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有没有口试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英语语言学校

英语专业一直是招生大户和就业热门,是大学扩招过程中招生人数增长最多的专业之一。在经济危机中,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依据传统培养计划培养的人才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曾经“只要是英语毕业生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分析认为,外语专业人才就业的主要问题是:从事英语语言相关的翻译、教学等对口领域的人才趋近饱和,但是进入其他行业如机械、电子、信息、贸易之类的经济部门从事翻译、交流、沟通、管理类工作,又往往隔行如隔山。这无疑提醒了广大有志于考研的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在英语领域发展之外,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研究生专业,向复合性、综合型人才发展。
在此,跨考教育咨询专家通过对以往英语专业学生报考情况的调查和对研究生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的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五条读研之路,让我们一起思考“英语本科生考研怎么考”?
语言文学之路
很多时候知道去哪里比去的过程更为艰难,考研也是如此。当你来到考研候车亭前就意味着你已经有了新的方向,将要开始新的人生旅途。英语本科生报考与英语相关的研究生意味着走一条轻车熟路,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最通常的选择。
至今,全国拥有英语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已达220所之多。跨考调研员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英语方向最近两届的一些研究生的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们考研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从所报考的专业来看,大部分人都选择与翻译相关的方向报考,而选择文学和语言学方向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对这一专业感兴趣。同时,翻译学方向的同学都认为考研过程十分艰辛,而文学和语言学则相对容易,考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此外,还有少数同学选择了对外汉语、国际贸易之类的英语相关专业。大部分英语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本科就读英语专业的考生,且本科阶段基础比较扎实。2010年考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女生小杨说:“我比较喜欢英语,而且底子还不错,但之所以报考语言学专业,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用考数学。”提及对2011年的考生有什么建议时,中南民族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英语专业的同学还是跨专业考研比较好,因为英语能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比如跨考旅游、管理、广告、商务英语或对外汉语方面等专业的研究生就很不错”。如今很多院校招生翻译硕士(MTI),在职考研的考生不妨考虑一下。
目前英语专业考研的辅导班并不多,建议大家还是要选择参加正规、成熟机构的考研辅导班。武汉大学语言学的唐宁认为,长期坐着看书的中途能够上上辅导班,至少可以改变下学习方式,换一种心情。在基础英语的复习上,小杨认为“这个复习情况应该看个人的英语底子,我自己应该先把真题做一遍,然后按照各个题型做专项训练”。至于专业课的参考书,很多同学都提到如果没有推荐书目,一定要选择最权威的教材。华中师范大学的叶洋同学认为有些英文原版教材实在难度太大,建议买中文参考书一起看,可以节省时间。
在复习过程中,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小杨认为最困难的是“基础英语的阅读理解,这次考试他就砸在上面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同学则认为他最大的难度是综合英语不知道如何去准备复习,涉及的面太广,不好把握。湖北大学的邓同学说了一些细节问题,说到名词解释和作家作品很难记忆,作家的名字狂练了很多遍。其他很多同学都提到关于二外的问题,一些学校第二外语开设特别晚,建议想考研的同学能及早接触第二外语,比如报读辅导班,然后自己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二外的成绩,同时复习阶段时间也比较充沛。很多考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同时也面临“专八”的复习,基础英语和“专八”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建议可以把这两个整合起来一起复习。
一些同学还分享了他们考研成功的一些经验。通常考得好的同学一般特别有规律性,比如早上听听力,8点钟复习专业课,9点半开始复习政治,什么时候练习阅读,什么时候练习写作……复习有很强的计划性。此外,英语复习时找一位同伴也是可行的。基础英语很多人都强调“基础”,到到了正式复习时,常见的办法是做专题训练和做真题;第二外语需要多花时间,提高的空间也较大;专业课要注意看书然后整理笔记,画框架、列图表,好好利用真题,争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考研的历程中,首先应知道有哪些专业可供选择,犹如出行前应该看清路线图一样,需要在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路线。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实际上,许多学校把翻译学归并到前两者之中。如果再继续划分研究方向,各个院校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不论其方向名称有多么不同,分类如何细致,我们从研究的实质上把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归纳为: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英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在文化教育一节中详细讨论)。
方向一:语言学
语言学规律并没有想象中深奥,这里所说的语言学一般指英语语言学,当然英语专业学生考汉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德语语言学等也是可行的,这就得看考生的第二外语水平。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院校都开设有英语语言学方向,从其分支来看,包括语用学研究、英语语法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修辞学等;语言学的研究同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并形成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学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引进到语言教学中又形成了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此外还包括对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
虽然语言学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读书、做研究、写论文是最正统的出路,但是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适当地调适、转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比如英语语法研究可以向比较高层次的笔译转向,修辞学研究可以向文学研究甚至文学作品翻译转向,如果想向教师方向发展,考生平时应加强英语教学法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方向二:文学
艺理论等等等语上充沛;,说到名词解释和作家作品,究生就很不错。文学方向实际上包含很多小方向,最主要的是英美文学,此外还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翻译等。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一般都开设英美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很多院校把这一专业开设在文学院而非外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包含很多理论问题,如作者生平、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文学流派、文学史发展的轨迹以及艺术特色等,进一步还有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本质和特征以及文学语言的基本概况、文艺批评思潮等,主要内容有英美文学史、英美小说、文艺理论等。学习文学没有捷径,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在学习文学相关理论(如美学、文艺学、文学史等)之余就是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种阅读同一般人的课外阅读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很艰苦。文学方向就业在英语各方向里面情况中等,所以学习文学一定要真正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文学领悟能力。
