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阳 高 铁 订 票 电 话 是 多 少

IIS Windows Server嵩山(五岳之一)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嵩山(五岳之一)
嵩山是道教五岳圣地之一,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岳嵩山君神。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在不到20平方公里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亿年和5.7亿年的三次构造运动的 ,其不整合接触面清晰,变质变形多姿多彩。在400平方公里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 、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 、 和 。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马杏垣教授的“重力滑动构造”理论,创立于嵩山,各种滑动在嵩山都有典型系统的显示。嵩山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受到世人青睐。观看嵩山五代地质,犹如翻阅一部地质史。嵩山地区的、、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象——“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嵩山的山体岩石复杂繁多,主要是石英岩岩层。经地质学家研究,嵩山的基底岩石形成于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们可能是那时候大量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石形成时,地球表面空气中氧气含量很少,可能同许多行星体的表面情况差不多,不适于生物生存。迄今为止,还没发现它们之中保存有当时任何生物的遗迹。大约距今23亿年前,嵩山地壳发生了一次剧烈运动,地质学家们管这次运动叫“嵩阳运动”。“嵩阳运动”之后,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层的沉积。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10多亿年。现存的嵩山群地层厚度达到了2100多米,其中由于地壳升降、风化剥蚀等,可能损失了一些,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这时,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如菌藻类植物慢慢开始形成,在其后期才开始出现一些原始动物。在距今18亿年前后,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变动,巨厚的 开始慢慢隆起,并且 成山。这一次地壳运动的推挤力量来自东西方向,所以嵩山群的地层都被推挤成走向接近南北的了。作用十分强烈,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这在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侧都可以见到。这一次地壳运动被称为“ 运动”。运动也发生了一些断层。中岳运动之后,地壳又慢慢被夷平、下降,开始是沉积粗大颗粒的砾岩,以后是砾岩、泥岩,一直到含钙镁的石灰岩,说明这里的地壳开始被海水所淹没。一直到五六亿年的时候,发生了“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古生代。这次运动的证据在少林寺的南面山坡上可以见到。少林寺位置正代表着地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寺的前面是元古代地层,寺的后面是寒武纪地层。从 到 ,嵩山地区仍然被海水深深覆盖着。又经过了两亿年左右,这里的地壳开始上升到海平面以上,遭受 和 作用,在石灰纪时形成了含煤地层,一直到 ,在嵩山的南北两侧都沉积了这种地层,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煤田。尽管人类很难察觉地球这种永恒不断的运动,但经过亿万年地质时代的积累,地球表面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而演化的历史,正式通过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岩石、地层以及附存于它们中的古生物化石来解读的。很多国家的地质学家前来考察后认为:在这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能看到40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轨迹。嵩山独特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历来为地质学家所瞩目,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地质工作者在此开展科研教学考察活动,为全面了解嵩山地质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嵩山是我国著名的“ ”之一“中岳”,它们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配合构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质公园景观。
嵩山属 系,中国 之一,因位居 大地之中, ,通称为 。嵩山东西横卧,雄峙,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1492米。环山地跨 、 、汝州、 、 、 等市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6′07″至113°11′32″,北纬34°23′31″至34°35′53″。
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
嵩山岩石演变完整, 、 、 、 、 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 、元古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 、 、 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嵩山古 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相,也有陆相生物 ,还有 古脊椎动物。这些古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数据。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时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 ”,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 和 ;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 ,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在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 ”,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经过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保留着形态各异的构造形迹而闻名中外。