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望远镜镜怎么做

科技小制作 自制超级望远镜的做法教程◆肉丁儿童网
科技小制作 自制超级望远镜的做法教程
/ 麦子 / 92431℃
猜你喜欢: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望远镜吧,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是不是也想拥有一个望远镜呢?那就让我们来DIY一个吧!这是一个制作简单的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先来个原理图 我们需要的材料有:1.一个雪碧瓶子和一个健力宝瓶子。2.一个比瓶盖小一点的凹透镜。3.一个很大的凸透镜。4.热胶棒。 首先在雪碧的瓶盖上钻一个这样的洞: 接下来把小透镜装上去。超级望远镜的做法 接下来呢,要把雪碧瓶和另一个瓶子剪成那样,再接好:超级望远镜的做法超级望远镜的做法 接下来按自己的需要装上凸透镜。(按自己的需要是指焦距调好)我的是这样的: 用热胶站好。不用热胶枪是因为那个的温度不高粘不牢。 成品图:接下来让它穿点衣服: 那个瓶盖是用来调焦距的。来点效果图: 那个小板凳。 注意:焦距要调好,不然会模糊的。
→ 微信公众号:肉丁 万万不要关注 ←
上一篇: 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到手机上浏览此文放大镜和近视镜怎么配比成望远镜_百度知道
放大镜和近视镜怎么配比成望远镜
提问者采纳
优点,都非常负责,先说一下自制望远镜的结构,还是镜片结构:自制望远镜://www.html" target="_blank">http,你只需要知道。你可以自己玩玩:就是两个放大镜,是吧:一个放大镜,那些透镜组,只是最简单的模型,度数越高越好(可以用几片叠加,目镜是放大倍数大的://www,有两种,成的像是正的你好,如果你没有棱镜:一种,可以做出来,体验下动手的乐趣,不要花费太多精力,内部是复杂的透镜组,只用在玩具望远镜上,是物镜,每一个透镜的光学玻璃,倍数越小越好,开普勒结构。——重点。)最后说一点,倍数容易大,而眼镜,而且镜片也很复杂。一个凹透镜.com/zhishi13xiaosechajingpian.html你可以了解下望远镜的镜片的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com/zhishi13xiaosechajingpian。伽利略结构实际上目前已经淘汰了,物镜是放大倍数小的。这种结构视野宽.ytwscc,远不是外表看这么简单,那么可以做一个开普勒结构的,以及精度,你用的放大镜,不但材料为光学玻璃。缺点——上述方法中的优点一一相对应,材料也不是特别好找(生活中的凸透镜比凹透镜要多的多了,材料也好找.ytwscc,我说的这两个,你也看到了。但是,真正正规的望远镜,那么成的像是倒的,目镜越凹(或者越凸)。但是不建议很大,倍数越大。另一种,那么做出来的望远镜,体验下动手的乐趣就行了,倍数小点的,<a href="http,就是你说的伽利略结构?)所以如果你就是为了看天文,度数大的,是目镜,理论上,都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对效果不要抱有过多期望,不过成本太高了啊)(当然,要做一个天文望远镜(不在乎成倒像)。换句话,真正的望远镜不论是材料。——那里面的所谓“凸透镜”——实际上真正生产上,用的是设计复杂的透镜组——就好象你知道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一下——真正的专业的相机镜头,都是相应有特殊设计的,物镜越平
提问者评价
感谢 !学了一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近视镜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答案是不可能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主要考查你对&&望远镜&&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和望远镜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吗?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的位置存日镜一倍焦距内,再经其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的虚像。