方向三:翻译学
近年来,翻译学也发生了分化,不仅有“翻译学”方向,还有细化的口译、笔译、文学翻译、同声传译等很多方向。中国八大外语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有专门的翻译方向,其他的院校翻译属于小类别,包含在语言文学里面,一般选择对应的导师才会进入翻译方向。翻译方向是报考人数比较多的方向之一,从北京环球时代学校学员统计来看,30%的人准备报考翻译专业。
翻译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功底要求比较高,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会有高强度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不同的学校差别很大,一些办学实力偏弱的学校主要强调翻译史与翻译理论,但是一些重点学校特别是外语院校比较强调应用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笔译、口译和同声传译的学习难度也各不相同,难度依次为:笔译――口译――同声传译。
翻译方向硕士生有三条发展道路,一是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变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向高级翻译人才发展,主要是成为一些大型活动、会议的翻译人才;一是听说读写并重,扩大知识面,有选择地学习教育、外事、外贸、科技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涉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向专门型应用型人才发展;一是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后,再精通某个特长领域,如文学、电影、时尚等,成为有一定底蕴的笔译人才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方向四:英美文化研究
英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不同学校的名称和研究重点不尽相同,有的院校方向名称为英语国家文化研究,这就不仅限于英美两个国家。国内英语界对英美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化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将体现在语言中的英美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与比较。换言之,英美文化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语言和交际。有些学校从导师的研究兴趣和学生的就业角度考虑,研究比较国家发展、民族文化之类的内容,这个需要考生仔细打听。
方向五:新兴方向和特殊方向
近几来,一些学校根据科研力量的状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如南京大学的双语词典研究,研究词典学本身的理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从某种角度看这从属于语言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的计算语言学,主要是语言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中外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了解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报考情况就如同了解客流量一样,让我们有理性的选择,防止“扎堆”现象。
2006年全国共127.12万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40.28万人,报录比为3.2U1;2007年全国128.2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36.4万人被录取,报录比为3.5U1;2008年全国共120万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39万人,报录比为3.0U1。相较而言,最近三年来,部分学校英语专业报录比如下,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为13U1,中国人民大学为4U1,北京大学为12U1,南开大学为16U1,上海交通大学为8U1,兰州大学为7U1,西北师范大学为8U1,深圳大学为18U1,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为4U1。可见,英语专业的报考难度比所有专业的平均水平要高,最近几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线英语相关方向一直是偏高的,但是在总体偏高的情况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情况各不相同。
“211工程”之外的一百多所学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考生关注报录比和录取最低分意义并不大。尽管这些学校招生名额偏少,但一般过国家线就能参加复试并被录取。“211工程”中靠后的学校以及一些省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比较多,而且这些学校报名人数也并不特别多。如安徽大学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招生46人,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吉林大学英语语言学招生25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生20人。
真正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校一般是下列几类院校:
一是处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这些学校一般满足两个条件,即知名的重点院校,地处京沪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报录比综合值超过10U0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13U1)、北京大学(12U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翻译(20U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商务英语)(10U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U1)、南开大学(16U1)、深圳大学(18U1)。
二是著名的“211工程”理工科院校,这些院校英语方面的招生人数不多,而且其硕士点有鲜明特点,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是中国八大外语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这些学校实力强劲,在外院学生中影响力很大,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非常多,一般竞争比较激烈。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四川外语学院,其次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但是因为这些学校招生人数较多,某些专业也可能出现调剂,因此报录比常常不稳定。
从方向上来看,翻译学的竞争特别激烈,在各项调查中翻译学都是报考人数最多的方向之一,特别是同声传译方向开设的院校不多,竞争相当激烈。仅就翻译而言,竞争最激烈的是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其次是发达地区的外语学院、重点师范类大学,再次才是其他院校。语言学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而且竞争比较集中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重点师范类大学和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为表的一批重点外语学院。文学方向竞争情况一般,只是“211工程”中有文科底蕴的院校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竞争比较激烈。至于英美文化则相对较冷,只有一些名气很大的学校竞争比较激烈。新专业和特殊专业只有少数学校才开设,竞争也不弱。
考拉必过 移动学习APP
研究生留学qq群:
主讲:杨攀 杨凤芝 李擂 ...
