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技术主要应用到哪些领域,具体介绍其中一个应用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向-嵌入式系统技术
&&&&&|&&|&&&|&&|&&|&&|&&|&&|&&|&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一)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一)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传统的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资产管理和设备追踪的应用中,人们希望通过立法加强该技术在药品追踪与设备追踪方面的应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假药比例已经超过10%,销售额超过320亿元。中国药学会有关数据显示,我们每年至少有20万人死于用错药与用药不当,有11%~26%的不合格用药人数。以及10%左右的用药失误病例。因此,RFID技术在对药品与设备进行跟踪监测、整顿规范医药用品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全球保健和医药应用市场&的报告,2011年的RFID在保健和医药应用市场中的收入将增长到23.1 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9%。其中,药品追踪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32.8%,医疗设备追踪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会达到28.9%。具体来说,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例如,把药品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核对,方便地识别假冒药品。2、全程实时监控。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3、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目前,日本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数字化医院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2、医疗急救管理。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ID技术的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目前该技术在美国wellford hall治疗中心已经得到应用。3、药品存储。将RFI 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备。4、血液信息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5、药品制剂防误。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病患用药安全。6、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我国于2007年首先试验建立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与患者直接关联的追溯系统,系统使用GSI标准标识医疗器械,并在上海地区的医院广泛应用。7、信息共享互联。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攻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 其他信息
访问数:&|&
数据加载中..所在位置:&&&&>&&&&>&&&&>&&正文
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你造吗
[导读]&最近,继今年6月工信部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后,有关加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又开始浮出水面。据悉,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
最近,继今年6月工信部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后,有关加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又开始浮出水面。据悉,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
据相关专家介绍,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其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电子支付、智能电网、通信、航天军工 、电子信息等板块分别轮番发力,此起彼伏,成为盘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本版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对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梳理,挖掘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供投资者参考。
智能家居 升级孕育巨大商机
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网络通信、信息家电和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20世纪90年代后期,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出现。2000年智能家居开始在国内推广,国内出现了第一家智能家居高科技企业——天津瑞朗智能家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已有10余家企业相继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智能家居行业规模逐渐形成,市场已经开始启动。据统计,近几年电工行业年销售额40—6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档产品销售额近20亿元。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以智能网络开关为代表的新型电工产品的市场份额会逐年地快速放大,并最终替代传统的电工产品,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从市场投资角度看,智能家居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节能概念的诞生,其主要包括建筑墙体保温材料上市公司、节能建材上市公司、建筑节能系统上市公司、节能环保幕墙上市公司、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上市公司、智能建筑工程承包上市公司。这些建筑节能上市公司共同构成了建筑节能概念股。
建筑墙体保温材料上市公司:烟台万华,公司是全球范围能具有竞争优势的MDI生产企业;红宝丽,出资设立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把聚氨酯板材等制品作为主要经营范围,正式向建筑保温领域进军;双良节能,公司生产的苯乙烯是目前主流建筑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稀(EPS)生产原料;公司还具有溴化锂制冷机业务。
节能建材上市公司:?北新建材、栋梁新材、伟星新材、杭萧钢构等。
建筑节能系统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公司拥有烟气脱硫、热泵节能空调、污水处理等多项环保技术与设备,并拥有供热计量系统解决方案;达实智能,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公司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可为既有建筑提供建筑机电设备的节能服务;赛为智能,公司主营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
节能环保幕墙上市公司:方大集团、中航三鑫、金晶科技、南玻A、耀皮玻璃、嘉寓股份。
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上市公司:泰豪科技,作为智能建筑市场的龙头,在大型公共建筑系统集成市场占有5%的份额。
智能建筑工程承包上市公司:延华智能,公司是目前国内资质最齐全的智能建筑服务商之一。
此外,符合标准的节能服务的上市公司:九洲电气、达实智能、中科电气、合康变频、动力源、荣信股份等。
智能电网龙头企业的盛宴
在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五到十个示范城市,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据专家介绍,目前智能电网的主要项目应用有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电力设备运营状态检测、电力调度应用等。
据悉,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
目前,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配电用电环节投资或将超过市场预期。上海证券分析认为,无论是从技术容易度,还是从积极性上看,地方政府负责配电环节、用电环节的建设速度将高于电网总部负责的变电环节、输电环节和调度环节。因此,2011年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市场现有预期。在电网总部负责的环节,2011年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其次是柔性输电。
智能电网是龙头企业的盛宴,分析人士认为,变电、配电投资增速最快,关注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综合考虑成长性、产品技术壁垒和市场容量,智能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是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此外,柔性输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增长也较快。
