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水解和醋酸谁更易水解

拥有1个小站,订阅30个话题,关注82个小站
被动地先按课本章节学习这方面知识时,我们更多地是看到各个知识点自身的涵义,学完之后,则需要大家关注到知识结构。实际上个人倾向于学习时先看目录或本章小结,然后再针对每一个点进行突破。实际上这些行为间往往会有影响,不能“粗暴地“分开处理。包括溶解平衡,与其他几个平衡首先是系统的不同,存在相变(固体、液体间),但往往有受溶液中自身产生或其他微粒的行为,故莫用Ksp为所欲为。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我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一、 力戒紧张。
二、 实在考虑不出的问题,平静心绪,整理思路,放一段时间,再重新找答案。
三、 勿毫无自制地想不愉快地事情。
四、 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间”,将棘手的问题安排在此时考虑。
五、 思路被打断时,不要勉强作徒劳的追思。
六、 短期内得不出结论的大问题,可将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再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去考虑。
七、 有压力时勿轻率地思考、处理问题。
八、 要养成逻辑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习惯。
九、 晚上要适可而止地用脑。
十、 力戒嫉妒...
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高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高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这都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
不打疲劳战术
  据调查,不少考生都在挑灯夜战。相当多的人夜里12点以后睡觉,搞得筋疲力尽。有些考生...&
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高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高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这都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
不打疲劳战术
  据调查,不少考生都在挑灯夜战。相当多的人夜里12点以后睡觉,搞得筋疲力尽。有些考生上午第二节课就无精打采,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疲劳战术使他们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之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有的打疲劳战术的考生叹息到:高考与我无缘。考生学会打效率战,不打时间战,有节奏有规律地起居与复习,有利于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信心。
高考目标适当
  每个考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考生要强化优势学科,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并靠它拿高分。弥补弱势学科,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小步子前进,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从而强化自己考试的信心。
  考生可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正常发挥的条件下)来确定自己高考的期待值。考生把高考目标定位过高,就会增加考试焦虑,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位过低,影响潜能的发挥。
学会自我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满面春风,面带微笑。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快乐的表现,笑和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是和人的自信相互促进,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信心增强。考生经常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
不要封建迷信
  这几年高考前,我都接到一些考生的电话,说什么早晨听见乌鸦叫是不祥之兆之类的迷信话。高考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它是由考生的心态和学习实力而决定的。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控制考生的命运,迷信只能降低考生的信心。因此考生千万不要去算命、拜佛、求神。
积极自我暗示
  暗示能改变自己的信心。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生在高考前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的影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强化信心,例如,在考试前与考试中默念:&我一定能高考成功!&&我有实力&,&我能行&。走路挺胸抬头。人的姿势与步伐是和人内心体验有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信心。
考试综合症是一种对考试情景紧张恐惧,无法自行调试的心理疾病。因此治疗本症的有效措施,首先是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纠正不正确的用脑与应考方法。
1.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
家长不切实际的提出过高要求,期望值很高,行动上有意无意地催逼、威胁、强迫和施加种种压力。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做父母的必须懂...&
考试综合症是一种对考试情景紧张恐惧,无法自行调试的心理疾病。因此治疗本症的有效措施,首先是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纠正不正确的用脑与应考方法。
1.消除考试前各种心理压力
&&& 家长不切实际的提出过高要求,期望值很高,行动上有意无意地催逼、威胁、强迫和施加种种压力。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做父母的必须懂得文凭只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凭证,绝非是人生唯一的通行证。对子女有期望、有要求,但不能不切实际地人为拔高,人生道路只能由孩子自己选择。强加的心理压力,只能导致心理紧张和考试失败,事与愿违。
2.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应考方法,帮助孩子科学用脑
&& 第一,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考试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迎考复习期间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长时间持续高度兴奋状态,消耗大量能量,如不能保证充分睡眠时间,大脑神经细胞就会疲劳或衰竭,使思维效能大大降低。有效措施是:
(1)做好睡前准备工作,消除不利于睡眠的各种因素。例如提醒孩子不要长期连续用脑,睡前不要喝浓茶、使用兴奋剂、过度吸烟,甚至酗酒。监督孩子定时入睡,心理放松。睡前洗脚刷牙等。
(2)创造良好睡眠环境:要尽量做到环境安静,室内黑暗和凉爽,空气流通又不对流吹风,床褥平整舒坦,切忌倒睡在沙发上过夜。
(3)如果孩子有短期失眠,为了迎考,家长可在睡前给孩子适量服用氟安定或海尔神1~2片。
第二,培养良好情绪。复习效果好坏,考试是否成功,常常与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情绪因素有关。凡是孩子具有强烈的迎考复习愿望,炽热的良性情绪,全神贯注,有意识使大脑兴奋专一,将会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情绪是人内心体验的一面镜子,是人精神活动的&催化剂&。任何一种心理行为无不打上情绪的烙印。热情、愉快、乐观、明朗、奋发向上的良性情绪可以促进思维效能,使人机敏灵活,增强记忆功能,对考试充满自信心。负面情绪亦是考试综合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孩子必须消除恐学、厌学、悲观失望和畏惧心理。
&第三,考试前一天的妥善安排,这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孩子在迎考期间常分秒必争,对考前一天亦不懂得合理安排。通常的做法是考前一天仍拼命开夜车,当天晚上很晚入睡,生怕遗漏枝节点滴内容。其实这不是科学的用脑方法,常导致相反结果。这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调节考前状态,科学的要点是:
1)停止一切孩子迎考活动,让大脑得到最宝贵的&大战前&宁静休整时间,&养精蓄锐&。孩子和家长应该懂得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强弓弩末&,一直拉紧的弓弦,箭是射不远的。只有在射箭一瞬间,拉紧弓弦,才能拼发出强大无比的威力。
2)停止紧张的脑力劳动,让身心松弛和处于宁静愉快的最佳状态,听音乐、看电视、公园散步、做徒手操,有意识忘却即将来到的大战情景,这样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收获。
3)充分保证当晚的睡眠时间。
专家认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成绩下滑,当务之急是积极进行心理减压。考生与家庭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
专家认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成绩下滑,当务之急是积极进行心理减压。考生与家庭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含有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另外,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
