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习方法资料哪里有?

低头拉车 抬头看路——鸣钟物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学史相关知识点复习总结
上传: 兰洋 &&&&更新时间: 22:53:27
& 高中物理学史&&&&&&&&&&&&&&&&&& 姓名&&&&&&&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和 得出 ;再应用 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 即 。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 ;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4.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三、电磁学: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转化)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年&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8.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9.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注意第二册P243的图)。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四、光学: 1.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3.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量子力学的说明在第三册P56)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第三册P31),还要注意原子光谱(涉及光谱分析第三册P50)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其局限性) 6.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第三册P54) 五、原子物理学: 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三种射线(&、&、&),其中&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 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7.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 或 。 任务:请同学们将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全部写出,并按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归纳 物理学史专项训练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一种原子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2.卢瑟福在研究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运动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这些a粒子受到了较大的库仑斥力作用 C.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3.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赫兹首先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光电效应现象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 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B.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 D.牛顿通过实验沿出了万有引力恒量,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5.以下几个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B.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C.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波; 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 6.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时放出的 射线和 射线都是电磁波 & B.衰变时放出的 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被电离后形成的 & C.原子的天然衰变都是自发形成的 D.天然衰变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7.能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分别是 A.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电效应 &&&&&&&&B.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电效应 C.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和小孔成像 8.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绝对零度 B.热量是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的 C.第二类水动机不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功 2.0&105J,同时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5&105 J,则空气的内能增加了0.5&105 J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理想热机,若无摩擦、漏气等能量损失,就能使热机效率达到100% B.热量不能从常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一切物理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由热力学定律可推断出某个物理过程是否能自发进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琴发现了X射线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小,导电的性能越好 B.利用半导体的导电特点可以制成有特殊用途的光敏、热敏电阻 C.超导体是指某些金属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它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而所处的状态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成标准电阻 12.科学方法在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历史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运用____________方法(选填&建立模型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假设方法&),在电磁学领域中建立了一个物理学定律,该定律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13.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方法。例如&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是指在效果等同的前提下,以一些简单的因素代替原来的复杂因素,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请再写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物理思想方法:&&& &&&&&&&&&和&&&&&&&&&&&&&&& 。 参考答案:1.AC&& 2.BC&& 3.AC&& 4.AC&& 5.CD&& 6.CD&& 7.AB& 8.D& 9.D& 10.CD& 11.ABD 12.类比方法& 库仑定律&&& 13.理想化方法&& 对称法&& 类比法&& 等效法&& 归纳法&& 逆向法&
控制变量法 备用题: 1.下列物理学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C) A.麦克斯韦从理论研究中发现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跟真空中的光速相等;&&& B.卢瑟福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2.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BCD)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具有波粒两象性性. 3.气象卫星发射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装配的具有接收云层辐射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红外线的&&&& (C) &&&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 4.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1,轰击铍( )时会产生粒子流&2,用粒子流&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3,经研究知道 ( AD )&& (A)&1为&粒子,&2为中子. (B)&1为&粒子,&3为质子. (C)&2为质子,&3为中子. (D)&2为质子,&3为光子. 5、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定律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是:( BCD& )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玻意耳定律 6.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射线与&射线都是电磁波; (B)&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放射线元素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 8.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 (&& D&& ) A.韦伯&&& B.安培&&& C.奥斯特&&& D.法拉第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扫一扫,上赶集生活
