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转专业的转专业是怎样的过程?

请问在大学里转系是怎么个流程?有什么条件...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请问在大学里转系是怎么个流程?有什么条件?理工科的学生可以转文史去吗?求学长学姐赐教!
格式就这样吧: 我的大学: 转系条件: 转系流程:高三理科男想读新闻学无奈不能报啊,并且也想问问关于转系的其他问题,所以向广大学长学姐求科普。
+ 加入我的果篮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孩子被绑在父亲腰间,骑摩托车400多公里跋涉回家。
得知儿子即将与她团聚,老人感动的泣不成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导读很多同学都在问,大学转专业容易吗?其实大学转专业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不同的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相关院校。
  第一种
  零门槛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有些学校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
  第二种
  低门槛
  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成绩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第三种
  高门槛
  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绩(本专业前五名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在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第四种
  不能转
  当然,也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什么样才叫“原则上”,具体可以咨询就读院校老师或学长学姐。
  特别提醒:如果大家有转专业的需求,一进校的时候,就要找自己的辅导员打听相关政策,做好准备。特别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生专业是无法互转的,很多学校还规定文科类专业也不能转到理工类、医学类专业。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清楚。
  大部分学校转专业都有比较高的门槛,成功率是很低的,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呢?
  1、淘高考建议大家, 仔细思考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必要。大家刚刚上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中的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受。而转专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务必要搜集好信息,考虑清楚再决定。
  2、打听清楚学校的政策后,用 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决定要转专业,就要努力完成。
  3、如果无法转专业的话,可以 考虑修第二学位,这样也能让你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只是过程会比较辛苦,因为要同时上两个专业的课程。
  4、大家要知道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大部分专业的“专业性”并没有那么强。你们以后工作了就会知道,你们的专业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可替代。
  5、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纠结专业这件事情。大学的公共课程非常多,每个学院里面,专业课程的差别并不是太大。虽然学什么专业很重要,但是你怎么学,用什么态度学,学完以后要干嘛更重要。
  来源 | 网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实习生
  信息来源:大学声微信公众号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校门之前,都经历了选择自己大学四年将要就读的专业的过程。
  但相当多的同学,并没有认真科学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
  那么,在大学里,选错了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同学们又是怎样跳进不合适专业的火坑的呢?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中国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年轻人在人生开始阶段所作出的一些选择,对于一生的重大影响。
  而随着现代社会,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的融合,现在的社会现实是:不仅女生怕嫁错郎,男生也怕娶错了媳妇,而男女生则都怕选错了专业。
  选择了不合适的专业的感觉,就好像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了婚,入了洞房。
  对于男生来说,揭开盖头,发现后面等着你的,你的后半生女主角不是秋香,而是如花,这怎么办?
  对于女生来说,就好像上错了花轿,是发现闯进自己闺房的如意郎君不是至尊宝,而是猪八戒。
  这种环境下,大多数同学可能也只得将错就错,两眼一闭,权当全天下的雌性/雄性动物都一样。
  又好像你兴致勃勃地要去做某个电影的主角,却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片场。
  自己擅长的是武术套路八极拳,准备好了和甄子丹交手放对,但发现提词板上写的片名是《花样年华》
  关键时刻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
  当然,一时的失望可以忍,但日久天长,当一次次的愤懑与无奈逐渐磨穿了你的意志力,当你在深夜惊醒,想起后面还要辛苦面对,那看起来无穷无尽的时光。
  “不爽啊!”
  “纠结啊!”
  “简直了!”
