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了 邓亚萍萍的体育成绩的确给中国争光,但是她的学历还是不提为好。。。。

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5:11:49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邓亚萍
运动生涯中,冠军头衔132个,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4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
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张怡宁5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张怡宁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首夺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同队友一道夺取女子团体冠军,并成功卫冕女单冠军。
1998年亚锦赛女团冠军、女单第五;第13届亚运会女团冠军;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黎巴嫩公开赛女单第五、女双亚军,中国公开赛女单第五、女双第三,意大利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第三,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第五;
1999年世乒赛女单亚军、女双第三名,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第五;
2000年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亚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日本公开赛女双亚军(与张莹莹);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女双第3名;世界杯女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女单亚军;九运会女团冠军、女单亚军、混双第三;
2002年美国、丹麦、波兰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第14届亚运会女单冠军,女双、女团亚军;
199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1998年意大利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季军
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女子团体冠军
1998年亚洲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亚军、女双季军
2000年波兰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0年瑞典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0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女双季军
2001年第五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1年第二十一届大运会女团冠军、女双冠军
2001年第九届会运会女团冠军、女单亚军
2002年美国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2年第六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2年丹麦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2年波兰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2年釜山亚运会女单冠军、女双女团亚军
200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
2003年克罗地亚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
2003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女单、女双冠军
2003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3年丹麦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3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3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女双亚军
2003年第七届女子世界杯季军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
2004年韩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4年新加坡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2004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4年日本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
2004年第八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
2004年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女团冠军
2004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双冠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选拔赛玉林站女双冠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选拔赛桂林站女单冠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5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单亚军、女双冠军
2005年日本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女单冠军、女团冠军
2005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冠军
2005年第九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6年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冠军
2006年科威特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3年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第47届世乒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混双八强,世界杯女单第三名;
2004年世乒赛女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韩国站、长春站女单、女双冠军,新加坡站女单冠军、女双四强,克罗地亚站女双四强,日本站女单冠军、女双亚军,雅典奥运会女单(中国代表队自参加夏季奥运会来第100块金牌)、女双冠军,世界杯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女双冠军;
2005年卡塔尔、日本公开赛女单冠军,中国公开赛(深圳站)女双冠军,总决赛女单冠军,48届上海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双冠军(和王楠),成为继瓦尔德内尔,邓亚萍,刘国梁,王楠,孔令辉后,世界乒坛的第六位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四夺世界杯冠军;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科威特公开赛女双冠军,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亚军、女双冠军,第48届不来梅世乒赛女团冠军,世界杯女单亚军;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和王楠合作夺得女双冠军,女单第三,世界杯女单亚军。
2007年世乒赛女单第三名,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郭焱),科威特公开赛女双冠军(与李晓霞)。
2008年第49届世乒赛女团冠军,最佳球员
2008年科威特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8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8年中国公开赛女单、女团冠军
2008年日本公开赛女单、女团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在8月22日进行的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张怡宁战胜队友王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47金。
其实作为运动员的她们尽心尽力为祖国打好每场球赛争取获得金牌就是她们为祖国争光的最好事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作出为国争光的事情,那就是尽心作好每件事!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本色邓亚萍(全文)
  首播时间:日19:30
  主持人:罗宏涛
  嘉宾:邓亚萍
  节目内容:
  主持人:朋友们好,欢迎来到《五环夜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组合成不同的人生,那么当我们各自走在不同的路上的时候,经常愿意坐下来听一听其他朋友的故事,在倾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同分享一段经历,一同去感受一份共鸣。那么今天走进我们《五环夜话》演播室的是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现在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邓亚萍。好像这一段时间一直是在忙着开会?我听说好像你还有一个提案?