嵩山的发展与形成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运动的产物。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总体成近东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组成。断裂以北西南东为主,把嵩山一分为三。褶皱(fold)嵩山岩石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低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断裂( rupture)嵩山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 。的规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浅(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可切穿盖层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已不活动,有的还在继续活动;形成的力学性质或张或压或剪,各不相同。
内力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对嵩山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本区地壳运动经过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怀远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和新构造运动。中岳运动形成嵩山雏形,燕山运动确定嵩山基本格架经过风化剥蚀后形成今天的嵩山山体。中岳运动末期岩浆发生,形成岩浆入侵,同时又产生变质作用,使已形成的岩石又进一步变质,则形成复杂的变质岩系。外力作用经风化、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和改造、滑动、崩塌等作用,就形成了瑰丽多姿、怪石林立、景色峻幽、美妙迷人的嵩山自然景观。可贵的是上述这些运动与作用的产物,可以在嵩山风景区不大的范围内一目了然,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山。
嵩山自然环境独特,土壤中含有丰富的 和微量元素,使得山中物产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嵩山主要的土特产有:山楂、冬凌草茶、中岳仙茶、 、原汁柿子醋、玉米糁小杂粮。嵩山还有两种特色小吃:一是烧饼夹芥丝就着山楂红,二是少林三和饼。这两种特色小吃,口感好,有回味,不妨品尝或充饥。山 楂红中岳嵩山,果酒之源;天地之中,轩辕相传。据《黄帝内传》记载:“王母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冬凌草茶冬凌草茶采用嵩山深处的野生冬凌草、金银花为主要原料,配以地道的贡菊,清咽利喉,去热、清毒润肺,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长期饮用,还可以预防癌症,清肝明目,是益寿延年的“福茶”。冬凌草茶是吸烟者的好朋友,也是送给吸烟亲友的最佳礼品。中岳仙茶中岳仙茶(晚茶)是采用嵩山山脉野生酸枣树的叶和芽精制而成的绿色健康饮品。由于酸枣树生长在嵩山峻岭之间,充分吸收嵩山日月光华,营养丰富、纯天然、无污染,此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有镇定安神改善睡眠的功效,是晚茶中的精品。金银花茶采用嵩山金银花冲泡,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清肺爽是夏季防暑降温,配制清凉饮料的佳品。原汁柿子醋采用嵩山深处无公害柿子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以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味道纯正,是天然的保健食品。玉米糁小杂粮该玉米糁产自海拔1400米嵩山顶上,生长周期长,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绿豆麦仁小米等杂粮均产自嵩山深处的无公害生产基地。玉米糁小杂粮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味道独特,是上佳的保健食品。
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 。据传, 王的第一个妻子 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 ·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 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 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 ”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有三十六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 》载, 完颜列与 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距太室山约10千米,山上 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据说,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之时曾在此处驻兵。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嵩山地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高度繁荣,这里 、 、 三教荟萃,三教中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代表,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下的 ,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太室山南麓的 ,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 之一。中以 闻名于天下的 ,是嵩山释家的象征。
1982年,嵩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日,嵩山被确认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日,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日,嵩山成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地。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 。
