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中小学阶段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说用英语怎么说理科方面的 谢谢啦

当前位置: &
& 高中的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
高中的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了评论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第七章中小学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七章 中小学基本的学习方法本章摘要: 本章摘要:中小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本章阐述了在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中,中小学生应采取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以 便中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节 预习听课前要做好预习。 在教师讲授新课前, 学生应有计划地独立自
学新课内容、 做好准备。 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能把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一、预习的作用(一)预习可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 有的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进度,主要是因为其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因其听课不能把握重点、难点,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学什么或怎样学心里没底。处于此状况的学生应切记“磨刀不误砍 柴工” ,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预习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去解释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如果在学习新课时,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不会了或者 遗忘了,那就意味着头脑中的知识序列出现了断裂,或者说学习阶梯中断了,其结果是对新 知识不能理解和吸收。 因此, 通过预习, 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 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 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了听课效率。 (三)预习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但是通 过自己阅读来搞清思路、 掌握要点、 找出关键和难点, 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 因为这些东西, 教科书上并没有加以注明。所以,预习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二、预习的内容及策略方法(一)预习的内容 通过预习,应该明确以下问题: (1)下节课的大致内容; (2)这些内容中有哪些是自己 能看懂的; (3)这些内容与前面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预习的策略方法 预习的方法很多,这里提几条基本的策略: (1)妥善安排预习时间。课前预习时间最 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 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 ( 明确预习任务。首先是复习、巩固与新内容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以保证与新知识的顺利 衔接; 其次是找出自己预习中尚不懂的问题; 最后是试着做预习笔记。 预习时应做到 (3) “读、 划、批、写、记”相结合。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 需要阅读与新课相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学习可能涉及到的旧知识。 “划” 就是划层次、划要点,必要时在准备的练习本上写写划划,为阅读者留下展开思维的痕迹。 “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 “写”就是把自己的问题整理出来,写简单的预 习笔记。 “ 记” 就是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对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概念、定理 和结论,要求能基本记住。 (4)施行“三层次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 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或开学初,集 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 “阶段预习”是指预习单元章、节的知 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它可以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 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 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它花时短、收效快,较常用。 (5)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预 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数学 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语文预习重点放在排除生字、 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三、预习的基本程序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浏览教材; (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 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 (3)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 (4)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5) 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预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预习时要抓住重点学科 学生每天要交叉进行多门功课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做到全部学科都预习, 因此要重点选择一、二门学科进行预习,这一、二门最好是自己学起来最吃力的。在时间允 许的情况下,预习的科目也可更多些。如果是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倘若 预习,那么就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听讲时和老师的思路上进行比较,从而把学 习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要根据老师的授课特点而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得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 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需要对教材作一定的分析理解; 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 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作读书笔记。学生做课前预习不 是盲目的,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 (三)预习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 预习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 如果预习仅仅是阅读一遍教材内容,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关键是在阅读教材内容时要 做“有心人” ,不走马观花。要善于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记 录下来,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时,目标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易集中。 (四)注意区分预习与自学的不同 注意区分预习与自学的 预习 预习不同于自学,而只是一种“课前自学”,它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弄通,否则把 预习等同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就会“过犹 不及”。 [资料 7-1] :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定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目标。即陈述近期目标或远期目标。学习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适当,是 学习目标。 指合乎学生自身能力;明确,是指不要含糊其辞,笼而统之,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 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若改为“本学期争取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就明确了; 具体,是指将目标细化便于操作,如怎样才能使自己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可以细化 为:每天熟记 10 个单词,朗读短文一篇等。 2.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科目和学习手段。学习科目指语文、数学、外语……学习手段 学习内容。 是指预习、复习、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 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种管理,又称为时间管理。尤其是 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的安排更为重要。