  邓亚萍:提案其实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体育组很多人的一个共鸣吧,那么我们这些提案提的是有关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一个提案。
  主持人:现在应该说你同时具备好几种身份,在清华大学上学是学生,然后在北京奥组委工作,另外你又是全国政协委员,如果再加上以前的话,应该是前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身上这种角色很多,不过在你所具备的这些角色当中,应该说你最开始的运动员生涯是后来你所有的角色的一个铺垫,可以说如果说没有运动员生涯的那种成功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些。
  我看报道也知道你当初走上运动员这条道路的时候,因为比如说你的身高,各方面的这种限制好像是没有多少人相信你最后走上这条路。实际上你自己可能也听到不少的教练,包括你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样的身高限制你的发展,我觉得这种负面的这种暗示,因为那时候你那么小,会不会对你心里面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邓亚萍:当时我父亲都把所有的情况全盘地跟我讲,所以可以说从小的时候都很清楚,我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别人怎么样看你,为什么别人不要你,其实这些东西我小的时候很清楚,所以可以说自己也分担吧。不仅仅只是父母去承担你这些东西,其实我自己很清楚我的路在什么地方,在同年龄里那个阶段,我要比同年龄的队友也好,朋友也好要比他们成熟得早一点。
  主持人:记得我以前也曾经采访过乒乓球队的一些运动员,包括你在做运动员的时候,所有人对你最深的印象就是你训练的时候你是队里面最刻苦的,而当时你的年龄在队里面应该是比较小的,我就不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怎么可以有这么坚强的一种克制力也好,或者说自律性也好,能让自己做得那么刻苦?
  邓亚萍:我想证明自己在乒乓球方面是具备一些素质的,而不仅仅别人说你不行,我就趴下了,而是我觉得我行,我觉得我可以,但是你又不能去说你行,你必须要有成绩,要把对手打败,你才能说自己行,那这些靠什么?只能是靠苦练,没有别的办法。
  主持人: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们也采访了你的一个队友,应该说在队里面,跟你也是很不错的朋友王涛,我们来看看他当初对你是什么印象。
  王涛:在43届决赛的时候我们交手过一次,她和孔令辉,我和刘伟,当时刘伟就跟我讲,你打比赛注意一点啊,邓亚萍可能会瞪你 ,她看所有人都是这种眼神,就是看着你不会脱离的这种感觉,看着你的那种感觉,很有威慑力。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看过你打球的朋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就是你打球的时候那种气势、那种气质,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你好像六亲不认的那种样子,不知道这种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邓亚萍: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打球的时候不能输,输给别人以后,当时脾气特别大,又不懂事,拿着拍子就往台子上砸,但是我输球不是对着对方发脾气,是我自己,我对我自己不高兴,所以就发脾气。那么真是如果输完球以后一定要找别人,咱们再打再打,非要打回来。
  有时候实在不行了就噘着嘴回家了,我妈经常说,你看你那个嘴都可以挂一个油瓶。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无形当中就是更加地要锤炼自己“一定要行”的这种感觉,特别是说我怎么样能够证明自己行呢?那就是只能是通过比赛,肯定是任何一个比赛都不可能放弃的,任何一次比赛对我来讲都是一次机会,所以呢你说我能不把眼睛瞪出来吗?
  主持人:刚才说到使得你最后能够获得这些成绩,很多人都公认肯定是跟你这种超常的付出,你平时这种训练的艰苦和你自己加班加点地练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这一次做节目之前,我们也跟以前指导你打球的张燮林老师一块儿聊过天,他说对你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刚到队里去的时候,有一次他晚上到你们宿舍去,看见一个人在那儿煮方便面,好像当时张指导还对你发了点脾气?说宿舍里面按规定是不能煮面条的?但是后来他走以后,别人跟他说了,说是因为你练晚了,没有饭吃了,所以后来张指导据说第二天带了几个鸡蛋给你?
  邓亚萍:马上他回家拿了鸡蛋就回来了。
  主持人:你那时候是几乎每天都比别人练得长吗?
