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形态结构ipad如何导入电影

《花的结构》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上传于||文档简介
&&《​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初中生物_花的结构_一节说课案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生物_花的结构_一节说课案例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生​物​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初中生物教案花的结构和花序_初一生物教案
&&-&&-&&-&&-&&-&正文
初中生物教案花的结构和花序
【字体:小 大】
花的结构和花序
知识目标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能力目标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知识体系图解
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怎样才能形成。
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
解剖花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的各部分用镊子摘取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2、花蕊是花的最主要的结构。花若无花蕊就不能称其为花。因此,根据花中花蕊的种类而定名的单性花和两性花是最基本的两类花。只有理解了这两类花的区别,才能明白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单生花和单性花弄混,所以在讲解时要注意强调。
花序的概念是对单生花而言的,理解了花序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状花序、头状花序等各种植物的花序。要让学生明白头状花序不是一朵花。
三、教法建议
&&&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章节,要充分利用实物,才容易把花的结构讲清楚。《花的种类》一节,课本里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见的,如果当地没有哪一种植物,完全可以选用当地最普遍的植物来替换。总之,这一节内容中联系实际的材料很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和劳动中所熟悉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讲好。
&&& 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雌蕊和雄蕊,防止学生把花被,特别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美丽花被的花,就不是花。对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在懂得了花的结构以后,是应该得到纠正的。
&&& 观察雌蕊时,可以让学生与邻近的同学合作,一个将子房进行纵切,另一个将子房进行横切,从而认清胚珠及其在子房里着生的情况。
两性花的概念不难了解,只要引导学生回忆刚刚解剖和观察过的桃花,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白菜花等两性花。关于单性花,如果没有实物,则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发动学生采集丝瓜、黄瓜等的雄花,及时压制成或浸泡成标本,供讲课时使用。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四季海棠为雌雄同株,既可以看到雌花,又可以看到雄花(讲述花序时还可以用来观察花序)。
&&& 关于花序,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的花序或冬天室内培养的白菜、萝卜的花序。白菜、萝卜的花序都是总状花序。关于头状花序,冬天可以观察室内培养的菊科花卉植物。
&&& 学生往往把一个头状花序误认为是一朵花,把花序中的每一朵花误认为是一个个花瓣。对于这种误解,应该用实例来纠正。说明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只要利用实物再配合使用直观教具解剖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头状花序的扁平花轴上一朵朵小型的花,都是有花被和花蕊的,从而很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 学生容易把单性花和单生花相混,看了黄瓜花以后,误以为单性花都是单生花,对此,教师要给予纠正。有关这一节所学到的几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可见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雄蕊和雌蕊的组成和作用。
难点:要准备足够的鲜花,供学生观察和解剖。
手段:实验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花的解剖,分析、总结出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认识到花蕊是一朵花的重要结构。通过大量花的图片介绍两性花和单性花、花序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导入& :
提问:绿色开花植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
总结: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靠着这些器官逐渐地生长起来,当植物体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就要开花、结果和产生种子。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花后才能结果和产生种子呢?这与花的结构联系密切。
二、讲授新课:
(一)花的基本结构: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桃花或白菜花,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 1、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 2、参照挂图或课本的内容,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提问:1、观察的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2、哪个部分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1、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 2、花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当花开后,花粉落在柱头上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雌蕊的子房中的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而整个子房就发育成果实。所以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结构。
组织个别同学进行指图的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两性花和单性花:
出示投影或实物,展示两性花和单性花。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两种花的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组织学生分析、发言。
&&& 1、两性花是指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单性花是指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 2、根据花蕊的种类的不同,单性花可分为雌花和雄花。
提出问题:1、为什么黄瓜开的花有些结不了果实?