主讲:白纯洁
博客推荐 
扩展阅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招生专业:
&&所在院校:
 各地热招:      
每周三发刊&&考研电子周刊
专业人气榜
&&排名 专业名称       人气   开设院校
高校人气榜
&&排名 学校名称      人气   相关推荐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有没有在国内条件下正在尝试双语养育的父母?
补充说明:如果是在国外的华人,是否双语养育只是选择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主要针对在国内,但是想双语养育的父母。 是双语养育,而非双语教育,也就是说,让宝宝像习得母语一样,自然地习得英文或其它第二种语言。其实,在粤语/国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地会说这两种语言也是双语养育的一种,只不过把粤语换作英语的话,大环境里接触英语的机会就少很多,难度也大很多。有没有有这方面经验的父母?
按投票排序
对我们来说不是尝试,是难以回避的现实。我们在家是坚定的和姑娘说中文,就是希望她说法语的时候不要带上我们的口音,然后她从4个多月起每天就在法国保姆家托管,之后是托儿所,现在2岁半开始进幼儿园,也就是说,她从4个月起,就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全部是法语环境,晚上和周末是纯中文环境。在法语环境里面说中文不会有人理她,在家里说法语会被我们要求纠正为中文,所以...她现在说话虽然比不上很多国内同龄的孩子,但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她都能听明白大人的话,特别是幼儿园的老师给她布置课堂任务什么的,她都可以很好的完成,所以她对中文法语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表达方面就比较神奇了,她在学校里面说的是法语,在家主要是中文,她对两个不同环境的切换非常的明确,所以我们很少在家里听过她说法语,但是老师又告诉我们她说的很好...总结来说,双语不是目的,语言的掌握目的在于沟通,所以会几首儿歌,鹦鹉学舌的几个问答,这不是合适的双语教育,我是觉得,父母自己的某种语言并不熟练的话,就不要把自己当老师去祸害孩子了....但是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合适的语言水平,那么作为父母,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因为孩子的适应力非常强,但是同时学几种语言,肯定会拖慢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发展的速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在进入学校以后,多语的孩子因为语言上的优势,在比较中容易形成学习上的倦怠。
我的孩子现在是英语/中文两种语言。现在一岁四个月,两种语言听力都没有问题,说出来的字是中英文混杂的。在我的家里是我说中文,爸爸说英文,爸爸的母语是英文。个人认为如果父母中一方英语不错的话,可以尝试说英语,我觉得说英文的父母的语法不好不是问题,但是发音别太差,否则发音真的不好纠正。
作为一个学发展教育心理学出身的语言心理学爱好者,我说说我的看法。如果确定是“双”语的话,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上讲,孩子是能承受的,但是,的确会在语法和语言表达上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割裂两种语言。这个恐怕不能称之为chinglish,而是孩子内化的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是,如果是超过三种语言同时施教的话,我见过重庆的一个小朋友,是一个咨询案例,爷爷奶奶教汉语普通话和重庆话,爷爷是日语翻译,兼顾教日语,爸爸教英语,妈妈是西班牙的外企,教西班牙语——孩子在双字词句阶段(两个词连结起来的阶段,如“妈妈抱”“玩球球”“kitty jump”),患上心因性失语症。以上为我所能帮上的一些内容。 快两年的旧答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收获了10个up,我也来说一下小朋友的近况吧。