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什么情况都可以将一些物体视为xp系统物理地址吗,哪怕是没有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可以吗?

物理中什么情况都可以将一些物体视为系统吗,哪怕是没有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可以吗?_百度知道
物理中什么情况都可以将一些物体视为系统吗,哪怕是没有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可以吗?
部分具有加速度,系统的加速度应该怎么计算
提问者采纳
部分具有加速度,那就用隔离算啊。整体太麻烦。因为算整体的质量很容易搞错
其他类似问题
用有加速度的部分质量除以系统质量再乘以加速度。如果有多个有加速度的物体,就要带质量算矢量求和,即∑ma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没有关系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但加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提到加速度,一定要清楚是相对于谁的加速度。
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上)06.doc10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4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一
全套精品教案 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时间和位移 14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6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36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45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55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6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78
自由落体运动 93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03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节首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更宽泛意义上的运动和静止.在回顾了机械运动的根本特征后,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和怎样看待运动的物体的问题.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用多个讨论与交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物理中的概念.通过讨论与交流将生活中的经验升华为物理概念.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看起来似乎浅显,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很少接触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气氛要热烈,在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表达,学会设想,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学会小结.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08:19:20 
    houshu 就是物理专业的量子力学的第一本教材。作者david j.griffiths 第二版   ========================================================    谢了,还真有用这死猫作封面的。看了一下,只是做封面而已,只有副业里一页纸的讨论。看来大卫也认为此例子作为宏观量子态讨论不合适,并且对所谓意识的作用嗤之以鼻。
  老叔对薛定谔猫的错误有如下理解:    当量子态叠加牵涉到能量不同的态时,按照测不准原理叠加态存在时间就是(普朗克常数/能量差)。无磁场时电子自旋上下能量没有差别,叠加态可以长期存在,加上外场叠加态就衰变成为或上或下了.而死猫活猫的能量差很大,所以如果有叠加态也只存在无穷短瞬间,马上就衰变成死猫或者活猫了。    斋主同学以为如何?
  ...老叔俺这个理解完全符合量子理论,而且完全脱离了测量仪器的问题,当然和人的主观意识就更加无关了.可以  说是唯物主义在量子理论上的具体运用吧?哈哈.
  应该就是不同本征态叠加的问题.每个本征态以各自能量/h的频率震动,如果能量相差太大,外界微扰很快破坏两态的相位关系,纯态就衰变为混合态了.薛定谔猫实验里其实衰变源就已经不是纯态了,所以与后边一串仪器一直到猫都是没有固定相位差的混合态.
  其他宏观量子态如超导体,也是由于外界磁场破坏相位差失去超导性.这时单个玻色子还是量子态,但宏观量子态就不存在了.  
  混合态就是没有波函数叠加,只有几率密度叠加.所以猫的状态就是几率p活,几率(1-p)死.而这结果与观察与否无关,自然也没有波函数塔缩问题.
  是以本征能/h振动的(做题2.5)。俺的观点是当波函数不是能量本征态,而是不同能量本征态叠加态的时候波函数自己衰变成混合态(真空极化效应),不需要外界测量.用碳14衰变测量化石的年龄,衰变了的碳14不需要测量就自己在衰变.而相同能量本征态叠加时候,叠加态可以长时间维持.所谓外界测量,其实就是外界势能作用下把本来相同能量的态分裂开来了,所以就衰变成为混合态了.
  ...俺觉得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真正把'测量'这个概念从量子理论中拿出去,这也是格利菲斯同志希望的(p431).
  谁说没有振动,人家杨神经就是研究振动的专家。而我是研究神经的专家。。。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15:16:32    世界上本来没有任何实在的物体是真正二维的,二维只是个抽象概念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6:10:24   至于那些抽象概念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  脑的意识是最疑惑人的对象。  “具体”和“抽象”是对意识概念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界定。  我的文章中,在论脑意识的过程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产生  作了神经结构上的划分。至于对“存在”意识概念的形成建树  还得在稍后的文章中才能看到。      /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4152.shtml
  作者:houshu 回复日期: 09:28:30        用量子理论哄抬神学,一般是三个误解,三个错误一环套一环,最后就把乡巴佬套进去了.        1.测不准原理,把预测误解成测量.常看见对测不准的理解是'没法测量准确',其实这是错误的.量子系统完全可以准确测量,可以无穷准确地同时测量位置和动量.问题是下一次同样的测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这里说的是不能精确预测,不是测量.而世间不能精确预测的东西多了.        2.把不能精确预测误解成实体不一定存在.一般以为测不准就是一团迷雾,一个幽灵.从而对实体的存在产生怀疑.其实,明天的天气也不能精确预测,难道明天的天气就不一定存在么?没有天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气呢?明天股票价格也是不能精确预测的,股票也不是一个实体么?        3.把不能精确预测和不能预测混淆起来.通常说法是'既然不能预测电子位置你们还是认为电子是存在的,那不能预测的上帝为何就不能存在呢?'这里,电子的位置不能精确到0.1纳米以下,但上帝的位置是根本不能预测.这两者不是一回事,有质的区别.      ======================================    F U C K 测不准让您老给改成预测不准了,神人也    这贴里很多文盲,起码是不知道什么是量子力学的文盲,还是哪句话:“如果一个人不为量子论感到迷惑,那么他根本就没有理解量子论”,别以为爱因斯坦波尔两大哲人的辩论会肤浅到让你们一下参破
  斋主同学还是做一下2.5题再来讨论嘛:    f(x,t)=f_1(x)*exp(-iE_1*t/h_bar)+f_2(x)*exp(-iE_2*t/h_bar)  以上f_1(x)和f_2(x)分别为两个能量本征态波函数,而f(x,t)是包含空间时间变化的完整波函数.    如果E_1和E_2两个能量本征值相差很大(在普朗克常数量级上),两部分波函数相位差就很快失去相干性,粒子就不再是纯态,不再能用波函数表达,而只能用几率密度相加来表示.
