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列句,另选两个传统的节日。各写一句话。列:重阳,是一束束用古诗中的离愁别绪浇灌的茱庾,每一束都述说着游子...

2012级绵阳二诊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
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
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蓦然(m&)&&&恬静淡泊&&&&&笑靥(y&)&&&&&&着手成春(zhu&)
B.沿袭&&恪尽职守(k&)&&&&&绯闻(fēi)&&&&&叱咤风云(ch&)
C.撂下(kē)&&&奴颜婢膝(b&)&&&&&泡桐(pāo)&&&&&弄巧成拙(zhuō)
D.痉挛&谨言慎行(sh&n)&&&挟特(
xi&)&&&&朝暾夕月(d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戏&&&&&
高潮迭起&&&&&
B.催促&&&&&&和煦&&&&&察言观色&&&&&&无立锥之地
C.悍然&&&&&&扫描&&&&&猝不及防&&&&&
人不可貌像
D.搏弈&&&&&&吊销&&&&&激流勇进&&&&&&依葫芦画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继去年高速公路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之后,截止今年11月底,我省农村客运站点也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B.为了备战今年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他白天连轴转,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简直勤奋到了极点。
C.透过历史的迷雾,从辛亥革命先驱那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变革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
D.白族姑娘杨丽萍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精灵,《雀之灵》中那只孔雀竞被她演绎得惟妙惟肖,美丽而又高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B.电影《西单女孩》讲述的是任月丽坚守自己音乐梦想的奋斗经历,以及她走红之后,坦然面对压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突破的故事。
2011年12月10日晚上的月全食
极其壮观,整个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左右,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人们都能清楚地观测到。
D.普京12月8日在全俄罗斯人民阵线联邦协调委员会上发言时表示,尽管该阵线成员来自社会各界,但都有着发展国家的共同理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也许有人不知道,大家深恶痛绝地地沟油其实是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在欧洲许多国家,用菜籽等油料作物和回收的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生物柴油的概念是1895年由德国工程师、柴油的发明者鲁道夫·迪索提出的。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动植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
20世纪70年代全球陷入能源危机以后,生物柴油成为了热门课题。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可以减排50%的尾气。此外,生物柴油不含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减少90%的空气毒性。“地沟油”回收后,除了用提取物制造肥皂外,最普遍的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生产的生物燃料不但能够用于汽车,甚至能够用于飞机。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成为全球第一家用地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做燃料的航空公司。
像我们平时炒菜的油,一般是脂肪酸甘油酯,若跟甲醇反应,就能变成脂肪酸甲酯,它有很好的燃烧性,能当柴油烧。据统计,现有生产物柴油的方法达20多种,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在国内,也有科技创新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杂质虽多,但主要成分还是油,油脂与甲酵或乙醇混合,使用氢氧化钠(占油脂重要的1%)或甲醇的作触煤,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或乙酯,经分离、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
以地沟油做原料的生物柴油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转化率由最初70%到80%,提高到目前的98%,产出比高得惊人。市场售价也低于化石柴油。而且,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生物柴油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然而,目前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综合利用成本还太高,导致合法渠道的地沟油回收无法与地沟油重上餐桌这条“黑心链”竞争,给“地沟油上餐桌”留下可乘之机,管理地沟油,各国各有招数。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意大利政府规定家庭餐厨废油要集中倒进住宅区或是公共场所的专门容器里,由专业公司定期收集,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此外,意大利会定期在学校推广展示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过程,培养青少年收集,利用废油的意识。加拿大政府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规,为餐馆和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废油服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使这些废油真正用得其所,变废为宝。
5.下列关于“生物柴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不含可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此生的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
C.菜籽等油料作物、各类动植物油脂和食用残油都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D.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优势明显,不仅用途广泛,存储量也比石油大。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物柴油具有产出比高,售价低,燃烧时排烟少,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等特点,地沟油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