&&&&&&&&& 2、如果一株植物上只开雌花或雄花,这种现象叫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1、黄瓜等植物开了花却不结果,是因为开的花是雄花。
2、长有单性花的植物,可分为两类:
&&&&&&&& (1)雌雄同株植物:一个植物体上同时长有雌花和雄花。
&&&&&&&& (2)雌雄异株植物:雌花和雄花着生在不同的植物上。
(三)花的其他结构:
提出问题:“我们经常看到颜色艳丽的花朵,靠花冠的颜色吸收昆虫。但在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具有艳丽的颜色,那么,它们靠什么吸收昆虫,完成传粉呢?
引导学生思考:有些花靠香甜的花蜜或气味吸收昆虫。
总结:除了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花的基本结构以外,有些花还具有蜜腺可以产生花蜜,释放香气,都能招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这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四)花序:
出示黄瓜花和白菜花花序。
组织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花着生的不同特点。
&&& 1、黄瓜花是一朵一朵地单独着生在茎上,花朵较大;而白菜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着生在花轴上,花朵较小,即花序。
&&& 2、白菜花序称为总状花序,向日葵花序称为头状花序。
板书设计 :
第六章&&& 开花结果和营养繁殖
一、花的基本结构:
二、两性花和单性花:
&& 1、两性花: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
&& 2、单性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三、花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着生在花轴上的一簇花。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是通过剪取带花的植物枝条,放在容器内,经干燥包埋、风干,然后倒出干燥剂,将其固定在透明的容器内密封,制成的立体干花标本。植物主体干花标本,保持了植物茎、叶、花生活时的颜色与姿态,不但生动自然,制作简单,而且还可以作为教具永久存放、使用。现以月季为例,介绍其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方法。
1、制作前的准备
1.1 干燥剂的选择 可购买新出厂的、颗粒较小的珍珠岩作为干燥剂。珍珠岩为建筑保温材料,不但轻,包埋植物时,叶、花不易变形,且吸水能力强,是较理想的干燥剂。若买不到珍珠岩,可用沙子代替。但沙子需反复冲洗,冲去土粒,晒干备用。
1.2 包埋月季容器的准备 包埋月季花的容器的体积应比标本大,并具较好的透气性。如带细孔的纸箱(一般纸箱用针扎些小孔)、带有网眼的塑料容器(若网眼过大,可在周围衬一层白纸)等均可。
1.3 盛放标本的容器准备 可选择带盖的透明玻璃容器或有机玻璃容器。
2、制作方法
2.1 剪取月季花 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在上午10:00~下午5:00时,剪取花朵较好、颜色艳丽、未彻底开放、叶片、花瓣上没有露水、带2~3片复叶的月季花。
2.2 包埋月季花 先在包埋容器的底部,放一层珍珠岩或沙子,将花柄插入。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珍珠岩或沙子,包埋月季花。在包埋过程中,注意保持花的本来姿态。完全包埋后,将其放在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两周。
2.3 整形、密封 干燥两周后,倒出珍珠岩或沙子,若有个别花瓣脱落,可用解剖针醮少量乳胶粘合。在盛放月季花容器的底部,放一块2厘米左右厚的泡沫塑料板(为了好看,上面可粘一层吹塑纸),贴上标签,选择干燥后叶片、花朵颜色较好,形态自然的月季花,插入容器的泡沫塑料板内,将其固定好,放入干燥剂(如硅胶、无水氧化钙),密封即成。
观察单性花的结构
实验目的:认识单性花的结构特征。
材料用品:正在开花的柳枝、刀片、解剖针或缝衣针、放大镜、白纸。
方法步骤:1、春天,把从不同柳树上采下的开花柳枝铺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看看来源不同的柳枝上的毛虫状花序有没有不同?
2、把不同的花序从柳枝上取下、分离,在放大镜下耐心观察,然后用刀片和解剖针,看看取自不同柳枝的花序结构是否一样,为什么?