吸引力&求知的种子。播下它,在知识的沃土中贪婪地吮吸。
注意力&求知的窗口。打开它,知识的阳光才能洒满心田。
意志力&求知的利剑。挥动它,横扫通往知识宝库的荆棘。
观察力&求知的雷达。开启它,在知识的海洋中捕捉信息。
记忆力&求知的仓库。利用它,获取和贮存丰富的知识财富。
想象力&求知的翅膀。展开它,在神秘的知识迷宫中翱翔。
吸引力&求知的种子。播下它,在知识的沃土中贪婪地吮吸。
注意力&求知的窗口。打开它,知识的阳光才能洒满心田。
意志力&求知的利剑。挥动它,横扫通往知识宝库的荆棘。
观察力&求知的雷达。开启它,在知识的海洋中捕捉信息。
记忆力&求知的仓库。利用它,获取和贮存丰富的知识财富。
想象力&求知的翅膀。展开它,在神秘的知识迷宫中翱翔。
思考力&求知的钥匙。掌握它,开启未知知识领域的大门。
概括力&求知的红线。通过它,把知识的珍珠一颗颗串连起来。
模拟力&求知的借鉴。动用它,缩短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创造力&求知的升华。具备它,使知识发生质的飞跃。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相同条件下,HAc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弱于强酸(盐酸、硝酸)
(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2
(3)测NaAc溶液的pH值:常温下,PH&7
(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6)中和1...&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相同条件下,HAc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弱于强酸(盐酸、硝酸)
(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2
(3)测NaAc溶液的pH值:常温下,PH&7
(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后者快。
特别提醒:
1.SO2、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关键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解度无直接关系,溶解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溶解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
3.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一般来说,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的导电性明显强于弱电解质。弱酸(碱)与弱碱(酸)反应生成了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直接的关系。如难溶物BaCO3,它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但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零。
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相对于实验能力来说,是&死&的知识,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总结,强记忆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或语言表达欠准确而失分,如&沉淀的洗涤&,&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等,现将考试中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如下:
1、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
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相对于实验能力来说,是&死&的知识,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总结,强记忆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或语言表达欠准确而失分,如&沉淀的洗涤&,&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等,现将考试中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如下:
1、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解析:发生了&钝化&,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在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
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应为50g&5%=2.5g,再加水配成。
3、制备乙酸乙酯时,要将长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以便完全吸收产生的乙酸乙酯
解析:不能将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倒吸现象。
4、鉴定SO42-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同样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对鉴定SO42-产生了干扰作用。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mol/LKMnO4溶液
解析: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对它具有一定腐蚀作用。
6.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氯化钠固体
解析: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氢化钠溶液清洗
解析:因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它来精洗,应用酒精清洗。
8.用瓷坩埚高温熔融钠与钠的化合物固体
解析:因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在高温熔融的条件下易与钠及钠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9.向沸腾的氢氯化钠的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烧杯中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10.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
11.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滴定
解析:在注入标准液滴定之前应经蒸馏水润洗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12.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一定要浸入液面以下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靠近烧瓶的支管口处。
13.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解析:若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4.锂、钾、钠、白磷、液溴均保存于磨口试剂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液封
解析:锂应用石蜡密封,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液溴要用水封法。
15.测定溶液的PH时,可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然后再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PH试纸上
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不可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否则影响测定的数值。(除中性溶液外)
16.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解析:待测液中若含有Ag+,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17.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再加入蒸馏水稀释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8.用过量的氨水除去Al3+溶液中少量Fe3+
解析:过量的氨水也能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从而与Fe(OH)3无法分离。
19.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解析:加入稀盐酸产生CO2或S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O3-。
20.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氨水清洗
解析:银镜反应实验后附着的银的试管应用硝酸清洗,用氨水除不掉。
21.不慎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
22.液氯泄露时,立即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毛巾捂在鼻子上处理事故
解析: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的腐蚀性而不宜采用,应用沾有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