B.只要满足有触煤,催化剂和高温三个条件,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后就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C.在欧洲许多国家,提炼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但技术比较落后。
D.管理地沟油各国措施不同,德国严格记录在案,加拿大制定法规。意大利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这些都能使地沟油用得其所。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柴油作为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B.综合利用成本太高同是制约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综合成本是加快其应用的关键。
C.当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很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由此看来要把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是相对容易的。
D.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能造福人类,上餐桌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是“害”是“利”取决于人对它的利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品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俳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己,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者颜不直张公,顺中人固怒甚。乃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威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行世。其为人做退,粥粥若无能者,而遏公发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命以白衣领仓场职。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选自葛存虚《清代名人轶事》,有删节)
[注]①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
②白衣:受处分官员的身份。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京口唁焉&&&&&&&&&&&&&&&&&&&&&&&&&&&&&&&&&&&&&&&&&&&&&&
B.今张公虽就逮&&&&&&&&&&&&&&&&&&&&&&&&&&&&&&&&&&&&&&&&&&&
就:受、被
C.其子景晖弗类其父&&&&&&&&&&&&&&&&&&&&&&&&&&&&&&&&&&&&
D.阴使人廉问主名&&&&&&&&&&&&&&&&&&&&&&&&&&&&&&&&&&&&&&&
阴:暗地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骑而从者数人&
故舍汝而旅京师
B.为言于张公&&&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
&即患秦兵之来
D.而遏公发愤乃若此&&&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下列对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
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
,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伍进了城隍庙,顺利地见到了张公,像素来交好的朋友一样安慰劝勉张公,很久才离开。
D.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
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
(2)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翡①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②过千峰。
[注]①翡:遮蔽,覆盖。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
&&&&&&&&&&&&&&&&&&&&&&&&&&&&&&&&&&&&&&&&&&&&&&&&&&&&&&&&&&&&&&&&&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一、二、四联具体分析。(5分)
&&&&&&&&&&&&&&&&&&&&&&&&&&&&&&&&&&&&&&&&&&&&&&&&&&&&&&&&&&&&&&&&&
&&&&&&&&&&&&&&&&&&&&&&&&&&&&&&&&&&&&&&&&&&&&&&&&&&&&&&&&&&&&&&&&&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来源:学科网]
花径不曾缘各扫,&&&&&&&&&
,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
”两句直接表明了自己顺应造化安于命运的思想。
(2)&&&&&&&&&&&
,而不知其所止。
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
,&&&&&&&&&&&
”两句高度评价了《离骚》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特点。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来源:学。科。网Z。X。X。K]
瞻青藤书屋
①七月中旬,受绍兴市文联的邀请,我有幸到绍兴一游。
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真正让我至今仍然刻骨铭心的不是兰亭、禹陵,也不是勾践的会稽山、鲁迅的百草园,而是那“一个南腔北调
人”的徐渭(字文长)和他那“几间东倒西歪”的青藤书屋。一天正午,我独自冒着四十度的高温,找到了前观卷,踅过了大乘弄。[来源:Zxxk.C&
③青藤书屋寂寥,孤独而又有几分荒凉。
④我肃然伫立,不敢迈进。
⑤片刻,我才轻轻跨进门槛,走过一小段石板,然后径直去观赏文长的书画真迹,在此之前,我只能在一些印刷物上欣赏印得糟糕透了的照片。屋子里陈列的书画虽不多,大约才三十件,但件件都是绝妙的珍品,在那“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葡萄前,在那“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忘念洛阳春”的牡丹前,……我屏着鼻息,静静地谤听它们那低沉的申诉和抑郁的唏嘘。
⑥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我的视线才离开文长的真迹,开始前后上下打量起他的故居——青藤书屋来。
⑦这就是文长生于斯、活于斯、逝于斯的屋子!
⑧天井西头,虽仍有青藤茂盛,恐已不是文长童年所栽的了。书屋小窗下有一方石砌的小水池,即文长命名的“天池”。对门有假山一座,山后墙上嵌着文长手书“自在岩”刻石。它们一个坚韧、顽强的生命常青的青藤,可曾看到旁边就是那冷寞的难以逾越的高墙?文长当年命名天池,到岩石尽管坚顽,但毕竟无翼,岂得自在逍遥?文长啊!你可曾知晓纸上石头上的理想虽然很美,可现实的石头早把它们撞成了粉碎?
