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历史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以后的

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3分)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分)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3分)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 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3分)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3分)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3分)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3分)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分。)(3分)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论述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据材料的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解答时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主要观点有:第一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第二种: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C.朱熹倡导:“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企业都分布在长江流域&&& &&④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与“九龙”“归宁”问题的解决相关的政策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C.和平共处 D.一国两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A.王阳明B.李贽C.朱熹D.王夫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百度百科》材料二&“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材料三& 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总人口约13.7亿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据统计,我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摘自《搜狐网》材料四&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早在50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1963年推出了《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这三项法律恰似三根支柱,支撑起日本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日本建立了养老金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针对日本社会的高龄化现象,日本政府还通过修改雇佣保险法推动高龄雇佣。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摘自《搜狐网》请回答:(1) 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4分)(3)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3分)(4) 结合材料四,谈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当前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6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分)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历史识图能力。认真观察图一,清晰可见图中的人正在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时颁布的,规定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图二是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图三中可见人民日报刊登的麻城建国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按照常识和现在的亩产量,可知这是在吹牛,是浮夸风时期的产物,那就反映的是大跃进是的特征。另一图则是可见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的字样,可推知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主要考查你对&&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2.共产党威信提高,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3.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地主阶级被消灭,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方针和政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运动:1、背景: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行的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运动:1、背景: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发现相似题
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2133194878170768191715194445194691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_30年_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_30年_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一共几位国家主席、总理? 我是八零后对中国的历史问题还是很欠缺的,所以想请教一哈,如果想说共有4位主席毛、邓、江、胡,4位总理周、李、朱、温,那就不用回答了!谢谢
wghdbniod00F7D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 念为国家主席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 昆为国家主席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 民为国家主席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 民为国家主席
第十届(2003年——至今)胡锦 涛为国家主席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体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体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二十九年中,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为标志的1958年到1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1966年到1976年。这两次大错误、大挫折都是由于我们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
(1)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为几个时期?这种分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中所说的“前二十九年中的两次大错误”指的是什么?并选择其中一次错误,分析他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2)“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党内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体来..”主要考查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发展科技、教育。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和影响:1、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2、影响:(1)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文革期间以及以前“左”倾错误思想路线;对文革中的错误进行彻底纠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文革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地点:北京3、背景:(1)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4、内容:(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5、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6、认识:(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2)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4)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政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跃进运动:年全国范围里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大跃进运动的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大跃进运动:1、形成原因:(1)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2)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3)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4)国内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后,开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2、表现:(1)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2)工业方面,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3、影响:“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大跃进时期宣传画:&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间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政治运动,历时10年。是由于毛泽东同志错误的估计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而发动的,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由一群单纯、热血沸腾和政治挂帅的大、中学生组织起来的,随着红卫兵“北上、南下、东征、西进”的大串联如火如荼地展开,红卫兵运动逐渐远离了它的初衷,从而严重地困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正常次序的维护。&上山下乡运动:是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于国家无法解决历年新增长的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而不得已采取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商业、服务行业也不招工,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大规模动员、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并持续多年。历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总数多达1650余万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到边疆去,经受了长时期的艰苦劳动锻炼和生活上的磨难,为开发祖国的不发达地区,为发展农村的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大批知识青年正当其学知识、学文化的最好青春年华,却丧失了接受学校教育和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这就不能不给国家建设人材的培养造成难以弥补的年龄断层,给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也就是说,有人要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那时候,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形同虚设。2.国民经济损失巨大。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大批工矿企业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仅国民收入就损失约5000亿元。3.科技、教育、文化事业遭到破坏。如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学生当红卫兵去闹“革命”,上山下乡,广大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等。“文化大革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4.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内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1.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4.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体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7370170615194894194920199114345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