeO稳定的ZrO2中的迁移增强。
9902015 改善镁合金基体耐磨耐蚀性能的热喷涂涂层――Weisheit
A. Metall, )∶470(英文)
  对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和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涂层与镁合金基体间的粘结强度,使用95/5镍铝合金涂层作中间层,能提高较薄涂层的抗蚀能力。喷涂NiCrFeSiB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蚀性能,但由于Mg与Ni存在相当大的性能差别,还必须采用特种方法使这种差别变得最小。
9902016 气体压力对氧化锆热障涂层热导率的影响――Mogro-Campero
A.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3)∶102(英文)
  用激光闪射法测定了空气等离子喷涂沉淀的7%Y2O3稳定ZrO2热障涂层的热扩散系数,厚度为0.5~0.6
mm的无基座试样被两面抛光,然后涂覆石墨。推导出的热导率值(如在1个大气压的N2气中,在200
℃时为1.5 W m-1*K-1)处于其他作者对这类涂层研究测得的范围内。在1个大气压气体中热导率增加的百分率,与在真空中相比约为10%;而在500
℃的N2中,则为7%(按有关文献的模型计算)。模式向高温外延时,气体压力的影响更显著,以至气体压力增大至10个大气压时,热导率可能会增加30%,且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小。
9902017 从太空技术到民用工业――Gale C. Product Fin,
)∶25(英文)
  长期以来,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燃烧室等领域的热喷涂技术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常规工业领域,如制动盘、内燃机喷嘴、电池盒体、催化燃烧室及其他汽车工业应用。
9902018 热喷涂及相关涂层方法的进展――Galvanotechnik,
)∶183(德文)
  瑞士Sulzer-Metco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金属喷涂工艺(SmartArc电弧喷涂工艺),提出了主要结果及有关装备。该公司还举办了“高速火焰喷涂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介绍了塑料模具制造用涂层技术(如PVD),用函数关系图示出了不同涂层的硬度,计算其效益。评论了其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大容量的等离子化工工艺和金属的激光热处理领域。
9902019 MCrAly粘结涂层――Praxair S T. 美国专利, 5652028.
  使用氧-燃料气作可燃气体的爆炸喷涂枪,喷涂热喷涂粉末制备MCrAly基涂层(M为Fe、Co、Ni中的任一元素)。混合物中的碳含量要足以使涂层中(3~80)%(wt)铬转化成碳化铬,即等于涂层中含有1%C。
9902020 金属喷涂与富锌漆复合防蚀涂层――J Protect Coat
Linings, )∶4(英文)
  美国联邦公路局授权,在腐蚀性海洋环境中对13种热喷涂和涂料涂层进行了5年现场试验研究,以评价其抗锈蚀与起泡性能,试验地点为海岛城的新泽西桥和南路易斯安那桥。试验结果表明,喷金属涂层加富锌涂料复合涂层系统性能最佳。13种涂层包括:2种高挥发性有机涂料系统,5种高固体含量的溶剂型涂料系统和2种水基涂料系统,1种粉末涂料和3种喷金属涂层(Zn、Al和Zn/Al)。
9902021 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MCrAly涂层的氧化行为――Brandl
W.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3)∶21(英文)
  开发出一种新的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工艺,用以优化MCrAly涂层的生产。用HVOF喷涂的MCrAly涂层分别在950
℃和1 050 ℃的空气及不同的氧化性气氛(人造空气、He-10%O2和He-10%人造空气)中进行恒温氧化,且氧化行为与真空等离子喷涂(VPS)涂层进行比较。在保持高的氧分压情况下,由于在HVOF喷涂时涂层中形成细散的Al2O3粒子,使两种氧化动力学不相同,即HVOF喷涂涂层的氧化速率比VPS涂层低得多。Al2O3可抑制元素在晶界扩散,因而氧化皮生长很慢,这种效应在高温下更突出。对喷涂态涂层和氧化后的涂层进行了检测。
9902022 热喷涂聚醚醚酮聚合物涂层的微观组织――Liao
H. Proceedings of 15th ITSC, 1998,25
  聚醚醚酮树脂(PEEK)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采用不同的热喷涂工艺包括大气等离子喷涂(APS)、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和传统的火焰喷涂(FS),制得了PEEK涂层。对该聚合物粉末颗粒在喷涂过程中的碰撞、变形、粘度、粘结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微观分析,用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涂层成分的变化及降热解情况。结果表明,使用传统的火焰喷涂工艺,只要正确选择基体预热温度和对涂层的热输入量,便能获得均匀致密结合牢固的最佳涂层效果。而另两种工艺用于喷涂聚合物涂层,则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以上邓世均译)