因为课内时间主要是由教师安排,学生没有多少自主权,而课余 时间大多可以由学生自己自由支配, 这里的计划性与有序性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时间安排要 做到全面、合理、高效。全面指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 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以及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搭配。合理指充分利用每天学习 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学生早晨头脑清醒,学习效果较佳;有的则在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 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难较重要的学习任务。 高效指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 一般来 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而把比较容易的放 在稍后去做。第二节 听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 研究和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 对学生获得知识、 发展智力与形成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 要意义和作用。一、听课的意义和作用听课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考试等环节都是围绕着 听课这一环节来进行的。 课堂听讲占据学生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的注意力最 集中、脑功能最活跃,学习的效果也最好。学生应有效地利用课堂这段学习的黄金时间。 在课堂上, 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 而且会学到老师分析、 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可以说,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 成绩的优劣。因此,学生会不会听课,能否充分利用课堂的 45 分钟,是区分一个学生学习 好坏的重要标志。二、听课的策略与方法(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效率。 一是知识上的准备。从预习中所掌握的新知识的难点和明确听课的重点,便是重要的 准备。二是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教科书、笔记本、作业簿及学习用具等。三是精神上的准 备,确保有充沛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有一股求索新知识的情趣。 (二)积极听讲 积极听讲的含义是:学习中不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将自己的努力与教师的讲课过程紧密地相联系。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紧跟思路,积极思考,主动听讲。 听课的时候要不断地反问自己, “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 “怎 样按照老师讲的去做?”等。这样顺着老师的讲解思路,将要学的知识弄懂、弄明白、学会 应用。 听课时, 将重点的内容记下来, 将发现的问题也记下来, 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请教。 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读书、思考。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想一想,将所讲的内容和实际生活 的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做到边听、边看、边想。需要说和动手时,要积极动手、动口。 2、集中注意力。 上课时,眼睛要注视老师,心思要跟着老师的讲话走。当发现自己走神时,要立即提醒 自己注意听讲。要注意老师的提示和表情。 3、抓住重点。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听。每节课讲完前的几分 钟小结也是听课的重点。 在讲课过程中, 老师会用各种方式提醒同学们哪些知识要加以特别 注意。比如老师提高嗓门或降低语调,或者说“要记住……”,或反复强调,在相应的板书 下划横线。老师用“一、二、三……”加以强调的部分往往是重点。板书也应作为听课重点 来看待。老师特意给出例题和练习的部分也是听课应注意的重点。 4、积极交流。 课上要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千万不要害怕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否则, 不利于教师掌握学情和针对性教学。 (三)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听课方法 针对不同课型, 老师往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采取不同的课型为学生讲课。 学生要获得良好的 听课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听课方法。如,新授课中,学生应着重于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练习课中,学生应着重于 听老师对示范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以及常用解题方法的归纳。 (四)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听课 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各学科学习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有一些有不同的特点。如果 不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听课,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文科知识对记忆要求较高,理科对推 理要求较高,这就给听课提出了不同要求;再如,文科的语文和外语,语文对记忆要求低于 外语……等等诸多特点,听课时都须掌握。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 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 (五)根据教师的性格特点来听课 教师因各人秉性、经历和素养的差异,授课风格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 方法去听不同类型教师的授课,这也是学习好的重要秘诀。 对“口若悬河,开无轨电车”的教师,听课时,不要轻易被教师的思路卷了进去,要 注意先熟悉课本中的要点, 全盘了解授课中的要目, 然后你就能从教师风趣的授课中获得更 多、更高层次的内容,就会提高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成为你最擅长的学科。否则, 你就会感到什么也没学到,头脑中一片空白。 对“突然袭击,爱提问”的教师,听课前,一定要先预习新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上课 时,你就不会害怕老师的提问,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日久天长,你的成绩肯定会逐步增长, 学习效率也会加倍提高。 对照本宣科,上课如“念佛”的教师,在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学生听课应主动 与教师沟通、交流,有疑问就要举手发问。如果有问题不去问,长久就可能有掉队的危险。 对“启发型”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注意把重要的观点和结 论记在笔记上, 做到复习时一看笔记就知其重点, 那么就不会浪费时间而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排除不良听课习惯 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 一个人养 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 1、听课前,不预习教材内容。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上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 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 2、听课时看其它书。 有些学生对某个授课者有偏见或者认为该门学科不重要, 往往错误地认为, 课上不上还 不一样,课后可以自学么。上课时,不是看其它教科书,就是做其它学科的作业,造成学习 上的本末倒置。由于不听课,教材内容的精神就不能深刻领会,更谈不上巩固和应用,做作 业时或考试前还必须“重新学习”, 结果“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浪费掉不应有的时间, 而且往往事倍功半。 3、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有些学生喜欢开夜车,晚上熬夜看书,造成晚上硬拼白天昏,上课打瞌睡、头晕、注意 力涣散、思维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也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喜欢窃窃私语、玩耍、甚 至捣乱、起哄、破坏课堂纪律等。耽误了听课,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老师课堂上讲的什 么,他们一无所知,回答问题时,经常是答非所问,这样长久下去,不但对学习成绩产生直 接影响,而且对一生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4、听课时只动笔,不动脑。 记笔记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把教师讲课的知识点、关键点记载下来, 便于课后复习巩固,但有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听课方法,把“记”当作是听课的主体, “听” 成了次要的。一节课只顾奋笔急书,常常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教师课堂所讲的重点、 难点内容,没能听清楚、听准确,更没听出弦外之音,甚至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也 来不及思考,结果记得多,获得少,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5、听课时,对教师太挑剔。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授课方式, 授课水平也高低不一, 无论哪一位教师, 都有可学之处。 作为听课者,不要对老师的教学过于挑剔,要有平和的心态,善于谅解人,否则不仅会影响 着自己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响着自己对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常常因此而造成偏科。