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八年级物理应用题题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5 小时
等级:小学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4-10-14 16:54
查看: 1168&
本帖最后由 饕餮glutton 于
10:36 编辑
让孩子给家长老师讲一道题课程活动由于期中考试,所以本周和下周的讲题活动暂时取消,顺延至下下周即11月21日
(404.5 KB, 下载次数: 3)
14: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390.37 KB, 下载次数: 1)
14: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330.46 KB, 下载次数: 8)
14:3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413.54 KB, 下载次数: 2)
17:1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312.8 KB, 下载次数: 31)
16:5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431.27 KB, 下载次数: 10)
16:5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相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一直都在寻找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并为此不断尝试。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他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 美国缅因州National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
16:48 上传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是最低效果的18倍。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也往往是被动学习中积极性不够。例如:1.上课内容没有听懂,但是看到周围孩子都回答懂了,出于难为情,要么不说话,要么假装也懂了。课后也不会主动提问。2.听了之后感觉听懂了,但实际上没有完全掌握,自己做题时发现又遇到问题了。3.课上听得懂,笔记也记得认真,但是却不会温习笔记,无法将课上的内容运用到做题中。可见被动学习有其局限性。对这些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学而思总部进行过这样的尝试,每次上完课后,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一道题,这个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这些理论与事例,苏州学而思物理组准备开展一个长期免费课程——让孩子给家长讲道题这将不仅仅是在家里讲给父母听,而是走上讲台,讲给台下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听。那么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要将一道题做对,你可能只需要掌握相关的60%的知识。但是如果想要将一道题目给别人讲清楚,那就需要对这道题目的知识有120%的了解。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做对这道题,还要理清题目的思路,知道此题的重点与难点并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将其表述出来。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孩子能讲出一道题,那就代表着孩子彻底理解了这道题,而如果孩子能讲好这道题,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对孩子来说都将变得容易。每周掌握5道易错高频考题,长此以往,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是巨大的。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增强也会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一句话:有时如果你不逼一下自己,你不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的出色。具体的课程活动安排如下表:
&&初二初三时间周五晚上:18:30-21:00&&
周六晚上:18:30-21:00
&&周日下午:15:00-17:30地点观前街敬业商务大厦5楼1303观前街敬业商务大厦5楼1303联系方式龚琦青:&&刘玉龙:张鹏:物理群苏州初中物理群:开班数12每班人数55总人数510
&&报名方式1.第一、二两周:由各位物理老师挑选并决定参与学生
2.第二周及以后:论坛报名+资格审核(只接受学习薄弱的学生的报名,成绩较好的暂时不接受)
&&报名确认由老师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参与事宜,并最终向家长确定是否能够准时参加(家长和孩子都得参与),如若不能,则将名额留给下一位报名者。如此操作,直至初二、初三的参与名额报满为止。&&注意:理论上每个孩子最多允许上两次课(旁听不限)。&&同时,由于名额有限,希望取得参与名额并确认参加的学生家长珍惜这次机会,如果发生旷课现象,那么以后该家长的报名审核将不会被通过。题目公布每周二由负责老师公布需要讲的5道易错高频考题,这5道题都要求学生进行准备。讲课时, 5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个人对应讲哪一道题。上课流程如下表
&&顺序&&节目具体内容参考时间&&(仅供参考)1注意事项由老师宣读课程规则和纪律5分钟2出场次序5名学生上台抽签,所抽到的序号即为所讲的题目,同时也是出场顺序2分钟3准备第一位学生准备5分钟4讲与评学生上台讲课(老师提供PPT)10分钟×5老师简单点评5参考老师将所有题细讲一遍30分钟6总评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10分钟7发放发放孩子个人的学习测评卡3分钟8交流老师、学生、家长课后的交流与互动30分钟
附言:& && & 虽然每个孩子能够参与的次数有限,但孩子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继续这项活动:每周老师会将要讲的5道题发布在家长帮论坛和物理群里面,并附上答案。这样,孩子就可以在自己家中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希望家长能够抽出空余时间进行配合)。& && &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学而思物理组的老师愿意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尽心尽责地办好此次课程,期望为孩子成绩的提高尽一份力。所以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能珍惜这次难得机会,也是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切莫在确认参加后随意缺席。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432 小时
元宝:3108
金币:82307
<em id="authorposton14-10-14 17:35
给力!物理组老师很赞呐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6 小时
金币:1598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09:18
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机会难得,每周只有10个名额,名额有限,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09:30
希望大家踊跃报名,相信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0:39
老师们,辛苦了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23 小时
金币:6285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1:10
谢谢物理组所有老师的努力,真正是从育人的角度考虑
用户等级:学而思培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34 小时
金币:3210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1:24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6 小时
金币:1598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1:27