  没有勇气彻底断舍离,所有的选择就只能是一错再错。
  假如你找大学里对自己专业不满意不喜欢的同学,问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看法,把他们脸上的表情拍下来;
  然后去民政局的离婚登记处,找那些天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难以忍受对方的情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婚姻生活和性生活;
  然后你再去医院的肛肠科,采访一下那些十年以上病史的长期便秘患者,
  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这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群,脸上的表情竟然是惊人的相似。
  相当一部分同学的
  专业志愿选择身不由己
  从一百多年前,进步的婚姻观爱情观开始改造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像传统封建礼教时代的人一样,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结婚承诺一生了。
  部分同学的专业选择,自己毫无话语权,完全是顺着家里的意思来的,有的同学家里还因为不同的亲戚意见相左而闹出了家庭矛盾。
  而我们的父母长辈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所限,往往压根不明白那些专业的真正含义,再加上对于自己孩子未来发展方向近乎于偏执的控制欲,选出来的专业,往往是和我们实际的能力和喜好南辕北辙。
  陈大夫本人就曾亲身经历了一场这样狗血到你不忍看的专业志愿选择过程。
  我当时高考发挥失常,不仅离一开始的目标学校――山大还差着四十多分,连一本线也没上,开始定的的保底学校――山师也进不去。
  然后我就不得不从学校发的那两本大部头里,那一大堆二本学校里找来找去,最终确定的第一志愿是――福建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当时山东省高考报考时只能报一个第一志愿,还没实行平行志愿的制度)。
  而我这样一个之前没踏足过长江以南的纯种山东人,去几千公里之外的大胡建去上学,这件事显然吓坏了我妈。
  劝服不了我,就一哭二闹不让我消停,又发动全家一堆舅舅叔叔婶婶之类的亲戚劝我换志愿,发现还不奏效,甚至把我八十多岁的奶奶都搬出来了。
  正好那年夏天福建连续来了好几个台风,大雨带来的内涝把福州的铁路公路对外交通都瘫痪了,
  我奶奶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再听了身边亲戚添油加醋的汇报,真的以为福建是个动不动就能晴天刮起个龙卷风,满地都是传销团伙和人贩子的蛮荒之地,她唯一的宝贝大孙子去了估计就回不来了。
  我实在受不了他们连环轰炸的心理攻势,最后绝望举了白旗投降:不论选学校,选专业,我完全不管了,你们愿填什么填什么。
  现在想来,我当时也是十几岁年轻气盛,这种反应一点也不理智,不懂得谈判和妥协的艺术。
  如果我能放弃对于地域和院校的选择,但坚持底线是自己决定报什么专业,结果会比后来好得多。
  我妈听说学计算机赚钱多好找工作,就第一第二志愿基本全报的是省内院校,专业全是她觉得和计算机搭边的。
  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S),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甚至还有电气工程.....
  她并不知道,这些专业虽然听起来名字相近,但实际上一点都不一样,有属于理科的,有属于工科的,还有属于管理学的。
  最后的那个电气工程,搞的东西压根和计算机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发电机,电网和变电站...
  而我出于愤怒之下,也不管不顾,听任她们乱选。
  电气工程的同学不少毕业以后的工作就包括爬供电铁塔
  最终,我就被山建大的信息管理专业录取了,考虑到当时选的还有电气工程这种要在电线杆上爬上爬下搞维修的专业,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已经不算坏的了。
  而这次违心的专业选择的恶果,最终也得由我自己来承担。
  一个高中时数学都天天不及格的理科学渣,进了课程和编程,数据及算法关系非常紧密的信息管理专业的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我们学校没有挂几科就劝退的规定,我挂的那些高数和编程类的课,估计早就够被踢回家好几回了。
  多年之后,当我偶然读到一本描写民国时期包办婚姻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被家里长辈逼上花轿的女学生,自暴自弃最终堕入风尘,我却发现她的心境,竟然和大一时的我几乎完全一样。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味道,就是这样的苦涩。
  你现在流的泪
  都是当初选专业脑子进的水
  就在我们身边,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高考报考选择专业时,其盲目程度简直就是瞎子摸象,几年以后让他本人来回忆,都会觉得自己脑子一定是被门挤了。
  这些同学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却因为一些莫名其妙地原因稀里糊涂地就入了坑。
  有的信了自己学校的某老师,或者家里的表哥表姐“这个专业单位抢着要,工作不用愁,大师天天见,院士满地跑”的说法,成功被拉进苦海。
  但当发现专业的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时,他们的说法就变成了“啊,我说过这话吗?你一定是听错了吧”或者“我就是给你提个建议,关键拿主意还是在你”;
  有的妹子选择法律专业因为看了《何以笙箫默》,被钟汉良的脸倾倒了,
  等到进了法律的坑才发现,学法律的男生完全不是何以琛那个样子;
  有的在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时,想的是:就算将来找不到工作,自己就租间门头开家店给人修电脑吧, 还和所有的同学说,以后你们的电脑被我承包了.
  然后来到大学,发现这个专业好像不学修电脑;
  甚至我大学隔壁宿舍还有个哥们的志愿,是求了他们镇一位特别灵验的算命先生的签选出来的。
  鬼知道这年头的算命先生,怎么也与时俱进到竹签上不列天干地支,反倒写中文英语计算机了。
  当然,更多的同学是因为调剂而被硬塞进了他们一开始就没选,也毫无了解的专业的。
  每个进了坑的同学,在回忆自己为啥跳进来时,都是一脸“啥都别说了我想静静”的表情,而你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脑子进的水啊!
