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作用是什么IPEAK是什么意思

电容话筒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电容话筒
电容话筒也叫做驻极体话筒,电容话筒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级头,由两片金属薄膜组成;当声波引起其震动的时候,金属薄膜间距的不同造成了电容的不同,而产生电流。电容话筒一般需要使用48V幻象电源供电,以及话筒放大器材,或者调音台才可以工作。电容话筒具有灵敏度高,指向性高的特点。因此,它一般用在各种专业的音乐,影视录音上,在录音棚里很常见。原&&&&理一张极薄的镀金膜电&&&&容几P法拉特&&&&点便宜,体积小巧又&&&&名咪头
电容话筒的捡声原理是利用一张极薄的镀金膜,作为电容的一个极,与其相隔零点几毫米,有另外一个固定电极,这样形成一个几P法拉的电容器,薄膜电极跟随声波振动而造成电容的容量变化,形成电信号,由于这个电容只有几P法拉(1=P法拉),其极高,达到G欧姆的级别(1G=欧姆)所以需要个电路,来将这个G欧姆的阻抗转换成通用的600欧姆左右的,这个电路,也叫做“预放大电路”通常集成在电容话筒的内部,需要“”来给电路供电。 正是有这个预放大电路的存在,所以电容话筒必须要幻象电源来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电容话筒+幻象电源一般灵敏度都很高,比常用的动圈话筒灵敏的多。换句话说,电容话筒不管用在电脑上还是别的设备上录音,幻象电源都是必须的,而且录出的声音都不会比动圈话筒的小。这种最为普遍,因为它便宜,体积小巧,而且效果也不差.有时也叫咪头。具体原理是这样的,在一层特殊材料上,带上电荷,这里的电荷不易释放,人说话时,带的薄膜跟着振动.导致它和某一极板的间距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电容发生变化.又由于它上面带的电荷不变,再根据Q=CU,电压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这样就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了.这个一般加在了话筒内部的一个上用于放大,接入电路时,要注意它的正确接法。此外,就是压电式等其它类型了.现在压电式的话筒也常用在一些低端设备中。
电容话筒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级头,由两片金属薄膜组成;当声波引起其震动的时候,金属薄膜间距的不同造成了电容的不同,而产生电流。电容话筒一般需要使用48V幻象电源供电,以及话筒放大器材,或者调音台才可以工作。
电容话筒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话筒类型之一,其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与其它类型的话筒相比,电容话筒的机械构造最为简单,主要就是把一片拉伸得薄薄的能够导电的振膜张贴在一块叫做后板的金属薄片上,利用这种结构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容器。然后利用外部电压源(通常是幻象电源,但多数电容话筒也会自带电源供给装置)向供电。当声压作用于振膜时,振膜就会随着波形做出各种轻微振动,然后这种震动再通过电容量的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而正是这种输出电压的变化构成了话筒的输出信号。实际上,电容话筒也可以分为好几种,但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当前,最受欢迎的电容话筒还是Neumann出品的。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较广,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电容话筒品牌有:Neumann,AKG,Rode,Shure,Audio Technica,等。
常见的价格比较高的话筒品牌有:DPA,Blue,Soundlux,Dirk brauner,Microtech gefell,Manley,等。
的电容话筒品牌有:Audio,飞乐,,等。电容话筒的大致结构如图所示:电容的两个极板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被称为振膜和背极。单振膜话筒极头,振膜和背极分别位于两侧,双振膜极头,背极位于中间,振膜位于两边。
电容话筒的指向性是通过对振膜反面的路径精心设计和调试来完成的,这一点在各种录音场合,特别是同期、现场录音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对于它的技术指标的界定,由于牵涉到声频工程测量,使用者很难讲得清楚,道听途说的不少,建议多了解一下传声器频响和指向性曲线图。
一般来讲(当然也有例外),电容话筒在灵敏度和扩展后的高频(有时也会是低频)响应方面要优于。
这跟电容话筒需要先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的工作原理有关。通常,电容话筒的振膜都非常薄,很容易受到声压影响而发生震动,从而引起振膜与振膜舱后背板之间电压的相应改变。而这种电压的改变接下来又会经过前置放大器的多倍放大之后,再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
当然,这里所说的前置放大器,指的是内置在话筒中的放大器,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置话放”,即调音台或接口上带的那种前置放大器。由于电容话筒振膜的面积非常小,因而,其对低频或高频声音信号的响应非常灵敏。事实也的确如此。绝大多数电容话筒都能够精确捕捉到很多人耳根本听不到的声音信号。
用途电容话筒是录音的最佳的话筒,它的用途包括:独唱、萨克斯管、长笛、钢管乐器或木管乐器、原声吉他或原声贝司。电容话筒适用于任何需要优质音质、声音清晰地使用场所。由于坚固耐用的结构和处理高声压的能力,电容话筒是现场扩声或者现场录音的最佳选择。它能对脚鼓、吉他、贝司音箱进行拾音。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求白色LED驱动器的发展概况?_电工电气_百科问答
求白色LED驱动器的发展概况?
