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10个10以内的应用题习题题

小升初数学必考题!10个应用题,2种解法(含答案和解析) - 今日头条()
姜则花将要上初中年级了,她语数外成绩还算可以。可是她的母亲,在看到我文章后面的微信号后,立即加了过来,并且在微信上联系我:“老师,我家花花平时学习都很好,可就是对数学应用题要抓耳挠腮。孩子对于实际而又抽象的应用题,接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姜则花的母亲又说:“孩子小升初考试已经考完了,但是问题又来了,这所中学还要进行分班考试,还要分出普通版和重点班。现在你不知道啊!一些家长开始找学校领导,可能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都能上到重点班。我们家这种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家庭该怎么办呢?”姜则花的母亲继续说:“我们都是冶金行业,我和他爸爸都是工人阶级,我们两个虽然都是大专文化,但是对于一些数学题,还是感觉到吃力。我有时候都在怀疑,怎么21世纪的中国教育考这么难的题,特别是应用题出的太难了。我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我们家孩子可以进到重点班读数,如果孩子进到重点班,那么孩子三年初中都可以享受到优秀老师的培养,那种和普通班级是不一样的。我哥哥家的孩子现在读到了高二,英语一直不好,就是因为当初分班没有考好,分到了普通班,他们班是属于5个班级中最差的,分给他们班的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英语老师,讲的也不好,结果我哥家孩子英语一直不好......”我回复这位母亲说:“这位家长,其实你说的是现在教育界的一个现状。重点班是稀缺资源,我当时在教初中班级时,就把我分到重点班。可能一些人会说,普通班也有尖子生,照样成绩可以和重点班的尖子生媲美。我这里要说点,给这些观点泼凉水的发现,我一直研究教育,发现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实整体好于普通班。”我继续说:“你拿重点班的第10名,到普通班的第10名去比较,总分数差20分以上。而且不光光有成绩差距,其实还有学习态度差异,我当时在广东带过一个初三的普通班,晚自习说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而我去了重点班,却发现很多孩子一直在认真做作业,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在思考问题。所以我觉得,成绩放在一边,倒是进了重点班后,孩子和孩子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氛围,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和人格完善是很有帮助的。”我给了姜则花的母亲一些记忆数学公式的技巧和方法,由于孩子还要考英语,为了强化单词记忆,又安排助理给姜则花申请了免费记忆课程,又给孩子邮寄去了记忆单词的光盘。她的母亲表示感谢。我向以前的同事要了一些小升初分班题库,从150道题中,精选了10道应用题,还给出了答案。由于一些题解题有好几种,为了让孩子产生多种解题的效果和思维,把所有解法都写了出来。我把这10道小升初分班题,给了姜则花的母亲发了过去,这位母亲表示感谢。下面就是精挑细选的10个小升初应用题,不光小升初可以用到,小升初分班也可以用到。当孩子不会时,家长根据我给出的答案,细心给孩子讲解,要记住:家长尽量要把解题思想和方法教给孩子,而不是就题解题。
10个小升初精选必考应用题1.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0米,A每小时走4千米,B每小时走5千米.上午8时,他们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向相反的方向走,就是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的时候调头走路.他们在几时几分相遇?解一::如果甲、乙相向而行,需要600÷1000÷(4+5)×60=4分钟相遇。当1-3+5-7+9=5分钟,少1分钟就相遇。 所以1+3+5+7+9-1=24分钟。 所以在8时24分相遇。解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的时候调头走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前进1分钟,后退3分钟,前进5分钟,后退7分钟,前进9分钟…… 甲车速度:/3(米/分) 乙车速度:/3(米/分)两车正常相遇是600/(200/3+250/3)=4分 1-3+5-7+9=5分,所以是在那个9分里相遇的,比9少1分 600+150*(3+7-1-5)=1200米 分 则相遇要1+3+5+7+8=24分,他们在8时24分相遇2. 