参与扫码“有惊喜”
扫码抽奖&&&&100%中
话费红包&&&&天天送
郑州赶集 &
郑州哪里有高中暑期衔接班/新高一物理衔接辅导
帖子管理:
发布时间:07-10 13:59信息编号:81422
一对一辅导效果不言而喻,很多家长都是明白人,也明白其中一对一的好处,不同于小班制,一对一的教学更针对性,更具有其优越性。老师辅导孩子学习方面都有不少的进步,也比较容易交流,成绩更稳定上升更快。&下面是我整理的郑州一些比较好的几家机构,如需咨询,家长们可以直接拨打免费400电话,听到语音提示后请直拨4位数分机号,与咨询老师直接通话。&郑州京翰教育【金水区】省实验校区一一一400 36【管城区】紫荆山校区一一一400 37【二七区】郑大校区一一一一400 38【郑东新区】郑东校区一一一一400 39&【京翰教育】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京翰1对1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学校连年攀升的提分率、家长和学员的好评、社会的认可中渐渐凸显出来,这就是京翰教育成功的秘密所在。&&郑州学大教育【金水区】俭学街学习中心————400 98经三路学习中心————400 99牡丹广场学习中心———400 96紫荆山学习中心————400 94【中原区】凯旋门学习中心————400 95【二七区】蜜蜂张学习中心————400 97&&& 学大教育,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老师一对一特殊辅导。老师负责任,热衷于教学,倾全心于教学研究,精于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探讨,深入钻研教材,洞悉学生内心,把握认知规律,驾驭课堂,注重效率和效果,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物理学习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联系实例理解概念,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一是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例子加以纠正,使概念深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学习速度和加速度时,可以列举速度大而加速度小,加速度大而速度小的运动物体进行理解。为了特别强调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可以运用图象进行区别,说明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程以及变化的条件。物理现象的观察对于物理学习具有基础的地位。学习物理首先必须了解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只有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才能做到了解。另外,只有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并在此过程中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审题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解题作准备。高中的习题比初中复杂得多,光靠读题就列式计算往往会出错。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划出关键词来,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复杂的题,有几个过程就要画几幅草图。仔细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甚至自己动手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给您推荐个论坛吧,52求学网论坛,里面有很多免费的学习资料,也有很多家长老师在里面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
您在寻找的同类课程
地址:金水
地址:金水
地址:金水文化路
地址:金水文化路
地址:金水文化路
地址:金水文化路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高一物理知识要点全面总结【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高一物理知识要点全面总结【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第一章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 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 与 N 均属弹力, f f0 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4)力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 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 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 G小(变化万分之一)。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准确分析图中 A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力垂直面(图 1—1),点面接触垂直面(图 1—2、1—3),接触面是曲面,弹力则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图 1—4)。(4)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
x x x x x现长原长0 0, )4、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更多(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确定摩擦力方向的关键。当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确定存在摩擦力时,以此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见例)物块 A 放在小车 B 上,置于水平面上:a、没加任何力:A、B 处于静平衡状态,由于 A、B受重力作用,A 与 B 接触,车轮与地面接触,并均有挤压,但无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无摩擦力产生。b、A 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 F ,AB 处于静止状态。分析 A,由于受到力 F 的作用,以 B 为参照物,A 相对 B 有向右的趋势,所以受到与趋势相反的静摩擦 f0 。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的关系,小车 B 受到水平 A拖予的静摩擦力 f0 。小车 B 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力 f0 的作用,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但没动,受到地面施予的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f0 (结论:
f f f f f F0 0 0 0 0, , )。C、A 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F 作用,A、B 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分析 A 物体:仍受到一个拉力 F 和 B 施予的静摩擦力 f A0 。( F f m aA A 0 )。分析 B 物体:受到 A 施予的 f A0 的反作用力 f B0 的同时,AB 相对地面向右运动,地面给 B 物体一个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f 。(据题意: f f m aB B0
)小车 B 受到 f B0 静摩擦力的作用,在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f B0 与 B 小车运动方向相同;f B0 不但对 B 做功,而且做的还是正功;在效果上起着动力的作用。(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 f N
, N 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 f N
来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周围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断。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衡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2)分析受力时,只找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别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条件(平衡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6、力的平衡平衡条件平衡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共点力作用匀速转动有(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固定转轴物体
