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时代电影各幕府

日本幕府时代_百度百科
日本幕府时代
幕府时期,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在这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武士阶层的代表“”。成为傀儡,形式上是和共治,实质上则是武家一家独大。
日本幕府时代介绍
幕府时期的开启者——源赖朝
幕府是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该词出自汉语,意为将军出征时的帐幕。
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层掌管实权的“幕府时代”。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和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
1868年实行“”,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
日本历史上曾有(源氏幕府)、()和幕府()。
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
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
1192年,从朝廷取得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
1333年,亡,政权复归皇室。
1335,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两度攻入,,立,设幕府于京都。
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
1573年,亡。
1600年,于(今)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建幕府。
1867年,将军被迫还政天皇。
1868年1月,天皇政府军打败幕府军。4月,江户和平移交给政府军,幕府领地大部被没收。亡。幕府历史至此结束。
日本幕府时代经历时期
日本幕府时代简述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高权力者为,亦称。
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日本古代有著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
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
“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 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日本幕府时代镰仓幕府
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成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180年起兵反对平氏政权至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内。
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机。
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
1203年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
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上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另立,新设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
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
1324年,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豪族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时期。
日本幕府时代室町幕府
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共17条。在京都开设幕府。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至第3代将军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称”,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第8代将军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和一向宗暴动等。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著名的有的、的德川家康、尾张的、中国的等。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次年兼任,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
日本幕府时代江户幕府
1603年,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强大。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日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废除。新成立的政府经年的,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新华网[引用日期]铁血聚合阅读 &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以此为契机日本又试探性地向明朝发出建交信息。
1401年室町幕府向南京派出遣明使,意外获得明朝的积极响应,可谓是两国修好的破冰之旅。据日本室町时代外交文书集《善邻国宝记》记载,这次日本派出的使团,以名僧祖阿和博多海商肥富为正副使,携...
核心提示:据《善邻国宝记》载,朱棣给日方赐了一枚“日本国王”龟形金印。而幕府则当着遣明使的面,将捕获的20多个倭寇头子处以“蒸杀”的极刑。明朝赞赏日本的诚意,“嘉其勤诚,赐王九章”,并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
积极主导日明邦交的足利义满将军 ...
清朝、沙俄、德川幕府,中国近代为什么会衰落
隐藏在背后的另一个集团
在日本,大政方针更多地是由财界主导、政界参与制定的。
2007年,日本首相福田访华,中国媒体高呼“春天来了”,日本媒体也罕见地没有出现令人尴尬的“杂音”。有专家说,中日关系已经进入1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但中国人很少注意到的是,主导日本与周边国家经...
早在年前,河姆渡人在水上航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已掌握了一定的海上航行技术,宁波先民也已学会利用岸线资源建立最原始的港点。春秋战国时期,句章港成为越国的通海门户,与碣石(今秦皇岛)、转附(今烟台)、琅琊(今山东胶南县)、会稽(今绍兴)并称为五大港...
东京时间日至11月17日: 自民党迎来建党60周年;首相安倍出席G20峰会;官方谴责巴黎恐袭事件;野田圣子欲主政 后安倍 时代;日本竞争澳大利亚潜艇;外相岸田分别会见泰国外长和加拿大外长。
[首相官邸]
自民党11月15日迎来建党60周年,党总裁...
从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尽管国内外对安倍晋三意图修改和平宪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批评和反对声不绝于耳,但这并没有阻止安倍晋三行动的脚步,安倍晋三已通过宪法解释和强行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实现了使日本能够在本土外用兵的企图。下一步安倍晋三就要开始为此进行舆论准备和实际部署了。
幕府第一能臣小栗忠顺
中新网11月2日电 1868年,日本实施“明治维新”,由此成为日本历史歧途中的一个重要拐点。日本新华侨报近期刊文称,这场以“倒幕运动”为开端的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像西方英法等国那样充满血腥味,没有把德川幕府头面人物纷纷推上断头台。但是,被称为“日本...
南明永历十二年,即清朝顺治十五年、日本万治元年(1658)六月间,郑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日本长崎,递交了郑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郑成功在书信中首先称赞颂了幕府将军,接着结合自身经历,说:“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
核心提示:家光继任将军后,最大的心愿就是除掉自己的弟弟忠长。但由于父亲还在,所以一直有所顾忌。随着父亲的病情恶化,忠长的希望一点点断绝了。父亲死后不到一年,忠长被罢免职务,第二年被逼自杀身亡。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靠...