知识 主要是从老师身上获取,老师是辅助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外因。自己不努力,老师的水平再 高,也只能“燃烧”自己,而照不亮你;自己努力,较差的老师讲课也有收获。第三节 复习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我们必 须正确认识复习的重要作用,了解复习的基本方法,明确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复习的作用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 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 动。所以,复习的作用是多方面。 (一)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记忆, 记忆 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狄兹根有一句名言: “重复是学习之母” 。一个人要在学习上取得成 绩,就必须对知识牢固掌握、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点,就要反复学习。实验也证明,一次 学习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 “痕迹” 不会稳固, 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只有经过多次复习, 记忆才能巩固下来。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 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二)查漏补缺,深化所学知识 查漏补缺, 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 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些知识,初学时 好像懂了,其实,经过反复推敲或经过实践后,对其意义才逐步加深理解。特别是学习那些 难度较大的知识, 不可能一次就理解透彻, 甚至开始时根本不理解, 只有经过反复学习思考, 才能真正领会。 (三)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融会贯通, 学生平常一课课地学习, 各课之间的知识还不成系统。 不成系统的知识不但反映了学生 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不理解, 而且也不易巩固。 这就需要通过复习对所学教材加以综合, 掌握内在的联系, 对一节教材在单元知识体系中、 一单元教材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可以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之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创造条件。二、复习的类型(一)按教学时序可分为:每天复习、单元复习、学期(或学年)复习 按教学时序可分为:每天复习、单元复习、学期(或学年) 1.每天复习。 每天上课时所作的复习,是最基本的复习。这种复习,使得旧知识和新知识相联系,并 且可以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类化基础。 每天复习包括学习新课前的复习检查, 一节课结束 时的归纳、整理、系统化以及教师指定的作业等。 2.单元复习。 每个单元学习完,要作一次系统的复习,把这个单元的教材整理一下,以增进了解和记 忆。 3.学期(或学年)复习。 学期或学年复习是把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功课, 作一次大规模的综合的复习。 其特点是复 习的范围广,内容多,综合性强、系统化程度更高。 (二)按复习时间的间隔可分为: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 按复习时间的间隔可分为: 分为 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可由记忆材料的性质、数量及个人的知识水平、智力特点来决定。 开始阶段次数多、间隔短。一般说,分散复习的效果较佳。分散复习法特别适用于知识联系 不太紧密的内容。分散复习法要注意克服遗忘带来的影响。由于时间分散,又受到各种环境 的干扰,印象并不深刻,容易遗忘,必须不断重温,以便巩固记忆。 集中复习指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专门从事复习。 其特点是内容多, 时间集中, 外界干扰少。 这种复习就是充分地利用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把各门知识的要点综合起来,进行比较, 找出异同。把知识联贯起来,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梗概,以便产生飞跃。由于时间集中,紧 张地进行复习,把平时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排列,重新认识它们的联系,找出重点,加深印 象,对应试取得好成绩并形成永久性记忆帮助极大。 (三)按复习的效果可分为:积极复习和消极复习 按复习的效果可分为: 前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把复习分为消极复习和积极复习。 单纯地一遍一遍地阅读是消 极复习,在阅读前先进行积极地回忆,回忆不起来再去阅读是积极复习。他认为积极复习要 比消极复习有效得多。 试图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加积极的过程, 它要求大脑更加积极地活动; 同时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 使人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不能回忆的部分或者改正回忆中的错 误。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不是复习的次数,而是复习的态度和动机,以及 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按复习的方式可分为:机械复习和多型复习 按复习的方式可分为: 机械复习就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多型复习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多种方式交叉运用。 有人 把复习当作单纯的重复。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复习方法简单,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 感。复习方法多样,可以使学习者感到新颖,也容易激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简单地、多 次地重复某一个概念并不容易记住, 如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掌握和运用这个概念, 就能 够牢固地记住它。 (五)按复习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分为:一般性复习和重点复习 按复习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分为: 一般性复习是指已经掌握或基本掌握的知识的再一次浏览。重点复习是指利用一定的 时间集中解决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尚未掌握或容易造成学生摸棱两可的东西。 学生对所 学教材不应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盲目地复习一切内容,应该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清主 次和难度大小,然后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 (六)按复习知识的范围可分:全面复习和专题复习 按复习知识的范围可分: 全面复习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内容细,复习时间长。 “广”是指复习的范围,凡是教材 已学内容都要复习; “细”是对复习的态度和深度讲的; “长”是对复习分配的时间讲的。 专题复习是在学过的知识体系中,选择一个有关专题,去系统地重新研读,以求对这 个专题有一个更深刻的完整认识。 这种复习一般在毕业复习中用得较多, 但也可在阶段复习 和期末复习中用。三、中小学学生常用的复习方法 (一)尝试回忆 尝试回忆俗称“过电影”。学习者可在课余时间,最好是利用晚上睡觉之前一段时间, 静下心来独立地把课堂所学新课内容回想一遍。 当回忆出现思路中断, 使回忆无法进行的时 候,先不要急于去翻书,继续往下回忆。回忆完全部内容后,针对不会和生疏的内容,再打 开书本或笔记本阅读。有部分学生在复习时,不善于回忆反思,只是一遍遍地看书,这样做 虽然比回忆反思要轻松和省事,但这种复习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理解的层次不高,效果往 往不好,常常是看书时仿佛什么都明白,但一放下课本,似乎什么都不明白或是记不起什么 了。回忆反思是一个思考和记忆过程,每一次回忆都要将学习的内容再现一次,使新课知识 得到一次强化和巩固。另外,回忆反思中出现的问题是新课的难点,有的是自己学习中的薄 弱环节,这样下一步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 (二)制做卡片 即把所要记住的知识要点记在一张小卡片上,以便于随时储存、提取、携带,供查找、 记忆和积累资料。 教会学生动手制做知识卡片, 使他们能够独立寻找知识点, 提高依托旧知、 掌握新知、 积累与类化知识的能力。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说过: “只要你积累了两万张卡片, 你就会成为这门学科的专家。”由于卡片的制做要经过分门别类、理解消化、筛选笔录等一 系列感知、思维活动,所以获得的印象比较深刻。例如,语文常识与字词卡片。卡片正面包 括 8 项:课题、出处、体裁、作者、线索、顺序、中心句、写法。卡片反面填写本课的生字、 生词,并注音解释。学生每天随身可以装几张知识卡片,随时可以拿出阅读,这样做要比携 带沉重的教科书方便多了。 (三)整理笔记 课堂上主要精力用在听、看、想等方面,记笔记只能处在听讲和思考的从属位置上,因 此,课堂笔记可能记的不完全,所以课后有必要进行笔记整理,并且应“趁热打铁”安排在 课后复习中随即进行。 及时整理笔记能较快地再现课堂上教师讲过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能及 时有效地强化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笔记的详略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重点有 选择地去记。可以把老师讲课的轮廓和思路记下来,有了这种内容提要和轮廓、思路就为课 后复习提供了回忆与思考的线索。 课堂笔记只有经过平时不断地“加工”, 才能真正变成复 习时有用的宝贵资料。 (四)自我测验 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 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 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 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及时复习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学习中如果复习的间隔时间短,知识遗忘的就少, 如果复习间隔时间长, 遗忘的就多, 复习起来就等于重新学习。 