  邓亚萍:我觉得是因为进国家队对我来讲特别难,那个时候在我同年龄,包括稍微比我年龄大一点的队员,论成绩来讲,我觉得应该比他们要好,但是等到进国家队的时候,他们都进去了,就我还没进去,觉得为什么国家队的门槛儿对于我邓亚萍来讲就是这么高?就是这么一种感觉,不服。因为竞技体育是以成绩算数的,以成绩为标准我既然成绩不比别人差,那为什么我不可以进国家队?而别人能进国家队?所以这对我来讲也是很大的一个刺激。要想再证明自己行,你还要一直保持你的成绩不说,而且肯定要一直非常好才行,所以打球那个时候训练肯定是要比别人玩命。有的时候其实我也不一定想每一天都练习,特别是补课的时候那么那么专心、全身心的,因为根据你的体力的情况,有时候确实一整天下来非常累了,因为我打球的时候喜欢动点脑子,当时就是觉得高水平的一个运动员最后比的是什么?我们比的不仅仅是技术,那个时候打21分的时候,最后这2分球的时候,这么高水平的已经不是在比技术了,而是更重要比的是你的心理,最重要的是比你的意志。心理可能有时候是有一点先天的,但是意志可以说是靠后天的磨炼出来的,但是意志是最最难练的,因为它最痛苦、最难。包括跑长跑,我们乒乓球队号称国家田径二队因为一个星期三次长跑,可以说长跑是我最最怕的,包括现在你不要提起说跑步去,我肯定不会跟你去跑步,跑步已经跑怕了那个时候虽然很害怕跑步,但是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后面特别是当了主力了以后,因为相对年纪大一点了,老队员又有一身伤病,那么如果跟教练商量商量,教练可以允许你比如说少跑一点,跑的速度慢一点,这是可以商量的。但是作为我来讲,我觉得如果是自己去放松你自己可以有很充分的理由,但是我觉得这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因为你就是不愿意去干这个事情,如果你真的是逼着自己去干了,它又锻炼了什么,还是磨炼了你的意志。所以我有时候特别特别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反而要去干,包括跑步,跑长跑的时候,我特别累的时候,我逼着自己我要去跑,而且不仅仅要跑,而且要跟其他的队员要求是一样的,这就是完完全全是有意识地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我知道杰出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在什么地方,综合素质。而且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你愿意而不是被动的,我指的不是被动的因为你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就像我特别喜欢乒乓球,但是我谈不上酷爱,因为我接触了很多乒乓球爱好者,他们是叫做酷爱,在我们这个职业运动员当中也有酷爱乒乓球的。但我觉得我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好像酷爱的不得了,我好像还不完全是这样,但是我怎么说呢?我非常非常喜欢乒乓球。
  主持人:你酷爱的是什么?
  邓亚萍:好像还没找到特别酷爱什么东西.但是我的意思,酷爱另外一层意思,我理解酷爱另外一层意思是“痴”,痴迷的痴,就是人进去了,完完全全进去了而拔不出来。面对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一种理性,能够进得去又能出得来,就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这种感觉。而不是说我酷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去以后,已经搞不清楚,也不分析不了了,控制不住自己以至于影响自己很多的技术、思想的这种发展。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我说我没有达到酷爱那个程度,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局限在那个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走到那个牛角尖里头,我不喜欢自己走到那个牛角尖里头,而是喜欢有一个比较宽阔的领域自己能进能退。
  主持人:后来我听一些教练说虽然身高最开始给你造成了很多阻碍,就是进不了省队或者说进国家队也很晚,但是打到后来的时候,他们有些教练就说实际上最后邓亚萍是把她的身高变成了一种优势,因为当那个球过来的时候,个子高看见它那种线路,没有你看得那么清晰,是这样吗?