我的母校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汤永隆副教授协助完成了整个咨询和治疗过程,孩子患上心因性失语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无法掌握语言,而是言语方式导致的社交障碍——跟幼儿园小朋友无法良好的交流,双字词句阶段的简单语言经常由多个语言的词汇构成,故而很容易被其他孩子甚至老师有意针对和排挤。最终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孩子的外婆久居重庆巫山某个山村里,不愿陪发达后的子女迁居城市,孩子在村里和外婆度过了半年没有N语教学没有幼儿园没有熟悉的小朋友更没有奇怪的眼光的快乐日子,自愈。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我觉得需要额外说明两个事儿。首先,我这里举出来的是一个相对而言特殊的咨询案例,并不意味着所有在双语、三语甚至四语教学环境下的孩子都会遭遇心因性失语症。事实上,根据案例背景的特殊性我们不难看出来,如果你身处于一个人们都很认同,甚至都掌握着多种语言的环境,比如新加坡,比如马来西亚,与社交障碍并行而生的心因性失语症就没什么土壤了。其次,我们有必要界定一下“双语教学”和“双方言教学”。两者的共同点是在于音调学习的阶段时对脑和神经系统来说没啥区别。区别产生于语法学习,语言框架学习阶段。相声演员比较好的掌握多个方言,而没有比较好的掌握多个语言,不是吗?的确,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上讲。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儿童有充裕的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甚至能在3-5岁潜移默化式地掌握两、三种甚至更多的语言结构和特征语法,从小就培养出了所谓“语感”,这也是在一二线城市大量幼教机构鼓吹多语教学越早越好、对于孩子有益无害的主要理论基础——可惜有益无害这四个字是谎言。在此阶段的语言掌握(不是方言掌握)是有瓶颈的,有的孩子两三种,极有天赋的甚至四五种,但肯定不是无限的。总结两点:学习多种语言,能力有高低——对孩子来说,未必是词汇掌握的能力,很可能是语言结构内建的能力。多语教学,别只关注对未来有充足好处以及足够长脸面,孩子身处的社会环境,舆论支撑,社交圈子同样重要。
时隔两年,补充小朋友最新情况。发现楼下不少回答都认为双语养育就会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会把孩子折腾得很苦逼,其实未必啊,就看家长什么心态什么方法了。我个人双语养育算是半途而废了。原因是女儿1岁半开始语言大爆发,成句成句往外蹦(中文),我们觉得和她进行语言交流实在太好玩了,哪还顾得上讲英文呢,从此日常生活基本不说英文,但仍保持读英文绘本或唱英文儿歌,后来2岁前后开始看点婴幼节目视频(brainy baby 系列)。看视频也是以女儿兴趣点为重,她喜欢动物,就先看animals,一张碟看到烂熟于心,学会唱old mcdonald had a farm,会说一些动物的英文名称,当然其实她并没有英文这个概念,只知道斑马也叫zebra,长颈鹿也叫giraffe。这个过程,她很开心,自然而然的语音灌输,虽然不会让她开口说英文句子,但是她对英语这门语言不陌生,对语感的培养肯定有好处。女儿也喜欢音乐,第二张碟就是music,她又借此认识了很多乐器,学会几首英文儿歌。我所谓的学会儿歌,基本没有刻意教她,她自然地模仿里面孩子唱歌的语调,我也一起唱一起跳,亲子互动乐趣多。目前她的中文表达能力很好,词汇量丰富(得益于绘本阅读),英文偶尔会蹦点单词。我觉得只要保持不间断的英语语音输入(儿歌、视频),等到了正式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她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水到渠成,点一点就能融会贯通。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双语会拖慢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那不如不要。选择适当的英文儿童节目视频,对拓宽孩子视野、认识世界,很有益,同时又能练练耳,有何不可? 补充一点:婴幼儿时期双语环境,可以保持婴儿大脑语言区域的神经树突和突触保持敏感度,否则9-10个月后,婴儿大脑内不经常使用的神经树突会逐渐萎缩消失。9个月之前的婴儿,天生具备分辨不同语言的能力,之后就会集中脑力专门处理母语语素,处理其他语言语素的神经树突会萎缩。从本质上来说,双语养育不是教孩子说单词或句子,说穿了孩子怎么学会说母语的,就能怎么学会说英语。生活环境里有大量的英文儿歌,大点之后读英文绘本或看英文动画,只要有充足的地道英文输入,不可能整句都是chinglish。