23.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水稀释
解析:浓硫酸在倒入容量瓶之前应先在烧杯内稀释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转移容量瓶中。
2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25.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解析:因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无法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硫酸钡。
26.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氯气
解析:制取氯气时,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27.为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食盐水
解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这样反而减慢了过滤速度。
28.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可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解析:因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中易水解,因此不可用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应加入适量的饱和的Na2CO3的溶液,均匀混合再分液。
29.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引起火灾时,可用水来熄灭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用湿布盖住或用沙子扑灭。
30.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可用蘸用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处吸收多余的气体
解析:因溴有毒易挥发,故不能采用。宜用蘸有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的棉花。
31.除去苯中的溶有少量的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解析:因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液于苯中而难以分离。
32.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混合物
解析:因碘易升华故无法分离二者的混合物
33.为了更快得到氢气,可用纯锌代替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粗锌与稀硫酸因易形成原电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此说法错误。
34.浓硝酸、硝酸银溶液可保存于无色的细口瓶中
解析:因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于棕色的细口瓶中
35.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后,需加硫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因硫酸易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硫酸银微溶物而影响溴元素的检验。
36.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溴水,出现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
解析:苯酚溶液与少量稀溴水虽反应,但很难看到三溴苯酚沉淀,因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过量的苯酚中。
37.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
解析:干粉灭火器产生的是二氧化碳,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又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从而加剧了燃烧。
38.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溶液飞溅现象时,应立即用水冷却
解析:蒸发食盐溶液时出现飞溅现象时,用冷水冷却更易引起飞溅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9.在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在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加入乙醇除去其中的乙酸
解析:因有机反应往往进行不彻底,且有副反应发生,故不能用此法。
40.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以提高其氧化性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Cl-,生成新的物质。为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常用硫酸酸化。
41.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溶液
解析:碘化钾与溴反应生成的碘,同样易溶于溴苯中无法得到纯净的溴苯。
42.除去苯酚溶液中少量的甲苯,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
解析:因苯酚也易被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从而无法达到除去甲苯的目的。
43.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解析;若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则二者反应生成FeCl2。正确的配制FeCl3时,常将FeCl3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抑制它的水解。
4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是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的部分。
解析:必须重新配制。
45.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流出。
解析: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正确的作法是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从而避免了相互污染。
46.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解析:虽然二者有一定的沸点差异,但是水蒸气也易挥发,故正确的作法是先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然后再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47.眼睛不慎溅入氢氧化钠溶液,应立即滴入硼酸点眼液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即用水冲洗。洗时要过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4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一定经过干燥
解析:无需干燥,因为定容与洗涤时都得加水。
49.称量时,称量物质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解析: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其它药品一般放在纸上称量。
50.氢氧化钠溶液贮存于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析:因玻璃塞中的SiO2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带有粘性的硅酸钠溶液,使玻璃塞无法拔出。
51.用酒精清洗有硫沉淀的试管
解析:因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中,故应用二硫化碳洗涤。
52.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醛和水的混合物
解析:因乙醛和水二者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53.用100℃的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解析:因浓硫酸的沸点的383.3℃,已超过温度计的最大量程,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54.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先称取一定的晶体,后放入坩埚中,
解析: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应先称量坩埚的质量,再放入硫酸铜的晶体,后称量。
55.为使生成的银镜光洁明亮,应采用水浴加热并将银氨溶液和乙醛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解析:做银镜反应时,在用水浴加热后不能振荡,否则生成的将是黑色疏松的银沉淀而不是不是光亮的银镜。
56.测定结晶水时,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其质量。
解析:若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硫酸铜粉未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使测定的结果偏低。应放于干燥器进行冷却。
57、进行中和热实验测定时,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低温度