提问者:叶新刚
白色LED驱动器的发展概况彩色LCD显示屏需要用白色作为背光,小型彩色LCD显示屏采用白色LED作背光是最理想的,这是由于它有电路简单、占空间小、效率高、价格低及寿命长的特点。白色LED的正向压降VF比一般的有色LED要高,VF=3~4V,而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GPS、数码相机、新一代手机等)的电池电压一般低于3.6V,因此需要一个升压式电源来驱动白色LED。通用的升压工电荷泵电源或有电感器的DC/DC变换器虽然都能从2.7V升压到5V以上的稳定电压,可用作白色LED驱动器,但用作背光的白色LED有一些特殊要求,如恒流、均流及LED亮度调节等要求,因而近年来各半导体器件厂开发了专门驱动白色LED的驱动器集成电路。   随着便携式有彩色LCD显示屏的产品的发展及产量的猛增,使新型白色LED驱动器如雨后春笋般上市,品种之多及数量之大使白色LED驱动器已形成电源IC中的一个分支。  白色LED背光电源由数个白色LED组成,如手机、数码相机一般仅需要2到3个白色LED,而PDA则根据其显示屏的面积,需要3到6个。对背光源的要求是,要满足背光的亮度要求,并且亮度均匀(不允许有某一部分较亮、另一部较暗的情况),亮度可以方便地调节。另外,占空间要小、耗电省及价格便宜。  白色LED驱动器基本上有两种驱动方式:采用升压式电荷泵驱动电路,由于它的输出电压小于两倍的输入电压(一般输出电压+5V),所以它驱动LED的方式是并联的,如图1-a所示;采用升压式DC/DC变换器电路来驱动,由于它的输出电压从13V到28V(甚至更高),因此它驱动LED的方式是串联的,如图1-b所示。采用串联方式使流过每一个LED的电流都一样,则发光的均匀性好;采用并联方式受正向压降VF的离散性影响,在定压供电时容易造成每个LED的电流不等而造成无均匀性差。虽然可以采用调节限流电阻来调节亮度,但这十分麻烦,所以开发了并联的LED均流(电流匹配)的新品种。  由于新型白色LED驱动器是在通用升压式电荷泵变换器及通用DC/DC变换器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本身具有这两类变换器的特点,开发出来的新型白色LED驱动器提高了功能及某些性能,这里就一些特点做介绍。串联LED的恒流供电  串联LED的特点是每一个LED的电流ILED都是相同的,因此采用高质量、同一批号的LED时,其发光是较均匀的。这里以线性技术公司2002年4月推出的LT1937作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其工作原理,并介绍其应用电路。  LT1937的内部结构框图及外部元器件如图2所示。它是由1.2MHz振荡器、斜坡发生器、RS触发器、PWM比较器A2、开关电流检测及放大器、开关管驱动器组成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基本电路。另外,它有1.25V基准电压源经分压器分压后的基准电压95mV、误差放大器A1。误差放大器的同相端接95mV的基准电压,其反相端接检测流过LED电流成比例的反馈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比较器A2的反相端。  在每一个振荡器周期中,RS触发器以一定的占空比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及截止。一个正比于开关电流的电压加到稳定的斜坡电压上,其总和送到PWM比较器A2的同相端。当这个电压超过A2反相端的电压时,使RS触发器复位,关闭开关管。A2反相端的电压由误差放大器A1来设定,这个电压仅仅是反馈电压和95mV基准电压差值的放大值。误差放大器设定了正确的开关管峰值电流的大小来保持输出电流的稳定。如果误差放大器A1输出电压有增加(说明流经LED的电流小了),则需要增加PWM的占空比,使有更多的电流提供输出以保证电流的稳定。  流过LED的电流ILED与检测电流电阻R1及基准电压95mV有关,它们的关系式是:  ILED=95mV/R1  ILED的大小一般为5~20mA,相应的电阻R1为19~4.7Ω。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它的基准电压不是直接采用1.25V,而是经电阻分压后取其95mV,这是一种减少损耗的措施。