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 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佛教文化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首先在都城 和地处京畿的中岳嵩山落迹,并且开始由 、嵩山地区向全国传播。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明帝下令,在风景如画、清静幽雅的嵩山玉柱峰下,为迦叶 、竺法兰建造大法王寺。“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佛教建寺之始。”同时,明帝刘庄为了使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特许阳城侯(今登封 )刘峻落发出家。刘峻出家是“嵩山度僧之始也”,从而为佛教在嵩山乃至全国的传播与发展拉开了帷幕。嵩山地区继法王寺创建后,兴起了建造佛寺的高潮。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大德沙门生禅师,隐显无方,沉浮嵩岭,创建嵩阳寺。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 为天竺高僧 建 于少室山阴。永平年间,北魏宣武帝元恪诏令冯亮、僧暹与河南府尹甄琛视嵩岳形胜之处兴建佛寺,遂监造了嵩高道场寺。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又将建于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宣武帝灵台行宫改建为闲居寺(隋仁寿元年改名嵩岳寺)。正光二年,为安置明练公主创建了明练寺,后因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出家于此改名永泰寺。北魏灭亡后,在嵩山积翠峰下的离宫也成了澄觉禅师的精舍,隋开皇五年被赐名会善寺。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禅学重心在嵩山,少林寺的兴建加速了嵩山为中国禅法重心的形成。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和二祖慧可在嵩山传承大乘禅法影响很大。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五乳峰上的山洞里面壁九年,后来将衣体传付二祖慧可。这其中传说的成分较多,史实是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达摩为了弘扬大乘佛法,不辞艰险,航海来到中国,先到了广州,次年到金陵,与梁武帝萧衍论佛法所谈不契,于是渡过长江北行,辗转来到了嵩山少林寺。达摩倡导的是一种经过革新的独具特色的禅法,以“壁观”法门为中心,以壁观教人“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嵩山少林寺外的“面壁洞”、“卓锡井”、“炼魔台”、和寺院内的“立雪亭”,就是菩提达摩和他的嫡传弟子慧可传承大乘禅法的遗迹。北魏末年天下大乱,禅宗二祖慧可离开 ,我国北方禅法重心由嵩山向外地转移,嵩山佛教开始走入低谷。直到隋朝嵩山佛教才又出现新的转机。同时,杨坚“选沙门中德业灼然(著)者,置菩萨僧一百二十人”,慧远法师、洪遵律师皆在其列。隋炀帝大业年间,群雄纷争,历史把嵩山僧推向了以武参政的道路。在唐、郑两军决定胜负的柏谷庄大会战中,僧志操、惠阳、昙宗等,“率众以拒伪(郑)师,抗表以明大顺,执(王世)充侄仁则以归”,使唐军转败为胜,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了大功。唐太宗李世民“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尉”,对参战有功的十三名武僧各有封赐,其中昙宗和尚受封“大将军僧”。唐高宗 和 当政期间,大多高僧云集嵩山,中国禅宗五祖弘忍的两个大弟子道安国师、禅宗“定门之首”法如禅师相继归山,大力传播菩提达摩的 禅法。后来,中国佛教禅宗南北分争,北宗大通神秀的嫡传法嗣普寂和南宗大鉴慧能的嫡传法嗣净藏,都相继来到嵩山会善寺,各传其法,于是嵩山 、会善寺成了中国禅宗南北分争的重要场所之一。义净法师少时仰慕高僧法显、玄奘等西天取经的高风,也历时二十四个春秋到西天求法。回国后到嵩山作了主,并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在嵩山 建造戒坛。时隔十多年后,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禅师和元同律师,在嵩山会善寺共同建造五佛正思惟戒坛。宋哲宗元元年(公元1086年),在北宋王朝的支持下,首次把曹洞禅法传入嵩山。报恩禅师融会三教,又借助北宋权贵的支持,在少林寺传法数年,使曹洞宗风在嵩山各寺院大行其道。金末元初,我国北方曹洞禅法大宗师万松行秀和他的弟子们,使得曹洞禅法在嵩山弘扬光大。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45年钦依雪庭福裕住持嵩山少林寺。雪庭福裕从万松行秀 十年,住持少林寺时,大大振兴了嵩山佛教。他还在太原、西安、和林、燕京、蓟县另外建造了五座少林寺,并排定了少林曹洞弟子的七十个辈号。嵩山广大僧众称赞他“旷复嵩山,如祖师再出世”,故称之为中兴之祖,认为其功可比开山祖师。雪庭福裕住持少林,开辟了嵩山地区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明洪武年间,太祖 为诸王(子)选僧师,宗泐荐嵩山法王寺僧道衍为燕王朱棣师。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僧道衍积极策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师”。朱棣即帝位,论功行赏,道衍居首。嵩山佛教在明代始终保持稳定兴盛的原因,除此原因外,还有后来一些高僧能够应天顺民有直接关系。小山宗书、幻休常润、无言正道和寒灰慧喜,还有月空、边澄等参与戍边平倭的少林武僧,他们都“以武参政,强兵护国”,从而得到明王朝的支持,明朝对少林寺住持的人选和任用也非常慎重。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498年),倭寇大举进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朝廷征调少林寺僧兵参加平倭战争。时隔四年之后,嘉靖皇帝钦依释儒兼备的小山宗书为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四代方丈。他在少林寺大开法席,四方学徒蜂拥而至,听其讲经说法的挤满了法堂,嗣其法不计其数。后来无言正道禅师住持少林,共住持少林三十一年,被称为“僧中之杰”,不仅名动京阙,还成为北方禅宗的首领。正是因为这些名僧在嵩山地区讲经说法,有明一代,佛教才在嵩山地区持续繁荣。清朝时,少林寺在政治上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少林寺第二十八代方丈彼岸宽禅师圆寂,继任者也未得到清廷的任职文牒,少林历史上传承了数百年的“钦命住持”制度至终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廷拨款重修了嵩山少林寺。乾隆之后,少林寺的衰落更加明显,往日统领天下禅宗的“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唇亡齿寒,嵩山其他寺院也繁华不再。道教文化的形成和嵩山也有很大关系。为 世界