⑨思至此,不禁悲从中来。
10我似乎觉得这位生后刚满百日即丧父,死时“铸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
寝”的同宗老前辈,命之凄惨,命之乖舛当是与生俱来的。其实,许多事情如民间俗语“三岁看老”一样,是有定数的。如这青藤书屋,分明早就蕴藏了文长命运的密码。
11通常,古代的知识分子在人生无路可走时有两种选择:一是趋时媚世,二是隐身遁世。而文长不愿做俗人,又不愿效僧人,他狂放傲世,这种人性岂能为当时污浊的环境所容,因此这便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注定他毕生在痉的深渊中挣扎,也正因为此,同时注定了他必然成为杰出的艺术家,注定了他的画风必然是独开风气的大写意,书风必然是跌宕恣肆的狂草。
照理说,文长已经在作品中得到了宣泄,找到了寄托,应该能够平静下来了,但是,对于文长,许是冲突太激烈了,与环境对峙得太凌厉了,导致他的痛苦太剧烈,他那艺术家极敏感又极脆弱的神经终于承受不了,终于几近崩溃了。于是,他多次自戕,奇怪的是,后来他的诗中倒有些幽默地欣赏种自毁行为,吟道“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现代杰出的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她因折磨而神经极度错乱,自杀了九次才成功,实践了她的不朽诗句:“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让他分外精彩。”
13其实,活常常也是痛苦的,人生常常就是地狱。这早已毋需尼采或萨特等哲学人们的阐释论证。而需要说的是,痛苦的折磨、地狱的煎熬常常能造就人,完善人的吕格。对于艺术家则更是如此。文长之所以诗品、画品、书品极高,都应缘于他那极高的人品。倘不是这样,郑板桥怎么会常在自己的书画上铃一方“青藤门下走狗”之闲章,齐白石又怎
么会说“恨不早生三百年”,“为青藤磨墨理纸”呢?
14记得从青藤书屋回来的那天晚上,我问及一位诗友,本地人是否了解徐渭,诗友向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15唉,这使我即生感慨!
14.本文行文自然,层次清楚,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
&&&&&&&&&&&&&&&&&&&&&&&&&&&&&&&&&&&&&&&&&&&&&&&&&&&&&&&&&&&&&&&&&
&&&&&&&&&&&&&&&&&&&&&&&&&&&&&&&&&&&&&&&&&&&&&&&&&&&&&&&&&&&&&&&&&
15.“我肃然伫立,不敢迈进”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16.文章主要写徐渭,为什么又写了西尔维娅·普拉斯和郑板桥、齐白石?(6分)
&&&&&&&&&&&&&&&&&&&&&&&&&&&&&&&&&&&&&&&&&&&&&&&&&&&&&&&&&&
&&&&&&&&&&&&&&&&&&&&&&&&&&&&&&&&&&&&&&&&&&&&&&&&&&&&&&&&&&&&&&&&&
&&&&&&&&&&&&&&&&&&&&&&&&&&&&&&&&&&&&&&&&&&&&&&&&&&&&&&&&&&&&&&&&&
17.联系⑧——12自然段,指出徐渭“命运的密码”是什么?屈原有着与徐渭相似的“命运的密码”,请简要分析。(6分)
&&&&&&&&&&&&&&&&&&&&&&&&&&&&&&&&&&&&&&&&
&&&&&&&&&&&&&&&&&&&&&&&&&
&&&&&&&&&&&&&&&&&&&&&&&&&&&&&&&&&&&&&&&&&&&&&&&&&&&&&&&&&&&&&&&&&
&&&&&&&&&&&&&&&&&&&&&&&&&&&&&&&&&&&&&&&&&&&&&&&&&&&&&&&&&&&&&&&&&
六、(15分)
18.下面是三则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材料,请逐条概括其要点。(每条不超过10字)(6分)
材料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入惊人的40万亿元,但是如果以年度为基础计算,其所需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
材料二:现在有人使用无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农业废弃物这种一般技术,而非高新技术,这不仅稳定了木炭的存在形式,肥沃了土壤,还具有碳储存功能。
材料三:美国“清洁煤电”计划不是要大力发展新兴的煤电产业,而是主要通过改造升级传统的煤电产业,使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
&&&&&&&&&&&&&&&&&&&&&&&
&&&&&&&&&&&&&&&&&&&&&&&&&&&&&&&&&&&&&&&&&&
&&&&&&&&&&&&&&&&&&&&&&&&&&&&&&&&&&&&&&&&&&&&&&&&&&&&&&&&&&&&&&&&&
19.根据下面的文字,为这位“最美的母亲”写一段赞美的话。(要求:使用第二人称,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不少于60字。)(5分)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看到后,踢掉高跟鞋,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得救了,吴菊萍却手臂骨折,受伤较重,住进了医院,后来记者采访她,问她为什么当时会做出那样一个惊人的举动,她说:“这没什么,每个妈妈都会这样,换了你,你也会。”