由2图可看出流过LED的电流ILED×95mV是电阻R1上的损耗(R1上的反馈电压为95mV),现在把VREF由1.25V减小到0.095V(差了13倍),即在R1上的损耗减小了13倍,提高了转换效率。  LT1937的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的一个特点是它可以驱动2~7个白色LED,电路的参数可不变(但输入电压要有改变),在驱动5个白色LED时,输入电压为3~5V,而在驱动7个白色LED时,输入电压为5V。其转换效率如图4所示,在ILED=15mA时,效率可达83%。图中采用改变VDC电压来调节LED的电流以实现亮度调节。关联LED的均流供电  如果以恒流、均流(各个LED的电流是匹配的)来驱动并联的LED,则每个LED有较均匀的亮度。这里以美信公司的MAX1916为例来说明。  MAX1916的内部结构框图及外围元器件如图5所示。它主要由1比230的电流镜电路及恒流设定电路组成。三个并联的LED作为三个FET的负载,流过每一个LED的电流是匹配的,其电流匹配误差典型值是0.3%。设定的电流与外加的控制电压VCTRL及内部SET端的VSET及连接在VCTRL与VSET之间的电阻RSET有关,它们的关系式为:  ILED=230(VCTRL-VSET)/RSET  式中230是个常数,是电流镜电路的一个固定比值。VSET=VREF=1.215V,则可以根据已知的VCTRL及要求的ILED来确定RSET的值。VCTRL控制电压范围为1.8~5.5V。  例如,VCTRL=3.3V,要求每一个LED的电流ILED=15mA,则按上式计算RSET=31.97kΩ,RSET可取30kΩ或33kΩ的标准电阻值。  一种典型的MAX1916应用电路如图6所示。由5V电源经3.3V低压差(LDO)线性稳压器稳压后提供VCTRL及其它电路。LED则由5V电源供电。若每个LED的电流ILED要求15mA,则RSET取33kΩ即可。      这个电流没有设调节LED亮度电路,可利用EN端输入PWM信号来调节亮度。笔者作过实验,在EN端施加100Hz~1KHz频率的PWM信号有良好的亮度调节作用。  图7是采用DAC的输出电压作VCTRL来调节亮度的电路,VCTRL电压高,亮度大,但DAC的电压应在1.8~5.5V范围内。  该器件是微功耗器件,工作电流典型值为40μA。另外,该器件有一个特点,它的内部电源是从EN端引入的(工作电压2.5~5.5V),当EN端电压低于2.2V时,器件被关闭。自动亮度调节电路  随着环境光线的亮度变化能自动调节背光亮度自然是更方便的,安森美(On Simicoductor)公司在2002年4月开发出有自动亮度调节的白色LED驱动器。NCP5009。它的工作原理图如图8所示,应用电路如图9所示。该器件是一个升压式DC/DC变换器为基础,由外设电阻R1及微控制器来设定LED电流并有自动调节亮度的白色LED驱动器。先看一下与控制LED电流(亮度)有关管脚的功能(图9):CS(3脚)、CLK(5脚)是与цC连接,由цC控制亮度等级信号Bn(它内部是移位寄存器,Bn=1~7,Bn值越大、亮度越高)。Iref(1脚)外接电阻R1,用来设定LED的电流。PHOTO(2脚)外接光电二极管,用来检测环境光的亮暗。  1)<Iref电流、Iphoto电流及Ipeak电流  Iref电流是从Iref端(1脚)流经电阻R1到地的电流。Iphoto是从PHOTO(2脚)流经光电三极管到地的电流(该电流与环境光的亮暗有关,环境光越亮,光电三极管的内阻越小,Iphoto越大)。Ipeak是DC/DC变换器中流过电感器L1的峰值电流。   Iref电流与Iphoto电流是由内部电流镜电路来控制的,它们对输出电流的比值是1∶1的,并且Iref电流与Iphoto电流对输出电流的作用是相反的,即Iref的增加使输出电流增加,但Iphoto电流的增加使输出电流减小(请参看图8的左半部电流镜电路)。  Iref电流与Ipeak由另一个电流镜电路控制,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746(请参看图8右半部电路。当цC给出亮度等级Bn值时,Ipeak与Iref及Iphoto的关系式为:  Ipeak=(Iref-Iphoto)×(Bn+0.5)×746 (1)  这里要指出的是,Ipeak是电感器的峰值电流,而流入LED的电流ILED是平均电流,Ipeak>ILED。  2)Iref电流与R1电阻的关系  Iref=1.24V/R1 (2)  式中1.24V是内部基准电压(Vref)。  