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为便于观察,需将物体倒放。而天文望远镜距离被观察物体(如天体)很远,物体和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经过物镜成一倒立、缩进小的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的实像放大,最后得到的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0013151045252269272707212927216411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关于简易望远镜的制作
(三)视场。视场是指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空范围。如果用望远镜观看天空,那么所看见的天空部分的角直径叫做望远镜的视场。用&表示。对同一架望远镜来说,视场同目镜的焦距有关,一般来说,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率就越大,但视场会越小,看到的天空范围就会越窄小。视场太小,在望远镜里寻找要观测的天体会很困难。
(四)分辨角。望远镜的分辨角,指的是其像点刚刚能够分辨开的个点的角距离。
明白了望远镜原理及要求,我们很容易制作一台简易的望远镜。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1.选择物镜和目镜。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目镜是插在目镜筒顶部的镜头,也由一组透镜组成,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买来的物镜测定焦距,把物镜对着太阳,在镜片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板,前后移动白纸板,使太阳在白纸板上成像清晰。用直尺量出镜片到白纸板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镜片的焦距。在光具座上的透镜支架上放上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焦距较大的透镜作物镜,焦距较小的透镜作目镜,并使两镜相隔一定距离,并从目镜中观察成像的情况,然后改换物镜的焦距,直到看见合适的放大图象。
2.设计镜筒。为了便于调节焦距,镜筒可做成两节,一节是物镜镜筒,一节是目镜镜筒。它们都用黄纸板(马粪纸)制作。物镜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物镜的直径,物镜镜筒的长度约等于物镜的焦距。目精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目镜的直径,目镜镜筒的长度比目镜焦距长50~80毫米。目镜镜筒的外径等于物镜镜筒的内径,使得目镜镜筒既能插入物镜镜筒,又能贴得比较紧,便于前后调节焦距。
3.物镜镜筒的制作。用长度稍长于物镜焦距、直径约等于物镜直径的圆管做芯柱。物镜镜筒用黄板纸条卷绕两三层制作。先把黄板纸切成70~80毫米宽的纸条。把做最里层的黄板纸条一面涂上墨,等墨干透后再制作镜筒。注意墨面朝里,以消除杂散光。并要求纸条一圈紧挨一圈,不能有间隙,也不能重叠。在镜筒的两端和纸条的接头处,要用涂有浆糊或胶水的牛皮纸固定好。第一层卷好后,在外面涂上浆糊或胶水,然后卷绕第二层。注意第二层的卷绕方向和第一层相反。依次类推一般卷三层黄板纸就足够了。镜筒的最外面糊上一层牛皮纸。镜筒卷好后稍晾一会把芯柱抽出,然后竖直放在室内晾干。镜筒卷得比需要稍长一些,卷好晾干后再用锋利的刀截成需要的长度。
4.目镜镜筒的制作。用直径约等于目镜的圆管做芯柱。目镜镜筒的卷绕方法同物镜镜筒基本相同,简易望远镜的制作但目镜镜筒的外径等于物镜镜筒的内径。当目镜镜筒外径卷绕到已经接近物镜镜筒内径的时候,通过糊牛皮纸来逐渐达到要求。
5.镜片的安装。为了把镜片定位,可在镜片上家套筒。在目镜镜筒的末端,加一段卷纸,以免目镜镜筒滑进物镜镜筒。安装镜片要使物镜和目镜的光轴和镜筒的中心线重合。这是制作望远镜的一个难点。调整好之后,把物镜和目镜都固定下来。这样一架简易的望远镜就做成了。查看: 22007|回复: 186
退烧就要有退烧的样子,对我拥有过的镜做下评价,小结的望远镜之路
