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承诺和为我唱首歌写两篇雅思作文字数六百字 只要字数越烂越好

两篇初中作文《我还是___》 《一张老照片》 六百字以上,叙事的,越多越好哦。_百度知道
两篇初中作文《我还是___》 《一张老照片》 六百字以上,叙事的,越多越好哦。
我还是如此孤单一) 一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着。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总觉得如丝如线,牵着心里的某处神经,让人觉得发慌,苍茫的感觉就从脚底升上来。点起一支烟,或者捧起一本书,坐在某个有着阳光的角落,时间就这么在耳边滑过去,轻轻柔柔的,一点痕迹也没有。总是在寻找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那种在一起畅快淋漓的情绪,但终归只是一个暂时的注解,不可能永恒。 站在那里,其实人与枯树无异,只是一个静然而立,一个行走如风。对于一颗树来说,是不需要你去理解的,他的思考全在它站立的风景里。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需要你去体会的,他的思想全在他行走的岁月之中。走在街头,有风吹过,眼神里流露着一种忧伤。看着快乐的人群,有笑声掠过,也是一种美好。伴随着的,是时间流过的声音,呼啸在心。 尘埃于沙漠,只树于森林,滴水于大海,都是一个元素而已。人,其实只是人海中的一个元素,从而构成了存在。我思故我在,然而,我们的思考其实毫无意义。独舞于心,畅游于野,矛盾是一种永恒的状态。 阳光依然把光线射在大地的每一寸肌肤,轻雨同样把潮湿润在天下的每一根汗毛。寂寞就在这阳光雨露中成长着,直至成片漫延成孤独的森林。 (二) 无数个夜,孤独打击着我,在沉默不语里,只有灯光的亮度洒向我,令我还能拥有仅存的温暖。看着那窗外楼群间闪亮的点点灯火,想象着在那里流淌着的幸福,默然静立,无语神伤。 从这个屋走到那个屋,数着自己的步子,听得见心跳的慌乱,我坐立不安。是这个夜,令我如此迷茫,看着雪白的四壁,我只有怅然的失落,以及拥有这种如潮的荒凉。 这个夜里,没有星光闪烁,没有月华如水。一切慢慢地向无边的黑暗走进去,让我深陷其间,无法自拔。更让我无法释然的是,那心灵如囚的时间总在不停前进,把我迅速地向悲伤靠近。 一个人独处的时光,虽然寂寞,在与自己心灵对语的时候,竟然只余下无声的自语,以及一颗躁动的心。从哪里,有雨斜飘过来,就这样把潮湿从窗口洒落,在心里留下泪水的印迹。 回望来时的路,竟然找不到一个快乐的主题。我的快乐,每每呈现着一种忧伤,令我的快乐显得那么不真实。而忧伤,总是以一种强烈的力量朝向我,令人无法呼吸。 我想大声呼喊,却不能破坏这么清静的夜色。我想放声歌唱,却不能打碎这内心的沉寂。我又听起伤感的歌,在这声音里让自己无法入睡。 (三) 这个夜,原本是冰冷的,我能够听得见寒风吹动的声音。这个夜,明月不再洒下清辉,热量凝固地奔腾,涌动着一种如岩浆般炽热的情绪。于是,那远处昏黄的灯火,却传来热烈的温度,让这夜色变得火热激情。 从来不曾忘记,那些岁月之中流转的记忆,这些记忆以一种灰暗的色调诉说着,或者记载着一些曾经的往事。有些有情节,有些却只有情绪。在这样的夜里,情绪是奔涌的想象,就愿意在这样的色彩里远望,远望一种期待,远望一种梦幻,远望一种温度。 黑暗里,总是能够回归,因为一切变得静寂以后,才能够静静地看到自己。拿起香烟,拧亮打火机的瞬间,眼波里流动的是一种火光的形状和色调。深深地呼吸,似乎想吐散许久以来郁结的一些沉淀,渐渐飞扬,升腾成雾,渐渐散开。 有些夜色是冷寂的,有些夜色是激情的,有些夜色是无情的,有些夜色是光亮的。但无论是怎么样的一个夜晚,总是会不变翻转过去,走向一个晨曦布满的日子。迎接到来的那缕阳光,迎接到来的那片雨雾,迎接到来的那片烟云,是必须面对的一种态度。 一切都会到来,一切都会逝去,如果这个夜晚落下花瓣,请不要去伤怀细数,因为凋零在大地以后,会化成尘灰,完成着一个轮回的使命。笑起来,也许不美,也许很美。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要这样地笑呢,我竟然无法回答,只能再笑不语,因为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因为,许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原因,来来去去如果都要穷尽缘故的话,那么生活的历程就会变得极为沉重,以至无法负担,成为负累的重量,扛着它就会被压垮,甚至被埋没。在某些时候,比如这个夜里,我们尝试抖露思想的尘灰,打磨出一种光亮如新的心境。 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去明白的,就象这样的孤独,如果一定要去弄懂它,就变得没有必要。只要能够感觉到一种情绪就足够了,根本不要去细想它的背后所表达的情节,其实它根本就没有情节。 这个夜,就是没有情节的夜,它的情绪却在热烈地流动,直至天明。 (四) 不论我走到哪里,不论我身在何方,总有一种东西搐氦拜继之荒瓣维抱哩缠绕着,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但总令我无法安宁。阳光,灯光,烛光,月光,这些光明总是照射在我的眼神里,令我为之心动,却又不为所动,在这些光线里行走,或者静立。 香烟在指尖红红地亮着,燃起一缕烟尘慢慢升起,生命就这样在指尖里缓慢消失,燃烧的过程里有热情,却如尘灰般洒落地面。夕阳在眼前灿灿的亮着,点起一种温暖滴滴渗透,日子就这样在光阴里悄然逝去,辉映的黄昏中有霞光,却如夜色般走过天际。 天色怎么就明了,夜色怎么就近了。一天一天,周而复始着,对于昨天的回忆,总是在那里留存着,不再回顾。对于未来的幻想,总是在那里微笑着,不可触摸。在夜里沉睡,连梦都没有。沉沉地,沉沉地,就是一夜,醒来木然地回复着曾经重复的那些琐碎。 日子,就这样琐碎地被我们翻过。每天清晨,对着镜子,看着渐渐老去的,不再泛着光泽的眼睛,看着渐渐老去的,不再有着笑容的这张脸,季节就这样一个个地在翻转。 春天,终归是要来了。停留在某个地方,我们站成了一种风景;站立在某个地方,我们留下了一段故事。而那咚咚响着的脚步声,在慌乱中走近,然后渐行渐远。不论我如何面对,不论我如何拒绝,总有一种东西缠绕着。  一张老照片     语文书上有一张照片,是日一位美国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我想: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中国人,心里肯定都会有一阵心酸。     一个大大的火车站,竟然就被日本鬼子的几颗汽油弹破坏了。眼前一片废墟,火药的气味在周围弥漫着,还不时得掉下几片破碎的墙瓦。原来,这个市已经被鬼子“扫荡”了,老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一个安全的住所。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所有的希望几乎全都在这辆火车上了。“ 嘟······嘟······嘟······”火车终于来了,可是鬼子的轰炸机也赶来了,把几枚汽油弹往四处一抛,所有的人就都丧失了性命。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废墟上面竟然坐着一个小孩儿。