有两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甲队每工作6天后休息1天,单独做需要76天完工;乙队每工作5天后休息2天,单独做需要89天完工,照这样计算,两队合作,从日开始动工,到1999年几月几日才能完工?解:两队单独做:6+1=7,5+2=7,说明甲队和乙队都是以7天一个周期。甲队:76÷7=10周……6天。说明甲队在76天里工作了76-10=66天。乙队:89÷7=12周……5天。说明乙队在89天里工作了89-12×2=65天。两队合作:1÷(6/66+5/65)=5+23/24,即共做5个周期。另外还剩1-6/66×5-5/65×5=23/143。需要23/143÷(1/66+1/65)=5+35/131,即合作5天后,余下的甲工作1天完成。共用去7×5+5+1=41天完成。因此是41-2-31=8,即日完工。3. 一次数学竞赛,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小李做错了5题,两人都做错的题数占题目总数的1/4,小王做对了几道题?解一: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说明题目总数是3的倍数。小李做错了5道,说明两人都做错的不会超过5道。 即题目总数不会超过5÷1/4=20道。又因为都做错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4,说明题目总数是4的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且不超过20的数中,只有3×4=12道符合要求。所以小王做对了12×2/3=8道题。解二:小李做错了5题,两人都做错的题数占题目总数的1/4,所以最多20题。因为都是自然数,两人都做错的题的数量可能为{1,2,3,4,5} 对应总题数分别为{4,8,12,16,20}。 其中只有12满足:使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为自然数。所以小王做对8题。解三:设两人同错题数为A, 则有A÷(1/4)×(2/3)=A×8/3就等于小王做对的题数,可得出A定是3的倍数(A&5),并且总题数是4的倍数,那整数解只能是12了。4. 有100枚硬币(1分、2分、5分),把其中2分硬币全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79个,然后又把其中1分硬币全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63个,那么原有2分及5分硬币共值几分?解:根据题意2分5个换成5分2个,一组少了3个,总共少了100-79=21个,是21/3=7组,则2分硬币有5*7=35个,根据题意1分5个换成5分1个,一组少了4个,总共少了79-63=16个,是16/4=4组, 则1分硬币有5*4=20个,则5分硬币有100-35-20=45个 所以原有2分和5分硬币共值:2*35+5*45=295分。5. 甲、乙两物体沿环形跑道相对运动,从相距150米(环形跑道上小弧的长)的两点出发,如果沿小弧运动,甲和乙第10秒相遇,如果沿大弧运动,经过14秒相遇.已知当甲跑完环形跑道一圈时,乙只跑90米.求环形跑道的周长及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解:甲乙的速度和是150÷10=15米/秒。环形跑道的周长是15×(10+14)=360米。甲行一周360米,乙跑了90米,说明甲的速度是乙的360÷90=4倍。所以乙的速度是15÷(4+1)=3米/秒,甲的速度是15-3=12米/秒。6. 竞赛成绩排名次,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解法一: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少1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因为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 所以第8、9、10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所以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5、6、7名总分比第8、9、10名总分多23-7 =16分解法二:以10人平均分为标准,第8、9、10名就得拿出7×2=14分给前7名。那么他们3人就要比标准总分少14分。第5、6、7名的原本比标准总分多3×2=6分,但要拿出1×4=4分给前4名。那么他们3人比标准总分多6-4=2分。因此第5、6、7名3人得分之和比第8、9、10名3人的得分之和多2+14=16分。解法三: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第八、九、十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减去第八、九、十名总分 =23-7 =16分解法四:设前四名的平均分为A,根据题意得:前四名总分为4A,前七名总分为(A-1)*7,五、六、七名得分为7A-7-4A=3A-7; 前十名总分为(A-3)*10, 八、九、十名得分为10A-30-(7A-7)=3A-23;则得分之和多了3A-7-(3A-23)=16分。