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策略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缅甸汉语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以缅甸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孔子课堂教学为例,吃亏是福孔子学苑,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孔子的名言,孔子学院,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孔子拜师ppt,孔子名言,孔子的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缅甸汉语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以缅甸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孔子课堂教学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导读: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摘要:上世纪90年代,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国外学者对词汇学习策,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9)3-0,1990年,新西兰应用语言学家Nation的《Teaching&Learning,一、国外学者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除了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定义和分类以外2009年3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Mar.2009Vol.28No.3第28卷第3期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陈希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国外学者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相对而言,我国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外语界,研究范围也较为狭窄,很多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3-0122-04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很多语言学家都指出,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是无法学好语言的。1990年,新西兰应用语言学家Nation的《Teaching&LearningVocabulary》一书出版,该书系统的论述了词汇教学、学习、评估、习得诸多问题,把学者们的研究目光导向了词汇习得领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国外学者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Cohen(1990),Nation(1990),Oxford(1990)除了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定义和分类以外,研究者更加关注的是对词汇学习的具体策略的研究,例如死记硬背策略、关键词策略、查字典策略等。我们根据Schmitt的分类,将这些具体策略的研究成果分别列举如下。(一)发现策略1.上下文策略/猜测策略很多学者对于L1和L2词汇习得的研究都表明,我们所掌握的大部分词汇,既不是在课堂上学来的,也不是通过查字典得来的,而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获得的。Ru2bin(1987)在外语学习策略方面做过多次调查,发现优等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一些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猜词能力强。Knight(1994)考查了112名大学生在L2阅读中的猜词表现,发现优等等详细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并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Nation(1990)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三组,分别为计划、来源和步骤。计划组中的策略主要用于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和何时学习;来源组中的策略是寻找词汇信息来源的策略;步骤组中的策略是用来建立词汇知识的步骤策略。Schmitt(1997)在Oxford的基础上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发现策略和巩固策略。发现策略是学习者首次遇到生词时为了确定词的意思而采用的策略。巩固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巩固已经学会的词汇而采取的策略。Schmitt第一次将词汇学习策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这两大类的分类标准,描绘出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词汇学习策略框架。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3收稿日期:生猜测生词词义的效果明显比差生好。另外,Rubin(1987),Clarke(1980)等人还发现优等生的另一特点,即在阅读中,注意相关的信息而忽略无关紧要的信息。Anderson&Shifrin(1980)也发现,与优等生恰恰相反,差生的特点之一便是常常胡乱瞎猜。2.查字典策略Ahmed(1988)发现词典运用对他所鉴定的三组高级英语学习成功者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使用词典的方法有差异。好的低水平学习者课后运用词典作为一种辅助手作者简介:陈希熹,女,安徽安庆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第3期            陈希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123?段来解决在课堂上出现的新词构成的双语词汇表的死记硬背问题。好的中级水平学习者主要运用双语词典。优秀的大学生则运用单语词典。低水平的语言学习不成功者的特点表现为几乎不使用包括词典运用策略在内的任何学习策略。(二)巩固策略1、重复策略此类研究包括对重复法有效性的探讨(如Rundus,1977;Mazuryk,1974)和对最佳重复次数的争论(如Crothers&Suppes,1967)。2、关键词法策略Scarcella&Zimmerman(1998),Boyle(1987)通过研究证明男生在词汇测试成绩上或明显高于女生或没有区别。二、我国外语界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我国外语界对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从翻译介绍外国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开始的。早期的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大多为描述性研究,学者们对学习词汇学习策略的确定、分类进行了阐述。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外语界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开始多了起来。1.对于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数是介入性研究,学者们多运用问卷调查和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或硕士研究生运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其词汇量的测试,运用分析统计软件,描述了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试图找出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生词汇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对于词汇学习最有用的几种学习策略。吴霞,王蔷(1998)通过定量的方法,调查了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及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知识的影响。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1)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估、自我检查、选择性分配注意在内的元认知策略都较多的为学生所用,而在所有的认知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做练习策略、其次是联系策略、猜测策略、上下文策略、分类策略、死记硬背策略、查字典策略。(2)关于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知识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元认知策略与词汇知识最为显著相关。认知策略中与词汇知识最为显著相关的是上下文策略。