  石首同学,也做一下格林费思课本里的2.5题呢?黄鱼脑袋呀你?    用一句名言回答:&不懂量子理论之前,老叔对量子理论很迷茫;掌握量子理论后,老叔对量子理论很迷茫,但却是在高层次上迷茫了.&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0:25:31 
  delta t = h_bar/delta E 里面的 delta t 不是叠加态时间,而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极短时间。delta E 则是违反了能量守恒的那一部分能量的大小。只不过因为h_bar很小,这违反定律的尺度也就很小罢了。    ================================    ————我不是学物理的,是在哲学上反对唯心论的,特别是反对有些人假借量子力学的名词来搞唯心论。见到 品淼斋主 讲的专业课,感到很有趣,顺便请教一个小问题。    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领域真的可以突破吗?记得中学时第一次听老师讲能量守恒定律,听他说人不能造出“永动机”,当时我就想:一个原子本身就是一台“永动机”,其中的电子永远在运动,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前几年在茶馆看到物理专业人士写的贴文,好像说什么“真空的涨落产生粒子对”,原话我记不准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在微观领域,真空会向外借贷能量,但是,它向外借出多少也就从外面收回多少,所以能量仍然是平衡(即总体守恒)的。    我从哲学的角度认为,在我们这个宇宙,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就是:一切实物必须运动。这里所说的实物,是指能够用人的感官或者物理仪器接触到的存在,包括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引力等等。    但是,宇宙中这个最基本的定律,它本身又是绝对不变的,也就是绝对静止不动的。人们常说“只有变化是绝对不变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切实物必须运动”,这是个比能量守恒定律更稳定的规律,将伴随我们这个宇宙的始终。    前面有人说抽象概念的产生是人大脑的某种功能,在此我要对这位“脑专家”说一句:人脑是由实物构成的,其中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但是,我们的意识却能够发现宇宙中静止不变的存在,这正说明人与其他地球生物不同——有一个超越实物的灵魂。    我不是科学专业人士,但是在科学常识和科学思想方面不是科盲。至于前一页中那位“佛学家”连球体是三维的都不知道,基本上就属于纯文盲了,可是他居然还大谈什么科学家信佛呢。    我相信,如果宁泊当年学过本楼贴子中的各个跟贴,他就不会出家了;正是对现代物理的误解让他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好久不顶帖,关键是不认识字,看这
      试想一个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的生物(有说法蚂蚁是一种),他们看到所谓的“球体”是什么样子的,几维的?    什么叫做球体是三维的?      是初中几何课的说法吗?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46:36     我相信,如果宁泊当年学过本楼贴子中的各个跟贴,他就不会出家了;正是对现代物理的误解让他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    哈哈,WT的想法就是这样的另类。“半瓶子醋”真会给自己找乐子,宁铂之所以入佛门正如亻不弗wt信邪教一个道理,啥档次人干啥事。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46:36   前面有人说抽象概念的产生是人大脑的某种功能,在此我要对这位“脑专家    ”说一句:人脑是由实物构成的,其中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但是,我们的意识却能够发现宇宙中静止不变的存在,这正说明人与其他地    球生物不同——有一个超越实物的灵魂。  ========================  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具体,也没有绝对的抽象,  水果是具体的苹果、香蕉、葡萄。。。的概括,所以相对为抽象概念,  苹果是具体概念,但苹果又是有各种各样的品种,它相对各种具体  样子的苹果又成了抽象概念。  脑的概念就是这么组成的:概念是有内涵(即相对更具体的概念组成)  和外延(即相对更抽象的概念组成),你说二维不存在,那么三维就那么  牢靠么,是的,在牛顿时代,绷直的三维给了人们多么坚定的立场,  可老爱却把它搞得七曲八拐。从绝对的角度看,三维空间也成了病态。  我不爱说什么是真理,因为他太有功利性,我爱说“意义”,当然没有  意义也更没有狭义的真理,意义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有意义的对象,  我们论及任何问题都离不开概念,我们所论及的概念或论题有无意义  也必然是有条件的,女人对男人,对养育后代很有意义,对树上的鸟  和树叶就看不到有什么意义了。  物理学对人类,对人类的认知,对社会发展有意义,对猪羊狗的认知  就没有了意义,对天上的白云也没有意义,量子力学对薛定谔不懂的  死活概念的猫没有意义,但猫的死活对判断其试验结果的人就有了意义。    人们常说,争论一个问题,首先要双方都对问题中的概念有一个统一  的认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人类概念都是建立在有其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或少有意义的概念  也自然形不成气候,唯心、唯物、因果律、存在等概念,是人类认为  认知中顶峰的一类概念,从一般化的情感和理性上,我也是一个铁杆  唯物论者,但务必使我们知道,我们的所说的每一个概念,都是出自  每一个人的理解下的,谁都认为自己是铁定的对的,问题是对这个概念  的内涵各有不同的认知(也常有摇摆不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  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对“存在”的认知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我们看  一个婴幼儿是怎样对带“存在”的(摘录我的文章):   当某一客体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时,我们并不认为这一客体便不存在。  
皮亚杰的研究:  
他认为这一基本而显然的客体概念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经验而获    得的。其二,这一概念的获得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贯穿婴儿期的整个感    知运动阶段。最后,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普遍而固定的顺序,在不同    发展阶段,婴儿或的整个概念的各个不同方面或成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一为1岁婴儿比一位6个月婴儿具有“更多的”客体概念知识,或具    有一个“不同水平”的客体概念,尽管1岁婴儿还没有完全获得最后完善的客    体概念。
    参考文章:/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4152.shtml  
如果说,有什么概念可认为是某种有条理的理性心理生活中所不可缺少    的话,那么这一概念显然就是。  
阶段1和阶段2(大致为0-4个月)在这一早期阶段,婴儿的特征是努力    用眼睛跟踪一个运动的客体,直至从视野消失,  
阶段3(大致为4-8个月),当他的奶瓶除了奶头外全部用一块擦布盖    起来时,他可能会认出并去抓他的奶瓶。  
但是,如果同样的这个奶瓶完全遮盖起来,出现的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    事实,即婴儿将不会用手去寻找奶瓶。一旦想要的物体完全从视野中消失,    有时伸出的手甚至在中途落下。当遮盖物为有些透明时,婴儿会伸手去拿    (Harris,1983)  
难以置信的是,如果你快速地用一块抹布将物体和婴儿持物的手盖上,    即使婴儿手里已经抓住的物体,,婴儿将不能取回这一物体(Grach,1972;    Grach and Landers,1971);相反,婴儿可能受力继续紧紧握着物体,却茫    然地四处环顾似乎不知自己手里还有东西;或者放掉物体抽生出空手,  
皮亚杰认为,离开了与物体间的知觉联系(特别是视觉联系),婴儿并    不认为物体具有自己的持久的存在。  
阶段4(大致为8-12个月),当儿童看到你将物体X藏在盖子A下面,他    会高兴地移开盖子而抓取物体;重复藏起物体几次,儿童重复发现物体几次    ;然后,你极其缓慢而明显地将X藏于处于A一侧的盖子B底下,确定儿童是看    着你这个动作。阶段4的儿童总是立即再一次到盖子A底下寻找物体,然后当    他在那里找不着物体时就放弃了寻找行为为。这一行为被称为(即A非B)错    误。他究竟为什么做这样一种奇怪的事呢?这种看似古怪的行为可能反映了    什么样的客体概念发展水平呢?  