他号啕大哭,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脸上伤痕累累。也许他的父母已经被战争夺去了生命,也许他是火车站里唯一的一位幸存者,也许他也在想爸爸妈妈,也许……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怎么过日子?我想:不管怎样,也会给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片不可抹去的阴影。日本对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杀光、掠光、抢光是多么的残酷无情呀!没人照顾他,孩子又没吃没喝,命运也一定是四个字---必死无疑!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被摧残了,一朵渴望和平的“娇嫩之花”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觉得难受。是呀,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可仍然阻止不了战争。如果愿望仙子能听到我的话,我的愿望就是要和平,和平!多少人的性命都被战争这个恶魔夺去了,数也数不尽,望也望不到边。让我们一起记住中国的耻辱吧!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其他类似问题
初中作文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我还是有潜力的在五年级,我是一个学习毛毛躁躁,办事拖拖拉拉,而且还很不让老师省心的女孩。在老师眼里,我只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学习一塌糊涂,已经完全失去自信的的差生。然而,五年级期末考试后的一次家长会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那是一个蜘蛛都不结网,连知了都不唱歌,连蜻蜓都不沾水的特别的下午。望着手里惨不忍睹的考卷,想着妈妈开完家长会后狰狞的面孔,我全身都发麻了……今天格外安静,只有远处几片被太阳烤焦了的落叶悄然落地的声音,路上的行人都匆匆走过……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出来。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我该怎么办呢?我边想着怎么应付妈妈边伸出颤抖的手去开门……谁知我迎来的是一张久违的笑脸,妈妈正微笑着看着我,我迷惑了:这是怎回事,妈妈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哦,暴风雨前总是风平浪静的,难道我的妈妈笑容背后还藏着一把无形的刀?我再也不敢想下去了,便趁妈妈不注意蹑手蹑脚地溜回房间,然后轻轻关上门,,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这时,妈妈甩着手走进我的房间说:“闺女啊,你们老师说你什么都好,就是缺乏上进心、自信心,人家学习好的同学学习起来都有个劲儿,你这没个目标怎么能学好?老师说你有潜力,一定能当‘黑马’的!”妈妈这普通的几句话反倒让我明白了很多:没有目标,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混下去怎能学习好?做什么事不就怕用心吗?是啊,老师说我有这个潜力,妈妈说我有这个能力,我就一定可以做到!”从那以后,我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给自己指定一个目标,向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当没完成任务、没达到目标时,我都在心里鼓励自己:“李冰,你是最棒的,你有这个潜力,你一定行!没达到目标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当我达到自己定的目标时,又会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默默地念: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要骄傲,骄傲会害死人!所以我每完成一件事,都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尽力了?真正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了吗?所以,老师交给我的每一件事,我都会做得很出色,成绩也突飞猛进,从先前的中等一下子冲进了年级前十名,就连班主任都吓了一跳,我自己也常常疑惑,我的潜力有这么大?—很显然,短短一个月时间,由于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变成了“黑马”,改变了我的人生。
二00九年六月,经过我的寒窗苦读,盛载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嘱托与希望的我终于考上了我最想考上、一直奋力争取的理想学校——油田六中。当我把这个好消息打电话告诉班主任老师时,老师的声音有些颤抖,过了好长时间,老师才回了一句:“李冰,我知道你有这个潜力,我希望你上了中学以后也继续发挥你的潜力,扬起自信的风帆,继续前进!”我听了这话,眼睛湿润了。是喜悦的泪水?是感激的泪水?我还是不够好我还是不够好,做不到全世界的人都喜欢。  
    ——题记     我还是不够好,我也没有资格去说好,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我还是不够好,如果我很好,那么我和姐妹的感情就不会分分裂裂,那么老师就不会看到我上课举手都是视而不见,那么爸爸妈妈就不会整天拿我出气,那么——请告诉我,我要怎样做才够好?  我没有出色的成绩,我没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我没有班长们的聪明才干,只要是好的,我都没有。  附小要和我们实小打架,我总是掺杂在里面,高年级欺负小同学,也总是有我的份,被老师罚抄课本1000遍,我却只有在一旁默默地写着。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我就做到不好。  我想试着去学抽烟,可发现我不可以做到。我想像豪那样,至少在悲伤时还有烟酒。抽烟抽到死,喝酒喝到醉,这是我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了。  作文考到了全班最高分,老师却是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是的,我不够好,如果是佩琪,那你就觉得不以为奇。会标设计拿到了一等奖,父母却说我是偷袭的。是的,我不够好。姐妹被人背叛了,马上来找我,说是我做的。是的,我不够好。在所有的背后,我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熬夜熬到2点多,帮助姐妹说了好多好多好话。是的,我还不够好,我不够好,不够好不够好。  解剖我明天的太阳,放弃自己永恒的梦想。我还不够好,真的不够好,我做不到全世界的人都喜欢。  我还是不够好,我真的想好好地好一次,可发现我不能,我没有那个特权,我必须一辈子不够好下去。  我还是不够好,我不是神,做不到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还是我上学期开始,期末考试前,老师总让先背诵两篇自己的作文。期末考试卷子上,会有两道作文题目,一道是完全的拿来主义,另一道则体现孩子的现场水平。我儿子自然是平移的思想,只不过会在开头结尾去和题目的限定性词语扣一下,后来和其他家长们交流,就这一点许多孩子还不行呢!