------------------update -----------------今天是六一节,上知乎又看到这个问题。转眼又一年过去了,bb已经五岁了,从个案来说是否能够双语的问题应该已经有答案。写下来,跟大伙儿分享一下。特别说明一下:我们的经验和案例只是针对在国内的一般城市家庭,跟本身就在国外的ABC小孩不是一个讨论话题。先转一条今天老婆的说说,老婆在说说上每天记录了bb的成长点滴。。。...洗澡时bb拿个杯子当船玩,还说“my boat has sunk into the bottom of the river. Can you tow me out of the water and
take me to the boatyard?” 这些都是Peppa(Peppa Pig 粉红小猪)的台词。其实每次他听几遍我也跟着听几遍,区别在于他都记住了,而我没有...每次bb都会自己假想片子中的情节逼我演...我们现在的语言输入情况:这一年bb上幼儿园了,我们平时跟bb大部分时候都说中文。主要原因是我们发现他的中文水平比同龄人似乎差一点。他的中文主要是奶奶那里学的,不光有方言口音,限于奶奶的小学文化水平,语言的质量也不高。英语的输入来源,主要是听一些动画片和带配音的书。因为怕影响视力,所以看的很少,电视从来没开过,电脑上偶尔让他看几分钟。动画片的主要是Peppa和Dora,我们做法是第一遍看视频。然后只让他听,每天音响播放两三个小时不断循环。睡前有时候会用英语跟他聊聊今天听了什么故事,引导他复述情节。目前bb的英语水平/表现:听力。如果听的东西在他认知范围内,比如一个从没看过的Peppa或者Dora故事,他基本上一次就能听懂了,多听几次就能复述。这个意义上讲,接近大学英语四级的听力水平吧。绝对的听力能力,跟我们当然还是差距挺大的。不过他更接近母语的体验,可以三心两意,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听完问他故事讲了什么,他也能说出来。词汇。听过的动画片,看过的书(我们现在都买有配音的)上面的东西,都能掌握。不过因为都是小屁孩的东西,词汇有很大局限性。并且很明显,词汇的记忆必须持续不断重复。我们发现这一年平时生活中英语讲的少了,很多他原来知道的词汇就忘记了。比如前几天发现他已经不知道broccoli, black agaric是什么了。口语。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小孩的语言水平个体差异挺大。就中文而言,邻居同龄的小女孩比我家bb能说会道很多。就bb个体而言,他的英语口语跟中文口语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输出习惯上,中文的核心语言地位已经相当巩固。有时候说中文会夹杂英语单词。我们听到的话就让他不要这么说话。这种情况目前是减少趋势。如果我们用英语问,他一般会用英语答,但也常常用中文答。他主动说英文情况也有,那就是跟我们聊他听的故事或者书上看到的东西的时候。可能因为输入源是英文的,他并没有有意识得去“翻译”成中文。还有就是他哭的时候,也会说英语。大概是因为我们骂他都是中文的,英语更有安全感一点吧o(^▽^)o语音。这是我们比较伤心的一点。因为bb跟奶奶学的中文有很明显的方言口音,具体说是吴语方言。也就是说奶奶说的是一种她自创出来的杂糅了方言和普通话的过渡语。由此造成一些很拧巴的发音现象,比如没有卷舌音,没有后鼻音,没有翘舌音,发音位置集中在口腔前部,元音不够饱满...这些问题都对bb的英语发音造成了影响。但是好在语音是可以在青少年期训练纠正的。我们也并没期待bb的语音能跟native一样。语法。我比较强调语言的精确度,因为我们是奔着准母语的目标去的,而不仅仅是一门外语。如果听到bb有语法错误,我一般都会把他说过的话重复一下,更正语法。但我们从没有去教他任何语法规则。目前的情况是,bb可以自然而然得运用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过去时/现在进行/现在完成这四个基本的时态,虽然还是经常会有错误。Yes/No,我们都听说过yes和no的笑话。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老师都会强调。这是语言思维模式是否Chinglish的一个特征。我们欣喜的发现,bb没有这个问题。其他虽然bb并没有达到如在混血儿家庭或者国外ABC的双语水平,但至少证明我们当年的选择是安全的,可行的,可持续的。朋友中,有好几个也在以双鱼养育为目的。