huzii 发表于
谢谢物理组所有老师的努力,真正是从育人的角度考虑
谢谢您的肯定,我们会一直努力,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员学习。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37 小时
金币:1456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1:27
这种方式有创意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6 小时
金币:1598
<em id="authorposton14-10-15 12:03
<font color="#岁的乐乐妈 发表于
这种方式有创意
希望能有用。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6 09:46
这才是真正的育人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6 09:50
等待报名初三物理的活动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6 10:00
一定会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6 20:54
有意思,可以让孩子尝试的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17 08:13
好方法,教学互动
Powered by一道初二下学期的物理题(压强)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木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盛有30N的水,水桶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求:(1)水桶对地面的压力F;(2)水桶对地面的压强P(g=10N/Kg)
阿萨德eSZ1
(1)水桶对地面的压力F是水的重量+桶的重量F=10kg*10N/kg+30N=100N+30N=130N(2)水桶对地面的压强P是P=F/S=130N/0.2M平方=650帕斯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F=130NP=650Pa
水桶的压力是水加桶所以F=10N/kg*10kg+30N=100N+30N=130N水桶的压强是是这整体对地面的压强所以P=F/S=130N/0.2平方=650帕斯卡
(1)F=10kg*10N/kg+30N=130N(2)P=F/S=130N/0.2平方米=65Pa
F=mg+30=10*9.8+30=128NP=F/S=128/0.2=640N/M2
F=10*10+30=130NP=F/0.2=650(Pa)
要过程,谢谢!
已知桶的质量m=10Kg,水的压力f=30N,接触面积s=0.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N/Kg
F=mg+f=10×10+30=130N
P=F/s=130/0.2=650Pa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道初中物理题,求解谢谢如图是小民同学拉水下一重物的示意图,小民用竖直向下的拉力将重物从水底缓慢拉到井口,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地面对小民的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CD他的解析是这样的如图,分别对人和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对于人:人的重等于地面的支持力加上绳子的拉力;对于重物:物重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加上绳子的拉力;由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重、物重、和水对物体浮力的关系,因为物重和人重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浮力的大小变化,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是哪个图.但是我觉得拉力只有向下才能够通过定滑轮拉起来,为什么有人告诉我是向下拉,给予了一个反作用力拉力就向上了
B是正确的。因为木块入水的过程中,浮力增大了,绳上的拉力就变小了,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就增大了。相反的,地面给人的支持力也会变大。
如图,对于人:G人=F支+F拉,对于重物:G物=F浮+F拉′,∵使用的是定滑轮,不计摩擦和水的阻力,∴F拉=F拉′,∴G人-F支=G物-F浮,F支=G人-G物+F浮,小民将重物从水底缓慢拉到井口:物体露出水面之前是全浸入,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而人重和物重不变,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从物体露出水面到刚好离开水面,因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小,而人重和物重不变,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变小;物体离开水面上升,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而人重和物重不变,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由此可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先不变、后变小、再不变.故选A.如图,分别对人和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对于人:人的重等于地面的支持力加上绳子的拉力;对于重物:物重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加上绳子的拉力;由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重、物重、和水对物体浮力的关系,因为物重和人重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受浮力的大小变化,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是哪个图.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解一道题【初中】_物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8,484贴子:
求解一道题【初中】收藏
据报道,某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地点在煤矿的-420m掘进工作面上,井下有多名工人被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g=10N/kg)(1)专家分析事故原因是矿工在作业时打通了原灌有水的废旧矿井使与地面等高的水进入了矿井而发生事故, 则在掘井工作面上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2)煤矿某处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圆柱形的竖直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面是密5的,有人想在井中固定地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管内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接触水面,如图,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F,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已知管筒半径r=0.1m,井的半径R=2r,水的密度ρ=1.0×103kg/m3,大气压p0=1.0×105Pa,求活塞上升H=9m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井和管在水面以上及以下部分都足够长,不计活塞质量,不计摩擦)
福利不只是穿多穿少,还要有迷人的微笑!
这是图……
还有……哪位大神帮我讲一下变力做功问题,一直不太懂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一道初二物理题的一个空&
筱果°A1B05173
做功:W=FS=500*1.2J=600J功率:P=W/t=600/0.1W=6000W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9、推力做功=推力乘以推力作用距离=500N*1.2m=600J
功率等于功除以做工时间
P=W/t=600J/0.1S=6000W
我要第七提
9题要就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物理应用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