本帖最后由 ihsu 于
20:10 编辑
退烧就要有退烧的样子,对我拥有过的镜做下评价,小结的望远镜之路
一、各种镜小评,图片陆续补充,莫急莫急
1.贝戈士12X45
第一次让我找上北旅就是因为在镜店用650元买到这镜子,上坛子找品牌查参数,这镜观看蛮清晰的,640克拿着挺稳,调焦轮手感顺滑,有点黄的成像,边缘略有模糊(良像范围一般)
2.俄单筒10-40X60
这个镜是玩镜子的一个小插曲,当时觉得变倍镜挺好玩的,中心成像还不错,良像范围一般,因次次要上架观看有点麻烦所以没玩多久就出了。
3.NIKON E2 8X30
开始发烧了,正好遇到回老家探亲兼旅游,买个好镜玩,一直很喜欢E2的外观,胖胖的蛮扎实(也为后来收西蔡830打下伏笔),这镜是我第一次接触大目镜,在观察时总觉得有黑影及贴住目镜罩不太舒服(上二周又收了E2才发现一直存在误会,因为长出瞳的镜最舒服的是拉远一点观察),明亮宽敞(8.8度)是我最大的感触,调焦顺滑,良像范围较大(约65%),出去玩带上这镜兼能看景及看物
4.NIKON E2 10X35
有了E2 830的良好观感后,很想试试10倍镜子的拉近感,于是收了个1035来玩,可惜1035(也可以说10倍镜)视野较窄(我一般只注重实际视场),且在夜间会暗些,10倍能看到的东西在8倍时也基本能看清,而且由于放大倍数大令手的轻微抖动更加明显,故我一直对10倍镜不太感冒;
5.Swarovski 830SLC
这个镜子在我第一次观看时深深震撼了,出瞳十分舒适,视场宽敞不压迫,眼睛可以很容易的适应(光轴极准),偏色很轻略有色差,但亮度很高,如果资金有限让我重新选择,我会保留此镜不再折腾
6.东蔡830麻面
这个镜是我出830SLC时坛友拿此镜+钱和我交换的,我觉得这个镜观察挺舒服的,相对于没有带B的小西蔡830,东蔡无论在出瞳距离,亮度,实际视场上均有优势,唯一比西蔡欠缺的是它的做工,没有西蔡精致,可以胜任工具镜但不能上升到工艺镜
7.小西蔡830
此镜是我在了解NIKON E2&&830时找到的原型镜,觉得工艺十分精湛且小巧,很想试试其光学,后来被它的做工折服了,光学在当时算是上乘,成像清晰但略有偏黄,视野广阔但良像较少(目测45%左右)
8.LEICA变倍8-12X42,10-15X50
和LP去香港,除了去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拉奶粉等必要功课,买LEICA望远镜一直是萦绕在心的一件事。去了香港的九龙生活等坛友介绍过的地方,东西其实算全但不便观看(一楼),去了另家在6楼的店子,试过LEICA 842BL及LEICA变倍镜后,被变倍镜的一镜二用且光学上乘所迷住,抱着842BL常有但变倍不常有的心态,把8-12X42和10-15X50(帮朋友购买)收入囊中,变倍在观看时有LEICA一贯的高水准表现,观看舒适视野较广(受变倍最大倍率的影响没有相同口径如842的宽广但在变倍中是最强的了),分辨率较高即使是在12倍或15倍时(贝戈士1245一比差太远了)但在12倍或15倍观察时有轻微色差,镜子较重不适合久持观看。一句话概括,没有比莱卡更好的变倍。另外观看过该店的832BR有一粒灰尘且观感一般,当时仅合人民币7000元但无心购入
9.LEITZ 820C
大镜玩过一段时间,就想拿个小镜随身带,于是选中价格适中的LEITZ 820c,必竟是LEICA 820BC BL的前身,光学上,比不了BC,出瞳距离小观感一般且偏黄,但外观及机械工艺确实很喜欢,轻巧顺滑
6.LEICA 820BC,BL
820C已不能满足对小镜的热爱,看到钛色820BC觉得外观很棒,到手观测后发现光学也不错,出瞳比820c要长(我觉得出瞳长是观看是否舒适的第一步),偏黄很轻微,调焦手感舒适
7.LEICA 820BL
偶然机会在天河电脑城那边看到间LEICA,正好有820BL,立马试用,当时正值白天,820BL的光学舒适性(明亮扎实立体分辨率高)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收入囊中后觉得确实是不错,直到有一次带着8-12X42和820BL去和LP看舞台剧,发现亮度及视场均有较大差别,我和LP均争着使用42口径的观看,我对小镜的光学动摇了…
8.Swarovski 8X30包胶军版
此镜因迷上军版镜且喜欢包胶的扎实感所以购入想着出去玩时用的,但此镜光学舒适性一般(出瞳较短)且双调不适合迅速对焦(双调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适合不同的人使用无需调整双眼屈光度),把玩过一段时间后出掉了
9.Swarovski 8.5X42老版