阶段5(大致为12-18个月),对于物体在帽子中看不到但可以推测出    来的移动,婴儿还不能表征安皮亚杰的话说,儿童能够处理见得到的位移,    但还不能处里看不见的位移。  
阶段6(大致为18-24个月)将X放入你握紧的拳头,先把拳头移到布A    底下,然后是布B底下、布C底下,然后打开拳头,却没有物体(实际上你将    物体留在A底下)。许多2岁儿童满怀期待地露齿而笑,然后系统地搜寻每一    个可能藏物体的地方,有时以和你藏匿的先后顺序相反,即先在C底下,然后    在B底下,最后在A底下寻找  
婴儿没能寻找物体,只能说明婴儿可能是因为不能组织一个有效地寻找    程序,也可能是因为无意组织这样一种行为,这并不能证明,婴儿绝对没有    关于物体继续存在的认识。  
婴儿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是客体概念的掌握,即认识到物理客体是独    特而独立的实体,其存在独立于我们施与它们的动作以及我们与它们的知觉    联系。皮亚杰提出了令人惊异的观点,认为这一基本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知    识,婴儿大约要2年时间才能完全获得。
接上面的帖子
较高较细的杯子里有更多的水。  
一位5岁幼儿宣称,仅仅把一瓶果汁倒入一只较高较细的瓶子,会有    更多的果汁;而一位7岁儿童则不这样认为。  
学龄儿童常常基于运动惯性理论,预测从一个弯管滚出来的球将以一条    弯曲的路线运动,而学前儿童则正确预测为一条笔直的运动路线    (Kaiser,MnCloskey and Proffitt,1986)      由此看到,我们对“存在”的认知是慢慢学习习得而来的,不是什么  固有不变的概念,所以对一个人来说,不同的年龄对“存在”也有着不尽  相同的理解,更何况不同的人了,也所以就有一些学者就发问:月亮在不  看它的时候,它存在么?就出现了两派阵营,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没有  这么简单,认为不存在的那部分人又站到了一个更高出发点,他把  “存在”概念依附意识了,依附于大脑了,是的,没有大脑,没有意识,  谁来定义“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你让白云,石头去定义么?  所以任何意义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够,立足不到位,可能就没有意义,  条件变了,立足点到位了,意义也就变了。  有一些唯心论者也是这种情况,你对唯物的论述他说不出什么不对来,但  因为它占的立足点特殊,并且有时不被你察觉,就是死活不认同你的观点。  再有就是要弄清,一个不信神鬼上帝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唯物者。  所以我的文章中发问,“存在”真的存在么?。你说呢?      
  我认为:想讨论清楚哲学问题,一定对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弄清楚。  想把量子理论弄清楚,必须弄清意识是怎么回事,弄懂意识的  发动原理,不然人类也不可能逾越一百年前就停滞物理认知的  这个鸿沟。  我的文章:/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4152.shtml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00:34:59   ~~~~~~~~~~~~~~~~~~~~~~~~~~~~~~~~~~~~~~~~~~~~~~~~~  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意识观察这个世界。 只要是生物都能或多或少地与这个世界互动。 鱼的记忆只有几秒。 狗已经可以听从口令完整地完成一套动作。 面对死去的幼仔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母亲都会表达出悲痛。 问题就来了, 既然从脑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动物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智能, 那意志这种东西就一定有一个神经元活动的物理存在在。   那还需要“灵魂”这种还不如“燃素”靠谱的东西干什么呢?     量子力学所阐释的波粒二象性, 撼动了我们在经典物理体系中对物质的理解。 但是物质的存在这种东西, 和人脑的定义是没有关系的。 所谓的“月亮不存在” 是指按照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 如果没有人为的测量, 组成月亮的全部粒子也是有可能处于“发散”的状态(按照一定概率弥漫在空间中), 并非是否定了其粒子的存在方式。 而只是其存在方式与经典物理认为的方式不同罢了。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00:47:03        houshu哈 不过我想问问你,为什么我说一本书,你马上能找到?就是在学校图书馆找的?还是咋样?    ~~~~~~~~~~~~~~~~~~~~~~~~~~~~~~  这个我可以代为回答, 亚马孙搜就是  /s/qid=/ref=sr_pg_2?ie=UTF8&rs=1000&keywords=quantum%20physics&rh=n:!1000,i:stripbooks,k:quantum%20physics&page=2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2nd Edition) by David J. Griffiths (Hardcover - April 10, 2004)
  看来有同学对量子理论在高层次的迷惑有兴趣呢,老叔就再敲一些字:    作为哈密顿算符解的本征态能量是完全确定的,没有delta E.所以凡是能量不确定的态都是叠加态。严格外场为零的情况下叠加态可以长期存在,但考虑到真空极化等微扰,叠加态早晚要衰变,半衰期等于(h_bar/delta E).如果两态叠加,deltaE=E_1-E_2.    用于薛定谔猫,如果能形成死猫活猫叠加态(薛定谔的原方法是不行的):  f(t)=f_1*exp(-iE_1*t/h_bar)+f_2*exp(-iE_2*t/h_bar)  这里f_1是猫的'死态',f_2是猫的'活态',而f就是猫的'不死不活'或者'又死又活'态.这个叠加态在delta t 时间内衰变,猫就变成'或死或活'状态.死猫活猫能量差很大,所以在实验开始后瞬间猫就不再是'不死不活'的猫,而是'或死或活'的猫.这时候打开盖子测量,只是经典意义下的测量,只是得到原来不全的信息,知道到底猫是死还是活.而在叠加态时候打开测量,才是量子意义下的测量,因为那时候函数f(t)包含了猫的全部信息,不存在爱因斯坦的'隐性变量'.    真正想测量宏观叠加态,就要用相同能量的本征态叠加,而为了空间分隔测量,就要用多粒子波函数.如今各种贝尔实验,基本都是双光子偏振态或者双电子自旋态的叠加,都是能量相同的本征态叠加.只有在这时候才需要'波函数塌陷','波函数纠缠'等等的概念.对于薛定谔猫,叠加态只存在无穷短时间,没有波函数塌陷问题.  
  看来有同学对量子理论在高层次的迷惑有兴趣呢,老叔就再敲一些字:    作为哈密顿算符解的本征态能量是完全确定的,没有delta E.所以凡是能量不确定的态都是叠加态。严格外场为零的情况下叠加态可以长期存在,但考虑到真空极化等微扰,叠加态早晚要衰变,半衰期等于(h_bar/delta E).如果两态叠加,deltaE=E_1-E_2.    用于薛定谔猫,如果能形成死猫活猫叠加态(薛定谔的原方法是不行的):  f(t)=f_1*exp(-iE_1*t/h_bar)+f_2*exp(-iE_2*t/h_bar)  这里f_1是猫的'死态',f_2是猫的'活态',而f就是猫的'不死不活'或者'又死又活'态.这个叠加态在delta t 时间内衰变,猫就变成'或死或活'状态.死猫活猫能量差很大,所以在实验开始后瞬间猫就不再是'不死不活'的猫,而是'或死或活'的猫.这时候打开盖子测量,只是经典意义下的测量,只是得到原来不全的信息,知道到底猫是死还是活.而在叠加态时候打开测量,才是量子意义下的测量,因为那时候函数f(t)包含了猫的全部信息,不存在爱因斯坦的'隐性变量'.    真正想测量宏观叠加态,就要用相同能量的本征态叠加,而为了空间分隔测量,就要用多粒子波函数.如今各种贝尔实验,基本都是双光子偏振态或者双电子自旋态的叠加,都是能量相同的本征态叠加.只有在这时候才需要'波函数塌陷','波函数纠缠'等等的概念.对于薛定谔猫,叠加态只存在无穷短时间,没有波函数塌陷问题.  