这学期要求背一篇信、一篇写小动物的和一篇写事儿的,我告诉他不仅可以背这学期的文章,上学期的文章也可以背背,考试时根据不同的限定选择不同的事件写。比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写采摘白薯,提高到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就有意义了,爱护生鸡蛋可以是有趣、有意义,也可以是难忘,但是开头就不能那么平铺直叙了,家庭联欢会也可以有趣、可以有意义,甚至也可以是《我的业余生活》,或者是《这件事想起来就高兴》,考级就可以转为《一件令人懊悔的事》等等,像《我进步了》之类的作文也可以用生活小窍门或者考级来改编。由于人也是靠事儿来支撑,所以写自己或者爸爸都可以在现有文章的基础上稍加改变。
还有就是半命题作文,比如《――真——》、《——的启示》、《让人——的——》之类的事实上都可以在现有文章中选择。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有的几篇成品都是非常不错的好文章,依照我读小学的标准甚至可以用到小学毕业,但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肯定不是个事儿,一点儿一点儿提高吧。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作文题目的文章,今天晚上和儿子一个一个交流一下,总得把眼前的坎儿过去。一张老照片  语文书上有一张照片,是日一位美国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我想: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中国人,心里肯定都会有一阵心酸。  一个大大的火车站,竟然就被日本鬼子的几颗汽油弹破坏了。眼前一片废墟,火药的气味在周围弥漫着,还不时得掉下几片破碎的墙瓦。原来,这个市已经被鬼子“扫荡”了,老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一个安全的住所。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所有的希望几乎全都在这辆火车上了。“ 嘟······嘟······嘟······”火车终于来了,可是鬼子的轰炸机也赶来了,把几枚汽油弹往四处一抛,所有的人就都丧失了性命。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废墟上面竟然坐着一个小孩儿。他号啕大哭,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脸上伤痕累累。也许他的父母已经被战争夺去了生命,也许他是火车站里唯一的一位幸存者,也许他也在想爸爸妈妈,也许……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怎么过日子?我想:不管怎样,也会给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片不可抹去的阴影。日本对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杀光、掠光、抢光是多么的残酷无情呀!没人照顾他,孩子又没吃没喝,命运也一定是四个字---必死无疑!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被摧残了,一朵渴望和平的“娇嫩之花”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觉得难受。是呀,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可仍然阻止不了战争。如果愿望仙子能听到我的话,我的愿望就是要和平,和平!多少人的性命都被战争这个恶魔夺去了,数也数不尽,望也望不到边。让我们一起记住中国的耻辱吧!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照片,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照片中的人们,永远都是微笑着的,不管他们的心情怎样,嘴角总要轻轻上扬,因为人要贪婪的留下最美好的瞬间,所以不得不去微笑;照片中的风景,永远都那么美丽,那么迷人,就连鲜艳的花儿都舍不得凋零。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开心,惊人,悲伤,幸福。有长有短。我喜欢拿着相机去记录每一段轻易逝去的时光,然后在年老的时候,翻出这些照片,一张张仔细的去看,那个时候难免会有些惊叹,惊叹自己走过了这么多美好的年华,竟感觉这些日子都停留在昨天。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我不喜欢照片了。黑白照片蕴含着死亡的讯息。人的身后是苍白的幕布,连微笑都僵在了脸上,眼神空洞而无力。让我的心有些瑟瑟地抖,眼泪就那么被照片中的人从心底释放,在脸上默默的流着,顺着细长的脖颈又流转到了心里。没有嘶喊,有的只是无尽的沉默。手轻轻的从相框上抚过,好像触到了照片中那冰凉的脸,突然一惊,发现手中早已满是尘屑,我拿起旁边的纸巾,顺着边框缓缓的擦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好像在嘲笑他,生前那么一个爱干净的人,怎么可以在脸上布满时间的痕迹呢。怎么可以。回想起爸爸的话,他离开人世的时候,眼睛是轻轻抚过才闭上的,或许他还有太多太多的眷恋,太多太多的不放心吧。  回忆告诉我,他是在冬季离开的,在那个飘雪的三九天,在那个太阳还没升起的凌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惊醒,好像是死亡的钟声在鸣响。告诉我搐氦拜继之荒瓣维抱哩,最疼爱我的人离开了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和母亲一步一步走在雪地上,脚下发出闷闷的响声。脸上的皮肤一直冰凉着,雪花飘在我的脸上,化成了一股暖流,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那是水迹,还是泪痕。那晶莹的水珠落到了地上,不见了踪影,我不敢低头,不敢低头。当看到他时,他的双眼已经紧闭,就那么平静的躺在床上,我站在床边,用力地咬着嘴唇,疼痛告诉我,这不是幻觉,这不是梦。别的屋子里早已围坐着所有的亲人,男人脸上表情冷静,即使有悲伤也不会表现出来。女人脸上泪流满面,让心里的沉痛完完全全的展现。而有个小孩,还悄悄的问着妈妈,他的外公是怎么了,是睡着了吗?然而,没有回答,有的只是更汹涌的泪水,最后连孩子也变得沉默了。     在回忆的过程中,黑白照片中的他,表情好像也变了,变得不再那么苍白无力了,好像还有一丝丝安逸的微笑。