环境光线较亮时,Iphoto较大,则由公式(1)可知,Ipeak也相应减小,ILED也随之减小,LED的亮度也相应减小,反之亦然。这样就达到了自动调节功能。  由于NCP5009最高输出电压限于15V,因此要驱动更多的LED时,可以采用串联、并联连接,如图10所示。10-a为驱动10个LED,图10-b为驱动6个LED,图10-c为驱动9个LED的负载连接图。Vbat=3.6V,L1=22цH。 减小占用印制板空间的措施  新型便携式电子产品尺寸小、轻而薄,由白色LED驱动器组成的背光电路也要满足这些要求,在设计上采用提高振荡器频率到1~2MHz,使无论是电荷泵式DC/DC变换器为基础的或有电感器的DC/DC变换器为基础的LED驱动器的电容器或电感器都可以采用低剖面高度的贴片式元件,可以做成高度仅2mm的电路。  另外,在器件封装上除采用薄型(高度仅1mm)的封装外,还采用管芯式GBA封装。例如国半公司在2002年5月份推出的LM2794及LM2795电荷泵式电流匹配的LED驱动器,它采用微SMD-14封装(管芯式GBA封装),尺寸仅为2.08mm×2.403mm×0.854mm。它适用于1节锂离子电池工作的产品,可驱动2~4个白色LED,满足新型手机、PDA及手持式PC的需要。
回答者:毛根阳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2009年EACO电容产品手册(华瑞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3页免费2页2下载券2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13页1下载券 13页1下载券18页1下载券13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11页4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2页免费12页免费32页免费43页1下载券6页免费
2009年EACO电容产品手册(华瑞达)|2&#03;0&#03;年&#8203;E&#8203;A&#8203;C&#8203;O&#8203;电&#8203;容&#8203;产&#8203;品&#8203;手&#8203;册&#8203;(&#8203;华&#8203;瑞&#8203;达&#8203;)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将声音从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讯号_硬件综合 - 我爱研发网_ - R&D大本营
& 将声音从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讯号
将声音从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讯号
 日 李健强            评论:0条 
电气系统中的音频信号一向是以模拟电信号来表示。尽管现今的系统中已运用数字处理及放大技术,但是音频信号还是必须经转换为人类听觉系统可感应的模拟信号。目前在大多数可携式及小型消费类产品(例如UMP3、可携式DVD和平板显示器等)中,开关模式(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已相当普遍。由于D类放大器的功能耗损较低,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效率。它不但延长可携式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减小散热器的尺寸和PCB的面积,因此节省了系统成本。所以许多大型平面显示器和消费类音频产品都更愿意采用此类放大器。
不过由于D类放大器基于数字调整技术和高开关频率信号,其目的为实现信号的高效率放大,因此调节频率通常高达数百kHz,远远超出音频范围。由于我们需要从数字元或调节信号来恢复所需的真实音频信号(音乐),因此必需采用一个输出低通滤波器过滤高频的分量,来再生与人类听觉系统相容的真实模拟信号。本文将阐述一些有关输出低通滤波设计的考虑因素和建议。
单片式D类音频放大器包括模拟音频输入、调节器、功率晶体管等。 
由于我们需要恢复所需的音频信号,因此设计出一款较佳的输出低通滤波器为第一重点,以滤除高频分量(无用信号)并获得品性优良的模拟声。我们必须设计具有与负载阻抗相匹配的特定电抗性输出阻抗的输出滤波器。 
