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短爪的鸟类更适合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4-1、2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
题型:综合题
(2009年广州质检)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湖北省三峡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羊群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生物种类少,&&&&&&&&&&&简单,恢复力稳定性&&&&&&&&。(2)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可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放牧量为图中&&&&&&&&&&点所对应的放牧量。(3)图中的&&&&&&&&&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三第三次质检(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8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7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出下面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若单纯灭鼠,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可能恢复原状,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

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
&。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2)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 。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
&。
(4)图二中的F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 。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C点,会引起的后果是&&& ,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当前位置: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主要考查你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成分
3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易错点拨: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子特殊的消费者。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某些原生动物等以植物残体、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 4、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知识拓展: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1.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 (1)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 (2)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 (1)能量的输入③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能量的传递 ①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传递过程: (3)能量的转化(4)能量的散失①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 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2)逐级递减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一热能形式散失。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计算方法为: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 “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碗定使用l0%或 20%来解题。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D营养级获得的最少能量=N× (l0%)3。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诗算后合并。3.在食物网中分析如A→B→C→D确定生物量变 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就越少,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 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 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 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10%)3。4.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解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解“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若求解“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具体规律如下:表解生态系统三种金字塔的不同:
易错点拨:1、图解中的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如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方块面积越来越小表示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 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及去向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石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如下:&3、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属于上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部分。4、动物同化的能量并不等于摄入的能量:动物同化的能量=动物摄入的能量-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知识拓展:1、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五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所以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2、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比例。如: 是指流向B、C的总能量占A的10﹪~20﹪。3、根据能量流动的递减性原则,在建立与人类相关的食物链时,应尽量缩短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辨析: 1.实例 (1)河流:(2)森林:&2.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易错点拨: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的关系&知识拓展: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别,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不同。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4、反馈调节的种类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63349739174763851067293476917您的浏览器可能无法阅读&PDF&文档。Google&建议您查看本文档的&纯文本版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综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A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是每一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在蓄洪抗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水禽的生活、繁殖和越冬的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源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被冠以“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的乐园”等美名.我国有许多闻名于世的湿地,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等,它们均是鸟类生活、繁殖和越冬的理想场所.但据近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由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湿地面积急剧萎缩,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入人类的活动区域如池塘、稻田等地,这就增加了它们与家禽接触的机会,也使得病原体有了在野生鸟类与家禽间传播的可能.因此,人类对湿地的破坏是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报告主张应加强野生鸟类与家禽的隔离,同时呼吁各国政府加大保护湿地的力度,使其免受人类活动的污染和侵蚀.报告认为这是解决禽流感问题最好的长效方法.1、除了资料中提到的三种生态系统外,你还能说出其它一种吗?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它能为鸟类提供生活、繁殖和越冬的栖息地.3、你认为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一种)4、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在报告中表明的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5、如何预防、控制禽流感的传播蔓延,是摆在世界各国科学家面前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请就此问题提出你的建议或看法.(回答一条建议或看法即可)
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根据人的因素可以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根据地理因素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被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地球上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的生态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在结构与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鸟的天堂”,它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水禽的生活、繁殖和越冬的栖息地;3、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的开发;水资源过度开采;工业及生活污染;城市开发;农田开垦等等. 造成了湿地面积急剧萎缩,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失.4、由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湿地面积急剧萎缩,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入人类的活动区域如池塘、稻田等地,这就增加了它们与家禽接触的机会,也使得病原体有了在野生鸟类与家禽间传播的可能.因此,人类对湿地的破坏是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5、不滥捕乱杀,加强野生鸟类与家禽的隔离,加大保护湿地的力度,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使其免受人类活动的污染和侵蚀.这是解决禽流感问题最好的长效方法.故答案为:(1)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2)生活、繁殖和越冬的栖息;(3)人们无节制的开发;水资源过度开采;工业及生活污染;城市开发;农田开垦等等均可&(4)人类对湿地的破坏&(5)加大保护湿地的力度.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以及资料分析的能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