悄悄的告诉我,其实他在天堂过的很好;悄悄的告诉我,其实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开始;悄悄的告诉我,其实他最想看到的是我的微笑。如果我的想念是悲伤的,他宁可不要。因为他只想让我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那么好吧。我会听他的话。学会坚强,就让照片的故事停留在那时,停留在心底,不再想起。     你听,从天堂传来的声音。诉说着:冬季,不是冬寂。外婆满头白发,小小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大大的嘴巴,显得十分的和蔼,她平易近人。当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三斤多重,邻居们都说我很难活。夜里,妈妈爸爸总是“泪流满面”。外婆知道了,便劝妈妈说:“让我来抚养罗鼎吧!”妈妈和爸爸点头同意了。从此,我便和外婆生活在了一起……  一天我正整理东西,在抽屉里面发现了一张残破的照片,上面有很多的灰尘。我用毛巾把灰尘擦去,一个老人的样子立即映入我的眼帘,那便是我的外婆。外婆已经去世十二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都快把外婆忘记了。  外婆满头白发,小小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大大的嘴巴,显得十分的和蔼,她平易近人。当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三斤多重,邻居们都说我很难活。夜里,妈妈爸爸总是“泪流满面”。外婆知道了,便劝妈妈说:“让我来抚养罗鼎吧!”妈妈和爸爸点头同意了。从此,我便和外婆生活在了一起。  为了喂养我,外婆每天东奔西跑,为我买有营养的东西吃。她的劳累换来了我的茁壮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慢慢地开始长大,慢慢地开始体会外婆的劳累。我长大后,外婆带我去了一所小学,对于以前的我来说,学校是一个永不见天日的巨大的笼子,而我却像这笼中之鸟,苦苦在鸟笼里挣扎,对于年幼无知的我来说,我多么不想去上学,多么不想去那个可怕的“大笼子”里,还是外婆苦口婆心教导我让我喜欢上了学校。  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我在班级门口等待外婆来接我,等着等着,就感到十分的无趣。于是,便跟别人打赌说:“如果谁的亲人先来,谁就可以获得二十颗的喜糖!”大家都“斗志昂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略显疲惫的身影映入了大家的眼帘。啊!外婆来接我了!我得意地对他们说:“明天可别忘记带喜糖哦!”便蹦蹦跳跳跟着外婆走了。在路上,我感觉到雨点打在了脸上、手上,好不舒服啊!再看看外婆,几乎半个身子都在伞的外面了。当时我对外婆说:“奶奶,你不怕雨淋在身上吗?”外婆用洪小孩子的口吻说:“奶奶的身体铁打的,我怎么会怕这些小小的雨点儿呢?”当时我并不理解外婆的意思。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了,啊!姥姥的爱是遮雨的伞,外婆的爱是挡风的衣!  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多么希望外婆能再回到我的身边。外婆,你永存我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到民【训练要求】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作文网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到民间采风”为主题,内容活泼,也有较为多样的方式可供选择,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这一单元主要要求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并根据材料形成一定的成果:或做游戏,或编词条,或办展览,或撰写报告,或进行评论……
第一项活动“家乡素描”,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入手,比如当地的物产、文物、传说等,只要与家乡有关即可。
第二项活动“认识方言”,角度虽小但是具有深度和趣味。
第三项活动“乡土发现”可与第四项活动“节日探源”合并进行。这一活动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本单元“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在这一环节最容易得到实现。而且,大家在这方面的兴趣可能也较大,可供选择的活动方式也较多,综合性最强,便于我们发挥个性,也便于锻炼我们各项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可以选取以下话题展开:
1.“家乡”——可以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也可以写家乡的人、事、景,只要写出你心中的家乡的美来,即可。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等。
2.“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对家乡方言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总结,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
3.以“节日”为话题,或以“ 节的起源”或“我家乡的 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或记叙文。
4.就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写提示】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的无限追思之情。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诗一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这几篇课文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训练的借鉴。比如其中写风土人情总是融入了作者浓郁深厚的感情,这就启发我们在文章写作中,无论是写家乡风光还是方言土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风俗传说,都不能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而应该让自己的心灵与所写的人、事、景、物等交融在一起,这样,才可能写出感人之作。
【例文引路】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你认为下面习作的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2.作者两次引用古代诗歌,起到了说明作用?