其中有一个6岁的男孩,听力/口语水平都超过大学英语四级了(他妈是大学英语老师)。他是1周岁开始学。但投入的时间比我们更多。而且是动画片/音频/书本/在家全英语对话,多管齐下。这位小朋友已经显露出学霸的定力,同样是听故事,他的听法是可以连续n遍,一定要听懂每一句话位置,而且他是对着书上的字看,所以现在已经认识书上的很多单词了,简单的书没听过,也能读。我家bb听故事是一个个下去的。所以就算听很长时间,每个故事一天最多也就能听到三四次。不论是从我们经验还是书上的理论,双语养育都不需要从一出生就开始。理论上7周岁以前都是可以的。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能达到的水平。------------------update -----------------眼睛一眨快一年过去了,这一年bb的英语当然也有进步,但有点跟不上需求,英语跟中文之间的差距拉大了。记下来给大家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得到有经验的朋友的建议。我们认为主要以下方面原因:bb的英语来源只有我跟老婆两个人,而我们由于工作忙,和自己语言水平的限制,给bb输入语言数量和质量都不够满足一个三周岁bb的表达沟通需求。为了保护视力,我们没给bb看什么原版动画片。绘本倒是买了不少,但由于这一年,我太忙,给bb阅读的时间很少。周围中文环境太强势了,英语没法保证最少30%的接触时间,何况质量上跟母语还有明显差距另外,大概三个月前开始,bb出现了口吃的状况。我们猜测跟双语有关,从6月份开始平时对话都跟bb讲中文了(顺便纠正bb从奶奶那边学的方言口音)。口吃没几天就消失了,看来还真是英语的问题。现在我们跟bb一起看绘本讲故事还是说英语的。目前bb的英语水平/表现:1、听力很好,讲过的东西,再出现都能听懂2、虽然现在家里不讲英语了,但bb偶尔还是会主动讲几句3、英语讲过几遍的故事,bb可以复述其他案例和观点:老婆同事的小孩,比我们bb大两周岁,两年前开始学,主要方法是听有声绘本+妈妈讲。现在英语水平比bb高一大截。口吃、发音都清晰标准。因此,bilingual baby并不需要从出生就开始。某朋友语言学博士,认为我们这样的环境不是地道的双语环境,因为我们两个的英语水平显然不是native水准的,称之为“中介语”。这种环境下是达不到双语养育的目的的。我们目前的策略:调整英语vs中文的重要性,自然语言环境全中文,让bb能建立一个茁壮的母语体系。英语作为“第二语言”,通过讲故事之类的方式“学习”。先保持bb对英语的敏感度,其他的以后再说。-------------------- -----------------我三年前关注这个topic,当时宝宝还在老婆肚子里。现在我儿子2周岁7个月。我们从宝宝1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跟bb说英语,所谓的bilingual upbring吧。最近宝宝的英语水平有的新的进步,今天上知乎又翻出这个问题。当时这个帖子我是反复看了n遍,觉得受益颇多。现在回头再看觉得我也有些东西可以跟有类似打算的爸爸妈妈分享、讨论。以下我就按照平常朋友FAQ的形式来组织内容,尽量少啰嗦。1、bb的英文水平到底如何?英汉两种语言综合表现如何?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词汇量:我们也没具体统计过,反正平常家里能吃的、玩的,小区周边能看到的东西,基本都知道英语怎么说。词组:从词到词组是语言能力突破的第一个难关。bb掌握的名词比较多,但动词由于平常接触的东西优先,估计不到100个动词。不过这优先的动词,bb还是可以灵活组合运用。句子:从词组到句子是质的跨越,意味着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基本架构了。bb两周岁不到就已经会说主谓宾齐全的简单句子,两周岁多点已经会用副词,比如时间in the morning, tomorrow, at that time, immediately;地点 in Hangzhou, in the bedroom, on the tea table, in grandpa's home……听力:其实我们都认为听力是口语的基础,比简单会说更重要。我们讲的东西,由于不断重复,bb是完全能听懂的,简单的复述也会。英语 vs 汉语bb总体的语言能力只能算中等略上。虽然他开口比较早,不到一周岁就会叫爸妈了,但此后的发展并没比其他小朋友快。不知道是否奶奶口音问题,bb的中英文发音都不太准。英语里面的清辅音结尾,他都没法发出来。s开头的单词,s都发布出来。。。bb在15个月之前,英语跟汉语的能力基本都是等同的。但是之后,多方面的原因,英语的输入数量和质量上都跟汉语逐渐拉开差距。