  作者:xxl4457 回复日期: 00:54:39 
  ~~~~~~~~~~~~~~~~~~~~~~~~~~~~~~~~~~~~~~~~~~~~~~~~~  你的前一段很符合我的文章意思。  后,你说物质是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是有意义的,我不反对,  但在条件,和立足点变了后就应该商榷了,一般的人们对物质  的理解是从硬梆梆、软乎乎、冷冰冰、热乎乎、红黄蓝、等等概念的  抽象而来,而你所说的在物理范畴下的物质,也无非是在重力、  加速度、惯性、力、速度等要素范畴内体现,而这些要素也  是人们在长期的进化中、学习中,慢慢生成的一种神经连接  结构,你可能不太相信这一点,但你慢慢想一想。  试问,构成我们最初的硬梆梆、软乎乎、冷冰冰、红黄蓝、  等等概念真的就存在么,不说冷冰冰和热乎乎对人与鱼之间  感觉的极大差别,就说“红”吧,你除了用后天概念外,你  给我解释什么是红,我认为你一个字说不出来,再不服,你给  色盲的人解释一下“红”的含义,再不服,你给狗、鱼解释一下  ,不但是“红”,而是所有的人们的感觉都是有其特异性的  ,都有依附自己的脑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人对物质的  存在的认知也是有条件,在我们的一般认知范畴内,你说的  是对的,我也很赞成,我也知道物质的实在性和意识的从属性,  但条件变了,立足点换了,一切以外都可能出现。所以,  量子现象就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的文章在后就会对这些  有较详细的揭示。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10:55:16   ~~~~~~~~~~~~~~~~~~~~~~~~~~~~~~~~~~~~~~~~~~~~~`  量子效应与其说是“意外” 不如说是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尺度缩小到一定程度, 就如同“地球是圆的”一样,出现与我们的感官乃至理解能力违背的现象    但是就如同“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如果实证证明了粒子的存在状态如此, 那即是如此。 靠着“白马非马”这样的玄谈是很难解释什么理论(科学的唯一语言是数学), 也无法改变宏观上人类的认知状态的(等现在存活着的咱们全部嗝儿屁之后, 有无灵魂大家都自然各自心中有数了, 何必在现在争得狗血呢)。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23:01:11  试想一个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的生物(有说法蚂蚁是一种),他们看到所谓的“球体”是什么样子的,几维的?  什么叫做球体是三维的?  是初中几何课的说法吗?    =========================    ————蚂蚁的智慧显然高于您的理解能力。    蚂蚁是产卵的,卵就近似于球体。为了牧养蚜虫,蚂蚁也经常运输蚜虫的卵,这也是在运输球体。如果人把球形的卵拍成平面照片,蚂蚁是不会把照片中的卵当成立体实物的。很显然蚂蚁知道二维与三维的区别,这正是它们比您高明之处。    至于说蚂蚁在一个地球仪上爬,它也不一定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家。在信佛人看来,一切事物都跑不出圆圈,自己走来走去总是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但是,蚂蚁却知道在封闭的圆圈以外还有开放的世界。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46:36  我相信,如果宁泊当年学过本楼贴子中的各个跟贴,他就不会出家了;正是对现代物理的误解让他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作者:daison 回复日期: 23:20:49  哈哈,WT的想法就是这样的另类。“半瓶子醋”真会给自己找乐子,宁铂之所以入佛门正如亻不弗wt信邪教一个道理,啥档次人干啥事。    ======================    ————人类做事的档次确实有高有低,可是,您长期以来一句人理不会讲,一句人话不会说,见到人身就攻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按照佛理,您今生的性格是由前生的习气积累而来的,也许您是“不昧宿根”吧。请看下面一个佛家的故事:    作者:MK7 回复日期: 14:35:57  《一条这世轮回为人的狗》  在江西玉山县地方,有间叫水南寺的古庙,寺庙的住持叫月印,年约六十余,是一位颇有德行的高僧,常常诵经修行,足不出户。  月印养有一条狗,十多年了,颇有灵性,每当月印诵经时,一敲木鱼,这条狗必定摇著尾巴前来听经,庙中之人,不管僧俗,见此情形,莫不同感讶异。  后来,这条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么癞病,皮毛脱落而且身有臭气,但依然每日前来听经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这老狗染病颇令人讨厌,你们把它拉出去杀了!」徒弟听了,都惊讶万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庄严持重,弟子都不敢违逆,只好将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杀它,只好暂时将它拘禁,不使前往听经。  但过了三天,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来听经,月印看到不禁大惊失色,对他的徒弟说∶「你们没有杀掉这条狗,可能因此坏事了!」于是赶紧命令他的徒弟,赶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问,果然发现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妇,生了三天还生不出来,生命垂危,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月印得知后,告诉他的徒弟说∶「你们不忍心杀狗,难道忍心杀这个妇人吗?这条狗不死,妇人肚中胎儿就无法出生!」因此命令徒弟杀掉这条狗后,立刻再去某家探询,果然,那位妇人已经生下一个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说∶「这条狗,因为听经得善果的缘故,将托生为某家的孩子,以后会小有禄位,我可能看不到,你们或许可以做个见证。」  等这个小孩子年纪稍长,常常到庙里来,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的离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头说∶「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还有小富贵未享,不适合留在这里。」  等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颇有积蓄,到了晚年时,就常常寄宿在庙中,并大力出资整修老旧倾圮的寺庙和供养庙中的和尚,后来活到七十余岁才离世。    (月印常常摸著他的头说∶「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 ...」)  
        继续请教明白人,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一个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的生物看球体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叫做三维的物体?        
      继续请教明白人,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应该这样说:一个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的生物看我们眼中的“球体”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叫做三维的物体?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21:55:21  继续请教明白人,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应该这样说:一个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的生物看我们眼中的“球体”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叫做三维的物体?    =============================    ————明白人有很多,但是谁能把您这位信佛者教明白呢?    让我实话告诉您,在我们这颗星球上,除了您这位信佛者以外,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在内,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很显然您模糊地听说过“蚂蚁是只能理解二维空间的生物”。让我把这个故事的源头告诉您——    在前些年,中国兴起一股“特异功能热”,有人宣称自己用“意念力”从密封的玻璃瓶子中取出药片,而瓶子及其封口丝毫没有破损。于是,又有人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这件事,就讲到了”四维空间的问题”。他们说,药片是从第四维空间移出来的,并且讲了蚂蚁的比喻。    在平地上,用农药六六粉画出一个封闭的圆圈,把几只蚂蚁困在其中。蚂蚁向外走遇到六六粉的气味时就不能穿过,只好再返回来,总也不能出圈。蚂蚁不会向高处飞,只会贴着地面爬,这就相当于“只能观察到二维平面的生物”。这时,如果有人用手把一只蚂蚁拿起来经空中运输放到圈外,这就是“进入三维空间”。对于仍然“处于二维平面”的蚂蚁来说,它们的一个同伴突然从圈内消失却又在圈外出现,而六六粉围墙却没有丝毫的损坏。    上面这些当然只是个比喻,实际情况是,蚂蚁以及六六粉都是三维的物体。    如果不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来说明,通俗地说,所谓二维与三维的区别是这样的:    您照一张普通的照片,照片中的您就是一个二维的人,这个人有高度也有宽度,却没有厚度(照片颜色的分子厚度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所有信息都在一个平面上这就是二维的。如果您试图弯曲这张照片,那上面的人像立刻就成了三维的,因为照片中人的头和脚已经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如果您学过初中几何,理解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了,关键就怕您在8岁时就专心修佛,那可就很难理解这些了。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45:52     让我实话告诉您,在我们这颗星球上,除了您这位信佛者以外,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在内,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    证据?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45:52    您照一张普通的照片,照片中的您就是一个二维的人,这个人有高度也有宽度,却没有厚度(照片颜色的分子厚度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所有信息都在一个平面上这就是二维的。如果您试图弯曲这张照片,那上面的人像立刻就成了三维的,因为照片中人的头和脚已经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    您认为目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并且大家基本认可的维度是多少?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01:10:24 
      那么这种抽象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是进化来的。这必不同于你的智能设计论。智能设计论只不过是把问题抛给上一级而已。  ================  我文章中脑对空间的认知有很大篇幅的论述,估计再过10天就贴出来了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45:52   让我实话告诉您,在我们这颗星球上,除了您这位信佛者以外,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在内,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23:20:32  证据?    ==============================    ————讲了半天,也没能让信佛者明白二维与三维的区别是什么。也许我说的话还不够浅显,但是,信佛者抽象思维之差也实在令人吃惊。难怪那本只不过讲了几句“白马非马”(“我说XX,即非XX,是名XX”)的《金刚经》被信佛者当作无比高深的话语。    证据:您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却没有厚度的实生物,一切生物都是具备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三个维度的。    您在后面又问从理论上说世界有多少个维度。其实,如果不顾现实只讲理论,要多少个维度就有多少个维度。您大概总想把佛说的“十方世界”理解为“十维”,其实,佛说的“十方”是指四面八方加上下两方,只不过是三维的。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53:13   证据:您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却没有厚度的实生物,一切生物都是具备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三个维度的。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45:52     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    证据?        