解析: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58、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该气体为酸性气体。
解析:在酸碱指示剂中无紫色的石蕊试纸。
59、用PH试纸鉴别PH=5.1和PH=5.3的两种NH4Cl
解析:广泛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数值为1-14之间的整数,不能取小数。
60、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的Na2CO3溶液
解析:虽然SO2可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是CO2也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
61、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的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解析: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用冷却法无法让氯化钠析出,从而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法。
62、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过滤法分离。
解析:因胶粒能透过滤纸,故无法将混有碘化钾从淀粉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法。
63.用铁屑、溴水和苯混合制溴苯。
解析:应用铁屑、液溴和苯混合制溴苯而不能用溴水。
64.用10mL量筒量取5.80mL盐酸
解析:因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所以用10mL量筒只能量取5.8mL的盐酸。
65.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解析:因新制的氯水中含具有漂白作用的HClO,会漂白变色后的PH试纸。
66.从试剂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解析:一般地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但Na、K等却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67.过滤过程中洗涤沉淀时,应向沉淀上加水并不断搅拌,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解析:不能搅拌。正确的作法是向沉淀中加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
68.测定中和热时,用环形铜质搅拌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使测得的温度更准确
解析:铜质搅拌棒比玻璃棒更易导热,测量误差更高。
69.日常生活中可能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
解析: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
70.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甲醛,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甲酸,再做银镜反应实验。
解析:因甲酸钠中仍含有醛基,也能发生银镜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NaOH的溶液中和甲酸,然后蒸馏,在镏出物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是否有银镜反应发生。
1、 溴水:应用原理:(1)物理性质中溶解性(萃取):直馏汽油、苯及同系物、液态烷烃、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进入有机层而使水层接近无色。(2)化学性质中加成反应(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氧化反应(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时,用稀溴水)和取代反应(与苯酚等发生取代...&
& & &&1、溴水:应用原理:(1)物理性质中溶解性(萃取):直馏汽油、苯及同系物、液态烷烃、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进入有机层而使水层接近无色。(2)化学性质中加成反应(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氧化反应(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时,用稀溴水)和取代反应(与苯酚等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原理:它的强氧化性。(1)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可使其褪色。(2)含有羟基、醛基的有机物(醇、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物质)可使其褪色。(3)苯的同系物能使其褪色。
3、新制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用原理:(1)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
4、新制银氨溶液:应用原理: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水浴加热后生成银镜。
5、水:应用原理:应用于密度不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鉴别。
6、硝酸银溶液及稀硝酸:应用原理:用于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
7、含铁离子的溶液(常用三氯化铁溶液)。应用原理:与苯酚反应使溶液变为紫色。
8、碘水:应用原理:碘单质与淀粉结合后显蓝色。
9、石蕊:应用原理:酸性较强的有机物质(低级羟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10、钠:应用原理:分子结构中含羟基、羧基的有机物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氢气。
11、碳酸钠溶液:应用原理:酸性较强有机物(低级羧酸、苯磺酸)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2、氢氧化钠溶液:应用原理:在水中溶解度小的酚、羧酸类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的钠盐。
1.选择试剂原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2.操作过程要客观、全面,表述要正确。有机物中加入试剂后,一般要求&振荡&。如: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甲苯时,不振荡,就不会褪色,或褪色极慢。故叙述操作时,&振荡&不能丢。
3.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实验,先用过量的硝酸中和碱,再加硝酸银溶液。
4.在银镜反应配制银氨溶液时,稀氨水与稀硝酸银溶液的滴加顺序,相对量的控制,描述时必须注意。
依据有机物的水溶性、互溶性以及酸碱性等,可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在进行分离操作时,通常根据有机物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或分馏;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结晶或过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水洗、酸洗或碱洗的方法进行提纯操作。下面就有机物提纯中常见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括号中物质为杂质)
1.乙烷(乙烯)
错例A:通入氢气,使乙烯反应...&
依据有机物的水溶性、互溶性以及酸碱性等,可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在进行分离操作时,通常根据有机物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或分馏;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采取萃取、结晶或过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水洗、酸洗或碱洗的方法进行提纯操作。下面就有机物提纯中常见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括号中物质为杂质)
1.乙烷(乙烯)
错例A:通入氢气,使乙烯反应生成乙烷。
错因:①无法确定加入氢气的量;②反应需要加热,并用镍催化,不符合&操作简单&原则。
错例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乙烯被氧化而除去。
错因: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新的气体杂质混入。
正解: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洗气,使乙烯转化成1,2-二溴乙烷液体留在洗气瓶中而除去。
2.乙醇(水)
错例A:蒸馏,收集78℃时的馏分。
错因:在78℃时,一定浓度(95.57%)的乙醇和水会发生&共沸&现象,即以恒定组成共同气化,少量水无法被蒸馏除去。
错例B:加生石灰,过滤。
错因:生石灰和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溶于乙醇,使过滤所得的乙醇混有新的杂质。
正解:加生石灰,蒸馏。(这样可得到99.8%的无水酒精)。
3.乙醇(乙酸)
错例A:蒸馏。(乙醇沸点78.5℃,乙酸沸点117.9℃)。
错因:乙醇、乙酸均易挥发,且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错例B:加入碳酸钠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后,蒸馏。
错因:乙醇和水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正解:加入适量生石灰,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钙后,蒸馏分离出乙醇。