圣地,嵩山地区就有很多神仙活动。嵩山东部的浮戏山有个山洞,叫神仙洞,古代称为“崆山洞”,相传是神仙广成子居住之处,轩辕黄帝曾来此向广成子问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不满父亲的政策,居别宫修道,后被浮丘公接引上嵩山,后在嵩山北麓缑山驾鹤升仙。秦代宫女毛女得道,往来于嵩华之间,常栖于嵩山。早期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在嵩山修炼“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后来才入蜀创立五斗米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嵩山也是的发祥地。二千年来,嵩山地区是道教传播的重镇。嵩山是道教的第六小洞天,嵩山的附属山脉缑山是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嵩山的北翼邙山是道教的第七十福地。历史上大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嵩山修炼,浮丘公、王子晋、李八百、张道陵、成公兴、寇谦之、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刘道合、邱处机、王常月等,有的长期在嵩山修道,有的先在嵩山修道后成就了一番道业。北魏时,嵩山道士寇天师自称太上老君亲授他天师之位,要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于是他改革了五斗米道,增加了一些新科仪,称为“新天师道”。隋唐时,道教上清道茅山宗移居嵩山传道,其第十代传人潘师正还多次受到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召见。金朝时,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来到嵩山传道,当时道徒朝拜者络绎不绝,邱处机开创了道教丛林制度,使全真道在嵩山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清代嵩山道士王常月在全真教门日衰的情况下,重振教门雄风,成为全真教创教以来公开传教的第一人,被后世道徒誉为全真道“中兴之主”。道教在嵩山的重要道场有中岳庙、老君洞、崇唐观、三官庙、峻极宫、九龙圣母庙等。汉魏 时期,嵩山道教有两支,即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传说二张都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开创汉业立有汗马功劳张良的后世子孙。张道陵的天师道,源于嵩山,创于巴蜀,后又在嵩山得到传播和发展。张角初信黄老,熹平年间创立太平道,徒众达数十万人,后来发动了黄巾起义。嵩山地区的颍川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之一,黄巾起义失败后,嵩山道教徒涉嫌惨遭迫害,刘根被杀害,左慈被追杀得脱后逃往东吴,在天柱山省悟道妙,传道于葛玄,葛玄传道于郑隐,郑隐又传道于葛洪。 时,著名道士鲍靓曾官至南海太守,晋惠帝永康中在嵩山石室中修道,后在石壁在发现天文大字,此文后为《太上洞神经》所本。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公元440-450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崇信道教的魏太武帝和宰相崔浩的共同支持下,自称奉太上老君的意旨,“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为法”,制订乐章诵诫新法,“专以礼度为首”,佐国扶命,代张陵为天师,被称为北天师道。这些改革使官方道教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得以健全和充实。隋唐之时,嵩山成为道教的中心。茅山派第十代宗师王远知对其弟子潘师正说:“嵩山乃汝修真之地,当亟还也。”于是潘师正就在嵩山逍遥谷隐居传道。潘师正清静寡欲,隐居嵩山逍遥谷修道二十余年。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幸 ,礼嵩岳,召见了潘师正。调露二年(680年)高宗又幸逍遥谷潘师正居所,敕于此建隆唐观。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羽化于嵩山隆唐观,时年九十八岁,“高宗及天后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谥体元先生。”唐圣历二年(696年),由司功王适撰写,司马承祯书丹和《唐默仙中岳体元先生太中大夫潘尊师碣》刻立在嵩岳逍遥谷隆唐观中,此碣文石刻至今尚存。潘师正有弟子18人,司马承祯和吴筠皆开元名道。与潘师正同时隐居嵩岳的还有著名道士刘道合。唐高宗闻其名,敕令于其隐所置太乙观以居之,并召入宫中,以礼尊之。宋代时,嵩山道教持续发展,虽比唐代较为逊色,但也是历史上的兴盛时期。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赵匡胤为中岳神制作衣、冠、剑、履,中岳神着衣戴冠的风俗一直相沿至今。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敕修中岳庙,还下诏让县令兼任庙丞,政教合一,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嵩山道教的发展。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宋太宗赵光义赠五岳奉号,名中岳之神为“中天崇圣帝”,帝后号“正明”,并命翰林、礼官详定仪注及冕服制度,并按时派遣官员致祭。经过唐宋两代的大加修整,中岳神规模宏大,曾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称。中岳庙和供奉真宗御容像的崇福宫遂成为宋代嵩山地区道教的两大重镇。南宋与金对峙时期,道教内部宗派纷起,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创立了以道教为主、兼融儒释的全真道。金末元初,全真道传入嵩山地区。王重阳的弟子、嵩阳世族丘处机曾在嵩山地区传教,崇福宫有通碑刻记录了他在嵩山传教的史实。元代时,丘长春的弟子尹志平和李志常,顺应时势,派遣著名道士乔志嵩到中岳嵩山,以应蒙古利用宗教教化中原汉民之意。乔志嵩来到嵩山,入居邱祖曾修道过的崇福宫,他一边修道传教,一边重建崇福宫。于是全真道风大盛,有徒众数百,嵩山大崇福宫恢复成了名副其实的道教丛林。明洪武年间(),国家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设道会司于崇福宫,管理嵩山道教事务。成化八年(1437年),道会司改设在中岳庙,这时仅嵩山南麓就有道徒近千人。清代统治者重视佛教,对道教采取了抑制政策。嵩山道教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冷落。儒学文化儒学是以 为宗师,以 为经典,以 为基本思想的学术体系。 时,嵩山地区盛行的主要是法家文化。登封人管仲,是法家学说的先声人物。管仲的思想也为儒家所称道。他和鲍叔牙的交谊被称为“管鲍之交”,被后世儒家当作“义”的典范。实际上,嵩山地区早就酝酿发酵了儒学思想。在儒学产生之前,尧、舜、禹、汤、周公等先贤在嵩山地区有大量敬天保民的活动,而这些人物正是儒学推崇的“道统”圣人。春秋初期,郑国颍谷封人、颍考叔被称为“纯孝伯”,一直被后世儒家所推崇,登封境内还有很多考叔庙、考叔祠。儒学在嵩山地区取得真正的正统地位是在宋代,宋代极力想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为封建统治服务。宋明理学自称是孔孟后学,但在其哲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不仅有儒学的正统思想,而且也有佛道思想的痕迹;韩愈的道统说、李翱的复性说是理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宋代嵩山地区儒学传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书院教学。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教学、研究、藏书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至五代末期基本形成,北宋初年发展为较为完备的书院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嵩山地区从书院一兴起,就创立了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当时进士庞式在这里聚徒讲学,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赐额太室书院并颁赐九经书疏,自此大大显扬于天下。