  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        证据?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23:43:17  我文章中脑对空间的认知有很大篇幅的论述,估计再过10天就贴出来了    ============================    ————有一种完全失去意识的植物人,要靠别人给他打鼻饲(在鼻子中插管子将流体食物直接送到胃内)来维持他的生命,此时,如果别人给他吃牛奶他会活得很好,如果别人给他吃毒药他就会死亡。    现在请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植物人已经没有任何意识,根本不知道“牛奶”与“毒药”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什么牛奶、毒药两者对他身体的作用仍然不同呢?    有一次,给植物人喂食物的人记错了,在意识中误把毒药当作牛奶给植物人吃了,为什么植物人还是死了?在人的意识中本来是“牛奶”啊。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53:13     您在后面又问从理论上说世界有多少个维度。其实,如果不顾现实只讲理论,要多少个维度就有多少个维    度。    =====================================    我也简单点问吧,您认为我们人类所处的世界除了显而易见的长宽高三个维度,有没有时间这一维度?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00:05:33  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  证据?    ===================================    ————我说的是没有,不是说的有。  如果我说世界上有白色的乌鸦,那么我必须实际拿出一只白乌鸦作证据。如果我说世上没有白色的乌鸦,那就不需要拿出什么新证据,因为已知的乌鸦都是黑色的。  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话,就请您找出一种生物,然后告诉我这种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只要您实际找出一种这样的生物(除了您本人以外),我就错了。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53:13     证据:您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却没有厚度的实生物,一切生物都是具备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三个维度的。  
      那么,依据?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00:10:38  我也简单点问吧,您认为我们人类所处的世界除了显而易见的长宽高三个维度,有没有时间这一维度?    ======================    ————您说这话,不仅没能表明您有知识,反而更表明您不理解什么是三维空间。所谓三维,是指空间,不是指时间。时间与空间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很显然,您把人们常说的“四维宇宙”理解成“四维空间”了。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53:13   证据:您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却没有厚度的实生物,一切生物都是具备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三个维度的。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00:20:06  那么,依据?    =======================    ————您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只有两个维度的生物,这不是事实吗?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00:22:07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00:10:38    我也简单点问吧,您认为我们人类所处的世界除了显而易见的长宽高三个维度,有没有时间这一维度?        ======================        ————您说这话,不仅没能表明您有知识,反而更表明您不理解什么是三维空间。所谓三维,是指空间,不是指时间。时间与空间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很显然,您把人们常说的“四维宇宙”理解成“四维空间”了。  =====================================================    说实在的,您对维度的理解只停留在初中几何层面,我怎么和您交流?我先问一下最基本的,您的理解,怎么定义维度?  通俗点说就行,不用费劲组织语言。我能理解,不挑您语病。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00:30:01  感觉后面这些争论有点无聊了。  majia自然是妄人。亻不弗 也没必要如此激烈,也说出一些没什么确凿根据的话,例如什么所有生物都能理解三维之类的。    ======================    ————我的原话是:没有任何一个生物“只能理解到二维空间”。  当然,这不是说任何生物都有意识,而是说,一切生物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中,他们绝对不会以二维平面中的虚拟物体为食,也不会让自己身体成为二维平面中的虚拟物体。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00:34:08  说实在的,您对维度的理解只停留在初中几何层面,我怎么和您交流?我先问一下最基本的,您的理解,怎么定义维度?  通俗点说就行,不用费劲组织语言。我能理解,不挑您语病。    =======================    ————您不要以为高层人物都是故弄玄虚的,即使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要承认最基本的概念。数学上怎么定义维度,前面已经有人解释过了。至于用通俗语言,我也说过多次了:每个物体在空间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长、宽、高,其中的每一项就是一个维度。  
    ————按照中国国内的时间,已经过半夜了。暂不多讨论了,以后再说吧。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00:53:25     ===============================    算了,我就请问您认为是否存在“时空”    
        各位在这儿大谈“物理”呀,“哲学”呀,坐井观天的在这里吊书包,学了点别人的知识拿来用用就志得意满,却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    例如谈到“物体”的“维度”有人说:========每个物体在空间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长、宽、高,其中的每一项就是一个维度=========咱不说量子层面的微观世界,咱就说宏观,那么这个物体的表现出的例如温度等呢,是一个维度吗?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2:24:44 
    都吃了么。科学家好歹能让你上网对吧。  ++++++++++++++++++++++++++++++++++++++++    说这个没意思。看到科学”能生庄稼“这句没?一看治学就不严。  科学给惯坏了,不限制一下不得了。    就“科学家让你上网”这句,看着对,但是,  科学理论、技术、人的经验,这些往往混在一起,你能武断地说上网是科学理论的功劳?那一切不都是科学的功劳了?杀人放火当然也是科学的功劳    单就上网一事,技术、经验的功劳可能更大。(它们与科学的区别是不具有必然性) 再者,上网,是要花钱的,科学家替我花钱了么?要上网还要我想上,主体因素你完全不考虑么?    更为关键的是,能上网,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这个科学家从来不认真考虑一下。  要讨论科学理论的价值,是不是得在整个社会这个层面上综合看?  麻醉术有没有用?但麻醉而死的可不少。上网有没有用,得网瘾的可不少    你是不是说,我就管这段,别的我不管?单纯的说有用无用,哪件事是无用的?  
  有被忽悠的感觉  我认为物理学家、哲学家和赵本山都是同一个师父下山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3:07:47 
    现代物理学不承认有一个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客观世界。    ===========================    如果真是这样,那数学基本上学到初中就可以了。    +++++++++++++++++++++++++++++    为什么要学这么久?      