德川家光 资料图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德川幕府十五代将军之中,家康以后还有两位将军被称为英主。一位是家康的孙子,也就是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还有一位是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到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
雄主离世,暗流涌动,虽他明治天皇力挽狂澜,也不能改变日本第一家族大权旁落之势!
日,曾影响日本的一代雄主明治天皇驾崩于他的寝宫,无比惋惜的臣民中也有极个别”恬不知耻“的居然成了内阁大臣!
曾决定用西方科学技术、先进开明之文化改变日本的明治天皇怎...
《日本史记》(共6册),(日)德川光圀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 13年8月-2014年1月版,每册80 .00元。
王绍贝 编辑,广州
在德川光圀去世200年后,他创修、主编的《大日本史》终于完成了最终稿。《大日本史》这部巨著长达397卷,记载了神武天皇即位至南...
镰仓幕府第一代将军源赖朝
《贞永式目》的制订,虽然表示了的确立,但并未因而稳定。只是京都的公家,还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支持幕府的有势力的御家人并不容易统治,而且他们经常可能和公家勾结在一起,另外,特别是不属于御家人的武士的发展和百姓名主等群众各式各样的反抗,更加威胁着幕...
日本倒幕运动
日本孝明天皇安政七年(日那天早上,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对于位于北纬35度的江户城来说,春天下大雪是个不寻常的天气,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挡以铁腕著称、外号“赤鬼”的德川幕府家大老(掌握幕府实权的执政大臣)井伊直弼进入江户内城按照传统庆祝上巳节的道...
[size=18][b] 唐玄宗时期是边镇正式确立的时期,在唐玄宗前期,由于唐玄宗的勤政,严格规划着边镇幕府的发展,使其有利于唐王朝政治的稳定,促进边境安定,为唐王朝延揽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但随着唐玄宗对朝政的懈怠,渐渐难以有效的引导边镇幕府的发展,致使边镇幕府逐渐成...
一是德川幕府基本统一了日本,获得了对全国的政治和经济控制能力.
二是结束战国混乱局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
三是努力搞好对外关系,比如朝鲜.
四是强化了思想控制,比如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
五是仍然在表面上尊崇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
幕府景区达摩像原方案效果图。
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而老南京登高的最佳之处就在幕府山,然而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登高”的准确地点。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为了再现“幕府登高”胜景,古登山道的恢复工程已经开建,今年的重阳节,...
和装版的昭宪皇太后正照
爱新觉罗慧生
下田歌子,可以说是昭宪皇太后的“上官婉儿”。其“歌子”之名,还是美子起的
木户松子,由艺伎“几松”一跃成为贵妇,谁说红颜必薄命?
因为在太后梦中发誓守护旧...
热点图文信息镰仓幕府/日本幕府
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成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180年源赖朝起兵反对平氏政权至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内。源赖朝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1203年北条时政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北条义时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上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仲恭天皇,另立后堀河天皇,新设六波罗探题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北条泰时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建武中兴时期。初代:源 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义朝之子二代:源 赖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赖朝之子三代:源 实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赖朝之子四代:藤原赖经(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条道家之子五代:藤原赖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赖经之子六代:宗尊亲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后嵯峨天皇之子七代:惟康亲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亲王之子八代:久明亲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 后深草天皇之子九代:守邦亲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亲王之子
室町幕府/日本幕府