研究还发现,好学生比差学生更多的使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他们的研究中设计了一个词汇知识质的测试,这是他们比较新颖的地方,但是这种词汇知识质的测试效度和信度如何,值得商榷。王文宇(1998)也作了类似的研究。他对50名大学生对词汇记忆的看法和他们所使用的词汇记忆策略作了调查。他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单词是要靠背的,并且他们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编码策略,其次是管理策略、重复策略,最低的是单词表策略。他还发现,在所给出的词汇学习策略中,活用策略、管理策略、词形分大部分关于“关键词法”的研究都肯定了它的有效性(如Singer,1977;Merry,1980;Atkinson&Raugh,1975)。Hogben&Lawson(1994),Hulstijin()研究了词汇记忆策略之一的关键词法策略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过程中的有效程度。3、组织策略有关组织策略的试验研究大多是运用自由回忆的范式进行的。在这些研究中,先给受试呈现所要记忆的单词表,要求其进行识记,然后用任何顺序尽量多的进行回忆。如Bousfield(1953)要求受试记住一张词汇表中的60个单词,表中单词分为动物、名称、职业和蔬菜四类,每类各15个单词。虽然这些单词是随机呈现的,但受试在回忆时,往往将同一类别的词放在一起。Craik&Tulving(1975)的研究表现,在识记前接受单词分类指导的受试,比那些未接受分类指导的被试,回忆效果要好。Chamot(1984)还发现,ESL水平较高的学生使用分类组织策略的频率高于初学者。(三)其他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关于性别和词汇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有:Nyikos(1990),Boyle(1987)的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记忆词汇的能力强;Green&Oxford(1995)发现女生比男生运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度高;有些学者指出男生和女生在策略的选择上也有不同,如Bacon(1992)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多的使用翻译/母语策略,而Zoubir-Shaw&Oxford(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运用猜测和上下文策略上与男生有明显差异。Grace(2000)在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课程中初学法语的第二语言者研究之后,发现男生女生在使用死记硬背和翻译策略上没有差别。另一方面,?124?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析策略和单词表策略与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活用策略、管理策略对成绩预测能力明显。王文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词汇记忆策略,而吴霞、王蔷的研究涉及的策略更为广泛一些,涉及到包括元认知策略在内的一系列词汇学习策略,他们的研究都很有价值,在他们之后,一大批学者也对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做了调查研究,结果与他们的研究差异不大。2.对比研究3.具体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除了以上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对象是具体到学习策略,如猜测策略、查字典策略。刘津开(1999)对猜词能力与外语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猜词能力既受其外语水平影响又相对独立于其外语水平。范琳、王庆华(2002)对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分类组织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词分类组织策略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赵卫(2004)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中使用词典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他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资源对学生习得词汇有影响。结果是词典例证结合课本及阅读材料效果最好,其次是课本和阅读材料,最后是词典例证。三、我国对外汉语界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我国对外汉语界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是有几篇硕士论文对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鄢胜涵(2004)使用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调查问卷,对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观念和词汇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描述了留学生在词汇学习观念、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的总体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日本、韩国、欧美)的留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异同以及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初中高)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异同。强薇(2005)对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成绩优秀的学习者与成绩不理想的学习者相比,更常使用社会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对五种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中,与成绩相关系数最大的是社会情感策略。李培(2006)对于中级水平韩日留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成绩成显著性正相关。他的研究还发现了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在几种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纵观我国外语界和对外汉语界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的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外语界,对外汉语界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的策略类型也比较单一,有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矛盾之处。拓宽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范围,在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在词汇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对比分析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很多学者就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对词汇学习策略做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张萍(2001)研究了硕士研究生学习基础英语词汇和专业英语词汇时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差异。她发现,学习基础英语时会更频繁的使用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使用差异最明显,认知策略中练习策略和上下文策略也有明显差异;元认知策略与两类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相关,此策略与基础英语学习最为相关,而与专业英语学习最为相关的是广泛阅读。丰玉芳(20030)研究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上的差异。她发现,高年级学生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学习词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机械的死记硬背方法来学习外语单词,更多的朝着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习得词汇了。张萍、高祖新、刘精忠(2002)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词汇观念和策略使用上的差异。