  邓亚萍:这句话最早的时候说的应该是张燮林,张指导。因为我当时进国家队之前,国家队一直在挑,说个子身高不行没有发展前途,那么后来才知道他们开了第三次会,张指导举了这么个例子,说你看高个子运动员看什么球都是低的,她个子矮看什么球都是高的所以她就敢攻。确实我是比别人矮,所以我看球是高,我就敢攻,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敢起板呀,所以有点儿道理。但是也并不是说像我这样的身材,每个人都能打出来的,我非常承认这个问题。因为当时有一阵子日本队50、 60年代非常好,日本队称霸世界,后来被我们赶上并超过了他们,我们开始称霸世界。那么到了近来,我打球那个时候日本人就觉得一直找不着方向了,或者说自己的一个定位找不到,那么一看因为我身材也不是很高,日本人个儿也不大高,你看她个儿不高,我们日本人个儿也不高,我们可以学她嘛。结果日本队有一阵子女队都找了跟我个儿差不多高的,跟我长得也差不了太多的,打法也就像我这样子。每次出来比赛就在我后面看,在模仿,到最后你看一个也没打出来,我的意思就是说确实是像我应该来讲,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我也承认包括我们这几天开会的时候,他说到底你们打乒乓球的人,应该个儿高一点呢还是像你这样的个儿,我说实际上还是应该个儿高一点的,他说那你怎么能打出来?因为个儿高的人他照顾的球台的面积稍微大一些,相对来说,他优势更多一些。别人一步跨到了,我可能要跑两步才能跨到这个球,那么相对来讲,对我的要求就非常高,我的脚步的移动要非常快,我才能赶得上那个球。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运动员离不开这几点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像我所走过这个路程就是这样,我遇到了很大的坎坷,但是因为我不服,我觉得我具备这样的素质,那么一步一步地跌倒了,爬起来,然后一步一步走上来,那么又遇到了一个伯乐,遇到了一个教练看上你,咱们说不好听的话,如果说没有张指导他举这个例子的话,可以说也就没有邓亚萍。所以就是说再加上我在中国,因为在中国乒乓球的这个基础,训练的这个结构和我们这个教练的水平包括我们的陪练整个一个体制,而且我们的男帮女训练对于我们的提高可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主持人:那在你这么多年的乒乓球生涯当中,应该说获得过很多的冠军,经历过数不清的比赛,那么这当中对你自己来说你觉得最艰难的是哪一次,或者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邓亚萍:应该是奥运会了。1996年奥运那场球确实最后打满了决胜局的。难呢,并不是说因为它打满五局,我觉得不是当时场上的那种感觉,而是因为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对象,那么一直能够保持这个成绩,因为我从1989年拿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然后从1991年开始拿单打(世界冠军),从那儿开始一直排名世界第一,可以说从那儿一直到1996年,你知道是多么漫长,虽然看起来很短,而且对一个竞技运动员来讲,保持这么一个顶峰期,一直保持在这个程度来讲,你知道它意味着付出了有多少?所以不是说打满五局有多难,而是平常我们付出的有多少,那个时候是百感交集,以前经历的东西全涌上来了那种感觉。因为在乒乓球这个项目,大家也知道是国球,国人瞩目,而且对我们来讲,又是压力同时又是动力,又不愿意伤害我们所有这些国人的心,可以这样讲我们都非常希望能够打好,我们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可以说大家给我们的压力是巨大的,其实还敌不过我自己给我自己的压力。因为我知道我每天付出了多少,因为你没有从事每天的训练,我天天的这样要面对它,我天天大概要练六个小时左右,有时候甚至7个小时,星期一到星期天,星期天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你一次失手全部就没有了,因为它是淘汰制。
  主持人:实际上在1996年的时候,你那时候又是自己的一个巅峰,但是很快1997年你打完全运会了以后,你就选择了退役,为什么?