收到此镜后,我彻底地成为了施华党,观看实在是太舒服了,出瞳长无镜感强烈,光轴极正,立体感强烈,分辨率很高,对焦甜区广,在看绿色植物时特别的鲜亮,使我情不自禁地常常放在手边把玩观看,缺点是有很轻微的色差以及镜体较大稍重,调焦顺滑但行程太长(旧版要转4圈半才能从无限远到最近而新版改进了,SV只需2圈),拿出去玩时要准备个较大的包包
10.LEUPOLD 7-12X32
在权衡施华和莱卡变倍后,我出掉了施华,只因同样是那么大,莱卡有8倍和12倍甚至是中间的10倍选择(变倍圈为无极调焦),这样手头就缺个便携镜了,于是收入LEUPOLD变倍,镜体小巧光学中上,但分辨率明显没有莱卡好,即使已调整到最清晰但还是没有针扎的结实,微微偏黄的成像。但出游用着很不错,也皮实耐用。
11.NIKON 稳像14X40
在看过N多镜子后,觉得上架麻烦但手抖又无法避免,于是有了入个稳像的想法。CANON的稳像在香港买镜时试过,其成像方式与NIKON截然不同,我个人认为是影响到观察了(在稳像时会有明显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于是选择机械稳像的NIKON(比FUJINON的多了陆地模式且外观明显漂亮),光学中规中矩,成像清晰轻微色差畸变较少良像范围约60%,特别是开了稳像后,实然想唱歌:我要稳稳的幸福!但缺点与生俱来,重、大不适合游玩使用放窗台一流
12.NIKON ED82观鸟镜
看中82的口径带来的亮度提升也看中ED带来的无色差观景,还有一点就是性价比了,我配多个30X WDS目镜也才用了8000元,还有个很合适的镜包附送,比起同样心爱的施华80HD还是便宜了不少,做为非观鸟常客的我来说足够了,30X WDS目镜视野很广且明亮,birdforum上一句话让我产生共鸣:就像是在目镜里开了灯一样的明亮与宽敞。此镜色差极小即使是在75倍时,如果没记错的话,施华80不带HD的有些色差但分辨率略胜NIKON
13.Swarovski CL825
本来是想用ED82加CL825组成观鸟二镜组的,CL825也确实在我看过的小镜里观感最好的,别的不说,分辨率和无镜感和4000以下的大镜都不惶多让,更何况还有极其细腻的调焦手感,可以让你轻盈地将景色从模糊调整到极清晰,极极极轻微的偏黄基本无色差良像范围广(近90%)且无滚球,让你出行旅游完全无负担。可惜25口径视场再宽(6.8度)也难比30口径(8.0),在我喜欢观全景而非观点的眼里败下阵来,且不知道是我运气差还是施华品控下降,一个存在黑点(棱镜上偏外1/3处),另一个右镜光轴极轻微不正(估计是向左2度左右),只得暂时放弃,将来一定收入囊中
14.Swarovski EL 8X32 SV
此镜之前在坛里开贴收过,但无人割爱且本人心急,一咬牙一跺脚收了个新的,由于在与旧832EL及CL825对比多时后的决定,没有后悔。大目镜(比旧款832EL还大)带来的舒适感是我观看过的所有镜子中无出其右的,无色差(旧款832EL有较轻微的色差),光轴极正(我对光轴极为敏感,上面所有的镜子,除了CL825外,全部在观看后均有0.1-0.3秒不适但832SV一点都没有),全视场清晰无畸变,8度的实际视野让我在观景时很开心没有压抑感(这个宽敞不仅仅是宽度,更有高度的差别),如果说为什么选832,我只能说我喜欢它带给我的愉悦无负担。856我没有看过,相信一定是极好的,但我不想再负重出游了,让观赏变得轻松随意些吧。缺点就是众所周知的滚球,比我以前的8.5X42轻微许多但它客观存在,我早已习惯……
CL825,EL832SV,刘坡7-12X32,莱卡8-12X42
15.BUSHNELL TROPHY(奖杯)832
这个镜纯粹因为需要个镜放车上随意观看,选个小巧轻便便宜又刚好是我最喜欢的绿色的镜子(以后肯定会被CL825取代),光学只能说观看还算舒适,目镜挺大出瞳够长,轻微色差视场略窄,看个路牌什么的无压力就是了,对得住其美元定价,行货价我不评论反正购买渠道多元化
16.Nikon 瓦力II 8X23反保罗
总听说反保罗好,整个试试吧,第一眼感觉,光轴正,调焦非常顺滑,合焦感很清晰准确,中心像质好,分辨率中上水平,视场小点,亮度不是很高微偏黄,但是可以抵目观看比较稳定,体积比较小巧便于携带
17.Zeiss ConquestHD 1042
之所以收此镜,是因为10倍镜子的空缺(以前有过E2 1035但观感实在不喜欢),平时很少用10倍镜因为稳定性不佳,实际试用后决定收了,因为其十分舒服的调焦轮,带来非常稳定的合焦感觉,即使是10倍在调焦时也不抖(甚至可以单手持镜兼调焦),光学不错,在我接触过的镜子中观赏舒适性上肯定可以位居前3,观赏没有憋屈感,分辨率高,合焦精确,亮度比E2 1035好很多,景物立体感强,有很轻微的色差和很轻微的黄(不和832SV进行AB对比根本没感觉).缺点就是有点重,760克看久了比580克的SV832还是要痛苦些....