  大学里转专业难如登天
  对于选错了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不论在法律还是文化上,至少还是一个婚姻自由的国家,你和你的媳妇/老公过的不顺心了,至少没人会死拦着你离婚。
  而国内的绝大多数高校,你进学校以后一两个学期,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想要换却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许多学校都规定,只有专业内成绩前几名的学生有资格转专业。
  而对于那些因为专业不适合自己,学起来本来就已经很吃力的同学来说,我要是有能力把GPA考到前10%,我还有什么理由去转专业?
  这种规定就好像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笔下那条著名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
  “你想不上战场,除非自己提出申请证明自己疯了,而提出这种申请的人又被认定为有趋利避害的意识,应该被认为是健康人,其不上战场的申请会被否决。”
  而在实践当中,一般来说这些数量极其有限的转专业名额,要么被直接放弃,要么就成了大学内劣势专业里的好学生鲤鱼跳龙门,跳进优势专业的捷径。
  而在这些对转专业设限的学校里,那些真的选错专业,真的急需通过转换专业来拯救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前途的同学,则绝大多数都拿不到转专业的资格。
  这些对于转专业设置的限制,其用意也很简单――出于学校行政管理的方便,毕竟转换专业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需要改的不仅是你之后上哪些课,还有班级的变动,某些资源的重新分配,甚至还有宿舍的转换。
  对于学校管理方来说,自然是越少学生转专业,他们越省心。
  这种心态,就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同单位职工如果离婚还得要单位盖章同意才行时,单位领导面对职工的离婚申请往往是无原则和稀泥,能拖就拖能拦就拦。
  名义上是“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但实际真正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离婚带来的那堆麻烦事。
  在大学里,选择了合适专业的同学的故事往往相似,而选择了不合适专业的同学则各有各的悲惨故事。
  你是不是这些失意人的一员?你和你的专业之间有哪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涩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意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直播校园,爆料青春!你我的校园事儿微博播报平台!交流、爆料...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集团化幼儿园发展模式与运行现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5|
上传日期: 12:21: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如何换专业?
我的图书馆
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如何换专业?
&&&&&&&&进了不喜欢的专业,仍有很多机会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大一后的转专业考试、辅修第二专业、插班生考试、考研究生,等等。但是,这些考试的竞争难度并不亚于高考。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积极争取,持之以恒,总归会迎来一片光明。&&&&&& 转专业&&&&&& 林雨思:转专业必须提前准备,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转入复旦大学翻译系。&&&& “别害怕竞争,想转就要去争取。”这是林雨思转专业成功之后的经验之谈。&&&&&& 林雨思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的,环境科学也是当时她主动填的专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并不想毕业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于是萌发了转专业的念头。“翻译挺好的,学好了以后还能翻译环境科学的文章,两全其美。”林雨思这样说。&&&&&& 林雨思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转专业意味着她要留一级。从理工科跨到文科,这种专业跨度大的选择,往往需要付出降级的代价,大学念五年的压力着实不小,“我争取早点修完。”她十分乐观。&&&& “翻译系这届就招收三个转专业的学生,同学们都觉得太困难了,就放弃了。我就想去试试。”说到整个考试到录取经历,林雨思觉得还是相对轻松的,毕竟她的英语底子还不错。笔试内容基本都是英语知识。面试阶段采用全英语对话,林雨思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例如“你为什么要转专业?”、“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等等,最后是做一些现场翻译。林雨思说:“面试的时候总有一些固定问题,可以前期做一些准备,这样心里就有点底了。”&&&&&& 林雨思在明确了想要转入翻译系后,就去旁听了翻译专业课,对课程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她建议,在可选公共课的阶段,同学们可以选择想转入的那个专业的选修课,提前熟悉教学环境、老师教学风格;也可以与专业老师沟通自己想转专业的想法,听听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想法,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那个专业。&&&&&& 辅修第二专业 &&&&&& 张吟洁:学有余力是辅修的前提,本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英语系辅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 张吟洁在大学四年内,分别修完了两个专业的课程,获得双学位,苦和累自然是不必说,但只要是真正兴趣所在,她就决不轻易放弃。&&&&&& 学有余力是考虑辅修的前提。大学一年学习下来,张吟洁成绩不错,本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压力。她说,“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会计,大二又有这个机会可以通过辅修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报名去了。”&&&& “二专”与本专业最起冲突的就是考试这个阶段。不仅要复习本专业的课程,还得腾出时间复习“二专”,“二专”考试如果不及格,补考或者重修甚至比本专业课程更麻烦。