  邓亚萍:因为长年的比别人训练的时间要长,付出的比别人要多,所以当时的伤病确确实实是很痛苦,已经超出了以前训练的那种快乐,以前我从训练里头可以找到很多的快乐,但是到后期的时候训练里头找不到快乐.因为稍微练一练大夫也好,教练也好就来了,说你不要练了,可以了,就是你不要再进步多少,一直保持就可以了.但是作为我来讲,我这个人因为从小一直喜欢练习时间多一点,然后练到自己有数才停,但是到那个份上了以后,就觉得我练这么多我行吗,我没有把握,所以还是希望多一点时间去训练。但是因为身上的伤病的问题,所以可以说从训练里头找不到快乐了。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在准备1997年的曼彻斯特的世界锦标赛,我们做封闭训练,在正定 ,每一天我要去训练之前,专门一个大夫给我做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光做准备工作就要花40分钟的时间,别人已经开始训练了 我还在那儿做准备包脚,因为两只脚上全部是骨刺,脚腕上是骨刺,腰上还有毛病,脖子都有毛病,所以要把它固定好,因为训练量很大,它这个软组织一直是肿的,没有时间去吸收,它又没有时间休息,所以它软组织肿了以后,骨刺就会刺到你。平常的时候像现在你看,我也不会痛,因为它没有肿,给这个脚腕有一定的空间,那么骨刺还刺不到你,但是一旦你训练量上来以后呢,软组织就开始肿了,肿了又没有休息的时候,你天天还要去练,所以每一次到那个地方,它就刺你,真的是特别特别痛,所以就尽量地固定它。所以在每天训练之前都是40分钟的时间,把所有的给它捆好了,弄好了才能上场训练,练两个小时,我大概跟大家时间差不多,下来以后,要做恢复,要做一整套的恢复的操,然后再要按摩,可以说我准备再加上我恢复的时间要比我训练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我觉得是非常痛苦的。特别是在1997年的时候,我被萨马兰奇主席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那么我想不仅仅是从运动员方面可以为国争光,我觉得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头,一样可以为国争光,展示中国运动员的一种风采。但是你怎样能够做一个称职的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能够做一个称职的委员,所以当时就是觉得我需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英文。因为在国际奥委会它有规定它的官方语言、它的工作语言是两种,一种是英语,一种是法语,那么它按严格要求来讲是不允许你带翻译去的,但是因为我那个时候不具备这个水平,我必须带翻译去。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受刺激,所以那时候到了清华去读书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他说你会看,会写吗,我说不会,会说吗,不怎么会。
  主持人:可是我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的时候,你还用英语去说了一段?
  邓亚萍:那几句英文全是背下来的,我们那个翻译一句一句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我给我念 ,我完完全全是模仿的,但是大概的意思翻译出来,大概意思知道,但是各个单词你说拿出来看肯定就不认识了,当时就这水平,那么那一次简短的几句话是完完全全背下来的。那时候第二天要陈述了,头一天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比打任何一场决赛都要紧张,因为没有底你打决赛,你还有数,你说你赢了,你输了,你自己知道怎么打,那个时候我就怕我忘了,你说这一忘全完了,根本看不懂真的是非常有意思。那么到了清华老师就问你会看会写吗,不会,会说简单的几个单词吗?会蹦,好吧,那你就先写写26个字母看看吧,我说那行,反正是自己是使了挺大劲,反正26个字母也没写全,到最后大小写全在一起,就是这样的水平。弄得老师也哭笑不得,没办法,就这个水平吧,然后就开始吧。
  主持人:但是几年之后你自己毕业的时候,在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你是用英文来写的自己的毕业论文?