  受网友启发,看了点薛定谔猫的故事,总结一下哈。    薛定鄂把一只猫关在黑箱子了,里边放上一个量子系统,量子态为1,猫活,量子态为0,猫死。量子态是1和0的叠加态,猫就是不死不活。打开箱子,大家都同意猫或者死或者活,只能是一个状态。问题是,在打开黑箱子之前,猫处于何种状态?对此问题,有三种解答。    1。薛定鄂及其同党认为是‘不死不活’态。只有在打开箱子一瞬间,测量逼迫猫表态,要死还是要活。这个解释显然很混账,但理论上滴水不漏,而且有大量实验证明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2。爱因私谈(看来还是论坛公开发言比较安全哦,扯远了)认为是‘或死或活’态。而打开箱子只是揭示了猫的状态,并不逼迫猫死活两者必取其一。之所以不能在打开箱子前准确预测猫的状态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隐藏着的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谓的隐变量理论。  3。这是最诚实的回答,大多数科学人员都采取这个回答,那就是拒绝回答,学习李玉和同志,宁死不讲。当然,为了面子,有的会假装表态什么不感兴趣没法测量的状态啦等等。其实,心里一直犯嘀咕呢。    爱因斯坦的高明就在这里:他不信量子理论,但却运用量子条件得到诺贝尔物理奖;他坚信自己的隐变量理论,但却提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能证明隐变量理论错误的假想实验。这个叫做贝尔实验的后来几度重复,证明没有隐变量。爱因斯坦错了。其实,薛定鄂也错了。他后来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曾表示后悔,不该提出这个容易被误解的猫实验。    现在有几个完全不懂量子理论的同学,拿些哲学语言来胡搅,把量子理论用来哄抬神学哄抬唯意志论等等,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既然大师们都不在,老叔就贡献余热,给讲解讲解,也算为教育出点力吧。    第一点呢,就是这个‘不死不活’态存在时间很短暂,用海森堡原理,delta t=(h_bar/delta E),就是说只有在(普朗克常数/猫死活能量差)的时间内,猫才属于这个态,这个时间之后,猫就处于爱因斯坦认为的‘或死或活’态了。    第二点呢,就比较哲学一些了。问题是死活状态是不是猫的固有性质,也就是说是不是不死不活的就不是猫了。这一点量子理论认为不是固有性质,死活程度(比如,活=1,死=0,半死不活=0.5)不一定是猫的本征性质,猫不一定要处于死活本征态上。有同学把这个延伸到猫的实质存在,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薛定鄂猫显然还有许多固有性质比如,质量,皮毛上的静电,等。如果把黑箱子放在磅秤上,可以肯定地观察到箱子里有一只猫,这只猫不是由于测量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测量黑箱子表面的电场通量,用高斯定理可以一直观察到猫皮毛上的静电。换句话说,哪怕猫是出于不死不活状态,猫的实在性是不容怀疑的。    说到实体的固有性质(而不是偶然性质),就想起哲学上讨论的人的固有性质,也就是说哪一个性质决定了人。有个法兰西的哲学家叫做迪卡多的有名言‘我思固我在’。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是人的本征性质。只要是人,就必须在这个本征态上。缺脚确手的,还是残疾人,只知有主不知有‘我’的,只知引用圣经不知自己思考的,就不是人了。    这个迪卡多,很能做派头,明明是个法国佬,不说法语,非要来拉丁文的:COGITO ERGO SUM,翻译成'我思固我在'被许多人误解是唯意志论,其实迪卡多只是要说明人的本征性质是思考而已。而思考的物质基础就是自我这个实体的存在。当年有个浩然,创作了一个叫弯弯绕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的名言是:‘我得先管肚子,我没了肚子,我哪有脸啊’。大家听了就骂乡巴佬,太俗气了。其实要是弯弯绕也用拉丁文:EGO SUM ERGO COGITO (我在固我思),那也是一个大哲学家了呢.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0:55:25 
    Houshu 还什么“迪卡多”“迪卡多”,法文就是念“笛卡尔”  =======================================================    不错,就是那个直角坐标老头,弄得球体积积分无穷复杂。老叔搞错了,就是该叫‘迪卡尔’的。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14:50:34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17:16    ————对 daison 网友所贴 方舟子 先生对圣经的质疑,我先来答一部分。    =================    圣经中有很多是用诗的体裁写就的,你用科学来解释诗歌不觉得可笑吗?      
  工具性的设备和目的性的生命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观察的三个要素: 目的, 工具系统, 对象系统.    这里争论的焦点是:工具系统污染了对象系统,还是目的污染了对象系统.    有目的的工具系统(生命)和无目的的工具系统(非生命)区别就在于目的能进行一定的控制,而完成这种控制又必然会污染工具系统本身.    人不可能认识纯洁的工具系统不可能\也无意义,认识纯粹的对象系统更加不可能和无意义.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5:16:07 
    伊其老汉:    如果我写一首诗,说我今天上班迟到是因为被外星人抓走了。怎么就不能批判一下我这狗屁的诗?  ====================    “我今天上班迟到是因为被外星人抓走了”  这句话孤立看不太像诗    比如“白发三千丈”就不能用科学来嘲笑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01:49:09 
  我觉得(没有数据)还是有动物会傻傻的对着图片上的食物进行捕食的吧,不过可能试了几次以后就放弃了。另外气味等因素也不能不考虑。    ==========================    ————动物的眼球是三维的、鼻子是三维的、爪子也是三维的,其实就连照片本身也是三维的,所以,即使动物真会扑向照片,难道它是在二维世界里动作吗?难道它就是只能理解二维的动物?再说,您在一张老鼠的照片上涂上真老鼠的气味,我估计猫是不会上当的。  
    作者:houshu 回复日期: 10:39:16  ... ...当年有个浩然,创作了一个叫弯弯绕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的名言是:‘我得先管肚子,我没了肚子,我哪有脸啊’。大家听了就骂乡巴佬,太俗气了。其实要是弯弯绕也用拉丁文:EGO SUM ERGO COGITO (我在固我思),那也是一个大哲学家了呢.    =============================    ————这位先生看过浩然的《艳阳天》,估计年龄不小了,大概是我的同龄人吧,我当年也是《金光大道》的读者。    不错,会思考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过,据此给人下一个定义还是很困难的,因为顾了一般就顾不了特殊。比如,刚出生的小婴儿没有什么思维能力,他不是人吗?人睡觉时暂停思考了他就变成非人了?患者全身麻醉躺在手术台上没有任何意识他就不是人了?    人的生命是依赖实物的,但是,人的思维又是超越实物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本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绝对合乎“球体定义”的物体,但是人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把这一特征给概括出来。    唯物论说人的思维也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属性——有一个叫“人脑”的物质能够反映物质世界。众所周知,物质的最根本属性就是运动变化,可是,能量守恒定律这一宇宙法则本身是不运动、不变化的,是绝对静止的。这种绝对静止的存在还算是物质吗?    一块属于实物的大脑,却能映不属于实物的绝对静止的存在,这不是很奇怪吗?所以说,仅仅说“我思故我在”还是不够的,应该说:能够思考超越实物的存在,这才是人类的本质力量之所在。否则,猫在估算老鼠的去向时还“猫思故猫在”呢。    人类用肉体感官以及肉体感官的延长物(科学仪器)来接触实物,又用自己的思维接触超越实物的“静空”(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最后又醒悟道:孕育出人类的“大自然”肯定有着更高更大的自觉智能,“大自然”绝对不可能是一种比人类更低级的盲目的存在。这就已经是“超静空”的境界了。    关于人的本质,我也总结过一句话:当地球上出现第一个敬拜神的动物时,人类就正式诞生了。人就是宗教动物,如果不信那位真正的神,就一定要找到别的东西供自己崇拜。  
    ————好,先讲到这里吧。再会。谢谢楼主及各位网友。  
  作者:品淼斋主 回复日期: 10:52:57 
