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硫酸亚铁离子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_百度作业帮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Fe.Cu____可能含有__Zn(锌)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CuSO3_____,可能含有FeSO3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H>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铜首先被置换出来,待铜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被置换;将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放入少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说明固体中有活动性较强的铁或锌,若锌过量,固体中含有锌;若锌量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中不含锌;滤液是锌与其他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且固体中含有活动性较强的铁或锌,说明硫酸铜已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2)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二是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先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反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金属活动性,最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解答:解:(1)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则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被置换出来的铜;又因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铁;如果锌过量则固体中含有锌;由于锌是否过量不能确定,所以滤液中是否还含硫酸亚铁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2)①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所以正确.&&&&&②铜不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但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金属活动性是铁大于铜,大于银,所以正确.&&&& ③铁和铜都和硝酸银反应,只能说明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大于银,而不能判断铁和铜金属活动性顺序,所以不正确.&&&& ④根据铁能和盐酸反应,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得出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再根据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正确.&&&&&⑤铜、银与硫酸亚铁均不反应,无法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1)Fe&和Cu&&&Zn&&&ZnSO4(2)①②④点评: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思路和方法,恰当运用对比的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前提.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22、(1)用碳、氢、氧、硫、钠、铜中的某些元素按以下分类各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碘酒中的溶剂
,能与水反应生碱的氧化物
,一种不稳定的酸
,一种大气污染物
.(2)&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从中选择适当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选物质只能用一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
科目:初中化学
(2013?无锡一模)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Fe3O4、FeO、SiO2等)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废渣,下图为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氧化铁)等产品的部分流程:(1)写出流程中焦炭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CO2↑2C+Fe3O43Fe+2CO2↑;(2)酸浸、过滤后进入反应Ⅰ中的溶质主要是硫酸亚铁;反应Ⅰ的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3)将FeCO3固体洗涤、干燥的目的是除去附着在FeCO3表面的杂质;(4)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K2SO4,检验产品a中是否含有氯化物(Cl-)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产品a加适量的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使其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氯离子,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则不含有氯离子..
科目:初中化学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1)写出标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③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A,收集装置是C、D;(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4)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文字表达式为:硫化亚铁+硫硫→硫酸亚铁+硫化氢.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某研究小组同学欲从化学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鸡蛋”:【实验探究一】同学们发现鸡蛋放置时间太久会变质并会产生一股臭味,这是什么原因呢?查阅资料:①鸡蛋久置后会变质产生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气体有剧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溶于水后呈酸性.②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化学式为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了一瓶硫化氢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H2S气体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FeS+H2SO4=FeSO4+H2S↑,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制取该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填字母),收集硫化氢气体最好选用的装置为F(填字母),多余的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实验探究二】鸡蛋壳的成分(注意:以下实验均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以外的其他成分不能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3)小李同学查知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他用镊子取少许鸡蛋壳样品在酒精灯上灼烧,一开始闻到一股烧焦羽毛气味,说明内膜有蛋白质,继续灼烧后,看到蛋壳边变白,产生该白色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CO2↑CaCO3CaO+CO2↑,将充分灼烧后的蛋壳投入蒸馏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为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为了进一步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G装置质量为50.00g,按下图组装后,将10.00g蛋壳样品(已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弹簧夹C,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G质量为52.64g(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加入样品前还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C,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生成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到G装置中,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若缺少H装置,则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小刚的实验测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5)小勇同学重新设计了一种方案,将10.00g蛋壳样品(已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蛋壳部分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所示:小勇的实验测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7%,小刚认为小勇的实验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的含量偏低,这个缺陷是未洗涤直接烘干就称量造成结果偏大,从而使得碳酸钙的含量偏低.
科目:初中化学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A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液漏斗.(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装置B(填字母编号),该装置还少了棉花团;其化学方程式为:&K2MnO4+MnO2+O2↑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硫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和硫酸亚铁(FeSO4).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①试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H2SO4=H2S↑+FeSO4.②制取硫化氢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填代号,下同)A;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可选用D装置.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滤液.将A放入g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_百度作业帮
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滤液.将A放入g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
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滤液.将A放入g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s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则所得固体As一定含有被置换出来的铜;又固体A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固体As一定含有铁;s果锌过量则固体As含有锌;由于锌是否过量不能确定,所以滤液s是否还含硫酸亚铁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滤液s一定不含硫酸铜,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滤液s一定含有硫酸锌,故答案为:Cu、Fe;Zn;ZnSO4.
本题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问题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H>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铜首先被置换出来,待铜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被置换;将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放入少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说明固体中有活动性较强的铁或锌,若锌过量,固体A中含有锌;若锌量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A中不含锌;滤液是锌与混合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且固体A中含有活动性较强的铁或锌,说明硫酸铜已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硫酸铜.知识点梳理
金属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1.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1) 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_{2}}=F{{e}_{2}}{{O}_{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2) 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3) 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 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2Cu+{{O}_{2}}\xrightarrow{\Delta }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相似的试题还有:
将金属锌、铜的混合物加入含有一定量硫酸亚铁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铁和铜,一定不含有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一定没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薄铁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和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含有锌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滤液中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D.滤液中一定有Zn2+、Cu2+、Ag+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_百度作业帮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
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滤液中(水除外)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需要详细过程和解答..
锌先置换铜,铜置换完后锌有剩余在置换铁,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锌和铁都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所以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Fe,Zn、Cu;CuSO4,FeSO4、ZnSO4。因为Cu不与H2SO4反应,所以固体放入稀硫酸中,不会有CuSO4;Zn会置换出Fe和Cu,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Zn(过量)、C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铁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