所以现在bb的母语水平是明显高英语一大截的。毕竟白天跟奶奶呆的时间更多,出去玩的时候周围也都是母语环境。然后现在bb对语言的需求量大了,我们还是明显得感觉越来越吃力。所以想要bb更优秀,我们得自己努力加油才行。bb平常的状态是,大部分时候说的是普通话,夹杂英文。跟我们说的时候英语为主,夹杂中文。bb能明确分辨两种语言,由于bb发音不准,有时候他说了一句英文我们没听懂,他就会同样的意思吼中文——表示有点生气。偶尔有东西他只会英文,跟奶奶讲的时候奶奶听不懂,奶奶问他什么意思,他会说这是美国话。2、我们俩自己什么水平?哈哈,这应该是大家第二个要问的问题。我和老婆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婆在杭州一个普通的大学里教公外。我本科毕业以后工作都是跟英语不相干的,但要教bb说英语的想法却是我先提出并再初期坚持下来的。不过这三年来,我也每天在说英语,用英语。为了彻底“西化”,我一直想把职业方向往英语转,经过慢慢腾挪,现在的工作内容变得跟英语直接相关了。不过毕竟丢了n年,现在估计就是专八及格水平。老婆比我强一点,专八85分水平吧,哈哈。凡过高口的,在国外呆过半年以上的,都可以秒杀我们。 3、我们有什么理论支持?具体怎么操作?这本书是我们唯一的理论依据。纸质书太贵了,我是ibooks上买的电子书。我看这本书是在老婆坐月子的时候,然后每天汇报阅读成果。满月以后,老婆总算几本打消了顾虑,此后碰到什么疑问几本就靠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对语言的认知原理,双语模式的可行性,bb每个成长阶段应有的语言能力,不同的双语养育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问题,都有恰到好处的涉及,还有很多案例,就是一本手册,内容浅显易懂,又有严谨的学术研究做支撑。推荐!我们的策略是:1、我们两人和bb无论单独还是三人一起,都说英语,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面。在外面也要坚持,很难,用朋友的话“完全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才干得出来。这一点上,特别佩服老婆义无反顾,旁若无人。2、平时奶奶带bb,都是普通话的,还是很不标准的浙江口音的蹩脚普通话。3、我们在bb面前跟别人说中文。实际上书中讲到的策略很多,各有案例,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纳。4、我们用什么语料?前面我提到的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要用双语养育的方式让bb acquire一门语言,则这门语言的跟bb的接触时间和数量上不得少于1/3。首先能想到的当然就是原版绘本了,亚马逊上买了很多。从国外也带过几本来。bb的第一本书是I'm a bunny,6个月大的时候买的。bb第一次看到花花绿绿的书,呆掉了……现在bb最喜欢的是 Richard Scarry的两本大开本的绘本,What do people do all day?和Best word book ever。为了保护视力,我们还没用上电视、电脑、ipad这些。不过bb很喜欢听英文儿歌,几乎每天都主动要求听,他会自己报歌名,但我们没特意教他去唱。他的语言输入就来自我们讲,和绘本。前面讲到bb日益增长的语言需求,和我们羸弱的英语能力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影响到bb的英语水平提高。所以,我们计划等bb三周岁以后,开始跟bb一起看原版动画片。最后,这是老婆今天记录bb成长的一篇日志,基本上代表的bb目前英语最好的水平BB很喜欢看报纸上任何和车有关的新闻,而且会让我们讲了又讲。其中有两个新闻他最喜欢,经常隔三岔五会让我讲。今天午睡前他又问了:“妈妈,that coach怎么了?” 想让他早点睡,我不想讲了,就故意说“啊呀妈妈忘记了。”结果他自己开始讲了:that coach knocked into a jeep and a truck. The three cars knocked into each other. Unfortunately, the coach dropped from the high mountain."ah~~~oh~~~"(他一边配音一边用手作出从高空掉下的样子)the passengers in the coach died. 我正惊讶于他复述地一字不差的时候他又问:“妈妈,that Audi怎么了?”想再听他讲讲,我又故意说我忘了。