张吟洁坦言,到了考试阶段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十几门课的考试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建议,选择辅修的同学要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些较为简单的课程可以考前突击,但一些更注重理解和积累的课程需要平时一贯地坚持复习。&&&& “平时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上‘二专’,几乎只有星期五晚上有空,真的挺累的。”辅修需要坚持,拿到学位证书时的成就感也是普通学习无法比拟的。现在,张吟洁从事项目与流程改进的工作,“二专”对她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比如,她懂得一些企业运作的基本常识,知道怎样反馈重要的信息给同事,等等。张吟洁说,虽然现在的职业与专业关联不大,但她还是从专业学习中收获很多,而这些收获是可以一辈子受益的。&&&&&& 插班生考试 &&&&&& 秦大廉:考插班生不能盲目跟风,从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考到上海大学国际金融系。&&&&&& 秦大廉作为插班生进入上海大学学习那年,正是插班生最为“时髦”的一年,而他给出的关于插班生最基本的建议就是“不要盲目跟风”。&&&&&& 秦大廉是一名文科生,2006年参加江苏高考,由于当年江苏高考数学特别难,他的高考分数只到了二本线。他希望到上海读书,用他的话说是“以城市、地段选大学”,最后他被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录取。&&&&&& 进入大学学习了行政管理专业后,秦大廉并不讨厌这个专业。他明显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他还结交了不少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去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 大一结束后,秦大廉通过插班生考试的方式——转学校、转专业,来到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学习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对理科基础要求不高,特别是高等数学,我的英语也有一定优势,这样准备考试的难度就小很多;其次,上大是一所‘211’重点大学,师资力量相对更雄厚,各方面机会也更多。当然,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上大的这个专业也更利于今后的就业。”&&&&&& 秦大廉在准备考试阶段,主要攻克了英语。他回忆说,英语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等基础部分。他特别提醒未来想考插班生的学生,“不同专业对学科有特定要求,比如理工科对数学要求较高,文科对英语要求较高,在备考阶段,应该对所转专业的学科要求有一定了解,针对性地复习,以免广而不精,真正考试的时候反而不讨巧。”&&&&&& 然而,插班生不是那么好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像狗一样学习。”秦大廉笑着说,为了要补齐第一年没有上过的课,他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上课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也影响了他与同学间的交流。秦大廉明显感觉到同学们不自主地排外,再加上他本身不苟言笑、喜欢安静的性格,一度使得他在社交方面很沮丧。秦大廉说:“想要克服这样的情况,时间是很关键的,凡事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如今,秦大廉已经毕业从事投行工作两年多,谈及当年做出的“插班生”的选择,他笑着说:“总是利大于弊的。就算选择错了又怎么样,何况选择就没有对错之分。”不久,他将前往全美国排名前20的一家商学院攻读MBA课程。&&&&&& 考研 &&&&&& 汪海:有了兴趣,就没有冷门,从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考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 作为一名考研大军中的“二跨”(跨学校、专业)学生,汪海这么“费尽周折”就是为了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汪海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足够了。当初,小汪以580多分考进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他的专业选择有以下考虑,“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较好;本身对文科有偏好,尤其是语言类学科。”大学本科四年的英语学习让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远不能让他满足。即将本科毕业的他,面临选择。&&&&&& “圈外人的看法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学习研究的东西,圈内人认可就好。”汪海十分自信地说,“20%生计,80%兴趣,这就是我选择这样一个冷门专业作为我未来学习方向的原因”。本科毕业无非就三种选择:出国、工作、考研。“本科毕业就出国的话,得花爸妈的钱,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压力太大了;我又比较懒,不想这么早工作;剩下的就是考研了。”&&&&&& 起初,他的父母不反对他转专业考研,就是反对他考外国哲学这个专业,担心他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但是,汪海摆事实讲道理,父母还是妥协了。&&&&&& “二跨”考研还是相当困难的。他主要面临两个困境:第一,学校资源、导师资源不足;第二,专业程度不够。为了走出困境,小汪除了拼命学习,还上网搜寻了不少相关导师的资料。“我跟一位复旦法哲学的教授联系过。咨询考研的相关事宜,他也很礼貌地回复了我,但很多信息仍十分模糊。”&&&&&& 汪海说,“‘二跨’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获取资源的能力,相比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外校的信息资源是很少的,甚至几乎是没有。想要成功考研,特别是文科,应该多读心仪导师的书、了解圈内学术进展,尽可能地认识导师,与他进行交流。”经过政治、英语、专业课的考试,汪海被录取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法哲学方向。&&&&&& 今年下半年,汪海将开始法哲学的学习。“我以后要走的就是学术路线”,他很明确地说,硕士毕业后有能力的话他还将出国继续念博,还会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专业。&&&&&& (应被采访人要求,汪海为化名)
发表评论:
馆藏&6209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大学转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