他们发现:中国学生的性别差异与英语成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男生认可习得观念和操练观念的程度明显高于女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若干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丁怡(2006)研究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善学者使用的策略少于不善学者,但因为他们使用适应学习过程的有效策略,学习更有系统和规划,所以学习成功;而不善学者虽然积极使用策略,但因为缺乏使用有效策略的意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因此,决定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是否得当,而不在于使用策略的频率。她的结论与吴霞、王蔷的结论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值得研究。第3期            陈希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125?理论研究,应该是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9]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0]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11]寻阳,孙丽.L2读者词汇知识深度与词义推测策略的成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01(6).[2]丁怡.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功运用[J].ForeignLanguageWorld,2006(4).[12]鄢胜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D].北京语究[J].外语研究,2006(6).[3]范琳,王庆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丰玉芳.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习词汇学习策略问题[J].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3]姚梅林,当前外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趋向[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5).[14]张萍,高祖新,刘精忠.英语学习者词汇观念和策略的外语界,2003(2).[5]李培,中级水平韩日留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性别差别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15]张萍.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果的关系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刘津开.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猜词能力与外语水平[J].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16]张萍.学习者词汇策略对成绩的预测规律[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7]强薇,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外语教学,2004(12).[17]赵卫.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典运用策略调硕士学位论文,2005.[8]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查[J].ForeignLanguageWorld,2004(2).责任编校:谢红玉究.1998(1).(上接第42页).[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3]施静翰,张蒲荣,陆经伟.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能力,打破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藩篱,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只有教师具有交叉性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整合的能力,才能促使培养的师范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整合的能力。四是选派教师到外校进修第二人文类专业知识,以打破专业壁垒,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课程整合能力,并要注意开展学术交流,以借鉴外校有益的综合性课程教学经验及专业建设经验。参考文献:[1]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研究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4]朱尚华.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与实现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6(6).[5]陈学军.困境与出路: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J].教师教育研究,2007(6).[6]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7.责任编校:高向东AConsiderationofCultivating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TalentsinChina’sCurrentHumanityEducationLIANGZhu2ying(SchooloftheHumanitiesandSciology,AnqingTeachersCollege,Anqing246011,China)  Abstract:Thespecialtyofhumanitieseducationsatisfiesthedemandofintegrationofthebasiceducationcoursere2form.Thereare,however,someproblemsoccurredinitsrapiddevelopmentprocessinsuchaspectsasgoalsetting,course2work,cultivationofthehumanismspirits,faculty,etc..Afterclarifyingtheseproblems,theessaygives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onhowtoimprovetheproblems.Keywords:HumanisticCTactics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人文社科、外语学习、行业论文、旅游景点、计划方案、经管营销、专业文献、出国留学以及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元认知培训策略在只听与视听方式下对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影响的实证研究
听力是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与学从不是易事。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探索出许多针对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学习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策略。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遍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于是听力教学中可视材料的使用也成为了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关注元认知策略以及可视材料在听力课堂中的应用,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比较音频材料与视频材料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经过元认知...展开
