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职课程标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
作者: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字体显示:[] [中] [小]
  摘要: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职业院校一线教学的教师们除了要会用微课资源,还要自己做出原创微课作品。职业院校的微课资源作品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岗位要求特色和跟上企业知识点的更新变化。但是,微课走进中职教育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中职老师如何做微课进行教学,中职学生如何用微课学习。  关键词:微课;中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通识知识点  3月底,笔者在苏州参加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的 “中职专业内涵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学习交流,与授课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了教学研讨和交流。期间授课专家的一段话引出了微课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便是微课。”对此,笔者开始了对微课走进职校教育的思考。  一、微课的起源和微课在中国的现状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 ”。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通过自己应用涂鸦工具制作的视频课件为表亲补课获得巨大成功,创办了“可汗学院”。2011年开始在全球大热,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与争论。  目前,微课的推广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以胡铁生为主导的微课资源平台做的非常有特色和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该微课平台的资源推广极大的丰富的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孩子们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虽然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很丰富,但是中职微课资源则相对较少,而且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中职微课资源中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是很突出,还是有很浓厚的中小学微课资源模仿痕迹。  二、微课在职校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职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在8-15分钟,8分钟的微课视频简化了教学流程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  (2)职校课堂的课堂教学知识点一般每节课一个,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够将书面化的知识点立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可以课上课后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于学生课后相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微课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轻松复习旧的知识点。  (4)家长也能参与到对中专学生学习的督导体系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在家里,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微课的移动教育模式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多了沟通的话题,让家长可以在家里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孩子进行探讨和分享,在课后也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  (5)8分钟的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讲解后,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充分用于实训、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布置作业限时完成考察学生独立自主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劣势  (1)8分钟的微课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多阻力和不理解。我们现在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每节课是45分钟在学校的教室或相关实训场所完成1个到3个知识点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但是微课是把每8分钟一个的知识点录制好放上公共资源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没有限制时间地点。只要能中职学生能登陆公共资源平台即可进行学习的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但是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预见其在推广过程中会遭遇部分老教师的不理解。  (2)8分钟的微课视频录制可能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备课时间,微课的授课时间虽然短,但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每一节微课都必须很精准的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前对知识点熟悉,做好微课教学设计并能深入浅出的讲授出来。一节8分钟的微课需要授课老师几小时的准备甚至几天的资料搜集过程。  (3)目前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到位,把微课理解成为了说课。说课是将一课时45分钟的课浓缩到8-8分钟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的概讲,期间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微课是利用8-8分钟将一个知识点讲通讲透,并录制下来摆放上互联网终端,供学习对象随时随地的学习。  (4)微课在国内中小学教育普及的相对较理想,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类的微课目前资源稀缺。这点可能中小学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学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多是稳定的通识知识点。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碎,除了要符合职业的岗位要求同时还必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变化。相对于稳定的中小学通识教育,随潮流而变化的中职教育要做职业课程的微课资源难度自然就高了,其最难的地方就是中职教育的职业课程中的通识知识点的提炼。  三、微课在中职应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微课教什么?如果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利用免费热点上网,绝大多数学生会上网百度、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和淘宝,唯独没有学习。究其原因,其一是中职学生还没有培养起上网学习的学习习惯;其二则是很多理论学习的内容他们可以上网搜索到,既然能搜索到,何必还要花时间专门去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所以,综上所述,中职的微课首当其冲面临的挑战就是微课的课程内容编排。中职的微课内容编排需要新颖而且富原创性。  (2)微课怎么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中职学生的其中一个学习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那么微课这种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的学习途径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去使用?利用虚拟考勤和在线激励制度是否可取呢?怎么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微课学习很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  (3)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否正确的协调利用微课资源于课堂教学。毕竟很多老教师教了十几年书都是按每节课45分钟备课,现在引入一个8分钟的微课教学资源,他们能否习惯使用。同时,老师们早已经习惯的授课方式是上课讲知识点,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现在让老师们引导学生去进行微课学习,上课就是做课堂练习和指导学习进行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的转变一时半会估计很多教师适应不来,从而直接影响微课资源应用的课堂效果。  (二)机遇  (1)中职教育微课化是国家受到政策支持,符合教育发展大潮流的。根据《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第二大点中的第14点和第三大点的第19小点的内容。“14.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19.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  从节选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白到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有很多选择,微课可谓是其中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所以,教师们除了要会用微课资源,还要自己做出原创微课作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微课资源相对中小学的微课资源而言是很不够的,存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根据第三大点第19小点,国家希望全社会都能调动力量建设公共的网络教学资源,优秀的免费的教学资源能帮助解决教育资源部平衡的问题。微课作为8分钟的教学资源有着天然的制作整合优势,并且8分钟的教学长度适合中职学生在线学习。  (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技能,中职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及时补充知识点更新学生的知识库。在职教界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速的,虽然教师下企业是其中一个最好的吸收新知识的方法。但是教师下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如果要编写教材,整理出版,这样的知识转化速度太慢了。但是如果教师能擅于使用微课,同步更新,那么职业教育的特色方能明显,符合企业用工要求。  四、中职该如何做微课资源  (1)重中之重便是对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培训。只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理解、认可并学会如何进行微课资源建设,方能集腋成裘。  (2)职教的微课知识点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中职的教材进行通识知识点分析。  例如《市场营销》的通识知识点有市场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例如《连锁经营管理》的通识知识点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商品结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连锁便利店、连锁专营店、连锁专卖店等。  (3)结合通识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必须包含的基本信息为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信息、授课知识点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4)拍摄微课作品并且上传相关资源学习平台。  (5)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检查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练习。  (6)微课教学效果反思。微课作为一种大胆利用移动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火,我们国家教育界对微课资源建设也是抱持支持的态度。但是,教育毕竟不是跟风比较行为,更需要的潜心研究、严谨教学。所以,职业院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必须在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方为正道。