4.溴乙烷(乙醇)
错例:蒸馏。
错因:溴乙烷和乙醇都易挥发,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正解:加适量蒸馏水振荡,使乙醇溶于水层后,分液。
5.苯(甲苯)[或苯(乙苯)]
错例: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酸后,分液。
错因: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苯。
正解: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甲苯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
6.苯(溴)[或溴苯(溴)]
错例:加碘化钾溶液。
错因:溴和碘化钾生成的单质碘又会溶于苯。
正解: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溴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分液。
7.苯(苯酚)
错例A:加FeCl3溶液充分振荡,然后过滤。
错因:苯酚能和FeCl3溶液反应,但生成物不是沉淀,故无法过滤除去。
错例B:加水充分振荡,分液。
错因:常温下,苯酚在苯中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的大得多。
错例C: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然后过滤。
错因:三溴苯酚在水中是沉淀,但易溶解于苯等有机溶剂。因此也不会产生沉淀,无法过滤除去;
正解: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分液。这是因为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苯酚钠是钠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甲苯(盐类一般难溶于有机物),从而可用分液法除去。
8.乙酸乙酯(乙酸)
错例A:加水充分振荡,分液。
错因:乙酸虽溶于水,但其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也很大,水洗后仍有大量的乙酸残留在乙酸乙酯中。
错例B:加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使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转化为乙酸乙酯。
错因:①无法确定加入乙醇的量;②酯化反应可逆,无法彻底除去乙酸。
错例C: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乙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酸钠,分液。
错因: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水解。
正解:加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使乙酸转化为钠盐溶于水层后,分液。
橙红&红棕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
碱(固体)
碱(晶体)
FeCl3&6H2O 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
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 蓝色
水合离子或
[CuCl4]2-&& 黄色
Fe(SCN) 2+&& 红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 &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
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人们无穷无尽地痛斥情感;人们把的一切都归罪于情感,而忘记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乐的源泉。因此说,情感就其本身性质性质来说,是一种既不能说得太好也不能说得太坏的因素。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人们无穷无尽地痛斥情感;人们把的一切都归罪于情感,而忘记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乐的源泉。因此说,情感就其本身性质性质来说,是一种既不能说得太好也不能说得太坏的因素。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是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僵化。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人不可孤立,孤立则危。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无法把它拔出来。
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想像,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完全失去这个机能的人是一个愚昧的人。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天才只可以体会,但绝不能模仿。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僵化。
我相信如果谎话可以用于一时,从长远看来它必然是有害的;反之,真话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有用的,尽管暂时也会发生害处。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不过是降低人的身份,但是孤寂就会败坏人的性格。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不管愚蠢的人对它如何赞颂,坏的东西总要消逝;尽管无知对它怀疑,嫉妒对它狂吠,好的东西总会存留下去。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既然他经常俯伏在银箱上,他怎么会上升到高尚的境界?
年轻人畅谈自己正在做的事,老年人细诉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愚者高论自己想做的事。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个人大爱啊!)
对于真、善、美无所感的人,要称迷信者了。
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
以下指出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
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其...&
以下指出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
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一定要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3、别忽视题干中 &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
4、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5、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6、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
7、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9、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10、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要看清楚,否则失分。
11、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2、表示物质的量浓度不写C(HCl),失分。
1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标况下,将20L氨气溶解在1L水中,&&)
14、表示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混为一谈。
15、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16、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17、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18、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
19、推断题。请注意根据题意,无机物、有机物均应考虑(全面,综合)。
20、要注意试题中小括号内的话,专门看。
21、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22、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23、m A(s) + n B(g)=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24、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2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
26、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27、化学考题难易结合,波浪型发展。决不能认为前面的难,后面的更难!有难有易,难题或较难题中一定有不少可以得分的地方,不可放弃。
28、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29、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30、考试时切忌&反常&,仍然是先易后难,先做一卷,后做二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钙水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