7. 单独完成一项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3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5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作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甲、乙两人合作要几天完成?解:甲做3天相当于乙做5天,那么完成全工程的时间比是3:5。 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差3+5=8天。 所以甲单独做完成全工程需要8÷(5-3)×3=12天,乙单独做完成全工程需要12+8=20天。所以,两人合作需要1÷(1/12+1/20)=7.5天。8.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B地前进,甲每行5分钟休息2分钟,乙每行210米休息3分钟,甲出发后50分钟到达B地,乙到达B地比甲迟了10分钟.已知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相距70米,两人的速度是多少?解:甲50÷(5+2)=7次……1分钟,说明甲休息了7次共2×7=14分钟。 乙休息了14+10=24分钟,休息了24÷3=8次。乙行到甲最后休息的地方时,行了210×8+70=1750米,实际行了5×7=35分。所以实际的速度是米/秒。全程就是50×(50-14)=1800米。 平均速度:甲米/秒,乙1800÷(50+10)=30米/秒。解:甲用50分钟,所以是走了7个5分钟,休息了7个2分钟,最后又走了1分钟。有效行进时间是36分。因为甲乙速度相同,所以乙行走的有效时间也是36分钟,走到甲的最后休息点有效行进时间是36-1=35分钟;因为乙一共使用了60分钟,所以有24分钟在休息,共休息了8次,其间行走了210*8=1680米,加上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之间70米,共计1750米。所以乙在35分钟的有效行进时间内可以前进1750米,甲乙的行进速度均为米/分钟。 可以计算出:AB距离为50*36=1800米。所以甲完成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分钟 ,乙完成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分钟9. 有甲、乙两袋大米,甲袋中的大米比乙袋中的多20千克,把甲袋中大米的1/3到进乙袋,乙袋中的大米就比甲袋中的大米多10千克.甲袋中原有大米多少千克?解:要使乙袋比甲袋多10千克, 就得从甲袋拿出(10+20)÷2=15千克。说明这15千克相当于甲袋的1/3, 所以甲袋有15÷1/3=45千克10. 有两堆煤共重8.1吨,第一堆用掉2/3,第二堆用掉3/5,把两堆剩下的合在一起,比原来第一堆还少1/6,原来第一堆煤有多少吨?解:用掉后,第一堆煤剩下1/3,第二堆煤剩下2/5, 两堆剩下的合在一起后,占原来第一堆的1-1/6=5/6.这其中有1/3是原来第一堆剩下的,其余的5/6-1/3=1/2是原来第二堆剩下的.也就是说原来第二堆的2/5等于第一堆的1/2.所以原来第二堆的总数是原来第一堆的1/2÷2/5=5/4倍.所以原来第一堆煤有:8.1÷(1+5/4)=3.6吨解:如果第一堆用掉2/3-1/6=1/2,这用了的1/2就和第二堆剩下的1-3/5=2/5相等所以第二堆是第一堆的1/2÷2/5=5/4,所以第一堆煤有8.1÷(1+5/4)=3.6吨过了一段时间,姜则花的母亲发来信息,说姜则花数学考了95分,感谢我让孩子做的应用题特训,确实有用,比小升初提高了8分。孩子已经成功进入该学校的重点班级就读。当然,我还有很多高效的学习方法想给大家分享,由于内容过多,可以在我的朋友圈查找。平时我还会分享一些学习资料和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如果你还为其它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问题烦恼,也可以直接发微信与我交流。可以加我微信:进行咨询,我致力于记忆力提升、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在教育问题上对家长有所帮助。
90%都升不了初中了?
我想问这是小升初的题吗,我估计有百分之九十不会做啊
给小学生出这题的人,TMD有病!
家长都不好明白,娃儿根本无法理解,奥数有意思吗?
这些都是奥数滴题
怎样上神评
问题是小升初不用考试啊,不都是电脑派位吗?
奥数就是一些脑残人的发明,本来数学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可是奥数非得把孩子的智力滥采滥挖,偏离正常的学习思考轨道!
这题只有慢慢的看
原创教育类文章,个人之谈,欢迎关注。
年轻父母的必备教子宝典,每天一刻钟,教子很轻松~
语文作文学习方法大全,教育随记,老师原创,欢迎关注!
健康baby健康成长之分享!孩子父亲之育儿心得!