后来,理学家程颢、程颐在此讲学,使嵩阳书院成为理学尤其是洛学的重要传播基地。北宋时,嵩阳书院的名师,除二程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司马光、范仲淹、王曾、韩维、吕诲、范纯仁、李纲、朱熹等大儒,他们的讲学活动,使儒学尤其是宋代理学在嵩山地区更为广泛传播。明清时,程朱理学在嵩山地区仍占据统治地位。明朝中叶,登封县令侯泰重修嵩阳书院,并建二程祠。至此,嵩阳书院完全官学化,每月初一,县官亲临考试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实行体罚。省按察司还不定期到书院巡视,发现学生成绩过差,还要分别降低县官和教官的薪俸。由于有这样严的制度,书院诸生学习经史、六艺的风气大振。明末嵩阳书院学生焦子春、崔应科、刘景耀、常克念等中进士后,分别任少卿、部政、督堂、推官。清初,“崇儒重道”的思想文化政策使理学回光返照,出现了孙奇逢、汤斌等大儒。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登封知县叶封重修明末毁于兵火的嵩阳书院,在明代书院故基东南,重建学堂三楹,不久叶封调任京职。康熙十六年(1677年),当代名儒、少詹事、登封籍人士耿介无意官场,遂回故里重修嵩阳书院。他还将田产200亩捐给书院,又垦荒130亩作为校产,以其收入作为办学经费。在他的带动下,省学道吴子云、林晓英等也竞相捐献田地达1570亩。耿介先生主持嵩阳书院教学三十余年,并在嵩阳书院建先贤祠,祭祀二程和朱熹,后又建丽泽堂、观善堂、博约斋、敬义斋、仁智亭、川上亭等,大大改变了嵩阳书院的面貌。嵩阳书院至此又得以复兴,耿介亲自执教,传经授业,人称“嵩阳先生”,他还聘请中州名儒窦克勤、李来章、冉觐祖、张沐、汤斌、张度正、孙淦、焦贲亨等来嵩阳书院授学。从此,嵩阳书院文风大振。康熙辛卯年,河南省在开封开科选拔举人,按录取名额,一县不足一人,而嵩阳书院就中了五人。有清一代,嵩阳书院又成了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基地。五千年中国文化,儒学思想前后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多年,它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前期儒学和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后期儒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把中国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以嵩阳书院为中心的嵩山地区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基地,在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嵩山文化中的武术文化、医学文化为大家耳熟能详,黄帝文化、河洛文化等也是嵩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嵩山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也独具特色,这里不再赘述。嵩山天下奥,奥在文化的古老和厚重。有专家说过,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精髓是嵩山文化,诚哉斯言。嵩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
太室山巅“睡女娲”《淮南子·览冥篇》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同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况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那么 为何要补天呢?《论衡·谈天篇》中是这样记述的:“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之言也。”九龙圣母的传说嵩山太室最高峰峻极峰西北有一山峰,叫华盖峰。传说黄帝曾经来游,并拜华盖为师,制订历法。华盖,传为居住在那个峰上的一个能人。因为他经常观测天象,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着摸出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有很大帮助,所以远近闻名。后来,人们根据天文四象中天宫华盖星名,就叫他居住的山峰叫华盖峰了。打败 以后,为了部族人民的生活,为了在 教人种植五谷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他亲自率领大臣登上嵩山拜访华盖。当时山上树木茂密,狼虫虎豹很多。他们一边用弓箭扎枪驱逐野兽开路前进,一边互相呼喊在林中采集各种果实。他们往返周转好多峰峦沟壑,最后找到了华盖老人。那是个鹤发童颜的一百多岁的老人,非常健谈,听说到来,不胜荣幸之至,把长期观察到的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七政和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并说到它们和人们生活,以及植物生长的关系。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插话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让随去的大臣苍颉将重要的都记下来。华盖老人非常高兴,也非常满意,再三拜谢,下山而去。黄帝回到有熊国都,立刻安排制订历法的事,让羲和占日,让常羲占月,让叟区占星气,让大挠作甲子以干支记日,让容成综六律而制订历法。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再分十二个月,再分二十四节气。这样,根据四季、气温、降雨和物候的变化,进行作物种植,发展农业生产,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起了很大作用。二郎担山赶太阳在中岳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当阳山,山腰有三个突兀的大石,远远望去,好像天上掉下的陨石,人们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锅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黄沙,就像烤焦的赤土,当地人都叫它“大沙漠”。提起当阳山、“二郎石”和这“大沙漠”,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曾经有十个太阳涌出地面,庄稼烤焦了,河水晒干了,整个人间比蒸笼还要热,百姓处在危难之中。有个叫二郎的小伙子。他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他的力气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们都信服他,喜欢他,就推选他当了大伙的首领。怎样才能制服太阳呢?二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12座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挑起扁担去追赶天上的太阳。二郎还有神通,他念起口诀,现出法相,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他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胳膊比嵩山还要粗,挑着大山追赶太阳。