9902023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Yang
L X. TIMF, )∶131(英文)
  研究了超声波搅拌对化学镀镍层的结构、性能、沉积速度、显微硬度、磷含量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镀层的沉积速度和显微硬度分别提高了30%和10%,而磷原子含量则由10.49%降至8.39%,这些参数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镀层耐蚀性。应用超声波所得镀层具有明显的腐蚀特征,而不使用超声波的镀层在0.2
mol/L H2SO4溶液中具有钝态特性。
9902024 电沉积铜-锌-锡-三元合金――Miu W S. TIMF,
)∶137(英文)
  铜-锌-锡合金镀层随电解液成分、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等沉积条件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白色、金色、暗金色、粉红色等),研究了pH值、电流密度对镀层颜色和阴、阳极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pH值或电流密度都会增加镀层中锌含量,镀层颜色由粉红色向黄色变化。同时发现,阴极沉积按Sn、Cu、Zn到Cu-Zn-Sn合金的顺序进行,阳极在1.0
V发生溶解。采用该工艺可重复制备金色膜层,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9902025 电沉积Ni-W-B镀层及其耐蚀性――Steffain C P. J Mater
Eng Perform, )∶413(英文)
  开发了一种具有耐蚀和耐磨性能的Ni-W-B三元合金镀层,以替代对环境有害的镀铬工艺。电镀时采用碱性槽液和不溶性阳极,典型镀层含40%W和1%B,具有非晶态或部分非晶态结构,镀层的镀液分散能力、色泽均匀性和反光性能均优于Cr(Ⅵ)镀层。对比了Ni-W-B合金镀层、Cr(Ⅵ)镀层和化学镀镍层在盐酸、硫酸、氟硼酸和磷酸等多种酸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i-W-B镀层效果最佳。
9902026 Zn-Ni合金电镀层的特性――Marchandise D. Mater Tech,
~6)∶33(法文)
  研究了低合金钢上Zn-Ni合金镀层的组成、结构、形貌及内应力随电解液特性、电流密度、防脆断处理和铬酸盐钝化等工艺条件的变化关系。采用碱性电镀工艺,改变电流密度可获得含6%~10%Ni的二元合金镀层,镀层形貌不受防脆断处理的影响;采用酸性电镀工艺,改变电流密度可获得含10%~20%Ni的二元合金层,经防脆断处理后出现遍布镀层的裂纹。与碱性电镀工艺相比,酸性电镀工艺受电流变化的影响更大。指出了Ni含量和结晶结构的显著变化对已处理的复杂件可能产生的问题,即会影响Zn-Ni合金在腐蚀性环境中的防护性能。
9902027 新型碱性Zn-Ni合金电镀液――Roev V G. Proc AESF Annu
Tech Conf, (英文)
  多年来,钢上电镀锌层防蚀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汽车工业中,锌酸盐镀锌工艺用途很大,而碱性Zn-Ni(12%~31%Ni)合金镀层在获得最佳耐蚀性方面的应用也很诱人。本工艺介绍了与新型Zn-Ni(12%~31%Ni)锌酸盐电镀液相关的一些研究结果。在复杂工件上可获得厚度和含镍量基本恒定的Zn-Ni合金镀层,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结果和性能数据。
9902028 钢板表面防蚀、防氢脆Zn-Ni和Zn-Ni-SiO2复合镀层――Popov
B M. Proc AESF Annu Tech Conf, 1997(84)∶449(英文)
  应用Devanathan-Stachurski渗透技术研究了Zn-Ni和Zn-Ni-SiO2电镀层对渗氢的抑制,将铁上Zn-Ni、Zn-Ni-SiO2镀层的析氢和渗氢速度和裸铁、铁上镀锌层、铁上镀镍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铁基体上镀Zn-Ni层时氢的渗入显著减少,镀Zn-Ni-SiO2复合层时氢的渗入则将进一步减少。
9902029 提高铝合金耐蚀性的双波长激光束合金化――Liu
Z. J Laser Appl, )∶197(英文)
  通过激光表面合金化使铬进入铝基体,测试了2014-6T铝合金耐点蚀性能,提出了一种使用混合激发物激光和二氧化碳激光束进行处理的新工艺,使用混合激光束处理可提高原位供粉后的合金化均匀性。研究了实现这一工艺的工艺条件,讨论了激光处理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氧化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应用光学显微镜、SEM和能散光谱仪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处理后的试样在鼓气后的1
mol/L 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经激光表面处理的试样耐点蚀性能得到提高。
9902030 金属表面处理――Okumura S. 日本专利, .
