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因数不变A增加8,另一个因数不变B不变,它们的积就增加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B减少5,另一

我们定义一个正整数a比正整数b优先的含义是:
*a的质因数数目(不包括自身)比b的质因数数目多;
*当两者质因数数目相等时,数值较大者优先级高。
现在给定一个容器,初始元素数目为0,之后每次往里面添加10个元素,每次添加之后,要求输出优先级最高与最低的元素,并把该两元素从容器中删除。
第一行: num (添加元素次数,num &= 30)
下面10*num行,每行一个正整数n(n & ).
每次输入10个整数后,输出容器中优先级最高与最低的元素,两者用空格间隔。
10 7 66 4 5 30 91 100 8 9
源码是抄别人的,当中用到了函数对象,用的很好。方法挺好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include &set&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rime(int iVal)
for (int i = 2; i &= sqrt((float)iVal); i++)
if (iVal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int getFactor(int a)
int sum = 0;
int k = 0;
for (int i = 2; i &= sqrt((float)a); i++)
if (a % i == 0)
if (i != k && isPrime(k))
if (isPrime(i))
class Compare_Class_Up
bool operator()(const int& a, const int& b)
int sumA = 0, sumB = 0;
sumA = getFactor(a);
sumB = getFactor(b);
if (sumA == sumB)
if (a & b)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else if (sumA & sumB)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int main()
set&int, Compare_Class_Up& queue;
int n = 0;
while (n--)
for (int i = 0; i & 10; i++)
queue.insert(num);
int min = *(queue.begin());
int max = *(queue.rbegin());
queue.erase(max);
queue.erase(min);
cout && max && ' ' && min &&
POJ-priority queue练习题:比较质因数个数
题目描述:
由priority queue练习题引出的高效素数求解
在做这个题的时候感受到了算法的魅力
请定义一个交通工具(Vehicle)的类,其中有:
属性:速度(speed),体积(size)等
方法:移动(move()),设置速度(setSpeed(intspeed)),设置...
第九周编程作业
总时间限制: 4000ms 内存限制: 65536kB
写一个程序完成以下命令:
new id ——新建一个指定编号为id的序列(id
add id num——...
2017 程序设计实习之C++部分作业题汇总 - H:STL 容器与算法
题目来源:2017 程序设计实习之C++部分作业题汇总
1、H01:List
总时间限制: 4000ms 内存限制: 65536kB
写一个程序完成以下命令:
new id ——新建一...
题目大意:
给你一个空的集合。两种操作,add(i)和get分别是把i加入到集合中去,将集合中的数从小到大排列,k++,然后输出第k个(k一开始是0)。现在让你按照他给出的流程疯狂操作,并输出每次ge...
现有一整数集(允许有重复元素),初始为空。我们定义如下操作:
add x 把x加入集合
del x 把集合中所有与x相等的元素删除
ask x 对集合中元素x的情况询问
对每种操作,我们要求进...
苹果的App Store和Google的应用商店都分别有超过150万个app,海量的应用背后是海量移动用户的支持。根据com Score的“美国移动应用报告”,美国用户平均每个月最多下载3个新app。...
MOOC程序设计编程作业6.5
我们定义一个正整数a比正整数b优先的含义是:
*a的质因数数目(不包括自身)比b的质因数数目多;
*当两者质因数数目相等时,数值较大者优先级高。
现在给定一个容器,初始元素数目为0,之后...