他迈开流星大步,从东赶到西,又从西赶到东,赶呀赶呀,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十个太阳终于被他压住了九个,只有一个太阳,变得小小的,然后钻到一大丛猪毛菜后面逃脱了。所以,至尽猪毛菜不怕旱,越旱长的越旺。据说,那是因为它救了太阳以后,太阳封它为“不旱菜”。见还有一个太阳逃出了他的手心,哪能容得!二郎本想还去追赶,但这时他已累得走不动了。二郎担山赶太阳走到了嵩山,他把一个太阳压在了当阳山下,坐下来歇息,觉得鞋里有土,不带劲,就脱下两只鞋倒土,一只鞋倒出个太后庙堌堆,另一只鞋倒出个冠子岭堌堆,二郎神吃过香喷喷的鹿肉,浑身增添了使不完的劲儿,就弯腰挑起都山和祖山去追赶最后一个太阳。由于担子过重,不管踩到哪里,都留下两行深深的大脚印。至今,烟熏火燎石下面的河谷旁还留有二郎神踩出的一个大脚印,人们都叫它“二郎石鞋”。当二郎神担着两座大山追到渤海边时,恰好赶上了逃跑的太阳,他当即瞄准太阳撂下祖山和都山。机灵的太阳就势在地上一滚,轱辘一下钻进了渤海,使二郎神又扑了个空。结果,太阳没压住,祖山和都山却落在渤海边。二郎神用大扁担插的祖山大圆洞,就成了透天的窟窿山。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世代流传不绝。尧舜禹三帝与嵩山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唐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许由因不愿接受禅让而颍水洗耳,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在诠释着许由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彰显着尧帝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德。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他把生命交付给了嵩山,嵩山也成了禅让美德的丰碑。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舜帝在嵩山地区也留下了很多传说,受后母虐待而种麻籽、到登封负黍城经商、到嵩山访贤大禹,其事迹感人之深。,通常尊称为大,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大曾经以登封作为治水中心。大身为崇伯鲧之子,他父亲的封地在嵩山,他根在嵩山,成长在嵩山,家居在嵩山,建都在嵩山。在洪水肆虐、人民漂泊的时刻,他告别了刚刚结婚四天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治水大业。十三年中,大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以一副对联来概括他治水的经过:“十三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三次过家门虚度辛壬癸甲。”启母石、汉三阙、王城岗正是大在嵩山治水、建都的明证,而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也因大的两个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分别居住其下而得名。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 十九年(495年)。据传,印度名僧菩提达摩禅师曾驻锡于此。唐初,十三棍僧救过秦王 ,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讲经习武,禅宗和名扬天下,千年来少林僧人潜心研究佛法与武学,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日渐深远,少林武术更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蛮声海内外。与题材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经久不衰,反应了现代人对少林精神的喜爱。现存建筑有山门、 室、达摩亭、白衣殿、 等,已毁的 、大雄宝殿等已修复。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 ”壁画,壁画约300多平方米。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脚下,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1000多年来,已经建成250多座,是我国最大的。塔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大多有雕刻和题记,反应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1983年,国务院确定 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日,登封市嵩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包括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少林寺的组成部分,还有达摩当年面壁处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巅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所建大殿,阔进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对面的钵盂峰顶,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数通。永泰寺,位于太室山西麓,创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为纪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为尼,更名为。寺内现有大雄殿、毗尼殿等,系清代建筑。塔两座,分别为唐朝和明朝所建。门前经幢两座,上刻陀罗尼经,系唐代造。寺外有唐碑一通,述寺史沿革。寺院四面群峰环峙,门前有溪涧流过,环境清幽秀丽。会善寺及琉璃戒坛,位于积翠峰下,原为魏孝文帝避暑离宫,恭陵王舍宫为寺,孝明帝时名闲居寺,随代改名嵩阳寺、,后毁于兵火。唐初重建寺宇,武则天曾临幸此寺,拜寺中高僧道安为国师。密教高僧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在寺中创设戒坛,俗称琉璃戒坛,是唐代全国重要戒坛之一。五代后梁时,此寺曾一度毁废。宋初重建大殿,此后历代皆有重修。现存为一小院,院中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三架进深,单檐歇山顶,斗拱硕大朴实,是嵩岳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小院西数百米处有唐建净藏禅师塔,塔基高大,塔身粗壮,工艺奇巧,是古塔中之珍品。历代住寺高僧除一行师徒外,又有道安禅师(俗称老安和尚)及其弟子净藏。嵩岳寺,位于太室山南麓,亦是一林泉秀美的风景之区。原址为孝明帝之离宫, 元年(520)改为寺,初名永明闲居寺。隋唐两代曾对寺院进行过大规模扩修。唐李邕《碑》载:寺院为一广大佛刹,“殚极国材,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殿宇一千间”。当时寺中有七佛殿(风阳殿)、定光佛堂、无量佛殿、禅院等。北魏时所建宝塔仍存,俗称塔,砖构,密檐式,塔高40余米,15层,平面是12角形,“发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至今不失其伟岸壮丽。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少室寺少室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苇园沟村自然村,古名弘化寺,意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佛门净地,属于中岳嵩山七十二寺院之一,因其位居中岳嵩山之