相关链接:您当前位置: &&
就读天长职教中心,学知识,练技能――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字号:[
加强教学建设
打造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报告
&中职课程是以人文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课程着眼于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集成培养。
&& 2014年1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机械制图》、《计算机平面设计》、《语文》等五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课程组教学团队三年多的孜孜探求和不懈努力,五个课程建设体系相对完整,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人文与技能相融合的课程特色日臻完善,课程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现将课程的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教学团队建设稳步推进
  1.&师资队伍情况
  课程组现有教师25人,是一支热心职业教育并有一定的学术造诣,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风严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周福松、项永华、郭代华、后连和、张秉毅为学科带头人,成员为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主讲教师的教学各有特色,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共同点是,注重在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以求实现人文与技能的融合的中职教学目标。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从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都能做到共同商议。除了在课内认真教学外,还经常有计划地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并且,每一位主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能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力求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厚的文化和道德人格方面的保障。
 目前,五门课程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能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5名课程负责人,年龄在50&35岁之间,有3名中学高级,2名中学一级,均大学本科毕业。其中,有2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各课程组团队是团结合作、朝气蓬勃的教学团队,能够充分满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需要。
  2.&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教学团队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每人都制订有校本研修计划,从最基本的听课、到企业实习做起。同时,课程负责人针对各专业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精心安排培养计划,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设置教研活动负责人制,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来督促并检查教师自修的实际效果;坚持集体备课制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等等。三年来,有1名教师被评为省数控专业带头人;3名教师被评省教坛之星;多名教师在省、地、县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坛新星&、&师德先进个人&;各课程主讲教师为全校教师上过观摩课。
  3.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 &&2011年以来,中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下的中职教育发展是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团队教师认真研读职教理论,讨论分析兄弟学校的成功个案,积极思变&&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又尝试着对中职课程进行了以职业岗位群需求及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的新一轮开发改造,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1)编写《法律基础知识》、《实用礼仪》、《机械制图》三本教材,2007年作为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被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数控车工编程与操作》、《数控车工实训指导书》、《天长地久》、《清风绿校园》等多篇校本教材。
  (2)近3年来,课程组成员围绕课程教学在公开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篇,20多人论文、课件、精品课在省、地市级评选中获奖。
  (3)参与省级课题《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和滁州市级课题《中职语文教学与实践衔接的策略》。
  (4)精品课程网站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子课件、习题库、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上网,实现了资源共享,推广了信息化教学。
  (5)学生参加国家、省、滁州市技能大赛,学生实训作品获1个国家中职学生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三次获国家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三等奖,多人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多人获奖。
   二.教学内容建设已初见成效
  1、《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培养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礼仪教育,了解什么是职业礼仪及职业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的基本规范,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见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养成训练。提高个人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道德教育,包括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以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使其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重点结合学生的职业定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为其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打下基础。
&& 法制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旨在帮助中职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法律素质。
2、《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投影法的基本理论作点、线、面、基本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图;组合体的视图;机件的各种图样画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中职人材的培养目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取舍,大大减少了难度大部分的学时,加强了组合体部分根据立体物体模型画三视图的训练,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前,带学生到工厂实地参观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图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样既节省了学时,还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零件图学时分配上,留有一定量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绘图练习。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安排有两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部件的测绘,画出所测绘部件的装配图和非标准件的零件图。通过两周的部件测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使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计算机平面设计》
计算机平面设计是我校面向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集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于一体、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实践占的分量比较大。强调基本理论与上机实践密切相结合,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该课程图形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图像处理水平。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使用与创意设计平面媒体的能力为主。为学生日后成为平面设计师或网页设计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为止我校利用该软件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能的人才,并多次在滁州市中职生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从软件的认识开始,逐步过度到软件应用与广告设计相结合,以及与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其他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兼容处理以及创意制作等。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我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了这一要求,大量学生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设计人员、制作人员。&
4、《语文》 
目前所选用的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专业对课本进行整合、改装、充实,对教材中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处理教材时,力求把教学内容全方位的辐射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内容。还要深入专业,编写职业化、专业化的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同时,还要广泛的收集反映当地经济、文化生活的教学资源,把学生的视野扩大到课外,把课本变成蓝本,做到学用结合。