实验结果:柳树的花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花序,一种是雌花序,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植株。分离雄花序,可见只长两枚雄蕊的雄花。分离雌花序,可见只有一枚雌蕊的雌花。柳树花是单性花,象柳树这样的单性花植物,其雌花和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就叫雌雄异株植物。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植物学-精品课程-Phytology
   《植物学》课程教材 在线学习 快速导读   
  第一节 植物与植物界
  第二节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学发展的历史钩沉
  第四节 植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第五节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篇 植物细胞和组织系统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显微镜与植物细胞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与死亡
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一节 植物组织
  第二节 植物组织系统
第三章 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的一般技术
  第一节 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常用的显微镜
  第二节 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第二篇 被子植物的器官形态与结构
第四章 种子和幼苗
  第一节 种子的组成与类型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类型
第五章 根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根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根的解剖结构
  第三节 根瘤和菌根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第三节 茎的解剖结构
第七章 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叶的发生组成和叶序
  第二节 叶的解剖结构
第八章 植物的适应性、整体性与相关性
  第一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与变态器官
  第二节 不同生境中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 营养器官间结构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第九章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花的组成与发生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第四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十章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二节 果实的发育、结构和传播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生活史概述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过程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特征
第三篇 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植物的命名法则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第十三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进化
  第一节 藻类植物
  第二节 菌类植物
  第三节 地衣植物
  第四节 苔藓植物门
  第五节 蕨类植物
  第六节 裸子植物
  第七节 被子植物门
第十四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分类系统
 本章导读:      
                       
第九章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花的组成与发生
快速导航: |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特定部位产生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不断增加新的个体,有利于保证物种的遗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种得以延续、进化和多样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propagation)、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和珠芽,以及具有克隆生长特性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农林生产中,常采用分株
(division)、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