  表面处理工艺为:将待处理金属作阴极,在含一种以上La、Ce、Pr、Nd、Sm或其混合物稀土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水溶液中电解,从而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主要由上述稀土氢氧化物组成的防蚀膜。溶液中可含一种带磺酸基的水溶性树脂(如磺酸基聚苯乙烯),勿需使用有毒的Cr(Ⅵ)或H2S即可获得优良的耐蚀性能,同时形状复杂的材料也能获得均匀膜层。
9902031 低摩擦焊料电镀层――Souza T R. 美国专利, 5667659.
  提出了一种镀锡、铅或锡-铅镀层的溶液和方法,镀层为共沉积了氟碳化合物的低摩擦焊料型镀层,可降低电器插头、插座间的插入力和摩擦腐蚀。氟碳化合物粒子粒径为0.1~1.0
μm,可将所得镀层的摩擦系数降至0.8或更低,镀层还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并可焊接。
9902032 蜂窝状微电极的制造方法和溶液中电化学测量用的电极元件――Kumasama
S. 日本专利, . ()
  将一对平行铅板固定于一块绝缘盘上,将一些带状电极沿两个铅电极相向连接,两块铅板中的一块上的带状电极至少应由Pt电极基体和除Pt以外的一种金属氧化物膜组成。金属氧化物膜由电极基体外的一种金属(如Al、Mg、Ti、Zr、Cr、Mn、Cu或其合金)经阳极氧化制得,在氧化物膜上固定一种功能性材料如催化剂、酶、抗原或抗体,许多功能材料均可均匀地固定在电极表面。
9902033 平板印刷盘底座制造――Matsuura M. 日本专利,
  铝制平板印刷盘底座经机械粗化、化学浸蚀、消光和在含HNO3或HCl的酸性电解液中电化学粗化,然后再进行化学浸蚀、消光和阳极氧化处理,两道消光处理后底座表面中心线的平均粗糙度为一次消光处理的0.9~1.5倍。此外,两道消光处理后表面平均点蚀坑尺寸为0.3~10.0
μm,0.3~6.0 μm的点蚀坑数占总数的80%以上,未浸蚀率不超过60%,处理后的印刷盘印刷性能得到提高。
9902034 用于焊接和冲压成型的罐头盒电镀锡钢板的制造――Ichiba
M. 日本专利, . ()
  具有闪晶部分和扁平部分的镀锡钢板用以下方法制得:(A)
在含苯酚磺酸10~40 g/L(与硫酸等当量)、Sn2+ 15~40 g/L、羟基苯酚0.5~30.0
g/L、H2O余量和无法去除杂质的电解液中,以10~50 A/dm2的电流密度对钢板进行阴极电解处理;(B)
不用熔融锌工艺而对钢板电镀锡。钢板底板和镀锡层间可具有一种以上的中间层如电镀层、合金化电镀层和钝化层,所得镀锡钢板可用于食品或饮料罐。用本方法可以较低成本制得具有高的压膜层结合力、快速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钢板。
(以上魏兆军译)
9902035 代镉镀层――Groshart E. Metal Fin,
)∶79(英文)
  讨论了代镉镀层,总结了镉镀层性能,如耐蚀性(尤其是耐盐雾性)以及镉镀层的电动势,介绍了可替代镉镀层的铝、锌及其合金镀层和应用方法、镀层性能。
9902036 用先进的技术替代铬镀层――Lindsay J. Plating &
Surface Fin, )∶24(英文)
  讨论了替代铬镀层的各种技术,包括镍钨硼合金镀层、镍碳化硅复合镀层和化学镀镍层等电镀层,真空镀膜有类金刚石膜(DLC)、PVD薄膜、新型燃烧CVD薄膜(火焰辅助沉积)以及热喷涂涂层。还讨论了无铬转化膜技术,包括用硅烷基树脂作转化处理液,采用CVD、电子束蒸镀和磁控溅射等获得转化膜。
9902037 铜镀层的内应力――Lange G. Metalloberfleche-technik,
)∶127(德文)
  讨论了酸性镀铜、氰化物镀铜和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的镀层内应力起因以及内应力类型(单层铜镀层可能同时存在各种类型内应力)。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镀层宏观应力,分析了镀层厚度与内应力的关系。
9902038 用氨基磺酸盐电沉积锌――Jayakrishnan S. Metal Fin,
)∶20(英文)
  测试了用氨基磺酸盐溶液电沉积锌时,沉积速率、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还进行了霍尔槽试验。讨论了pH值、浸泡时间对镀层铬酸盐转化膜形貌、膜厚以及锌溶解的影响,还分析了重铬酸钾浓度、硝酸银、硫酸铜以及甲酸盐、醋酸盐、溴化物等阴离子的作用。列表对比了影响镀层色泽和耐蚀性(浸入5%氯化钠溶液中)的主要因素。
9902039 丙三醇对钢铁件电沉积锌的影响――Galvani F.