因此, 新课过后要及时复习。 (二)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 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在复习 时, 从内容上来说, 尽量选择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 这样, 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 而且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也 就是尽量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复习。 (三)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复习时,要加工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比较 表等等, 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 因此, 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影响的安静环境, 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的思路,影响复习的效果。 (四)复习前要抓紧平时的学习时间 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 书中的概念和原理生疏, 那么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上,名为复习,实为补课了,使复习的进展极慢。可以说,平时学习 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 就建立不起来。 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 二者不可分割。 (五)复习时要做点综合性题目 做题的目的是检查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什么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确定,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题类型要和复习时所 涉及的知识范围相一致, 通过做综合题来进一步推动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 也培 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要善于归纳整理 有的学生书没有少看,笔记没少记,但总感到学得很乱很杂。原因在于没有经过自己 的归纳总结。只有经过整理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华罗庚说,书要越读越薄。可见, 掌握一门知识,关键要掌握这门知识的结构,而结构不可能靠背诵得来,只能靠自己的整理 得来。赞可夫说过,学生在有机的联系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其效果要比进行多次单调 的复习好得多。在归纳时,可以通过提纲、列图表等方式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七)要重视学习反馈 学习反馈包括:课堂练习题的反馈、课后作业的反馈、测验与考试的反馈等。针对学习 中的情况,可以设一本“错题集” ,收集一些较典型的错题。先把错题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写 出来,再用红笔把错误的地方划出来并分析做错的原因,最后写上正确的解法和答案。这种 方法充分重视了学习反馈,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节约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长期坚 持下去,必定获益非浅。 (八)复习方式多样 复习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编写提纲、绘制图表、制作卡片等。在形式上可以自 己复习,也可以同学之间互问互答,或小组讨论。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集中复习,也可以分 散复习。方式多样有助于提高复习兴趣和复习效果。第四节 练习练是熟悉,习是应用。练习就是熟悉应用的意思,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 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应用很广,各年级、各学科都需进行一 些不同的练习。中小学学生学习中近 50%―70%的时间花在练习上,古代“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 ,现代有“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可见古今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发挥练习的作用。一、练习的作用(一)加深记忆,巩固所学新知识 加深记忆, 练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特殊的刺激―反应的重复,是对学习效果产生强化 作用的学习行为。而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等内因的影响,这些内容 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课堂教学转化而来的。练习,则是外因转化为内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概念,所认识的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练 习加以掌握。 (二)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行动方式,通过这种行动,可以正确完成某项 规定的任务,例如说话、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图、实际操作等。技能经过反复的系 统练习,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就变成了技巧(或称熟练)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长 时间的反复练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比如,人们要记住一段课文,掌握一个新的动 作技能,往往需要经过多次阅读、操作才能完成。而且以后仍然需要重复上述活动,才能避 免遗忘。 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学习任务训练次数越多,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熟练 化程度就越高,实际的操作能力就越强。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 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能 力;可以发展学生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求异思维能力。实践性练习,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 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四)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很关键的一条是教师对学生基础、思维进程、知识漏洞有全面准 确的了解。这些信息的反馈有多种渠道。课堂练习就是其中一条高效率的渠道。通过课堂练 习,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因为练习过程都是学生活动,所以从中可以了解到 学生的知识漏洞、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做题速度、准确率等。得到这些信息,教师可以随 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方式,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高效率。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练习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比如意志力的培养,学生要完成规 定的学业任务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甚至是克服相当大的困难。 优秀的学生, 无论遇到什么挫 折,都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而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则往往在困难面前踌躇不前。练习是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所以练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则更为明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可能由于学习取得成果,唤起学习的兴趣;也可能由于克服学习困难,从成功中品尝到学习 的欢乐,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二、练习的类型练习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按时间分配方式来归类,也可按任务分配方式来归类,还可 以按反应的性质来归类。具体来说,练习可以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一)积极的练习与消极的练习 积极的练习是指练习正确的反应,消极的练习是指练习错误的反应。一般来说,不断 重复正确的反应,能使这些反应愈益增强,得以巩固。然而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单有正确反 应的重复,而不及时防止错误的反应,也会阻碍学习。练习中错误是难免的,若能从错误的 练习中接受教训,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反应,什么是错误的反应,那么练习水平就可以得到改 进,正确率逐渐增加,错误率逐渐减少。 (二)主动的练习和被动的练习 主动的练习是指学生在练习时不仅用器官和动作,而且还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大脑去思 考。被动练习是指学生在练习时默默地观察举例或示范,借以领会活动的过程。这两种练习 主要是指对技能技巧的练习。 一般来说, 被动练习常在学习的初期了解某种技能的梗概或在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的掌握技能技巧,必须借助主动的练习。 (三)功能性练习和系统性练习 功能性练习是指为练习者及时提供练习情境,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里有意或无意 地练习某种技能技巧,从而激起练习的动机,提高练习的水准。系统性练习是指在正规的教 学条件下,围绕特定的科目,通过教师的指导,有计划、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练习,从而 提高练习水平。