  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或孢子(spore),由这些特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前者如有花植物的无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agamospermy),后者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
  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子,gamete;如精、卵细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化、最高级的繁殖方式。
  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后,开花、传粉、受精,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本章和第十章将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 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裸子植物也称为显花植物。地球上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目因种而异、各不相同。根据其结构组成,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花通常由花梗(花柄)、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是指缺少其完全花组成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其他组分(如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着生的地方。花萼常为绿色,像很小的叶片。花冠虽有各种颜色和多种形态,但其形态和结构均类似于叶,有的甚至就呈绿色(如绿牡丹)。雄蕊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叶,虽然雄蕊与叶的差异较大,但在较早的被子植物(如睡莲)的外轮雄蕊和内轮花瓣间存在过渡形态,此外,有的植物(如梅、桃等)经过培育,雄蕊可以形成花瓣。雌蕊也是由叶变态而成的心皮卷合而成的,如蚕豆、梧桐等。因此,通常称花萼、花冠为不育的变态叶,雄蕊、雌蕊为可育的变态叶。
  1.花柄(pedicel)和花托(receptacle)
  花柄也称花梗,呈圆柱形,是连接花和茎的柄状结构,其基本构造与茎相似。既是营养物质由茎向花输送的通道,又能支持着花,使其向各方展布。花梗的长短,常随植物种类而不同,如梨,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的花柄很长,有的则很短或无花柄,如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果实形成时,花柄发育成果柄。
  花托位于花柄的顶端,是花器官其他各组成部分着生的部位。花托的形态常因植物种类而异,有些植物的花托伸长,呈圆柱状,如木兰科植物等;有的呈圆锥状,如草莓等的花;有的凹陷呈杯状,如桃等;有的花托呈壶状,且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一部分贴在一起,形成下位子房,如苹果等;有的呈倒圆锥形,如莲的花;有的在雌蕊基部或雄蕊与花冠之间,扩大形成扁平状或垫状的盘状体,称为花盘(desk),如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葡萄等;有的在雌蕊(子房)基部形成短柄状,传粉受精后,能迅速伸长,将子房插入土中结实,如花生,这种花托称为雌蕊柄或子房柄(gynophore)。
  2.花萼(calyx)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一定数目的萼片(sepal)组成,常呈绿色,可光合作用,为花芽提供营养;但也有一些植物的花萼呈花瓣状,有利于昆虫的传粉,如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等。根据萼片间分离或联合关系,花萼有离萼和合萼两种。
  离萼(chorisepalous) 各萼片之间完全分离,如油菜、桑、茶等。
  合萼(gamosepalous) 各萼片之间彼此联合,合生部位称为萼筒(calyx tube),未合生部位称为萼齿或萼裂片(calyx
lobe),如茄、棉花等。萼筒具有多样性,如杯状和筒状等;有些植物的萼筒一边伸长或管状突出为距,如凤仙花(Impatiens
balsarnena L.);有些植物的花萼形态发生变化,如菊科植物的花萼常呈毛状称为冠毛,有助于传播果实;有的花萼变成干膜质,如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等。
  花萼常只有一轮,而有的植物在花萼外侧还有一轮绿色的瓣片,称为副萼(epicaiyx),如棉花、草莓等的花。棉花的副萼为3片大型的叶状苞片。
  一般植物开花以后萼片即落,但也有在其果实成熟时,花萼依然存在,这种花萼称为宿存萼(persistent calyx),如茄、茶、桑、柿(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等的花。
  3.花冠(corolla)
  花冠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侧,由若干花瓣(petal)组成,可排列为一轮或多轮。花冠常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这是细胞中的有色体,或液泡中的花色素,或二者均有所致;花瓣或花冠都具有多种形态,如钟状、蝶状、唇状等;花瓣或花冠具有多种功能,有的花瓣基部有分泌结构,可释放挥发油类和分泌蜜汁,可吸引昆虫、有利传粉,人类常用它提取精油或用于保健;花冠还有保护雌、雄蕊的作用。花色、花形、花味的多样性不仅吸引昆虫,而且也美化了环境、美化了人的生活。但也有些植物的花无花瓣或花冠,如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en)、玉米等,它们依赖风媒传粉。
  花瓣彼此分离的花为离瓣花(choripetalous corolla),如油菜、桃等;花瓣彼此联合的花为合瓣花(synpetalous