听力是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与学从不是易事。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探索出许多针对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学习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策略。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遍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于是听力教学中可视材料的使用也成为了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关注元认知策略以及可视材料在听力课堂中的应用,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比较音频材料与视频材料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经过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否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在听写方面取得进步,其中听力比较弱的学生进步更多?  2.在听写方面,是音频组的学生还是视频组的学生进步更多?  3.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四级听力考试中取得更多的分数?  4.元认知策略培训将会以何种方式影响音频组学生和视频组学生在大学四级听力考试中的表现?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非英语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共67人参加了本实验。其中全科班为实验班,共34人,在听力课上接受元认知策略培训,听力培训材料为视频材料;护理班为对照班,共33人,接受与实验班同样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听力培训材料为音频材料。正式实验开始前首先进行了探索性课堂活动,包括一份听力测试(测试材料为视频材料)与一份调查问卷,此课堂活动旨在调查学生对于将视频材料作为听力培训材料的态度,从而可将对视频材料持有肯定态度较多的班级选定为实验组。实验刚开始时进行前测,前测包括两项内容--听写测试与四级真题听力测试。听力培训持续近六周,共11次,过程中随机进行小型访谈。培训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参加后测且每人上交一份自我总结,自我总结的主要内容为对于此阶段培训的看法与感受。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从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确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积极的影响,而且低分组学生从中获益更多。此外,无论以听写测试结果还是四级真题听力测试结果来评估,护理班(音频班)的学生都比全科班(视频班)的学生进步更加显著,这意味着,使用音频比使用视频能达到更好的元认知策略培训效果。再者,元认知策略培训对于四级听力的效果并不像对于听写的效果那么显著,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四级听力成绩,除了元认知策略培训之外,还需进行相应的应试技巧培训。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明确了用不同形式的培训材料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对相关的听力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元认知策略培训可常规性的融入到平时的听力课堂教学中,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听力材料最好以音频形式呈现。培训时,应将直接性培训与嵌入性培训相结合,让学生更加了解培训的目的和重点。另外,每次培训的教学步骤可以稍作改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听力策略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导读: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学习策略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本文涉及到外语学习策略产生的背景、主要成果、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有关外语学习策,最后,文章描述了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总体理论框架一下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它旨在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为促进第二语言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学习策略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本文涉及到外语学习策略产生的背景、主要成果、定义、分类和特点, 以及有关外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最后, 文章描述了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策略;背景;定义;分类;培训
学习策略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总体理论框架一下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国内外众多应用语言学家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它旨在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为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和使用, 提高习得效率而运用的策略。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教师不应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是语言学习的诊断者, 是满足信息时代个人掌握省时高效获取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培训者、教练、协调员、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学习者也不应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更应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学习策略研究产生背景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Carton(1996)首次发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一文, 指出了语言学习者具有的善于推理以及有效地、合情合理进行推理的能力。系统研究学习策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研究者的眼光从语言教师怎样传授知识转移到学习者怎样内化语言, 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 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个体间差异的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975年Rubin发表了《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 总结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七条学习策略。同时, Stein和Naiman 等人也加人到这一研究课题里来。从此,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一) 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成果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应用语言学家的目光开始从注重探讨教师如何传授知识, 转移到研究学生如何内化语言上面来。语言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结合的过程, 也是学习策略的操作过程。因而人们认识到开展学习策略研究对语言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获取语言知识和 信息, 进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的过程。
在国外, 最早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语言学家Rubin( 1971) 。在1975 年她总结出善学语言者( Good Language Learner ) 的七种学习策略, 后来她又重新归为两类: 直接促进学习的策略和间接促进学习的策略( 1981) 。1975 年加拿大语言学家Stern 也总结出善学语言者的十大策略, 1983 年她又将其归为四类: 积极计划策略;“学术”学习策略;“社交”学习策略;“情感”学习策略。后来Naiman 等人对Stern 的策略进行修正, 列出了善学者的五大策略: 活跃的任务方法; 将语言视为系统;将语言视为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之一;处理情感需求;监控第二语言行为。1987 年, Wenden 和Rubin 编辑出版了《二语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 论文集, 此书收录的12 篇论文可以算是对这一研究领域在当时所 取得成果的一次小节;1990 年, O'Malley & Chamot 出版了《二语 习得的学习策略》;同年Oxford 撰写了《语言学习策略: 每位教师应该知道什么》(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 , 书中提出了后来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同和采用的二语学习策略分类体系――SILL(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 。SILL 现在已成为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标准工具; 1998 年Co hen 出版了《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 略》( Strategies in Learning &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 在书中他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探讨二语学习策略中的方法论, 其中包括oral interviews, written questionnaires, observation, verbal report , dairies and dialog journal, recollective studies, computer tracking 等。