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辅导应用题

高一物理摩擦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物理摩擦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物理摩擦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课后优化训练全解全析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间正压力的方向垂直D.物体做减速运动,一定是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解析:滑动摩擦力可以充当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所以A错。其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B对。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的方向又与接触面相切,所以C对。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受到外力作用。答案:BC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静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解析:物体是否受静摩擦力要看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其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答案:B3.用手握住一个竖直的瓶子,停在空中,关于瓶子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握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B.手越干燥、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C.摩擦力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此题可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等于重力,与手的握力大小无关。答案:C4.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水平拉力不同,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C做减速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应是(&&& )A.fB>fA>fC&&&&&&&&&&&&&&&&&&&&&&&&&&&&& B.fA<fB<fCC. fB=fA=fC&&&&&&&&&&&&&&&&&&&&&&&&&&&&&& D.不能比较大小解析:由f=μN知F的大小只与μ和f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于该题中N与重力G相等,故F相同。答案:C5.(经典回放)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下,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A.f上向上、f下向下,f上=f下B.f上向下、f下向上,f上=f下C.f上向上、f下向上,f上=f下D.f上向下、f下向上,f上>f下解析:此题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上攀和下滑摩擦力方向都向上。答案:C6.水平的皮带传送装置如图3-3-8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块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块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B位置后停止滑动,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到传送到目的地C端。在传送过程中,该物块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图3-3-8A.在AB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B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BC段不受摩擦力D.在BC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解析:根据开始时物块在皮带上滑动,直到它到达位置B,所以在该过程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物块在AB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到达B后(由于惯性)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根据平衡知识可知,这时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BC7.(安微合肥模拟)如图3-3-9所示,质量为20 kg 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 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取g=10 N/kg)(&&& )&图3-3-9A.10 N,向右&&&&&&&&&&&&&&&&&&&&&&&&&&&&&&&&&&&&& B.10 N,向左C.20 N,向右&&&&&&&&&&&&&&&&&&&&&&&&&&&&&&&&&&&&& D.20 N,向左解析:此题不要被施加一个外力所迷惑,物体向右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向左,大小等于动摩擦因数与压力的乘积。由f=μN得,f=0.1×20×10 N=20 N。答案:D8.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当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C.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解析:推着自行车前进时,两车轮都受向后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骑车前进时,后轮产生动力,受向前的摩擦力,前轮仍受向后的摩擦力。答案:D9.用力F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挤压在竖直墙上,墙是粗糙的,设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将力F撤掉,物体在下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F撤掉后,物体与墙面只是接触而没有挤压,弹力为零,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也为零。答案:010.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地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其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2mg,而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其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块对木板的力为μ2mg,由二力平衡,水平地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也是μ2mg。答案:μ2mg μ2mg11.物体的重力为200 N,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8,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0 N。(1)用50 N的水平方向力推物体,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2)至少用___________________N的水平力,才能把物体推动。(3)物体运动起来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应在水平方向加_____________N的推力。(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把水平推力增加到80 N,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N。(5)此后若把推力减小到50 N,直到静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N。(6)若撤去外力,直到静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解析:(1)因为50 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80 N,物体静止,故摩擦力为50 N。(2)应用80 N的力才能将物体推动。因为只有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才可以从静止开始运动。(3)物体运动起来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f=μN,N=200 N,得f=0.38× 200 N=76 N,故应加76 N的推力。(4)物体运动以后,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f=μN,f=0.38×200 N=76 N。(5)推力减小后,物体减速运动但物体仍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故f=μN,f=0.38×200 N=76 N。(6)撤去外力后,物体仍向前运动,还是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f=μN,f=0.38×200 N=76 N。答案:(1) 50 (2) 80(3) 76 (4) 76(5) 76 (6)7612.如图3-3-10所示,重力G=2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推力F1=10 N、F2=4 N作用时,仍处于静止状态,求此时的摩擦力。若将F1撤去,摩擦力又如何?&图3-3-10解析: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推力作用仍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根据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6 N 水平向左 4 N 水平向右我综合 我发展13.如图3-3-11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动B,使它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这时绳的张力为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11A.木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B.水平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C.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D.若木块B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则应使拉力等于2F解析: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1和B对它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BA,据二力平衡得fBA=F1。选项C正确。对B分析,和它接触的有A和地面,都对它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它做匀速运动也是平衡状态,有F=fAB+fB=F1+f地B,故A选项不正确。水平面受到的是B对它的摩擦力,fB地=μ(GA+GB)≠F1。故B选项不正确。无论B以怎样的速度匀速运动,它和A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都不变,因为滑动摩擦力只取决于μ和正压力,与运动速度无关,因此,拉力F也就不变。D选项不正确。&答案:C14.如图3-3-12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则(&&& )&图3-3-12A.f1=5 N,f2=0,f3=5 N&&&&&&&&&&&&&&&&&&&&&&&&&& B.f1=5 N,f2=5 N,f3=0C.f1=0,f2=5 N,f3=5 N&&&&&&&&&&&&&&&&&&&&&&&&&& D.f1=0,f2=10 N,f3=5 N解析:为考查a、b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为考查b、c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b受c向右的静摩擦力f2与Fb平衡,如图乙所示。为考查c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b、c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到:c受向左f3=5 N的静摩擦力与(Fc-Fb)平衡,如图丙所示。综上可得正确选项为C。答案:C15.(上海高考)我国邹德俊先生发明了吸附式挂衣钩,挂衣钩的主要部分是用橡胶制成的皮碗,挂衣钩可以吸附在平整墙壁上或木板上,与墙壁接触时,只有皮碗的2/5与墙壁接触,中空部分是真空,如图3-3-13所示,若皮碗的整个截面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0,橡皮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挂衣钩最多能挂多少重物?&挂衣钩截面图图3-3-13解析:当所挂重物的重力超出了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皮碗就会相对墙壁滑动而使衣钩脱落。当挂衣钩吸附在墙壁上时,对墙的压力为N=p0S,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差很小,在计算时可以认为相等。故挂衣钩能够挂的最大重力为G=μN=μp0S。答案:μp0S&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个试题: 没有了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报班咨询:400-888-3456
试题资料:
各地资讯:
各科复习:
报考六部曲:
教学资源:
高考论坛:
高考交流:
巨人高考网高一物理练习册栏目向各位同学提供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下,高一物理练习题,高一物理练习册等,更多资料请访问
条记录,分
高考工具箱
2014高考录取分数
2014高考真题答案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巨人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高一物理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物理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物理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随堂检测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C ).&&& A.蜗牛:1.5mm/s&&&&&&&&&&&&&&&&&&&&&& 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火车:360km/h&&& 2.关于速度,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是(BCD )&&&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 3.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ABC)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C)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无法确定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BC)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速度和位移无关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6.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 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8m/s,4m/s)&&& 7.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0,0.8km/h)8.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5m/s,10m/s,6.7m/s)&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高一物理应用题_百度知道
高一物理应用题
s,设弹起时速度大小不变.5s末落地,试画出小球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v-t图,1一小球静止起从某高处下落,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2m&#47,弹起后经1s到达最高点,并计算小球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提问者采纳
落地后位移为x2=Vot+1/2at^2=1&#47,所以落地前位移为x1=Vot+1&#47解.5^2m=9m;2*10m/s^2*(1s)^2=-7m.5s=8m/s*1s+1&#47,所以总位移为X=X1+X2=9m-7m=2m
即位移大小为2m:取向下为正方向
则加速度a=(12m/s^2;2*8*1;s-0)/2gt^2=-12m/1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辅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