&&&&&&&&&&&&&&&&&&&&&&&&&&&&&&&&&&&&&&&&&&&&&&&&&&&&&&&&&&&&&&&&&
&&&&&&&&&&&&&&&&&&&&&&&&&&&&&&&&&&&&&&&&&&&&&&&&&&&&&&&&&&&&&&&&&
&&&&&&&&&&&&&&&&&&&&&&&&&&&&&&&&&&&&&&&&&&&&
&&&&&&&&&&&&&&&&&&&&&
20.仿照例句,另选我国的两个传统“节日”,各写一句话。(4分)
例句:重阳,是一束束用离愁浇灌的菜萸,每一束都诉说着游子对亲人的思念。
&&&&&&&&&&&&&&&&&&&&&&&&&&&&&&&&&&&&&&&&&&&&&&&&&&&&&&&&&&&&&&&&&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碧水中有一蔟蔟青荷,它绽放时有芙蓉的绚丽,做起时似青萍般朴素。它开花,但展示给你的常常只是叶,在花和叶的下面,是你看不见的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瞬息万变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来源:Z&xx&]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B.咤zh&;C.撂li&o;D.挟xi&,暾tūn。)
2.B(A亲睐—青睐,高潮叠起—高潮迭起;C.人不可貌像—人不可貌相;D.搏弈—博弈)
3.C(A.截止:有明确的终止、结束的含义,表时间点的语词一般在其前面;截至:到某一时间点,没有明确的终止、结束的含义,可延续可不延续,表时间点的语词一般在其后面。本句应用“截至”。
B.连轴转:比喻夜以继日地劳动或工作。不合语境。C.筚路蓝缕: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D.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权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望文生义且感情色彩有误。)
4.B(A.结构混乱,去掉“了”。
C.成分赘余,“近”与“左右”保留一个即可。D.关联词位置不当,“尽管”移至“成员”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以偏概全。“生物
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错,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生物柴油对环境的污染小于传统柴油。B.张冠李戴。由第五段可知,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的是“以地沟油做原料的生物柴油”。D.无中生有。“存储量也比石油大”原文无据,说法不妥。)
6.D(A.“最佳处理方法”错,第三段“最普遍的处理方法”。B.“只要满足有触媒、催化剂和高温三个条件就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错,由第四段可知,三个条件均有具体限制。C.(“技术比较落后”,原文无据)
7.A(“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错,只能说生物柴油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9分,每小题3分)
8.A(唁:慰问。)
9.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介词,替/介词,表被动,被。D.副词,竟然/副词,才。)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
(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羁”“甲”“生狞”“非”各1分,大意1分)
(2)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要削夺张公的职务。(“按”“遮”“愿”“夺”各1分,大意1分)
12.(8分)
(1)“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3分,画线处各1分)
(2)抒发了诗人送别从兄的伤感和对从兄的不舍。(2分)第一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1分)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1分)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
不舍之情。(1分)
13.(5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22分)
14.(6分)①来到青藤书屋,表达对徐渭及其青藤书屋的“刻骨铭心”;②观赏徐渭的书画真迹;③描绘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④剖析徐渭悲剧命运的原因;⑤赞扬徐渭极高的人品;⑥感慨本地人对徐渭的不了解。(每点1分)
15.(4分)①引出下文;②表达自己严肃的态度和崇敬的心情。(每点2分)
16.(6分)①写西尔维娅·普拉斯意在突出徐渭的死是痛苦到极限的反应(2分);2写郑板桥和齐白石意在突出徐渭极高的人品(2分);④丰富文章内容(2分)。
17.(6分)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1分)个性与环境的对峙。(1分)