研究发现,有效的练习应当使功能性练习和系统性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 有计划、有目的、有程序指导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功能性练习。 (四)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分散练习是将练习的时间分成若干段,一步一步地进行。集中练习是将一种技能练习 所包含的活动在一次内练习完毕,其中没有休息。实验证明,分散练习的效果一般优于集中 练习。 (五)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整体练习是指将学习任务作为一个整体重复训练。部分练习是指将完整的学习任务分 解成许多部分,每次分别进行其中一部分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究竟两者孰优孰劣,尚无 定论。一般说来,材料较短,且前后意思一贯,采用整体练习效果最佳;反之,材料较长, 意思较抽象,则把材料分成较小的段落,往往收效更好。 除上述练习类型外,常见的分类还有,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各种口头练 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练习、 创造性练习等几种。三、练习的一般过程 练习的一般过程第一步:准备。 第一步:准备。每天什么时间做语文作业,什么时间做数学作业,什么时间练习英语 等,都要有一个安排, 形成规律, 养成习惯。 在练习哪一门功课前将有关的教科书、参考书, 作业本和各种文具准备好。并给自己划定一个时间,有助于提高做题速度。平时慢慢吞吞、 拖拖拉拉,长此以往就形成坏习惯,考试时就会做不完试题。 更主要的是做好练习前的知识准备,一定要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 第二步:审题。 第二步:审题。首先是分析题意。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弄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与 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如数学解题时,要做到“三读”题目。一是初读,弄清题目中讲了 一件什么事情,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多读,弄清题中难懂的或易混淆 的词语; 弄清题目中没有明显给出的数据和同运算无关的多余数据; 弄清某些倒叙题的题意。 三是重读, 即检验性读题。 其次是知识的重现。 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 使有关知识相应重视, 产生相应的联想。联想有关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联想常用的解题方法;联想已知的同 类题解;联想邻近学科的题解,让头脑中已有知识复新复活,依据这些知识去辨认问题的性 质和特征,从而打开习题解答的通道。第三,课题类化。即课题的归类。把课题纳入同类事 物的知识系统中去,以便理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步:答题。 第三步:答题。答题是指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和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加强这 方面的训练要做到: 准确:做作业要认真细致、专心致志,争取一遍做对。从学生时代就应培养“三严” 的学习习惯,即“严肃、严格、严密”。每一次作业,每做一个题都不允许马虎都要精益求 精。 快速:练习不能不讲效率,做练习题不仅要做得对,而且要做得快。提高解题速度的 经验只有两条:一是靠对科学知识钻研得透彻;二是靠平时的刻苦练习。“快”实际上是勤 写苦练的结果。 规范: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横平坚直、清晰整洁、条理 清楚、言简意明。从一个同学的练习作业中,可以看到其性格和作风,可以反映出这个同学 所具备的基本学习素质。有的同学答题从不讲究其规范,久而久之,他回答问题的逻辑思路 也会出现混乱。 第四步,检查。 第四步,检查。习题做完后,对作业进行检查,是确保练习质量不可缺少的一步。通 过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要求,而且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完成作业后应如何检查?作业量少,时间多,可以进行全面检查;反之则进行有选择 的重点检查,一般选择那些解题时感到棘手或把握不准的习题。 第五步,改错。经过更正的错题,要比一道标准答案更有价值。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 第五步, 改错。 自己知识能力薄弱的地方,如审题、计算、概念等经过更正后,你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 陷。 学生常见的错例大致有以下几类:①概念混淆致错;②计算粗心致错;③形式地套用 公式致错;④旧知识遗忘致错;⑤题意理解不透致错;⑥思考问题不周致错。 改错的方式有四种:①教师引导改错;②同学自我改错;③正反对比改错;④小组互 相改错。 第六步,提高。作业检查完后,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习水平。 第六步,提高。 (1)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一题多解就是说一道题寻求几种解法的学习方法,一题多 解属于发散思维。一题多想就是每做完一道题后,要认真想一想,做这道习题运用哪些概念 和规律?这道习题主要考查什么?这道习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 (2)比较归类,多题一解。习题千变万变,数量群多,所以有“题海”之称。比较归 类后,就会发现,很多题目都大同小异,甚至同一种解法,即多题一解,可以把它们归入到 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就可以抵上一类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可以得到较快 提高。四、练习的基本要求(一)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任何练习都以一定理论为基础,都要掌握一定的程序、规范、要领与关键。只有明确 目的要求,才能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保证练习的质量,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 (二)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练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注意,而且还可能培养学生在 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练习的种类很多,包括口头练习、书面练习、习题作业练习、 讨论问题、实际操作、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口头练习,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强化 记忆有关概念和原理(包括观点) 。书面练习,即让学生抄写或默写有关概念、公式和原理, 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习题作业练习,是利用各种不同题型进行较系统地训练。实际操作, 就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 ,进行动作技能的训练。社会调查,是教师根据要求,安排一定 时间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的练习。讨论,是对有争议的问题或现 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的练习, 探讨问题的双方可以是学生之间, 也可以是师生之间。 撰写小论文,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有关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练习形式。 (三)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练习必须有计划、 在选择练习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作出科学的安 排。在学习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教学进程,在完成框题、节题和课题教学后, 不仅要及时进行口头练习,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为综合练习打好基础;而且要进行适量的 书面练习,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完成了单元教学和学期教学后,要进行习题练习和综合复 习。 (四)正确掌握各种题型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正确掌握各种题型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不同的题型,解答技巧与方法也不同。如选择题构思巧妙,既有迷惑性,又有确定性。 在练习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弄清题意,首先运用排除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错误题排 除掉;然后运用比较法,从题枝与题干的相互关系中找出在不同范围、层次、侧面、角度和 不同条件上反映题干内涵与外延的规定性的正确题枝,达到“练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 一片”的练习效果。 简答题的练习,必须注意贯彻准确性、对应性、层次性的原则。在审题时,既要细审 材料,又要细审问题,力求从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并以题意为中心,辐射 所对应的课本知识。答案简明扼要,即学生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 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需要重点分析,哪个需要简略阐述,使答案详略得当,层次分 明。 辨析题的练习,重在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在练习过程中,除了符合简答 题要求外,还要求学生是非分明、观点明确、说理有力、分析透彻,对题中观点做出肯定、 否定的回答或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论述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 无论是观点式论述题的练习 还是材料式论述题的练习,都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一是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不 要答非所问; 二是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是答题时要有理有据, 层层展开分析论证; 四是条理清楚,观点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五)适当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适当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技能的形成,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不仅在技能形成阶段要反复练习,而且在技 能形成以后,仍需要继续练习。