corolla),联合的部位称为花冠筒(corolla tube),分离的部位称为花冠裂片(corolla lobe),有的则花瓣全部联合。
  花冠内花瓣的数目常随植物的种类而异。花瓣或花萼及其裂片在花芽中的排列方式,也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花瓣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的差异,花冠类型、花冠的对称性和作用均因种而异,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详见第三篇第十四章)。
  4.雄蕊(群)(androecium)
  1)雄蕊的形态与组成
  一朵花内所有的雄蕊总称为雄蕊群。雄蕊(stamen)着生在花冠的内方,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中雄蕊的数目常随植物种类而不同,如小麦、大麦的花有3枚雄蕊;油菜、洋葱有六枚雄蕊;棉花、茶、桃等的花具有多数雄蕊。
  每个雄蕊常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anther)是花丝顶端膨大成囊状的部分,内部有花粉囊,可产生大量的花粉粒。花丝(filament)常细长,基部着生在花托或贴生在花冠基部,有的花丝扁平如带状,如莲,或完全消失[如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或成为花瓣状[如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1ey.)]。
  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及花药的开裂方式也有几种不同情况(详见第三篇第十四章)。
  2)雄蕊群的类型与特征
  各种植物花中的雄蕊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多数植物的雄蕊彼此分离;但有些植物雄蕊的花药合生、花丝分离;有些花丝合生成为不同的束数,而花药分离。花丝的长短,也应植物种类而异,多数为等长,但有些植物在一朵花中的花丝长短不等,如油菜、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等。因此,雄蕊类型常随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图9-2)(详见第三篇第十四章)。
  5.雌蕊(群)(gynoeciun)
  1)雌蕊的形态与组成
  一朵花内所有的雌蕊(pistil)总称为雌蕊群,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个雌蕊。雌蕊由变态的叶(心皮,carpel)组成。在形成雌蕊时,常分化出柱头(stigma
)、花柱(style)和子房(ovary)三部分。
  柱头位于雌蕊的上部,是承受花粉粒的地方,常常扩展成各种形状。风媒花的柱头多呈羽毛状,增加柱头接受花粉粒的表面积。多数植物的柱头常能分泌水分、脂类、酚类、激素和酶等物质,有的能分泌糖类和蛋白质,有助于花粉粒的附着和萌发。
  花柱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其长短随各种植物而不同,是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花柱提供花粉管生长的营养物质,花粉管进入胚囊有选择性。
  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外为子房壁,内为1至多数子房室。胚珠着生在子房室内。受精后,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成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
  子房着生在花托上,它与花托的连接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与花萼,花冠,雄蕊群的相对位置也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变化(详见第三篇第十四章)。
  2)雌蕊(群)的类型
  由于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和结合情况的不同,雌蕊常分为若干类型(图9-3)。
  单雌蕊(monogynous)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叫单雌蕊,如大豆、桃等。
  离生单雌蕊(apocarpous gynaccium) 一多花中有多个彼此分离的单雌蕊,如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草莓等(图9-3A)、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图9-3E)。
  复雌蕊(compound pistil)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由两个以上心皮合生成的雌蕊叫复雌蕊,如油菜、茄、棉花等。复雌蕊中,有的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离,如梨等;有的子房、花柱合生,柱头分离,如向日葵等;也有的子房、花柱、柱头全部合生,柱头呈头状,如油菜等。一个复雌蕊的心皮数目,常和花柱、柱头、子房室呈正相关,可借此判断复雌蕊的心皮数目(图9-3B,C,D)。
  花在植物体上着生的方式因种而异,可一朵花单独着生,可多朵花有规律地排列在同一个花轴上,形成花序(inflorescence)。花或花序均可生于枝条的顶端,或生于叶腋。因此,花和花序都是由未发育的花和花序的前体结构――花芽发育而来的。
  植物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下,植物的叶和茎生长锥分别对特定的光周期和温差产生感受反应,茎生长锥不在形成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发生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依次形成花或花序的各组成部分,最后分化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flowerbud