然后他又开始讲了:that Audi turned right suddenly. The big truck couldn't stop immediately. they knocked into each other. Unfortunately, the lumbers on the big truck felt on the Audi. The driver in the Audi died. The driver in the big truck got hurt. That's a terrible car accident. We should drive slowly. 第二个新闻也描述地一字不差。只是听他讲了后我突然意识到不该用knock into这个短语,应该用crash into。哎,老妈一口chiglish,有时还用词不准。补充一下:由于我家bb的试验初有成效,从去年开始老婆的同事们就陆续加入双语养育的队伍,个个都狠命给小孩塞英语呢。
没有特别尝试,妈妈就一直从小对孩子双语阅读,大概8、9个月开始就是了,绘本如果是买的英文版,就念英文版,如果是中文版就念中文版。家里面平时交流时,普通话加两个地方的方言。当然,妈妈有留学经历,而且留学前英文就一直是日常用语。现在小孩不到3岁,什么都讲...最多的是普通话和英语。并没有特别的去教,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学习能力,可以让你大吃一惊。
最近看爸爸去哪儿了...教娃喊daddy和爸比娃终于会叫我...呆比...了
不是专业意见,仅供参考。双语完全可能,三语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为了防止心因性失语之类的,最好每个人固定说一种语言,比如母亲只说中文,父亲只说英文,爷爷只说日语……诸如此类……给小孩一个明确的界限,这样小孩也逐渐意识到几种语言是独立无关的,就不会混同起来(因为对某个人说非他说的语言是无效的)。出去没有英语也没关系,只要在家说就可以。国外有些双语小孩在家说中文,出门全部都是英文也是类似的。只要给他个明确界限、稳定持续的刺激就好了。
大概算是有双/多语经历的人,说一些仅供参考。1.藏语1.1.本身是藏人,跟家里人说藏话。1.2.藏语方言很多,彼此交流有难度,所以出门碰到同胞一般不说藏语,而用汉语/英语交流。1.3.汉化严重,已经无法说纯粹的藏话(本身衰落各种新式词语传播不力),会夹杂汉语/英语。2.汉语2.1.上学/交际。3.粤语(已废)3.1.小时候流行看TVB星空台还有很多港片,朋友圈都学会了香港话,一般用来骂人,以及得瑟。3.2.K歌用。4.英语4.1.上学/交际。S.总结S.1.语言用进废退。看看我的鸟样粤语就知道了= =S.2.环境确实挺重要。有朋友是藏汉混血,家里说汉话,她听得懂日常用语但完全不会说藏话。S.3.没有环境那就创造环境。个人认为这比天生利好环境更重要,让小孩从小明白”努力比天赋更值得嘉奖“真的很不错 ; )S.3.1.正面例子:英文我从初中开始学,到现在看书追剧交流都还行。期间家里人没管,老师不怎么管,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动力/目标,坚持下来可能是因为适时碰到好听的英文歌/好看的英文片/好玩的英文书/好笑的英文笑话/等等,建议题主给小孩当资源介绍人: )S.3.2.反面例子:德语当初学这个完全是奔着看书看原著去的,后来强迫症考据癖自愈没动力就歇了,再后来准备去德国留学又捡起来,没去成又放下,这么一来二去结果我现在都对德语有心理障碍了: ( 作为德国队死忠这真的是太过分了。。。。.。。S.4.口音不算大问题,不用过虑。多学各地方言对矫正语音有奇效。(#神奇的事实#)
我在新加坡,几乎是个双语国家。我认识一对中国夫妇,在家只说汉语,有好几个儿子。最大的13岁吧。现在儿子间玩耍的时候还是用英语,只有和父母交谈时用汉语。大儿子华文成绩很差。大概是学校环境影响的(学校是英文教育)。我的大学同学们,几乎都是华人。他们从小接受(新加坡式)英文教育。有华文课,就和我们有英文课一样。他们的“高级华文”,甚至会讲到相当难度的文言文和诗词。高中语文试卷我看过,和中考难度类似,也有那种阅读理解。但是到了大学,他们互相之间说(带有很重新加坡口音的)英文。口语语法完全和美式不一样哈哈。汉语也能说,但仅限于日常用语。而且是3个汉字夹杂一个英文单词那样。我个人觉得,双语教育是很需要条件的……因为除了家庭,社会一般只是单语环境(新加坡是英文)。不用的那种语言,退化很快。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四级有没有口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