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变异可以遗传吗么

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记忆也可以遗传吗?
79939次播放
老鼠为什么天生怕猫?恐惧与开心,也可以遗传吗?
老鼠为什么天生怕猫?恐惧与开心,也可以遗传吗?
00:00/06:00
赞该声音的人(34)父亲的“恐惧”记忆 会遗传给孩子
通过遗传物质的传播,我们会继承到父母的“恐惧”记忆吗?近日,苏黎世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受损伤的老鼠后代显示出来两代人的创伤,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的答案藏在他们的RNA里,孩子们通过基因继承他们父亲的特性。研究表明一些动物还能继承父亲的经验。在环境压力是怎样对下一代造成影响的问题上,在目前的研究领域还存在巨大的知识真空。最新研究:微小核糖核酸或携带“受伤经验”早年的创伤改变了老鼠精液中一种名为微小核糖核酸的小分子物质的状态,研究者IsabelleMansuy和她的同事最近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研究者分析过受伤老鼠父亲的脑组织,特别是一个叫做海马体的储存记忆的区域,发现这里大于普通微小的RNA分子。据我们所知,这些分子控制基因活动开始或者结束,就像微小的开关一样。在父亲的精子和他们后代的脑组织里也发现了大量的微小RNA。那是不是微小RNA被印上创伤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从受伤老鼠的精液里提取出微小RNA然后注射到胚胎里。从这些胚胎里发育出来的小老鼠表现出了和受伤老鼠一样的行为和异常的新陈代谢,然而从正常老鼠里提取出来的微小RNA却无如此表现。这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正是微小RNA传递了这种受伤的经验。目前的挑战在于,这种微小核糖核酸是如何改变后代的行为和新陈代谢的。首先,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种过多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名为miR-375。MiR-375抑制了一种名为连环蛋白的蛋白质的产生,而这种蛋白质通常会在一些代谢应激中出现。受创伤老鼠的后代脑部中的连环蛋白,略微少于未受创伤老鼠的后代。对于“受伤经验”的传递,目前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这种创伤是如何改变脑部的微小核糖核酸含量的?这种微小核糖核酸是如何在精液中消失的?此外,受创伤老鼠的后代并未在其精液中携有不正常的微小核糖核酸,但仍将行为异常遗传给了后代。专家解惑:性格和心理特征受基因调控恐惧、快乐、抑郁等这些人类的情绪,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情绪的发生、失调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基因与人类的情绪产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带着此问题,记者采访到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理事、中山大学教授马文宾。他告诉记者,有很多基因可以控制情绪。“例如,一个名为‘stathmin’的基因,和恐惧情绪相关。通过基因工程的操作去掉这个基因后,小鼠会变得更加‘大胆’,具体表现为可以在开阔的空地、狭窄的小桥上停留(这些都是正常小鼠会本能躲避的),而且对恐惧的记忆能力也有所下降。”他再举例说,“科学家们也发现一个名为‘DISC1’的基因的两种不同突变体,分别会使实验鼠表现出与人类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相似的诸多症状。而ADRA2B基因变异能够增强情感记忆,并且意味着携带这种变异体的人在恐怖的事情发生时会留下更为强烈的创伤记忆。”除此之外,在影响性格易怒的因素中,基因的比重也许可以占一半,DARPP-32是诸多“愤怒基因”中的一个。DARPP-32基因有3种变体,这些变体决定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影响愤怒和攻击情绪的重要物质。研究发现,拥有其中两种DARPP-32基因变体的受试者更易发怒。“以上大量的科学数据都说明性格和心理特征是受基因调控并且可遗传的。”马文宾教授说道。父亲的情绪对胎儿影响巨大众所周知,人类的基因等同于“生命密码”,很多独有的特性都会通过基因直接遗传给下一代。若从基因的角度去分析,来自父辈的“创伤性行为”,是否也会遗传给后代?对此,马文宾教授表示,人类很多独有的特性都会通过基因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但父辈的“创伤性行为”会遗传给后代,主要不是通过基因遗传,而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DNA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可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本次研究所说的微小核糖核酸即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道。马文宾教授认为本次研究的发现很有新意,“一是证明父亲的情绪、性格是会遗传给后代的;二是证明这种行为的特质是可以通过精液中的sncRNA进行传递。”他告诉记者,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因为怀孕期间母亲的情绪变动,身体内部的各种激素、因子的分泌都会对胎儿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关于父亲的情绪对后代的影响的研究才开始慢慢增多,人们才发现父亲的情绪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例如,荷兰的科学家发现,婴儿的过度啼哭和怀孕时父亲情绪低落是正相关的。而本次研究更是利用实验证明了父亲情绪的重要性。“性格决定命运”或能被改写了解了基因的奥秘后可以得知,和身体特征一样,子女的性格也是可以由父母遗传得来的,基因的确是控制了很多性格和情绪特征的密码。然而马文宾教授也提醒我们也要意识到,先天的遗传并不代表一切,后天的因素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外界的环境会对人的性格塑造产生巨大影响。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但是并没有说是‘出生定八十’,这就是说基因并非决定一切,后天特别是从小时候所处的环境、父母的影响、教育等等都会对个人的性格、思想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他说。“绝大多数人是肯定能够改写自己的性格命运的,受遗传困扰的人,必然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对此,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曹尚卿同样表示认同。“如果说‘性格注定命运’,人类至少可以在情绪这只‘猛虎’上下工夫。当然,受顽固基因的影响,我们改变起来需要相当的努力和坚持。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也没有必要消灭,而是疏导情绪、并使之成为合理化的信念与行为。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智慧,而管理情绪是一种技术活,需要训练有素和持之以恒。”她说道。基因疗法:将出错的基因纠正过来基因的遗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很难去量化,目前不少科学家认为可能要占50%以上。“举个例子,数据表明在同卵双胞胎中,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快乐程度非常的相似,即便他们从事的职业差异很大,他们对人生的满意度也是相近的;而异卵双胞胎的性格相似度只有50%。”这充分证明基因是可以决定人的性格和情绪特性的。