②分析3分,扣住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或个性与环境的对峙即可,语言通顺1分)
六、(15分)
18.(6分)
①年度投入少&&&&
②可以使用一般技术&&&
③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每点2分,超字数扣1分)
19.(5分)
示例:你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你在荣誉面前谦虚淡定,你朴实而平凡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人性的善良,什么是对生命的关爱,你是最美的母亲花,世界因你而更加美丽。
(人称1分,连贯得体2分,有文采2分)
20.(4分)
①元宵,是一盏盏用喜庆装点的花灯,每一盏都映照着游人对生活的热爱。
②清明,是一张张用虔诚点燃的纸钱,每一张都寄托着子孙对祖先的哀思。
③端午,是一个个用民心包裹的粽子,每一个都浸透着人民对先哲的怀念。
④中秋,是一个个用思念烙成的月饼,每一个都铭刻着亲人对团聚的渴望。
(每句2分,句式、内容各1分)
七、(60分)
21.(60分)请按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卷。
【参考译文】
无锡有个奇人,叫华豫原。康熙乙未年间,张公担任江苏巡抚,因事犯罪被逮捕,部使者偕同制府就在润州审问张公,(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张公的门生和他以前的部下,没有谁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张公遭受了祸患,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到京口来慰问张公。华豫原到达城隍庙门口后,却不能进去。他回头看见有大官过来,骑着马跟随的人有好几个,这些人来到城隍庙门前,守门的人都退后站着。大官下马进了城隍庙,他的随从也都跟着进去,华豫原就昂着头跟随他们进了城隍庙,转了几次弯才到,华豫原来到拘禁张公的房间门外,却又进不去。华豫原在门前徘徊,用来托付守门的人的理由说了很多,办法也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进不去。守门的人说:“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不离开你将会被判罪,制府的威严不能冒犯。”华豫原大声笑着回答说:“你竟然拿制府的名头来恐吓我啊!如果我害怕制府,我怎么能来到这里?况且天下的事情难以预料,以前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却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幸亏天子英明圣哲,张公还是像原来那样担任江苏巡抚,而噶礼最终抵偿了他犯的罪。现在张公虽然被逮捕,万一皇上又有圣旨保全张公,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再面见张公呢?”说完,华豫原要来笔墨,大大地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交给守门的人去送给张公,并对守门的人说:“能够交给张公,就交给张公;不能交给张公,你就把这张纸上呈制府,说明这里的情况,我是死是活,但凭制府裁决。”
在这时,太阳渐渐落山。守门的人拿华豫原没有办法,就进去禀告看守,看守听了也很有点动容,于是替华豫原向张公传话。张公让华豫原进去见面,华豫原于是进入拘禁张公的房间,他安慰劝勉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过了几天,有消息说部使者的祠庙就被毁掉了。
当初,部使者在江南主管学政,颇有名气。吴中的人士就在江阴为他修建了祠庙,还唱歌跳舞庆贺这件事。当张公与噶礼打官司的时候,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要削夺张公的职务。但是部使者并不是很愿意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百姓本来就非常气愤。等到这件事情发生,部使者和制府弹劾张公欺诳,论罪当斩。吴中的百姓都为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华豫原于是对他们说:“狄仁杰在魏州有祠庙,他的儿子狄景晖却不像他父亲(廉洁奉公),魏州人就毁掉了狄仁杰的祠庙,不再修建。今天出了部使者对待张公这样的事,还能再让他的祠庙有香火吗?”于是大家数千人跑到部使者的祠庙下,争相掀夺屋上的瓦,投掷到地上,椽子栋梁全都被折断,有的人还将那剩下的东西烧掉,民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制府听说了这件事,大惊,暗地里派人查访主使者,但最终没怎么样。当时,华豫原差点没逃脱,但也因此在江淮一带出了名。华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流传于世。他为人谦虚内敛,一副柔若无能的样子,可是在张公这件事情上他竟然激愤成像这个样子,实在出人意料。朝廷最终没有采纳部使者的建议处死张公,反而征召张公,让
他以受处分官员的身份主政仓场衙门。
曲园居士说:所说的部使者,就是张文端。他曾经凭借兵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江苏学政。张文端也是一代名臣,但他处理张公这件事不能让人没有非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离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