  邓亚萍:那是必须的。我觉得秘诀没有,任何事情都没有秘诀,我觉得秘诀就是在于你刻苦,虽然打球跟学习差得很远,一个是静,一个是动,但是我有时候经常把训练的方法用到学习上,因为我毕竟走过乒乓球这条路,我知道怎么样去付出才能成功。在训练的时候有时候坚持坚持,又来劲了,又兴奋了,又来了,一个点又让你兴奋了,你又重新进去了。读书呢,我想是不是也会看着看着,虽然很累,坚持,我再不愿意看它,我也要坚持看,我看看啊,没准儿又看着一个兴奋的地方,我又高兴又接着看下去了,我发现不行,没戏了。越看越困,越看越困是越看不进去,最后看着前面是什么不知道,重新翻回来接着看,是徒劳的,我发现这个是失败的。到最后总结一条只要累了、困了,上床睡觉,不再坚持了。特别是我读完硕士感觉到读书人做学问的清苦,做学问这种人的这种孤独,这种寂寞,我真正地才体会到,它跟打球太不一样了,打球的时候,我们是集体虽然打乒乓球是一个人在上面打,但毕竟你是集体 ,而且身后有这么多中国人。海外华侨支持着你,你的力量是多方面的,读书就是你自己在那儿死啃,你啃不啃得懂,你也得啃。在你不懂的时候 ,你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索、去找,直到最后你要完成你的论文,要完成你研究的东西,可以说这一段路程全要靠你自己。
  主持人:而且那时候你一个人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你原来在国内即便你退役了也好,可以说所有的人都认识你,你是在大家鲜花掌声当中,或者说仰慕的目光当中。一个人在海外的时候,可能乒乓球在那边它不是特别有名,我猜的话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认出你,在这种环境当中可能你也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你的朋友圈子,有没有心理上的这种落差?
  邓亚萍:这个落差倒是没有太多,其实对于鲜花和掌声我一直看得很淡,因为我知道我们从事的这些项目,不仅仅是乒乓球,因为我们从事了体育,它是一个公众的,它是公开的因为体育大家很喜欢看,电视媒体的转播、媒体的报道,所以我们都成了一个公众人物。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从事这个事业,是从事于别的事业的话,你比如像个大科学家,得诺贝尔奖的一些大科学家也好,教授也好,你说他没有名气吗 ,他的名气也是非常大的,他在他那个圈子里面是很有名气的,而且他可以说是对人类的贡献更多的人,但是他不是公众的人物,因为不是天天电视照着他。但是对于我来讲,我一直是认为因为我从事的是竞技体育,从事的体育是公众的,那么这样大家才会这样的喜欢你,因为你是公众人物但是不能因为你干了这个。把自己给架起来。所以我还是以一个平常心对待的,没有感觉落差这么大,反而觉得能够找到的自我的空间更大一些了。
  主持人:那你现在在北京奥组委工作是在市场开发部,反正我们在下面也不是很了解这个部门的职能,我感觉是不是就是拉赞助啊?
  邓亚萍:市场开发部目前是这样,因为我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可以说还没有开始推向市场,准确来讲,我们目前是保密的,我们的所有的工作性质是保密的,所以我是非常抱歉不可以给大家介绍,我相信很快,因为我们要全面地推出我们的计划,所以到那个时候我相信大家会逐渐了解我们市场开发部到底是在做什么,是不是真的像你所说是拉赞助的.