     你自己去翻翻历史。电脑、网络的发明都是理论先行的。古代的发明多是经验的产物,而现代的划时代技术多是理论推导进而实践的产物。这可是历史事实啊,别说我忽悠你。  +++++++++++++++++++++++++++  是否一切理性思维都属于科学思维?      而且我说的是科学家能让你上的了网,又没说科学家逼你上网,当然你爱付钱付钱,爱上不上咯,但是你既然能上,里面的功劳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学家的啊。说科学没啥用的倒是你。  +++++++++++++++++++++++++++  没人说科学没用,而是说不要夸大科学的作用。呵呵,你的视野有点窄,理解力就上不去。科学要发挥作用,还得有其它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何来科学家就“有很大一部分”?如果用劳动时间衡量,科学家在使我上网这件事上花的时间你认为最多?单就一项发明的产生而言,理论花的时间未必比研发多。      科学又不是人,连生物都不是,能被惯坏吗?倒是你,享受着科学进步带来的种种,却不断的对科学和科学家进行莫须有的攻击,倒是比较无耻的。你不去支持就算了,非要贬斥么?  +++++++++++++++++++++++++++++++  小子,你懂什么,科学之害已到非提不可的程度。你那科学思维落伍了,当然,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但工具都是人用的。工具不能凭空存在。科学思维,其对必然性的追求,分析科学的片面性,都是有害的形式。你要考虑的是现实,不是理想中的科学模式。        科学家没有考虑过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这显示出你又不懂历史了。当年二战研究原子弹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在日本投降后,都是最最反对核武器的。奥本海默这个原子弹之父还因此被美国政府特工处处监视,生活都毁掉了。不信自己查历史。  +++++++++++++++++++++++++++++++  你说的这几个案例都是有名的。你觉得这样有责任心的科学家很多么?不单是成品有危害,其研究中的每一个步胄,每一种方法,每一种思想都可能对社会有危害。更何况是平民,我主要是对平民说的。你说的这个奥本,我倒想嘲笑一下,每一种自命划时代的发明都是对社会有害的,这点都不知道,很多大物理学家都是哲学白痴。比方你这个小脑袋。      而且现在选择上网的是你。上网可好可坏,你自己能选择的啊。却去说什么科学家没想过?!一个东西如果能用好,也能用坏,那关键就是看用的人怎么用,而不是看发明的怎么发明。  ++++++++++++++++++++++++++++++  你的话矛盾不?你这个“有责任心的发明家”的发明从来不考虑使用者?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48:52 
        作者:houshu 回复日期: 10:39:16    ... ...当年有个浩然,创作了一个叫弯弯绕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的名言是:‘我得先管肚子,我没了肚子,我哪有脸啊’。大家听了就骂乡巴佬,太俗气了。其实要是弯弯绕也用拉丁文:EGO SUM ERGO COGITO (我在固我思),那也是一个大哲学家了呢.        =============================        ————这位先生看过浩然的《艳阳天》,估计年龄不小了,大概是我的同龄人吧,我当年也是《金光大道》的读者。  =========================================================    不错,当年俺就知道弯弯绕和钱广两个。如今年青人条件好,开口闭口就是雅维,耶和华的,但俺们毕竟见多识广,所以要担当起教育的重任嘛。    其实,意识依赖于物质这条道理只有学懂了现代物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你想啊,要说独立于物质的意识,可能没有哪个可以比得上‘时间’这个概念了,子曰‘逝者如斯夫’,时光流逝似乎不需要物质。但相对论证明了时间空间都是依赖物质存在而存在的。所以润之公教导:‘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现代物理学者’
  从这里看,似乎人们对哲学比对科学更加敬重。俺想大概是受了阿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篇’的标题的影响。你想啊,形而上学,当然就比物理要上一层呵,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老叔给纠正一下:阿里斯多德先写了一篇PHYSICS,专门讲科学,写后觉得还有些话没说完,就又写了一篇科学之外的东西,东拉西扯唠唠叨叨,其建树不如科学篇多了。出版的时候,那个编辑觉得没标题,就自说自话给起了一个META-PHYSICS的标题。    这个META-可以表示‘在。。。之上’,也可以表示‘在。。。之后’,编辑的意思就是这一篇写于PHYSICS之后,所以应该翻译成‘形而后学’,但历史的误会,后人理解为形而上学了,译成中文,‘上’又有了高级超越的意思。你看,是不是一塌糊涂了?
  再给介绍哲学历史哈。。。那个迪卡尔,发表了‘我思固我在’后挺得意,就又进一步发表DUBITO ERGO SUM,就是‘我怀疑固我在’。迪卡尔要想象一切都是意识,没有实物存在的。开始,他很成功,很快就想象没有坐着的椅子,没有天地星辰,等等,但最后,迪卡尔碰壁了,碰得头破血流,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都不能想象一个想象一切不存在的人不存在。所以迪卡尔就回到唯物主义阵营中,成为一个理性主义者。
  en this words very funny,haha: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现代物理学者’. :P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00:07:02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23:43:17    我文章中脑对空间的认知有很大篇幅的论述,估计再过10天就    贴出来了        ============================        ————有一种完全失去意识的植物人,要靠别人给他打鼻饲    (在鼻子中插管子将流体食物直接送到胃内)来维持他的生命,此    时,如果别人给他吃牛奶他会活得很好,如果别人给他吃毒药他就    会死亡。        现在请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植物人已经没有任何意识,根本不知道“牛奶”与“毒药”这    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什么牛奶、毒药两者对他身体的作    用仍然不同呢?        有一次,给植物人喂食物的人记错了,在意识中误把毒药当作    牛奶给植物人吃了,为什么植物人还是死了?在人的意识中本来是    “牛奶”啊。  =================================  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意思,我特想让人把我套住,我怎么钻进去呢?  你说的很在理,我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我猜想着你认为我是把意识看成了生命的决定因素了,没有吗,我认    为意识是人含糊的一个概念,意识是维持生命的一个功能(一般人不    认为意识仅是一种功能),功能都有其结构来维持的.再者,意识第一    性,还是物质第一性,是一种在各个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情况,就像我    们走路,右脚在前,还是左脚在前,都是看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    .人类认知的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层次,只是当今人类还没有人认识    到  这点简单的道理,都还在一根筋的看待问题,任何问题都是由脑建构  的概念驾驭概括和述说的,只有懂得了&概念&为何物,和他的依附于    的结构的原理,才能使我们从所谓&辩证&的套路中解放出来.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11:48:45   我猜想着你认为我是把意识看成了生命的决定因素了,没有吗,我认        为意识是人含糊的一个概念,意识是维持生命的一个功能(一般人不        认为意识仅是一种功能),功能都有其结构来维持的.再者,意识第一        性,还是物质第一性,是一种在各个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情况,就像我        们走路,右脚在前,还是左脚在前,都是看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        .人类认知的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层次,只是当今人类还没有人认识        到    这点简单的道理,都还在一根筋的看待问题,任何问题都是由脑建构    的概念驾驭概括和述说的,只有懂得了&概念&为何物,和他的依附于        的结构的原理,才能使我们从所谓&辩证&的套路中解放出来.    ~~~~~~~~~~~~~~~~~~~~~~~~~~~~~~~~~~~~~~~~~~~~~~~~~  想起某位科学家认为狗也是懂“万有引力定律”的——不然, 它们就不能成功地接飞盘了。   也许对于狗来说“概念”这种东西实在是太过于高深, 但它的的确确拥有观察这个世界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生物最初的“意识”, 也许就是某些多细胞生物神经元多一些, 处理信息的速度快些, 于是更好的生存罢了。    也许从下往上看, 我们人类能够培养出概念啦理性啦, 也不过比巴甫洛夫的狗稍强一些:狗只是约莫知道飞盘总会落下来, 我们可以用抽象化的公式