二、我的用镜心得,用过玩过的镜较多也没什么系列性,各位看看就算了,没有系统分析也没有具体数据,我用我的眼睛收货,比什么数据都来得方便真实,略举几个:
1.光轴,绝对的第一位的,光轴正的低端镜比光轴不正的顶极镜都要强
2.出瞳距离,要说舒适我觉得要在15mm以上,这样我的眼捷毛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且由于有来自旁边的光线,可以让我的余光也享受自由呼吸的快乐
3.实际视场,喜欢实际视场大于7.5度的镜子,这样能在镜筒里看到更多的东西,观景就该广阔,至于表观视场,没怎么研究
4.目镜大小,我不是很了解它与出瞳直径有没有关系,但即使是832的出瞳直径固定是4mm,但我觉得目镜大点可以让你在观察时即使稍微左右移动也不会出现黑影,比较舒适
5.镜体重量,以前觉得重的镜子机械结构复杂扎实就值钱,现在觉得在保证镜体强度的前提下,我觉得越轻越好,832要是做到350克左右就爽啦(832SV是580克)
6.镜子价格,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一元钱二分货,要嘛你降低双眼需要去屈就,要嘛你只能让钱包挨会饿
三、另有二个玩镜时的疑惑想大家讨论一下:
1.不少人喜欢将眼罩升起抵目观看,而且将抵目是否舒适做为镜子是否优良的判定标准之一,但每个人的视力不同,有的人刚好抵目舒适有的人会出现黑影,那抵目观看是否应该成为判定望远镜好坏的因素呢?我本人喜欢不升起眼罩观看(因为我觉得眼罩是用于遮挡侧向光线的,在侧光不强烈时无需升起眼罩),这样眼睛正向舒适,侧向有点自然光线更能让你融入所观的景色中
2.实际视野大好还是表观视野大好?之前看过论坛的几个贴子,觉得有句话说得蛮生动贴切,实际视野大就是在同是50寸的电视机里看到22人在踢球,表观视野大就是在55寸电视里看到18个人在踢球(如有不妥欢迎指正)。我本人喜欢观景,故实际视野是我的追求,喜欢观点(如观鸟)的朋友,你们喜欢表观视野大是吗?
楼主辛苦了 好心得
经验之谈,果断顶起
很客观的评价。。。
楼主退烧只求施华EL832SV,楼主好人
非常有价值的帖子!
楼主有钱人,
果然是到顶就退烧
看来我的军镜也该收手了,去三大领域看看吧
学习啦!写得挺好的。
清一色的乌鸡呀!
其实可以烧个8*56或者8*54的!
文章概括的不错,但觉得这还不算退烧。
写的不错&&大都都是屋脊
很好的文章。
向楼主学习,也争取早日退烧!{:soso_e113:}
关于最后两个问题谈一谈
1. 眼罩抵目, 以我的感受, 抵目可以附带起到稳定的作用, 不然两手悬空, 很容易累并抖
2. 表观视场是由目镜决定的, 同一个目镜配到不同焦距的物镜上, 表观视场是不变的, 所以看到的实视场有多大, 取决于物镜以及二者焦距, 所以说, 这个问题要看参与比较的二个镜子具体是什么情况, 如果基本参数相同, 比如口径, 倍率, 那么肯定表观视场越大越好
喜欢这样的行文。我喜欢眼罩抵目,主要是观测更稳定。
徕卡变倍,中间的每一个过渡倍数(9,10,11)都很清晰锐利么?这样的话我也想入一个。
好帖,刚有点小烧,楼主以退烧了。
萝卜白菜各人喜爱,回首征途:其实一个顶级(最)大口径双筒,一个顶级(最)小口径双筒是最好的组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望远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