最具人气的广州家长聚集地,提供热辣新鲜的广州本地信息及交流话题
退休小学数学老教师,分享童年教育的经验,如何打好数学基础。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谁能帮我找小学立体图形应用题,要十五题,简单的(越简单越好).急,
阿狸丶0393
1.一个圆柱形茶叶罐的侧面积是326.5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两罐这样的茶叶能否放入下面的包装盒内?高:13.1宽:8.1长:16.2 单位:厘米2.在下面立方体中挖出一个底面直径4厘米、高6厘米的圆柱形洞,立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3.将一段长1米的圆木沿直径劈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了0.8平方米.原来圆木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把一根长1.2米的圆柱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两段后,表面积比原来曾家仂6.52平方厘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高:8长:60 宽:65.将一个圆柱加工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不计损耗),得到每个圆锥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如果原来援助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将三角形垂直于桌面,并以一条直角为中心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多少?7.下图是酒厂蒸馏白酒用的集酒器,外形呈圆柱形,底部是一个向内凹进的圆锥,高度是圆柱的1/2,上面要加满冷水.共需加冷水多少立方米?8.压路机滚筒的直径为米,宽1.5米,如果它每分滚动20周,则它工作1小时压过的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9.一个长45厘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形铁块,把它铸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30厘米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是否够用?10.将一个棱长30厘米的立方体木块,先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再从这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两次各削去体积多少立方厘米?一块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减去同样大的正方形后,正好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水斗,这个水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有一个铁皮烟囱,底面是正方形,周长为2米,高为15米,现需将烟囱加高到25米,至少再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右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右图是由1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3、用厚1厘米的木板,钉成一个小信箱,从外面量得这个长方体形信箱的长、宽、高如图所示之尺寸.在信箱的前面开了一个长20厘米、宽5厘米的投信孔,问做成这个小信箱所用木材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切去了一个长方体(尺寸见图),求剩余几何体的表面是多少?5、长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有两个侧面的面积分别是3平方厘米和12平方厘米,另一个侧面的面积是多少?6、如右图所示,由三个正方体木块粘合而成的模型,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米、2米、4米,要在表面涂刷油漆,如果大正方体的下面不涂油漆,则模型涂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7、图中的一些积木是由16块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堆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一块长2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四个角上都剪去一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将它焊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已知盒子的容积是486立方分米,问这块铁皮原来宽多少?9、有一个一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若在它的各个面的中心位置上,各打一个直径为2厘米,深为1厘米的圆柱形的孔,求打孔后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π=3.14)?10、有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在它的上面依次摞放一些其他的正方体(如右图),已知所有这个物体的表面积超过39,求至少有几个正方体摞在一起?sorry,图没法弄上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帮忙出10道分数应用题·还有10道百分数应用题···有分奖
1、学校图书室买480本新书,其中3\4是文艺书,文艺书有多少本?2、学校图书室买480本新书,其中3\4是文艺书,文艺书中2\9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3、果园里有梨树321棵有苹果树400棵,这两种果树相当于果园所有果树的7\8.果园里有多少棵树?1爸爸买了一个大西瓜,妈妈吃了2/8,豆豆吃了1/8,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2.三(1)班和三(2)班给学校里所有小树浇水,三(1)班浇了3/9,三(2)班浇了几分之几? 3.一包瓜子重1/4 千克,比一包糖轻2/4千克,一包瓜子和一包糖共有多重? 1.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积之比为4:3.甲容器水深比乙容器水深多4厘米,再往两个容器注入同样多的水,恰好两个容器中的水深都是25厘米.原来甲容器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参加植树的同学共有720人,已知六年级与五年级人数的比是3:2,六年级比四年级多80人,三个年级参加植树的各有多少人? 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积之比为4:3.甲容器水深比乙容器水深多4厘米,再往两个容器注入同样多的水,恰好两个容器中的水深都是25厘米.原来甲容器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4、 第一车间有四个生产小组,第一、二两个小组共19人,第二、三、四小组共35人,已知第二小组人数占四个生产小组总人数的 .第一车间共有多少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0道应用题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3)有盐水25千克,含盐20%,加了一些水后含盐8%,加了多少水?(4)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5)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6)某班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5/7 多6人,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1/4少4人.全班共有多少人?(7)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的2/3,而这个圆锥体高是圆柱体高的2/5,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8)有一只圆柱体的/玻璃杯,测得内直经是8厘米,内装药水的深度是6厘米,正好是杯内容量的4/5,再加多少药水,可以把杯子注满?(9)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1/4,第二次又运走120吨,这时余下的煤的吨数与运走的吨数的比是2/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10)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1/10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如果一个人从某地出发,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它最后的位置可能与原出发位置相距多少米?有几种情况,请列式表示。 2.①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乘车不超过2公里收费5元,多于2公里不超过4公里,每公里收费1.5元.4公里以上每公里收费2元.张舒从住处乘坐出租车去车站送同学,到车站计价器显示为7.25元,张舒如果立即沿原路返回住处,那么他乘坐原车和换乘另外出租车相比,哪种方法省钱?省多少...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学习10以内加法应用题(合并)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以内的应用题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