Metal Fin, )∶70(英文)
  用电流稳态极化技术分析了丙三醇在各种浓度、阴极电流效率下以及搅拌条件下,对镀层厚度的影响。
9902040 电沉积光亮平整钴镀层――Berger V. Metalloberflchentechnik,
)∶86(德文)
  新开发研制的电沉积钴镀层溶液含(g/L):硫酸钴200、醋酸铵30、醋酸1、甲醛3、硫酸镉0.2。采用上述溶液电沉积的钴镀层光亮、平整,工艺参数:pH值为3.5~4.5、阴极电流密度6
A/dm2、沉积速率1 μm/min(阴极电流密度为5 A/dm2时),还介绍了槽液组分、镀层性能。
9902041 电沉积锡铅合金钎焊镀层――Doss S K. Plating &
Surface Fin, )∶38(英文)
  采用脉冲电镀技术,可获得厚度均匀、平整的锡铅合金钎焊镀层,用SEM分析了软熔前后锡铅合金镀层的形貌,测试了镀层硬度和粗糙度。
9902042 镍钨合金镀层的性能――Atanassov N. Plating &
Surface Fin, )∶67(英文)
  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对用氨基磺酸盐溶液电沉积镍钨合金镀层成分、电流效率和析氢的影响,分析了镀槽温度、pH值对合金镀层成分以及各种因素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用SEM分析了镀层进行腐蚀试验前后的形貌,测试了镀层腐蚀电化学曲线。
9902043 用旋转圆盘电极电沉积Ni-Fe-TiO2复合镀层――Yin
K M. Trans Ist Metal Fin, )∶35(英文)
  研究了用铜旋转圆盘电极电沉积Ni-Fe-TiO2复合镀层,分析了TiO2颗粒体积通量与溶液成分、旋转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Ni-Fe基体上获得高达90%的TiO2。还研究了金属对TiO2颗粒的吸附,结果表明,溶液中的Ti离子促进了Ni的沉积,同时抑制了Fe的沉积。用吸附等温线解释了以上现象,还提出了复合镀层沉积机理。
9902044 超薄多层金属镀层――Atanassov N. Metalloberfleche-technik,
)∶93(德文)
  研究了电沉积铜、硫化镍或铜、镍、锰多层超薄镀层,用SEM分析了镀层结构,给出了槽液成分,还研究了镍钨多层超薄镀层,测试了镀层动电位极化曲线。
9902045 铝基内燃机耐磨表面处理――Roehrle M D.
Aluminium-Praxis, 1997(1)∶4(英文)
  由于重量轻、传热好,铝硅汽车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但铝硅合金存在耐磨性较差的问题。电沉积“Nikasil”镀层,即一种镍-碳化硅复合镀层可以解决铝硅发动机耐磨性问题。
9902046 电沉积Cd-Te镀层――Hirato T. J Surface Finishing Soc
Japan, )∶190(日文)
  研究了用含镉氨络物、TeO2-3的氨-硫化铵电解液电沉积Cd-Te镀层,当阴极电位为-0.6~1.0
V、槽液温度75 ℃、电流密度为50 A/m2时,可获得多晶Cd-Te镀层,也可通过对室温电沉积得到的非晶态Cd-Te镀层进行热处理而获得多晶Cd-Te镀层。
9902047 酸性电解质电沉积钴镀层的择优取向――Maruyama
Y. J Surface Finishing Soc Japan, )∶68(日文)
  研究了用硫酸盐、硫酸盐/硼酸、氨基磺酸盐和氯化物等酸性电解质电沉积钴镀层,镀层基体为铜,电解质pH值2.0~5.0,槽液温度20~80
℃。用XRD测试、分析了镀层晶体取向。
责任编辑 詹小玲
(以上付江民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沉积量子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