南麓之故而以山得名少室寺。该寺建于唐初而毁于清末,新中国成立时尚有断垣残壁和数通古碑存在,历经过文革破坏,如今片迹不存。2014年6月,当地政府根据该寺附近佛教信徒申请,依照国家宗教信仰政策,同意批准恢复重建少室寺。据《宋高僧传卷第七——梁滑州明福寺彦晖传》记载,梁代高僧释彦晖[1]曾于嵩山 少室寺受大戒。明代高僧大觉 [2]禅师曾于少室寺幻休常润禅师座下参学并继其发绪。据苇园沟自然村村民讲,一名叫李四海的村民在种植庄稼时曾见到一块寺院石碑,后不知去向。据该自然村老人相传,该寺院原是十分有名的寺院,名气在少林寺之上,但后来由于管理不善,寺僧恶贯满盈,因抢劫、奸污等罪行深重,受到朝野震怒,下令铲平寺院。下官将寺院拆平后,上奏皇上,皇上曰:“铲平罢啦”。但下官把“罢”误听为“耙”,认为皇上不解恨,让用耙再耙一下。于是,就用马匹拉着带有锋利铁刺的耙整整耙了3天才离去。该寺经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祖庭大少林禅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四十七世、雪庭福裕禅师下传三十三代嗣祖沙门 禅师许可申请,得登封市石道乡人民政府同意,由祖庭大少林禅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四十五世、雪庭福裕禅师下传三十一代嗣祖沙门 禅师驻锡开山筹资重兴,于日被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为佛教开放场所。中岳庙是道教胜地,历代名道士曾在此著书讲经。位于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汉武帝时增修“太室祠”,北魏时改名为。唐宋时多次扩建,规模宏大;明崇祯十七年毁于大火,清朝多次重修。今日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 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占地十万平方米,庙院南北长650多米,东西宽160多米。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是古建筑群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 、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化三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 殿、御书楼,共十一进。天中阁后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镇坊与崇圣门之间的六角亭,峻极门和化三门之间的四岳殿台基,大殿院的两座 和廊庑,寝殿院的廊房以及御书楼两端的东西顺山房,分别位于中轴线的两侧。庙的东西两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和 殿等独立成体的小院落。庙内有330株 、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铁人等众多文物。中岳大殿:又叫峻极殿,是中岳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顶,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棂子门窗,金碧辉煌,素有“台阁连云,甍瓦映日”之称。大殿内吊 天花板,下铺磨光青石地面。殿内正座为五米高的中岳大帝塑像,即 “闻骋”,经历代帝王加封为“祟圣大帝天中王”。塑像两边有使臣侍者和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执斧荷钺,威风凛凛。明 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毁于火。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嵩阳书院位于 南麓,原名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 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改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之一,它与湖南长沙的 ,江西庐山的 ,河南商丘的 ,并称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明末书院毁于兵火,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它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嵩阳书院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观星台嵩山 ,即告成,大约建于1276年,设计者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大衍历》。当时像登封这样的建筑在全国有27处,而历经数百年沧桑, 登封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座。此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观星台的设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以昼测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 ,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9分12秒,与科学仪器的测定仅相差26秒,与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但我们的比格里高利历早300余年。将军柏嵩山 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 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将军柏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卢崖瀑布卢崖瀑布位于登封市东北10公里处,太室山东南的悬练峰和鸡鸣峰之间的四里河峡谷内。自峰顶而下,形成了一系列陡崖和宽缓的台栈。陡崖的下方,急流把河床掏蚀成壶穴,于是形成了瀑布和深潭。在这一条由12个瀑布和12个水潭连在一起的白色峡谷内,瀑布如练,潭水清冽。墨浪涧墨浪涧上下有十多个壶穴,十潭墨浪也是嵩山胜境之一。太室山阴的八龙潭、九龙潭,古岩碧潭相映成趣,是嵩山绝佳的清幽之处。启母石太室山万岁峰南麓数百米处,绿树掩映中突兀着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人们都叫她“启母石”。它重约3000吨,长约9.5米、宽9米、高11米。山上潭瀑嵩山山脉山水相连,赋予嵩山灵动与神韵。山间涌泉,星罗棋布;溪水潺潺,汇积成潭; ,最为壮观。唐朝进士郑谷有“ ”诗曰: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河边堪会饮, 台上垂钓钩。 