  王涛:我觉得小邓是一个女强人,有点像女强人,不管她做什么,打球,运动员她是女强人,她现在退了呢,我觉得她还是很强。
  主持人:刚才王涛在说你的时候,他用了一个词,是女强人,我不知道你自己对这个称呼怎么看?因为好像很多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词。
  邓亚萍:我倒不是说喜欢或者是反感这个词,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必须要自强自立,按清华一句话就是自强不息吧。不管做任何事情,要尽量做得最好,我开始读硕士了,跟我的导师在读硕士之前,我们俩谈过一次,那么他跟我也讲了,你看你到诺丁汉来是学校把你派到我这个地方,让我来带你。无形当中也是很无奈的好像那种感觉。你到底水平怎么样,我也不大清楚,你最后能不能完成呢,他说得没那么直,反正他表示怀疑,比较犹豫。那么我跟他讲是这样,我说我这个人的性格也是运动员的性格,做事情都会做到底,不管它有多难,既然我选择了,既然我选择去读这个硕士,而且已经开始了,做了注册了,我希望能够把它读下来。但是可能因为我的水平有限,因为我的基础知识有限,我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你对一般的学生来讲只讲一遍就够了,可能对我来讲,你可能要给我多费几次劲,多讲几次我可能才能明白你到底在讲什么,但是我一定要把它搞明白,我只能说多耐心一点,多给我重复几次,那么要比别人要费点儿劲,这是一个。第二个别人一年能够完成的,因为在英国读硕士是一年的时间,我说别人可能一年能完成,我可能一年完不成,我说我可能一年三个月或者一年半,我说有可能是两年我才能完成这个学位,但是我告诉你,我既然读了,我一定要把它拿下来,到最后我也是按时完成的,一年的时间。我的论文最后正文是3万5 加上我的附录,加起来4万5千字,这么一厚本的东西。
  主持人:刚才在讲这些经历的时候,你不断在强调自己的性格,刚才邓亚萍在做我们这个节目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个比较有趣的心理测试。说有一天你饥饿难耐的时候,打开冰箱发现了一盒牛奶,拿出来喝了一大口之后,才注意到上面标识的有效日期是一周之前,这时候你的反应是,给了四个选择,第一,不喝了把牛奶扔掉,第二是不喝了,且想方设法把刚才喝进去的那一口也吐出来,第三个是管它呢,照喝不误,最后一个是马上去看大夫。其实刚才答这道题的时候,我要交待一个细节,邓亚萍说,这道题对我来讲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不可能不看上面的日期就去喝。这个题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付全老师给提供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请付全老师根据邓亚萍她的这些测试题的答案来分析一下邓亚萍是什么样的性格。
  付全:那么牛奶不喝了,把它倒掉,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处理的非常成熟而沉稳。关于情感和家庭方面的,那么她的爱情观是这样的,她非常非常重感情,甚至在某些时候有一些多愁善感,那么她心目当中理想的男人是稳重、成熟又具有学识,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学历低了是肯定不行的。如果她在口头上表示否定的话,那么可能会在潜意识中也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这个测试题也需要做个说明,因为一个题比较少,另外一个,它也并不是一个特别严格意义的心理测试,它可能从某些方面能够反映出性格的某一些特点,但是真正邓亚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可能跟你接触多了以后,或者是相互的了解多了以后会有一个更立体的判断。
  邓亚萍:我觉得我还是一个非常心细的人,而且应该是具备了中国传统妇女的一些优良的品质,可以说对父母也好,对周围的朋友来讲,绝对是两种性格。特别是对事,我显得都会非常的强,好像坚强也好,还是顽强也好,但是下来以后,作为一个朋友也好,作为人跟人的交往来讲,我认为我还是很能宽容别人的,而且大家认为我好像很凶,这个人很难接触,可能脾气很大,或者这种感觉,其实正相反,我下来,真的是一般很少发脾气,几乎没有发过脾气。
  主持人:刚才付老师他在分析你的性格的时候,他还提到一个词叫做多愁善感,这个好像在大家印象当中跟你给大家的印象反差更大一些。
  邓亚萍:多愁善感呢,我觉得稍稍过了一点点,我有时候会考虑,会有一种危机感 ,而不是说我愁了,多愁善感,好像觉得没有办法,我倒不是说觉得没有办法,而且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危机感。为什么我想提这么一点,就是有时候包括当时当运动员的时候,也是在考虑因为运动员的生涯是短暂的,那么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会面临着退役。退役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退役下来以后存在着第二选择的问题。那么走向这个社会,我当时就会考虑我自己走向社会,我能干什么,这是第一,这是非常残酷的。而且我们必须要面临的现实,我经常在问我自己。
  主持人:你曾经回答一个记者提问的时候,你说你希望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家庭都能够成功,都能够幸福,那么现在可以说前者你已经实现了,就是你的事业的成功,那么后者现在实现得怎么样了?