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建武式目》,共17条。在京都开设幕府。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至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守护大名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称”,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应仁之乱),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和一向宗暴动等。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摄关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01.足利尊氏 (-)02.足利义诠 (-)03.足利义满 (-)04.足利义持 (-)05.足利义量 (-)06.足利义教 (-)07.足利义胜 (-)08.足利义政 (-)09.足利义尚 (-)10.足利义稙 (-)11.足利义澄 (-)12.足利义晴 (-)13.足利义辉 (-)14.足利义荣 (-)15.足利义昭 (-)
明智幕府/日本幕府
天正十年(1582年)6月1日晚,明智光秀率领13000人的军队从丹波亀山城出发,向京进军,2日凌晨渡过桂川后。光秀向士兵们下达了"敌在本能寺"的命令,向本能寺里的信长进发,本能寺守军不足百人,织田信长知道被包围的时候,就说"肯定失败"。于奋战后自尽,明智光秀立即进军京都,京都守备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觉寺转入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奋战,不久,信忠自知不敌,切腹而死。进入京都的明智光秀随即被天皇册封"征夷大将军",一跃成为时代的中心人物。随后发檄文于天下,号召各地诸侯响应自己,然而光秀还未建立幕府,却在这时,从西国赶回的羽柴秀吉率领三万的大军发起对光秀的讨伐,明智光秀率部一万六千余人迎战羽柴秀吉于山崎,敌我力量悬殊。最后,明智光秀战败,当光秀逃至坂本城附近的山路时,被当地的农民杀死。有一说法着是光秀从此出家隐居,化名南光坊天海。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江户幕府/日本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01.德川家康 (-)02.德川秀忠 (-)03.德川家光 (-)04.德川家纲 (-)05.德川纲吉 (-)06.德川家宣 (-)07.德川家继 (-)08.德川吉宗 (-)09.德川家重 (-)10.德川家治 (-)11.德川家齐 (-)12.德川家庆 (-)13.德川家定 (-)14.德川家茂 (-)15.德川庆喜 (-)
三个幕府分别的特征/日本幕府
首先说说当时日本的国情:1.源平之争之前,日本的朝纲已经陷入乱政的状态,因为当时除了有在位的天皇之外,还有法皇的存在,即是出了家的天皇。因此朝臣们也自然分成两派,政见不合的话,发生争斗是经常有的事情。朝纲都尚且大乱,国家又怎么能治理好,盗贼横行再加上天灾横祸,民不聊生的怨气可想而知。2.武士们的地位一直不受公家承认,而且长期被公家玩弄于股掌之间,发生争斗就会找他们出头,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就经常忘记他们,武士们自然就会产生怨气,然而他们有的是力量,为何还要被人玩弄呢?这时候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想法:既然朝廷不力,导致民不聊生,为何不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权,去治理天下呢?这样的政权,就等于日后的幕府政权。虽然如此,但日本人最强调的就是血统,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有实力的武士,要自己当皇是没有可能的,所以只可以架空,就好似“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咯。幕府的实质就是要架空朝廷,创建一个完全由军人来掌控的政权。源赖朝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机。以上是采自百度的资料,而实质上也是这样,请注意“并存”二字,即朝廷尚未被完全架空。而要补充一点的是,源赖朝之所以要将幕府据点设在镰仓,而不是京都,原因有二:1.平家因为逐渐被公卿化,而丧失了武士的秉性,才会落败,赖朝吸取了这个教训,为了避免自己的一族重蹈复辙,只有远离京都。2.不会被朝廷制肘,自己可以保持独立。而足利尊氏本身是个倒幕人,帮助朝廷倒幕以后,却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他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所以起兵反叛,立光明天皇为傀儡,之后才仿镰仓幕府,在京都开设幕府。当第三代将军完全合并南北朝以后,朝廷名存实亡。也就是说,朝廷已经被完全架空,政权已经完全落入武家手中。以下是对足利幕府的个人看法:如日后明治志士们所说,足利尊氏是反贼,因为他并不是像源氏那样,真心为民请命而创建幕府,实为一己私欲。而且他也没有完全仿足源氏的模式,错误的将据点设在了京都,最终导致子孙被公卿化,失去了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德川幕府的创立,主旨为结束战国混乱的局面。但是它的创立与前两者又有不同,当时家康是在天皇的催促下建立幕府的,这说明了一点:经过数百年的幕府统治,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实质的政治能力,只是虚有其表而已,就仿佛寄生虫一般,所以必须要由幕府继续代其去治理天下。镰仓-创新者,主张与朝廷并存。足利-反贼,直接架空朝廷,自己掌权。德川-救世主,为民请命,收拾乱世。另外三者的复灭也各有不同:1.镰仓是因为外戚掌权。2.足利是因为无能力控制下属,而被瓦解,就是战国所说的“下克上”。3.德川吸收了前两者的教训,定下了相当完善的制度,可惜仍然未能挡住潮流,西方民主思想的入侵是其最终复灭的最重要原因。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44:37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幕府时代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