没有更多推荐了,快捷登陆: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小学数学1-5年级重点基础知识汇总,各个都是考点!(强烈建议收藏)
来源:新东方上海泡泡少儿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向更高迈进。今天泡泡君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未来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1整数【整数、0、负数】
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九、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
三、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四、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六、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七、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九、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4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一、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二、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三、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1、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3、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七、1、多的÷“1”=多百分之几&&&&&& 2、少的÷“1”=& 少百分之几&&
八、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九、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十、应得利息 -利息税 = 实得利息
十一、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1、原价×折扣=现价&&&&&&
2、现价÷原价=折扣&&&&&&
3、现价÷折扣=原价
十三、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5因数与倍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
一、4 × 3 = 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二、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四、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2的倍数都是双数。
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六、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素数(或质数)。
七、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八、在1—20这些数中:&(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素数:2、3、5、7、11、13、17、19。(共8个,和为77)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共11个,和为132)
九、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十、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大数是最小公倍数,小数是最大公因数。
十一、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则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
一、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二、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三、小数乘法:
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四、小数除法: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
3、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
4、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时,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5、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五、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六、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七、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八、分数大小的比较: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2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九、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十、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四则运算关系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一、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一、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运算规律
a-b-c=a-(b+c)
除法运算规律
a÷b÷c=a÷(b×c)
二、乘、除法的互化:(小技巧:符号是相反的;两个数相乘得“1”。)
(1)A÷0.1=A×10
(2)A×0.1=A÷10
&&&&& (7)A÷0.01=A×100;&
&&&&& (8)A×0.01=A÷100
(3)A÷0.2=A×5
(4)A×0.2=A÷5
&&&&& (9)A÷0.25=A×4
&&&&& (10)A×0.25=A÷4
(5)A÷0.5=A×2
(6)A×0.5=A÷2
&&&&& (11)A÷0.125=A×8
&&&&& (12)A×0.125=A÷8
三、求近似数的方法:
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四、积与因数、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用字母表示数
一、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二、2a与a2意义不同:2a表示两个a相加,a2表示两个a相乘。即:2a=a+a,a2= a×a。
三、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如X=4&& a=6 & &&
②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s=vt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a+b=b+a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ah
2方程与等式
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四、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五、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六、等式的基本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求出方程的解。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④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正比例与反比例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1、意义不同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名称不同
&两点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例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性质不同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不同
应用比的意义
应用比的性质
应用比例的意义
&&& 判断两个不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性质
&&& 不但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例。
二、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表示一个数。
& 除法表示一种运算。
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一 般 方 法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四、化简比:
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五、比例尺: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六、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正比例、反比例
一、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二、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y/x= k(一定)
x×y=k(一定)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测量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九、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十、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十一、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十二、时间单位:(60)&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十三、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十四、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2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
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
三、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四、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六、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八、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九、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十、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十一、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十二、有一些图形,把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十三、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十四、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十五、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平移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即:S=ah÷2。
【3】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4】画图说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πr×r=πr2。即:S=πr2。
十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 =(长+宽)× 2
圆周长C = πd
圆面积S = πr2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S =π(d/2)2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S=π(d/2)2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十七、常用数据:
常用平方数
12π=37.68
16π=50.24
18π=56.52
25π= 78.5
32π=100.48
2.25π=7.065
6.25π=19.625
3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
一、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三、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四、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五、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六、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①等底等高: 体积1︰3 &
②等底等体积:高1︰3 &
③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
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①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 & &
②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③圆锥体积比圆柱少2/3& & &&
④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八、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九、立体图形公式推导: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2】我们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是把圆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近似的)进行推导的,请你说出这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与圆柱体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圆柱分成若干等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3】请画图说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
②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发现三次正好倒完。
③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即:V=1/3Sh。
十、立体图形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方体棱长总和 = (长+宽+高)× 4
长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和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体侧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体体积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体积
圆锥体体积=1/3(Sh)
图形与变换
一、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平移、旋转等,在变换位置时,每个图形的相应顶点、线段、曲线应同步平移,旋转相同的角度。
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它的大小时,通常要使每个图形的要素,如长方形的长与宽,三角形的底与高等同时按相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三、对称图形是对称轴两边的图形经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相同。
图形与位置
一、当我们处在实际生活及情景中,面对教短距离时,通常用上、下、前、后来描述具体位置。
二、当我们面对地图、方位图时,通常用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东……来描述方向。再结合所示比例尺计算出具体距离,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三部分 统计与可能性
一、我们通常都是通过打勾、画圆、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
三、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五、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一组数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和÷2
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水平的数据。
平均数=总数÷份数
一定会发生
太阳从东方升起
从5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一定不会发生
鸭子会讲话
从5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今天会下雨
从5个红球,1个白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二、在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比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新东方上海学校:微服务 (微信号:XDFSHWFW)
报班扫一扫,优惠优先知,手机报名不排队、更便捷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网络合作QQ: 陈老师&& 招生渠道 QQ: 蔡老师&&高校合作 QQ: 吴老师
友情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因数不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