  邓亚萍:我想我就是事业上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现在依然还在读书,读书的阶段还没有读完 。第二个事业应该说正在顺利地推进,那么在这一块儿呢,我觉得还是比较顺利吧,还算是相对比较顺利地在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主持人:可能有一些朋友也会有印象就是你跟萨马兰奇之间好象也是有一种忘年交的朋友关系,这种朋友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呢?
  邓亚萍:一开始1991年他开始看到我打球,然后给我颁奖,就邀请我到洛桑做客,那一次也是第一次被他邀请。我以为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来讲,邀请一个运动员到奥委会总部去访问,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所以我也就没把它当回事儿,结果到了以后呢,他专门安排了宴请,晚上宴请吃饭,那么一见了我以后,他就告诉我说,你知道吗,你是全世界第一个运动员被我邀请到奥委会访问、作客的,我一听完傻掉了,我没有想到。所以从那儿开始,他也是在讲,就是让我学英文,一直到后来我才有时间开始真正地去读书,开始一点点学英文,我们一点点可以交流。到后来他就告诉我,你看,他自己特别自豪、欣慰,你看我让你读英文吧,你可以现在跟我交流不说吧,他有一句话,他说:世界向你敞开了大门,因为你有这把钥匙,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回味起来是对的。
  主持人:那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那么多的运动员,萨马兰奇也认识无数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偏爱你呢?
  邓亚萍:我觉得按中国话来讲是一种缘分,我觉得是一种缘分,虽然在我们之前没有更多的可以交流,因为语言也不行都是通过翻译,而且你要知道能跟他见面的,都是非常短的时间 他特别忙,没有太多的机会,其实见面大家彼此可能更多的一点,是心灵的一种沟通,好像是一种默契,虽然话不多,但是彼此的眼神可以看得出彼此的这种心。所以同时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他可能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获得过西班牙的混合双打的冠军,所以他是非常喜欢乒乓球的,而且我们乒乓球这个项目列入奥运会,1988年列入奥运会,萨玛兰琪主席出了很多好主意,非常积极地在努力,以至于乒乓球才列入到奥运会里头。而且萨马兰奇对中国人的这种情结,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我到洛桑开会的时候,他包括他的秘书经常会拿来一些信件一些中国人给他写的信,有些咱们小朋友开头就写萨爷爷,特别亲切。所以他有时候拿给我看,他也特别喜欢中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人这种纯朴的感情,他完完全全地知道,所以他有时候跟我聊中国人,他很愿意聊中国人,所以以至到最后我读完硕士的时候见了我,跟我讲他叫我邓,你一定要学成,一定要回国工作,他不知道跟我提了多少次,而且是一定 “Must”就是用这么一个词来讲,所以我觉得很多点正好集中在我身上。同时好多国际奥委会委员好多人也问到他说你为什么喜欢她,那么老萨有时候也说看她打球,从她这个人身上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体现,那是老萨说的啊。
  观众:以前我也挺喜欢看你打球的,因为你那拼搏精神也挺受感动的,所以也挺关心你的,刚才你也谈到的感情生活问题,就问一下你现在个人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你的标准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年岁也不小了,尽量地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邓亚萍:我觉得还算比较顺利吧,遇到过坎坷,但是现在我觉得还算是满意。
  主持人:因为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了,没法让所有的观众都提问了,所以实际上我感觉刚才咱俩聊这么长时间,给我特别深的一个感觉就是说,人其实是完全可以把握自己的,也许很多人喜欢把有些东西归结为命运,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实际上人是真的可以把握自己的,可能我们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有自己的追逐和梦想,不过我们彼此能分享彼此经历的时候,内心会有很多共同的发现,或者说一些共同的感悟,那么在这里也祝愿邓亚萍,祝愿我们所有的朋友们,祝愿我们所有人,我们的未来有更多的成功,有更多的快乐。谢谢朋友们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讲了 邓亚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