D类放大器的输出滤波器通常是一个二阶、LC型Butterworth(巴特沃斯)滤波器。这是因为Butterworth滤波器能够提供相对平坦的通频频率回应,而且所需的元件数量最少。以下为一幅参考曲线图,用于显示Butterworth、Bessel(贝塞尔)和chebyshev(切比雪夫)型滤波器的LPF回应。 
二阶Butterworth滤波器的通用转换函数为U
来替代电感和电容,代入S域。
转移函数则变为U
用来简化这些方程式所得如下:
对于一个实际的BTL电路,输出滤波器如下所示U
推导出的BTL滤波器方程式为U
LC滤波器的3dB切断频率为U
根据以上的方程式,以下图表列出对应特定fc和RL的电感(L)值和电容(C)值。 
负载RL (()
切断频率fc (KHz)
电感L((H)
电容C((F)
电感为输出滤波器中的关键元件,它与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系统的DC电阻和最高电流率规格有关,而DC电阻反映总输出功率的效率。系统的效率可由以下公式估算U 
在此公式中,RL是放大器的DC电阻,RDSON是D类放大器内部输出驱动器的晶体管导通电阻,而RIND则是电感的DC电阻。除了选择合适的电感值以获得某一特定的截止频率之外,输出电感的最大DC电阻是影响总体效率的另一个关键。因此强烈建议您采用DC电阻较低的电感。对于电感而言,另一个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关键为其最大电流率。如果电感的电流率不足以维持元件的输出电流,则电感将起短路的作用。这将对元件或扬声器造成伤害。最后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失真、EMI和串扰,建议采用遮罩式电感(例如UPot-Core电感)。Pot-Core具有卓越的遮罩性能因为除了两端引线之外,其电感线圈完全被包覆。
在计算高频电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之一为Q因数,或相关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简单而言,ESR就是给定频率条件下电容当中的串联和并连损耗的一个衡量尺度。理论上,“理想”电容的ESR将为0Ω,并且是纯电感性的,没有电阻性分量。流经电容的电流在所有的频率上都将刚好超前电容两端的电压达90°。但是在现实中,电容总会呈现出某种有限的ESR。
品性因数Q等于电容的电抗与电容的寄生电阻(ESR)两者相除所得的商。由于电抗和电阻均会随频率而改变,因此Q值将随频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电容的电抗会随着频率或电容值的变化而出现极大的波动,Q值因而有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Q = 电抗/ESR
金属薄膜电容能够保持较高的温度、频率和电压稳定性。在常见的音频系统中,强烈建议以金属薄膜电容来替代陶瓷电容。同时,在使用电容时也必须加以考虑另一个被称为“电压等级”的要素,以确保电容在其有效使用期内以及在不发生预期故障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电压。
电容的电压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U
为了从放大器获得更加优良的输出信号和总体性能,输出滤波设计毫无疑问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不过电源滤波也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D类放大器中的电源滤波有两个目的:其一U隔离D类放大器与电源噪音。其二U高频噪音。在D类放大元件中,至少包含两组电源,即U模拟输入及控制(AVDD)和输出晶体驱动(PVDD)电压。为了分离电容器,我们必须考虑最高开关电流率,以获得一个最小电容。
针对最高开关电流率的最小有效电容可由以下公式计算U
为L期,DMAX为最大duty cycle,VRIPPLE为涟波电压。
ESR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起涟波电压。由ESR和IPEAK产生的最大VRIPPLE为U