要经常练,反复练,练习次数也要适当分配。如果练习次数 太多,每次练习的时间太长,容易疲劳,效果也不会太好。在时间分配上,分散练习比集中 练习优越,分散练习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在技能的保持上也比较持久。 (六)应重视练习结果的信息反馈 大量研究表明, 给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反馈信息, 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次作业练习完成后,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并对自己的得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就可以使正确的智力活动得到巩固, 而错误的智力活动得到纠正。 为了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 的结果,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作业练习,并进行讲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 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第五节 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中小学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特 点是总结性, 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总结性检查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每个学生都要经历很多 次不同的考试,而且都希望自己能考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了解和掌握考试的技巧, 这是学生学习方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考试的作用(一)有利于学生明确定位,选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生明确定位, 学生学完某一学段后,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得牢,哪些方面掌握得还有 欠缺,自己在班级和年级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接下来怎样学,向那个方向努力。对于他们来 说,其实并不清楚。有时学生自认为某一方面知识都已掌握得很好,但是考试过后,才发现 还有很多不会不懂的地方。所以,只有通过考试,学生才能够知道自己在某一知识或技能方 面的欠缺和不足, 才能为自己找准一个确切的定位, 为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提 供可靠的依据。 (二)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考试提供给教师的信息有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每个学生的知识、 能力水平的等级或分数, 与此同时还通过学生解答的试卷或记录材料, 记录着每个学生对每一具体问题的见解, 从中 可以分析得出每个学生对考核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较差,问题出在何处。 这些情况反馈给教师, 对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考试之后, 教师都要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检查, 并将试卷分析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评, 指出学生学习的优 点、缺点、注意事项和努力方向。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场是展示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 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学习取得了丰收。成绩优秀,体现学生学 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 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 种积极的心理内驱力。一方面我们要重视这种动力的积极作用,不能忽视它;另一方面, 也不能把考试作为激励学习的唯一方法而滥用, 否则, 就很可能会出现“为了考试而学习” 的反常现象,或者出现对频繁考试的厌倦心理。 二、正确的考试观(一)考试是手段而非目的 从考试本身来讲, 它是一种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评价手段。 每个学生都应该把 平时的考试看作是连接每一阶段学习的桥梁, 不应将总复习阶段割裂看成是一个高度浓缩的 考试期。 要以自然平常的心态对待平时的考试, 尤其要注意自己不要太关注平时的考试成绩。 因为,某一次考试成绩只能表现某一阶段人的学习水平和状况,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发展。 否则,就会把考试作为自己奋斗目标,就会出现重考轻学, “为考试而考试” ,甚至为考试不 择手段的消极思想,同时也会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二)关注学习过程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于克服学习中遇 到的困难,寻求挑战、积极进取,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的全面,这样才能在考 试面前做到心中有数,坦然应考,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不存侥幸心理 考试是对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检验,学习扎实及不扎实,这直接的反映在考试成绩上, 因此学生不能存有“超水平发挥”的迷信思想,或者是类似幸运符之类的东西。侥幸心理、 平时偷懒,仅寄希望于考试中“超水平发挥” ,那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信心的学生 是不会凭借这种碰碰运气看的心理来提高自己成绩的。 (四)不下“赌注” 不下“赌注” 只要自己努力了,不管考出什么样的成绩,都要坦然面对。因为人生的路很长,每个 人成材的机会也很多。因此在考前不能向教师、父母或他人去保证什么东西,如“我一定要 考到班级、年级……名次,否则就……”,“我必须要……,不然就……”等等,这样下赌 注容易给自己造成压力,反而不容易达到目标。三、考试的类型从考试的功能来划分,可分为合格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类。 合格水平考试的目的,是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小学的期终考试和 毕业考试,属于合格水平考试。在合格水平考试中学生必须坦诚地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若 靠一些小伎俩可能会提高自己的测试成绩, 但它无疑会掩盖自身的真实水平, 从而阻碍了教 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 选拔考试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学习水平高低进行区分,校内外举行的各种竞赛性考试 和择优录取的升学考试,属于选拔考试。高考的选拔考试往往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命运,在 这一高度浓缩的时间里,会不会学习已不再是关键,会不会考试才是核心。 从考试的外在形式看,考试可分为四种:笔试、面试、实践操作考试、特别问题处理。 (1)笔试。笔试是学生时代主要的考试形式。笔试对环境要求不高,且容量大,试题 客观性强,能保留考试者的固定答案,评分也较客观。笔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如果学生能 明确认识到笔试一贯的运行规律, 并有健康的考试心态, 就能够正常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 (2)面试。面试中的学生与教师直面交锋,两者均有发挥的余地。面试由于教师的直 接参与,就有了人际互动的新的内容,而不再是纯粹个人化的考试。灵活性是面试的最大特 点,它要求学生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试者必须敏捷地捕捉各种信息,机智灵活 面 对这种考试。 (3)实践操作考试。这种考试主要要求学生用具体的动手操作来完成设计好的考试题 目。比如,中学物理、化学实验部分的考试就是考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4)特殊问题处理。是指教师给出考试主题,然后让学生主动发挥,直到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最为灵活的考试形式,可以综合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考试,也涉及文字、行 动、口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更注重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示创造能力。 从考试的时间阶段来划分,可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四、应考的策略和方法应考是一种技能。应考方法的好坏将决定考试的成败。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 应该掌握应考的方法。 (一)考前准备 1.制定复习计划。 考前学生必须制定出自己的完整的复习计划。若单纯地跟着老师走,无异于将自己永 远置于被动地位。只有针对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复习计划,才能在考前保持 充分的主动。 制定复习计划前,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比如,诸多学科的强弱项,每一科的薄弱环 节,学科的地位,每一天学习的高、低潮等。 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第一,要合理安排好各学科主要复习时间段。例如,数学、 物理、化学等学科,其理解性胜于记忆性,应该安排在复习的中前期。而语文、历史、政治 等以思想、概念为主的学科,其记忆性胜于理解性,则应放在复习的中后期给予充分的再回 忆时间。第二,要找出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但重点突破的每一时间段最 好设定一个突破口, 直到解决后进入下一个目标。 第三, 必须通过一个个的短期计划来完成。 短期计划可以“周”为单位时间。制定短期计划切忌:不要经常用一整天的时间复习自己喜 欢的某一学科,要保持各个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状态;不要制定不符合自己的计划。 学生还应该学会“三复习”的计划系统。其包括:循环复习、强化复习和最后复习。 