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我国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国内, 在1984 年, 中国学者黄小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以“An Investigation o 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国内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结构和类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国外心理学家多从狭义的学习过程来考察学习策略的构成, 这样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黄旭( 1990) 认为, 学习策略是个多层次, 多水平、动态的有机系统, 它主要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组成。史耀芳( 1991) 认为, 学习策略可由注意策略、组织策略、联想策略、情境策略、动机和情绪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 1997) 学习策略由情感策略、学习方法、认知策略、元认知、TPO 策略组成。胡斌武( 1995) 提出学习策略是由操作性方式和操作性控制方式构成。蒯超英( 1995)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学习调节和控制、元认知三者综合而成。可见, 从学习策略构成成份看, 应是操作成份( 学习方法, 认知方式等) 、情态成份( 情感策略等) 、元认知成份( 计划、监控策略等) 几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统一。
(二) 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 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 人们众说纷纭, 尚无一个公认的界说或定义。由于划分的标准、依据、角度不同, 国内外一些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家对学习策略作出了不同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定义, Bailystok(1978) 认为学习策略是利用信息提高语言可选择性的方法;Stern(1983) 指出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和总体特点, 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O'Malley and Brown(1983) 认为学习策略是有效的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一套系统的行动、步骤和计划;Weinstein and Mayer(1986)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和想法, 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Chamot(1987) 把学习策略定义为语言和内容的交际技巧、途径、思路和行为;Rubin( 1987) 指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辅助其信息吸收、储存及使用之步骤与操作;Oxford( 1989) 认为学习策略是使学习更有效、自我导向和享受乐趣;O'Malley and Chamot(1990) 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帮助自己理解、学习( 记忆信息) 的方式、行为和思路。 国内学者黄旭(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在特定的学习情境里, 用以促进其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部方法之总和;史耀芳(1991) 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有意识的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 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魏声汉(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 根据学习环境的各种变量、变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胡斌汉(1995)指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 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 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学习方法或技巧;刘电芝(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
2. 学习策略的分类
为了便于人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 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研究, 专家们采用不同标准对它进行了分类。比较典型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O'M alley 和Chamot 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 情感策略。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 主要内容为重复、利用资源、利用肢体语言、翻 译、归类、记笔记、演绎、重新组织、利用语境、利用关键词、迁移、推论和精加工等;元认知策略用于管理和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 包括先行组织者、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自我管理和监控及自我评价等; 社会/ 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包括合作学习、澄清疑问等。Oxford根据与所学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凡与所学语言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直接策略, 包括记忆策略( 建立内在连接、运用影像和声音、有系统的复习和运用相关动作等)、认知策略( 各种练习、信息的接收与传达、分析与归纳、组织和整理等) 和补偿策略( 运用线索来猜想、克服说写的困难) ; 而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集中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和评价学习等)、情感策略( 缓减焦虑、自我鼓励和注意学习情绪调整) 和社会策略( 澄清疑问、同伴合作、移情作用与文化了解) 。Co hen 从运用策略的目的出发, 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学习语言的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和有意识记忆等; 运用语言的策略包括检索、排练、掩盖和交际等策略。然而, 以上各种分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其中O'Malley 和 Chamot 分类的优势是揭示了3 类特点的内部层级关系, 劣势是只意识到认知过程需要管理, 而忽略了情感过程的管理。Oxford 的分类与O'M alley 和 Chamot 分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直接策略与O'Malley和Chamot 分类的认知策略相似, 而间接策略与O'Malley 和Chamot 分类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 情感策略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Ox for d 的分类中两类策略是在同一平面上运作的, 它们之间并没有层级关系。Co hen 分类的特点是看起来比较清楚, 但劣势是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判断策略的使用是为了学习语言还是应用语言, 并且元认识策略没有涉及。总之, 笔者认为O'Malley 和Chamot 分类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相对而言更全面, 更具代表性。
国内专家对有关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尚不深入, 文秋芳( 1993) 根据Skehan( 1989) 的观点, 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 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 又管理情感过程。
3. 学习策略的特点
Rod Ellis 认为学习策略的主要特点是: 学习策略既可以指总体的学习方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IT计算机、外语学习、党团工作、考试资料、办公文档、行业论文、教程攻略以及作业: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