由以上公式我们注意到UESR将会对电容器的有效电容产生影响。建议连结两个或以上的电容以减小针对不同频率范围的ESR。通常裼昧街植煌嘈偷牡缛荩话闶前丫哂薪细叩缛葜档牡缃獾缛莼蝾愕缛萦糜诘推德瞬ㄆ鳎ㄔ10kHz),而将一个并连的小数值陶瓷电容用于高频滤波(〉3kHz)。
对于D类音频放大器,美国国家半导体推出10W单声道D类产品LM4668和LM4680。这为工程师们提供一种具有少量外部元件的音频元件,是简易而完整解决方案。LM4668和LM4680采用平衡、浮动调节器设计来免除基础噪音。平衡调制器的PWM输出用于驱动LM4668或LM4680的H桥配置输出功率MOSFET的闸极极。脉波序列将被加至一个输出LC滤波器,以消除不必要的高频信号。LM4668和LM4680的调节器所谓接通频率约为450kHz。 
C5、C7和C8
扬声器负载电阻
以下为采用定值LC输出滤波器的LM4680的应用图解。 
推演出的元件与切断频率(Fc)的关系程式为U
滤波器的两个电感的数值等于U
L = RL/2πfC (1)
三个电容的数值均等于U
C = L/1.5R2 (2)
建议把具有上述特定参数值的二阶LC输出滤波器用于LM4680的输出滤波(对于一个8Ω负载);可以获得47kHz的指称切断频率。它确保衰减大幅小于3dB(在20kHz的情况下)。
当把负载驱动至最大功耗时,输出滤波器电感必须具有一个高于放大器最大输出电流的最大电流率。所以当向8Ω负载输送10W输出功率时,最大输出电流可能在1.1Arms左右,因此电感的电流率至少应为1.2Arms,以防止电感发生饱和现象。建议采用遮罩式电感器,以便更好地抑制EMI。 
例如UTOKO(A7503HY-270M)电感 
LM4668和LM4680可在各类应用中使用,包括LCD监视器、TV、电脑声卡、多媒体放大器和广播系统等。这两款元件均能够向8Ω负载提供6W BTL输出功率(2% THD),也可向8Ω负载输送10W输出功率(〈10% THD)。
LM4668和LM4680提供了短路保护、热保护、超调整保护等功能,因此它们是为您的系统达到高品质和高稳定性D类音频放大器的理想零件。
LM4668提供TSSOP-20和LLP-14封装,LM4680提供LLP-14封装。
而基于相同D类演算法的BTL输出10W D类身v声元件LM4681则即将面市。除了可驱动8Ω负载的10W身v声通道之外,LM4681拥有丰富的功能,提供立体声头戴式耳机驱动器以及用于停机和32级音量控制的I2C/SPI可选控制介面。
以下是LM4681的内部电路图解U 
由于I2C和SPI控制介面在不同类型的系统中均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因此,它将为工程师在系统硬件上进行设计带来便利,并能够以较少的外部元件来建构系统。LM4681能够向8Ω负载输送每通道10W的输出功率(〈10% THD),也可向32Ω H/P提供每通道80mW的输出功率(〈0.5% THD)。当驱动放大器时,音量控制范围为+30dB至 -48dB;当驱动头戴式耳机时,音量控制范围为+13dB至 65dB,而该零件也提供LLP-48封装。
在这个科技世界里,许多系统和产品都已经数位化,D类放大器就是基于这种原理的常用音频放大技术。它能够提供较高的效率,因而实现更加小巧的外观设计并节省更多的功率。在这一最新的电子产品领域,美国国家半导体的D类扬声器能够完美地应用于众多系统并提高其品质及稳定性。(本文作者为NS亚太区音频产品资深应用工程师)()
?[06-7]?[06-4]
4094082251871761641561371045195112109786357572158019804195581703016223152101514014850
精彩评论 Comment
赞助商链接 Support
特别推荐 Recommend吸收电容讨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6页免费 8页免费9页1下载券2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4页1下载券103页免费9页1下载券51页免费
吸收电容讨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容的作用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