  品淼斋主:  这个当然不能。难道你觉得方舟子会这样嘲笑“白发三千丈”?……然他要用科学批判也没错,但是这里根本就是最基本的常理逻辑嘛  =======================    是否会嘲笑“白发三千丈”,我认为取决于他的感情。  高深理论我不懂,下面我试着用常理来理一理方舟子的逻辑    方舟子的逻辑1——蝙蝠问题  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摩西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圣经必须以当时的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表达,即是用当时人类使用的语言来传达神的旨意。圣经传达的不是科学原理,是信仰教导。  而蝙蝠只是一个分类问题或定义问题,这种分类或定义有很大的主观性甚至随意性。在日常使用或沟通的时候,甚至你可以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把蝙蝠称为鸟(注意,不是“归类为鸟”,圣经不是科学著作,更不是生物学或分类学,生物分类不是它的目的)是在前十五世纪,真正给动物建立系统的分类学是公元后十八世纪的瑞典基督徒林奈士。讽刺吧,林奈士把蝙蝠从鸟类中扒拉出来却仍然笃信上帝。他认为: “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的创造,自然界中没有新种。”  圣经里有很多这种名词,写作当时和现在的定义或分类有所不同,可以找出很多。  我们撇开信仰的立场,仅仅从逻辑上来考虑,用现在的分类方法嘲笑3300年前的分类,你认为这是符合常理的?  ^_^      
  关于分类的其他的例子:  在约伯记40章中上帝告诉约伯河马的描述,和我们对恐龙的了解是一样的,  耶稣时喝的葡萄酒,很多是葡萄汁  耶稣时说的那个海,就是加利利湖,与海相差甚远              
  所以我认为方舟子反基督教文章有很多是出于感情而不是理性        
  他反对的是先知先觉的无所不能的,完全能预测未来的上帝,我想应该是,
  作者:xxl4457 回复日期: 12:40:02 
    想起某位科学家认为狗也是懂“万有引力定律”的——不然, 它们就不能成功地接飞盘了。     也许对于狗来说“概念”这种东西实在是太过于高深, 但它的的确确拥有观察这个世界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生物最初的“意识”, 也许就是某些多细胞生物神经元多一些, 处理信息的速度快些, 于是更好的生存罢了。        也许从下往上看, 我们人类能够培养出概念啦理性啦, 也不过比巴甫洛夫的狗稍强一些:狗只是约莫知道飞盘总会落下来, 我们可以用抽象化的公式 :)  =============  人跟哺乳类动物最大的智能区别是前额叶大了很多。  食肉类前额叶是大脑的7%  灵长类前额叶是大脑的17%  人类前额叶是大脑的30%  我的文章内都有其详述:  /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4152.shtml
  原帖作者和楼主先要明确的是,哲学是什么?哲学从根本上说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涉及到现代物理学及量子力学谈“哲学问题”,你就得从科学哲学视角看。量子力学无疑是突破了以往的“唯还原论”及“唯实验实证主义”的,是把作为观测者的人与被观测对象视为同一“整体系统”(即量子系统)的“整体论”的。  这里容易混淆的是,在人的观测行为中,人的意识与被观测对象二者的“关系”。(仪器设备不过是人的“观察”的延伸而已。)  从柏拉图的“本体论”到马克思的“自然唯物”,都是把人外部的自然界视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的客观存在”,这样就把作为观测“主体”的人的“意识”,和作为人外部的自然物体的“客体”分割开来,并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种人为的意识形态对立起来。量子力学以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证明了这种人为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的谬误。  谁能否认人类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呢?谁能否认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呢?谁也否认不了人的意识、思维是必须经过人的感觉器官、神经、脑神经元的电化物理过程才能产生的。既然如此,人的意识产生和运行的机理(尽管科学尚未能具体证明其产生及运行的细节)是一个自然的物理过程则是毫无疑问的,人的意识是和外部的自然界为一体的也就不证自明了。  玻尔的物质“波粒二相”互补原理和薛定锷的“波函数”在观测中的“塌缩”,是物理实验与思想实验相结合的结晶,只是把人的意识与外界的被观测对象纳入“整体”的自然系统罢了。和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问题无关!关于这二者的争执不过是泛政治化的意识形态之争!其中包括固执于“唯还原论”及“唯实验实证主义”的唯科学主义的偏执。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一是人的观测的局限性,对亚原子物质世界和宏观物体世界的科学研究,是决不能只以“观测”为唯一“证据”的。你永远不能观测到基本粒子夸克,你更不能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作“可重性实验”,数理逻辑及“物理思想模型 ”,已经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物体及体系真相的有效方法。二是别把马克思的“自然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搅在一起,后者不是自然哲学,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可重复性实验”
  “月亮不在那里”并不是月亮不存在,而是其位置与期待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99.9%以上概率不会超过纳米数量级。
  人类社会发展有没有一般规律?
    作者:xxl4457 回复日期: 12:40:02  也许从下往上看, 我们人类能够培养出概念啦理性啦,也不过比巴甫洛夫的狗稍强一些:狗只是约莫知道飞盘总会落下来, 我们可以用抽象化的公式 :)      ————给您一条狗,您培养它10年,看看它是不是能够理解“永远”这个词。      作者:圆周率谐音 回复日期: 17:01:10 
  人跟哺乳类动物最大的智能区别是前额叶大了很多。  食肉类前额叶是大脑的7%  灵长类前额叶是大脑的17%  人类前额叶是大脑的30%      ————鲸大脑的7%应该远远大于人大脑的30%吧?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有一层楼那么大,现在小微机可以握在掌上,体积比例是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吗?  
    作者:surf_131 回复日期: 19:13:37  “月亮不在那里”并不是月亮不存在,而是其位置与期待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99.9%以上概率不会超过纳米数量级。    ========================    ————原来意识观察的力量可以小到这样的概率,既然如此,也用不着量子力学的复杂解释了,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机械原理:一个人闭着眼睛在地球上步行,他身体的引力作用于月球,让月球的运行轨道有了一点点偏差。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3:48:52 
      关于人的本质,我也总结过一句话:当地球上出现第一个敬拜神的动物时,人类就正式诞生了。人就是宗教动物,如果不信那位真正的神,就一定要找到别的东西供自己崇拜。  ------------------------------  为何要崇拜?我为何没有什么可崇拜?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没什么特别的,人的所有活动包括大脑活动都只不过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而已。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p系统物理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