differentiation)。  
植物在进入生殖生长时,茎尖顶端生长锥发生了一系列形态和细胞学及组织学的变化。营养茎端在发生叶原基之前多为丘状或为圆锥形,进入生殖生长后,中央区的细胞分裂活动增强,消除了中央区和周围分生组织区的界限和差别,形成了罩状的分生组织套区(分生组织罩)(meristematic
mantle zone),顶端逐渐增宽变平或呈半球形。分生组织套区由茎端的周缘区、中央区和原套合并而成,外侧细胞小、染色浓,内侧细胞大,染色浅,这种改变与生殖端产生大量的花以代替苗端的侧面产生少数叶这一特性有关。
  花芽分化时,生殖端原套的层数常发生变化,原体的体积也相对缩小,如水稻在营养端时为两层,幼穗分化后减少为一层或不清晰的两层。细胞的活动既不会使茎端伸长,也不会再保留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而是全部用来分化花部器官的原基,由于茎轴不再伸长,花部原基的发生比较紧密,间隔时间短。因此,生殖茎端的形成标志着茎顶端生长的结束。
  被子植物由营养端向生殖端转化时,细胞分裂频率增高,DNA、RNA合成增多,最终营养茎端的大液泡变成许多小液泡,线粒体和核糖体的数量增加,总蛋白质含量增多,原质体不再分化成叶绿体,这些都加快了细胞分裂的频率,导致花部原基的依次形成。
  花部各原基分化的位置和规律与同一植物的叶原基基本相同。一般都起源于花端的外侧(分生组织罩)部分,有时雄蕊和雌蕊起源于较深的部位。分化开始时,相关部位的细胞先进行平周分裂,接着进行垂周分裂及各个方向的分裂,使各原基逐渐突起;复雌蕊在发生时,心皮原基常先各自突起,然后再按不同的方式连接,形成复雌蕊,当心皮原基形成雌蕊后,茎顶端的分生组织消失。
  花芽各部分原基的分化顺序通常由外向内进行,最早出现的是萼片原基,以后依次向内产生花瓣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心皮)原基。但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花芽分化的顺序常有某些变化,例如牡丹属植物的花,有多轮雄蕊,各轮的分化顺序则是离心式分化。又如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金粟兰[Chloranthus spicatus(Thunb)Makino]等的花芽分化顺序与一般植物无异,但其雄蕊的生长发育进程却快于花瓣。
  花序的发生和分化与花相似,各组成单位由外而内、由下而上依次进行。花序基部或外侧的总苞通常最早分化,然后向顶或自外向内地进行小苞片和各苞片腋内花芽的分化。
  (一)花芽分化
  1.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
  1)棉、烟草的花芽分化
  棉的花芽由每一侧枝的顶芽分化发育而来。在其花器官分化时,生殖端首先分化出的3个副萼(苞片)原基迅速增大,后期发育成3个大型叶状副萼包于花外,使花蕾呈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内轮基部出现5个萼片原基突起,随着萼片原基的顶端生长和边缘生长的进行,萼片原基基部彼此联合,上端保持分离状态,形成5浅裂的花萼。花瓣原基与雄蕊原基为共同起源型,即在萼片原基生长初期,花萼原基内侧开始形成新的原基突起,新形成的原基外侧将来发育成花瓣,其内侧将来分化产生雄蕊,故成熟的花中,花瓣基部与花丝连合形成的雄蕊管基部相连。随着雄蕊管的形成和生长,花芽的近中央部分出现3~5个心皮原基。以后,心皮原基继续增大,相互愈合,分化出柱头、花柱和子房,最后形成具有3~5室的中轴胎座的复雌蕊(图9-4)。
  烟草等圆锥花序的花芽,先是花序轴的分化和短暂的生长,接着进行花序分枝原基的分化,然后开始花原基的分化。花原基分化出现后,由外而内依次进行花萼的萼片原基、花冠的花瓣原基、雄蕊群的每个雄蕊原基和雌蕊的2个心皮原基的分化。花器官各原基分化出现后,相继进入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和居间生长过程,直至成熟(图9-5)。
  2.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
  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序由小穗组成,小穗由小花组成,它们的分化发育一般统称为幼穗分化。
  1)小麦的幼穗分化
  小麦幼穗分化开始时,茎端生长锥迅速伸长,渐渐在两侧形成一系列环状的苞叶原基(单棱期)。接着从幼穗中下部开始,分别向上、向下依次发育,在各苞叶原基的腋部分化出小穗原基(二棱期)。以后,小穗原基继续发育增大,苞叶原基逐渐消失。每一小穗中的分化顺序,是先在基部分化出2个颖片原基,而后在小穗轴的两侧由下而上地进行小花原基的分化;小花的分化则依次形成1片外稃原基、1片内稃原基、2个浆片原基、3个雄蕊原基及1个雌蕊原基(图9-7)。小麦的雌蕊由2枚心皮组成,雌蕊原基初发生时,心皮合生,成环状结构,包围着突起的单生胚珠,以后环状结构闭合,上部形成两个花柱,并发育出羽毛状柱头。每一小穗上部小花的雌雄蕊常退化不育(图9-8B,C,D)。
  2)水稻的幼穗分化
  水稻的幼穗分化和小麦有些不同。由于水稻为圆锥花序。当生长锥伸长,出现一系列的苞叶原基后,在各苞叶原基腋部分化出的是一次枝梗原基。在一次枝梗上再分化出苞叶原基和二次枝梗原基。然后,在一次枝梗顶端及二次枝梗上进行小穗原基的分化。水稻小穗各部分原基的分化顺序为:先出现2枚颖片原基和两枚退化小花的外稃原基,再依次发育出顶端可育小花的外稃、内稃、浆片、雄蕊和雌蕊的心皮原基。水稻小花中有6枚雄蕊,分列为内外二轮,每轮各三枚(图9-8A,图9-9)。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植物学》精品课程组 地址: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八号楼406室 电话: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如何导入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