ZFZM00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平衡状态。一组平衡力:若干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称这若干力为一组平衡力。互为平衡的力:一组平衡力中的任意一个力是其余所有力的平衡力。※一个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说这个物体处于动平衡状态。(1)如果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互为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果它受到七个力的作用:这七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六个力的平衡力。(3)如果它受到 n 个力的作用:这 n 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n-1 )个力的平衡力。7、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FFFxy合 000※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1)一个物体受若干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若干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合力为零,沿任何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其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即这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受三个力作用物体处(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于平衡状态,其中的某个力必定与另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3)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其中的一个力必定与余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撤去这个力,余下的(n-1)个的合力失去平衡力。物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获得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内容:1、力的合成与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及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2、力的分解。3、力矩及作用效果。知识要点:一、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1) F F1 2, 同一直线情况同向反向( )F F FF F F F F
1 21 2 1 2(2) F F1 2, 成角情况: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图时应注意:合力、分力作用点相同,虚线、实线要分清。②应用方法作图法: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由图量出合力大小、方向。计算法:作出力的合成草图,根据几何知识算出大小、方向。F注意(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在 F F1 2, 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合力 F 随增大而减小,随减小而增大,F 最大值是 F F F F F F F F1 2 1 2 1 2
, 最小值是( ), 范围是( ) ~ ( )F F F F1 2 1 2
, F 有可能大于任一个分力,也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还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求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依此类推。二、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个力的分解应掌握下面几种情况:1、已知一个力(大小和方向)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则两个分力有确定的值;2、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则另一个分力有确定的值;3、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另一分力有无数解,且有最小值(两分力方向垂直);4、一个力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分解,且能分解成无数个分力;5、一个分力和产生这个分力的力是同性质力,且产生于同一施力物体,如图 1(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8 中,G 的分力是沿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此力不能说成是对斜面的压力)。6、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如何分解,应按下述步骤:①根据力 F 产生的两个效果画出分力 F F1 2和的方向;②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作图法求 F F1 2和的大小,且注意标度的选取;③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求出分力 F F1 2和的大小。三、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时,有一种比较简便宜行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求多个共点力合成时,如果连续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一般说来要求解若干个斜三角形,一次又一次地求部分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过程显得十分复杂,如果采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计算过程就简单多了。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投影分解的力尽可能少,在处(来源:淘豆网[/p-6720417.html])理静力学问题时,通常选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直角坐标,当然在其它方向较简便时,也可选用。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 x 轴和 y 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 Fx和 Fy 其中: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F F F FF F F Fx x x xy y y y
1 2 31 2 3(式中的 F F F x yx y1 1 1和是在轴和轴上的两个分量,其余类推。)这样,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由公式:F F Fx y ( ) ( )2 2求出。设力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之间夹角是。tgFFyx ∴通过数学用表可知数值。注意:如果 F F Fx y合,可推出,
0 0 0这是处理多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好办法。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一)机械运动(二)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十一)自由落体运动。(十二)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十三)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位移、速度、加速度。重要规律则是: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卫星在运动,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还应指出的是: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或只有平动, 或只有转动, 或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如判断物体是平动或是转动, 必须抓住,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这种运动叫平动。物体上的各点都绕一点(圆心)或一轴做圆周运动, 这样的运动叫转动。如果运动按运动轨迹分类, 可为直线或曲线运动, 而平动可沿直线运动, 也可沿曲线运动。只要保持物体上各运动情况相同即可。(二)、质点质点是一种抽象化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着手研究物理学采用的一种方法, 今后还会常用: 如高中物理将要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理想气体、点电荷, 理想变压器……。都属于理想模型。质点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在第一章物体受力分析时已经这样做了, 在那里所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就是因为那个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质点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也是下一章开始研究的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运动学中的质点只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点, 动力学中的质点则要求这个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随着学习的深入, 对质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应该知道, 理想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 采取这种方法是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 简化对物体的研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在研究问题中, 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因素。