循环复习是指考前较长时间内的复习, 它需要学生一遍遍地复习, 以消除自己暗暗潜着 的每一个知识缺陷。 强化复习是指在考前十几天的提纲挈领的大略复习, 主要是给考试者一种对知识的整体 把握感。 最后复习是指在考前一二天内的对重点和薄弱点的简单复习, 其主要功效是为有效记忆 提供线索,以避免考场上用过多的时间提取知识。 学生的有效复习计划,不仅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也会产生一种对生活微妙的把握感, 这能使学习者每天都保持着奋进的态势和力量。 2.调整竞技状态。 人的生命活动都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应试者必须学会将自己的考试期间的竞技状态, 调至最佳。为此,应试者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临阵磨枪。二是学会考前放松。三是逐渐 提升竞技状态。俗话说: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玩”既表现了应试者自信的 。 考试姿态,又避免了和考试争夺竞技状态。人体内的生命活动有其固定的规律,应试者只要 运用适当的方法,就能够针对自己的生命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性影响。 3.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就是给放纵状态中的头脑一个清静, 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放松训练 不仅是治疗考试焦虑的手段, 它也是解除学生疲劳的有效办法。 应试者应学会一种适合自己 的迅捷高效的放松模式。 4.注意饮食卫生。 应试者在大考前,一定要注意饮食,应着重增加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 减少纯糖和纯油脂性食物。应试者在备考期间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食欲,导致身体状 况下降,同时要保持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5.训练考试技能。 应试者平时成绩好但考试不太理想的关键问题在于,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具备较高的考 试技能。比如,数理化的应试要求细心,而文史类的考题要求宁精勿滥。回答问题的最佳模 式就是答案必须言简意赅,结果严谨。考试中的典型试题一般都有其特殊的解答技能。考试 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寻找练习这些特殊的考试技能。 6.进行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可以寻找并填补知识体系的缺陷,也可能在一定程序上作为正规考试的预演。 所以,应试者可以把模拟考试当成自己的考试方法的实验场。通过实弹演练,来锤炼自己的 应试方法,完成各种应试准备。 7.详知考试细节。 考生的恐惧和忧虑通常是由于自己对未来应试情境的不明确感引发的,而弄清考试细 节能帮你消除考前和考试中的不安情绪。考试细节包括考试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以及 考试须知等。考试细节问题,貌似微小,和临场发挥无关,其实不然,如果不注意,会因小 失大,对考试产生不利影响。 (二)考场发挥 1.调整到最佳的临考状态。 进入考场时,考生应信心十足,内心平静。要熟悉一下周围环境,做一个简单的深呼 吸, 使自己更加从容, 同时做好必备物品的检查。 为预防怯场现象的发生, 考生还必须注意: (1)学会自我安慰: “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感到难的题目,别人也可 ” 能感到难。 ”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2)肌肉放松,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 (3)做眼睛保 健操可帮助恢复脑疲劳。 (4)在每门学科考完后,不管考好考坏,不忙于对答案,以免影响 后面几门考试的情绪。 2.答卷须知。 (1)试卷发到手,不要急于答题。等监考教师把答题的注意事项讲完,并说答题“开 始”以后才进行。 (2)把整个试卷大体看一遍,估计一下回答每道题所需的时间,注意留出验算、检查 试卷的时间。 (3)答题时,先易后难。等先做了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以前做过的题或者比较简短 的题后,有了垫底的,就会增强回答难题的信心,紧张情绪也会随之减轻。 (4)审好题后再动笔。要注意从形式上看,同以前做过的题类似而实际上完全两样的 题。对比较长的题,要认真读懂,弄清回答的要求。 (5)解答时要注意每种题型的特殊要求。 (6)争取一遍对。要书写规范。 (7)全部做完后,要仔细检查。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考生,同时要注意把自己的答案留 下来,为后来估分和填报志愿作好准备。 (三)考后总结调整 每一次考试之后,并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下一段学习的开始。考完以后要找一找错 误的地方及其原因;对于尚不明白的问题,应该彻底弄明白;对于答错的题目,应该重做一 遍;即使答对了,也应该进一步琢磨琢磨,以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考试结束后,不必过分沉迷于考试成绩,更不要完全放纵自己, 要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及早地把心态和学习生活调整到正常的轨迹上来。五、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一)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特点 1.虚荣心理。 这种心理是作弊学生的普遍心理。造成这种强烈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二:一是老 师、家长过于看重分数的价值,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二是老师、家长完全把学生 放在被动地位,用公布名次的简单方法刺激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尊严。 2.习惯心理。 部分学生平时不愿动脑筋,抄作业、对答案,考试时就变成了欺骗性的舞弊。形成舞 弊习惯心理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体内部即觉悟水平太低, 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是外部原因,主要表现为老师、家长,特别是学校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 育训练,治教不严。 3.厌学心理。 部分学校受片面升学率的影响,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之教师教学方法不甚得 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上课不认真,作业不认真做,到了考试时只有作弊来应付。 4.怕吃亏心理。 由于有些学生靠作弊的不光彩行为骗取了高分, 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荣誉, 给了其他学生 一个负面的影响,认为不作弊的人吃亏了。于是为了“不吃亏”,也就错误加入作弊者的行 列中去。 5.江湖义气心理。 学生中有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的,也有消极型的。其中消极性的江湖义 气性的非正式群体往往没有正确的组织纪律观念,他认为帮助圈内的“小兄第”闯过考试 关,不惜采用协作作弊的错误做法。这种协同作弊往往手段巧妙,也比较隐蔽,即使被老师 抓住,也不肯交代出来。 6.补偿心理。 这种心理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忌妒同学超越自己, 于是宁可蒙受人格损失而 舞弊;其二是某些暂时的主客观原因致使学习任务完成不理想,考试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只 好以舞弊“扭亏为赢” 。 (二)对学生作弊现象的教育对策 对学生作弊现象的教育对策 的教育 1.对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要注重正面教育, 特别是结合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使学生明 确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分辨是非,树立诚信为荣的观念。 2.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关心、帮助。 教师应关心成绩差的学生,考前要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平 衡心态,提高信心。平时和考前都应帮学生补缺、补差。坚决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促其人格 健康正常的发展。 3.注意全面考查、分层评价。 在考核学生时,应注重全面考察;就某一学科的考试,应注意研究试卷的科学性、层次 性。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要实行分层次命题和分层次考试,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能通过考试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4.作好学生家长的工作。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 家庭各因素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学校应及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要求家 长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 客观地为子女选择高一级学校学习, 使自己的孩子从 家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资料 7-2] : 八环节系统学习方法1八环节系统学习方法是黎世法及课题组成员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的, 与教师的六课 型单元教授法相配套的学习方法。它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具体学习环节如下: 1.制订计划 其要点是: (1)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计划是为实现学习目的服务的。 (2)计划内 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 间安排;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④参加课外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及阅读课外书 籍的目的、 内容、 要求和时间安排;⑤坚持锻炼身体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3)要从实际出发, 摸清自己的实底, 制订的计划要有指导意义, 应是可行的。 (4) 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 还要制订月计划和周计划, 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计划的完成。 有的还 有每日的学习计划。 2.