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理问题——国际变更线日期变更线

当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减一天.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当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减一天。
A【解析】试题分析: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国际上为了避免日期混乱规定,当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减一天;当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加一天,故判断为A。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高二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3分)(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4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金坛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右侧图,回答下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 美化环境 B. 防风固沙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保护农田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 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 河道淤积 ③ 水患加剧 ④ 结冰期延长A. ① B. ①②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每空1分)(1)自然带④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3)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____(风带名称)控制,而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_________,海洋水汽很难达到,而降水少。(4)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⑤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图。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判断题
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南北半球都有分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乙为纽芬兰岛,a、b是两支洋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乙岛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A.盐场 B.渔场C.浴场 D.牧场2.图中洋流a对甲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降温减湿C.增温减湿 D.降温增湿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右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可以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形成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C.③ D.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和管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材料二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1)根据图乙简述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4分)(2)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怎样算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 高一地理啊?拜托举几个例子!
怎样算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 高一地理啊?拜托举几个例子!
不区分大小写
日界线[1]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
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
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
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
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人们早晨 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
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
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东经180度经线附近划一条线,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天(例
如,由7月31日改为8月1日〕,而由西向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天(例如,
由8月1日日改为7月31)。这条线就称为“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同时为了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并不严格地指东经180c的经线。而
是由北极沿东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也都将此线标出来,以便识别。
  日界线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
  ——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
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混乱的原因
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反之,若
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
  ——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
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 8区)为 6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
5区)时间?向东推算进 11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
17时;向西推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
  为了避免在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航行一周中,把日期退回1日;在向西航行一周
中,把日期推进一日。为避免在时刻换算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推算时把日期退回1日;或者在向西推算时把日期推进1日。日期进退的界线,就叫日界线或
国际日期变更线。如果仅仅为了解决日期混乱的问题,日界线可以安在任何一条经线上。显而易见,180°经线是它的最佳选择。180°经线纵贯太平洋中部,
为了避免它通过岛屿,给当地居民带来日期变更的麻烦,日界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端向东偏离;在美国阿留申群岛以西向西偏离;在
5°S—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群岛和汤加群岛等全部属于东12区。这是因为,西伯利亚采用俄罗斯的日期,而阿留申群岛采用美国阿拉斯加的日
期;斐济和汤加历来采用新西兰的日期。
  日界线的设置,把时区的排列,变无限方向为有限方向,分出了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成了全球最东的时区,它的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则成了全球最西的时区,它的时刻最迟。
  经日界线划分之后,东12区和西12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既属于同一时区(它们有相同
的钟点),又是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一个在极东,一个在极西,它们相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1日)。东12区比西12区要早1日。因此,船舶和飞机在越过
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1日。虽然两个时区的日期不同,但两个时
区的时间相同。
  有了日界线,并在过日界线时进行日期进退,环球航行和时刻换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乱。在上例中,
华盛顿所在的西5区,只能被看作位于北京所在的东8区之西。因此,华盛顿的时刻,只能是迟于北京时间13小时,而不是早于北京时间11小时。但是,推算的
方法可以有两种: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东推算,只要在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进退,其结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时,不经过日界线,华盛
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向东推算,进11时,为同日17时,因向东越过日界线,退 1日,华盛顿时间仍为昨日
17时。两种推算途径结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乱。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因此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而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
  多说几句,0度经线对应的时区是中时区,0度经线以东地区得经线度数为东经,时区也对应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同理,0度经线以西地区得经线度数为西经,时区也对应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当你从中时区向东走的时候,将从东一区到达东十二区,再向东走,就要进入西十二区了,日期也要相应减一天了。
  相关的利用日界线:
  在推理小说中,特别是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在时间上,会利用到国际日界变更线。
  相关的小说,张震扬《星岛之不可思议》
  相关的谜题也会用到。
  在一些谜题中,往往会出现坐飞机时生下的双胞胎,妹妹比姐姐大。
  日界线是不动的,在日20时的北京奥运会中,这一时刻,可使全世界的人们处在同一天。
  日界线一共有两条,基本位于180度经线的日界线被成为“国际日界线”。而另一条,则被称为
“自然日界线”。
它实际上就是地方时为零时的那条经线,它与国际日界线(180度经线)共同将地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而当自然日界线与国际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地球所有的
地方都是同一日期。注:我在百科贴来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你看能看懂吗?
注:我在百科贴来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你看能看懂吗?
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概念1.地方时,每个地方都不相同,所以只能用一条一条的经线计算。推荐方法:先算该地区时再算地方时。算法等会儿再说。2..区时:自麦哲伦环球航行以来就存在东西半球日期不同的问题,所以产生了24个时区,中时区较特别,西12区与东12区是同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该地的区时。而且都是15的倍数。以中央经线为中,向西7.5度,向东7.5度,组成一个时区。(东西是相对的,既是没有最东最西之说,和南北不同)主要类型的计算题:两个例子:1.北京12时,求旧金山时间。以北京为中心,旧金山在西面(教过你不要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旧金山为西八区,相差16小时,东加西减,得-4,所以旧金山时间昨天20时。2.纽约5时,求伦敦时间。以纽约为中心,伦敦在东,纽约西五区,伦敦中时区。相差5小时。东加西减,得10.所以伦敦时间10时.地方时计算:例子:1.伦敦时间8时 ,求123°E地方时,首先123/15=8………3&7.5 (如果是130 E,则130/15=8……10&7.5 为东九区)所以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时间为16时,在画图,知123 E在120 E东面,差三度,12分钟(一度4分钟),东加西减,地方时16:12.2. 更难的是知地方时求区时,其实就是倒推。知168 E地方时为20:12 求区时。168/15=11………3&7.5 为东12区,中央经线165 E(11*15=165) 画图,知在168的西面,差三度,12分钟,所以区时为20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度经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其实时间是没有分别的,只是为了世界范围内不会混淆掉才出现多一天少一天的情况,事实上整个世界完全可以有同一个时间,没关系,但和昼夜变化合不上的话就会出现人家睡觉你工作,引起混乱。
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往中国方向加一天,往美国方向减一天(不要按其他方法去记,这样记简单不会错)。实际上是按地球自转方向和速度决定的,是世界为了使各地的时间对上昼夜变化,使每个地方的正午12点都是太阳最高点,这样就不会搞错人类作息方式与时间的变化。
你的问题有点奇怪,好像没有这种问法。我第一次说的是自然日界线,是时刻在变化的,上面将的是人为日界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自己结合我将的想一下,想清楚了能够计算就可以了~~
略懂社热议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当前位置:
>>>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一致的经线的经度是A.0°B.20°WC.120°ED.180..
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一致的经线的经度是A.0°  B.20°W C.120°E D.180°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本题考查日界线。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一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一致的经线的经度是A.0°B.20°WC.120°ED.180..”主要考查你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
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重点详解(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注: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①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指当地正午12点整的太阳高度,但是太阳不一定直射当地所在的纬度。 ②太阳直射点必须是在纬度23.5°之间来回移动,纬度大于23.5°的地方太阳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阳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小于90°。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都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二者缺一不可。④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重点详解(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在不同节气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为例)①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②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③北极圈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
④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
(2)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为例)①“二分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不同地区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东升、正西落(除南极点),并且随纬度的升高太阳视平圈与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变为0°。即太阳高度由90°减为0°
②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③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
发现相似题
与“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一致的经线的经度是A.0°B.20°WC.120°ED.18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87112110742048871956341943192002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变更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