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种溶液混合溶液物料守恒后发生化学反应,再向该溶液中加入另外一种物质的溶液,则另外一种溶液加入后与谁反应?

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已知:4Fe(s)+3O2(g)=2Fe2O3(s) △H=-1641.0kJ·mol-1 C(石墨)+1/2O2(g)=CO(g) △H=-110.5 kJ·mol-1则Fe2O3(s)+3C(石墨)=2Fe(s)+3CO(g)的△H=
kJ·mol-1。(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某同学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液滴边缘是
区(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3)铁钛合金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某同学在探究该合金的性质时,往含有TiO2+、Fe3+溶液中加入铁屑至溶液显紫色,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①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②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③
。(4)①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FeO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右图所示,纵坐标表示各存在形态的分数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不论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铁元素都有4种存在形态B.向pH=10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C.向pH=6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eO+OH-=FeO+H2O②K2FeO4溶于水会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其杀菌消毒、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的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气体,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可得铁
g。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已知:4Fe(s)+3O2(g)=2Fe2O3(s) △H=-1641.0kJ·mol-1 C(石墨)+1/2O2(g)=CO(g) △H=-110.5 kJ·mol-1则Fe2O3(s)+3C(石墨)=2Fe(s)+3CO(g)的△H=
kJ·mol-1。(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某同学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液滴边缘是
区(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3)铁钛合金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某同学在探究该合金的性质时,往含有TiO2+、Fe3+溶液中加入铁屑至溶液显紫色,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①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②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③
。(4)①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FeO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右图所示,纵坐标表示各存在形态的分数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不论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铁元素都有4种存在形态B.向pH=10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C.向pH=6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eO+OH-=FeO+H2O②K2FeO4溶于水会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其杀菌消毒、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的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气体,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可得铁
g。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已知:4Fe(s)+3O2(g)=2Fe2O3(s) △H=-1641.0kJ·mol-1 C(石墨)+1/2O2(g)=CO(g) △H=-110.5 kJ·mol-1则Fe2O3(s)+3C(石墨)=2Fe(s)+3CO(g)的△H=
kJ·mol-1。(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某同学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液滴边缘是
区(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3)铁钛合金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某同学在探究该合金的性质时,往含有TiO2+、Fe3+溶液中加入铁屑至溶液显紫色,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①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②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③
。(4)①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FeO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右图所示,纵坐标表示各存在形态的分数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不论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铁元素都有4种存在形态B.向pH=10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C.向pH=6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eO+OH-=FeO+H2O②K2FeO4溶于水会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其杀菌消毒、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的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气体,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可得铁
g。科目:最佳答案(1)+489.0(2)正极
O2+2H2O+4e-=4OH-(3)2Fe3++Fe=3 Fe2+(4)①AB
②4FeO+10H2O=4Fe(OH)3+8OH-+3O2↑(5)2.8 g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分析:分析图: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可知肯定有酸存在,至少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所以组合肯定不止一种;有酸存在,该混合液中就不可能含有碳酸钠.有沉淀产生,该混合液中肯定有氯化镁.解答:解:A、从上述信息可知该混合液的组成可能是盐酸和氯化镁、也可能是硫酸和氯化镁.故A错误;B、由图示看出,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可知肯定有酸存在,故该混合液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故B正确;C、只有氯化镁才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该混合液中肯定有氯化镁.故C错误;D、由图示看出,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可知肯定有酸存在,至少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推断.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①你认为该盐是,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柠檬酸、酒石酸等
淀粉、脂肪酸等(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和.(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讨论: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所加的酸溶液是.②装置乙的作用是;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科目:初中化学
(2007?十堰)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已知,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则:气体A是CO2(或二氧化碳);未知酸溶液是HCl(或盐酸);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K2CO3、KCl(或氯化钾、碳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中学同学学完第十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设计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H2SO4+Ba(NO3)2=BaSO4↓+2HNO3
②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H2SO4+K2CO3=K2SO4+CO2↑+H2O
③稀盐酸溶液中先加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并不褪色
④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有白色沉淀
⑤氯化铵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并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4)解释与结论: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BaSO4↓,②中有H++CO32-→H2O+CO2↑,③中有H++OH-→H2O,④中有,⑤中有,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正确.(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NH4+三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合适的“”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Ba(NO3)2
约为0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南岗区一模)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搜集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已学知识,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利用CO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给试管加热,用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取其中的1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石灰水没有变白色浑浊
猜想②不成立
加入盐酸的量不足,继续加盐酸.
再取其中的另1支试管,再继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③成立[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HCl=NaHCO3+NaCl.[反思与应用](1)归纳总结,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有关.(2)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能(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氢气.实验室常用点燃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氯化铜、氯化氢.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产生气泡,②铁片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物质,证实了自己的观点.(3)小娟想要验证铜、铁、锌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2013o昆明)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中的一种;(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2013o昆明)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中的一种;(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013o昆明)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中的一种;(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A物质溶解度曲线陡,受温度影响较大;②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100%;③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表示在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2)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不存在硫酸铜,碳酸钾是显碱性的,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所以不存在碳酸钾;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可能含有Na2SO4、H2SO4中的一种;(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2g+8g)-(13.5g-8g)=4.5g;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8g-6g=2g,B完全反应,质量为8g,C质量增加13.5g-8g=5.5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4.5g.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因为A、B的质量比为:2g:8g=1: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16=1:2,故B的系数应为2;C、D的质量比为:5.5g:4.5g=11: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故D的系数应为2;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故答案为:(1)①增大;A;②;③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2)Ⅰ.Cu(NO3)2、K2CO3;Ⅱ.Na2SO4、H2SO4;(3)A+2BC+2D.解析(1)①由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进行判断;曲线越陡,受温度影响越大;②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③气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该气体的体积数;(2)Ⅰ.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不能有有颜色的离子,例如硫酸铜是蓝色,不能含有碱性物质,例如碳酸钾显碱性;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D的质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然后根据物质质量增加和减少的情况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一个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挖掘实质】(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Ba2+和NO3-(填离子符号).(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2HCl+Na2CO3═2NaCl+H2O+CO2↑的反应的实质2H++CO32-═H2O+CO2↑【实践运用】(1)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2)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知识升华】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解:【知识回放】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一个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挖掘实质】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Ba2+和NO3-;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 2HCl+Na2CO3═2NaCl+H2O+CO2↑;该反应的实质:2H++CO32-═H2O+CO2↑【实践运用】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可能性一:Ba2+(同时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的不得分,下同.)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可能性二: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可能性三:Ba2+或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不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必须验证SO42-)(其他答案合理给分.)【知识升华】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余.故答案为:【知识回放】(1)H2SO4+2NaOH═Na2SO4+2H2O【挖掘实质】Ba2+和NO3-;2HCl+Na2CO3═2NaCl+H2O+CO2↑;2H++CO32-═H2O+CO2↑【实践运用】Ba2+和SO42-;H+、Na+、K+和NO3-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可能性一:Ba2+(同时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的不得分,下同.)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可能性二: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可能性三:Ba2+或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不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必须验证SO42-)(其他答案合理给分.)【知识升华】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余.【知识回放】写出一个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挖掘实质】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Ba2+和NO3-;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 2HCl+Na2CO3═2NaCl+H2O+CO2↑;该反应的实质:2H++CO32-═H2O+CO2↑【实践运用】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可能性一:Ba2+(同时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的不得分,下同.)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可能性二: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可能性三:Ba2+或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不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必须验证SO42-)(其他答案合理给分.)【知识升华】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溶液物料守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