课前自学 其要点是: (1)根据老师的教育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 的内容和时间。 (2)要力求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不要走过场。 (3)反复阅读新教材, 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有关参考书进行独立的思考。 (4)不懂的问题可记下来,经过积极思考 后仍未解决的可请教老师、同学、 家长或其他人。 (5)结合课前自学, 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 或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际操作、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认识。 (6)课前自学若发现与 新课相关联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旧课弄懂。 (7)认真做好自学笔记。具 体有:①每一课(章节)中精华部分的摘抄和学习这部分的心得;②每一课(章节)中包括 几个主要的前后紧密联系的问题及对其学习的心得; ③自学中, 所查阅的参考资料或工具书 中有价值的内容的摘抄及学习心得;④自学某一课(章节)的主要心得体会;⑤提出在自学 中自己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3.专心上课 学生专心上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启发,解决自己在课前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其要点是: (1)带着新课要解决的问题和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 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课消1转引自伍德勤主编: 《教育学原理新编》 ,第 363-367 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化。 将自己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 (2) 加深理解和记忆, 纠正自己的主观理解错误。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一边听讲,一边记,一边理解,将老师 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摘要式地记录下来,以便帮助课后复 习和指导独立作业。 (4) 课上要积极发问, 并将课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 用笔记下来, 以便课后解决。 4.及时复习 上课之后不要马上做作业,要紧接着进行复习。其要点是: (1)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 立思考,多方查阅资料和请教他人,使课上未弄懂的问题尽可能的解决,为做作业做准备。 (2)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 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3)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 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4)除做好及时复习外,还应做好单元 复习、阶段复习和学期复习。 5.独立作业 其要点是: (1)每解答一个问题和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 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2)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所以作业题要精选,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 根据自己的水平适当选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习题做做,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灵 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 (4)对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笔记,钻研参考书,经过独 立思考仍不能解决者可请教他人,也可开展讨论,它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6.解决疑难 其要点是: (1)认真分析作业做错了的原因,然后补缺补差,达到纠正的目的。 (2)将 做错了的作业重做一遍,若有时间,可多选些类似的题目做一做,加深理解和掌握。 (3)经 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不清楚做错作业的原因,可请教他人,直到真正弄懂为止。 7.系统小结 其基本要求除前面所述的做好及时复习的几点外,还必须注意: (1)它是在系统复习有 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分单元小结和阶段小结。 (2)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作业和 有关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复习中进行摘要,以便进行思维加工,并进一 步发现和解决不懂的问题。 (3)抓住一个或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学知识 进行思维活动,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 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4)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 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如小结文章、综合练习、设计实验等。 (5)在小结的基础上, 检查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8.课外学习 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其要点是: (1)要 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2) ( 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 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要注意劳逸结合。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 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资料 7-3] : 快速学习法 快速学习法是产生于日本的一种高效率学习方法。主要学习步骤如下: 第一步:学习者自己编制“目录一览表” 。具体做法是:对照课文前端的目次,用便于 记忆的文字符号将目次改写在纸上,在每个大目次之下再附上小目次,形成“网络” 。目录 一览表在学习中主要起索引作用。 第二步:对照目录一览表逐次对全部课文进行自我讲授。这时学习者动用自己以前所学 到的知识,并大声地用口语讲授出来。 第三步:通读课文。当学习者翻开书本认真进行核对时他会发现第一次自我讲授中的许 多错处和漏处,并给予格外的重视。在这次通读中如遇到不解和疑惑处,先不必急于求知, 可在这些地方打一条着重线,以示注意即可。 第四步:第二次自我讲授。学习者放大声量又一次讲授,在这次讲授中,许多第一次讲 授时的错误和打着重线之处均会得到相应解释。 第五步:第二次通读课文。这次通读的目的主要是使学习内容重点突出,线条清晰。 第六步:第三次自我讲授。这次讲授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是语言顺畅,强调论点,条 理清晰。 第七步:第三次通读课文。这次是掌握课文实质的通读,学习者须将自我也“融入”到 课文中去。 该法通过讲授和通读的及时的反复,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第七章 中学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七...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本题答案] A 试题解析...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具体...第七章 中学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七章 中学德育 一、选择题 1...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提出“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信度 / 效度 11.常用的记分法有 ___和___两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小学教育学》 - 第七章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七章 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持久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复习资料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七章 教学(参考答案)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教育学...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制订计划 20.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下)题库...实习作业法 25.我国学校的教学以( )为基本组织...16.D 解析: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来...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隐藏&&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5,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第七章中小学课外活动管理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提高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努力学习...参加的年级或班、活动的方式、经费预算、组织准备...小学生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_一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想解题基本思路。 d.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的方法 利用好参考书 第四章 语文学习 25 法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如说用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