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图书,开展课外阅读和虚拟场景的训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职场夯实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伏笔。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为蓝本,适当进行整合、改装、充实,删减调整,科学安排,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增加课外实践内容,适当向实践领域拓展。校内的语文兴趣小组,校外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视是不可忽略的语文学习的渠道。
5、《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是数控技术应用及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研究对象是: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自动编程与加工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利用数控机床对典型零件的编程与加工,了解数控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最新发展趋势。
本课程始终坚持一就业为导向,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和程序编制方法等专业技术能力融合到实训操作中,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办学特色。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因人、因专业制宜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人文精神培育,重专业能力培养,重职业素质引导。
  1、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3)校内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
   2、教学方法
  (1)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因专业制宜,调整教学重点。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
(2)改革以教师为中心,改变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建立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行案例式、讲练结合式、讨论启发式、归纳式、现场教学式、模块教学式、仿真式、顶岗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借助电子邮件、QQ与学生课外交流。
  (4)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及教学的延续性,形成相关的系列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生产和文化。
  (5)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熟练和牢固程度向灵活地运用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转移。建立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探索课程教学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课件、模拟软件、网络课件等多种方式,实践教学采用仿真、浓缩、多媒体软件与环链等手段,把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强调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近几年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多门课程可全部使用电化教学,使用课件,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能满足学校的现代教育教学。  
四、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1.教材及相关资料
  课程历年来全部使用教育部推荐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与之配套,试图形成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教材体系,以便能够满足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2.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设有专门的实习和见习基地,有配套完善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阅览室有数量丰富的专业藏书和专业期刊,这都为进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我们还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  3、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建立起了&精品课程网站&,相关的教学资源: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培养方案、习题、试卷、教学课件、参考文献及部分授课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网络24小时运行,站内材料比较丰富,点击和下载都很方便。
&& 学校设有网管中心,网络硬件配置良好,建有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网络学习的需要。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任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种可能。
  五、教学效果
  1、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有90%的学生表现出对五门课程的兴趣,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2、学校紧紧围绕&抓常规、促教学;抓精品课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抓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实验实训的开展;抓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抓职业道德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等中心工作。
几年来,我校以学生技能培训教学和职业能力培训教学为中心,以鉴定技能为抓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学生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从11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鉴定达5000人次以上,参加省市技能竞赛个人获奖近100人次,团体奖26个,双证书取得率达92%;随着我校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对我校的学生评价越来越好,学生的用工报酬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就业率达98%以上,稳定率在80%以上。《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滁州日报》《安徽教育网》对我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内部管理、科研文化等方面给予广泛的宣传和报道。
                   二一四年二月
没有相关信息北京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示范校建设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北京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4月19日,由北京市教委和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在培新宾馆召开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信息化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交流研讨会。北京市教委职成处荣燕宁副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柳燕君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柳燕君主任主持。会上,荣燕宁副处长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她强调要加强对公共基础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各校保证开足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时数,并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公共基础课教改突破口。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并以教师信息化比赛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她要求各校就教育部即将颁发的《公共艺术课大纲》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从师资、教研方面做好新开课的准备。作为德育课和语文课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推进项目试点主持校的代表,北京市商业学校和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北京市商业学校代表陈济以《加强整合,大力推进德育课信息化教学建设》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从信息化推进的具体任务出发,总结了德育课信息化教学推进的成果。首先,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转变了原有教学观念,初步搭建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范式;其次,形成了多种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了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最后他提出了推进信息化教学的三个展望。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花峰副校长对语文课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北京市商业学校王珂老师以《依法维护权益》为例就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展示,从课前准备、情境导入等5个环节展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马兰老师以《读准字音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题对语文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展示。教科院职成教研中心刘海霞进行了点评,她指出,信息化的推进从教师角色的定位、活动的设计、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帮助者5个方面实现了教学上的突破,信息化平台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时间空间的扩展,也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研究、完善教学策略。 随后,教科院职成教研中心刘卫珍就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最后,柳燕君主任从北京市信息化教学推进总项目的角度,对项目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2013年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通过公共课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推动本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育质量。来自北京市各中职学校教学主管校长和德育课、语文课教师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商业学校基础教学部刘影主任、刘倩助理和部分教师参加会议。 (示范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职课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