这有两种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 即物体做平动; ②物体有转, 但因转动引起的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对我们研究问题不起主要作用。一个很好例子就是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时要考虑地球自转, 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再如乒乓球旋转时对球的运动有较大影响, 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 就不能把球简单地看成质点。应该指出绝不能误解为小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大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又如我们在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铅球、标枪时如何测量距离计成绩。此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而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这就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最后还要强调指出: 研究质点模型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在物体、形状、大小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不起主要作用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在物体形状、大小起主要作用时, 把物体看成由无数多个质点所组成。所以研究质点的运动, 是研究实际物体运动的近似和基础。在中学力学中研究对象如不特别指出: (除非涉及到转动)即是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位移: 位置的改变。位移是矢量, 不仅有大小, 而且还有方向, 它可用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例如: 从甲地到乙地如右图所示: 可以沿直线从甲到乙地, 起点为甲地的 A 点,终点是乙地的 B 点, 则位移大小为线段 AB 长, 方向从 A 到 B 方向, 还可沿 ACB曲线由甲地到乙地, 还可沿折线 ADB 从甲地到乙地, 尽管通过的路径不同, 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 所以位移一样, 路程不一样。路程是运动的轨迹是标量, 只有大小无方向。如果物体从甲地 A 点沿直线到乙地的 B 点后继续沿 AB 延长线到 E, 由 E 又返回到 B, 此时位移仍为AB(长)方向: A 指向 B, 而路程则为 AE 的长度加上线段BE 的长度。应该指出: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 且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又如一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如图示: 从图周的一点 A 出发(直径的一端)分别经圆弧; 到达直径的另一端 B 点, 其位移大小都为 2R 方向 AB, 路程为整个圆周长的1222,即RR 。若经14圆周长分别沿逆时和顺时针方向到达 C 或 D 点则位移的大小 2R (因起点为 A, 终点分别为 C、D), 方向不同分别为 AC; AD, 路程相等为24 214 R R (圆周长的) 。若分别沿逆时针由 A 经 C、B 到 D, 或由 A 经 D、B 到C, 根据位移表示为起终点的有向线段, 则位移大小分别为 AD R AC R 2 2; ;方向分别为 AD; AC。而路程相等都是圆周长3434232即为 R R
。假如从 A点出发, 分别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又回到 A 点。此时位移为零, 路程则为圆长2R 。又一物体沿斜面从底端的 A 斜向上滑到最远点 B 后返回滑到 C, 最后到 A 如右图所示: 试说明物体分别滑到 B、C、A 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从 A 到 B, 因为沿直线且方向始终不变, 所以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为 AB 线段长度, 位移的方向 AB。由 A 经 B 到 C, 位移大小为 AC 线段的长度, 位移的方向 AC, 而路程则为线段 AB 长度加上 BC 线段的长度。当从 A 经 B 到 C 又滑到 A 时, 位移为零, 则路程为线段 AB 长度的 2 倍。现有皮球从离地面5m高处下落, 经与地面接触后弹跳到离地面高4m处接住,试说明皮球的位移, 和路程?依据位移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位移大小为(5-4) = 1(m)方向竖直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向下, 而路程为 5 + 4 = 9(m)。(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首先应认识到, 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模型, 它是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研究复杂的问题, 从最简单的开始, 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实际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不过不少物体的运动可以按匀速直线处理。这里对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就不好做到, 而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应理解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 不能只理解为一小时、一分钟、或一秒钟, 还可以更小……。认真体会“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的含意, 才能理解到匀速的意义。进而再去理解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 是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更确切的讲是位移跟通过比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更加准确。而不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去表述速度概念。只说明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还必须强调指出: ①速度和速率常常有些同学混淆不清。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速率通常是指速度的大小, 这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会用到。②这里第一次出现用比值的形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只考虑速度大小, 称之为定义式。将来随着学习深入, 还会出现, 决定式和量度式。③由于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④由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准确的预测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即vStS vt
称之为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含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位移时间图象以及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这是学习高中物理以来第一次出现图象, 即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必要时能够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通常图象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如位移图象依据 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位移 S 与时间 t 成正比。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 tg
St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还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t1 时间内的位移 S1)以及可直接读出发生任一位移 S2 所需的时间 t2。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强调物体沿直线运动, 与匀速比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即没有恒定的速度, 要想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 只有粗略的按匀速运动处理, 把在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高一物理知识要点全面总结【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doc
文档介绍:
高一物理知识要点全面总结【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 更多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加微信:gzxxzlk 做每日一练第一章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 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