尽管人类有多种情绪,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情绪有“好”“坏”之分。快乐会使人长寿,而经常沉溺于哀伤或是暴怒都对身体不利。“基因是调控情绪、性格的一套摩斯密码,如果我们能够尽快研究和解出答案,对每个人的密码进行解锁,那么未来也许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个体治疗了。”马文宾教授说,“例如,如果知道哪些基因的缺失/突变会导致胆小、易怒或者抑郁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些预防措施,对这些基因缺失/突变的个体从小就进行引导和教育,灌输积极、勇敢、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另外,他也提到,现在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展基因疗法,并努力提高其特异性和降低其毒副作用。“如果未来基因疗法成熟后,那么将能对症下药,将‘出错’的基因或不利的基因一一纠正过来,那么或许能让人类生活质量更高。”
分享到易信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信二维码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Cell记忆也是可以遗传的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我们的生活经历也许可以遗传给子代或孙代,而且这种遗传功能能够开启或关闭。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的学科。虽然一些变异能够遗传,但并不是由于DNA本身的变化导致的。例如,我们的生活经验是不由DNA编码控制的,但这些信息也能够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个体受过外伤之后,会导致后代出现某些相关的效应。
  这一现象不禁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记忆&是如何遗传的?
  来自Tel Aviv大学的研究者们希望搞清楚这一问题,他们发现能够通过外界干预的方式&启动&或&关闭&环境影响的代际遗传。
  相关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主要作者是来自Tel Aviv大学生命学院与Sagol神经科学院的Oded Rechavi等人。
  遗传机制
  根据文章报道,表观遗传学反应可以通过主动的方式进行代际遗传。&我们之前发现线虫在经历饥饿以及病毒感染之后,会将smallRNA传递给它们的后代。这些smallRNA能够帮助其后代针对这些外界的刺激早做准备&。
  我们另外还发现了这种可遗传的smallRNA在代际之间稳定扩增的机制。这一机制保证了smallRNA不会随着个体的繁衍而加剧稀释。一类叫做RdRP的RNA聚合酶是扩增smallRNA的关键元件&。
  从此开始,科学家们找到了能够开启与关闭表观遗传代际传递的&开关&&&(MOTEK :Modified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Kinetics,本质是一系列基因)。这一研究虽然是在线虫水平得出的,但能够帮助解释表观遗传信息能够遗传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这对于理解我们人类的表观遗传现象也有帮助。
  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姜黄中的主要成分--姜黄素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与注意力。
  此前研究认为姜黄素能够抑制小鼠的创伤记忆,并且有助于伤口的恢复。而在最近的这一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者们发现姜黄素还能够保持老年人的记忆。
  但是它的功效是如何实现的呢
  "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该研究的首席研究者,来自斯温伯恩理工大学的Andrew Scholey说道:"它能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血液流通,并且能够对大脑的功能起到正面的影响"。
  在最初的研究中,Scholey团队招募了60名志愿者(年龄分布在60-85岁),之后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与姜黄素胶囊药物,另外一组则给予安慰剂。
  之后,这些志愿者被要求完成一系列基于计算机的心智测试:比如回忆单词或者图片,简单的减法以及反应时间测试等等。在服药之后的几个小时候开始测试,每天一次,持续4周。
  总体上讲,服用了姜黄素胶囊的志愿者在心智测试环节表现比对照组更好,而且疲乏的感觉也有明显降低,同时冷静感、自信心、抗压能力等等表现都要更好。
  "这是首次有关姜黄素对人类认知与精神状态影响的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杂志上。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姜黄素的其它功效
  "服用姜黄素会显著降低血液中总体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不会影响其它血液健康指标"。研究者们写道。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拿到了专门用于研究姜黄素功效的经费资助,他们将会通过神经成像以及遗传学标记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姜黄素的功能。
  也许有一天,姜黄素会像从柳树皮中分离出的阿司匹林,或者像从罂粟中分离出的吗啡一样成为一类明星药物。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如果想生男孩的话,可以在饮食上面进行调理!
女人月月不仅仅是有月经,还有月月都有的,就是排卵...
喝茶现在已经成为大部分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不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异可以遗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