在线监测设备行业方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全套在线监测产品,大多只能提供某几类产品。国内厂商中,理工监测、思源电气、重庆海吉研发较早,市场认为这三家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具有先发优势。
柔性输电行业方面,电科院、荣信股份是国内最早研发柔性输电产品的企业,产品性能不相上下。市场认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电科院与荣信股份仍会是市场龙头。此外,也有多个企业近年来陆续介入这一领域,如思源电气、南瑞继保、许继电气、四方继保等。
智能变电站方面,国内只有几家有新型互感器的生产能力,如国电南自、许继电气、广州中纽、国电南瑞等。
配电网自动化方面,国内配网自动化的主要设备供应商有许继电气、积成电子、北京科锐、东方电子等,目前,国电南瑞、国电南自等企业也正在扩大产能进入这一领域。
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方面,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的主要设备供应商有威胜集团、杭州华隆、科陆电子、南京新联、积成电子等公司。终端设备制造商大约有10多家,威胜集团、科陆电子、华立仪表、浩宁达、华隆电子等。
在建设初期,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上海证券建议关注行业龙头的投资机会。智能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建议关注国电南自、国电南瑞;新型互感器行业建议关注国电南自;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行业建议关注理工监测、国电南自、国电南瑞、许继电气;配电网自动化行业建议关注国电南瑞、积成电子;柔性输电行业建议关注荣信股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建议关注国电南瑞、森源电气。此外,由于特高压第二条线路明年有望招标,也建议关注估值较低、充分受益的特高压龙头企业。
智能交通城市交通机会最大
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增长。专家透露,“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交通运输管理将达400亿元。有关专家介绍,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主要应用于在车辆信息通信、车队管理、商品货物监测、互动式汽车导航、车辆追踪与定位等。
据悉,“十二五”交通通规划或将在年底推出,智能交通将作为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五年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的感知和监控;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思路进行谋划。
智能交通按照应用主要分为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业内人士指出,各细分领域的智能交通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就投资机会而言,城市交通的机会最大,高速公路的投资机会最少,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的增长速度最快。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环节。针对智能交通产业大体也可以分为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智能交通的各环节均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由于前端设备如传感线圈、视频、微波等投入较少,应用较广,所以发展较快。
国内目前在智能交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有:海康威视、北斗星通、交技发展、怡亚通、恒宝股份、宝胜股份、川大智胜等。
生产车载设备:同洲电子、启明信息;生产路况信息采集设备:川大智胜、远望谷;从事智能交通相关软件系统研制开发:宝信软件、亿阳信通;生产自动检售票设备:广电运通;从事交通电子设备架设:*ST高淳;卫星导航定位: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华力创通;地理信息系统(GIS):超图软件、数字通;电子地图:四维图新;智能交通集成与服务商:交技发展、皖通科技、银江股份等。
点击下载: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科技网官方微信(zgkjwwx)
[责任编辑:long]
责编:朱丽
电话:010-
&&&&京公网安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基本特征、架构、解决方案等知识,以及物联网设计的关键技术,说明了物联网目前存在问题"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物联网及其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2013年1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基本特征、架构、解决方案等知识,以及物联网设计的关键技术,说明了物联网目前存在问题,最后对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作了一些展望。 中国论文网 /8/view-4376094.htm  【关键词】 物联网 军事 应用   1 物联网的含义   1.1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这样描述:通过条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人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时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信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位置、任何事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并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物联网基本特征   物联网具有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特征。一是广泛应用各种感知技术,即全面化感知。物联网上的物体安装了多种类型传感器,可捕获物体及环境等不同的信息,并形成不同格式的,具有实时性、周期性的数据,便于被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二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即实时化互联。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重要基础和核心,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并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三是具有智能化处理能力,实现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即智能化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针对性和有意义的信息,适应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1.3 物联网的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可分为三层:一是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末梢,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二是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三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其与行业需求结合,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1.4 物联网解决方案   物联网解决方案最典型的有两种:欧美的EPC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   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其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器(ONS)、EPC信息服务器(EPCIS)六个部分。   2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   物联网是个交叉领域学科,涉及的技术繁杂。   2.1 感知技术   (1)传感器及传感网络技术: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传感器网络主要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问题,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短距离的无线通信两个部分。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阶段,主要是综合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可编程技术,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对物品进行数据的采集,之后接收上层传递来的控制信号和信息处理,产生响应并完成相应动作。   (2)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其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的信号来自动识别对象,同时获得相关数据。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应用软件三部分。   (3)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主要包括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等几部分,它是在融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mems传感器集信息获取、处理和执行于一体,能组成多功能微型系统,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MEMS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4)全球定位导航技术:新一代的的全球定位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特点,可以提供实时的、全时空的授时、定位、导航、通信等信息能力,是移动物体提供移动信息的重要技术,也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2.2 网络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功能是将一系列分散在空间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可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依据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WSN技术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2)无线移动网络技术:①无线保真(Wi-Fi)技术:Wi-Fi是一种基于接入点(AP)的无线网络结构,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布设,可以在应用中与传感器相结合。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技术:GPRS是一种基于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服务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GPRS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GSM网络,目前在很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也有部分应用。③NGB广域网络: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带宽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广域网络应用于物联网将开辟新的天地和模式。   2.3 应用技术   (1)专家系统(Exper System):专家系统是一个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   (2)云计算:云计算是一个网络应用模式,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就像使用使用空气和水一样方便。
  (3)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方便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其在简化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也随之出现。无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本身是否安全,但在构建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信息安全方面设计。“没有安全就没有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对于物联网的应用更是如此”。   (4)智能化应用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种服务需求可以根据应用领域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各类的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将物联网的优势与各自领域的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管理、组织调度结合起来,形成各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各领域应用。比如:智能交通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智慧物流技术、资源打包技术、智能战场技术等等。   3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展望   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在信息化战场牵引下,军事领域物联网建设也会随着地方物联网建设而逐步发展。物联网重在围绕战场态势感知、信息智能处理、行动过程控制等要素,提高战场透明度和破除“战争迷雾”,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3.1 实现精确的战场态势感知   (1)战场要素感知准确化:未来军事领域可以建立智能化战场,完成智能化作战,嵌入感知器的各种作战要素(战斗人员、武器装备等)通过军事信息系统,完成接入并交换信息,在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协助下,依据实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完成对作战也要素的配置、指挥、控制等。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实时化、准确化的综合信息链。   (2)武器装备智能化:武器装备嵌入了传感器并接入网络,即武器装备形成了感知控制网络系统,可以动态地感知和实时统计分析武器装备动态信息,并据此进行管理控制。   (3)作战保障精确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战场军事物资保障、军用物资筹划、军用物流配送及物资生产感知控制,实现人员装备器材“一卡通”,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战保障力量对物资器材适时适地适量精确化、智能化、动态化管控。   3.2 建立全时空预警探测系统   (1)建立战略/战术或区域战场传感器网络:采用预先布设或临时投送方式布设各种传感器或智能化武器,形成战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战场信息,准确实时感知敌我双方各种作战信息,进而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全维侦察监视预警体系。   (2)建立战场打击效果实时监控网络:采用各种侦察技术和手段,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建立战场侦察监视系统,监控战场核生化状态、打击目标状态、敌我双方作战要素状态等,做到准确掌握敌人状态,合理调配打击力量。并实现与指挥控制系统连通,确保侦察、打击、监控一体化。   (3)建立生命体征监测网络:建立以单兵生命监测系统为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网络,实现对伤病员定位搜救与身份确认,并据此完成应急救援。   3.3 建立智能化战场   (1)建立无人装备网络管理系统:未来战场可能是无人化的时代,无人装备将主宰未来战场,因此无人装备信息获取、使用、管理必须基于网络进行,因此,无人装备网络管理系统建立维护至关重要。   (2)智能装备打击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未来武器装备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独立完成独立作战任务,未来武器可能集信息获取传递、展开作战行动、打击效果评判等一体,实现自主作战,并和邻近智能作战系统协同。   4 物联网技术发展目前存在问题   4.1 相关技术标准问题   物联网处在发展初期,各国标准各异。比如各种传感器网络标准非常的多,造成信息交流障碍。其涉及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问题。这也影响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及产业链条,进而影响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4.2 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以泛在各种网络为基础,其信息采集频繁且来源多样,因此传感器网络及信息安全性非常重要,是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基础。这也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商业秘密信息等安全问题。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   4.3 相关协议问题   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得延伸。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簇,但接入层面协议非常繁杂,如GPRS/CDMA、传感器、有线、无线、短信等多种通道,而物联网事实上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以便于接入和应用。   4.4 IP地址问题   目前互联网地址是基于接近耗尽的。物联网每个物体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这是IPV4无法满足的,就需要海量地址的IPV6来支撑,而IPV4过渡到IPV6需要漫长的过程,使得IPV6必须兼容IPV4。   4.5 终端接入问题   物联网上的物体必须拥有传感器和网络的接入功能,由于应用领域需求差异,如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对于商家将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的初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   [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3]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4]沈苏彬.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神州数码.物联网技术及应用,2010,08.   [6]姬金萍.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2011,05.   [7]解放军报.物联网:大步向战场走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应用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