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家住甘肃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但我没有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我见过的沙漠并不浩瀚,而且被勤劳的人民改造成了公园。公园里行行白杨树挺立在路旁,沙丘上种满了梭梭、红柳、胡杨、甘草、沙棘等,芳草萋萋,绿阴如盖,我实在叫不出更多的沙生植物的名字。公园里建了跑马场、滑沙场,凉亭,还修了人工湖,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景象。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有幸赶上了网络的末班车,电话和网络使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彼此激情互动,欢畅沟通。
我的家乡是葡萄酒的故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就是家乡葡萄美酒的写照。“莫高”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冰葡萄酒已享誉省内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我家乡特产如虎添翼。今年全国“乡洽会”上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制酒公司与港商签定了大批订单,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和我的家乡将不负祖国的重望,将发挥老一辈“两弹一星”精神和新一代“载人航天”精神,在诞生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土地上再创辉煌。
本文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重点介绍了家乡的美景和美酒。但开头两段的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介绍语言十分罗嗦,像“但我没有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等句子都是不必要的,可以删去。另外,文末一笔带过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事例,倒是家乡独特的“美事”,值得作者大书特书,可惜作者对此只是蜻蜓点水。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文章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依据文章的主题认真筛选;否则,就难以突出文章的中心。从这一点上看,本文是失败的。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下面两篇习作都是介绍端午节的起源的。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想一想,过端午节的时候,你们那里还有说明风俗?
端午节的起源(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妇女和孩子们还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状的手工艺品——香包,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相传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国的都城)。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起源(二)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比较而言,两篇介绍端午节起源的文章各具特色。比如,文(一)以故事取胜,生动有趣,文(二)则材料丰富、旁征博引,更见其研究的深入。
但总体来看,文(二)似乎更优秀些。从写法上,文(二)运用了引用、举例子等方法,对相关的人和事的介绍更清楚明白。从文章结构上看,文(二)也更加注重条理和照应,使结构显得紧凑而连贯。
【范文简析】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它却用甘甜的泉水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春天,是个充满生气的,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人们背着农具去上地,新的农忙生活又开始了。路旁的柳树发了芽,在春风的吹拂下,拂着人们的脸,村头几座红砖瓦房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夏天,天很热,农民们顶着烈日在干活,汗水一滴一滴流入土地,这可真是“汗滴禾下土”啊!
河边,一群孩子在玩耍、嬉戏。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这时,做一顶柳条帽戴上好不惬意啊。
,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景色迷人。去山上走走是少不了的事。山上一片红色,映着袅袅的炊烟,真是一派农家气息。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下走,就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这里枝叶茂密,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叶子,走上去软软的。孩子们爬上树,摘几个果子吃是当然的了。吃着这山果子,孩子们的心里是甜滋滋的。再往下走是一个黄瓜泉,泉口像一个黄瓜,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夏天泉水甘甜可口、清凉无比。冬天,水温很高,泉面腾起一片白雾,如仙境一般。
冬天,下起一场大雪。孩子们正忙着堆雪人、盖雪房子、打雪仗……比城里的孩子花样还多。最常见的群体游戏是点起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唱呀跳呀,有的人拿一个带尖的铁棍烧几个土豆,吃着这美味的土豆,乡亲们心里暖洋洋的。
我爱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土香土色的情趣。我爱家乡的乡亲们,他们带给我纯朴的气息。
本文以四季为线索,巧妙地展示了家乡的人、事、景,表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联想丰富,语言优美,如“冬天,水温很高,泉面腾起一片白雾,如仙境一般”等语句,很有表现力。
家乡的龙眼
我的家乡——同安,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家乡的龙眼更是饮誉中外。
龙眼,因其八月成熟,八月又称桂月,且其果实呈球形,故又名桂圆。它还有其它名称,如“骊珠”、“燕卵”等。那么,同安人为什么称之为“龙眼”呢?据传,古时同安一位少年与恶龙搏斗,龙的眼珠掉在地上。不久,那地方就长出一棵树,树上结出了颗颗果子。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少年的功绩,就把树上结出的果子叫做“龙眼”。
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
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明代的李时珍曾说过:“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据家研究表明:龙眼的可溶性物质中,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蛋白质5.6%。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用来治疗体虚贫血、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远见的同安农民承包了荒山,大量种植龙眼,同安已成为全国五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家乡的龙眼为家乡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作者开篇引出说明对象龙眼,接着依次介绍它的得名、色、形、味、药用价值、种植情况,条理清晰。对这些特点,也并未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写龙眼的得名和药用价值,略写其它。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另外,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比喻、列数字、诠释等多种说明方法,前两者有龙眼由来的传说及李时珍的评价;比喻有龙眼缀满枝头像“镶满黄色珠子的绿色大帐篷”、果肉像“无暇的珍珠”。这些说明手法的运用,使说明生动、形象,又富有趣味性。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外婆的家在苏州农村,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惟留下缠绵的乡音,悠悠故乡水,还有那外婆沏好的碧螺春……
“这里是水的世界,看那陈西的小河横贯了这小镇上的一切,人事景情融在水里渐渐淡了散了化了……”听余秋雨先生讲述这小镇乡水的故事不觉出了神,还是自己去水边走走,去感受乡水的气息吧。
正值夏日,烈日当空,走着走着忽觉清风习习。顺着凉风,紧走几步,果真发现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梭于水乡古镇。
一切悄然无声,我蹑手蹑脚,不敢打破这独有的宁静。这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一时间我惊呆了,竟不知该何以修饰。当然最在意的莫过于为何日光是如此清凉?定睛细视,找到了其中的原委,那红日当头,恰投入河面中央,万丈华光在水面上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光带又好似被这清水所陶醉,脱去了层层的灼热的华袍,最后竟成了点点光斑,在款款柔波中组成螺旋样,好似在跳小蜜蜂的“八”字舞……
习习清风,吹来一群野鸭,悠闲地在水中划过层层同心圆,而后是几只翩然起舞的蜻蜓,沾水润舌,此情此景,不正是“蜻蜓点水款款飞”吗?
