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课程文学理论论述题的发展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论述题(一)
来源:  8:50:36 【】 
  1、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最鲜明的特征。(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生产力不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通过改革,逐渐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他各种体制,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第二,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是把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修补。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又一场革命。(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
  2、怎样理解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精神文明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所谓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1)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通过方方面面的建设性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2)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以立为本”,着眼于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重在建设的方针,第一,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研究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研究国外的情况和介绍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第三,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性,用积极的、先进的、美好的东西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第四,对思想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大批判”,不搞无谓的争论。(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丰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应该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讲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提倡求真务实的作风。
  3、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系统地总结了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进一步阐明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1)要从着眼于搞好每个企业转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集中力量抓好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进行淘汰。实现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从整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2)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第一,改革,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改组,就是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着跟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扶优扶弱,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第三,改造,就是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第四,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3)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制度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的思想及其实行这一政策的必然性。
  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有客观必然性的。(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4)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实现共同富裕,也不可能同步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同样有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第一,示范作用;第二,帮助作用;第三,带动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5、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1)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消除着不平衡不能理解为各地区齐头并进地发展,更不是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停顿下来,等待不发达地区赶上,以实现平衡。(2)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1988年,他又说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优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出现了差距,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决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以缩小差距。
  1&&   编辑推荐:
文章责编:zhongzexi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26:04)?&&( 11:19:38)?&&( 11:13:05)?&&( 10:58:43)?&&( 10:54:30)?&&( 10:45:31)
在线名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新闻广告系主任,高...[]
在线名师:  
多年在高校从事成人高考及自考高等数学等工作,任教期间在北大自考...[]
在线名师:  
英语专业八级,重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外语文件翻译及外事...[]
在线名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拥有20多年高自考辅导经验,主讲《邓小平理论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魁网.教育在线
备案序号:粤ICP备号
Copyright@
http:// kui.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载
 收藏
所有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您参考学习,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还有打倒狗日的,钓鱼岛是中国的!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4年电大《中外教育简史》思考题论述题考试小抄汇总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2014年电大《中外教育简史》思考题论述题考试小抄汇总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57: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2014年电大《中外教育简史》思考题论述题考试小抄汇总.DOC
官方公共微信《教育学原理》各章节辨析、简答、分析论述题预测汇总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辨析题
  1.教育学就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使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作&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3.制度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因此要进行制度分析。在研究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后,它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二、简答题
  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请简要叙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3.请简要叙述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4.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5.通过对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的学习,简述你的发现和启发
  6.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三、分析论述题
  1.请结合中外教育史,分析论述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价值
  2.请结合教育史,分析论述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形成的标志
  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事师表。请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辨析题
  1.在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
  2.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是一种民主的教育
  3.教育本质的讨论没有最后的结论,说明这种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4.教育只有正向功能,没有负向功能
  二、简答题
  1.试述教育要素中教育影响的相关内容及特征
  2.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3.请结合史实,简述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
  4.请结合史实,简述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如何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
  5.为什么社会主义教育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最佳途径
  6.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7.简述《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
  8.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分析论述题
  1.试结合中外史实,论述古代教育的阶级性是如何产生的
  2.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3.动物界中也有教育现象,比如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这样看来,人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与动物的教育相同的。这种论断正确吗?请用教育的劳动起源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辨析题
  1.教育法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
  2.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
  3.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主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人来实现
  二、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教育对政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
  6.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及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
  1.论述&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2.试分析教育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面的功能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3.论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4.论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辨析题
  1.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2.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4.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必须根据个人身心发展最佳期进行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个体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人的发展的涵义
  5.学校教育如何有效促进人的发展
  6.举一事例,简要说明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7.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分析论述题
  1.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何起作用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4.试选择一种有关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加以分析,并阐释关于此问题的启示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辨析题
  从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方面可以判断他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3.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三、分析论述题
  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2.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教育目的,指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说明应如何实施教育目的
3.试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辨析题
  1.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的目标
  3.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认为深化改革的目的试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因此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
  2.简述1951年学制的内容及其特点
  3.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4.简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的基本内容
  5.简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的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6.简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
  7.简述当前我国的几种主要学校系统
  三、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学制改革中对基础教育所做的变革情况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学制改革中,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情况
3.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第七章课程
  一、简答题
  1.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课程理论流派
  3.简述课程实施的几种价值取向
  4.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5.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
  6.简要评述泰勒原理
  二、分析论述题
  1.试述课程评价的主义模式
  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试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第八章教学
  一、简答题
  1.列出五种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并说明当前在我国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
  2.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3.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4.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关系是什么
  5.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二、分析论述题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详述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
3.论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第九章 德育
  一、辨析题
  1.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3.简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
  4.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5.简要分析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差别
  6.简要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7.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说
  三、分析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中包含的规律,以及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
3.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在教育活动中一个成功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2.请联系实际说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3.简要分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
  4.请说明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5.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6.请简要分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
  7.请回答为了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
  8.简答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二、分析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师资格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并说明在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3.论述班主任做个别教育工作的方法
  4.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e书题库免费下载
推荐的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