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十二胜景”诗曰: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 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 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嵩山碑刻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嵩山碑刻,作品多达2000余件, 、 、 、 、 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嵩山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 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此碑为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制宏伟,结构紧凑。碑首分三层,上层为双狮戏珠,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起着平衡碑顶重心的作用,使碑身牢固稳当。碑首的中层比上、下层和碑身都要宽大,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从上往下逐渐收缩,略带弧形,上面是祥云浮雕;碑首的第三层上下平直,正面中间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双龙飞舞浮雕,两侧是麒麟浮雕。碑身刻《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隶书25行,每行53字。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 和游人的题记则撰于碑的背面和两侧。碑座为长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后各三个,两侧各两个,共十个。每个内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举扬舞,一手抓住动物,有鱼,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目凸腹,开档丁字步,或作对阵欲斗姿势。这座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 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
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气厚,故曰嵩高。四年,晋国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又楚 (即 , 的祖父)曰: 为 ,戎狄叛之。礼祭中岳太室。晋永康二年,( )赵王 篡权,齐王 等自许昌起兵讨之。惧,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伪称仙人 ,陈述符命。永嘉三年, 遣子 等犯洛阳,亲祈嵩山,留军围洛,洛中乘虚出击聪军,败之。北魏泰常八年,
入洛阳,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
祭嵩高。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
立闲居寺。
神龟二年, 游嵩高。永熙二年,
狩于嵩高。永淳初, 于山南作奉天宫。垂拱四年, 封嵩高为神岳,禅少室。圣历二年,幸嵩山。次年,复幸嵩山。宋嘉定八年,蒙古攻金潼关,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趣 ,遇山涧,辄以铁枪相连,锁接为桥以渡,遂趣 ,金人大震。
通票:嵩阳景区门票80元,中岳景区门票80元。媚游中原价格70元。套票:少林景区+中岳景区或少林景区+嵩阳景区套票180元,媚游中原套票160元。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嵩阳景区套票260元,媚游中原套票220元。门票须知:1.开放时间:07:30—17:302.免票人群:儿童1.4米以下免票,对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含7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3.优惠政策:全日制学生半价优惠。4.套票两日有效,少林景区必须第一天游玩,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可以第二天游玩。5.通票取票点:嵩阳景区通票在嵩阳书院取票,中岳景区通票在中岳庙取票。6.套票取票点:在少林景区取票。
08:00~17:00
最佳旅游时间
3月-5月、9月-11月游玩最佳。嵩山地区四季分明,寒暖适中山上山下温差年均为4~5度,年平均气温10.2度。春天百花齐放,秋天满山红叶。因为秋季雨水相对较多,可以观赏到壮观的卢崖瀑布,这两个时节嵩山不冷不热,出行方便,气温湿度都会让人异常舒服。夏天也可以看见瀑布流水,但是雨水多,气温高,旅游过程相对辛苦。冬天的嵩山寒冷、干燥,除了少林寺可以游玩,而一些自然风光像三皇寨等的风景都会大打折扣,禅宗音乐大典也在这个时候会停演。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温度14.3℃,山上平均8.5℃,注意防寒。嵩山上多寺庙,游览时注意礼节、礼貌,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总结归纳为以下4点:1.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2.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3.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等话,以免引起僧人反感。4.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三、带小孩的要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以免孩子因年幼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四、注意安全。
抵达登封:1.从郑州出发,沿郑少高速或豫03线可直达登封。2.从洛阳出发,沿少洛高速或207国道可达登封。3.从 出发,沿许平南高速转至 可达登封。4.从 出发,沿永登高速可达登封。登封至景区:1.少林寺景区:登封西客车站乘登封至少林班车或沿207国道西行可达2.中岳庙景区:登封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中岳庙下车即可3.观星台景区:阳城路南乘告成班车可达景区4.嵩阳书院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即可5.卢崖瀑布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 ,乘出租车可达景区6.太室山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乘出租车行至太室山停车场,沿登山步道上山7.少室山景区:在市区乘3路公交车或沿207国道至 ,沿旅游公路可达景区市内设有1、2、3、6、8、9路公交车,网络完善,四通八达,市区各主要干道、各个站口均有线路标志牌。乘坐火车或者飞机先到达郑州,随后乘坐长途客运大巴或者火车到达登封市。火车以同样的方式先到达洛阳,从洛阳再转乘客车或者火车到达登封市。一般乘坐飞机会先到达新郑机场或者是洛阳北郊机场。乘坐火车一般会到达郑州火车站或者洛阳火车站。登封市有两个客运站都可以到达嵩山。嵩山景区内部有索道可以乘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订机票如何取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