人与景在此刻真正地相谐交融。带着这点灵感,我划动我的笔尖,任点点心雨飞舞跳动,任款款思绪飘入云天,任丝丝愁情融入水中,我温柔地写下我生平第一篇诗歌——《东方版威尼斯》。
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轻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苏州美人?
这悠悠的乡水,不知陶醉了多少人,也不知滋养了多少年的文化底蕴。夜黑了,月色如水,水如天,独立水边悄然:在这“中华文化的后花园”里,乡水陶醉了唐伯虎,金圣叹,是否还有小小的我……
悠悠的故乡水,调动了我们多少思乡的情愫。作者笔下的家乡是炎炎夏日,但他(她)的文章却让人感受到了舒心的清凉,让人觉得如汩汩清泉流入心田。小作者很会创设意境,古朴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古镇,随着他(她)的笔触,陶醉心灵,这正是他(她)的高明之处。
我的家乡是白洋淀,那也是小兵张嘎的老家。今年回家乡,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前几年,由于缺水,白洋淀成了干涸的大坑。1987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家乡的人民为白洋淀引来了水,白洋淀又生机勃勃地活了起来。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约了儿时的骑车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淀。一路上,林木茂密,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柏油路宽阔笔直。来到白洋淀大闸,哦,这里万头攒动,人声鼎沸。这里有农民,也有城里人,有卖食品的,有租游船的。我惊奇地问:“这里怎么变得这么热闹了?”伙伴们告诉我:“咱这里已开辟为新的旅游点了!”我站在大闸上往淀里望去,只见水面上停泊着排排龙舟,十分壮观。伙伴搞来一条小划艇,我们向淀中心划去。白洋淀水清见底,成群的鱼虾在水中穿梭,五颜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远处大片大片的芦苇向水天相接处伸展着。伙伴告诉我,如今,芦苇塘承包以后,长势非常好。芦苇成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发家致富的宝贝。
荷花也是白洋淀的“特产”。我们的小船划到了荷花潭,只见四周有芦苇的天然屏障,中间弥漫着鲜艳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滚动,真是动人极了。
快中午了,我们上了岸来到我的姑妈家。村里青瓦房舍连成一片,昔日摇摇欲坠的茅草土坯房不见了踪影;姑妈家中的摆设也由往日的一张桌子、两个凳子和一个火炕,变得现代化了,彩电、冰箱、新式家具,已远远超过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妈说:“自从白洋淀有了水,这里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这里人民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白洋淀五业兴旺的今天。
白洋淀变了,我的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更富了!我深信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白洋淀会越变越美。
本文以空间为线,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行踪:前往白洋淀的途中——白洋淀大闸——白洋淀中——荷花潭——姑妈家。在每个观察点上,作者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写,分别写了热闹的人情和龙舟、清澈的湖水、成群的鱼虾、五颜六色的水草、姑妈家的新式家具,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海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仅有面积1317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小县叫临高县,全县通讲一种方言“临高话”,这种语言比较独特,至今语言专家也没弄清是从属何种语系。
临高方言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言的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用临高方言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临高方言改为“nikinali”,所以外地到临高工作的同志说,临高话一半是本地话,一半是普通话。
从语法结构看,一般把形容词、副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构成倒装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也有少量状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临高方言和谐、含蓄、风趣,容易引起共鸣。这种通俗朴实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播信息,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临高方言的语系归属,一直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西江黎话”(《琼台志》);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德国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有人还说,“与缅甸语颇相似”(陈明枢《海南岛志》)。但根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和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也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本文介绍了小作者家乡临高独具特色的方言形态。全文语言凝练,说明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借助列图表、举例子、作比较等,明确地说明了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在说明人们对家乡方言的研究状况时,又运用了引用的方法,使读者对临高方言的研究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春节”溯源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本文对“春节”一说的来历和沿革作了详细的梳理。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系统地说明了关于春节的知识。不过,对春节的习俗、传统等介绍还有不足。
家乡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回家乡欢度元宵节。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家乡虽然偏僻,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进家片刻后,我随妈妈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大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象要来一招“灵龙吐珠”,又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时,微小的火苗就迅速变大,变成一条火龙。很快油燃烧完,火灭了,“龙香”上不停地升起缕缕烟雾。
点完香,我们又来到二伯家门口,吊上鞭炮,等待欢庆游行的队伍的到来。听二伯讲,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乡里都组织迎春游行,游行的队伍来到哪家门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游行的队伍所过之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二伯正谈着,游行队伍已经来到门口,只见长长的游行队伍像一条长龙,东不见头,西不见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缓缓向前进。有的吹横笛,有的弹琴,有的打鼓,还有的扛锦标,锦标上写着“万事如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已经点响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鞭炮声伴着欢庆队伍动听的笛声、琴声、鼓声,组成了一首欢庆元宵的歌。
望着缓缓离去的游行队伍,我想:元宵的庆祝活动,不正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吗?看到这样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大喊:“我的家乡,我爱你!”
