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封袭世系表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主要有①世袭统治②定期朝贡③镇守疆土④随从作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江西省上高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好比一个将军死后追封为XX王,他儿子会袭承王位吗要是世袭,皇帝会在追封后加一句“世袭罔替”,就像人们熟悉的清朝铁帽子王。不然子孙的爵位会依代递减,好比这个将军被追封为王,他儿子的爵位就比他低一级,孙子比儿子再低一级,这样过了几代就没有爵位了。不会. 例如:岳飞是会袭爵的,不外会逐代递减。不会,皇上没可能封异姓将军王的中兴四将,福康安都是如此世袭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轨制。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轨制,上至天子、封君,下大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类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汉代开始,官职已经不能被世袭了。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官僚家族成员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令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别指定职务的轨制被拔除开。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以及世袭。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后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一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世袭的意思是一个职位或权利世代沿用【世袭】由来指爵位等世代相传。清制凡爵位世袭都限定世数,其不限次的前加“世袭罔替”的字样,以示区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汉国参之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红楼梦》第二回:“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已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料第身世。”清昭琏《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因封大纪为一等嘉义伯,世袭罔替,赐银一万两。”这是要分环境,可以世袭的皇帝会明确申明。当然了不会的,追封的要是世袭的话会另加申明那是死后封的怎么可以世袭呢除非皇帝特旨,大大都朝代都是降一级世袭衍圣公世袭表_百度百科
衍圣公世袭表
《衍圣公世袭表》是“”封号传承的记录。它记录了从第45代孔子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后至的所有记录。
衍圣公世袭表历史
衍圣公世袭表封号开始
的封号开始于时期。公元1039年,孔子四十五代孙获授主薄,6年后,改封为衍圣公。元年(公元1086年)改封四十六代孙为奉圣公,专主祀事,不预他职,遇郊祀大礼,赴阙。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封,改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死后,仍以孔若蒙之子袭封。宋徽宗(公元年)复改封孔端友为。自此以后,衍圣公这一封号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孔子七十六代孙为为止,先后沿续了八百多年。
衍圣公世袭表二宗并立
也是从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北宋后期,女真族南下,渡江于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今),是为。其后南宗袭封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等人。
宋廷南迁后,建立了政权,于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为衍圣公,主持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于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等袭封衍圣公,是为。
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以孔元用之子为。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为嗣。孔浈于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后来,元政权先前所封衍圣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二年(公元1252年)皇帝下诏免去孔浈衍圣公封号。其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任命新的。南宋灭亡后,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归元。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2年)访查孔子后裔,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此时,南北宗的衍圣公均被免职,十余年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因长子权奉祀事三十余年而奉诏袭封衍圣公。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二年(公元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五代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元孝次子的嫡长孙,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并授阶为,列。
衍圣公世袭表清廷承认
清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认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权,六十四代衍圣公仍任衍圣公加。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
衍圣公与朝廷的密切关系,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曾多次来曲阜,并颁御书“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等匾额,重建棂星门,易木为石。对于乾隆与孔府的关系密切,多有猜测,包括七十一代衍圣公的于氏,与乾隆关系密切,孔府盛传于氏为乾隆之女。据考证,乃(官臣于敏忠之女)。后于道光年间于孔府东路建有于氏的祭祀专祠沐恩堂。于敏忠被罢官后,其后裔也多寄居孔府。
衍圣公世袭表封号废除
第七十五代,是,他备受皇恩。在京为祝寿时,赏戴;宣统二年(1910年)又赏穿带嗉貂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下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所受清代的荣典一切照旧,颁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宝光。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二月其遗腹子出生,四月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孙改任。至此,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为利用,成就了孔府的美名,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了。
衍圣公世袭表世袭表
衍圣公世袭表宋朝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备注
代子庄 宋宝元二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改封,孔延泽(之弟)之子、从弟
代公明 宋熙宁元年()袭,元祐元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长子
代 孔若虚 公实 宋元符元年(1098年)袭奉圣公,次子
代子交 宋崇宁三年(1104年)复封,1128年南下,长子
代孔玠 锡老 宋绍兴二年(1132年)袭,南宗,孔端操第四子
代文老 齐阜昌四年(1133年)权袭封,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北宗,孔端操次子
代孔搢 季绅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南宗,孔玠子
代元济 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授文林郎,北宗,长子,无后
代元会 金三年(1163年)袭,兼曲阜令,北宗,又名孔詌,次子
代孔文远 绍先 宋四年(1193年)袭,南宗,孔搢子
代梦得 金二年(1191年)袭,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北宗,随金迁汴京,子,无后
代俊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孔拂子、孔若愚的玄孙、的第5世孙
代孔万春 耆年 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南宗,孔文远子
代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太宗五年罢,专任曲阜县令,北宗,子
代景清 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1282年让位,南宗,孔万春子
代昭度 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次年免,北宗,孔之固子、孔元紘(之弟)孙
衍圣公世袭表元朝
代世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子
代元延祐二年(1315年)袭,1316年罢,子
代明道 元延祐三年(1316年)封,孔浣子、孔之厚孙、孔元孝的曾孙、孔拂的玄孙
代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子
代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子
衍圣公世袭表明朝
代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子
代孔公鉴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子
代朝绅 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孔公鉴子
代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子
代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长子
代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次子
代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子
代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子
代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子
代懋甲 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孔尚坦子、孔贞宁(之弟)孙、的曾孙
衍圣公世袭表清朝
代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子
代钟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子
代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子
代体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子
代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子
代显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子
代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子
代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孔宪增(之弟)子
代文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子
代觐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子
代清光绪三年(1877年)袭,民国1914年封,子
代玉汝 1920年袭,1935年改称,享待遇,子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朝皇帝世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