小作者在选材上可谓颇费心思,“点香”这个场面给人以庄严、肃穆、沉静的感觉;“迎欢庆队伍”却是一个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景象。这一动一静结合得恰到好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措词准确,文句流畅,“神龙盘玉柱”、“灵龙吐珠”等更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展现。最后,油然生发出一种感慨,使景与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我家乡的“食节”
家乡贺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我在这个安详的城市里生活了十多年,也确实发现了她独特的民俗风韵。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主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吃饭过节,同时也欢迎陌生人主动走进来做客,主人们希望越多人越好,来者皆为客,尤其是农村里,好像摆喜宴似的,成十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这就是“食节”,也叫“二月二”。
既然是食节,这食总不能普通。
这是客家人的节日,所以吃的都是客家菜。
客家风味很喜欢做“酿”。酿,就是把肉、芋头等配料剁成馅,然后塞到各种瓜果蔬菜中间煮熟成“酿”。把馅放到瓜花里,就是瓜花酿;放到掏空的辣椒里就是辣椒酿;放到豆腐里,或夹在豆腐块中间就是豆腐酿。客家风味中还有一道菜色是扣肉。一碗碗扣肉呈诱人的枣色,是过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佳肴。每一块扣肉由一块五花肉夹着一块芋头组成,还浇上了香喷喷的蜜汁儿,吃完后仍令人回味无穷。
客家菜色五花八门,都有不同的烹饪过程,这就是主人独享的乐趣了。
饭罢,大家还会一起看看乡镇上组织的戏。戏台是临时搭建的,也不是很宽,但是演员们穿着戏服投入的表演。台下观众神态各异:老人们跟着音乐哼着调,年轻人们鼓掌喝彩,小孩们也被吸引住,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的一抬头一举手。
主人在客人走的时候也许会送一些土特产,如沙田柚,是沙田镇有名的柚子。
贺州,是片殷实的故土。愿人们把她的风俗、传统唱给后人听,让贺州的美丽得以延续。
本文一开始就点出家乡“独特的民俗风韵”。接着,围绕“食节”的“食”前、“食”后的大小事体展开叙述,想读者描绘了一幅独具风味的客家风情画。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井然。
我家乡的花灯节
花灯节,是小镇一年下来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一过,各村就要开始准备活动的各项细节。灯节的负责人是各村组员轮流来做,我们老家话称“作头”,意思是领头的。
首先,到每家每户去发灯钱,那是用来买纸、浆糊等。
其次,就是领头的准备在当天晚上要祭佛的食物。领头的要在一张大约有10米长、6米宽的板上准备食物。必须要准备的是,各类剪纸,五谷各一碗,鲜花,必须是山上的花才可以,也是五盘;各类的糖果几十盘,这可以自由发挥,是最麻烦,需要有新意;再有就是需要猪头一只,这在活动完了以后,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小块。
再次,定日子。因为每年正月,是小镇的雨季,经常都是细雨飘飞。我所在的洋中村是正月的二十一这天。当天,祭坛的活动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在晚上有雨,灯会就必须改期。
灯会,是为了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兆头而举行的,所以各村都会比较重视这项活动。我家所在的村子,是小镇最大的村落,所以活动也是最引人注目。它有几个特色。其一就是在祭天快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道长”来念经。还有就是舞龙和舞狮。当然,我们村最大的看点,还是200多盏自制的花灯。每一盏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回味无穷。
这样传统的节日,正在随着我的长大而慢慢的消失,现在已经没了以前那种辉煌的气势了,但是却给了童年的我无数的美好快乐。
显然,作者是满怀深情地记述家乡的花灯节的。作者详细叙述了花灯节的准备过程和灯会内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尤其是结尾一段,流露了作者的怀念、依恋、遗憾、失落,十分动人。
沭阳地方农谚《九九歌》评析
寒假里我们到民间采风,在几位老人的帮助下收集到了我们沭阳的两首农谚——《九九歌》。仔细读来,深感韵味无穷,我们不禁为我们先祖们的智慧所惊叹。沭阳虽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收集到的这两首《九九歌》,不但对计算气候时令十分方便,而且它通俗形象,内容丰富,涉及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充分地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透视出沭阳地方文化深刻的内涵。
《九九歌》之一
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三九尖嘴九,滴水变成冻琉琉;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结队走;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六九解冻九,渐渐舒开两只手;屈指数七九,脱下棉衣把路走;时节交八九,家家户户犁耙修;张口说九九,牛鞭遍野响不休;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九九歌》之二
扳指数九冷风来,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气变了脸,大衣毛帽不支(顶)寒;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炉旁边读报刊;五九禽畜圈里看,牛生新犊鸡下蛋;五六七九春*新,韭黄青菜绿茵茵;八九吹面风不寒,收拾农具忙生产;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民谚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两首农谚每首只有短短九句或七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沭阳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九”为大,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如“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于五六七九天气的变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为一:五六七九春*新,韭黄青菜绿茵茵。读起来更加简洁易懂。
另外,从一些语句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我们知道,“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红绿相配不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沭阳人民也许早已发现了这一规律,沭阳的俗语中便有“红配绿,看不足(看不厌)”的说法。所以第二首谚语便有“红红绿绿新春衫”之说。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
两首农谚中使用了许多方言俗语,当地人读起来倍感亲切自然,充分表现了地方语言特有的淳朴和深刻,即便是外地人也能从中品味到其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尖嘴九、交、冻琉琉”等词。“尖嘴”在沭阳方言中意为“厉害、刻薄”,如,“这个人尖嘴毛唇的”,在这里充分表现出天气的干冷无情;“交”在沭阳方言中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岁了”。“冻琉琉”指冬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结挂成的冰柱,在本地还常用来指透明的物体,如称玻璃球为“琉琉球”。
还有一些表现物象的词语,准确地表现出数九天不同时节人和物的不同表现。有的再现了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的酷冷,如:滴水变成冻琉琉。有的写出了寒冬中人们行动的艰难,如:冰上行人结队走。有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人间焕发出的新春喜庆气息,如:沿着河岸插杨柳、冬去春来花草稠、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在言语表达中,两首农谚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感情朴素、纯真、活泼的特点。如有一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二九天气变了脸。写出了二九天气的寒冷无情,变化无常,时而寒风凛冽、寸步难行,时而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也能从中想像出人们在风中缩头拢袖的情景,形象生动,表意深刻。
三、真实独特的感受
这两首农谚,把人们在不同时节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描述得淋漓尽致。如通过视觉来写时令景物的变化,如:冬去春来花草稠、韭黄青菜绿茵茵、红红绿绿新春衫、数九尽了草木青;通过触觉来写人对冬季来临的无奈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扳指数九冷风来、满天寒气冷飕飕、渐渐舒开两只手、八九吹面风不寒;从听觉上来写入冬后寒流南下,北风呼啸的独特感受: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还有写了春回大地,牛鞭不绝于耳的声响:牛鞭遍野响不休。
这两首谚语,还形象巧妙地通过入冬以后人们随时令而变的所有穿着打扮来表现对冬天的切肤之“感”,如:毛衣外套滑雪衫、大衣毛帽不支寒、脱下棉衣把路走、红红绿绿新春衫。
四、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两首农谚虽同出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有所不同,从中可以透现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时代性特点。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华夏儿女生存发展的根本。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勤劳的农民,最紧要的应该是适时而耕、及时劳作。农事大于一切,所以要“家家户户犁耙修、收拾农具忙生产、牛鞭遍野响不休”。当然也充分反映了过去人们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从事农业生产仍然要依靠笨拙的木制农具和工作效率极低的耕牛。而在第二首中,却出现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的时髦名词:毛衣外套滑雪衫、火炉旁边读报刊。这些名词的出现,充分地表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后比照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
五、科学准确的结论
这两首农谚还形象地揭示了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时节气候的关系,与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的物候学理论研究成果竟不谋而合,如: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农谚中“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之说,这里的“回阳”是有科学依据的。地理学、天文学研究表明,从冬至日也就是开始数九之日始,太阳已从南回归线渐渐向赤道转移。到了五九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太阳也离人越来越近了,当地的农民的“回阳”之说正与此不谋而合。
从气候、物候及农事活动的实际考察来看,这两首歌不仅适用于我们宿迁一带,还大体适应于黄河流域,对于指导农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变化、气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异。晋冀鲁豫等北方地区流传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江浙沪等南方地区流传的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死腊虫精,五九四十五,刀斩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可挽,八九七十二,猫狗找阴地,九九八十一,百草报青叶。”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但不知怎的,读起来好像都没有我们所采集到的这两首农谚亲切自然,因为它语意中还透着一股家乡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乡土调查报告。
文章介绍了乡土调查的成果——两首《九九歌》,并对其中的乡土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角度各异的分析。全文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条分缕析,涉及面广博,让我们看到了在普通的民俗现象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本文的写作角度非常独特。
作者没有像一般文章那样专门对某个节日进行单独介绍,而是在充分了解了我国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对我国节日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给人以更多、更大的启迪。
作文,要力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尽量避免落入俗套。这篇习作在这一点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步训练】
一、近年来,随着国门的开放,许多“洋”节也纷至沓来,许多青少年都迷恋上了“洋”节。对这种现象,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你以“洋节与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在记忆深处消逝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不犹豫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某些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在渐渐离我远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啃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
对于传统文化的逐步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我一个。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还能给我们以滋养,留给后人一片思念,一片天空。
二、请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国外的节日情况。
间采风去初一六百字记叙文的相关作文列表3.以“节日”为话题,或以“节的起源”或“我家乡的 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或记叙文。4.就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导写提示】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558/zhuanzai-caifeng-minjian网友最新搜索的作文网友最新推荐的作文最新发布的作文作文关键词推荐感谢您阅读关于初一六百字记叙文的作文,本页面部分文章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思作文字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